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說課稿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

欄目: 說課稿 / 釋出於: / 人氣:2.2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摘果子”一課。

一、說教材

本課是學生學習減法的開始,學生對減法的含義體會不深。教材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及必要性。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因此,我根據教學要求,學生特點確定教學目的為:

知識目標、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絡。

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體會減法含義;能正確列出並讀出算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與語言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具: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二、說教法

本課我採用觀察操作,練習,討論多種方法交進行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摘果子”這一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減法含義。

三、說學法

學生本課中通過觀察操作,提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減法的理解。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創境——探究”教學模式,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複習準備,創設情境

l 在這一環節,我充分利用“摘果子”這一情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園,自然過子裡的果子成熟了,蘭蘭提這籃子來摘果子。她請我們一起去,你們說好嗎?那我們出發吧!這樣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渡到第二階段。

(二)探究新知,總結規律

首先讓學生看圖觀察,樹上原來有幾個果子?蘭蘭摘走幾個?還剩幾個?教師引導學生講圖意提問題,這樣即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問題能力,又為以後學習減法應用題打下基礎。接著指名列式計算,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己讀算式,認識減號。為了加深對減法的理解,我問:“你是怎樣知道

還剩3個果子?為什麼用減法算?”學生對減法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尋求不同解法。

為使每個學生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建立在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同桌擺鉛筆的小練習。一人說另一人擺。最後我引導學生: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與減法有關,你能舉例說明嗎?讓學生找找身邊的減法,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再進行小結質疑:蘭蘭見到同學們學得這樣好高興得忘了剛才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誰能告訴她?如果沒有問題進行第三街段。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練習是發展智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練習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1看圖填算式。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點進一步掌握。2算一算檢查學生離開圖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3到5題也是看圖計算。其中4,5題答案會有不同的結果,只要學生解釋合理,我都給予肯定。為了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我設計第6題是比較大小。這道題我採用同桌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互相幫助合作解決困難,讓他們每個人都產生成功的喜悅,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 因素。最後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遊戲“摘果子”讓孩子們在玩玩,笑笑,算算中結束本節課。

(四)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一堂課的結束,要讓學生明確所學的知識,建立知識網路。我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這節課我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自主感受,協調發展。力求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使課堂教學優質高效。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 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 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 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 是學生學完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 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 間觀念,為以後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 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 系的相對性,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 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 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 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 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一、說教材、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分蘋果》。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含義,對加法交換律有一定認識並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同時,本課10以內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後續學習20以內加減法應用以及100以內加減法應用的基礎知識,需要每一個學生切實掌握。

教材編寫首先通過分蘋果為學生積累對10的加減法的感性認識奠定基礎,教材創設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與合的意識。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十分重要,讓學生將每次的分配過程用資料記錄下來,從而引入10的各種分配方法。接下來通過練一練中連一連以及口算進一步鞏固掌握10的加減法。爬臺階、說一說,填一填等環節的設定讓學生開闊思維自主探索,結合教師的引導,鍛鍊從而提高學生的對運算學習的興趣、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方式及運用數學運算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說學生

本課教學的物件是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他們對新知識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但年齡小,認識與思維方式仍處於直觀形象的階段。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絡學生的實際,重視直觀實物操作與言語解說引導相結合,採用多種練習方式,設計不同層次教學習題,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激發興趣鞏固所學,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能力。學生們通過本章節前幾節課程的學習和練習,已經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體會到加法的交換律,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一定的運算思維方法,教學時要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逐步構建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三、教學目標

1. 在分蘋果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實際意義,逐步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

2. 初步掌握10的加減法,並能正確計算。

3. 發展有條理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第一單元8、9頁的內容。本課是在瞭解兒童的認數、數數情況,以及1~5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小貓釣魚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義,即0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和(或)分界點,學會讀、寫0。教科書的編排是先認識0的意義(表示什麼物體也沒有),再認識、理解0的其他含義,最後書寫0,並將知識拓展到課外,尋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據一年級新生喜歡聽故事和做遊戲的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使學生樂學、愛學。

二、說學前分析

對0的認識,許多學生只把0理解為什麼都沒有,對0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基本沒有接觸過,因而對0的更深刻的認識,單獨安排一節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0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可以認識到一個數所表示意義的多樣性,體會答案的不惟一性。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0的三個含義,通過直尺認識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能力目標:

2、指導學生規範寫0,培養學生書寫能力。

3、體會數的意義的多樣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4、通過探究活動發展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生活中會運用,初步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做事要認真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初步知道0的含義,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範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0的三種含義

四、說教法,說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中完成教學,併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情境匯入法:創設富有情趣的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疲勞,因此,我以釣魚遊戲的形式為切入點,將數學知識融於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之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引入多媒體教學,

設計小貓釣魚的情景圖,以鮮活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我通過出示直尺、溫度計等實物引導學生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討論中架起從已知到未知的橋樑,去獲取新的知識,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索方法的過程中,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絡,發現不同於常規的思維方法和途徑。

學法可歸納為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好學。

(二)舉例說明法:學生說出生活中用0的例子,理解0的含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操作觀察法:利用直尺、溫度計、檯秤等實物或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來直觀感知0表示起點和分界線的意義,突破學習的難點。

(四)活動練習法:把練習設計成各種活動,使學生樂於參與,激發學生樂學的慾望。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播放數字歌)

(一)組織學生做釣魚遊戲,並計數,比比看在一定的時間裡誰釣的魚最多?多者獲勝。利用遊戲的形式開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今天,小貓們也舉行了一場釣魚比賽,你們想不想去看看比賽的情況呀?我們來幫小貓記一記,四隻小貓分別釣了幾條魚,好嗎?(出示主題圖).

(點評:“藉助小貓釣魚”的有趣情境,呈現一組情景圖,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變化過程.我在這裡注意聯絡學生的兒童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歡的童話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新知探究:教學0的含義。

(一)0表示沒有。

你們能把這些數(小貓釣的魚的條數)寫在下面的田字格里嗎?

1.出示圖片

(1)學生在書上寫數.

(2)展示

教師:你認為他哪寫的好,哪還需要改進呢?

(點評:學生之間的評價也很重要,在學生評價中我有意識的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優點,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互評.)

教師:小黃貓一隻也沒釣著,在他的下面應該寫幾呢?(寫0)它怎麼一條魚也沒有釣著呀?(因為做事不認真,三心二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我們做事時不能像小黃貓一樣,應該認真做事,專心致志……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0”的認識.(板書:0的認識)

教師:你們的知識可真豐富!0也和1、2、3這些數一樣,也是一個數.

師指著小貓下面的0問:在這裡0表示什麼呢?(沒有)板書:沒有

2、實踐體會0表示沒有的意思。

(1)猜鉛筆的遊戲。先是師生猜再由學生小組合作活動猜一猜,注意要創造出用0表示的。

(2)教師舉例讓學生理解:如小猴吃桃、放飛氣球等。

(3)學生舉例: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0表示。(我有一支鉛筆用玩了,剩下0枝。媽媽給我了三個蘋果,我一天吃完了,我還有0個蘋果……)通過這一環節,不但使學生可以清楚地理解0表示沒有的含義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就可以用0表示,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對說得好的學生應及時給與表揚和獎勵。

3、教學書寫0。

1、教師:我們剛才已經認識了0,那麼0像什麼呀?說一說,你會寫0嗎?

2、課件演示:0的寫法,學生認真觀察。

3、教師在黑板上邊演示邊講解,強調格式,學生書空。

4、描紅,練習書上的第8頁寫一寫,寫完後進行展示。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本課選自北師大國小數學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上下》,它屬於“空間與圖形”中的內容,為以後學習“方向與位置”及“方向與路線”做好鋪墊。

2、教材處理:我選取了P62和P63頁這部分內容(課件)在這一課時裡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這一知識的學習融入到參加生日派對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上下的位置關係。

3、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實際,結合教材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體驗上下的位置關係,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有趣的課堂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及數學學習的快樂,並養成熱情好客尊敬長輩的行為習慣。

4、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學生會用自己的的語言描述上下位置關係,難點是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二、說教法

1、創設情境

2、觀察發現

3、遊戲激趣

4、指導實踐

5、引導反思

三、說學法

1、在活動中學

2、活動中鞏固

3、活動中反饋

四、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步驟: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這一情境的創設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揭示主題,探索新知

課件先出示兩隻小動物,引導學生說說這兩隻動物的位置關係,再引導學生用“誰在誰在上面,誰在誰的下面”說話。由於上下關係具有相對性,當出現三隻小動物時,學生可能就不會準確描述它們的位置了,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我讓學生先討論後彙報,接著我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當小松鼠跟小兔比時,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當小松鼠跟小鳥比時,小松鼠在小鳥的下面;這樣就幫助學生準確地構建起上和下位置相對性的概念,再引導學生說,如果三隻小動物比時,小鳥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松鼠在小鳥和小兔的中間,為了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及時反饋,我把小鳥與小松鼠位置調換,再讓學生說一說,之後引導學生小結:當我們在描述物體位置關係時,要清楚它是跟誰比,在說的時候應該具體說出它在誰的上面,或者它在誰的下面。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引入,先解決小鳥和小兔兩隻動物的位置關係,再解決小鳥、小兔子和小松鼠三隻動物的位置關係,由淺入深,有效引導學生掌握新知。

(三)操作實踐、鞏固新知

派對的第二個節目“我能行”: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就地取材,先根據我的提示,讓學生動手擺好數學書、作業本、鉛筆盒,並說說他們的位置關係,然後再讓學生互相擺一擺,說一說。

第三個節目是開心做遊戲:國小生喜歡在玩中學,為此我設計了一個點臉譜的遊戲,用一首兒歌:“點子點兵點到誰就是大兵”跟學生一起做,然後隨機選擇臉上的一個器官,讓學生用“()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來說說剛才點中那個器官在臉上的位置。

以上兩個節目是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養成從數學的角度去看世界的思維習慣。

接下來第四個節目:送禮物,固新知

我扮演小白兔先送上一隻小船(放在最下面),然後,指名學生扮演小動物到教壇上拖動課件的小禮物,並要用“上下”說出禮物的位置關係。由於小禮物的擺法是多種多樣,我不拘泥於課本的擺法,給出更多空間讓學生髮揮想象,加深對“上下”位置關係的理解,最後,為了檢查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讓學生動筆完成課本的練習。

第五個節目是:開心尋寶,新知更牢

我把解題的各個步驟設計成錦囊,指導學生”運用排除法的思維方式解開謎團。

首先第一錦囊;(課件出示)這樣學生排除了1號盒;然後(課件出示)第二個錦囊:最終讓學生找到寶物。

設計意圖:用尋寶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尋寶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知識

(四)學以致用,深化新知

最後一個節目是快樂分房,拓展提升;這一活動我讓學生先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後每個小組都在早已準備好的“房子”上貼上動物的頭像,在小組內先用“上下”練習說說動物的位置關係以及這樣安排的理由,接著,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及創新意識,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體驗,完善認識

學會總結與反思是學習的好習慣,所以在本節課結束前,我設計這樣一幅情境,夜幕星空,明月高升,響起了舒緩的音樂,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總結體驗。

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加深了學生對上下位置關係的認識,明白要養成待人有禮熱情好客的行為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的能力。

六、 評價方式

最後讓我說說本課的評價方式和板書設計,整節課我採用了師評,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式,尤其是在師評上我設計一棵愛心聖誕樹,在樹上掛滿禮物,因為眾多的的禮物本身就存在上下的位置關係,我讓表現好的的同學摘下指定禮物上面或下面的禮物,如我會對孩子們說:“請你摘下這個聖誕老人下面的一個禮物”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七、板書設計:

在板書上力求簡潔明瞭,把知識的重點展示給學生。

課堂上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會學、樂學,寓學習於活動中,學生始終在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實踐中學習,學生參與面廣,學得輕鬆愉快,學習效果好。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在教材第3637頁。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後的一節練習課,圖中所安排的企鵝活動情境,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本課是第一次出現帶大括號和問號的圖畫式應用問題。要讓學生在理解主題圖圖意的基礎上,說一說圖中大括號、問號各表示什麼。在一定的情景畫面中解決應用問題,鞏固8、9的加減法。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較濃厚,大部分學生對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學生有好的聽課習慣,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也基本上已經理解8、9的加減法的意義,但對於首次出現的大括號比較陌生,不容易理解其意思。對南極的情況有少數學生有些瞭解,大部分學生不知道企鵝的生活情況。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問題情景中的大括號和問號的含義。

2、學會做相關的加減法。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與人交流

的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2、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信心和勇氣。

四、教學重點

1、對括號和問號的理解

2、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五、教學難點

結合圖和圖中括號、問號對圖意的理解。

六、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小圓片

2、試一試中的兩張表格。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授 師:同學們,開學快兩個月了,你們跟老師在一起開心嗎?(開心)

師:我也非常地開心,做夢都想跟你們在一起。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美夢,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分享嗎?(想!)老師夢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老師跟你們一起乘坐熱汽球飄到了南極!一到南極,你們跟老師一樣,都興奮極了。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在那裡,我們看到了許多可愛的企鵝(板書課題:可愛的企鵝)。你們拼命地召喚企鵝,想和企鵝交朋友。可企鵝們沒有馬上答應,而是要我們共同努力,答對了它們的問題才跟我們交朋友!你們有信心答對嗎?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小貓釣魚》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在瞭解兒童的認數、數數情況,以及15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小貓釣魚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義,即0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學會讀、寫0。教科書的編排是先認識0的意義(什麼物體也沒有時),再學習書寫0,最後認識、理解0的其他含義,並將知識拓展到課外,尋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據一年級新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使學生樂學、愛說。

學情分析:

對0的認識,許多學生只把0理解為什麼都沒有,對0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基本沒有接觸過,因而對0的集訓,單獨安排一節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0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可以認識到一個數所表示意義的多樣性,體會答案的不惟一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從有到無的變化過程,理解0的意義,知道0和1、2、3.....一樣,也是一個數。指導學生規範寫0,培養學生書寫能力,使學生初步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幾種常見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觀察圖,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1.初步知道0的含義,0在數中的順序,會讀寫0.

2.指導學生規範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難點:

理解0的不同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魚形卡片,直尺,溫度計。

課型

數的認識授新

教學時間分配:

見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你們看!(出示課件)小貓也有自己幸福的家,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貓爺爺帶領著他們一家人外出釣魚,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36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後的一節練習課,本節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由於圖中第一次呈現大括號的形式,所以教學中需要教師作適當地講解,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理解圖中的大括號、問號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

義的理解。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能夠正確迅速地計算;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

際問題。

3、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理解大括號、問號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係,準確熟練地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五)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具圖片、小棒等。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對猜謎語、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正在逐步的得到規範,有了初步的數感和問題意識,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訓練。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數學由抽象變具體,啟用學生的學習思維。因此,我們要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由於本課第一次出現大括號和問號,學生理解其意義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企鵝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用數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悅,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思維。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加與減(二)》中《有幾瓶牛奶》一課。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有幾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幾的進位加法。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前面的相關內容有本冊教材第三單元《加與減(一)》中的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而本課又同時是為本單元的20以內數進退為加減法及其應用、及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做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通過組織擺小棒、數小棒、說一說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3、通過創設“有幾瓶牛奶”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圖中搜集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三、說教法說學法

1、教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

2、學法: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合作。

四、說教具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小棒模型、計數器模型

2、學具:小棒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難點:會運用“湊十法”計算進位加法。

六、說教學設計

1、進入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在開課時以談話匯入新課“小朋友們知道早上喝什麼最有益健康嗎?”這樣匯入可以使學生能夠想到牛奶,進而再進一步創設情境,教師接著說:“老師也很喜歡喝牛奶,而且老師家裡有好多牛奶,你看!”並出示情境圖。匯入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要用教師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情境圖後,給學生幾秒鐘的時間觀察情境圖,然後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得到哪些數學資訊?”學生由於有第三單元學習加減法的基礎,已經基本能夠從圖中搜集到有用的數學資訊,學生可以從圖中得到數學資訊“左邊有9瓶牛奶,右邊有5瓶牛奶。”在這裡,習慣培養點體現的是蒐集資訊習慣的培養。接著教師讓學生質疑,“你能提出一個加法問題嗎?”體現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又有前面學習的基礎,能夠提出“一共有幾瓶牛奶?”這樣的加法問題。這時教師揭示課題並板書課題:有幾瓶牛奶。並用多媒體呈現問題。

2、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為了能讓學生順利解決問題同時幫助後進學生複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設計了簡單的複習環節,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提出“求‘一共’就是求什麼?”,學生回答“求‘一共’就是求總數。”,進而教師提出“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的要求,學生在10以內加減法及其解決問題的學習的基礎上列數學算式“9+5=”。為了讓學生體會加法交換律,教師追問“還可以怎樣解決?”,學生列式“5+9=”。在這裡,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只列數學算式,然後引導學生進行演算法探究,但是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由於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直介面算得數,因此學生可能會直接說出9+5=14,這時教師就可以質疑:“你是怎樣算的?”但是並不需要學生在這時給出答案,而是組織活動並提出要求“請你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可以動手擺小棒,可以用多種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幫助合作,並試著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的,等會我們說說看誰的方法最多、最好。”教師提出這樣要求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演算法多樣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學習。在這裡讓學生擺小棒是為了讓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算式轉化成實物,在學生的腦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義。同時,為後面的“湊十法”的教學做好鋪墊。接著學生就用手中的小棒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教師在這個時候巡視班級,加入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這樣一方面可以瞭解到學生對多種演算法的探究達到了什麼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去解決問題。

在彙報交流中,讓學生到黑板用小棒模型進行演示,邊講邊擺小棒,“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5根小棒……”。這樣可以讓其他學生清楚地看到計算的過程,並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讓學生全神貫注的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在彙報中,學生一般都能夠首先想到用“一個一個數”的方法進行計算,接著可能會有學生仿照這種方法“兩個兩個”的數等等。這樣的彙報只要一個,兩個就可以了,不用演示,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踴躍發言但要及時的止住學生類似的想法,以免浪費時間。教師可以說:“這些同學說的其實是一種方法,就是數小棒的方法,誰還有其他的方法?”班級中會有少數學生想到用“湊十法”計算,學生彙報時同樣到黑板演示,“先擺9根小棒,再擺5根小棒,我從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1加9等於10,再加上4根小棒就是14根小棒,所以9+5=14。”學生彙報後,教師要進行質疑“你為什麼要從5根小棒中拿出1根小棒給9?”學生會回答,“因為9根小棒加上1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這時學生可能用語言解釋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幫助,告訴學生湊成10之後,剩下幾根小棒再和10相加就是十幾,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用“湊十法”,並理解“湊十法”的簡便之處。然後講解“這種先將一個加數湊成十再進行計算的計算方法叫做‘湊十法’。”同時板書。然後教師用課件邊演示邊講解“湊十法”,規範講題語言,“我想將9湊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於10,10加4等於14,所以9+5=14。”然後組織學生邊擺小棒邊講題,採取的形式有自主練習和指名彙報,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和說一說的過程理解“湊十法”。

在學生基本能夠理解“湊十法”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這個算式用“湊十法”還能怎樣計算?”學生在這裡馬上會想到還可以將5湊成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擺小棒和說一說的活動,採取的形式是自主練習、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彙報。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讓學生能夠用“湊十法”正確的進行計算,同時檢驗學生對於“湊十法”的理解應用程度。

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運用“湊十法”解決9加幾的進位加法,在這裡設計了兩個小練習:

9+3=;7+9=。

要求:用“湊十法”計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彙報、交流。

回到解決問題中,針對算式9+5=,教師提問“還有其他演算法嗎?”學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彙報,只要合理,就給予鼓勵。然後教師介紹第三種方法:撥計數器。教師用計數器模型演示,先在個位上撥9個珠子,再在計數器上撥5個珠子,滿十進一,向十位進一。個位上剩下4個珠子,所以9+5=14。此處的教學目的在於利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十進位制,為一年級下冊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下基礎。這部分只需要學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3、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練習第一題是“圈一圈,算一算”。設計此題目的在於鞏固“湊十法”。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教師可以先演示第一小題,然後在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後全班交流反饋,說演算法。

練習第二題是解決問題“一共有幾條魚”。此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解決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實際問題。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先審題,說清楚圖的意思,求什麼,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然後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並講解演算法。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4、總結提升。

總結本課的知識點,教師展示本課學生解決的數學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學生能夠從算式中找到相同點“這些算式都是9加幾的算式。”此時教師板書副標題,《9加幾的進位加法》。之後教師提問“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學生可以總結計算方法。

最後,“你有什麼收穫或遺憾?”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10

一 、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本課內容選自)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第60-61頁。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前後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方位感不強,不一定能準確的加以判斷。而“上下” “前後”“左右”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達到熟練、準確地辨別“前、後”的位置,就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通過大量的活動來完成。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 認識物體的 前後相對位置關係,教材藉助“森林運動會”這一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用“前、後”描述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日後學習方向與位置做好鋪墊。

3、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學生年齡的特徵,本節課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能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二)過程與方法.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良好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並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描述物體的“前、後”位置,而教學難點定為讓學生體會“前、後”的相對性。

5、教具準備方面,(我選用)多媒體課件、小紅花、動物圖片等、課前還為學生準備了卡丁車圖片作為學具。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一年級的國小生更喜歡用形象來思維的。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運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貫穿於整節課,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森林運動會”這一情景,彷彿身臨其境,便於學生充分地 感知物體間的前後位置關係。

同時,<<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我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採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觀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體驗前後的含義,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探索的樂趣。

三、說教學設想

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充分挖掘現場資源來啟發學生學習,採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一個自主的空間中觀察、操作,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 學習的主人。

學生將通過說、找、擺、做、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前後”位置關係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構建了探索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結果是——對!小兔子驕傲自滿,結果輸給了小烏龜。小兔子為此很不服氣,今天,又找到了烏龜,非要再賽一次,烏龜明白,這次小兔子肯定不會睡大覺了,就對小兔子說:“比賽可以,但這次的路線必須有我來定。”小兔子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現在我們就到賽場去看一看。

(二) 觀察交流,獲取新知

同學們,今天森林之王老虎給我打電話說森林王國有一場運動會,邀請我們一年級二班的同學去觀看。還等什麼,趕緊去看看吧:百米賽跑都快要開始了,我用電腦出示動物賽跑圖,問:同學們,你們看到哪些小動物?老師最喜歡小兔子(我把小兔子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小兔子的前面、後面有哪些小動物?學生在觀察中很容易發現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後面是小烏龜。同時也可能有學生會發現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和小鹿,後面是小烏龜和小蝸牛。 只要回答合理,我都給予表揚說“你真棒”、“觀察得真仔細”等等,並用小紅花作為獎勵。

通過這一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同時,動態的資訊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從情境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介紹給其它的同學,這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的自主權。

然後,我激發興趣,看完了緊張的百米賽跑,可惜我們錯過了卡丁車比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時利用笑笑發來的簡訊

2號車排在最前面,3號車排在4號車的後面,1號車在最後面。

請各小組同學根據簡訊的內容,利用手中的卡丁車圖片在小組內說一說,擺一擺。小組交流彙報,然後請一組同學到前面利用圖片邊說邊擺。這裡我會給說的好的學生給予評價。學生彙報後引導學生觀看視訊回放,讓學生對照自己擺的對不對。

卡丁車大賽的情境新穎時尚,同學們團結合作,認識字的同學讀資訊,其他同學擺圖片,在小組內觀察與交流中,解決了這樣一個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結合實際,啟發思維

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讓中間一橫排同學起立,說說前後分別是誰,向後轉再說一說前後分別是誰,讓學生髮現問題,明確方向發生了變化,前後順序就變了。然後我繼續問學生:前在哪兒?後在哪兒?方向轉一轉,前後怎麼辦?學生可能會說(小臉)對著就是前。(後背)對著就是後。方向轉一轉,前後就(改變)。最後根據問題和學生的回答編出下面這首兒歌:

小朋友們告訴我,前、前在哪兒?

老師老師告訴你,(小臉)對著就是前。

小朋友們告訴我,後、後在哪兒?

老師老師告訴你,(後背)對著就是後。

123、321方向轉一轉,前後怎麼樣?動腦想一想。

123、321方向轉一轉,前後就會(改變),就會(改變)

這樣的設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前後的意義,體驗到前後的相對性,同時更深一層理解到以什麼為標準,確定前後的重要性,既考查了學生是否掌握“前後”概念意義,又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使學生再次獲得愉快、成功的數學情感體驗。

(四 )拓展應用,培養能力

在這一環節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明和同學們去兒童樂園買票的情境圖。在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明前面有幾個人?後面有幾個人?一共有多少個人在買票?

之後,我出示了一道排隊的思考題作為這節課的拓展延伸。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由於一年級學生識字少,對直觀的事物感興趣。因此,我採用了這種圖文結合的板書,使教學內容更加美觀實用,學生更加容易理解。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計算方法。學好本節課的內容不僅為以後學運用方程解決小數,分數的問題奠定基礎,而且有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2.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對方程這一部分的要求,本節課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實際情景,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並正確的計算

(2)在探索中,培養學生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3.教學重難點:依據本節課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培養學生正確解方程,並能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法

本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主要採用談話法,引導探究法和觀察發現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具:多媒體課件

三、學法

根據《新課標》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本節課學生主要以嘗試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進行學習,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激趣匯入約3’、探索新知約20’、鞏固應用約15’、課堂總結約2’,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具體過程如下:

1.激趣匯入

我是這樣匯入的:大螢幕出示情境圖,一天笑笑和淘氣在做猜數遊戲,笑笑:把你心裡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於多少?淘氣:等於80。笑笑:你想的數是30。淘氣:你是怎麼知道的?同學們你知道笑笑是怎麼知道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猜數遊戲》問題(教師板書)這一環節,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

2.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分三步進行教學

第一步自主探索方程的解法

同學們,在上面的情景中你能得出什麼樣的等量關係呢?你能用一個是子把它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彙報結果:在上面的情境中我發現了心裡想的數×2+20=80,如果我們把心裡想的數看

成是x這個使等式可以改寫成什麼?生: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和探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合作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步學生彙報,師生交流

現在大家自己動腦試試看你能不能把這個方程解出來?教師提示:如果用等式的性質來解該怎麼做呢?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彙報結果2x+20=80,我先在等式兩邊同事減去20就變成2x=60,再在等式兩邊同事除以2得出x=30(教師板書)非常好,剛才他說出瞭解方程的過程,在解方程中有些步驟是可以省略的,下面老師把這個方程完整的解給大家看:因為原題中沒有x,所以我們在列式前要先把x設出來,解:設這個數為x 2x+20=80 2x=60 x=30 答:這個數為30。

在解方程過程中,等號要對齊,計算完了不要忘記寫答。現在你知道笑笑是怎麼猜到了吧!這一環節讓學生從具體問題出發,主動參與有效的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三步驗證結果,鞏固知識

我們能不能驗證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怎麼驗證呢?引導學生把x換成30進行驗證2×30+20=80,所以我們的結果是對的,現在同學們倆人一組也來做一下猜數遊戲吧!這一環節讓學生嘗試驗證計算結果使知識及時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以上三步,引發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小結,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3.鞏固應用

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基本練習:解方程6道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集體訂正,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2)變式練習:解決問題1.2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訂正,進一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3)拓展練習:拓展題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在全班交流經驗,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突出重點,使教學目標一目瞭然,便於學生觀察、比較。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北師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初步知識,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最喜歡的水果”的情境是學生學習象形統計圖的載體,教材通過設定這一活動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到,統計圖對資料處理的方便,從而體會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

2、教學目標

(1)、藉助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並能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養。

二、說教法、學法

1、設計思路

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統計活動會有一些接觸,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計知識,但對於本課的學習他們不會感到陌生,所以設計了一個“小熊請客”的情境,讓學生幫小熊調查朋友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在他們動手操作進行收集、整理資訊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2、教法

這節課主要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收集資料,進行整理,在班內展示;通過全班交流,得出製作統計圖表的基本方法。

3、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感受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三部分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