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诗词 名言警句 对联 杂谈
当前位置:学问斋 > 范文 > 作文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四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2W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春节的作文四篇

春节的作文 篇1

从农历十二月廿日开始,每家每户就忙于年事,备办各式年货和祭神用品。并对家内进行一次大型的清洁卫生,用竹杆捆扎着竹枝清除屋顶灰尘,谓之"采屯"。廿六日起,各户开始蒸甜果、发果、松果以及做印果等。除夕前,在门檐上挂起一对红灯笼,开始张贴春联和在门扇上贴上秦琼、尉迟恭等古代英雄画像,以作避邪驱鬼,祈求一年平平安安、进祥纳福之意。

除夕夜,合家男女老少必须齐到,远在外地及港澳的家人也要赶回来,各人沐浴更衣示辞旧迎新之意。赤石镇山区一带的农民则要采集八角叶、石昌蒲叶等煮水经家人沐浴。晚饭前,先拜祭列宗列祖,祈祷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如意。尤其是巨姓大族,各家各户将祭品集中在八仙桌上,然后摆放在祖祠内。由族长主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祭毕,各户领回祭品。全家始围炉吃团圆饭。若有家庭成员因故未归,须盛一碗饭放在桌上,留一座位,以此象征合家团聚。饭后,长辈给未成年的晚辈分送"压岁钱"。已出嫁的女儿不得在娘家过除夕夜。是晚,全家欢欢乐乐、和和融融地待地家中聚谈"守岁"。清末海丰文人张鹤有一首《庚子除夕作》的七律,很逼真地描写守岁时的情景。诗曰:"爆竹声喧欲晓天,拥衾危坐不成眠。小环偷试迎春酒,侍妾私分压岁钱。旧疾未痊如织贝,新欢难遇当逢年,何如卖痴呆去,略有聪明不慕仙。"现在除夕守岁,全家聚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至11点交子时的时限,就开始燃放"开门炮",热烈庆祝新的一年的来临,自此大门敞开,不再关闭。近几年来,由于鞭炮易引起火灾,故在当地政府明文禁止下,放"开门炮"这项习俗在城里已不再出现。有的则代之以"电动开门炮"。

正月七年级早餐,各家各户吃"斋菜"。人们穿戴一新,互相拜年。过拜年时,随身携带红柑(喻大吉)、发果(喻大发)、松果(喻全年钱银多手头松)和甜果、猪肉等。现则携带红柑、饼干、糖果之类的礼品。各人互道祝贺恭喜的.吉祥话,以示出年大吉大利、吉祥如意。是日不打井取水,不洗晒衣服,不扫地。年八年级是探亲访友的高峰期。按惯例,女婿必须先拜访岳父母,外甥必须先拜访舅父,然后再到其他亲戚朋友家串门。年九年级,家家打扫卫生,把垃圾附上"纸钱",送出门外,叫做"逐穷鬼"。到了年初五谓之"年庚开"。至年初七遵例吃七样菜(即将七种不同的蔬菜放在一起烹调)。至年初八节日气氛才逐渐收敛。

这时期民谷比较大型的喜庆活动有贴春联,看"虎狮",听曲艺:

贴春联。除夕前,家家户户都在门扇和门旁两边贴上春联。春联的内容既有迎春接福之类的内容,也有标明族源门第的姓氏联;还有的在窗户和米瓮贴上写着"春"、"福"之类的红纸。过去贴春联形式颇为庄重,注重彩头。有的大户人家请名家书写。如1942年农历12月底,柳亚子先生在地下党的护送下,从香港乘船抵达红草镇新村,住进开明士绅杨胜昌先生的大院10多天。此时恰逢春节,柳亚子为大院书写春联二副曰:"由来正们须参易,看到宜家在诵诗"、"绣户香风暖,春庭晓景长"。

看"虎狮"。海陆丰地区许多城镇和农村盛行拳馆。拳馆一般都设置舞狮队教练武术,舞狮队由青壮年30-100人组成。除夕子时一过,舞狮队就在唢呐声的伴奏下出发,首先参拜当地的神庙起鼓,接着在提"舞麒麟"、"舞狮"两种,由粤东著名拳师刘阿梅率领的公平镇西北社合兴馆则增添"舞象"一项内容。舞狮花式庄严有序,先行狮诗,按锣鼓、唢呐等乐器的节奏耍舞四方。并配有少年饰演的"紫微仙童"以及"大头佛"、"米翠娘"伴舞伴演,形状天真活泼、谐趣逗乐,与舞狮者的雄猛威势相衬托。舞狮毕,狮队内越出拳师行拳打棍。接着举行俗称"搬五彩"的武术对打套路(年七年级忌行)。即两人各持双刀对杀称"搬刀",一人拿尖串与另一人拿盾和刀相厮杀的称"搬藤牌",若干人同时用棍相斗的称"搬棍"。此时,伴奏的乐器昂扬激越,并夹杂着众拳师的呼喝声,如效古代战场的拼搏,富有南派武功之特点;围观者如堵,不时发出喝采声。舞狮队至元宵前回城舞狮,称"刹鼓",表示活动结束。

听曲艺。明清以来,海陆丰城乡流行听曲艺。是一种唱曲为主的文娱组织,由男女约20人组成。有名的如"永兰轩"、"遏云轩"等曲班。曲班大致分为"白字腔"、"正字腔"和"西秦腔"三种曲班,各有其曲艺特色,深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农历正月间,城乡祠堂、庙宇以及富户沿例均请当地曲班唱曲。有的甚至请曲班坐唱通宵。白字曲班主奏二弦,伴以锣鼓、椰胡、月琴等乐器。唱者按戏班角色分工,以旦、小生、老生为主唱,非主角男女在旁帮腔,曲终鸣鞭炮,由主人送红包示礼。至今曲班已逐渐式微,多由收录机放唱片取代。

春节的作文 篇2

我的春节---我为奶奶洗头

轻柔的微风抚上我的脸庞,就像一双顽皮的手,把我从睡梦中抚醒。眨眨眼,阳光从天窗直泻而下,在空气中轻快地跳着圆舞曲。我伸出右手,让阳光倾洒在手上,暖暖的,手暖暖的,身体暖暖的,心也暖暖的。

车窗外的大樟树随着春风翩翩起舞,传来“沙沙”的伴奏。我躺在车上,仔细想着“春节”便是“Spring Festival”,顾名思义便是“春天里的节日”——在百花盛开,风和气暖的春天里,举行这全民同庆的盛大节日,在大年三十这天,我们可以全家团圆,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亲人,春节还真是令人向往啊!

一路上车很少,我们早上7点出发,下午1点就到了。回到老家,站在老屋前眺望远方,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青绿,就像一幅绝世丹青上画的深绿幽谷。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伸了一个懒腰,好舒服!就好像洗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回到了小时候的自由。

奶奶打了一盆水,放在院子里,准备洗头。我自告奋勇为她洗头。

奶奶先冲了一遍头发,将头发冲湿,又用洗发水将已经斑白的.头发全部染成白色,待到她擦完泡沫,我用水瓢舀起一瓢水,轻轻地浇在这一头白花花的泡沫上,泡沫就像一颗颗淘气的雪粒,跟随着温水,就像坐着一叶叶轻舟,漂流而下流入草丛中。我轻轻地帮奶奶把衣服向后拉,又舀了一瓢水,轻轻浇在奶奶头发上,白色的泡沫虽然已经冲没了,但是奶奶头上仍然一片黑,一片白。

泡沫冲完后,我帮奶奶把水盆放在面前的矮木墩上,让她自己在盆里洗着,我又帮她拽着衣领,以防洗头的时候洗头水沾湿她的衣领。

帮她仔细的看着耳朵、脖颈后面是否有“漏网之鱼”,洗完后,我又将毛巾递给她,看她擦完后,又用发绳扎好用夹子夹好,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天上的白云悠悠,欣慰的看着这人间每天走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发生的每件事。这,就是我的春节,我的童年,我的年。

春节的作文 篇3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从娘娘宫拴回“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大年三十再买新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图案,贴在门窗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点缀。贴上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事归结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意味。

春节的作文 篇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站,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级八年级满街走。”每当念起这首童谣,我就会想到过年(也就是春节)时的情景。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年时会有许多习俗,比如,贴对联呀,放鞭炮呀等等。

从上面的童谣不难看出,到了腊八就要准备过年了,腊八时人们就开始泡腊八蒜、熬腊八粥了。我最喜欢吃腊八蒜了,翡翠般的颜色,煞是好看,吃饺子时蘸上泡过腊八蒜的醋,再吃几个腊八蒜,味道又酸又辣,特别好吃,而腊八粥,是用许多农产品熬成的,好美味!

过了腊八,下一个阶段就是小年了,小年好像就是春节的“彩排”,天刚一黑,人们燃起了鞭炮,便有了过年的味道。一大早,街上就有卖糖的,大多数是麦芽糖,我最喜欢吃了。

剩下的时间都是人们准备年货的时间了。到了除夕,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门外都已贴上了对联。到了晚上,吃完团圆饭,人们就开始打开电视看春晚,这时候,常常人们笑的乐开怀。到了十二点,钟声一响起,鞭炮便震耳欲聋般的'响起,没有哪一家不放鞭炮,把天空照的跟白天一样亮。所以除夕是很热闹的。

到了七年级就不太热闹了,这一天早上,熬通宵的人们拜晚年后,就回家休息了。街上都堆着昨夜燃放的炮皮。

到了元宵节,又是春节的一个高潮,街上张灯结彩,灯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很多。晚上,是最美的时间,去赏花灯,点灯,把夜晚衬托的异常美丽。

过了元宵节,春节的激情越来越淡,人们又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学生们也开始了激烈的竞争。这是,人们所期望的是下一个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