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愛情散文

紅瑤人的美夢—金坑梯田

欄目: 愛情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8.34K
紅瑤人的美夢—金坑梯田

8月30日清晨,汽車很少,但都開足了馬力奔馳在桂林安靜的大街上。十字道口的紅綠燈也還沒有開始工作,黃色警示燈不停地閃爍着。天空佈滿鉛灰色的雲層,被風兒吹着急速地從城市上空跑過去。我揹着揹包加入到了它們的隊伍裏。
三個小時後,我搭乘的汽車碾着“吱吱”的雨聲停在龍勝縣和平鄉旁邊的一條三岔路口。售票員把我丟在這裏,説這裏是通往龍脊梯田的惟一進口。
龍脊梯田是廣西境內著名的風景點,許許多多中外攝影家都到過這裏搞創作,但等候在路邊捕捉遊客的紅瑤人卻勸我到龍脊梯田旁邊的金坑梯田,説龍脊梯田僅僅是因為開發得早而出了名,真正好看的還是他們紅瑤人的金坑梯田。
金坑梯田去年十月通公路後才對遊人開放,包括大寨、小寨、大木等幾個村,規模是龍脊梯田的三倍,有6。6平方公里,據説場面更為宏大、壯觀。
等車的時候,有幾個人堅持在我耳邊遊説,一個叫潘潤貴的紅瑤漢子竟毛遂自薦要帶我進山。他説:“我帶你走山路進去,可省掉50元進山門票,一路上你還可以看到很好看的風景。”我相信了他,這個紅瑤人。
那時正是旅遊淡季,儘管龍脊梯田享譽世界,但我並沒有看見其他遊客進山,到梯田的班車也只是按部就班守着點兒拉當地村民跑運輸。我在小店子裏守着外面的細雨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等來了一輛通往金坑梯田的汽車。我和潘潤貴跳上汽車一路盤旋往山裏爬,為了逃票也為了看他所説的更好看的風景,在離檢票站還很遠的地方,我們下了汽車。
汽車載着村民繼續攀爬在濕滑的山路上,直到它的聲音漸漸消失在山林裏。一條涓涓細流蜿蜒於公路邊的懸崖下,接納着空中淅淅瀝瀝的雨水。在桂林感受不到的秋涼,在這裏卻是那樣強烈地撲面而來。
這裏山高路陡,叢林密佈,哪裏看得見一塊梯田?連一個種田人的影子也看不到。
“我給你背揹包!”潘潤貴轉身對我説。
“謝謝你!我自己背。這樣暖和些。”在離他三米遠的地方我拒絕了他。
跟在他身後,我手腳並用鑽進密林。出了林子再沿陡峭的山路攀爬。汗水濕透了背心,拉風箱似的喘着粗氣。這時我已經沒有理由再拒絕他了。
潘潤貴揹着我的揹包,領我走在寂靜的山道上。路邊茂密的草叢中不時傳來鳥的叫聲,一些膽小的還逃離巢穴,在我們身邊飛過。正在陶醉,潘潤貴感激地回過頭來對我説:“你是個不多見的人!”我欣喜地看着他,聆聽他的表揚。他解釋道:“一般單獨來的人都不願意讓我們帶着走這樣的路!”
是呵,難道我比別人要傻?要是他知道我下車後隔着他幾米的距離拒絕幫助時,那時候我心中的擔憂不是有些打擊了他現在的心情嗎?不過他這幾句話,讓我真的放鬆起來,甚至在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還想到了“有氧運動”這個適意的詞兒。
這裏不僅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鳥,空氣也絕好,一山接一山,到處是鬱鬱葱葱的林木,如果有稻田,那一定就是梯形狀態,沿着陡峭的山脊一層層向上拓展開去,風景一樣出現在山林的包圍中、呈現在你眼前。
這就是買票進山的遊客沒有機會看見的景緻。
“真的是太美啦!”
“早。好看的還在後頭。”潘回過頭來,淋濕的頭髮上冒着熱氣。
雨過天晴時我們已經走到金坑梯田的邊緣,對岸山腰處飄着一片白雲,層層梯田在那裏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一道道田坎的線條拾級而上。
“喀嚓”,我站在對岸為它拍照。
“你多照點,回去給你的朋友看,讓他們都知道。”潘潤貴很熱愛自己的家鄉。他説:“我們祖先守着‘金坑’卻過了700多年的窮日子。”
距今700多年前,這裏是一片原始森林,一批紅瑤人為躲避戰亂從山東逃難至此,靠摘野果、吃樹葉、捕捉山中野獸為生,在這兒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前後花了200多年時間,在一座座陡峭的山坡上開墾的梯田養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紅瑤人。700年來,金坑紅瑤人始終保持着不與外界通婚的習俗,直至十多年前,山外一個叫陳兵的漢族青年娶了當地紅瑤姑娘潘起莉後,才打破了這樣的風俗習慣。
紅瑤人的祖先進入這片原始森林後,他們為抵禦外部侵擾而習慣於羣居,一個村寨集中居住在一起,多則五六十户,少則二十來户,房屋均為木質吊腳樓。年代早一點的,木板與黑瓦一色;新建的木板上已經塗了清漆,透着木頭鮮黃的色澤。一簇簇吊腳樓襯托在層巒疊翠的稻田邊,像一幅墨跡未乾的水彩畫。
“金龍山莊”正是這幅圖畫中的一部分。這是一幢新建的吊腳樓,我選擇在這裏過夜,並不是因為娶了紅瑤女人的漢族青年陳兵,而是因為它有居高臨下的優勢,抬頭,藍天彷彿就在頭頂;朝下,瑤寨和梯田都悉數收盡。因為少有人知道金坑梯田,這偌大一幢吊腳樓只有我一人享用。夜晚,走在木樓上,整幢吊腳樓都聽得見橐橐的聲音,吮吸着杉木的味道,感覺好奢侈。
第二天清晨起來,看見雲霧一點點從對面山頂處漫過來,金坑梯田隨即就藏進了白茫茫的晨霧中。
這裏為什麼叫金坑梯田呢?站在高處環顧四周,只見一座座高山鐵桶一般把這裏圍起來,形似一個碩大的“坑”,每到深秋時節,當梯田裏的稻子都泛出金黃色時,説它“金坑”就再形象不過了。
據説看梯田每年有兩個最好的時節:五月秧苗插播前看梯田裏的水,十月看收穫的金黃。現在也不錯,到處是綠油油的,充滿了生命的色彩。
金坑梯田有“世界梯田遺蹟”的美譽。潘潤貴像導遊那樣帶着我上山下山跑完三個觀景高點後,不覺已經用了五個多小時。走得雙腿發抖時,一處處景點已在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什麼“七仙半月”、“千層梯田”、“鳳凰回眸”、“金鵬展翅”、“金線吊葫蘆”等等,不是紅瑤人介紹,來了也算白來。只可惜時間短促,不能像那個爛漫的法國記者,在這裏已經住了半年了。他從四月紅瑤人犁田開始來到這裏,一直要住到十月顆粒歸倉才打道回府。聽説他在用電視鏡頭忠實地記錄紅瑤人的生活,然後把它介紹給法國觀眾乃至全世界關心、熱愛自然的人。
這裏的紅瑤人非常熱情,非常渴望有更多像我這樣的人到這裏來。不管是誰,路上見了都會用漢話與你打招呼“你好!”問候不斷,有的還靠上來説上一陣,介紹他們新建的全木質旅社。他們很誇獎自己的“金坑”,有個農夫對我説:“我們做農活累了,見太陽映在水裏也要停下來看一陣,看了就感覺不累了……”
為鼓勵農民種植水稻保持梯田景觀,當地政府每年都要拿出一些錢來補貼給農民,可這樣的補貼不足以鼓勵他們種水稻的積極性。我看見有人已經把水田改成了乾田,在上面種了番茄、辣椒等經濟作物。更值得擔憂的是,金坑梯田有好多地方已經垮塌,也沒有人維修,荒草悽悽,像風景裏的一塊塊疤痕。

2004。9

8月30日清晨,汽車很少,但都開足了馬力奔馳在桂林安靜的大街上。十字道口的紅綠燈也還沒有開始工作,黃色警示燈不停地閃爍着。天空佈滿鉛灰色的雲層,被風兒吹着急速地從城市上空跑過去。我揹着揹包加入到了它們的隊伍裏。
三個小時後,我搭乘的汽車碾着“吱吱”的雨聲停在龍勝縣和平鄉旁邊的一條三岔路口。售票員把我丟在這裏,説這裏是通往龍脊梯田的惟一進口。
龍脊梯田是廣西境內著名的風景點,許許多多中外攝影家都到過這裏搞創作,但等候在路邊捕捉遊客的紅瑤人卻勸我到龍脊梯田旁邊的金坑梯田,説龍脊梯田僅僅是因為開發得早而出了名,真正好看的還是他們紅瑤人的金坑梯田。
金坑梯田去年十月通公路後才對遊人開放,包括大寨、小寨、大木等幾個村,規模是龍脊梯田的三倍,有6。6平方公里,據説場面更為宏大、壯觀。
等車的時候,有幾個人堅持在我耳邊遊説,一個叫潘潤貴的紅瑤漢子竟毛遂自薦要帶我進山。他説:“我帶你走山路進去,可省掉50元進山門票,一路上你還可以看到很好看的風景。”我相信了他,這個紅瑤人。
那時正是旅遊淡季,儘管龍脊梯田享譽世界,但我並沒有看見其他遊客進山,到梯田的班車也只是按部就班守着點兒拉當地村民跑運輸。我在小店子裏守着外面的細雨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等來了一輛通往金坑梯田的汽車。我和潘潤貴跳上汽車一路盤旋往山裏爬,為了逃票也為了看他所説的更好看的風景,在離檢票站還很遠的地方,我們下了汽車。
汽車載着村民繼續攀爬在濕滑的山路上,直到它的聲音漸漸消失在山林裏。一條涓涓細流蜿蜒於公路邊的懸崖下,接納着空中淅淅瀝瀝的雨水。在桂林感受不到的秋涼,在這裏卻是那樣強烈地撲面而來。
這裏山高路陡,叢林密佈,哪裏看得見一塊梯田?連一個種田人的影子也看不到。
“我給你背揹包!”潘潤貴轉身對我説。
“謝謝你!我自己背。這樣暖和些。”在離他三米遠的地方我拒絕了他。
跟在他身後,我手腳並用鑽進密林。出了林子再沿陡峭的山路攀爬。汗水濕透了背心,拉風箱似的喘着粗氣。這時我已經沒有理由再拒絕他了。
潘潤貴揹着我的揹包,領我走在寂靜的山道上。路邊茂密的草叢中不時傳來鳥的叫聲,一些膽小的還逃離巢穴,在我們身邊飛過。正在陶醉,潘潤貴感激地回過頭來對我説:“你是個不多見的人!”我欣喜地看着他,聆聽他的表揚。他解釋道:“一般單獨來的人都不願意讓我們帶着走這樣的路!”
是呵,難道我比別人要傻?要是他知道我下車後隔着他幾米的距離拒絕幫助時,那時候我心中的擔憂不是有些打擊了他現在的心情嗎?不過他這幾句話,讓我真的放鬆起來,甚至在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還想到了“有氧運動”這個適意的詞兒。
這裏不僅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鳥,空氣也絕好,一山接一山,到處是鬱鬱葱葱的林木,如果有稻田,那一定就是梯形狀態,沿着陡峭的山脊一層層向上拓展開去,風景一樣出現在山林的包圍中、呈現在你眼前。
這就是買票進山的遊客沒有機會看見的景緻。
“真的是太美啦!”
“早。好看的還在後頭。”潘回過頭來,淋濕的頭髮上冒着熱氣。
雨過天晴時我們已經走到金坑梯田的邊緣,對岸山腰處飄着一片白雲,層層梯田在那裏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一道道田坎的線條拾級而上。
“喀嚓”,我站在對岸為它拍照。
“你多照點,回去給你的朋友看,讓他們都知道。”潘潤貴很熱愛自己的家鄉。他説:“我們祖先守着‘金坑’卻過了700多年的窮日子。”
距今700多年前,這裏是一片原始森林,一批紅瑤人為躲避戰亂從山東逃難至此,靠摘野果、吃樹葉、捕捉山中野獸為生,在這兒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前後花了200多年時間,在一座座陡峭的山坡上開墾的梯田養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紅瑤人。700年來,金坑紅瑤人始終保持着不與外界通婚的習俗,直至十多年前,山外一個叫陳兵的漢族青年娶了當地紅瑤姑娘潘起莉後,才打破了這樣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