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6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説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生動有趣的科幻小説,情節全然出於幻想,理念卻發人深省。教學時,引導學生把握情節,以漫畫的展示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尋找關鍵詞,以畫“情節鏈”的形式走進文本,在此基礎上 瞭解課文,感悟文章的主旨。另外,深入品味文本想象豐富的特點,並學以致用,通過續寫課文,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科學的情趣。對於本節課的難點突破採用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的方法。

説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下,主動探究進行學習。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理念:依據新課程標準設計本節課。在本節課中,以多媒體先進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在課上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採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本節課。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提高課堂效率。

一、導入新課 ( flash動畫導入更直觀,激發學生的興趣。)

1、 颱風吹倒了一座小廟,廟底下露出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於是,各色人物圍着它紛紛表演,它成了人們丟棄廢物的垃圾桶??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幻小説,它充滿了神奇的想像,同時也會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導語 開門見山的導入有利於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引入文本。)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讓學生簡介作者和文學體裁。

作者星新一,日本現代小説家。

文學體裁:科學幻想小説,簡稱“科幻小説”,小説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着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説”視為其三要素。

(讓學生自學的成果在課堂上展現出來,獲得成功的喜悦。同時激發起主動自學的積極性。)

二、出示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方向性。做到有的放矢。)

【學習目標】

1熟悉課文,把握小説的故事情節,把握文意。

2研讀小説的結尾,理解文章的深意,領會文章所講的道理。

3續寫結尾,讓故事所表達中心更明確。

三、把握故事情節

1、大屏幕展示漫畫,激發學生的聯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動起來。 )

2、閲讀課文,找關鍵詞, 畫出“情節鏈”

廟塌——洞現——洞深——叫聲——小石頭——柵欄——記者——科學家——看客——警察——用繩量——用強音測——商人買下——填洞??

3、學生根據編寫的“情節鏈”向周圍同學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先自己結合“情節鏈”講述,然後在小組中交流,最後,進入角色在全班表演課本劇。(通過找關鍵詞, 畫情節鏈,表演的方式教會學生篩選課文的主要信息,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細緻的佈置講述樣式,運用“兵教兵”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都會。通過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疑點探究 (從學生最容易產生疑問的結尾入手,探知文章主旨,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1、提問:在小説的結尾,那奇怪的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裏來的?小石頭掉下來以後,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各組,傾聽學生的意見、看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教師提示:可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尾的含意。

明確:叫聲和小石頭都從那個深不可測的黑洞裏來。最七年級個年輕人對着洞使勁地大叫了一聲:“喂──出來!”後來,他撿了一塊小石頭扔進洞裏,叫聲就是他當初叫的,小石頭就是他當初扔的。

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傾瀉進洞裏的原子能反應堆廢料就要傾瀉到人們頭上,原先扔進去的機密文件就要扔到人們頭上,還有動物屍體和流浪者屍體,還有廢物和污水,還有日記本、照片、假鈔票、犯罪證據,都將接二連三地傾瀉到人們頭上。甚至更為嚴重的讓整個城市遭受滅頂之災。

2、提問:想一想,這個虛構的故事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生1: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能飽嘗自己釀成的苦果。

生2:誰製造禍害,禍害就會加在誰身上。

生3:我想起一句古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生4:破壞大自然,必遭大自然的懲罰。

生5:這個故事講的.是人類與自身生存環境的問題。不顧環境污染,漠視環境污染,苟且偷安,終究要自食苦果。

教師小結,出示教學板書。揭示主旨。(板書設計簡潔明瞭,直觀揭示了本節課的重點。)

五: 想象訓練,續寫小説結尾。

提示:

1、重點想象當時垃圾如潮水般湧來時的惡劣場景以及當時人們的反應。

2、想象符合作者本意。

由本文揭示的道理讓學生去想象人會遭到怎樣的懲罰。使環節過渡自然。 加強指導,使學生的想象更有方向性。當堂鞏固訓練已達到對文章主題的深入理解,堂堂清的教學目標已經完成。

六、課外拓展

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嗎?》的MTV。

設計説明:進行思想教育,使學到的知識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樹立環保意識。歌曲是最能引發人們共鳴的藝術形式,所以此環節學生定能有所觸動。

七:作業設計

1、課外開展“舉手之勞為地球”的活動。

2、推薦閲讀星新一的另外一篇科幻小説《奇妙的花朵》。

設計説明: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實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為地球的事情,才把思想教育落到了實處。課外閲讀加深了學生對科幻文體的印象,激發了閲讀的興趣。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學習5以內的序數》是中班下冊多元能力探索課程數學課中的一課時,主要是通過讓小朋友幫助“小動物坐火車”的活動來學習掌握5以內的序數,例小貓坐在第三節車廂裏,第五節車廂裏坐着小狗等,初步建立序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的單項序數。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孩子的特點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是:

1、認知目標:

(1)、學習5以內的單項序數,初步建立序數的概念。

(2)、學習從左到右的順序點數。

2、能力目標: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判斷能力,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三、説活動準備:

1、小貓、小狗、小雞、小牛、小猴、小房子、小火車

的圖片。

2、固體膠、1---5的數字寶寶卡片。

四、説活動重難點:

1、重點:學習5以內的單項序數。

2、難點:學會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點數。

五:説教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提問、演示等教法。

六:説學法:

孩子最大的樂趣是在“玩中學”,要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幼兒在“幫小動物坐火車”的活動中,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從而輕鬆地掌握序數的`概念。

七、説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通過複習《不説話》律動,使所有幼兒注意力集中。

2、做《左邊》的小遊戲,加強對左邊的認識,為從左到右的點數做鋪墊。

(二)談話直接導入。

1、 師: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到動物王國去做遊戲好不好?

(出示粘有5只小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所看到的內容)

2、師:這些小動物也要去玩耍,但是得有一個要求,小朋友想,我們放學回家的時候要怎樣走路呢?

(引導幼兒説出排隊,為小動物也要排隊做鋪墊)

幼:排隊。

師:排在最前面的那個小朋友是第幾?

幼:第一。

師:緊跟在第一後面的小朋友是第幾?

(老師必須強調緊跟,緊挨着。)

幼:第二。

師:現在我們也讓這些小動物來排隊去玩耍,該怎樣排隊呢?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學習5以內的序數》。

(點題,板書)

(三)新授《學習5以內的序數》

1、師:先請小朋友自己幫助小動物排隊。

(每一張桌子上面有5只小動物,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練習,並啟發幼兒説出自己的排列順序,強調是從左向右。)

3、下面請看小動物要到哪裏去玩耍呢?

(出示坐火車圖片)

幼:坐火車。

師:小朋友看一看,這輛火車一共有幾節?

幼:5節。

師:一起數1、2、3、4、5,從左向右數,這是第幾節車廂?、、、、小動物要坐火車玩耍了,該怎樣坐呢?

(要求:一節車廂只能坐一隻小動物,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練習。)

4、讓幼兒自己操作練習,並説出自己的操練結果。

例:⑴小貓坐在第二節車廂裏。

⑵第四節車廂裏坐得是小狗。

5、師幼共同完成老師的作品,並讓幼兒口述結果。

(例,小貓坐在第一節車廂裏,第三節車廂裏坐着小狗等。)

(四)鞏固,練習。

1、師:小動物坐火車玩得有點累了,要找座小房子休息一下,請小朋友幫忙一下,但是也有要求,一座房子只能住一隻小動物。

(教師出示小房子圖片,引導幼兒再次幫助小動物。)

2、師幼共同完成小動物找房子的內容。

3、師:小朋友再看,這裏還有一羣數字寶寶呢,他們也想住到小房子裏面,該怎樣住呢?

(啟發幼兒思考回答,數字寶寶1住到第一座小房子裏面、、、)

4、小結: 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5以內的序數》。從左到右數第一、、、

(強調本節課的所學內容,5以內的序數,第一、第二、、、、)

八、活動結束。

師:小動物們休息了,數字寶寶也找到家了,我們小朋友也要出去玩耍了。但老師還要告訴小朋友一句話:這節課我們學習了5以內的序數,我們數第幾第幾,要看是從哪邊數起,開始數得那一個叫第一,數到幾就是第幾。

(總結強調本節課的重難點,突出所學效果。)

九:活動延伸:

師: 下課我們到外邊去排隊,5人一小組,看看自己排在第幾,找一找自己的位置。

(讓小朋友觀察自己的位置,説出自己排在第幾,學有所用,實際生活中數學的運用。)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這篇文章選自蘇教版教材國小語文十二冊第四單元,是一篇記敍文,記敍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了,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槍殺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感情,讚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1)江紅軍過草地時飢寒交迫,後續部隊連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懷忍痛命令把連同大黑騾子在內的六匹牲口槍殺的經過。

第三段(21)講大黑騾子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

二、説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高年級識字、閲讀的要求,又根據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認為本課的認知目標是:

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②體會“艱苦、燃眉之急”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標為: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②體會“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學生在品味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驗彭德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並閲讀有關於彭德懷及其他偉人的文章,學習他們的`精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反覆朗讀、討論、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具體的描寫,去體會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意思。課時建議:由於本課憑藉多媒體輔助教學,再讀中感悟,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用2教時就能完成任務。

三、教法與學法

本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材特點,採用下列方法:

①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②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③朗讀感悟法朗讀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他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本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朗讀進行適時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四、説教學流程

第一教時教會學生學習本科生詞,反覆熟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會用“燃眉之急、艱苦”説話。

第二教時:細讀課文,品味朗讀,增加體驗,拓展延伸。

具體環節:

第一教時(分四個環節:)

(一)、運用多媒體引出課題多媒體出事大黑騾子,畫面轉換出示彭德懷英雄形象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大黑騾子,明白彭德懷的豐功偉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學生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讀懂了哪些內容?有疑問的地方適當作上記號,讀完討論、交流、質疑。老師適當點撥。(這一環節分三步:一是讓學生自學課文,二是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交流,三是在班級裏交流的同時遇有疑問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讓學生在下節課再讀課文解決。)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只在課文的重點除給予必要知道,並給學生的學習以積極的評價和激勵,為下一堂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教時

一、教師範讀、學生體會評價

1、教師範讀課文2-20小節,學生聽、體會,然後説一説、議一議、評一評,好的表揚,不足的指出。

2、學生評:重點評議老師是否把彭德懷十分愛大黑騾子的感情讀出來,是否感受到彭德懷不忍殺大黑騾子的痛苦心情。

3、根據學生的評議,老師把大家所説的概括成這樣兩條要求:

⑴讀出彭德懷既愛又不忍心殺大黑騾子使得痛苦的心情。

⑵讀出戰士不忍殺大黑騾子的感情。

1、學生模仿老師練讀可以分小組、可以分角色讀,教師住個小組進行視察,不足的幫助學生糾正。

2、指明分角色讀(課文比較長,分2-7小節、8-20小節兩個小組讀,其中每個小組四人個分別讀彭德懷、老飼養員、戰士、旁白的話)其他同學仔細聽、體會,然後評議他們那些地方讀的好,為什麼?不夠的我們來幫助他。

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齊讀課文。(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相互評價,交流。學生對課文理解得到昇華,領悟把握了語感,從而從整體上對科文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內化和積累。)

二、學習第三段

理解“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中”這句話的含義。

三、總結

延伸激發學生看有關於紅軍長征途中偉人的故事。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裝飾色彩,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在教學體驗活動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寫實性,瞭解裝飾畫在造型手法上突出古拙、簡練、誇張、變形的特點,用色方法上體現鮮豔、對比強和誇張的特點。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美術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與表現中的階段目標,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色彩的概念和作用。

②、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感知能力。

③、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塑造學生初步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及表現方法。

2.知道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學習和掌握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3.在教學活動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裝飾畫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點,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教學難點:裝飾畫的造型突出誇張變形,色彩對比強。

二、學情分析:

⑴、説學生現有階段的水平和能力

接下來我對學情進行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在前段的學習中掌握了關於裝飾畫的學習方法(如裝飾畫的特點等)此階段的學生對色彩具有了極強的興趣,關注的注意力增強,能夠準確地對作品進行分析並且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於色彩的感受。

⑵、説課標確定本階段學生應達到的能力

在美術課標中確定本階段學生在造型與表現領域中應達到的能力是: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線條、形狀、色彩等造型元素以描繪的形式,運用裝飾色彩創作生活中的裝飾畫。

三、説教與學的方法

1、教學分析: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明確 “學生為本”的教育設計理念,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通過一個簡單的生活圖片對比、大量的裝飾色彩圖片的欣賞,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腦中對本課時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感性認識;接着我再利用講述法導入正題,引出裝飾色彩的概念,並引導學生觀察、運用。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以增加學生的.理性認識,突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

2、學法分析:

遵循“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讓學生先認真觀察、總結,再操作,將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等學習方法融合到創作的要點和難點。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課堂導入:裝飾畫中的牛與自然界中的牛對比。(展示)

引出本課課題:裝飾色彩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有貼近生活化的圖片對比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為下一步的講授打下基礎。

(二)講授新課

1.學習裝飾色彩。

結合民間裝飾畫作品講授裝飾色彩找出其特點:色澤鮮明、豔麗、明快、簡單。(板書),引出裝飾色彩的含義。

設計意圖:雖然面對的是心理日趨成熟的高年級學生,但是不能忽略了任何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環節,就興趣而言單純的講授含義並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抓住學生的興趣來初步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分析裝飾色彩的運用方法

利用收集的民間裝飾畫作品,組織學生交流。

教師的有效提問和學生交流活動來完成怎樣運用裝飾色彩來體現誇張變形的裝飾畫。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環節之一。我在這一節課中將探究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通過提出——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等學習方法來攻克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3.介紹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運用。

觀看教學。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有效地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運用,將書本中美術帶到了學生們的身邊,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

使學生們瞭解民間裝飾色彩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道理。

4.教師演示

(1)展示並分析學生的優秀作品。

(2)教師示範作品。

設計意圖:在美術教學中,示範與演示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發,通過教師的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書本與實踐的聯繫,更好的理解用色和用線有效地解決繪畫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

5.佈置作業要求。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制定。

(三)、完成作業,教師進行輔導。在輔導過程中體現分層、分類輔導,注意培養學生個性作品,體現學生差異。

(四)、評價

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與評價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示和評價。

在評價中以學生的客觀表現為主要依據,突出教學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過程中加強評價的互動與反饋,重過程、輕結論。

(五)、課後拓展

請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裝飾色彩。

設計意圖:讓生活走進美術,讓美術表現生活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去找尋生活中的裝飾就可以將美術知識與生活有效結合。

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別擠啦》是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主題為“地球家庭”的一首詩歌。它通過對人思想感情上“別擠”和嚴防把美好心靈擠走兩方面的抒寫,表達了作者嚮往人間的美好,追求人間真、善、美,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用寬容、善良、真誠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詩雖短小,卻給人以道德教育,使讀者受到感染,心靈得到淨化。

二、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詩歌、背誦詩歌並模仿寫一節。

2、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詩句意思

3、通過朗讀、理解詩歌,聯繫生活拓展思維,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説教法學法:

本課語言詼諧、形象生動,每一句話都能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由於詩歌跳躍性大,所以學習課文時可以利用詩句間的“留白”進行思維拓展,聯繫實際理解生動有趣的詩句背後意思,即作家呼籲的道德觀。

四、説教學設計:

1、聯繫生活,導入課文。

2、初讀詩歌,把握內容。

為了不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所以在朗讀上就要下功夫。學生在聯繫生活談自己感受、收穫,都是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朗讀先是“正確、流利”,在細讀基礎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礎上,再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也就是體現了語文課的.“讀中感悟”。(但教學中學生還是沒讀好,可能是學生感悟不到位,也與平時朗讀技巧指導有關)

3、精讀理解,感悟表達。

在揭示課題之前先將第一節的內容分解導讀,通過問題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導學生分句體會詩句意思,並在理解詩句過程中反覆品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整個“問題導學”過程裏,老師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為理解本詩做足了鋪墊:世界之大,足以容納所有人的自由。隨着作者寫作思路的轉變,老師跟着將矛盾拋給學生:無拘無束的自由並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條件的,需要做出“保證”的。在矛盾激發的同時,揭示課題“別擠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擠”,學生對它的接受與體會當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聯繫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這也應該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一個難點、一個亮點。學生們只要結合生活實際談出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所以在細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把詩歌中的每一句話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繫起來談自己的閲讀感受、閲讀收穫。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説、隨心所欲的談,告訴學生把你讀這首詩歌時最先想到的説給大家聽,一人説,大家補充。學生們把自己身邊的不道德行為、社會中的不道德現象甚至關於對世界的和平問題的看法都談了出來。學生們自己總結了“真誠”“寬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諧”“平等”等詞語,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應該怎樣做。

4、藉助背景資料,領悟作者情感。

5、領悟現實意義,拓展延伸

“言為心聲”、“情動而辭發”,在多元化思維拓展的基礎上,當學生對“擠”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個表述的機會及交流的平台,所以,就設計了寫詩的環節。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又可以鍛鍊其模仿課文形式進行詩歌創作的能力,還可以使探討問題的平台延伸到課堂外與教室的牆壁上。但是遺憾的是時間不夠沒有在課堂上寫,只能做為作業回去寫。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寫父子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相憐相愛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課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第二單元都是以愛中心話題的,阿長與《山海經》、《台階》、《老王》等,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二課,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他們對真善美的學習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2)本文描寫人物特徵細緻,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很典型,學習本文有利於培養學生整體應用語文的能力。

(3)本文語言樸實,飽含情感,而且貼近生活,又位於第二課,有利於學生國小知識與中學知識的銜接。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結合實際,我將素質教育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通過關鍵語句表達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感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情感薰陶: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聯繫自身,淨化靈魂

3、教學重點:

(1)重點文段的閲讀,學習文中的細緻描寫,體會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關鍵句的含義,體會樸實語言中飽含的`深情。

4、教學難點:

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尤其二三段對於表達中心的作用。

5、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聽讀、朗讀訓練、語彙積累、整體閲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課時:重點文段的閲讀、關鍵語句的品味、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德育教育。

二、説教法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的學生是剛從國小升上來的山區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差、尤其體現於學 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國中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採用比較閲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4、同時採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採用幻燈、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三、學法指導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 求,在學法方面我採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

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繫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文基礎;指導學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徵的細節描寫,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解釋下列詞語:躊躇、 蹣跚、 瑣屑、 頹唐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設計意圖:反饋、鞏固第一課時的教學)

(二)分析第二課時內容:

1、重點研讀第五段:

(1)朗讀第五段,緊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兩個“黑”、三個“布”“蹣跚”、“肥胖”?“走”、“探”、“攀”、“縮”、“微傾”?(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朗讀時注意文中形容詞、動詞的作用,通過討論、篩選,教師點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學會如何進行細緻描寫。)

(2)作者為何看見這個“背影”,眼淚很快流下來,又為何趕緊拭乾了淚?(突破:讓學生聯繫上一課時分析的家庭背景,緊扣上面的動詞和形容詞,來體會理解父子深情。)

(3)父親為什麼“撲撲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輕鬆似的”?(突破:讓學生聯繫文中的句子“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結合上面的詞語來理解,進一步體會父子深情。)

(4)第五段中父親説了幾句話?從文中找出來。體會理解其中飽含的深情。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進去吧,裏邊沒人。

(突破:讓學生聯繫日常生活父母親對他們的關愛進行理解。)

(設計意圖:(1)—(4)都是緊扣父子深情來設計的,讓學生體會、理解樸實語言中的父子深情。)

2、關鍵句的品味:

(1)前面我們通過第五段的閲讀,體會父親對兒子的一片疼愛之情。那麼,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表現了這種感情?

a、第二段父親説“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b、第三段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送我去”

c、他囑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開始就體會到了父親的這種樸實疼愛之情呢?找出句子來説明。“唉,我現在想想,那時我真是太聰明瞭。”

(3)練習(幻燈)(設計意圖:通過啟發性的設問方式,讓學生帶着理解自主找出關鍵句、思考,結合生活實際,通過作業,理解其中含義,體會樸實語言中深沉的情感。)

3、討論中心與段落的關係:

(1)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燈,通過比較閲讀,讓學生理解2、3段的作用)

(2)第四段為何不詳寫作者在南京與朋友的遊逛?(突破:通過幻燈中的圖例,幫助學生理解,突破難點。)

(三)小結: 本文以背影為線索,用樸實的語言,通過細緻的描寫,表達父子之間深沉的情感。(伴以板書,加深學生對全文整體結構的掌握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細緻的描寫)

(四)作業:

(1)“可憐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敍述一次讓你最為感動的事。

(2)背誦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一段文字。(設計意圖:對文中的知識進行遷移,激發他們熱愛家庭、體諒父母的情感)板書設計父子情深難忘背影——點題家境:禍不單行、父親疼愛兒子描寫背影別前:細心關照,兒子體諒父親買橘子(黑、布、蹣跚、肥胖、走、探、攀、縮、微傾):體貼周到再現背影——思念

説課稿 篇7

* 教材解讀

首先是教材解讀:

《井上的樂趣》是我國著名版畫家郝力羣先生回憶童年生活所寫的一篇散文,收錄在《我的樂園》一書中。作者有條有理地寫了一個清涼的小天地——水井,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的畫面。條理清晰,語言質樸純真,充溢着作者對快樂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令人讀來不禁想要一同嬉戲這塊快樂的小天地。

*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學習抓住事物的特點,詳略結合等寫作方法。

4、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在探究中品讀古井帶給作者的樂趣、體會作者懷念美好童年及對故鄉真誠的愛。

第四點教學目標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 説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由課題入手,直接揭題導入,從而明確的主要內容,而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閲讀,期間再付之相關的説話訓練、句式訓練等,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讀懂文意,體會文境。

* 説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檢查預習。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能正確掌握字詞、朗讀等是學好一篇課文的基礎,而經過較為系統的練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因此第一環節主要是揭題導入新課,並着(zhu)重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

1揭題導入

配樂出示相關圖片,教師描述情景:這是一個古老的水井,在它的周圍生長着許多有趣的植物,不時還有可愛的小蜜蜂、小鳥等動物來這裏做客呢!這兒也是作者力羣先生小時特別喜歡的地方,為他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口古井,感悟它的獨特樂趣。教師相機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接着是檢查預習環節。

2 檢查預習

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彙報,互相提醒的形式來檢查預習情況。

重點關注字音:平翹舌音:桑葚 翹舌音:做巢 輕聲字:薄荷 後鼻音:耕地

易錯字音:懸崖 碾爛(nian) 哺餵(bu) 灌木 石臼(iu)

易錯字形:巢 螺 臼 (運用形象記憶法記憶)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 以“趣”字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

版塊一 走入文本,靜思默想,感受“趣”。

本篇題目表述清晰,重點突出,因此我選擇把文題作為教學的突破口,以貫穿起全文的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此處的“井”是指作者童年時代家鄉的一口老水井,接着請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樂趣”的詞義,即“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那麼家鄉的這口井究竟給作者帶了什麼樂趣,讓作者的童年如此快樂呢?引導學生以這個大問題為線索去通讀全文,尋找答案。

新課程標準積極提倡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寬鬆的氛圍中實現資源的互補,使得學生的主體地方得以發揮。另外本篇課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很適合學生自學。基於以上兩點思考,我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學生研讀文本。

此次小組合作要求主要有:

1 默讀課文,思考水井的哪些事物給作者帶來了樂趣?“趣”在哪裏?

2 圈畫出關鍵詞句,學習以寫關鍵詞的方式進行批註。

3 小組長組織組員交流,要求每個組員都要發言。

4 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彙報。

我深知這一環節對於整堂課的重要性,因此我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時間。

版塊二 結合文本,暢所欲言,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而其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讓學生靜思默想後,我將組織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

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年段特點,對於交流環節我進行了以下的預設。

1 “趣”在生機勃勃的植物。

第三至五自然段向讀者描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植物圖,這種趣味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較易能找到,

另外在學生彙報時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的特點來講述,並學習作者這種準確的表述方法。

如甜杏是桔黃色的,紫桑葚是水汪汪的,薄荷草則是清香的,水井邊還會有什麼樣的植物呢?你能想一想,説一説嗎,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特點來進行言語實踐,在學生多樣的回答中也就理解了此處“……”的作用。此時可相機進行寫法小結,並副板書:抓特點來寫

再讓學生找找看作者詳寫了哪些植物呢?(有荊條、薄荷和酸棗樹)它們都有什麼特點?描寫荊條一句,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蜜蜂的嗡嗡叫説成是在哼着小曲子,此處可以進行仿寫練習,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體會擬人句的用法及作用,感悟作者語言的生動。薄荷重在感受其清涼。而描寫酸棗樹的語段則重在啟發學生想象一羣小孩子撿紅酸棗吃的快樂情景,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進行讀説結合的言語實踐訓練。

水井邊的植物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甜杏、紫桑葚、薄荷、灌木等七種植物呢,讓學生感悟水井邊植物之多,這麼多的'植物作者卻只選了幾個最有代表性的來寫,使得重點更突出,指明在寫作時,學生也可以學習這種詳略結合的寫法,並副板書,進行寫法歸納。這一部分帶領學生感悟植物多與特色各異,體會這生機勃勃的植物們給作者帶來的不同的樂趣。

2 “趣”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

古井邊不僅植物眾多,有趣的動物也不少呢。相信學生一定能找到這些有趣的小動物們的。叫作“倒”(第四聲)的小動物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教師可以補充相關圖片資料,告訴學生這種小動物其實就是蟻獅,形狀像沙和尚的頭,有一對大顎,因為平常總是倒退着走,所以被稱作“倒”因其會在沙地上一面旋轉一面向下鑽,看起來就像在耕地一樣。這麼奇特的行走方式相信學生一定會覺得很有趣的。再如那“撲通撲通”跳進井裏的青蛙,“尾巴一翹一翹”的黃鸝,“在井上飛翔”的小蝴蝶……(ppt標註 體會省略號用法)總之小動物部分並不難懂,而且小動物的動作十分有趣,因此這一部分重在啟發學生想象小動物的動作,做一做動作,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小動物的活潑可愛,體會這份無邊的樂趣。

3“趣”在獨具特色的地形。

出示“我們的井,可不是一般的井,地形好極了,它在一個懸崖下。”一句,這種地形好在哪裏呢?原來這裏的“崖壁是凹進去的”“井的左右是高高的石壁”。這時老師可以相機進行板畫古井的地形,幫助學生理解這獨特的地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從而讀懂這奇特的地形所形成的有趣之處,那就是作者所言的“下起雨來也下不到井裏”。“人家的井都是從井底往上冒,而我們的井卻是一股泉水從石壁的一條裂縫往下流。”在學生交流到泉水時,引導其感悟“叮咚叮咚”這一象聲詞的使用之形象,進行運用象聲詞的口語練説,並相機播放泉水叮咚作響的音樂,配以清泉細流,綠意盎然的圖片,引發學生感悟這天然泉水之清、之涼、之多。

4 “趣”在自由無拘的玩耍。

古井邊豐茂的植物、可愛的動物、獨特的地形為童年時代的作者提供了天然的玩耍空間,而這種自由無拘的玩耍自然讓孩提時的作者感到樂趣無窮。那還等什麼?趕緊去看看小時候的作者都玩什麼了?原來他們用小手摸出小螺或者小蝦,可惜卻從未摸到小魚。這裏可以播放相關圖片感受捕捉的樂趣。對於為曾摸到小魚的遺憾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來體會,“多麼希望井裏能夠出現小魚呵!”這裏用了一個感歎號,作者該是多麼的期盼啊!為什麼如此期待呢?一個破折號向我們解釋説明了原因:原來孩子們只在圖畫上看到那種小魚,而自己卻從未摸到過他們,一個省略號將孩子們滿心期待卻又落空的遺憾表現的淋漓盡致。然後請孩子試着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在讀中體會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上的重要作用。(此時,副板書關注標點)

版塊三 透過文本,觸摸人物,昇華“趣”。

文本字裏行間都透露出“趣”字,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層面。對於文字內隱的“趣”往往會忽視,因此在讓學生交流完自己的閲讀體會後,我會補充適當的作者背景資料,明白作者寫成此集子時已是七十多歲高齡了,並一生以自己出生於靈石,身為靈石人而感到自豪……這樣,這個“趣”字字不僅僅代表着有趣,也藴含着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家鄉真誠的愛了。

在這三個大版塊的教學中,我還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組織不同形式的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促講。另外我不僅引導學生理解的文字,更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言語實踐的訓練。《國小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指出“在語文閲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藉,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薰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閲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這裏説的載體便是語言文字,因此在教學中我還關注了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接受寫作方法上的薰陶,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 拓展延伸、推薦閲讀。

推薦閲讀力羣回憶散文集《我的樂園》,走近作者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生活。

* 板書設計:

井上的樂趣

植物 抓住特色

樂趣 動物 懷念童年 有詳有略

地形 熱愛家鄉 關注標點

玩耍

總之,整堂課緊緊圍繞着“自主探究,自讀感悟”這一主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閲讀的樂趣,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快樂歷程。!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一)説設計意圖:

《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聰明,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觀察與狐狸拔掉老虎牙齒有關的圖片,通過自主閲讀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看一看,學一學,説一説,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動。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有安靜傾聽的意識,願意參與閲讀活動。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人手一本小圖書圖片大圖書

三、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利用觀察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過提問觀察並回答,讓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表演法讓幼兒在通過學習對話的同時演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話,更容易的使幼兒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動,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以及故事的內容。

四、説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表演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獲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兒在學習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變化,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説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今天我要説的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九單元的“筆下生花”,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説説我對這堂課的設計,敬請指導。

一、依據課標説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組成學習小組,説自己想説的,説自己想寫的,既尊重了學生,又能發揮羣體學習的優勢,取長補短,在互議互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整節課我都注意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激活學生練筆的積極性,讓學生樂説、敢説、善説。

二、聯繫實際説教材

這篇“筆下生花”來自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九主題單元《面對錯誤》,它是課文和拓展閲讀的延伸。學生通過本單元三篇主體課文和一篇拓展閲讀的學習,在反覆誦讀中品味、感悟到對待錯誤要敢於面對、勇於改正,要善於反思和自省,認識到其實每個人在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既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離不開客觀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與幫助。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驗與認識面對錯誤時應該採取積極健康的態度。

新課標指出:現代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積極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又是不斷開放與生成的過程,教師應緊扣學生習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以及對作文修改進行多用度、多層次、多目標評價,不斷積累習作的情感,提高習作能力。”

為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在錯誤中總結教訓,進一步深化“面對錯誤”這一主題。

2、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説明白,掌握記敍文的六要素。

3、通過互賞互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在互動中修改習作,分享經驗,進一步拓展思路,習得修改方法,寫得具體通順,從而培養勇於交流、樂於欣賞、善於發現、精於提問、勤於修改的良好習作態度和敢於想像、説真話、吐真情的習作習慣。

在以上目標中我把掌握記敍文的“六要素”,深化“面對錯誤”這一主題作為教學重點。

三、靈活多樣説教法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讀寫氛圍,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圓滿的完成這次的教學任務,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多學科整合法:注意德育、美育等學科的滲透,使教學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功能。

3、循序漸進法:先説後寫,先賞後評,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並注重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氣氛活躍,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訓練。

4、分組合作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主動參與説學法

為了讓學生“願意寫,有的寫,能夠寫”,我採取以下學法:

1、自主學習法:老師儘量少講少説,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寫作氛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使寫作成為學生生動、主動、創造性學習的過程。

2、互賞互評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無論句、篇,哪怕是一個詞;讓學生在互賞互評中學習寫作知識,提升審美水平,增強表達能力。

五、情境互動説程序

如何達到預定的目標,突破重難點呢?我按如下程序進行教學:

(一)激情導入

盡人皆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本冊教材編排中也強調“習作指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為此,我這樣安排教學:

1、課件出示學生蒐集到的關於錯誤的格言。(這樣,既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天才偉人是怎樣正確對待錯誤的,又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也為學生在下一步的寫作中引用名人名言、增強文章説服力做了一定的鋪墊,此謂“厚積而勃發”。)

2、課件展示一組錯誤作為的圖片,並讓學生評一評、説一説。(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驗與認識面對錯誤時應該採取積極健康的態度。)

(二)口頭作文

作文是“我手寫我心”。為此,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曾犯過哪些錯誤,自己是如何面對的……現在想來感覺如何。(創設如此情境,是為給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在一定的情境中激發自我表現欲,這充分體現了習作個性化。)

(三)自由寫作

作文課,是學生運用文字進行表達的訓練課,“寫”應當是整個課程設計的核心,所以,我還是以發展學生寫作能力為這節課的終極目標。

這一環節的主體是學生,我儘量給他們創造一個安靜輕鬆的氛圍,在出示寫作要求後便不再打擾他們,讓他們自由寫作,以保證他們的思路不被打斷。

(四)自評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內同學認真傾聽,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習慣和作文的態度。

(五)互評互改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要注意考查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

因此,我讓學生在小組內互評互改,説中評,評中改,發揮羣體學習的優勢,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在互評互改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在這一環節中,我也適時提出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寫作自信心,進一步鞏固寫作方法,掌握記敍文的“六要素”。

(六)展示佳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作文教學的良好開端。為了刺激學生的表達慾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把學生習作中的好詞佳句展示在屏幕上,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配上柔和的音樂,創造一種輕鬆愉悦的氛圍,也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為習作的講評創設了一個良好情境。

(七)範文點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我選擇一篇優秀習作,讓學生欣賞、剖析,這使得學生在接下來的自改互改中有個範本。接着我採用知識遷移的的方法,讓學生評析“病”例,並以“仔細閲讀、推敲詞語、理順語句、刪改重複、增添完善、糾錯別字、斷句標點”為步驟進行修改。有了之前的佳作範評,學生對“病”文的剖析就能胸有成竹。通過剖析典型作文,使學生知道什麼樣的作文是佳作,懂得“佳”在何處,“病”文“病”在哪裏,並掌握了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這對學生自我評價習作有很大啟發。

(八)自改互改

文章不厭百回,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在這一環節,我給學生創設空間,讓學生在合作評改中互動交流,互相補充,循序漸進地培養了學生對自己作文進行修改的能力。同時,我在各小組間巡視,對學生在習作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努力都給予明確的鼓勵,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寫自己想説的話,對習作進行反覆修改,去發現別人沒發現的問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進而使學生能創造性地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自我評價

新課標要求習作教學力求有個性,儘可能的減少對寫作的束縛,開放課堂教學。這些在這節課中都得以充分體現,真正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設計首先從創設情境入手,大大激發了學生習作興趣,然後引導學生用口去自由表達,用筆去無拘無束的記錄自己的真情實感,並引導學生自賞互賞、自評互評、自改互改,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熱情,寫出了有個性的習作。

説課稿 篇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認圖形》。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三種常見的平面圖形。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以下特點:

1.緊密聯繫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都能看到物體的面。學生在上冊中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教材以這些為起點,安排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等形體的積木來看一看、畫一畫,從物體上“分離”出面,研究面的形狀,形成長方體、正方體和圓的表象。根據這些相同的畫面畫出圖形,給出名稱,引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這就藴含了面與體的關係,使學生在整體上直觀認識這三種平面圖形。這樣安排,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有利於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

2.把圖形的變換、圖形間的聯繫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學生直觀認識幾種最常見的平面圖形,沒有深入研究這些圖形的特徵。但教材安排了豐富的操作活動,有利於學生培養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教材設計了一些開放性問題。如安排了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正方形,圍出的圖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還有用一塊長方體積木可以畫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等。這些問題能激起學生獨立探索的熱情和相互合作的願望,有利於改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圖形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在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加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設想

“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課題實驗研究,旨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創造條件,是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橋,是讓學生真正在探索中發展。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探索活動:

活動1:給一堆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積木進行分類,然後説説是怎樣分的。

活動2:找出長方體,觀察其中的一個面,藉助自己的思維去發現一些特徵,根據特徵給出長方形名稱。(正方形和圓同上。)

活動3:從體上抽象出面,認識這些面後,讓學生用體在紙上畫出面,並再次感受體和麪的關係,感受三種圖形的特點。

活動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加強幾何圖形與生活的聯繫。

活動5:小組合作在釘子板上圍圖形,獨立在方格紙上畫圖形,滲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學生感受出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自己能發現的,都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難,就創造條件讓他們合作探索。教師尊重學生自我發現,尊重學生創新思維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