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2020年《走向海洋》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1.2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0年《走向海洋》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年《走向海洋》讀後感(精選3篇)

《走向海洋》讀後感1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中國有多大的領土嗎?對了,你一定會說有960萬平方千米,並且想:我為什麼要問這3歲小孩都能回答的問題,真可笑。不過,事實證明,可笑的人其實是你,因為中國不僅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還有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海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片藍色國土吧!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誕生在海洋裡的`,可以說,如果沒有海洋,地球上就不會出現生命。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3個:

1:海洋蘊藏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據資料統計,海洋動物有數十個門類20萬種,蘊藏量32.5億噸,種類和數量遠遠超過陸地。

2:海洋分佈著富饒的油氣田,可以說,海洋油氣在海洋礦產資源中稱霸一方,海底石油的形成,是由於海域有著大量的有機質,並充分具備了形成石油和儲存石油地質條件。

3:海水還是人類最大的淡水庫,總儲水量為2160萬立方千米,佔全球淡水總量的90%。僅憑這三點,就可看出海洋的重要性,不是嗎?

有一首歌不是這麼唱嗎: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我相信中國這條巨龍將繼續向大海發展,更好、更充分的利用海里的資源,令這擁有1260萬平方千米領土的泱泱大國能在未來更加繁榮富強!

《走向海洋》讀後感2

蔚藍的海洋中兩隻海豚在互相追逐嬉戲著,濺起晶瑩的浪花;遠處一艘帆船迎風起航;海鷗在海面上盤旋……這一張以海洋為主題元素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的翻閱起這本《走向海洋》。

這本書並不算厚,但其內容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崔京生首先概詳細的敘述了海洋與人類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絡。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這文明的起源,是藍色的寶藏,也是人類最終。然後他講述了海洋與中華名族的關係,講述了中國悠遠的海洋歷史;最後,他展望未來,發現“百度帶舉,起步艱難”,他認為“海事興”,便是“萬事興”、“民族興”。他呼籲全世界的人們:當海洋世紀的鐘聲敲響之際,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同高歌,與海洋同行!

看完了這本書,我內心很複雜。我不知道我應該如何來描述我此刻的感觸。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未如此認真地思考過我們與海洋之間的關係。只記得音樂老師曾教我們唱過一首歌:“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了海洋是我們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海洋與我們,密不可分。

海洋對於我來說不遠不近。我的家鄉在並不臨海,所以只有在去探望親戚的時候,我才得以親眼見到大海,感受到她澎湃的'生機,她的波濤洶湧。但是,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地方可以接觸到大海。超市裡的海鮮,電視裡的海洋生物,還有藥店裡的深海魚油等等。無一不和海洋有著關聯。

海洋是礦物資源的“聚寶盆”,也將會成為21世紀的“藥庫”,變為未來的“糧倉”。長風大浪,任重道遠!

《走向海洋》讀後感3

《走向海洋》是一本讓我們長知識的書。

同學們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中國的領土有多大?你們一定說有960萬平方千米。你們錯了,你們忘了計算海洋的面積了!在這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裡,就有許多祕密。

你們知道嗎?海洋是人類母親,她為人類提供了生物資源,和最大的`淡水庫。當宇航員楊利偉告訴我:他看到的地球並不是一個土黃色、混沌的星球,而恰恰相反,那是一個碧藍色、晶瑩剔透的球體。人們才開始去了解海洋。人類先是對海洋是崇拜,是敬畏,慢慢的人們開始去探索,去了解海洋了。

書上還為我們講述了好幾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分別是鄭和、鄭成功、魏源、等人。鄭和七下西洋率船遠航,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大西洋和非洲東岸,途徑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廢除了荷蘭殖民者的剝削制度,開闢田園從事生產,設立學校,發展文化,發展生產,促使臺灣社會迅速發展。主席對人民海軍的成長壯大傾注了大量心血。

海洋,文明的起源;海洋,藍色的寶庫;海洋是未來巨大的財富!我們一定要保護海洋,讓海洋永遠碧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