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13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説課稿 篇1

本節課教學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這種情況,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常見的植樹問題的實例,探究發現兩端都栽這種情況中植樹棵數與間隔數(段數)之間的規律,從而運用所發現的規律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向孩子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藉助線段圖、化繁為簡等手段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

基於以上目標,我特對本節課作如下設計:

1.以孩子們喜歡的猜謎活動引入和我們形影相隨的'手。然後通過觀察張開的右手,發現手指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引出間隔數)。再通過預習彙報,讓孩子發現植樹問題的幾種情況,並且為各種情況取名,明確我們本節課所要探究的植樹問題(兩端都栽),讓我們的學習探究目標明確。

2.探究新知:從例1入手,通過讓孩子猜猜一猜活動產生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究竟是多少棵?我們能想辦法驗證嗎?啟發孩子想到用線段圖畫一畫這一數形結合的方法進行驗證。這時老師加以引導:100米長的小路我們一直畫下去、一棵一棵地栽下去,會讓孩子感到很麻煩、複雜,因為100米太長了,那麼有更簡單的方法嗎?引導、啟發孩子選取100米中的一小段進行研究,這樣數據小,畫起來就會簡單、方便,便於研究,讓孩子體會到化繁為簡的優勢。為此給孩子創設小組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學習的主動權,選取自己喜歡的數據進行合作、交流(在此做引導:選取的數據必須能被5除盡的,也就是沒有餘數),避免孩子選中有餘數、出現一端不能栽的情況。因為各組所研究的數據不同,出現的結果也不同,經過板書整理,孩子就會很輕鬆地歸納、推理出其中的規律,讓孩子親身經歷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的探究過程。

3.延學中應用所發現的規律,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與例題略有不同的變式,旨在進一步讓孩子感悟這一數學思想方法和思維的靈活性。

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孩子們的花》是冀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清新雅緻的小文章,以淡淡的筆觸,娓娓敍述了一位園丁用自己的睿智,在不傷害童心的前提下,教育孩子要熱愛大自然、熱愛花草樹木的故事,體現出園丁的機智和孩子們幼小心靈的純潔與美好。

童心如花,花如童心。文章在平淡的敍述中告訴人們,要愛護大自然中的花草,但更要保護孩子們如花般稚嫩的心靈-----就像花園裏的'那位園丁那樣。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指導朗讀“要是你現在折它,它很快就會枯萎,如果你把花留在這,它還能開好幾天”,深刻理解孩子們為什麼都願意把他們的花留在花園裏。

3、正確認讀本課十二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解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指導朗讀“要是你現在折它,它很快就會枯萎,如果你把花留在這,它還能開好幾天”,深刻理解孩子們為什麼都願意把他們的花留在花園裏。

2、正確認讀本課十二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教學過程

教學時,我讓學生們走進課文,走進課文中的人物,激發他們的愛心,使他們懂得愛護花草。特設計了一下教學環節:

1、認讀課文

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由於文章篇幅長生字多,讓學生在文中劃出生字,多讀幾遍在劃掉拼音,讓學生認讀課文。熟練之後,讓學生認讀含有本課生字的句子、詞語,最後讓學生認讀單個生字。在這一階段練習過程,要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並讀準生字的字音。

2、理解課文

本篇課文人文內涵豐富,不同年齡、不同閲歷、不同性格的人讀,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受益。對於學生來講,他們閲讀這樣一篇課文,起點絕對不會是從零開始的,而且從他們的角度去看文中的人和事,感受一定有不同於成人之處。因此,教學時我給學生足夠的學習自由度。讓學生自己認真讀書,從語言文字出發,看都能讀懂些什麼,然後在小組裏討論,最後一組為單位在全班交流。可以從讀懂的詞説起,也可以將讀懂了哪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在學生交流議論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回到語言文字上來,把體會到的讀出來。對學生的模糊理解,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書,直到弄懂課文內容。

這個階段,我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範讀、指導讀、小組討論等手段,讓學生了解為什麼孩子們都願意把他們的花留在花園裏而不是折下帶走,初步感知園丁循循善誘的育人方法和孩子們純潔無邪的美好心靈。

接下來我問學生喜歡文章中的哪些人,學生説説,如果自己是園丁,當男孩兒提出折花的要求時,你不予同意,又會又怎樣的結果。在認真讀書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想像,體會園丁對孩子們的理解、尊重、愛護,體會孩子們的純潔可愛。

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之後,讓學生想一想:假如你是花園裏的一朵花,你想對這位園丁或孩子説些什麼呢?以此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太空一日》是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於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太空一日》選自航天員楊利偉撰寫的個人傳記《天地九重》。

課文由四部分組成,分別就起飛時的生死考驗,太空中的真實所見,飛船上的聲音探索,返回途中的驚險機遇作了詳細介紹。本文具有很強的變現力,普通的詞彙,平實的語言,讀起來卻驚心動魄,扣人心絃。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這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確立了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自讀課文,預習字詞

2,感知文章內容,理解關鍵語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瀏覽文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楊利偉崇高的精神品質。

三、説重點難點

結合課標,我確立的文章重點是:掌握瀏覽了學習方法。本課篇幅較長,由四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有小標題。所以第一課時的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小標題理清文章的結構順序。本課的難點是感受楊利偉崇高的精神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融入課文,品味關鍵詞句,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突破這一難點,達到深刻閲讀體驗的目的。

四、説教法學法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選擇的教法是: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與高貴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法方面,我主要指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五、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神州五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標誌着中國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國的行列。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38歲的楊利偉成為第431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這一天,多少炎黃子孫翹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這是一次充滿挑戰和驚險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讓我們隨航天英雄楊利偉一道重温那令人既興奮又緊張的天空一日。

二、檢查預習,瞭解背景。

1.認讀理解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熾熱輪廓模擬遨遊嚴謹稠密瞬間概率燒灼

五臟六腑千鈞重負耐人尋味驚心動魄

2.介紹寫作背景。

介紹神舟五號的發射情況。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記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經歷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火箭發射

我看到了什麼

在太空中

神祕的敲擊聲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飛船返回

2.讀了“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犧牲”的原因嗎?(用文中語句回答)

共振以曲線形式變化着,痛苦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幾乎難以承受,覺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麼”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麼?“我”沒有看到長城,卻為何要寫它?

明確:

(1)可以準確判斷各大洲和各個國家的方位;

(2)祖國的各個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

因為“有個流傳甚廣的説法,航天員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築就是長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樣,很想驗證這個説法”,通過本次觀察,説明那些説法並不科學,從而表現出作者嚴謹的科學精神。

4.“神祕的敲擊聲”這一部分其實寫了在太空中哪兩個“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沒有預案的情況”現象?

(1)都會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錯覺;

(2)時不時會出現神祕的敲擊聲。

5.“歸途如此驚心動魄”這一部分中,令“我”“驚心動魄”的事情是什麼?

返回艙的舷窗出現裂紋,外邊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四、細讀課文,探究質疑

1.結合課文,體會下面句子藴含的情感。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明確:通過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表現了所有人為楊利偉挺過了艱難的共振過程而高興。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裏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明確:通過景色描寫,表達了“我”在太空思家、愛國之情。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的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面來人了!

明確:表達了“我”回到地面、想從返回艙出來的急切心情。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麼什麼特點?

採用小標題的形式,依照火箭發射、在太空中、飛船返回的順序組織全篇。

3.楊利偉在文中説“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試從文中找出一些例子,體會宇航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1)“那些物體懸浮在飛船外面,我無法捕捉回來,我至今還沒弄清那到底是什麼。”因無法捕捉,就不能判斷到底是什麼。

(2)“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裏,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着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感覺聲音不像,就不能確認,這是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

【課堂小結】

本文采用小標題的形式,詳盡地敍述了“我”(楊利偉)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現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靜和嚴謹、科學的崇高精神。

【作業佈置】

1.讀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啟迪?

2.假如楊利偉到你們的學校和大家交流,你會向他提什麼問題呢?

【板書設計】

太空一日

我真的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火箭發射

我看到了什麼嚴謹

在太空中科學

神祕的敲擊聲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飛船返回

(結語)

我們常説“讀書是為了明理”。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迴盪。我們的課堂應該是智慧的鏵犁,幫助學生開墾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希望,和他們一起去採摘那些文化領域的累累碩果,一起去分享那些偉大心靈閃爍的光芒。並在共同的學習和體驗過程中,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巔峯上捕捉受用一生的雨露陽光。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思想。

説課稿 篇4

教學背景:

我們湖北一年四季盛產品種多樣的蔬菜瓜果,我們不僅能品嚐到它們鮮美的滋味,而且還能觀賞到它們鮮豔的色彩和各種形態。此外,我們還能在各種宴席上,看到廚師運用巧手將蔬菜瓜果雕刻成龍、鳳、魚、兔等各種美妙的形象。現在正值春季,為什麼不將這有利的條件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為此,我在人教版的國小美術課本第四冊第十一課《蔬果變變》中,進行了一次“開放式”、“研究式”大膽的教學嘗試。本課《蔬果變變》正是基於蔬菜瓜果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繫的特徵,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生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

教學理念:

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新的美術課程標準,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蔬果變變》是人教版第四冊當中的一堂設計·運用課。在教學中緊緊圍繞自主學習、與人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創造潛能,並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進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課程描述:

一、教材分析:

在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色彩鮮豔、造型獨特的蔬菜瓜果,稍加改變後,就可以成為情趣盎然的藝術品。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藴含着美的源泉,藝術來源於生活,一個個造型獨特的蔬菜瓜果給了孩子們太多的啟迪,在這裏孩子們找到了理想的.立足點,擦亮了思維的火花,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激發了創造美、表現美、點綴美好生活的興趣和慾望。

二、教學分析:

本課是一節設計·運用課,我以故事遊戲為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並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造型,設計、運用,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慾望,體驗愉悦感和成就感。本節課通過學生親眼觀察、親手觸摸充分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小手將收集到的各種蔬菜瓜果,運用各種工具、方法進行創作,體驗設計·運用的樂趣。在教學中我大膽地讓學生嘗試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挖掘學生的創造力、表現能力,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案設計:

課 題:蔬果變變

學習領域:設計·運用

教學對象:國小二年級學生

人文主題:藝術與生活

課 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按照學習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開想象,將收集到的蔬果製作成各種立體的作品。

3.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作品。

4.讓學生走進生活,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設計知識,通過幾種方法進行構思設計。

2.蔬果的製作方法,通過示範解決。

學具準備:蔬菜、水果、牙籤、切刀、刻刀、彩紙

教具準備:磁帶,示範作品及蔬菜、水果、切刀、刻刀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趣味性展開導入法

師:小朋友們,今天森林裏舉辦了一個動物狂歡節。聽!音樂響起(CAI課件播放《動物狂歡》音樂會,一些可愛的蔬菜瓜果蹦蹦跳跳地一會兒組成了水果娃娃,一會兒變成了可愛的小動物聚集在舞台歡快的歌舞起來。)(由動畫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今天的森林動物狂歡節熱鬧嗎?

生:熱鬧!和平時的狂歡節不一樣。

師:怎麼不一樣呢?

生:這些動物、娃娃是由蔬菜和水果變成的。

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蔬果變變的世界裏。

板書課題:蔬果變變

二、講授新課:

1.欣賞作品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把動物狂歡節那些可愛的動物、娃娃們請到了現場。(放音樂,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動物、娃娃們進場)(同學們有節奏地拍手歡迎小客人)

師:這些小客人漂亮嗎?它們美在哪?

(學生自由發言:是由水果、蔬菜組合而成的,顏色鮮豔,造型美、生動有趣)

總結:沒想到平時這些吃的蔬菜瓜果,可以變化成美麗可愛的動物、娃娃。

師:小朋友們,今天森林動物狂歡節邀請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參加它們的晚會,你們想參加嗎?

生:想。

師:可它們要求用蔬菜瓜果造型來參加晚會?怎麼進行蔬菜瓜果造型呢?

2.分析、討論、找方法。

師:請每一小組根據你們喜歡的蔬果變變作品,共同討論找方法,也可以試着做做!(分小組討論、試做)。

生:鱷魚是黃瓜做的,用一條黃瓜做身軀,再用小黃瓜切四條腿,用牙籤插在軀體上就做成了。

豬是用藕做的,切兩片藕作耳朵,用一段藕作身,採紙剪眼睛,就成了可愛的小豬。

師:這些可愛的動物、娃娃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呢?

生:材料用了各種蔬菜瓜果、牙籤、彩紙、固體膠;方法是用牙籤插接、粘貼彩紙、固體膠。

3.示範

師:材料和方法我們已經找到了,那應該怎樣做呢?

(出示整個茄子)看看這個茄子像什麼?

生:茄子像蝸牛的身體、小帆船、鯊魚的身體……

師:要做成這些形狀還缺少什麼?誰來想想辦法?

生:還缺蝸牛的殼、眼睛……可用洋葱做蝸牛殼,小蕃茄做眼睛。

師:怎樣將這一個個的零件(蔬果)組裝起來呢?

師:可以用我們剛剛找尋到的牙籤插接法。(教師示範:教師通過視頻展示台演示)

4.討論你準備製作什麼?

自選蔬果,分小組討論可以做什麼?怎麼做?

三、學生創作,教師巡迴輔導。

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囑咐學生注意安全。作業:利用各種蔬菜瓜果進行造型。

(視屏出示一些優秀作品,並播放音樂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

四、展示、互評。

每組選一個代表介紹作品,同學之間互評作品的不足之處和優點。參加動物狂歡節,並評選出狂歡節最佳嘉賓。

五、收拾與整理。

先將用剩下來的牙籤,小樹枝等物品收集在一起,再將其他物品歸類收拾,將桌子擦洗乾淨,注意安全。

反思

1.教學思想的創新

教學思想決定着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本課通過一系列教學創新手段(故事趣味性導入法,實驗操作、故事想象、人性化的互評方式等等),開發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教學中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讓學生通過觀察、各種實驗活動和創設情景,找尋方法步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究實踐能力,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課改理念,符合美術課程標準精神,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2.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重視;探究能力與想象能力經常被忽視。而國小生有着好動、好幻想的特點,其內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極其豐富的,本案例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形式:故事遊戲導入→實驗創作→自我找尋方法→進入故事想象創作;營造一個寬鬆,探究的課堂學習氛圍,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中完成的,充分體現了教師靈活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引導啟發。這節課的課堂氣氛是十分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也是相應和相互統一的。

3.教學評價的個性化

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往往只看學生作品的優劣,而對於學生的作業過程並不很關心。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完全是取決於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的肯定與否來進行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和情感的發展,在作業展評中讓學生互評的形式互相欣賞、交流、評價,把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交流展示,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體現出人際間的交流與關懷。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天遊峯的掃路人》第二課時。下面我就按説教材、説學情分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流程、説板書設計七個部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感悟人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天遊峯的掃路人》正是達成此目標的寶貴教材。

這篇散文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我”在登天遊峯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現了我對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的讚美。

課文通過形象的比喻,具體的數據,側面的烘托,把天遊峯的“高”與“險”表現出來,反襯掃路老人的特點。此外,還通過外貌、神態、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現掃路老人的性格。課文語言優雅樸素,富含哲理。

二、説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如自主預習、邊讀邊畫邊批註、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但我們農村學生對天遊峯險峻的特點沒有形象的瞭解,對掃路人的艱辛也沒有切身體驗。

三、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體會天遊峯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因為課文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作者主要通過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來反映人物的特點,這種寫法值得借鑑,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遊峯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人”。

教學難點

六年級國小生人生經驗不足,對人的思想心態理解不深,在理解掃路老人的話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話語中所藴含的人生哲理”確定為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感受。”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圖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老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特點,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閲讀和探究性閲讀的能力。

五、説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我校“自主學習 因勢利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小組交流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與探究,培養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展示環節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讀、説、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

六、説教學流程

共由複習導入——明確任務——交流展示——整合提升——讀寫結合五個環節組成。

(一)複習導入

第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朗讀,通過學習,對天遊峯的掃路人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讓他們温故知新,為學習本節課做好鋪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並且自然過渡到明確任務環節。

(二)明確任務

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現在重新提出來是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該完成的具體目標,它是落實教學重點的主要途徑。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分三個環節進行:自我完善——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學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預習任務,做好在小組中交流的準備。隨後小組交流,(這一環節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由於處在農村,膽子還是比較小,也不夠自信,小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展示,通過小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完善,增強自信心,為全班展示打好基礎。同時,對於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集體探究進行解決。)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過程中,我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力求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並且隨機進行引導和點撥,落實教學重點。

我估計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會填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熱情好客、樸實、健康、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等內容。對於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只要能從文中找出句子,談出理解,並有感情地讀下來,我都引導學生對他們進行肯定與讚揚。同時有機的`進行整合並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想象天遊峯的高與險;去感受天遊峯的掃路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落實教學重點。

如填(樂觀)的掃路人,孩子們會展示朗讀這一段話——:“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説得輕輕鬆鬆,自在悠閒。”

我適時問:“老人累嗎?”

孩子們即時答出:“累。因為他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聯繫上文,天遊峯有九百多級,而他每天要掃一千八百多級,怎麼會不累呢?”

還有的學生會説:“不累。雖然他每天要掃一千八百多級,但他認為掃路當成是欣賞風景,充分體現了他的樂觀。”

然後,我出示天遊峯高與險的句子:“天遊峯——武夷山第一險峯。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雲霧中飄飄悠悠,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遊峯,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以前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讀完後,我這樣問:“天遊峯高嗎?究竟有多高?”

學生回答:“天遊峯有九百多級。”

我繼續引導:“是啊,九百多級,教學樓一樓的樓梯大約有20個台階,那麼就相當於45層樓那麼高。”

這時我出示天遊峯的圖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天遊峯的高與險,反襯出老人的樂觀。

而後,我再引導學生朗讀老人質樸的語言,在有感情地朗讀中,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發生共鳴。同時還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語言描寫,展現人物性格特點的表達方法。

(四)整合提升

在班級展示完成以後,教學重、難點已經落實。我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行整合,從整體上感知天遊峯的掃路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並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周圍,發現生活中的“掃路人”;同時,也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學習掃路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

(五)品讀感悟 讀寫結合

新課標中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假如我們滿足於課堂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假如這位老人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請你為他寫一份頒獎詞,頒獎詞要言簡意賅,字字有力,能感動別人。”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七、説板書設計

(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掃路老人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板書統領全課、簡潔、重點突出的特點,它貫穿全文,也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以上就是我對《天遊峯的掃路人》這篇課文的理解與課堂設計,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6

第一部分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該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初次在英語中接觸與他們生活密切聯繫的時間,學生有了一定的關於時間的生活經驗,也有想用英語表達的慾望。本節課的學習在本單元中非常重要,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本單元的其他學習也就迎刃而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喜歡上英語課,喜歡學習有趣的英語單詞,唱英語歌,翩翩起舞。但是他們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知識的指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理念:

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的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 國小英語教學,成為正常教學中的理論基礎.那麼英語教學,是否取得成功主要看是否培養了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否引導了他們嘗試用英語進行思維;是否幫助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打下將來進行英語學習的基礎和感受外語的能力。在一節課中可以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而如何在生活學習中持續保持他們的興趣呢?在一翻思考後,我在一節課上定了兩個目標,一個是完成教學任務,另一個是在教學中滲透培養英語的興趣。

(三) 教學目標:

1. 能力目標:

(1) 學會問What time is it?

(2) 能夠根據時鐘,用英語表達時間。

2. 知識目標:

(1)Word: time clock watch midnight half past

(2) What time is it?It’s…o’clock. It’s half past…

3. 情感、文化目標:

(1) 使學生增強小組內外的合作、競爭意識。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2)讓學生熱愛時間,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1.重點:o’clock/half past/midnight/clock/watch/time

2.難點:Sentences: What time it is? It’s…o’clock. It’s half past….

課前準備:自制鐘面模型

(四)教學過程:五步教學法

第二部分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中,我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注意單詞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給學生以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會用到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三部分説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我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觀察語法現象,總結語言規律,來獲得知識。通過小組競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説課稿 篇7

尊重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國中美術14冊第十課《活躍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説課:

一. 教材剖析

(一)領導思想:由於學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數是學校的校服,或是家長幫他們選購的服裝、帽子,所以,學生們外出旅遊或加入某些運動時,從他們的穿着方面,就很難反應出性情特色和個性品位。其實學生對於衣衫的設計都有自己的想法,本課的設置就是讓學生們親自設計繪製文化衫,這一運動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動手才能、審美情趣、領會服裝除了適用功效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讓學生縱情施展想象力,增進發明力的發展。

(二)教學目的的斷定

1. 知識目的:

(1) 適當的圖形、文字或符號在文化衫上的應用。

(2) 用自己愛好的合適主題的顏色去搭配自己的文化衫。

2. 才能目的:培育學生的想象才能、發明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 感情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發明美、發明美是每位學生都應具備的素質,通過文化衫的設計,讓學生更加認識自我,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造就學生的自負念,造就學生之間互相協作的精力。

(三)教學重、難點的斷定

1.教學重點:顏色搭配、手工製造和個性化作風的表示。

2.教學難點:怎樣找到合適主體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作品,進步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對生涯的酷愛,造就他們創造美妙生涯的慾望和能力。

3.教學方式:依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重要採用“領導—-自主探究”的方式,以文化衫為線索,充足應用教具,採用展現,啟示、討論、歸納相聯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領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加入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應用投影、音樂等教學手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致,進步課堂效力。學生分組運動,互評互比,這樣多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集體合作的能力,又啟示了學生思維。

二.教學程序:

本節教學由秀、學、談、做、展、評六個部分組成。

1.秀:學生穿上自己籌備的文化衫進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熱忱揭示本課主題。

2.學:通過文化衫秀的觀賞,讓學生懂得文化衫的含義、來源、藴含的意義使學生對文化衫發生不同的感情審美習慣。

3.談:教師通過展現各種圖案的文化衫,豐盛學生視覺,讓學生剖析製造文化衫合適主體的元素有哪些,教師給予總的歸納,引出下一環節。

4.做:以小組的情勢先思考後製造,同窗間互相輔助體現合作精力。

5.展: 讓學生穿上自已做好文化衫進行展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展示能力。

6.評:教師小結。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小小的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一冊的第10課,本課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兒童詩歌,本文內容包括一幅圖、三句話,詩句優美,富於想象,充滿童趣。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展現了晴朗的夜空,一個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觀賞夜空的美麗景象。教學這篇課文要抓住詩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詩歌的興趣,又要挖掘出詩歌美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審美的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本課要求學會四個詞語、六個生字、兩個偏旁,教材這樣安排,體現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這一指導思想,使學生理解了字和詞、詞和句之間的關係。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 2、教學要求:

(1)認知要求:

學會6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正確書寫。認識兩個偏旁,會認3個字。

(2)技能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唱《小小的船》這首歌。

(3)情感要求: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詩文優美,富於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又因為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理解詩文內涵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理解詩句展開想象作為教學難點,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二、説教法

從學生實際出發,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

圖畫、音樂、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境,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提供展開想象的空間,降低學生理解詩句的難度。 教具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説學法

本課要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的學法是誦讀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課詩句優美,讀來朗朗上口,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提高閲讀理解能力,加深對美的感受,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首先板書:

一個“船”字。然後告訴學生:

這是一個“船”字,它是要求會認的字,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説説準備用什麼方法記住字音。接着讓學生説説見過什麼樣的船?這樣使識字和生活聯繫起來,學生學會了字音,初步認識了字形,理解了字意。 接着又板書:

“小小的”。告訴學生“小小的船”是説這個船很小且很可愛。本課“小小的船”指的是什麼樣的船呢?我運用多媒體出示畫面:

晴朗的夜空滿天繁星,小姑娘坐在彎彎的月亮上。引導學生説出:

彎彎的月亮船。 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語言、圖畫,運用多媒體展示,範讀課文,使學生在賞心悦目的氛圍中產生了閲讀本課的興趣。

(二)動情朗讀,理解詩句,豐富想象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應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我準備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

1、初讀階段:

讀通課文句,整體感知文。 在閲讀教學中初讀課文就是識字的第一步,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滲透字形字義。 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出聲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破詞,不丟字,不添字,知道課文有幾句話。 然後通過幾次自由朗讀,讀通課文,注意課後生字的讀音,動手圈出本課生字。朗讀是一種基本技能,要求學生多讀多練才能習得,讓學生動手畫生字,就是在初讀課文的同時,滲透了字形字義。 最後及時檢查,反饋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包括兩方面:

一是生字的讀,二是全文的朗讀情況。 2、細讀階段:

突出重難點,理解詩詞句。 今天,我準備説在教《小小的船》這課時,我是這樣進行重、難點教學的。這一過程主要在我的教學程序第二個環節:

動情朗讀,理解詩句,豐富想象中的第二個階段:

細讀階段,突出重難點,理解詩詞句中進行。我準備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突出重點;採用情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引導的:

請同學們再讀這三句話,想象這三句話的意思,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如果不懂哪個字或哪個詞,在旁邊做上記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思考、去理解、去表達,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主導課堂而不主占課堂。 在討論:

“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為什麼?”時,讓學生充分發表感受。 可能有學生喜歡第一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相機出示課件:

星空、彎彎的月亮。)為什麼喜歡?學生可能會説出:

這彎彎的月兒就像一隻小小的船,月亮很美。真好!(隨機讓船和月兒重疊)並告訴學生“彎彎的”是個疊音詞,結合課題“小小的”指很小,在這兒“彎彎的”是什麼意思呢?讓學生先比較“彎的月兒”和“彎彎的月兒”,通過誦讀對比,看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感到“彎彎”比“彎”更彎些,程度加深。再讓學生誦讀比較:

“很彎的月兒”和:

“彎彎的月兒”有什麼不同。從而使學生知道“彎彎”更可愛些,帶有喜愛的意思。並相繼指導:

第二個“彎“讀的時候要輕一點,要讀出美感。除了彎彎的月兒還可以説什麼。在這裏把課後第三題的訓練滲透其中。其它三組疊詞用相同的方法體會。 也可能有的學生喜歡第二句:

小小的船兩頭尖。 畫面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對比它們的形狀引導學生説出:

小船的兩頭是尖尖的,月亮的兩頭也是尖尖的,他們很相象。 重點是第三句的理解:

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點,又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學生的想象力是有差異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學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裏坐”,這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大好機會。 對於想象力豐富的同學來説,這句詩有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時我綜合運用圖畫、語言、音樂再創設情境:

晴朗的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抬頭看天空,藍藍的天上有閃閃的星星,那彎彎的月兒就像只小小的船,我們坐上了月亮船,小船在星空中穿來穿去,看到了什麼景象? 在教師富於感情的啟發下,激活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情趣盎然的談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裏看到的景色。這時引導學生用“我看見……。”這個句式説話。這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謂水到渠成了。燦爛的羣星,奇幻的雲海,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還可能會談到火星上的生物,人造衞星等等,進軍宇宙的理想種子,也許就在此時此地萌發了。通過想象,擴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詩的形象顯得更加鮮活,詩的意境更加開闊,而感情也隨之飛馳,昇華。起到了分析講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順利的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品讀階段:

品讀詩文句,培養語情感。 詩是美的,兒童詩的語言美,必須通過各種方法的讀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視學生的朗讀直至背誦。

(1)引讀。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有效的朗讀方法是引讀,在這裏引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採用邏輯引讀法,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領讀過程中,保留了節奏美,仍保留着學生如坐在搖晃的月兒小船在星空中穿行的景象,使孩子意飛神馳,受到強烈的美的薰陶。

(2)美讀。 美讀是一種欣賞性的讀,要求以聲傳情。把美讀放在引讀之後,是因一年級國小生朗讀水平的需要,在範讀、引讀的基礎上進行美讀降低了難度,同時教師要加以引導,避免個別學生出現唱讀現象。

(3)演讀——唱遊。 本文是詩歌,韻律優美,課後第四題要求學唱《小小的船》這首歌,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伴着音樂邊舞邊讀、邊舞邊唱。這樣學生就不只囿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完成課後第四題學唱《小小的船》的要求。 這一個環節,通過“以讀代講、讀中促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分析講解,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真正體現了“修正版大綱”的精神:

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巧識字形,樂趣橫生,學會生字。 在初讀、細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義,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還是一種輪廓現象,尤其對一年級學生來説,對字形的分析必不可少,為了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激勵學生結合字形字義,巧識巧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