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說課稿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範文集錦6篇

欄目: 說課稿 / 釋出於: / 人氣:8.11K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範文集錦6篇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9課《地震中的父與子》.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以教學預設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

課文記敘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了38個多小時的挖掘,終於成功救出自己的兒子和14個小孩的故事。讚揚了“了不起”的父子倆,歌頌了偉大,無私的父愛,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說”這兩種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父與子的了不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三.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感受父親的偉大.

2、感受承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的巨大力量。

四、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我採用以下的教與學的方法:

教法:1、採用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學法:2、通過收集資料,對比閱讀,想象情境,個性朗讀等方法,圍繞重點內容自主探究,體會父愛的偉大

五、教具準備

本課教學我主要運用多媒體藉助遠端教育資源,豐富教材內容,同時也讓教材內容直觀化,達到資源共享。讓學生學起來更輕鬆,更有趣。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新課,初讀課文

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結合今年的'四川大地震這一現實素材,教學開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圖片,師生配樂朗讀,勾起學生對08年這一沉痛事件的回憶, 既揭示了本堂課的主題《地震中的父與子》,又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有助於學生迅速入情、動情。有便於後面教學的進行.

(二)指導朗讀,悟父子情

1.接著讓學生用簡練的話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課文所寫的父子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這不僅是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

2、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我讓學生自己邊讀邊劃出課文中描寫父親了不起的句子,再加以引導,並結合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這裡是讓學生深入閱讀,深入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獲得準確、細膩、深入的體驗,以增強語感,同時,體

會作者的寫作方法。也許學生會找出以下句子:

3、課件出示以下句子並以多種方式指導朗讀:

1.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2.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4、我們再看看兒子阿曼達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兒子的那些地方感動了你?

(1)“我告訴同學不要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回來就我,也能就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更我在一起。”

[ “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有足夠的空間思考,有較多的機會實踐。讓學生在情感得到激盪的同時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句子誦讀紮實了,情感表達自然也淋漓盡致了。]

5、體會 “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抓住“一箇中心線索,兩個突破點”。這個中心線索就是父與子始終恪守的諾言、毫不動搖的信念:“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兩個突破點是“父親愛的了不起”和“兒子‘讓’的了不起”。這是文章的精華所在!]

[ 以上這些句子通過反覆地朗讀,讓學生讀懂讀明白.當然“讀懂”既包括讀懂話語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瞭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薰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積澱語文素養。]

6. 最後一刻,激動人心的場面出現了: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你從哪體會到他們是非常幸福的呢?(因為父親相信兒子,兒子相信父親,他們心靈相同,終於團聚了。父親愛著兒子,兒子相信父親。是愛,讓他們幸福著。)

(三)、課外拓展, 感情昇華

一堂好課的結束意味著新的課外拓展,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說一說,讓學生把自己享受到的愛和自己奉獻的愛和大家分享一下。

[讓學生將內心感受說出來,讓學生的思想與文中情感發生碰撞,達到交融,得到昇華。]

(四)、作業設計;

小練筆(1、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2、寫一寫父母、親人、朋友、同學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

(五)、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子

了不起

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19.《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託語言文字,通過有感情朗讀、聯絡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

教學重點:

1.展現“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過程:

一、把握整體,創設情境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地震中的――(生引答:父與子)【板書課題】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樣。(出示

影音)

二、直奔主題,整體感知

1、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位父親執著地挖了38個小時,他7歲的兒子竟頑強支撐了38個小時。課文中早已對他們給予高度的評價,說他們是一對――(生答:了不起)的父與子。【板書:了不起】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他們的了不起?動筆劃出來,還可以用簡短的語句做些批註。(學生讀劃寫)

3、學生交流

過渡: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這位父親如此偉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出示文字)

三、品讀語句,以讀代講

1、現在你們會怎樣讀這些句子?你會抓住哪些字眼來讀出父親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組裡讀一讀。(分小組朗讀)

2、交流品讀

你來讀,你為什麼會這麼讀?(看出時間長,父親支援了這麼久很疲勞,看出不容易困難很大……)36小時,這是兩個白天一個黑夜,父親就這樣不停地挖啊挖啊。這是一個多麼堅韌不拔的父親。我們一起來朗誦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灰塵,血絲,衣服,血跡……

孤軍奮戰的父親沒有任何工具,僅憑他的一雙手,一雙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這裡飽含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我們一

起來讀,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生齊讀)

3、挖了這麼久這麼艱難,父親為什麼沒有放棄?因為(生齊答)(出示文字)

【板書:無論…總…】

4、這是父親常對兒子說的話。這是一個約定,這是一個承諾,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這位慈愛的父親曾經在什麼情況下說過這句話?(學生簡答)

5、現在,在一片廢墟前,父親也是憑藉著這句話(指,生齊讀)執著地挖掘。在這片廢墟上,他曾經聽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讀);他曾經聽到好心人的勸慰(生接讀);曾經聽到消防隊長的告誡(生接讀);曾經聽到警察的規勸(生接讀)。面對這一切的不理解,面對身心的巨大傷痛,父親停止了嗎?(生:沒有)為了和兒子在一起,父親都克服了哪些困難?你能不能用“不論……總……”這個句式來說一說。

6、無論發生了什麼,父親只有一個念頭――(生自由答) 這個信念支撐起了父親了不起的形象。(配樂)假如他就是你的父親,面對廢墟他曾經絕望過,但對你不離不棄的愛讓他變得堅強偉岸……(生齊讀)

7、也許正是這份深沉的父愛創造了奇蹟,挖到了第38小時……(師生同讀,學生只接兒子的語言部分)

8、父親挖了38小時,年僅7歲的阿曼達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時。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感悟用智慧與心靈寫就的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國小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國小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承擔了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的任務。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本文是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應該力求通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覆吟誦中領悟文中文字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1)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互相信任,受到愛的教育。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難點是: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含義。

四、教法學法:實踐自主互動平等對話的生命課堂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於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字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學程預設:分享精彩人生,叩響學生靈魂深處的感動

(一):激趣質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並不怎麼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蹟嗎?

設計理念:國小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慾望較為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說一說這是一對什麼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著,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為什麼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訓練要求設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首先,學生彙報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接著,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透過人物描寫的句子:“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讓學生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體驗父親救子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助,在詞句品讀中感悟到:父親有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為愛!

設計理念:“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瞭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薰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創設情境,從中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與文字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使學生深刻地感悟父親因為悲痛,答非所問,不顧一切,只想著救兒子。父愛就體現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言行中。

3、對比閱讀,比較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面對父親的堅持,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針對這個疑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詞句,與這位父親的言行進行對比。在比較閱讀中,學生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語言,體會到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而這位父親,在人們看來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父親的不同尋常,正說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他的愛,使兒子等十四位同學獲得了又一次生命!父愛創造了偉大的奇蹟!這偉大的愛可歌可泣!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4、品讀精華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當我們還在感動於父愛的偉大時,課文中,一個七歲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達,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又一次強烈的震憾!這個在地震後的黑暗廢墟下,呆了三十八個小時,卻能保持鎮定的孩子,這個在獲救時,首先想到別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處境下,想了什麼?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呢?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通過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在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時,運用同樣的方法,採用小組內讀一讀,議一議,寫一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絡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並茂地讀出來。通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四)讀中融情,感悟父子愛的力量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創造性地閱讀,有助於突破教學難點。當學生沉浸在父親不同尋常的愛裡,不禁要問:他的精神力量來自哪裡?這個教學難點,我想通過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主要設計這樣幾個導語:

1. 這位可憐的父親,左肩扛著肉體的傷痛,右間扛著精神的壓力,是什麼力量支援他這樣做。

2. 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倒塌了,悲痛欲絕地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3. 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想在他耳邊的時候還是這句話。

4. 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依舊是這句話。

5. 這句話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這句話也是大山的寫照,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設計理念:“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賞讀”旨在引領學生回讀原文,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學生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地讀課文,帶著自己的情感去體驗作品,與書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將通過有“情”朗讀在學生的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五)巧改課題,昇華情感

這一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讓他們為課文換個題目並說明原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中情感的感悟。學生可能會改成《了不起的父與子》、《勇敢的父與子》、《偉大的父與子》等等,只要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教師都給與肯定,這一訓練昇華了情感,突破了難點。

設計理念:讓學生深入閱讀,深入思考。解決了文章需要學生理解、感悟.,體會的所有關鍵或要點,而且在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讀書、引用能力和表達說理能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種意義構建的過程,是師生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在實際教學中,安排出足夠的空間,在創造中生成精彩,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是師生間生命的交流和情感的對話。這種預設僅僅是粗線條的設計,教師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要靈活處理教材,隨學生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預案,這樣才是真實的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篇3

1、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新詞;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說”這兩種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父與子的了不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的相互信任,體會人間自有真情在。

說教學重點難點。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親的偉大;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3、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讀代講和品析詞句的方法,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研討合作,從中領悟文中的感情。

4、說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中從課文的結局入手,激發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然後引領學生反覆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的了不起”。旨在通過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樸實的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自主閱讀,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理念。

5、說教學過程。

分為四大板塊逐一推進。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件展示地震災難。

2、揭示課題。教師簡介大地震發生的概況,讓學生觀看後說說自己的心情,激起學生的沉痛,難過,與傷感。為學習下文做好情感鋪墊。

第二板塊: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鑑於高年紀的.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速度的要求,我讓學生默讀全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思考為什麼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從而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

第三板塊:細讀交流。

請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文章中的語言說出圖意。再針對故事的結尾,提出疑問:為什麼說這對父子了不起?自主閱讀,深入感悟:

1.學生自瀆課文,從父親和兒子的表現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內容。(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一是父親了不起,再是兒子了不起。)

2.畫出文章當中能夠表現父子了不起的詞句(描寫父子語言的句子和描寫父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細細品讀,看看他們了不起在什麼地方。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或段落,說出理由,然後有感情地去朗讀它。4、結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釋疑問。(父 :不放棄、 責任感;兒子:對父親的信任 對同伴的責任。)教學時我主要採用整體默讀,重點段品悟誦讀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在默讀中思考,朗讀中感悟。

第四板塊:聯絡實際,拓展延伸:

在課尾,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父親與你之間所演繹的真情故事,說說最想說的話,讓學生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想到要感恩父母,由人及己,情感昇華。

6、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了38個多小時的挖掘,終於成功救出自己的兒子和14個小孩的故事。讚揚了“了不起”的父子倆,歌頌了偉大,無私的父愛,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這是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編排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課文應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品讀文字,再現情境,並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字,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2、通過“讀、說”這兩種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父與子的了不起。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親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麼了不起?

3、感受承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的巨大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四、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1、讀演結合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讓孩子們“讀、讀、反覆讀”。的確,只有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通過讀、演,去解決問題,理解應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文字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品議穿插法。本課教學,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子的推敲,情感的體會等品嚐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本課教學還輔以直觀法、情境教學法,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法上我貫徹指導思想,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設計

分為五大板塊逐一推進:

(一) 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的開始就相當於成功的一半,那麼在課堂教學中也一樣,一個精彩的導課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結合20xx年的四川大地震這一現實素材,教學開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圖片,勾起學生對08年這一沉痛事件的回憶,既揭示了本堂課的主題《地震中的父與子》,又營造了濃郁的情感氛圍,有助於學生迅速入情、入境,有便於後面教學的進行。

(二)出示導學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1、出示導學提綱:(課件)①父親是怎樣救兒子的?②說說父親和兒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從文中哪裡看出來?③課文中反覆出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樣寫有什麼好處?④為什麼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2、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再讓小組長安排好組員的分工合作學習,教師再加以引導,特別關注中差生的學習動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獲得情感體驗,增強語感。)

(三)展示交流,體會父子了不起

1、體會父親的了不起。

在展示交流中,我根據學生反饋情況,相機切入,靈活運用以下這四種方法:

⑴讀一讀,讀出真情

課件出示:

①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②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通過抓住父親動作描寫,進行對比讀、想像讀等多種形式反覆的讀來凸現父親挖掘時間的漫長,體會父親的了不起,讀出真情。)

⑵演一演,演出艱辛

父親的動作只有一個字——挖。作者卻通過突出時間的漫長來表現父親挖的艱難。抓住這個“挖”字想開去,讓學生還能讀懂什麼?通過“挖”與“掰”、“抱”、“揀”的動作對比演練,讓學生真切體會到父親挖掘的艱辛。一個“挖”字飽含了這樣豐富的內涵,也突出了父親勞動的艱辛,這就是中國文字傳形、傳神、傳情的魅力所在。

⑶品一品,品出實感

挖掘任務的艱鉅,勞動的艱辛,時間的漫長,一個人又這樣孤獨無助,以至於父親成了這個樣子(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

出示: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我引導學生想像:你看到了一位什麼樣的父親?

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品析句子,抓住外貌描寫,體會一位歷盡艱辛、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父親高大形象。

⑷議一議,議出信念

在此基礎上,我隨機追問:是什麼支撐著這位父親連續不斷進行挖掘?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找出文中的重點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然後我引導學生交流討論這句話為什麼在文中反覆出現3次,學生通過討論明白:它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

小結寫法,過渡引出。

達爾文說過:“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因此,我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寫法,使學生明白學習描寫人物類的文章,可以抓住人物的動作、外貌等方面仔細體味,並展開合理的想象……

2、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怎樣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呢?我鼓勵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採用小組內讀讀,議議,寫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絡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並茂地讀出來。通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3、總結延伸, 昇華感情

通過以上教學流程,學生對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有了形象的感染:在品味語言中,心靈獲得了愛的感動。此時,引讀全文結尾句“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讀出父子的高大形象,讀出父子可親可敬的愛,讀出由愛創造的幸福,讀出自己心底深處愛的震撼。

(四)拓展延伸,當堂訓練

一堂好課的結束意味著新的課外拓展,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小練筆:

請你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礫下面,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爸爸媽媽,只有14個7歲的小夥伴,阿曼達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想些什麼?假如是你,你又會怎麼做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我讓學生寫在課前準備的愛心卡上,留給學生充分時間去寫,然後指名學生上臺展示,引導學生評價修改,最後讓小組內互評互改。通過小練筆讓學生將內心感受說出來,讓學生的思想與文中情感發生碰撞,達到交融,得到昇華。。

(五)設計作業,閱讀連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並積累誦讀。

2、閱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等。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要說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文道結合的思想,按專題來組織單元。本單元就是以“父母之愛”為專題,通過文質兼美,不同側面的幾篇課文,讓學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寫法上的啟迪,領悟作者通過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的是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國小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夜以繼日,挖了整整38個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選擇這篇課文,是緣於感動,也是緣於汶川地震後,再一次上這堂課時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彈指間灰飛煙滅,然而,就是在這樣無情的災難面前,我們在創造著生命的奇蹟!

二、說教法:

下面,我將自己設計該課教學時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現,我希望我這種“原生態”的呈現,能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學理念。

1、在感動中領悟全文中心。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靈的感動。讓學生感動是上好這篇課文的前提。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薰陶、文化的積澱,讓學生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動於偉大的父愛。加之,利用遠端教育設施,播放直觀的地震現場,讓學生更加被這對父子感動。

2、在改寫結局中感動於過程。事實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不長,即使沒有老師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領,學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這篇課文讀懂,並且心甘情願地被感動,感動於“這位父親“的超乎常人的堅強、堅持、信念與愛。因為正是由於這位父親異於常人的行為,才使結局那麼圓滿、皆大歡喜。然而,當汶川地震中那一幕幕讓人心酸的畫面在我腦海裡不斷地放映時,我突然覺得自己有責任讓學生思考甚至選擇,自己是為事情的結局感動還是在事情的過程中感動。

假如,假如事情沒有那麼圓滿,這位父親不聽所有人的勸阻,堅持在地震後的廢墟中不停地挖掘,最終找到的只是兒子血肉模糊的屍體,或者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和孩子們的生命,學生們還會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嗎?還會嗎?

在這裡,我將會利用遠端教育設施給孩子們展示一個汶川地震中真實發生的“父與子”的故事。故事中的這位父親挖了整整三天三夜72小時,最後卻只能對著兒子屍體溫柔的痴笑。孩子們一定會領悟到原來我們感動的不僅僅是結局,而是那個令人垂淚的過程。

3、在細節中感動於真實的父愛。在採訪與傾聽孩子們預習體會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一種傾向,那就是他們會認為,那另外14位孩子的父親過早地放棄了拯救自己孩子,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愛得還不夠深,甚至有的學生會認為那些父親是膽小的、懦弱的。特殊時刻正常的理性被誤解為“貪生怕死”,這讓我感到害怕,因為這種誤解將會衍生出一種在我看來是畸形的價值觀。

我們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犢之情都是一樣的,那14位父親對兒女的無與倫比的愛以及喪子之痛,在課文對他們動作、表情的細節描寫中我們是能夠體會得到的,我總覺得我應該站出來,讓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父愛去感動學生。

三、說學法:

1、找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找”,找那些負載著所有父親愛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詞句,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準確、細膩、深入的體驗。

2、讀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讀”,通過引導、聯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使學生在情感得到激盪的同時,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3、議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議”,通過小組合作探討,挖掘出孩子們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

4、寫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寫”,把對“這位父親”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結局的續寫之中,讓學生把充沛的情感積累化為書面語言。

四、說程式:

1、以詞概篇,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兩組詞語,由學生選用其中的詞語說說文章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從整體入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抓住中心詞,設定問題,統領全篇。)

2、深層品讀,感受父愛

a、走近父親,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親的“了不起”?勾畫出描寫父親語言、動作、外貌的句子,並用課件出示,再把這些語句反覆讀一讀,小組同學相互交流感受。

b、引領學生抓住相關語句彙報。

(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機會,通過讀、畫、說、想這幾個環節,充分體會、誦讀,感受課文主旨,為整節課的教學奠定情感基礎。)

3、將文改詩,感動父愛

a、(課件出示)將“他挖了8小時、12小時……到處是血跡。”改成一首小詩,(配樂)深情地讀一讀,體會到什麼?

b、想象:看到了一位什麼樣的父親?(隨後課件出示父親的樣子)

(這一環節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用詩的形式濃縮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改變結局,昇華父愛

a、改變文章結局,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簡單討論這個結局出現的可能性,追問學生“你是否仍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為什麼?”引領學生反覆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在“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課件出示“汶川地震中的父與子”)

b、讓學生找出容易被遺忘的描寫其他父親的詞句,從細節中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愛。(播放畫面,觀察並體會)

5、續寫結局,研讀父愛

讓學生選擇不同的結局,把故事續寫下去。並用自己的語言和親身體會說出自己對父愛的理解。

五、說應用: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堂課的過程中,我選擇的遠端教育模式一:光碟教學模式來進行的。

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我都適當的穿插運用遠教設施和教育教學資源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如:播放地震現場的情景,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了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父親堅持不懈挖掘38小時的感人場景,這比起教師用乾澀的語言奮力描述效果要強很多很多。

利用光碟將課文的重點詞句展示出來,和學生一起探討、品讀,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師生互動,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培養。

仔細觀看了特級教師武瓊的講座,她提倡的新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人才觀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所有教師的努力下,農遠教育會越來越普及,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更多便利,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更多精彩的瞬間!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 篇6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第六組課文以“父母之愛”為主題,重在讓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有一年發生在美國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下面,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依據課標立目標

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有關閱讀教學的要求:

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高段閱讀教學要求:

1.能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2.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3.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本組教材閱讀教學訓練的重點是:

“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品讀文字,再現情境並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字,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課件出示)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如下學習目標:

1.藉助圖片感悟文字,運用抓住關鍵詞句、聯絡上下文的方法,在情境中想象、交流、反覆誦讀、分角色朗讀,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2、結合課文,感知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我將“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體會父子之間的信任。”確定為教學重點。

“聯絡上下文,體會作者是怎麼描寫人物,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聯絡學情說流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五個教學環節。(課件出示)(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二)寫法入手,初步感知;(三)品讀課文,感受父愛;(四)遷移仿寫,體會信任;(五)回顧課文,總結寫法。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開課伊始,我會這樣匯入:首先播放一組關於美國洛杉磯大地震後慘狀的圖片,問學生:“看完圖片,你有什麼話想說?”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看後的感受。這樣的匯入不僅把學生很快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感受到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並且為後來體會父愛的偉大做好鋪墊。接著進入新課學習:“災難無情,人間有愛。《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就是在這可怕的地震中發生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寫法入手,初步感知

“課題告訴我們課文的主人公是誰?”“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對父與子。”(板書:父子)由課題中的“父與子”引入課文,讓學生自讀課文,想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自讀之後,交流“作者對人物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這樣的設計,緊扣本組預讀訓練重點,引導學生一入文,就關注到描寫人物的方法。在交流了語言、外貌、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之後,進行小結“作者就是通過這些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具體、鮮活。”

除了人物的描寫,課文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數字比較多。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第1和12自然段,有什麼發現?學生很快就會發現並找出文中出現的數字。接著,想一想數字在課文中代表的含義,試著用這些數字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在數字的提示下,學生很容易的就能夠簡單複述課文內容了。這樣,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把握了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情感基調。

(三)品讀課文,感受父愛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之後,我將根據學情,順學而導,具體的看看這些數字背後的含義。

(1)聚焦第一組數字(30萬人,不到4分鐘),學生通過對比,應該能體會到地震的突如其來和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有了這樣的體會,再來讀第1自然段,相信會讀得更好。

(2)聚焦第二組數字(8、12、24、36),引導學生想象:“看到這些數字,你看到了誰?他在幹什麼?”學生通過數字引發想象,初步感受到父親形象。由此再回到課文,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找到文章的重點段落:“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體會這個句子時,引導學生用抓關鍵詞句的方法學習。“仔細讀讀句子,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特別打動你?”學生默讀後,應該會抓住句子中時間的推移,父親的外貌,體會到父親的艱難、疲憊、焦急、無助、堅持,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對兒子的那種深沉而偉大的愛。在交流體會中,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在自主品讀,體會,交流後觸摸了父親的內心情感,然後再創設情境引讀句子,父親的形象就在學生的心目中慢慢豐滿起來,學生自然就會想到,父親這麼做,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兒子在等我!這時,把這幾句話變成小詩,創設情境:看,這段文字不正像一首向父親表達敬意與讚美的小詩嗎?出示:讀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3)聚焦父親的語言。父親在挖掘的時候,有人勸阻他,父親是怎麼說的?學生找出父親的三句回話:“誰願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看似簡單重複的回答,其實有著不同的含義。“這三句話一樣嗎?”“父親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由懇求到焦急直至有點崩潰的心情變化。接著進行排比式的導讀,串聯起三句回話,讓學生進入到了這位父親的情感狀態中,急父親所急,擔心著父親的擔心。

然後,我繼續追問:我想問問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震情這樣厲害,你為什麼不離開?引出文字的主線“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時設身處地地模擬對話,交流,學生很快體會到為什麼在其他父親的痛苦吶喊聲中,在這麼多專業人員的勸說下,在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更大災難的情況下,這位父親還要衝到廢墟中去救自己的兒子,這是因為父親信守諾言,這是因為如山的父愛。(板書:愛)

(四)遷移仿寫,體會信任

學生讀懂了父親的內心,樹立了偉大父親形象之後,在美好的情感體驗中受到人文的薰陶,然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父子對話,進一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通過朗讀,體會父子之間深深的信任。“想象一下:兒子在廢墟下,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隨時可能遇到危險,這36小時,兒子又是怎樣的一種等待呀!”再次出示之前的小詩,“這個兒子/心中只有一個念頭/_______/他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沒有人再願相信他___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仿照描寫父親的小詩,寫寫兒子。通過練筆,學生再次感受到“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的承諾,加深對信任的理解。這時,再讀被發現後,兒子和父親的對話,從兒子的語言中,就會體會到正是因為對父親的這份信任,(板書信任)才讓兒子那樣的勇敢、堅強、無私。

(五)回顧課文,總結寫法

齊讀最後一段,說說父與子哪兒了不起?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課文,感受人物形象。最後再次點出本文寫法:“父親和兒子的形象一定留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在災難中的愛與信任打動了我們,也更得利於作者運用的這些人物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課後也能試著寫一寫生活中的人物,用上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這一環節再次回扣開頭,點出了本組的訓練重點,關注到寫法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