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彙總4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彙總4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安全教育活動《陌生人我不怕》,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説課。

説課內容

一、説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現實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以哄騙為手段賣兒童,他們的罪行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摧殘,使許多家庭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陌生人我不怕》這節安全教育活動。意在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説學情

中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思維和表達能力也有了相應發展,而如何辨別陌生人,靈活應對陌生人又對幼兒是一個考驗。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將各領域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注重了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讓幼兒在討論交流、情境體驗中理解“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發展水平把目標定為:

1、知道“陌生人”的含義,懂得不輕信陌生人的道理。

2、能初步識別陌生人的哄騙行為,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

3、提高遇到危險沉着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説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我為幼兒準備了歌曲《小兔乖乖》、視頻課件《不跟陌生人走》以及三種常見的陌生人騙小朋友的情境。

五、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在第一個環節中,我運用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組織幼兒觀看事例。讓幼兒直觀形象的瞭解陌生人哄騙小朋友的過程。

2、交流討論法:在第二個環節中,設置情境,讓幼兒置身其中進行討論,並通過多個問題的討論,相互啟發和補充,從而獲得正確、統一的認識。

3、遊戲教學法:在第五環節中,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體驗如何應對陌生人,這種遊戲的形式符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而且真正做到了將幼兒習得的經驗轉化為行為。

此外,我還適時運用提問法、激勵法、觀察指導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六、説學法

1、情境體驗法:在最後一個環節組織幼兒運用情境體驗法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做不僅是順應幼兒遊戲的天性,也是幼兒沉着冷靜處理問題的模擬練習。

2、辯論討論法:通過討論發散幼兒思維,使幼兒得出處理問題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感官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辯一辯等多種感官參與,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應對陌生人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七、説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流程分為激發興趣、引發思考、鞏固認識、相互討論、親身體驗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歌曲引題,瞭解哄騙

活動開始,我帶領幼兒隨音樂《小兔子乖乖》進入教室。中班幼兒對歌曲及故事比較熟悉,音樂喚起了幼兒對故事的回憶,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我接着提問:這首大家都熟悉的《小兔乖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兔子開門了嗎?小兔子是怎麼知道大灰狼不是媽媽的?通過提問,幼兒明晰了大灰狼利用“哄騙”的方法取得小兔子的信任,達到吃掉小兔子的目的,使幼兒理解“哄騙”的含義。接着提出一個假設問題:如果你一個人在家,有人來敲門,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聯繫實際思考判斷。並追問:是所有人敲門都不開嗎?進一步引導幼兒判別自己的親朋友好友等熟悉的人會開門,不認識的人就不開門。為什麼不給陌生人開門?我及時進行小結:陌生人可能是壞人,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引導幼兒在討論中建立“陌生人”的概念,初步樹立“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

第二環節:觀看事例,引發思考

第一步:看一看、説一説

在這個環節我利用《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視頻給幼兒呈現一個具體的故事情景。進行提問:如果你是小雨,會跟那位阿姨走嗎?為什麼?引發幼兒討論。

那我們來看一下小雨到底會怎麼做。看完視頻後接着提問:那位阿姨是怎麼把小雨騙走的?小雨認識這位阿姨嗎?小雨的好朋友用了什麼方法救小雨呀?我們怎麼判斷陌生人説的話是真是假呢?通過層層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梳理出故事中的阿姨是“陌生人”,進一步理解“陌生人”的含義,樹立“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

第二步:想一想、辯一辯

在這個環節,我接着提問:如果小雨真的被帶走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對後果進行推測,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幼兒的觀點,並分享給全體幼兒,從而讓幼兒明白跟陌生人走的嚴重後果,堅定幼兒不跟陌生人走的信念,牢固樹立防範意識。

第三環節:律動表演,鞏固認識

活動至此已經進行了10多分鐘,孩子一直處於相對安靜狀態,我利用一首詼諧幽默的歌曲《我不上你的當》和孩子們一起表演,讓幼兒在放鬆思考所帶來的緊張情緒的同時,再次激起幼兒的興趣,並達到警示幼兒不上當受騙的目的。

第四環節:判斷推測,引發討論

接下來,我為幼兒準備了三個情景,第一個:陌生人用玩具哄騙小朋友的情景。根據情景提問幼兒: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分析判斷。第二個是陌生人用好吃的食物哄騙小朋友的情景。根據情景提問幼兒: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第三個是陌生人哄騙小朋友找爸爸的情景。通過情景,提問幼兒: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怎麼做?通過幼兒的辨析,使不輕信陌生人的意識再次植根在幼兒心中。在幼兒討論後我及時小結:美麗的森林裏也有害蟲,我們的身邊也會有壞人。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陌生人的話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隨便答應。分清好壞不上當,做個機智勇敢的好寶寶。這一環節使幼兒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並鞏固了幼兒的已有經驗。

第五環節:角色扮演,真實體驗

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創設了角色扮演活動“陌生人我不怕”,首先由教師扮演陌生人進行遊戲,接着讓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陌生人再次進行遊戲,這樣做正是體現了“幼兒的經驗是在運用中建立起來的”這條原則,真正實現了幼兒由經驗到行為的轉化,增強了幼兒沉着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

八、説特色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學課件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直觀,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並且以孩子們身臨其境的情境式教學作為主線,鼓勵、引導幼兒共同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分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積極互動的環境。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證。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小班的音樂活動《大雨小雨》,下面我將分:説活動背景、説教法學法、説活動過程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活動背景:

春天不知不覺已來臨,大自然到處洋溢着一片春的氣息,我班也隨着春天的來臨開展了《春天的童話》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幼兒感受到了春天美麗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個多雨時節,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俗話説:“清明”時節雨紛紛,時下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幼兒也異常喜愛雨天,他們常常興奮地談論着。我抓住這一季節特徵,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瞭解雨。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培養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活動,因此,我就生成了音樂活動《大雨小雨》。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必須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下雨天,他們常常愛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對雨是興趣昂然、情有獨鍾。我們便可利用幼兒這個興趣點,又發生在幼兒周邊的生活經驗開展有益的教育活動,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為此,我制定了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聲音的大、小。學習用不同的演奏鈴鼓的方法,表現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節奏和音色。

2、根據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節奏,探索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師的眼神和動作的幫助下,不演奏時能控制住鈴鼓,使其不發出聲音。根據活動目標及幼兒實際,我把重點定位於:感受和表現聲音的大、小,學習用不同的演奏鈴鼓的方法表現大雨、小雨的不同的節奏和音色。難點:根據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節奏探索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為了使活動能更好地開展,我作了充分的準備:

1、教學掛圖《大雨和小雨》。

2、將座位排成一個圓圈。每人一個鈴鼓。

二、説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我精選了以下教法:情境法,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提問法,結合圖片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觀察,讓幼兒將生活經驗和所見聯繫,解決難點。示範法,解決難點,用富於情感、較誇張的示範榜樣來誘導幼兒模仿。

本次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創造各種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精選的學法有:聽唱法,幼兒通過聽來感受樂曲的不同音色和節奏,鍛鍊幼兒的自學能力及音樂鑑賞能力。觀察發現法,是解決個別幼兒差異的好方法,讓幼兒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看法,體現《綱要》中創設寬鬆、自由、愉快環境,激發師幼互動,利於幼兒想象。表演體驗法,幼兒在把握音樂形象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個性,大膽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這些方法我將在説活動過程中詳細體現出來。

三、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針對教學目標,對每個環節作了精心設計,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在音樂實踐裏。

1.設置談話,回憶導入。

活動一開始,我設置談話引導幼兒回憶有關下雨的經驗。由於幼兒喜歡雨,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才能激發真正的學習動機。因此,我這樣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下雨嗎?大雨是什麼樣子的?小雨又是什麼樣子的?

2.欣賞歌曲,感受意境。

這是活動的重點,我引導幼兒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節奏後用動作來表現出來:小朋友説得真好,大雨的聲音是大大的,哪個小朋友願意來用動作來把大雨表現出來?我鼓勵幼兒在欣賞歌曲後和同伴討論並表演出來,幼兒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聲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動作表示。接着用同樣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節奏。

3.視聽結合,學唱歌曲。

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歌詞,我利用圖片用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兒對歌曲的興趣:剛才小朋友聽到老師唱了《大雨和小雨》,誰來告訴老師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呢?幼兒根據自己所聽到的回答:嘩啦――譁――啦,小雨的聲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於幼兒存在個別差異,揮發的話語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勵幼兒説完整話,當幼兒説出一句,我就以誇張的示範節奏朗讀出來,讓幼兒加深印象,從而模仿,等幼兒全部説出後,再完整節奏朗讀。於是,我再引導幼兒: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不一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我一邊唱一邊請幼兒配上動作。

4.出示鈴鼓,模仿音色。

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鼓勵幼兒充分發揮其想象力,用鈴鼓來演奏大雨、小雨的聲音。我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怎樣演奏它,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呢?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把鈴鼓搖起來,這樣發出的聲音就像下大雨的聲音了,於是,我讓幼兒一起空手練習演奏大雨的聲音,並提出要求:我們在唱到嘩啦嘩啦時,才用鈴鼓把下大雨的聲音演奏出來,開始兩個小節和最後一小節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探索演奏小雨的聲音。(用手碰鈴鼓,發出的聲音就像下小雨的聲音)。接着我請幼兒用鈴鼓完整演奏歌曲的節奏。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的更高興趣,我將幼兒分成大雨和小雨組。在老師動作的暗示下,讓幼兒學習準確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對《大雨小雨》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我想一節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薰陶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其中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的內容

如果選用“七説”的説課模式,則從以下七個方面展開:

1、説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時確定的本節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教學目標須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類。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並密切聯繫學生情況,同時儘量緊扣現實生活。

2、説教材重點和難點:教材重點是教材內容表現出來的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繫或本質。教師在教學中應弄清一般教學和重點突出的部分,其確定的依據主要從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來説明。教學難點是由教材內容本身和學生特徵所決定的,因此教學難點確定的依據要從造成學生難以理解的原因來分析。學生難懂的原因從教材內容來看,一是內容較深、抽象性強,對學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偏高;二是綜合性較強,需要具備的基礎知識廣泛;三是分散性較大,對學生的歸納能力要求偏高。從學生來看,一是年齡和心理特徵;二是原有知識基礎。

3、説教法:

説教法,是指説教學方法,即説怎樣教的問題。

教法的選用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特徵、教學內容的特點等來確定。一節課選用的教法一般以1—2種為主,1—2種為輔。教法不宜過多,否則就成了教法的展示課,同時學生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內也難以適應。

説課時先概括地説教法的類別,再具體闡述選用的理由,然後在説教學程序時穿插進去具體介紹怎樣運用。

4、説學法:

學法是指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方法。説課中説的學法,嚴格意義上講,實際上是指學法的指導,就學習的方法而言,它包括學習的態度、法則、程序、手段等等。教師可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的實際情況,在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這三種學習模式的大前提下具體進行學法指導,並在説課時解釋清楚進行某些學法指導的做法和原因。

5、説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具體選用了哪些教教具,採取了什麼樣的組織形式,通過哪些評價方式來激勵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等等。對於選用的教學手段,都需要説清楚其目的性何在。

6、説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應該以激勵為主。教學評價有針對學生羣體的評價,也有針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其主要方式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等,最常見的是教師評價。教師評價通常又有語言評價、行為評價、軟件評價、制度評價(操行)等方式。説教學評價時,既要説明採用的何種評價方式,也要簡單介紹其操作辦法,並着重解釋其好處。

7、説精彩教學片段:(在無教學課件的情況下)

所謂精彩教學片段,即是指説課教師就所設想的一節課,將在場的同事當成學生,即興展示自認為設計最精彩的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對精彩教學片段的展示應該以組織性或者敍述性的語言為主,不僅要演示這個片段中的教師活動,更要説清楚學生的活動,同時闡明自己認為這個片段精彩的原因是什麼。

或着7、説教學程序:(在有教學課件的情況下)即教師利用教學課件或其它輔助教學用具、媒體,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學過程。在敍説教學程序時,需將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目的解釋清楚,並説明整體設計的好處和理由是什麼。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一、説教學內容。

二、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們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繫與區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説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係。

四、説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説設計意圖。

一般情況下,學生們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

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在引導學生們複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我聯繫生活,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們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積。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們做實驗,直觀地發現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 同時,為學生們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們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

在讓學生們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繫時,我採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學生們自主探索,經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後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從容器的裏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們根據所學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

讓學生們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們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們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如礦泉水瓶、墨水瓶等,讓學生們通過實際觀察,發現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淨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學生們就會發現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讓學生們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我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動學生們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於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裏,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後我把滴管裏的水滴出,讓學生們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發現正好接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們很快的產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們進行估算,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們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們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後,我讓學生們説一説生活中見過那些物體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在設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讓學生們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積是一升的容器中,學生們通過實驗,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學中藉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們構建數學模型,讓學生們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們的數學體驗,提高了學生們的應用能力。

學生們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後,我告訴學生們一個生活小常識,那就是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一個人除了正常的進食以外,平均每天應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當於2瓶半礦泉水那麼多。本節課的最後我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何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為下節課預熱。這樣課後給學生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嘗試、去探索,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本節課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給予學生們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教材分析:

《手拉手(小數混合運算)》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最後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體會整數乘法的分配律在小數中仍然適用,進而體會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中仍然適用。並最終達到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目標。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有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體會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完全一樣,整數的運算律在小數的運算中同樣適用,培養學生比較、類推的能力。並能運用這些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3、能利用學過的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體會到整數運算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運算律進行小數的簡便運算。

二、説教學設計

整節課我分為了談話、新課和練習三個部分。

1、談話部分。

以為希望國小的孩子捐書、捐文具為切入點,引入新課。

2、新課部分。

通過解決問題,引發學生猜想。並引導學生驗證整數的乘法分配律、結合律、交換律在小數運算中是否同樣適用。最終讓學生體會並總結出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仍然適用這一結論。在解決問題後的彙報中,充分讓學生説出解題思路,分析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並放手讓學生自己舉例驗證運算定律。

3、練習部分。

以闖關遊戲為切入口。我設置了試一試、能簡算的就簡算、敢挑戰嗎三道關卡。並給每一關都設置了相應的分值,來激勵學生。第一關填一填,讓學生體會整數的運算定律可以運用於小數的計算,可以使小數的運算更加簡便。第二關森林醫生能簡算的就簡算,設置了一道能簡算和一道不能簡算的題。讓學生獨立計算,並在計算中發現並不是所有混合運算都能簡便計算,只有能簡算的'才簡算,不能簡算還是要按順序運算。其中不能簡算的這道題學生有可能從多種角度思考。有可能改變原題,如加上小括號,有可能改變運算順序,還有的不仔細看題,僅僅為了簡算,把不能簡算的題生拉硬拽的使用乘法分配律簡算。在學生的彙報過程中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抓住契機,及時追問學生,讓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使道理越辯越明。第三關敢挑戰嗎,設置了一道難道較大的拓展題。這道題是專為部分優生設置的拔高題,從而滿足各種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每個練習的目的應該更加明確,每完成一個練習之後一定要加以小結。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成,把每道題挖深挖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