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活著》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8.41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著》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著》讀後感(15篇)

《活著》讀後感1

說來慚愧,身為一名文院學子,我看過的主流文學作品真的可算是少之又少。因為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翻開餘華的這本《活著》,原意只為消遣,未曾想竟是欲罷不能。花了兩個半小時,一口氣從頭讀完尚不過癮,又將其中精彩片段反覆咀嚼,就連作者所書的三版序言也被我一字不落地看完。

餘華何其殘忍,他將小說取名為《活著》,但是小說裡的人物,福貴所有至親至愛,卻在苦難無奈的生活中一一死去,猝不及防。餘華實在是一個很冷酷的作者,他總是從喜悅與美好的生活狀態寫起,在我們的心被溫情治癒,覺得如此生活下去也算安穩的時候,他在作品後面發出一聲冷笑。他毫不留情地讓我們看清生活的`殘忍、生命的脆弱,讓我們把對幸福的要求一再放低,讓我們的原則一再退讓,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做退無可退。

故事最最開始的時候,福貴是村子裡最有錢的少爺,他過得肆意,讀者在看得時候不免連連搖頭——這不成器的主。於是餘華大筆一揮,少爺因賭博破產,老爺受打擊過大,突然去世。這便是福貴坎坷一生的第一個苦難,只是一個開始。被徵兵,歷經千難回來後活潑可愛的女兒已然因為疾病啞了,母親離世,家裡就靠妻前前後後忙著。但也有欣慰,兒子已出世了。

福貴已經回來了,家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那時候我這樣簡單樂觀地想著。

而餘華真正的殘忍在這裡卻開始慢慢顯現。

有慶是第一個死的。死因那麼可笑——抽血過多。前一刻我們彷彿還看到這個男孩忙碌地上學放學割草餵養,忙碌地在辛苦的生活的男孩簡單的喜悅中追求平衡,下一刻,他突然躺在冰涼涼的醫院病床上,留下一室冰涼。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有慶的死那是死亡的開始,這個家庭彷彿受到了最惡毒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一個接一個死去,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所有福貴在乎的人,一個接一個死去,節奏那麼快,當我剛要緩一口氣時,又一個噩耗傳來。我不知道這接二連三的死亡到底要怪誰,抑或是真的源於這個家庭惡毒的詛咒?我不知道。看完全文,我的心就像是在酸水中浸泡過,澀澀酸酸,欲哭無淚。想要吶喊:不,福貴的生活不應該是這樣的!但——吶喊無聲。福貴只是那個貧苦愚昧年代生活著的人中一名普普通通的一員,我知他過得坎坷,卻也知他絕不是最悲慘的那一個。以前也曾聽說那個年代的殘酷,但是這是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一個人的命運可以無力到這樣的地步。

於是感動之餘不免有一絲慶幸。慶幸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慶幸之餘又是羞愧,福貴那樣苦難殘酷的生活都沒有打垮他的意志,就算生活只剩下他和那頭也叫福貴的牛他依然活得樂觀,反觀自己,不愁吃穿,親朋好友俱在,一旦遇到一點點不如意便怨天尤人,痛斥命運的不公,為賦新詞強說愁。看完全文之後再次想來,真是慚愧到無以復加。這種生活狀態,真的能夠說是一個具有健全人格之人的生活狀態嗎?

人究竟可以承受多大的苦難?我不知道。但是我們能做的只有活著而已。

《活著》讀後感2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裡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裡的孩子也被孃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後帶著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後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後福貴經歷文革、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後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餘暉裡,已然垂暮的老人駕著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溼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我欣賞活著,活著如此美好,活著如此快樂。我看過餘華作家寫的《活著》,講了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以及福貴晚年對生命平靜和自然的態度。告訴我們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當你走出困難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挫折並不可怕。

當你幫助他人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幫助他人是多麼快樂。

當你功成名就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成功是多麼驕傲。

霍金是一位不幸而又幸運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使本來年輕時就患了絕症的他,衝破了一切困難,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受到世人的讚美。是什麼使他成功的呢?是樂觀地看待生活,體驗生活。

當小小的嫩牙抽出枝幹;當新生兒發出響亮的哭喊。當病人已經康復。當魚兒在水中快樂地嬉戲,當鳥兒在枝頭髮出婉轉動聽的歌聲。就會感到,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這一切都預於著生活的美好,美好的生活永遠伴隨著我們。

郭沫若曾說過:“ 生死本是一條線上的東西。生是奮鬥,死是休息。生是活躍,死是睡眠。”就讓我們過得快樂,活的美好吧。"

《活著》讀後感3

人越畏懼死亡,生活越會變本加厲地折磨你,唯有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才能看破"活著"的真正內涵,修得大徹大悟,自然無慾無求。

人因孤獨而痛苦,因痛苦而倍感孤獨,兩者似天道輪迴一般,無始無終,相輔相成。

讀完餘華先生的《活著》,回首匆匆而過的十幾年時光,才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活過。

《活著》講述了福貴從青年步入耄耋、從富庶淪為貧寒的歷程,一生的起伏化為老人口中平靜的講述,那並非是強裝的鎮靜,而是看破浮生後的一場遲來的沉澱。人需要回憶來反思,需要傾訴來解脫,需要靜悟來釋懷,需要肩膀來依靠。

淺斜的夕陽劃過樹幹,吻著青苔,鄉村嫋嫋的炊煙似夢一般的迷惘。些許的悔恨,偶然的靜默,平靜的神情,福貴用一下午的時間淡淡地敘述完自己的一生。

衰柳拂岸,枯草悽悽,曾是風流故地。

"曾經"被時間壓縮成一部電影,放映時一幀幀的畫面如此深刻。年少的福貴是地主家的少爺,人人對他畢恭畢敬,不必下地勞動卻可以衣食無憂,甚至肆意揮霍。

煙柳之地好似一塊巨大的磁石,福貴深陷於此,日日紙醉金迷,家珍苦苦勸阻仍是於事無補。當不再滿足於肉體的欲求,福貴開始步入賭博的深淵。當他踹翻懷有身孕還來苦苦哀求他的家珍時,他已經無法自拔了,賭輸了家裡的'所有財產。

福貴的父親卻顯得十分平靜,可表面的平靜往往是一層虛偽的面具,只有內心的驚濤駭浪才是不為人知的真情實感。

福貴的生活隨著地位的改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奇幻色彩,經歷了大起大落,從此開始一種他從未接觸過的生活。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家珍的父親從城裡趕來帶走了家珍,福貴只能啞然地立於原地,沒有挽回的資本,他深知自己犯了大錯,無法給家珍更高水平的生活。他開始下地勞作,當看到年邁的母親累得直不起腰,年少的鳳霞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跟著自己受苦,男人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

家珍終於在某一天重新出現在福貴面前,面帶笑容,女人總是深情且堅強。

人們擁有一件東西時總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好,直到失去時才後悔莫及,現在的福貴開始疼愛妻子,他們之間的愛情也得到了質的昇華。

生活像是永不停歇的過山車,它總要把圓滿顛簸成支離破碎。

福貴進城為病重的母親抓藥時被拉去做壯丁,離家愈遠,心愈感傷,這像是場惡作劇,讓人經歷生離死別,方得大徹大悟。

福貴遇到解放軍,回到了闊別許久的家,他成功地從死神手中掙脫出來,他的求生渴望和對家庭的責任感,賦予了他無畏死亡的勇氣。

可生活似乎並不讚許他這份勇氣,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去,留下福貴獨身一人忍受著難捱的寂寞。他將自己對家人的無盡思念變相轉移到耕牛身上,縱使傾訴得不到答覆,他仍需要如此一個感情的宣洩口。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人活著,本就不應被賦予任何沉重的枷鎖,是人們自己將太多事情壓在身上,將太多煩惱埋在心底,於是,本就脆弱的生命被不堪其重的壓力折磨得面目全非。福貴表面上是孑然一身,卻做到了真正為自己而活,他已放下了所有的欲求,這一生,便就有了意義。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暗的降臨。”我明白,無需追求一生福貴,活著,便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活著》讀後感4

以一個簡潔精短的人生引述,描寫著曲折,澎湃,辛酸,痛,笑,哭的人間世事。感受,一個字"苦"。

讀到他們辛酸的生活波折與經歷著一個個親人逝世時,與他們一樣覺得苦,從嘴裡到心裡再至腦子裡,眼淚就這麼留下。猶如架空了靈魂,橫跨過一個世紀般滄桑,無奈,悲苦,但還是得活著……

眼前彷彿看見夕陽西下的黃昏中,一個孤零零僂著背的老人在田裡伸展著皺紋滿面的嘴巴。淡笑著對前面比他年紀更老的黃牛說:"福貴,回家了"。福貴,是那老人的名字,可能他父母希望他長大了有福又富貴吧,但卻沒想到他長大了又窮又苦,老人覺得那牛就跟他一樣所以也叫它福貴,它是他暮年唯一的"親人"。

看了他們故事後發覺自己真的太不懂得生命賜予我活著的意義。相對於他們平凡人中不平凡的生活磨難,我們的消極不幸和悲哀不過是粒沙子,渺小而輕微,。是我們太輕視生命了,以為活著就是在這世界走一走,總覺得自己苦了,累了,受委屈了,別人欠我們了,不懂得活著的真諦……或許現在我們依然不清楚活著的真諦何在,只是看了徐福貴一家後覺得自己是活得如此渺小,活得如此安逸,不得不說"活著真好"。

書中說地主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鎮上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X黨部隊抓了壯丁,歷經苦難,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悲劇還未停止,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最後死在福貴的懷中;兒子有慶因為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難產需要輸血而去獻血,全身的血被活活抽光;女兒鳳霞又聾又啞,嫁了一個好老公萬二喜,卻因為生小孩難產而死;女婿二喜也因建築工地失事而被兩塊水泥板活活夾死了;只剩下小孫子苦根和福貴相依為命,可苦根最後也因為吃了半鍋豆子而撐死了。隨著我們每一次翻動的頁響,心靈亦隨著撼動一次,因為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當年福貴的老爹說:"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裡,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你這裡,鵝變成了雞,現在是連雞也沒啦。"、"徐家出了兩個敗家子啊。"

多年後年老的福貴說了這句話"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其中的變化也頗讓人感概。觀其一生除去前二十年的混帳日子,往後倒活得認真而勇敢。面對失去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時,淚,流不出;哭,喊不出;千瘡百孔的心滿目蒼痍仍不曾說要一死了之,似乎他的意識裡生命還在,還能動,還活著就要堅持著下去。

失去祖業後勇敢地承擔自己製造的後果;窮困潦倒時堅持地互相維持著;每失去一個親人即使痛不欲生卻還蹣跚著身影與在生者彼此珍惜著……他,比因飽受折磨而自殺的戰友春生堅強勇敢。

《活著》讀後感5

人終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餘華的《活著》,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先是把家產賭光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父親氣恨而亡;之後他不幸被捉去當壯丁歷經死難而倖免於世,但母親卻因病去世;再之後兒子有慶被抽血至幹而死,女兒鳳霞產後的敗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軟骨病最終病死;繼而女婿二喜工傷而亡,外孫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撐死了;最後,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的故事。這個故事跨越了中國從到的時期。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完這個平凡的故事後,令我意味深長也讓我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

餘華在序中這麼寫,“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我喜愛與年邁的老者交談,正因與他們交談總能使我對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們,不是痛苦地與這個世界說再見,惶恐著死亡的到來,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練中留下哀愁的容顏,抱怨著不公的昨日。我看到的是,歲月的磨練讓心靈在塵埃中洗盡鉛華,潔白純淨。遊覽過萬千世界,經歷過生命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卻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給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讓生命在落葉中安享靜美。恬靜的年華里,他們不再問花開幾許,只問是否淺笑安然。

《活著》裡面有一句話十分棒,“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生命只有一條,失去了就真的沒有了,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離別的路口,我們只能目送著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重重疊疊的留戀不捨載滿了無盡的牽掛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著的是完美、幸福,這瞬間所迸發出的光華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

老者的心靈都如同流水經過的鵝卵石,晶瑩透亮。年少的我們又怎能吸收全部的'光芒?只正因,芸芸眾生,不免沾點人間煙火,不經歷時事滄桑的磨練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修煉,讓淡然演繹一生呢?但是,這份淡然的人生態度卻多多少少給予了我一份前行的從容。就像一位哲人說過,其實生活到頭來但是是虛驚一場。暮然發覺,原來那麼多隨風而逝的過往都變成了歲月的逝水沉香,成長的苦痛似乎如風中的記憶,輕描淡寫。我開始學著反轉青春囈語背後的寧靜,輕輕敲打著歲月的皺痕,只期望人生的光景中,我仍然能夠選取做回那個用心樂觀的自己,讓心如鏡,悠然前行。

生命本就是一場旖旎多姿的單程旅行,其魅力正在於它的單程,在於它的有去無回。既如此,我們就當心神清明,盛裝華服地踏上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的奢華。在似水年華中譜就生命的華美樂章。

生活的路還很長很長,生命還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活著,真幸運。

每個人都有一個多彩的人生,這個“多彩”或許是坎坷的,幸福的,痛苦的也有一些人過著與世無爭,平凡而辛勤的一生。

這次,我要與大家談的就是一個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有著許許多多不一樣的活法,有快樂的去活,堅強的去活,奮鬥的去活等等,你有沒有想過你就應需要活出一個怎樣的人生呢?這問題是我提出的,但暫時連我自個兒都拿不定一個想法,也許這實在很難說,有人會問:“這可不是自己來決定的。”但是,我要說,這掌控權還是在你自己的手裡,你的各種因素都會改變它的道路和方向的。

《活著》讀後感6

《活著》是一本不忍再看第二遍的書,也是一本一口氣想讀完的書。很早就看完了書,卻遲遲不想動這支沉重的筆,不願意去想象那個年代那樣困苦的生活,一幕幕的死亡上演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眼前消失,而主人公富貴,依然活著。

的確,再沒有什麼比死亡更能證明活著的意義。

主人公福貴本是地主家的少東家,卻吃喝嫖賭,輸光了所有家產,一夜淪為社會最底層的貧苦大眾。父親從糞缸上摔下來,死了;母親重病,福貴進城請醫卻被抓了壯丁,母親死了;戰場上的生死之交老全為了看一眼堆砌的屍體中認識的人被子彈打中,死了;贏了福貴家產的龍二,土改時鬥地主,捱了五槍,死了;兒子有慶被醫生抽乾了鮮血,死了;摯友春生,文革被批成走資派,不堪被折磨,上吊死了;女兒鳳霞生孩子大出血,死了;妻子家珍,積勞成疾,得了早就被判了死刑的軟骨病,卻支撐了好多年,直到兒女都沒了,也死了;女婿二喜,工地上幹活時被水泥板夾成了肉餅,死了;外孫子苦根吃了太多豆子,死了……讀著讀著,彷佛自己穿越到了那個時代,置身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看著橫屍遍野,一片黑暗,沒有一點光亮,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朋友一個個離去,伸手去抓,卻空空如也,痛苦,撕心的痛苦,窒息,無邊的窒息,何去何從,看不到希望,更無回天之力。

福貴和他的老牛漸漸遠去,他的歌聲卻遠遠地傳了過來來:“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聽起來樂觀豁達,福貴還在堅強地活著,是啊,不然怎麼辦呢?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死了就是沒了!死本身也許並不恐懼,恐懼的是再也看不到了。失去任何一個親人,或者朋友,我們都會陷入極大的痛苦中,有時候可以任眼淚橫流,有時候你只能在心裡哭,哭自己的'無能為力。在每一個深夜裡,逝去的人,他的音容笑貌都會不自覺的浮現在你眼前,好像他從未離開,可腦海裡的畫面會很快的就切換到他死去時的樣子,想到他孤零零的躺在土堆下,你就知道,緣分就到這了,此生再不會相見,死了就是沒了,灰飛煙滅,沒有來世,若真有來世,誰又能躲過那碗孟婆湯!這時候所有悲痛情緒的宣洩只能是哭,哭到心都在顫抖。這樣的黑夜,我們會過很久才會讓他漸漸遠去,我們的心結才漸漸開啟,白天的忙碌依然在轉動,生活還要繼續下去,與其哭著懷念,不如笑著活下去……

不知道福貴經歷了多少個那樣撕心裂肺的夜晚,一次又一次,死神好像總在他周圍伺機而動,奪走了他身邊所有親人的性命,儘管如此,苦難也沒有擊垮福貴生的意志。逝者安息生者痛,痛定思痛。或許人只有在經歷了生死,才會更加看破生活,參悟活著。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人在,你可以很久不見他,各種藉口忙,忙應酬,忙工作,忙賺錢……人不在了,就會倍加想念,多希望時光能夠倒流,如果可以一定會常相陪伴。大學聯考結束了,很多地方又傳來了孩子跳樓自殺等各種令人心痛的惡性的事件,有多少父母垂頭頓足後悔遺憾,比起死亡,只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活著!比起活著,功名利祿算什麼?富可敵國能怎樣?

面對苦難,可以哭,可以痛,可以慢慢等時間療傷,面對死亡,又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人活一世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活著》讀後感7

翻今天的報紙才發現今天的節氣是立秋,秋天了麼?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不覺手裡的這本書從七月一直翻到了八月。難怪下午躺在沙發上看書的時候怎麼覺得有些冷,是因為空調的冷氣漸漸佈滿整個房間,還是因為看到了小狼的死?

小狼死了,是被陳陣自己用馬棒打死的,我為它難過了一整個下午。

厚厚的一本書快要看到最後的時候,我開始猜小狼的結局會是什麼。

我想也許會讓它重新回到草原,也許它愛上了它青梅竹馬的玩伴——三隻小母狗中的一隻,然後作者再讓它們生一群可愛的的狼狗BABY,想像它們長成高大威猛的狼狗勇士。然而那個在鐵鏈下長大的桀驁不遜的靈魂終於還是用死亡爭得了自己的自由。

視小狼為自己生命的陳陣終於聽從了畢力格老人的話,在它生命的最後時刻用馬棒將它打死——讓它在還活著的時候死去,讓它飛上騰格里,成為狼圖騰的祭品,成為草原上空永不死去的狼的精靈。

這本書講了一個傳奇的故事,主人公北京知青陳陣來到內蒙古草原牧場生活,從不喜歡狼到愛上狼研究草原狼,並像淘氣的小孩掏鳥窩一樣,冒險從狼洞裡掏得了一隻小狼,頂著草原養狼不敬、養狼為患的多種矛盾和壓力直至將它撫養長成一隻大狼的經歷。——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條線索。

作者說離開草原以後的二十多年裡他不停地做著關於小狼的.夢,可是每一次的夢裡,小狼都沒有怨恨過他,看他的眼神裡始終都是充滿愛意的,那愛意古老荒涼,溫柔天真。我相信作者沒有撒謊。可是,我還是為小狼難過,因為這樣的結局,不論作者給它怎樣的理由。作者讓陳陣磨鈍小狼四顆藉以戰鬥和生存的狼牙牙尖以防止它咬傷人,用鐵鏈拴住它以至當它聽到曠野裡的狼嗥時在一次次的掙脫鐵鏈的努力中將咽喉勒出炎症而失去與自由狼在草原上空的狼嗥對話,並最終失去重返自由狼的群體當中的可能。忿忿然,如果可以我真想改寫這個故事......

小狼生活的那個世界叫做草原——光看這兩個字只覺得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文中有大量對草原生態的描寫,比如那個天鵝湖,美得我幾乎要懷疑那是作者的遐想了;然而草原上還有人,對草原生態的破壞也像作者筆下的用字一樣觸目驚心,那隻天鵝的死,那群狼的死,那片草場的消失,直叫人心痛而無奈......

總覺得厚厚的一本書其實可以再薄一些。有些話不知是作者心裡太想說還是什麼原因,我好像覺得像是在聽一個老人不停地重複一個話題一樣——那就是“狼圖騰”三個字。對中國歷史地域人格的分析,對遊牧民族的崇敬在書中多次出現和表露,尤其是書結尾的那份“講座”,是耐了性子看完的。我不明白,即使是一個普通的作者也會盡量避免重複,可是作者為什麼要明知故犯?小狼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而“圖騰”卻是兩個太重的字眼,看的過程總覺得作者有一些羅嗦,嗯,或者,這在某種意義上是不是也可以看做是作者不知覺的在內心深處所做的虔誠的一次又一次的禱告?有一些困惑。

無論如何,這本書陪我度過了夏天的一段時日,讓這個平淡的暑假有了一些紀念。我想從此我要中了草原的毒了,從此也要中了狼的毒了。也許有一天我會在內蒙草原上截住一位老人向他打聽草原狼的故事。

《活著》讀後感8

這篇小說的文字樸實得不像小說,倒像是跟一個朋友在餐館裡的徹夜長談,我不說話,只聽著他講他這些年的慘事,他是如何逐漸被現實壓垮。聽起來或許有點可笑,但是隻有講的人知道其中的心酸。啤酒瓶空了好多(是他喝的,我不沾酒),就這麼一直講到天亮。

曹雪芹和《紅樓夢》適時地出現在了開頭、中間的某個節點,和結尾中。聶致遠考到北京來讀博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鑽研《紅樓夢》的老學者,侃侃而談關於曹雪芹生卒年以及父親是誰的考證。讀博的時候窮得叮噹亂響,鬼迷心竅又跑了西山一趟,站在那裡重新思考曹雪芹,發現其實他的生卒年以及父親是誰都不重要。

“他的親表兄福彭正當著議政大臣,他為什麼不前去拜謁,要求施以援手?他為什麼不去考科舉以圖復興家族當年的榮華富貴?退一萬步,他為什麼不以自己的才華去當個豪門清客,以保衣食無憂?這些問題,實在比人們討論了多少年的那些問題更加重要。”

坐在火車上讀著這段,一下子就哭了。

“他改變世界了嗎?沒有。改變自己的人生了嗎?也沒有。既然沒有,他的選擇有什麼意義?有什麼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心靈的自由。”

這種感覺就像是聽著朋友的苦水吐得事無鉅細,你雖然沒有打斷卻也已經心生不耐,這時卻突然被他靈光一閃的頓悟擊中死穴。於是他自己還笑著,你卻先哭了。

小說的著重點大概就在這自古以來文人的清高和酸腐上了。

從讀碩士、考博士、找工作,到評副教授、轉正,幾個階段包括中間大大小小所有的煩心事,歸根結底就是兩件事:不想求人,以及,學問(文化/道德)到底有什麼用。

在現實面前他一步一步退讓,退到無路可退兀自掙扎,其實也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想得很明白,可該過不去還是過不去,永遠在自己的心理底線上掙扎。分明不掙扎的話,活得更輕鬆,更好。

賀小佳和趙平平是一條線。

賀小佳的整個經歷就像是趙平平心路歷程的另一個補全版本,而賀小佳的未來——校聘中學教師——是歩了趙平平的.後塵,一眼就將她的一生望見了底。

我討厭這部小說的原因也無非是,看著小說中的人走過的路,就像看清了自己剩餘的人生。

評正教授的一段,兩派相爭結果誰也沒評,倒讓聶致遠這個局外人坐收了漁翁之利,突如其來的幸福砸得他暈頭轉向,頗有點喜劇收場的意味,只是其中裹著辛辣味道。

遭受到競爭失敗者(的老婆)憤怒的眼神,聶致遠幾乎是本能地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我不是故意的!”讓人大笑(繼而想大哭)的黑色幽默。

結尾是毫無新意的結尾。

就像酒喝得差不多了,倒苦水也快倒完了,天開始發亮,這時候慣例一般必須要有個總結陳詞——這位朋友從這一系列的現實苦水之中,悟出瞭如何的人生哲理。

通常都是老生常談,你早已在別人那裡聽到過,你也聽自己的心中說過。這位朋友也不例外,說著俗氣的臺詞總結他的人生,可是忽然,就像之前靈光一閃的頓悟,從他嘴裡說出了某些彷彿是哪裡引來的格言一般的東西,你聽著很耳熟,可是好像還沒有人真正對你講過。它們摻雜在無聊的總結陳詞中,然而聽過了這一整夜的傾訴,你最終只記得了這一句。

——“時勢比人強,這是放棄的理由,又不是放棄的理由。”

《活著》讀後感9

人越怕死亡,就獲得越怯懦,而堅強樂觀,又是一種對死亡的超越。人會因孤獨而痛苦,又會因痛苦而孤獨,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但在冥冥之中,互為因果。讀了餘華的《活著》之後,我才發覺,原來我未曾真正活過。

坐在窗前,抬頭才發覺已夕陽西下,沾染了一些書中的悲愴。在一個黃昏,福貴江蘇了他的故事,帶著些許無奈,帶著些許悲涼,帶著些許惆悵與悔悟,再帶著些許的淡然。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好似一天的太陽,從升起時的光芒萬丈,到落下時的微弱呼吸,無一不透著一個老人的釋然。

年少時的福貴,流連於花月場地中,只是因為他還是一個富少,他有著劉村人都沒有的條件,有著他人都咩有的尊寵,當他被青樓女子揹著行走於大街小巷時,他一切都沒有顧及,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沉醉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他不顧嬌妻。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未曾感覺到煙花易涼時的淒涼,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悄聲無息,福貴不知道,他已經跳入了為自己挖的陷阱。

當富貴敗光了家當後,他的父親沒有動手打他,反而表現的很平靜。然而表面上的平靜如水並不能掩飾心中的驚濤駭浪,福貴的父親的死,恰巧告訴了我們這一道理。當一個人被上帝盯上後,他不一定是幸運的',還有遺棄。家裡的那一抹悲傷還未散去,福貴又經歷了妻離之痛。岳父大張旗鼓地接走了妻子和自己還未出生的孩子。福貴的心中一定一分悲痛吧。會了種地,用著自己的雙手和租來的五畝地,養活了母親和自己。這時的福貴還叫“富貴,”這也是命運的一種諷刺吧。不過這裡的福貴,是真真正正的,認認真真的用心活著。

命運總是變化多端的。福貴剛與妻子重逢,卻又被抓去充兵,心理一定十分悲痛吧。當他被倖免回家時,他是否看著那依舊的茅草屋,心裡有親切之情?他看看自己的一對兒女,也許真正感受到了活著的價值吧?眼淚是歡欣的背面,是思念的載體,是情意的流淌。夫妻兩人劫後相逢是讓人感動的場景。福貴在死亡中的掙扎時有價值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與痛苦的勇敢。

可惜上天並不在意他的勇敢,無情地奪走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兒子,福貴的堅強被失子之痛衝磨的所剩無幾了,他也許自責自己給兒子起的“有慶”這樣帶著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貴還活著,因為他還有家人。隨後女兒、妻子、外孫……都離他而去,只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著思念,忍受著寂寞,經歷著孤獨。但這些並沒有將他打倒,因為他還有老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把所有的思念全部寄託在老牛身上。人就是這樣,在沒有任何人可傾訴、可理解的情況下,他往往將感情轉移到他物,超脫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

福貴一生的悲慘,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著,為了什麼,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著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麼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的午後向被人講訴自己的一生。正如餘華自己所說:“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是它帶給我們最重要的資訊,堅持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活著》給了我生命的意義。

《活著》讀後感10

近期一位作家再度爆火。

其幽默犀利的言辭,豁達樂觀的態度以及接地氣的形象,無一不讓人心生親近。

董卿問:“你是怎樣走上文學道路的?”

他答:“我很想調到文化館工作,因為那個地方可以不上班,不工作,自由自在。”

“我第一天上班的時候故意遲到了兩個小時,我想反正那些人也在大街上,結果發現我是第一個到的,我就知道這個單位來對了。”

這一位真實不矯作的作家就是餘華。他的再度走紅,更多是因為本人氣質與作品基調的極大反差。許多讀者直呼“被騙了”,因為餘華“把快樂留給自己,把痛苦留給讀者。”

說起餘華的作品,我第一個想起的無疑是一個“苦”字了。猶記得中學課上,我手捧《活著》偷偷抹淚的場景,直到中午喝了整整一大碗玉米糖水,也咽不下嘴裡的苦味。

每一次讀《活著》,都像在看一位佝僂身軀的老人,艱難地向我展示著傷疤。那傷口永遠不會癒合,掛著陳腐的膿水,日久經年仍然在無數讀者的心上作痛。

這本書以去民間收集歌謠的“我”為敘述者,偶遇福貴後,通過老人痛心的回憶,穿越時光,窺探了大時代的一角。

“我”見到的福貴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老農民,但是他的一生卻跌宕起伏。從最初的富裕公子哥,到後來養不起妻兒的破落戶,這一系列變故都與福貴的嗜賭成性和好吃懶做有極大關係。

被強行徵兵,回鄉後卻發現母親病逝,可憐的女兒已經變成啞巴。妻子患上軟骨病,兒子被縣長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難產大出血,女婿工作中被石板夾住,僅剩的'小外孫也吃豆子撐死......

這不禁讓人悲嘆,人這一生,究竟還能苦難到什麼地步!但福貴只是大時代下萬千百姓的一個縮影,還有更多真實的悲劇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裡上演著。

但更多的是感嘆,人這一生,究竟能承受多少苦難!再苦,再痛,如同風雨中飄搖孤舟的福貴,終究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最終帶著一頭老牛,慢慢地在田間晒太陽,數日子。

這人世間浪潮洶湧,人們不得不掙扎求存,但總有人能早早地攀上生活的礁石,眺望未來和遠方。也許是靠不懈的努力,也許是靠幸運。

也許是我們已經沐浴陽光太久,時而會忘了自己其實也很幸福。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時,也應該想想,有些人僅僅只是為了“活著”這一件事,便已經用盡全力了。

書中有句話說得很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其實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但我們為自了家庭、學業、事業而不斷迎接挑戰,攀越險峰之時,我們已經在書寫一份獨屬於自己的《活著》了。

因為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你遠比自己想象得要堅強。

至少——

“曾經你以為走不出的日子,如今都回不去了。”

摘抄

1.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2.人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就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3.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4.福貴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5.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活著》讀後感11

一直以為讀一本書會要好長時間,哪知道只是自己不願開始的藉口。生活中好多事情都是這樣,常常想著去戒菸,也清楚吸菸的害處,不過是過了一下嘴癮,便浪費了錢,便傷了身體,說是愁苦太多,無處釋放,在我用了兩個小時看完《活著》之後,感覺都是懦弱的人自找的藉口。經常聽各個老師說讓我們多看看書,而且想到自己從小便沒有養成看書的習慣,每當自己要寫點東西時就想到去讀書吧,詞彙實在是太匱乏,無法用恰當的詞彙去表述自己想說的話,每每寫作起來便覺得技巧手法還停留在中學生,所幸五一小假期,在自己的計劃表裡面加了每天一小時閱讀的安排,也咬牙堅持了下來,剛剛開始時覺得《活著》這本書應該會看一個星期吧,哪曾想兩個小時多一點就看完了。有些明知道有益的事情卻一直遲遲未做的還是勇敢點吧。

開始看書,覺得有點無聊,劇情看不下去,進不了腦子,自然難受。可是今天看書時,看著看著就入迷了,不覺得難熬。看到有慶死的時候,終於知道了高三同學是為何也會哽咽落淚,為何向我推薦,看了真的特別難受,喉嚨裡如哽著石頭,咽不下吐不出,眼淚卻一直嘀嗒嘀嗒地打在書上。記著語文老師曾經講過悲劇就是將一些美好的事物用各種手段揉碎了給你看,如針扎心。

當然有些情節只有有過相同經歷的人才能感觸到其中的.真情。有慶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卻是那麼的淳樸,日日不輟地餵羊,羊是他的孩子一般,自己無法吃飽卻還要趕在吃飯的空當裡在城裡與茅草屋間奔波,當所有人的財產都要上交公社後,傻孩子有慶卻還堅持著給那兩隻羊割草餵食,晚上臨走前還得笨拙抱抱他辛辛苦苦養大的羊,別人想著那羊只為了吃肉,而有慶在得知羊被宰後卻還傷心痛苦,一個自己在跑步贏來糖果後在小石板上分來分去為了給自己那又聾又啞的姐姐虛弱溫柔的娘分出一份,在被他爹嫌他鞋子爛的太快把他大打一頓後,自此便提著鞋子光腳上學,哪怕是踩在泥上、礫石上、雪上、都把鞋子揣在懷裡,捧在手裡,哪裡是他故意將鞋子磨爛呢?日日三趟學校家裡兩頭跑,十幾裡地啊!有慶死在了縣裡的醫院,為的是給縣長那半隻腳已經跨入陰曹的女人獻血,孩子們爭先恐後想過節似的高興,好像即將立上一件大功。那癟頭醫生將一個運動會上甩大他四五歲的孩子幾圈的五年級學生、一個天天家裡學校兩頭跑就為給他的小羊羔割草的農民的兒子、一個有糖吃還劃拉著給姐姐一份的弟弟生生地抽乾了,看著嘴脣變白臉變青直到腦袋一歪栽倒在醫院的獻血室裡,活著從未有什麼美事,卻也自足自樂地蹦跳著奔跑著,死了卻只是一個人臉青著,細胳膊細腿地靜靜得躺在那個醫院盡頭不見日光漆黑的小房子裡,一張破損的木板架在半米高的病床上,那裡就是他最後的睡著的床。又硬又冷又短,實在是戳心窩子。

多讀書,真的很好、很好。

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就算沒有經受過什麼苦難,可是相比起來,對於一些底層人民的心酸還是更加容易落淚。彷彿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艱難苦痛的經歷,也是從別人更加悲慘的命運中學會珍惜學會堅強。人尚且活著便有去努力去奮鬥的本錢,打拼過了,盡全力去嘗試過了,再不濟還是回到農民而已。

生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活著》讀後感12

我是活著的,能打字能思考,說明我確實是活著的,可是我為什麼活著,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既是嚴肅的哲學問題,也是關乎我人生的基本問題,所以我要好好想清楚才行。我得老實承認我是個懶散的大學生,沒有學會學習學會品味,網上的快餐資訊接受得多了,好書沒怎麼看過,以至於習慣了斷章取義。近期拜讀了稻盛和夫的人為什麼活著,一開始偶爾看到一兩句不順眼的就想反駁,但繼續看下去又覺得先生的話很有道理。他把道理一層層地剝開講給我們聽,用嚴謹的思維一步步地論證他的觀點,而他又能說得通俗易懂,再深刻的道理也不覺得晦澀。我,已深深為先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所折服。

先生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道場,活著就是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靈魂和心智,使其達到最高的境界,這樣,人的意識體(即靈魂)在ru tǐ死後就可以轉世託生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說,人不僅僅要對此生的自己負責,還要對來生的自己負責,活著就是為下一個“我”尋找更好的寄託。芸芸眾生只是活著或想著要比別人活得更瀟灑,至於究竟為什麼活著,生活的意義何在?稻盛和夫在書中寫道:人生的目的在於“提升心性、磨練靈魂”,或者叫“淨化心靈”、“純化心靈”、“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人生目的在於“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因為只有心靈純潔、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輩子為別人、為社會做貢獻,而不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在我看來,能夠參透生死大徹大悟的人,活得達觀灑脫、自在超然,他們明白“榮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慼慼於功名”“汲汲於富貴”的辛苦,多了“寵榮不驚,得失淡然”的從容。這樣說來,有一種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信仰使你遠離孤獨和寂寞,信仰使你拋卻煩惱和憂愁,信仰使你的心靈不再飄忽和空洞,相反,信仰使你心存善念,信仰使你心靈充盈。信仰使你無堅不摧,無往不勝I不可以這樣認為:人是為了一種信仰而活著!我知道稻盛和夫是位成功的企業家,“以心為本”是其經營哲學中的核心概念,“敬天愛人”是他的公司的社訓。這些是做企業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也正如他書中說的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總是不斷解決問題然後又產生新的問題,有些問題總是會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成功的喜悅與幸福一樣,也需要和痛苦和艱難來對比。當我們遇到阻礙時,不會為此感到膽怯和失落。與其失落不如樂觀的去做某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並且樂觀地全力以赴、努力奮戰、不斷設法擺脫困境,心中始終相信對未來的期望。我們要如何做到不去煩惱了,稻盛和夫給出了一些易懂的方法: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保持謙虛絕不驕傲;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著讓大家每天煩惱一下;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秉持利他之心而活。這樣即使在遭逢苦難時不能以平和的心態接受這些命運,或者保持有個感恩的心,至少可以避免自己嫉妒和憤恨的心。

《活著》讀後感13

熬夜到凌晨兩點看完了《活著》這本書。“活著”,含義很廣闊的一個詞,覆蓋了宇宙萬千所有的生靈。

讀完每本書都會產生一種與本書共鳴的感受,可是此刻,過了一夜思緒仍在毫無方向的亂飛。可能這就是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深層含義更廣,廣到無法觸及,或有這荒誕離奇的時代,或有富貴悲憫絕望的一生,再或者是人要“活著”。

可能是自己的思想太過反面化,有慶的遭遇讓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是那個荒誕的時代,沒有人性,愚昧無知的時代,這個或多或少也受到三體中相關情節的影響吧。後來緊接著到富貴身邊每一個人不幸的人生,忽然感覺可能這就是命。一個人的命運應該是早已註定好,要不然怎麼能遭受如此的絕望和折磨?

在看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我一直認為主人公應了他的名字,大富大貴。無論是傾家湯產,還是去充軍,在死人堆裡存活下來,再到龍二的被槍殺。在這亂世荒誕的時代,他其實是幸運的。

可能正如現代的一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他的後半生慘絕人寰。在現實中這樣的人怎麼會有勇氣再活下去,這也許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活著”。

總結一下,生活不會善待平凡善良的人。人生而孤獨,人生而要遭遇磨難。但無論遭遇著什麼都要“活著”。

讀完《活著》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本身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著》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著》,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著本身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本身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洩,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著》,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著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本身。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本身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著》讀後感14

活著,是一個充滿了力量,充滿了希望的詞語,但是其中也包含了諸多的無奈與辛酸。正如餘華的《活著》講述了一個老人福貴波折、坎坷的一生,為了生存的鬥爭。而當時中國動盪的歷史背景也給這個故事平添了一抹哀怨與悽苦。

一個底層人民在風口浪尖是希望的,僅僅是活著,簡單甚至貧窮卑微的活著。

這本書以悲傷為主基調,鬥爭的烙印,恐懼的圖景,生活的騷亂從頭至尾貫穿整部作品,展示了老人福貴的一生坎坷,同時也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的`轉型,發展帶給底層人民的動盪與混亂。

讀《活著》是一個十分殘忍的過程,讀到老人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離去時,彷彿能感覺到他由最初的傷心痛苦,再到彷徨無奈直至最後麻木的轉變,這位看似堅強的老人的心其實早已被傷得千瘡百孔。

終於,只剩他一個人在這世上苟延殘喘,所有親人都已離去,獨留他一個人在這世態炎涼的世界苦苦掙扎,只有老牛陪伴著他,在歲月的荒流裡,時光的隧道中,默默前行。

為什麼老牛會被福貴選中?而福貴又為什麼會買下這頭老到甚至馬上要死去的牛?或許是因為同情,或許是想救老牛一命,但是我更傾向於老人福貴在看到老牛的時候在老牛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與老牛產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共鳴。

對於福貴來說,他大概是最痛苦的人,親眼看著所有親人一一離去,親人與這世界訣別,自己卻無能為力,最絕望的不是自己離開,而是看著別人離開卻只能表示無奈。但是,他又是最幸運的,親人都已離世,皆由自己親手埋葬,自己孤身一人,在世上無牽無掛,沒有牽絆,就算哪天就去世了,也算是沒有遺憾了。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在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活著》以環境描寫作結,給人深刻的思考,歌頌了活著的力量。這是一部悲劇,它的結局同樣也是沉痛的。

讀這本《活著》,讓許多人潸然淚下,書的風格讓我們與福貴同甘共苦。好運垂顧他時,我們欣然微笑,當他被厄運打擊,被生活壓力壓得抬不起來頭時,我們黯然垂淚。

福貴其實早已看穿這世界、這命運,所以,在一個明媚的下午,他選擇雲淡風輕的說出這段坎坷而並不算幸福的經歷。

活著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也許並沒有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有人認為只要活著就好,不必要求太多,有人認為活著,就要活得精彩,平庸的活著不如痛快的死去,有人認為活著就有希望,就有前進的動力,我的答案是什麼,我自己也不得而知。

作家只為自己而寫作,只為內心而寫作,讀這本書,能夠在書中與另一個自己相遇,遇見那個未曾謀面的自己,遇見那個最本真的自己。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答案,品味自己的人生,思考著自己的“活著”。

悲劇總在不經意間到來,接踵而至,猝不及防讓人無法喘息,但只要充滿希望,不放棄,一定能守得雲開見明月,當你看見面前的陰影時,你要明白,那是因為你的背後有陽光。

複雜的世界裡簡單就好,《活著》的世界,活著就好。不必爭搶太多,簡簡單單,活著。

《活著》讀後感15

看到《活著》這本書時,我的腦際浮現出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生命”是多麼嚴肅的話題?我們仰觀環宇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有生命都在競先綻放自己的美麗,無論是亙古永恆的日月,還是曇花一現的流光;無論是長命上百的神龜,還是撲火而亡的飛蛾。然而,我們卻幸運地成為茫茫生命體中一種特殊的存在:人。

幾日之前,一篇新聞報道讓我看完後坐立不安,思緒如揚起的塵埃久久無法落定。一位十七歲的少年,在與母親爭吵一番後,縱身跳橋身亡,獨留母親一人在橋邊嚎啕大哭,瞬間崩潰。我想,像這樣的例子在社會當中應是不勝列舉,而且世人也早已漠然,見怪不怪了吧!然而,對於一個如初升的朝陽般的孩子而言,放棄生命需要多大的勇氣呢?我的思維凌亂且空洞,只得閉上眼睛跨越時空對話於那個坐在田間地頭,滿臉褶皺堆積起笑容,抽著菸袋笑對命運的“福貴”了……

福貴,本是大福大貴之意,其父母取名也是本著此意。然而,命運卻總喜歡與人的願想背道而馳,讓人大跌眼鏡。年少的福貴是標準的紈絝子弟,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琴棋書畫一竅不通,因而渾渾噩噩虛度半生。但狗血的劇情總是在不經意間開始逆轉,隨著福貴無尺度的揮霍,整個家業終於走向潰敗……貧窮後的福貴開始經歷生活的苦難,開始頓悟生命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然而,願景中的命運只留下一陣冷嘲熱諷,並揚長而去。經歷戰爭,生死一線僥倖而活,歸來卻看到的'是母親亡故,女兒失聰;當一家人生活和美時,兒子因救人而離世;女兒嫁得良人,邂逅幸福,卻因難產去世,緊接著妻子也悲痛離世;以為艱難的生活就要結束之時,女婿卻因一場意外亡故,剩下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在福貴因這一棵獨苗而勉強找到一絲慰藉之時,外孫因吃東西噎著沒了氣息……

我們當代人何其幸運,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裕的時代,我們不用害怕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不用憂心茅屋為秋風所破,財富為盜賊所挾。然而富裕的背後也相繼而生出一些驕奢淫逸之風,如習慣了嬌慣的孩子們,便像是年輕時的福貴,不知生命存在的價值,肆意揮霍滿足內在的迷茫,倘若這些富裕不復存在或被人拿去,便如大海上的船舶失了航線,只剩下望洋興嘆。

可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呢?為何剛十七歲少年會捨棄生命?為何當代人對生命漠視的人越來越多?為何我們現代人的生命如此脆弱?我瘋了似的在思維的阡陌中穿梭,找尋著我想要的答案,卻始終看著年邁的福貴佝僂著身子半倚在田間樹下,望著散發著金色餘暉的夕陽沉思,直到困頓的我栽倒在路邊,思維如光速般穿越白瑕的雲朵,暗黑的穹空,蒼茫的宇宙,睜開雙眼,才明白原來我們苦苦找尋的,活著的意義,只是:好好活著。

餘華先生著《活著》一書,旨在告訴我們,無論面對何種災難,遭遇人生的何種不測,都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如福貴一樣,即便是家業的潰敗,妻兒的離去,女兒的不幸,母親的長逝,女婿、外孫的意外……即便心中已是千瘡百孔,已是血滴成河,都要繼續好好活著,如金色的夕陽般,為世間留下自身散發的五彩斑斕。

生命是一首歌,我們都是寫歌的作者;生命是一首詩,我們都是賦詩人;生命是一條無止盡的河流,途中有流經細石的叮噹作響,有烈日照耀下的閃閃發光,有暴風來臨時的驚濤巨浪,有冬雪覆蓋下的靜靜流淌……但無論經歷生命哪種姿態,記得: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