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1

《失物招領》一文講的是發生在植物園的一件事,是國小生在現實旅遊參觀時經常遇到的一件事。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稱作“失物”,為什麼呢?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這些問題正是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孩子讀了幾遍,應該就能明白。

但是本課生字較多,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找出學生自學困難的字,進行重點突破。並把識字、寫字的任務分散到各課時中用多種形式來完成。尤其重點指出要讀準翹舌音的字“失、專、準、雙”和後鼻韻母的字“同、工”。

識字教學時運用比較形近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例如:

先—失洞—同現—觀江—工推—準去—專人—隊木—才青—請格—各

並且通過比較“洞—同”“青—請”“格—各”,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形聲字的規律。

課堂上海練習造句來鞏固識字。如:

我準備送還鳥蛋。

小松鼠準備種松果。

準備 鴨先生準備清掃小路。

我們準備回家了。

天黑了,我準備睡覺了

一詞多句,加深學生理解與記憶

課後我還佈置了一項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再生活中去尋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園裏、自己居住的小區裏、大壩上、龍潭公園等地方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它們扔到果皮箱裏。讓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課所傳達的思想: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2

長期以來,我都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他們學習的慾望,學習自然事半功倍。然而,《柳樹醒了》一課的課堂教學卻讓我對課堂的“激趣”環節有了新的認識。

一、激趣,應通盤考慮

上課伊始,在黑板上畫簡筆畫的柳樹,然後問:“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它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説出柳樹後,我故作神祕地説:“不,你們還不認識它,如果你麼能把這三張卡片貼在柳樹相應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地認識它。”然後,我拿出三張卡片——柳枝、柳梢、柳絮,教孩子們讀,然後讓孩子們將它們貼到柳樹的相應位置上。接着,我又以“一字開花”的遊戲引出“春”字帶頭的系列詞語——春雨、春風、春雷、春燕。讀的時候,孩子們興趣高漲。

回到文本,我讓孩子們去找“是誰叫醒了柳樹”,開始進行課堂內容的具體教學。在教學時,我發現這幾個詞語掌握得不錯,但其他的生字卻很糟糕,有的幾乎不會讀。

同樣的生字教學時間,我重點教學了三個生字“枝、梢、雷”,卻忽略了其他的五個生字,以至於丟失了整片森林。

所以,激趣,應先通盤考慮,在顧及整體知識的同時在進行趣味練習設計,讓“趣”成為有本之末。

二、激趣,應避免噱頭

在《柳樹醒了》的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很多個遊戲,除了常規的開火車、小老師領讀以外,我還設計了“我讀重你讀輕”、“石頭剪子布”等遊戲,課堂很熱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高。

其中,在教學“耍”字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請兩名同學上講台玩“剪刀石頭布”,其他同學和着石頭剪子布的節奏念“耍”。

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是幫助學生記憶“耍”,二是讓學生理解“耍”的意思,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實際的效果是:孩子們讀得熱好朝天,喉嚨震天響,看課件讀到這個字時依然有一半的`同學茫然失措。

究其原因,在於學生們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兩個玩“石頭剪子布”的同學身上,沒有關注“耍”字本身,儘管學生們口唸“耍”字,但他們的心都在關注遊戲的輸贏。如此身在曹營心在漢,遊戲便成了浪費時間的噱頭。

而如此噱頭激趣在寶貴的課堂45分鐘裏,要不得!

三、激趣,應注重持久

我始終認為,長久的語文興趣不是靠一堂課、一次有意思的遊戲、幾段精彩的動畫或是優美的課件獲得的。教師在課堂的激趣中,也應顧及到學生語文興趣培養的持久性。

持久的語文興趣是如何獲得的呢?

首先是文字的魅力。文字是有魔法的精靈,洗盡鉛華後,讓學生髮現文字本身的魔力,感受到文字的美好,興趣方可持久。

其次是不斷的積累。語文學習猶如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經歷,形成經驗,自身的能力素養得到提升,品味也隨之提高。語文學習也一樣,當不斷積累的文字由量變轉為質變,持久的語文興趣也就形成了。

無論是洗盡鉛華的文字還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都不是朝夕可至的,所以,激趣的目光,應該放得更遠一些,從關注一堂課轉向關注學生長遠的語文學習。

或許,這樣的轉變,能改變我們的教學生涯,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我充分發揮了教材優勢,促進了學生髮展,覺得以下兩點做得還是比較好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優美插圖,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想象畫面。學生對四季的.特點有了充分的感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識字的熱情。人教版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滲透漢字的構字方法,不斷引導學生髮現新的識字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抓住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掌握識字方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去比較,發現異同。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經驗,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這樣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這個特點去認識更多的漢字,培養了識字能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4

《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詩歌,它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的將家庭的温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主要體現了一家人互相關愛,互相謙讓,互相體貼,和睦相處的主旨。

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中間三小節則具體寫到我家看電視的奇妙之處:放棄自己愛看的節目,換成家人愛看的頻道。為了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體會文章的內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基本能夠達到預想的教學目標,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遺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讀出“祕密”、感受“奇妙”。

課堂上由題目入手,採用趣味猜謎語的方法,極富激情地讓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的角色中。引入題目後,我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生字詞,小組討論採用何種方式記住本課的生字,找出能夠採用同一種方式記住的生字。學生積極討論,積極發現,展示自己。然後我讓學生把生字詞放入課文中自由讀課文,思考“這家人看電視,到底奇妙在哪裏?”學生通過讀課文,大部分能夠找到課文中相關的語句,但是部分學生不能整體把握,只能説出一個地方。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一個小節一個小節的讓學生讀、思。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家人之間的互相關愛。學習最後一小節時,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來思考“祕密是什麼?”在理解課文的接觸上,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這個祕密,那就是“愛”。

二、方法指導、能力培養。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並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我覺得一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學習的潛能是巨大的。

三、動態課堂,彰顯精彩。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它給了我今後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告訴我課堂上要針對學情變化發展靈活組織教學。學生還小,把課堂都放給學生還不是很合適,部分學生能夠很好的自我控制,參與小組合作,積極展現自己,但是仍有些學生不能控制住自己,不知道該學什麼,所以對全班的掌控還不能做到遊刃有餘。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做到抓放適當,使更多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5

今天,我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30課《棉花姑娘》。 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這篇課文很長,但非常有趣。我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從生字入手,採取自讀,互讀,開火車讀,以致於每個學生讀會讀。從字過渡到詞語,讀詞語,讓學生當小老師來領讀,讀詞語,孩子都特別感興趣。從詞語過渡到文,也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閲讀興趣,在讀中領會文章所講的內容。我只重點講第一段,2、3、4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分小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不愛學習的,在組長的帶領下,都積極參與了。尤其分角色朗讀,大家的興趣更高,都喜歡戴頭飾到講台上來表演上課不愛發言的、愛做小動作的,在組長的帶領下,都表現得非常出色。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6

本課我採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遊戲,生生問答遊戲,你來説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採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一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7

由於學生已初步具備認讀生字的能力,教學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於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再者,我嚴格要求學生按照筆畫順序來書寫,同時還注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鼓勵他們運用各種方法來識記生字。另外學生邊説筆畫名稱邊書空,增加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力,然後我對關鍵筆畫進行點撥,最後讓學生描紅、臨寫。我在巡視過程中適當指點,並給學生寫得好的字畫個小紅星,這對學生起到較大的激勵作用。

我在學生猜謎底時通過表演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能給學生更加形象生動的視覺刺激,會教學目的很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