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說課稿

《分數除法》說課稿(通用20篇)

欄目: 說課稿 / 釋出於: / 人氣:7.17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數除法》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數除法》說課稿(通用20篇)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5頁到26頁的內容。

2、教材分析

《分數除法(一)》是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認識了倒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問題,就是把4/7分別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讓學生在塗一塗、算一算的過程中,藉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結論”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

分數除以整數計演算法則的推導過程。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對本節課進行教學,課前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等。

二、說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將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的教學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程式設計為以下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具體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一)激趣匯入——十兄弟的故事

大蝦夫妻生活窘迫,突然有一天,從天上降下來十顆晶石。無惡不作的大帥得知後,欲搶奪晶石。怎麼辦呢?,大蝦夫妻想到了一個辦法?把它是吃了吧。妻子將十顆晶石分為兩次吃,她每次吃多少呢?

創設這一情境,是因為《十兄弟》這個電影,大家都看都過。富有神話色彩,學生會感興趣。在興趣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分數除法

為了使故事和所學知識連貫起來,所以我又利用故事來引出新知。展示多媒體:幾天後,神奇的事發生了,大蝦妻子懷孕還生下10個孩子。十個孩子一夜長大,而且各有本領,由於家裡窮沒有東西吃,所以大蝦的妻子就把一張餅的4/7分給大口九和飛天五,他們每人分多少呢?為了讓學生能夠動手操作,告訴學生把餅看作成長方形,這樣就回歸到我們熟悉的圖形中了。

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自主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利用事先準備好的紙,先把紙平均分成7份,再塗出其中的4份,然後再將這4份平均分成2份,將其中1份塗色,最後看看塗上色的這部分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在彙報反饋時,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即分、塗的過程。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維方法。通過思考操作學生達成共識:裡有4個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1/7,是2/7。接著讓學生列出算式4/7÷2=2/7,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同時理解了分數除法的意義。

2、比較歸納,初探演算法

我繼續給學生講故事,從而引出計算方法。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到枯燥。大蝦妻看看大口九,他一人能吃兩個人的飯,又想想,最後決定把這張餅的4/7分給高腳七、飛天五和大喊十,每個人分到多少?

我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探究。為了便於全班統一交流,我選取學生舉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進一步研究,如4/7÷3,我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探究。為了便於全班統一交流,我選取學生舉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進一步研究。此時,先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塗一塗,然後再讓他們進行小組交流。此時,先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塗一塗,然後再讓他們進行小組交流。根據學生的小組討論,學生髮現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4/21。得到的算式是4/7÷3=4/21。此時我還引導學生髮現:把4/7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4/7的1/3,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算式是4/7×1/3=4/21。比較兩個算式,學生很快發現它們是相等的。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引導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經驗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環節的設計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了“探索——發現——驗證——修改”的過程,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完成了知識的自我建構,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分數除以整數意義的理解,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

課件出示

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在本節課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我先讓學生通過塗一塗,進一步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然後提出是不是除以一個整數就可以乘它的倒數呢?通過三組算式來驗證提出的假設,這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身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四、鞏固應用

我們知道通過形式多樣、難易程度適當的習題,讓學生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本節課的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所以我設計了以下鞏固練習:

1、算一算

在分餅的過程中,我們探索出了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十兄弟想考一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教師出示算式,提出要求:口述計算過程)

學生選兩道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此過程我要時刻提醒學生計算的結果,能化簡一定要化簡。

2、填一填

師:學會了知識就要靈活的運用,這道題你們能填上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試一試。

集體訂正。

從簡單的問題要逐漸加深,從填一填的題中可以讓學生對計算方法理解充分。

3、拓展練習

拓展練習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帶分數怎麼辦?有的學生會想到化假分數,這樣即複習了舊知識又鞏固了新知識。

4、解決問題。

師:為了使我們的校園更整潔,學校給我們各班劃分了分擔區,這一週輪到第一組負責分擔區的衛生,

老師想把分擔區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給四個人來負責,你們能算出每個人負責整個分擔區的幾分之幾嗎?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彙報完成情況。

運用分數除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呢?誰能像老師這樣來說一說生活中的問題,讓大家解決。

五、課堂總結

一個新的計算結論必須反覆驗證。讓學生通過實際運算再次驗證一個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學生在不斷地思考與驗證中,也深刻理解了分數除法的計算算理。讓學生自己總結,教師補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教學程式的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對計算進行探究式教學,也是新理念的挑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操作、思考、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發展了智力,培養了積極的學習情感,三維目標得到了有機的整合。

六、作業

作業是對本節課知識的再鞏固,同時還要聯絡實際,制定作業是:

運用分數除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呢?回家編幾道生活中的問題,明天我們再一起解決。

七、說教學預測

在本次教學設計中我們是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體會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同時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體會分數除法轉化的方法,並會利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教研組相信學生會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而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內容。

在學生第一學段初步認識分數、體驗分數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讀寫一些簡單分數的基礎上,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再次認識分數,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本節教學內容重視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教材從“分蛋糕”的實際情境引入,引導學生列出除法算式,並結合分數的意義得出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比較幾個算式,探索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兩數相除的商或把分數寫成兩數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它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基本性質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一節課起引領作用。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並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數與帶分數互化的算理,會正確進行互化。

教學重點:

1、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正確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

三、教法: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究發現、歸納等教學方法。在探索知識本質規律處適當給予啟發、指導、點拔,幫助學生完成探索知識的過程。

四、教學流程:

1、情境匯入,引出新知。課件播放“分餅”情境,學生觀察說出相應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數表示每人分得的塊數。這個環節承接了上一節課學生熟悉的分餅情境,引出“除法”與“分數”這兩個教學內容的主角。

2、探究發現,歸納認知。

1、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這時教師及時將學生分餅的思維順向發展,快速練習:

(1)、把a塊餅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塊?

(2)、把a塊餅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塊?

學生先寫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數表示結果,教師板書:

1÷2=1/2塊

9÷4=9/4塊

a÷8=a/8塊

a÷b=a/b塊

通過這個練習完成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渡,為充分發現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創造條件。

2、歸納認知,明確關係。

(1)、學生觀察思考:分數和除法有怎樣的關係?

(2)、彙報發現。

板書: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3)、引導思考:在除法中除數不能為0,那在分數中應該有怎樣的規定呢?

學生討論得出:分母不能為0。

板書:(除數不為0)。

3、嘗試用字母表示。

4、及時練習。

2÷3=8÷7=16÷5=10÷12=

5/6=()÷()13/15=()÷()

12/7=()÷()100/6=()÷()……

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

怎樣把7/3化成帶分數呢?怎樣把2化成假分數?

1、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師出示溫馨提示,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2、檢測合作學習效果。

3、師做針對性點評。

4、及時練習。

課本40頁第2題。這個環節引導學生探索出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並採取邊學邊練的形式,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全課小結,學生談收穫。學生總結出本課的知識點,對本節課的學習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

板書設計:板書是一節課的縮影,我的板書就是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來進行設計的。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教學的內容是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分數除法應用題例1、例2。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一樣,本小節教學的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也是由於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充套件,相應地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充套件而產生的新的應用題。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目標是:

(1)會分析簡單的分數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

(2)能列方程正確解答簡單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重點是:能用方程正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是:

確定單位“1”、分析數量關係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法的解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三、說教程:

一、導言:

以前我們學過了分數應用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分數應用題,(板書:分數應用題)。

二、複習:

1、說說下面各題中應該把哪個看作單位“1”,數量之間相等關係怎樣?

①吃了一筐白菜的2/5。

②一本書的價格正好是一支鋼筆價格的2/5。

③小明體內的水分佔體重的4/5。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①小明體內所含的水分是28千克,佔體重的4/5,他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仔細觀察看一看有沒有什麼發現?

獨立做,做完組內交流,組長分好工,做好記錄,看看哪個小組方法多,你們小組準備由誰發言,用幾句話表達自己小組的方法。

小結:老師也認為用方程解比較容易,因為它的解題思路與我們以前學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思路是一致的,也是根據題中的敘述的條件明確把誰看作單位1,然後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列出等量關係式,由於單位1是未知的,要設成x,列出方程進行解答。這也是我們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用方程解的方法。

2、教學例2。

②小明買一條褲子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是多少錢?

(看題)(獨立完成後說說自己的想法)

3、比較例1、例2有什麼不同。

師:例1、例2雖然存在著不同指出,但是解題方法是類似的。我們再做兩道題看看是不是這樣。(投影出示做一做1、2)。請兩名同學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學在本上做,做後請同學敘述怎樣做的,為什麼這樣做。

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同學們覺得分數應用題在解答時的關鍵是什麼?

四、練習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五、總結全課

師:好了,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學好這部分知識對於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我們的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單元中例1和例2。例1是分數除法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意義和分數乘法意義及計算,而本課學習將為統一分數除法計演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整數除法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摺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和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演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根據剛才對教材理解,本節課教學目標是:

1.理解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意義相同。

2.理解分數除以整數計算原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過程,感受數形結合思想方法,並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

本課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演算法理解。這是因為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它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為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於思維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為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知識,才是有意義。因此,在重難點學習上,通過摺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一)類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意義。

1.乘法意義對照。

(出示3盒標註100克水果糖)問:共重多少千克?

這個問題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問:共重多少克?藉此引出整數乘法、整數除法算式,然後通過100克=1/10千克引出相應分數乘除法。根據我以往教學經驗,這樣處理不少學生在類比遷移時有一定障礙,並不容易實現。

而在問題中直接以千克為單位,首先因為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其次還能引出三種形式算式:

○1整數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數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數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這樣處理不僅有利於學生系統建構整個乘法意義,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自然而然把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小數除法意義統一起來。這樣一來,接下去理解就顯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義對照。

在改編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問題情境下,引出相應三個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並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從而理解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小數除法意義相同。

3.練習:

1217=2042.81.5=4.22/34=8/3

20412=()4.21.5=()8/34=()

20417=()4.22.8=()8/32/3=()

在前兩步理解意義基礎上,及時安排相應鞏固練習。分別是已知三種形式乘法算式,不計算直接寫出相應除法算式商。如:2/34=8/3,8/34=(),8/32/3=()

(二)自主探究,掌握演算法。

第一步:教學4/52

1.創設問題情境:沒有已知乘法算式,你還會計算4/52這道分數除法嗎?

○1鼓勵嘗試計算;

○2組織全班交流;

(預設學生反饋):

方法A.因為22/5=4/5,所以4/52=2/5

這是受剛才所學除法意義影響,遷移而來;

方法B.4/52=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與2倍數關係,想當然在計算;可能小部分能從陣列成進行解釋。

方法C.4/52=4/51/2=2/5

課前預習過;但能說清為什麼恐怕很少。

2.引導理解方法B和C。

○1師:4/5裡面有()個()/(),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有()個()/();

○2師:在長方形裡折一折,塗一塗,再來解釋兩種方法。

○3師:還有不同分法嗎?

在先請學生進行解釋基礎上,引導思考:4/5裡面有()個()/(),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有()個()/();在部分學生有所感悟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根據課前提供五等分長方形紙片,要求學生折一折、塗一塗,再來進行解釋。

由於已經將長方形縱向五等分,因此從直觀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進一步啟發:還有不同折法嗎?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比如說橫向折,沿對角線折等等;

通過這些折法體驗,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不管怎麼折,只要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始終是它12,也就是說始終可以將2轉化為乘以1/2。

第二步:教學4/53

1.初步比較:你覺得哪種方法好?

2.嘗試計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塗一塗,再計算)(課前提供五等分長方形紙片)

反饋,追問: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求一個數幾分之幾怎麼計算?

○2為什麼不選A或B這兩種方法?從中說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麼優點?

首先請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初步比較:你覺得哪種方法好?這時並不急於統一思想,轉而請學生計算4/53。也要求根據課前提供五等分長方形紙片先折一折,塗一塗,再計算。

然後進行反饋,並引導思考: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1)/(3)?求一個數幾分之幾怎麼計算?

○2為什麼不選A或B這兩種方法?從中說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麼優點?

此時通過對比和思考,應該說對方法C已經有了較為深刻認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學生被動接受老師授予知識,也不是知識簡單積累,它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組織和重組,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過程。一開始初步比較哪種方法好,學生此時並沒有什麼感覺;而體驗4/53求解過程,使學生自覺在心裡進行了比較,也就是主動開始建構認識,這時理解是較為深刻理解。

第三步:實驗與驗證

1.師:其它這樣分數除法計算是不是也和剛才兩題一樣呢?

在理解例題基礎上,丟擲一個疑問:其它這樣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是不是也能將除數轉化為乘以它倒數呢?從學生思維歷程看,這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併產生要進行實驗和驗證動機。然後根據課前提供空白長方形紙條組織學生開展研究,並組織開展同伴間交流。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感知只有經過一般化檢驗,才能上升成為知識。開展實驗與驗證符合從特殊到一般需要,而且還是學生主動、內在需要,這無論是對理解掌握演算法、還是對培養良好數學思維習慣,都有積極意義。

2.反饋交流。

歸納:(一般化計算方法)用符號表示:AB=A1/B

觀察:(形式上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最後,組織進行反饋,得出最後結論,並引導學生將一般化計算方法用符號化表示。這裡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符號意識,包括之後引導學生觀察,(形式上看)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其目在於培養學生概括能力,促進更好理解。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課在經歷了感性交流和實踐探索以後,應該在數學層面上形成對知識客觀性及其本質更為深刻理解,從而形成科學態度和嚴謹思維。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5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五年級下冊《分數除法》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範,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徵,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教學內容(課題)

倒數

教學目標和要求:

1、在計算、比較、觀察,發現倒數的特徵並理解倒數的意義。

2、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倒數”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過程

師:請同學們結合語文的學習,猜幾個字,中國的漢字結構優美,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假如把“杏”上下顛倒,變成什麼字了?(呆)把“吳”字顛倒呢?(吞)那數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性呢?

師:事實上,一個數也可以倒過來變成另一個數,比方3/4倒過來變成了4/3,1/7倒過來變成7/1。

師:你能根據它的特性給它起個名字嗎?(倒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倒數。(板書課題:倒數)

師:請同學們開啟教材第24頁,在書上完成“算一算”,並認真觀察考慮,看你有什麼發現。

組織同學交流自身的發現,引導同學總結幾組算式的一起特點(乘積都是1),以和算式左邊的兩個乘數的關係(分子和分母互相顛倒),從而引出倒數的概念。

師:你怎樣描述上面算式中兩個乘數的關係呢?(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板書)

乘積是1乘積是1

2/3*3/2=12*1/2=1

8/11*11/8=11/10*10=1`

7/9*9/7=17*1/7=1

6/5*5/6=11/5*5=1

分子和分母顛倒分子和分母顛倒

師: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你能說出黑板上誰和誰互為倒數嗎?還能舉出其他例子來嗎?(同學舉例,教師板書:2/3和3/2互為倒數)

師:你們是怎麼理解“互為”這兩個字的?能否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同學舉例,如互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二、試一試

主要是讓同學理解整數可以看作是分母為1的分數,1的倒數還是1。

三、想一想

教師藉助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說明0沒有倒數。

四、練一練

同學獨立完成P24。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數除法(二)。

一、說教材:

分數除法(二)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時。它是分數除以整數的後繼性學習,為分數除以分數及後面的分數混合運算提供認知和學習基礎。

教材對本課時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通過多次觀察,從中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演算法則,我稱這為倒數計演算法。然而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學困生並不能正確運用倒數計演算法,為了讓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並能正確計算一個數除以分數,教學中我引進了通分計演算法。

為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條:

1、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過程,利用通分法計算的結果來推理出倒數法計算的過程。

3、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體會“轉化”的數學思維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運用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看圖觀察,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學習過程,使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理解計演算法則。

三、教、學具準備。

老師準備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圓紙片各4張,為學生準備一張練習紙,練習紙上畫好三組沒有平均分的圓紙片和書第27頁上畫一畫的題目,把書中已畫出的部分隱去,讓學生親自去畫。

四、說教學過程:

1、複習鋪墊,提供猜測基礎。

數學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經驗基礎和認知水平,為了讓學生能正確理解本課時內容,我首先出示覆習題1:“把1/2張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張餅?”學生根據前一課時所學方法分別用倒數法:1/2÷4=1/2×1/4=1/8(張)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張)通過列式計算。然後讓學生說一說計演算法則。

接著出示題2:有4張同樣大的餅,每2張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這兩題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猜一猜4÷1/2等於幾?由於受到上一課時的負遷移,部分學生仍然會用一個分數乘整數的倒數,算成:1/4×1/2=1/8,當然也可能會正確計算出結果。這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明白:判斷一個猜想是否正確,需要通過科學地驗證。

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新知識的經驗基礎,又能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驗證猜想,理解計算過程。

為了讓學生更易理解題意,我把書中情境圖改成具有生活氣息的題目:有4張同樣大的餅。每個小朋友吃1/2張,可分給幾個小朋友吃?

學生在練習紙上畫出平均分的過程,並通過小組合作形式理解計算的過程。反饋時,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清計算的思路,大部分學生會認為1張餅裡有2個1/2,可以分給2個小朋友吃,4張餅就能分別8個小朋友吃,列式為:4÷1/2=4×2=8(個)。但這個過程並不能使學生自然過渡到對倒數法解題的理解,也就是說,學生通過4÷1/2=4×2=8(個)並不能理解4÷1/2可以用4×1/2的倒數來計算。這時我引進了通分法來計算:讓學生觀察示意圖,理解4÷1/2就是求4裡面含有幾個1/2。而4就是8/2,根據學生以前知識結構,學生易於知道里有8個,最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計算方法,4÷1/2=8÷1/2=8;追問:8是怎樣算出來的?學生再次從計算的角度去思考:當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時,只需要用被除數的分子除以除數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於通分法計算遵從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易於被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理解,而倒數法的意義很難被學生理解,但它簡潔的計算過程又是今後學習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把兩種計算方法同時滲透,力求使讓通分法成為理解倒數法的基石。

這個教學過程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和歸納的過程,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體會“轉化”的數學思維方法。”

3、大量練習,使用計算方法。

數學的歸納過程不是把一個單一的數學現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點的數學現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義的符號特徵,這就是建模過程。

為了讓學生能充分感知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過程,我先出示了兩道變式題:每個小朋友吃1/3張、1/4張餅,可分給幾個小朋友吃?讓學生模仿前面的例題進行實際操作,獨立完成計算,教師巡視中加強學困生的輔導。

由於前面幾個除數的分子都是1,學生還不會去有意識地總結計算方法,仍會去想:只要看看一張餅裡有幾個這個分數,然後再用4去乘個數就行了。所以此時讓學生歸納倒數法計算的方法還為時過早,為了使學生擺脫這種思維的束縛,真正從倒數的角度去觀察和體會除數的變化,我又引進了變式題:每個小朋友吃2/3張餅,可分給幾個小朋友吃?

這時學生通過畫圖不再能看出一張餅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吃了,引起學生認知經驗的衝突。教師要求學生以合作的形式根據黑板上的板書去解答,並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由於倒數法計算很難說清算理,反饋時學生大多會借用通分法來說明:4÷2/3=12/3÷2/3=6。根據教學目標對通分法運用的定位(是為了使學生相信倒數法計算結果是正確的。),此時一定要讓學生再次進行嘗試:你們能用倒數法進行計算嗎?邊計算邊觀察:什麼在變?什麼不變?讓學生獨立計算,如果他們把被除數變成了倒數,肯定與通分法計算的結果不同,這時會自行修正,並體會老師提出的問題:什麼在變?什麼不變?

接著出示書中“畫一畫”的練習,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次讓學生體會借用圖形來理解計算的優勢,認識數形結合對數學解題的幫助,從而完成這三個教學目標。

在大量計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然後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4、觀察比較,選擇計算方法。

讓學生觀察用通分法與倒數法的計算過程,體會倒數法在計算中簡潔優美。但讓學生體會:如果覺得通分法更適合,也可以使用通分法進行計算。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對於數學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允許他選擇並不優化的方法,等知識水平有了進步再來運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進行學習。

5、歸納總結,完善計演算法則。

通過前面多次的敘述和大量的計算,計演算法則已是呼之欲出了,但學生的語言不夠簡潔扼要。這時我提出:看誰說的計算方法與數學家說的方法最接近?並說出前一部分:“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讓學生接著完成後面的部分。最後出示書中的計算方法,並對學生的歸納總結提出鼓勵性評價——太棒了,你們大多數都有數學家的天份。

五、說板書:

板書內容較多,從學生的猜測到驗證過程,一步步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提供了直觀可靠的依據。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各位同學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這類應用題歷來是各位同學學習的難點。教材安排仍採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強了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的聯絡,重點幫助各位同學分析題裡的數量關係,特別是對單位“1”的量的準確分析,明確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以此來確定怎樣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強了方程解與算術除法解的聯絡,使各位同學通過方程解領會此類應用題的特徵,學會用算術法直接列式計算。這樣既培養各位同學靈活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也有助於發展各位同學思維的廣度。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和各位同學實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分析較複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

(2)能列方程正確解答稍複雜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3)培養各位同學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重點是:能用方程正確解答稍複雜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難點是:確定單位“1”、分析數量關係。

三、說教法、學法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各位同學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法的解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各位同學為主體,注重各位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說過程

1.複習鋪墊(分兩個內容)

現價是原價的4/5;男生比女生多1/3;今年比去年少2/5;火車速度比汽車快2/9

讓各位同學來說說等量關係,找一找單位“1”

合唱隊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圖:解決問題中關鍵是找出題目中關鍵句的等量關係,所以安排了這一環節,一來是回顧,二來是在這裡分散難點,以便在接下來出現一個完整題目,數量關係的分析能較為自然了。

2.教學新知

改例題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補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比較的目的:為了讓各位同學明白這裡的等量關係不變,變的是其中的已知與未知的量,所以我們仍然可以順著剛才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設為X,應該說各位同學是不會有困難的。

例題與補充題的比較是考慮到,比單位“1”多(少)幾分之幾的區別,數量關係不一樣了,其中未知與已知的量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來解決。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8

一、說課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6~66頁——分數與除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教學的分析與思考

對於分數,學生並不陌生。在三年級的時候,他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分數,通過直觀和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這節課內容之前,又進一步學習了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

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初步溝通除法和分數的關係;例2明確指出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例題後通過適當的練習,在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鞏固關係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本課時內容,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分數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數學概念,它的意義是多層次的。在本節課之前,學生是從“行為”(平均分物體)入手認識分數的;本節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則是對分數的進一步的理解——分數可以表示除法運算的結果。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從這樣一個角度去突出這一點。

(二)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索和理解除法與分數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並從中體會到用分數表示除法商的優越性。

能在幾組例證的探索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建模思想,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等探究的能力。

在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發展變化規律,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發現、掌握除法與分數的關係;難點是理解兩個數相除商用分數表示。

三、教法、學法

在這一節課中,我以學生熟悉的平均分問題和分數的意義作為學生學習的基點,藉助實驗操作、數形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在經歷

(b≠0)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逐步構建除法和分數之間關係的模型,學會用分數這個新的數表示除法的商。

四、教學過程

開門見山,拋磚引玉。

1、把6顆糖,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顆。

2、把3顆★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顆。

3、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塊。

【設計意圖:雖然只是簡單的3道題目,但卻複習了舊知識,同時又巧妙地引出新知識,拋磚引玉,為下面的研究埋下伏筆。】

承上啟下,初步建模

1、承接前一個問題: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多少塊?

根據整數乘法的意義,列出除法算式1÷3;根據分數的意義,每人可得這塊月餅的,藉助月餅圖可知,1塊月餅的也就是塊月餅。因此1÷3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

[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根據整數除法的意義列出除法算式;根據分數的意義,直接用分數表示結果;其次藉助數形結合,巧妙地把除法計算與分數初步聯絡起來。]

2、把題目改為: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4名、5名、6名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

3、追問:如果平均分給7名、8名、9名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如果是b名同學呢?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初步理解:如果被除數是1,不管除數是幾,都可以用幾分之一的分數表示1÷幾的商。初步建立的數學模型,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礎。]

深入探究,理解含義

出示例2:把3塊月餅,平均分給4名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

通過“估算——猜想——驗證——彙報反饋———小結”這幾個環節,明確:可以用分數表示3÷4的商。

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兩個預案,結合學生的彙報演示。

預案1:先把1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1份,就是塊;再用同樣的辦法平均分另外2塊同樣大小的月餅。這樣每人分得3個塊,就是塊。

預案2:把3塊月餅疊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取其中的1份,就是3塊餅的。1份有3個塊,拼起來就是1塊餅的,即塊。

歸納類比,發現規律

1、把3塊月餅,平均分給10名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

2、把7塊月餅,平均分給10名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

3、把x塊月餅,平均分給15名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

列出算式,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檢測反饋,拓展提高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題的商

7÷8=9÷13=9÷8=11÷10=

2.想一想,填一填

完成書本課後做一做第2題,並新增這一道題目。

通過=()÷(),說明除法和分數之間的互逆關係;通過提問,“()可以是任何數嗎?”引導學生思考並得出:因為除數和分母都不能為0,所以。

3.計算下面各題的商

4÷7=1÷2=5÷3=45÷5=

9÷3=4÷5=2÷3=1÷6=

4.解決問題

(1)一位火炬手跑1千米要15分鐘,平均每分鐘跑幾分之幾千米?1÷15=(千米)

(2)如果要重新鋪設一塊15平方米的主席臺,需要41塊磚,平均每塊磚佔地多少平方米?15÷41=(平方米)

5.思考提高題:0.7÷2的商也能用分數表示嗎?

五、教學預評及板書設計

本節課通過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通過“拋——承——探——引”這幾個環節,使學生經歷了(b≠0)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較好地構建了除法與分數關係這一新的數學模型,明確可以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而且板書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能有效地突出教學的重點和突破教學的難點,使本課教學目標能有效達成,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決問題一樣,本小節的教學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解決問題,也是由於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充套件,相應的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充套件,從而產生了新的解決問題。這類解決問題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材安排仍採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強了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解決問題的聯絡,重點幫助學生分析題裡的數量關係,特別是對單位“1”的量的準確分析,明確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以此來確定怎樣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強了方程解與算術除法解的聯絡,使學生通過方程解領會此類解決問題的特徵,學會用算術法直接列式計算。這樣既培養學生靈活解答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並掌握檢驗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嘗試、創新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兩種方法解答解決問題的體會,感受獲得成功體會的經歷,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有良好的數學情操。

(二)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也是由於分數除法意義的擴充套件,相應的除法的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所擴充套件,而產生新的解決問題。掌握這類解決問題的結構特徵,能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決,是難點所在。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真正地落實新課程標準,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探索發現成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教為主為學為主,提高獲取知識的本領,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索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推理能力,並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徵,因此我主要指導學生採取以下的學法,使學生不僅“學會”,更要“會學”。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有充分的時間討論、思考,自己主動的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到學習帶來的快樂,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出新知

第一個環節:複習舊知,促進遷移

該環節主要複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絡的舊知,為新知的探究鋪路搭橋,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解方程

2、出示與例題有關的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學生練習後,提問:這道題為什麼用乘法計算?怎樣用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對國小生來說,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新知,就是一種再創造,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我設計如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獨立探索

出示例3後,激勵: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解決這個難題,開始行動吧!先放手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教師提示可根據複習題的數量關係式,用未知數X幫助自己解這道題。

第二層次:合作探索

在學生計算出例3的結果後,再組織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這樣做?我做得對嗎?存在什麼疑問?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畫圖表示題意,找數量關係,根據數量關係列方程。該環節是學生學習時的難點所在,只有讓學生深入理解題意,瞭解此類題型的結構特徵,把握題中所含的數量關係,才能真正把知識內化為能力,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我如此設計,正基於此。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調整的能力。

第三層次:嘗試練習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17頁的第3題,個別學生板演,教師在學生完成後集體點評,強調學習的難點。

第三個環節:變式練習,鞏固深化

練習的設計要抓基礎知識與發展創新能力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發展思維,形成技能的目標。在此環節我設計瞭如下練習:

1、定位練習。

仿照例3出示類似的兩道解決問題,要求學生讀題,畫圖,深入理解題裡的數量關係,列出數量關係式。強化難點,形成技能。

2、提高題:同來互相編題,互相解答。

通過以上練習,促使學生將新的知識溶入到已有認知結構中,以利於更好的遷移和運用。

第四個環節課堂作業反饋資訊

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三第4-7題

(三)說“誘思探究”在本節課的具體體現

1、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多次引導學生嘗試練習,引導學生把舊知與新知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切實把學生推向學習探索的第一線。體現了“誘思探究”對當代課堂教學的要求。

2、設計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促使知識的形成和內化。教學中,我做到複習鋪墊練,新知嘗試練,難點強化練,是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人人蔘與,全員動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得到了落實。

教學追記:

本堂課我設計了“題目——線段圖——等量關係式——解決問題”這樣四個環節來教學例(1)的2個問題,本是很清晰的一個教學思路,意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教給他們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但由於教學時,我對線段圖環節的教學引導不足,沒有充分發揮線段圖的作用,有些流於形式,因此學生在等量關係的推導上就未能如教師預計般順利。下次如果再有類似的教學,我將注重思索如何將題目、線段圖和等量關係式三者更有機地結合起來。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各位專家: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數除法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堂評價五個方面來進行授課說明。

一、下面我先來說教材

這一環節包括: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1.首先我來說一下教學內容。

本課節選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分數除法一》――即分數除以整數。

2.接下來我說的是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數與代數領域,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認識了倒數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層次是把一張紙的7分之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第二層次是把一張紙的7分之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目的是讓學生在塗一塗、算一算的過程中通過數形結合,理解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3.緊接著我要說的是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數學思考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手腦協調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目標:瞭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處理。

情感態度目標: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結論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成就感。

4.有了教學目標,接下來說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分數除以整數計演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二、接下來說教法與學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1.我選擇的基本教法是:啟發式談話法。

主要教法是:操作練習法。

輔助教法是:情境激趣法。

這樣的教法只是對學生學習的一個引導。真正的體驗還來自學生的學法,我準備採用動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三種學法。

2.我準備的教具是: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裝置,因為這樣的教具會使課堂教學直觀、形象、生動、高效,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準備的學具是:兩張長方形操作卡,目的是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重點、理解難點。

三、現在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學生在發展中學數學,學發展中的數學,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鋪墊匯入我準備投入的時間是(3到5分鐘)

(2)而新知生成我準備用(18分鐘)

(3)鞏固拓展預設的時間是(10分鐘)

(4)而總結延伸我準備用(2到3分鐘)

1.關於鋪墊匯入我是這樣構建的:與本節課銜接緊密的知識點有二:一是倒數;二是分數的意義。所以,我設計了以上兩個內容(課件)的鋪墊練習。而分數的意義又與本節課緊密相連,所以,我以一句“如果把這個分數繼續分下去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分數除法一”,隨後引出課題,轉入新知教學。

2.新知生成:依據最佳時間原理,這一環節是在學生思維的最佳期進行教學的,大約需要18分鐘。下面依據教材編排的順序分三層進行授課說明。第一層,情境一: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依據整數除法的意義列式,隨即板書:除以2。

之後,引導學生獨立在操作卡上分,塗,反饋後得出答案,板書。緊接著,進行此題的提煉歸納,及分子能被除數整除的計算方法,並模仿出題。第二層,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引導列式,板書。在這裡,我對教材進行了嘗試性變動,原題是“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改動後保持其被除數的分子不能被整數整除的本質“把這張紙的平均分成4份”更便於學生分、塗、折的操作。在分、塗、折之後,得出答案。

3.學生學習新知後,必須以形式多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所以接下來我要說鞏固拓展:這一教學環節,我遵循由淺入深、拾級而上的練習原則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個是基礎練習:單一的判斷習題和單一的計算習題,目的是為突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演算法則這一重點。

第二個是實際應用的練習題:這一形式的練習會讓學生將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絡,深刻體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第三個是拓展拔高的練習題:開放的課堂需要開放的思路,這樣的練習是針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設計開發的智慧題,體現了尊重個體學生特點的原則。

通過以上層層練習,不但鞏固了新知,而且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學法得以貫徹,知識得以傳輸。

4.總結延伸

延伸作業有二:

第一項:(課後仔細讀課本25到26頁)通過這個作業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從書本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二項:(依據今天所學知識自己練習5道分數除以整數的練習題)目的是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使他們既收穫知識又訓練能力。

四、下面我來說一下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一

除以一個整數(0除外)等於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我設計的板書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層次性、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五、下面我來說一說課堂評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引導學生反思,讓學生交流,這一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有哪些方面的體會?通過師評、他評、自評,讓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更加高效、更加快樂。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1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單元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例一。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分數除法之解決問題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學生已經學習了運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用算術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需要逆向思考,及從“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角度去理解數量關係和算理。所以教材採用方程解發,只要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順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關係並列出方程。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單位“1”是未知情況的開始,這是本節課要為學生展示的地方,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發現單位“1”的另一種情況,即單位“1”是未知的情況。

2、運用方程解決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有條理的分析題目。

四、教學準備:

題目貼紙,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啟發匯入。

1、出示小黑板第一題:有10道數學題,甲做了其中的,他做了多少道題?(此題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在此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教師提問:⑴單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來的?⑵如果用

表示單位“1”,你能把這個線段圖補充完整嗎?⑶怎樣列式?

2、出示小黑板第二題:一本200頁圖書,乙讀了這本書的,丙讀的是乙的,求丙讀了多少頁?

教師提問:⑴單位“1”是?你是如何找出來的?⑵如果用

表示單位“1”,你能把這個線段圖補充完整嗎?⑶怎樣列式?

3、師:這是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分數應用題,同學們認真觀察,我們原來學的這些題的單位“1”有一個什麼共同特點?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那麼,單位“1”如果是未知的,該怎麼解決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解決問題。(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兩道題的熱身,使學生回顧瞭解決問題的思考步驟,同時,通過觀察發現了單位“1”都是已知數這一特點,從而引發猜想:是否有單位“1”未知的情況呢?進而引入新課的學習。這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便於學生髮現探討。

(二)引入情景,探討新知。

1、貼: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

教師引導:

⑴誰能給大家分析分析這句話?

⑵咦,好像沒什麼特別的啊。這還有一個條件呢!(貼)小明的體重?

⑶請你獨立思考,然後可以用線段圖的方式,也可以找出關係式。總之,用你喜歡的方式在練習本上分析題意,一會我們交流。(重點分析題意,畫出線段圖,寫出關係式)

【設計意圖】學生在課堂中必須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分析的方式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異,只要能夠理清題意的,都給以肯定。體現思維的多樣化。

⑷你發現這道題的特別之處了嗎?生:單位“1”是未知的。

⑸這樣單位“1”未知的問題,我們之前沒有學過。同學們,請你開動腦筋,想想用我們以前的方法能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組內討論一下。

⑹全班交流解法,鼓勵多種方法。板書方程解法,重點講解方程解法。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這類問題,還是以容易理解的方程解法為主。讓學生多說思路,訓練學生條例性思維。

2、貼我的體重是爸爸的

小明的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例題的第二問,放手給學生,獨立思考,畫圖,用方程解決。最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給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仿照前一題的分析,放手讓學生經歷思考分析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多樣練習,鞏固新知。

課本40頁,練習十:

1、做練習十的第1題。

讓學生先讀題,再分組討論,然後每組派代表回答,並要說明理由。

2、做練習十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檢驗時要學生說明理由。

3、做練習十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總結全課:經過例題的學習以及練習題的鞏固,學生可以體會到本節課解決問題的特點與解決方法。由學生自由的進行總結交流,最後由教師進一步補充。

(五)作業設計:練習十的5題。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抓住了單位“1”由之前的已知變為如今的未知,這一臺階進行課堂設計。總的來說,基本上可以突出本節的重點。但是,在題目的分析上,仍然欠缺發揮學生主動性,讓更多的學生站起來分析題目。以至於整節課顯得呆板,死氣沉沉。今後,我要更加精心的設計問題,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交流。讓我的數學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的舞臺,迸濺出更加絢麗的思維火花。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係表現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分數乘法中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絡,即數量關係相同,區別在於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採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孩子們對分數的運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計算能力的日益提高,也使得孩子們有更深一步探求的慾望,因此,利用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開展本節課,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三、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掌握簡單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基本技能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基本思想目標:在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建模、遷移等數學思想。

基本活動經驗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樹立能夠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弄清單位“1”的量,會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確定為本節的教學重點;把掌握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確定為本節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方法

通過以下的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合作的成功和愉悅。

1.觀察發現法,通過觀察電腦課件中國王的故事的演示,突出單位“1”這一重要知識點。

2.嘗試發現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互相講解自己的方法和見解,自己去列式,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3.動手操作法,通過動手畫線段圖,感受文字與圖形的轉化統一。

4.最後運用概括總結法讓學生概括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六、教學過程

依據本節課教材知識結構及國小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圍繞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程式安排如下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引導學生“說”

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國王給大臣出了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你能來解決嗎?皇宮裡的水池是有多少桶水組成的?”學生交流彙報,說一說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通過這個問題實際的解決方法引出根據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從而引出例題。

第二環節:幫助學生“悟”

解決第一個題: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分下面四個步驟進行。

1.理解題意,找出題目中所涉及到的量。

2.根據題目中的已知量,尋找其中的等量關係式。

3.嘗試繪製線段圖。

4.根據等量關係式嘗試列試解答。

以上四個步驟都是在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前提下,然後指名彙報,同時我利用課件演示出完整的過程,最後讓學生概括出解決問題的思想方。

解決其他問題

如果說解決第一個問題由教師的扶到學生的悟,那麼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我完全做到放,讓學生通過自己剛才的發現,獨立去完成這一問題。

(設計意圖:討論交流、合作探究、自主發現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引起教師的重視,這樣的學習方式出現在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個體人格的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

第三環節:組織學生“用”

本節練習我以“誰是數學小能手”的形式,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呈現了我精心設計的,層次不同的,由淺入深的四個問題情境。

(設計意圖:學生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已初步建立把文字轉化成圖形的思想方法,這幾道題的設計目的是給學生提供難易適宜的思考空間,讓每名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數學成功的喜悅。)

第四環節:指導學生“想”

通過這節課的分析與講解,請學生思考我們遇到此類的問題該如何入手,該找出其中哪些有用的資訊,該怎樣發現其中的問題,該如何進行分析和解決。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單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而本課的學習將為統一分數除法計演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整數除法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摺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和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演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根據剛才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2.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原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並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演算法的理解。這是因為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它的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為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於思維的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為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在重難點的學習上,通過摺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一)類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1.乘法意義對照。

(出示3盒標註100克的水果糖)問:共重多少千克?

這個問題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問:共重多少克?藉此引出整數乘法、整數除法算式,然後通過100克=1/10千克引出相應的分數乘除法。根據我以往教學的經驗,這樣的處理不少學生在類比遷移時有一定的障礙,並不容易實現。

而在問題中直接以千克為單位,首先因為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還能引出三種形式的算式:

○1整數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數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數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這樣的處理不僅有利於學生系統建構整個乘法的意義,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小數除法意義統一起來。這樣一來,接下去的理解就顯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義對照。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4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五年級下冊《分數除法》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範,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徵,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教學內容(課題)

倒數

教學目標和要求:

1、在計算、比較、觀察,發現倒數的特徵並理解倒數的意義。

2、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倒數”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過程

師:請同學們結合語文的學習,猜幾個字,中國的漢字結構優美,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假如把“杏”上下顛倒,變成什麼字了?(呆)把“吳”字顛倒呢?(吞)那數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性呢?

師:事實上,一個數也可以倒過來變成另一個數,比方3/4倒過來變成了4/3,1/7倒過來變成7/1。

師:你能根據它的特性給它起個名字嗎?(倒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倒數。(板書課題:倒數)

師:請同學們開啟教材第24頁,在書上完成“算一算”,並認真觀察考慮,看你有什麼發現。

組織同學交流自身的發現,引導同學總結幾組算式的一起特點(乘積都是1),以和算式左邊的兩個乘數的關係(分子和分母互相顛倒),從而引出倒數的概念。

師:你怎樣描述上面算式中兩個乘數的關係呢?(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板書)

乘積是1乘積是1

2/3*3/2=12*1/2=1

8/11*11/8=11/10*10=1

7/9*9/7=17*1/7=1

6/5*5/6=11/5*5=1

分子和分母顛倒分子和分母顛倒

師: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你能說出黑板上誰和誰互為倒數嗎?還能舉出其他例子來嗎?(同學舉例,教師板書:2/3和3/2互為倒數)

師:你們是怎麼理解“互為”這兩個字的?能否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同學舉例,如互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二、試一試

主要是讓同學理解整數可以看作是分母為1的分數,1的倒數還是1。

三、想一想

教師藉助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說明0沒有倒數。

四、練一練

同學獨立完成P24。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本課是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5頁-26頁的內容。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倒數的認識。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共同點是都把4/7平均分,第(1)題是平均分成2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3份,第(1)題的算式是4/7÷2,被除數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數整除的,而第(2)題的算式是4/7÷3,被除數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無論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讓學生在塗一塗、算一算的過程中,藉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我認為這節課應該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藉助操作活動,探索並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2、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在分數除法算理探究中,滲透轉化思想。

三、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分數除以整數計演算法則……

五、教學過程:

一、舊知複習,蘊伏鋪墊

(1)求下列各組數的倒數。

(2)把2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並說出每個算式表示的意義。

二、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

課件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1、提問:4/7表示什麼意思?(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2、把4/7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圖上的哪一個部分平均分成2份?得多少呢?

3、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回答:

1)把這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佔這張紙的2/7。

2)4/7裡有4個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1/7,是2/7。

4、怎樣列式計算呢?(板書:4/7÷2=)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齊來探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分數除法(一))

三、大膽猜想,舉例驗證K12教育空間

1、提問:想一想,如果不看圖,你會計算4/7÷2=2/7嗎?你能提出你的大膽猜想嗎?

學生可能會得到“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結論,舉例驗證。

師:大膽地猜想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思考方法,但還要經過科學的驗證。

2、課件出示:把一張長方形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師:可以列出算式嗎?

四、激發矛盾,再次探究

1、提問:4/7÷3這道題與剛才那幾道有什麼不同?(分數的分子不能被除數整除)

如果要算4/7÷3剛才的方法還能用嗎?

師:看來我們要換一個思維方式探索能普遍運用的方法。

2、提問:把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用課前準備的圖形分一分、塗一塗。塗好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怎樣分。

3、你是怎樣分的?

(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4/21。)

4、把4/7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4/7的幾分之幾?求4/7的1/3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板書)

5、對照這兩道算式,你有什麼想法嗎?

師:把4/7平均分成3份,就相當於求4/7的1/3,結果都是4/21。因此,中間我們可以用等號連起來。你們看,這樣,原來的除法算式就轉化成了什麼算式的?什麼變了?什麼沒變?這樣有什麼作用?

師:分數除以整數,就等於分數乘以整數的倒數。

6、小結:同學們真能幹!會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以舊學新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小結:這就是分數除以整數的常用的方法,誰來說一說這種演算法是怎樣的?那麼0能不能作除數呢?所以,這裡還要補上一個條件(0除外)。

7、在今後的分數除法計算中,我們常用這種方法。因為無論分數的分子能否被整數都可以進行計算,不受什麼條件限制,它的應用更普遍。當然,分數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數整除時,我們也可以應用第一種演算法計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題時要合理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

五、鞏固提升

1、引導學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引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六:課堂總結

談一談這一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6

一、指導思想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下,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嘗試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嘗試、討論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

二、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充套件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解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帶分數做好了準備。本節課比較抽象,學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計算,但是理解計算結果比較困難一些。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教材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良好學習慣的養成。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4、教學難點

理解用分數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四、說教法、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學生雖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但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節課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教學法,利用學具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大膽嘗試,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發現,引導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學生的學法與教師的教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嘗試探究、動手操作、發現問題、整理歸納貫穿於整節課。

總之,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在積極的數學思維狀態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說教學程式

針對以上思想,我說一下教學流程中的每一步設計意圖:

(一)、複習匯入點明課題

因為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讓學生加深對分數的意義理解,明確本節課要幹什麼。開門見山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喚起生成,由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怎樣列式得出除法,然後根據除法的意義順勢引導1張餅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樣列式,然後多媒體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演示,讓學生理解分數可以寫成除法。給學生以表象的認識。

2、嘗試探究,

首先提出問題: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然後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分一分,討論交流,並讓學生展示分的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時根據學生的彙報多媒體展示分的過程。使學生明確三張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張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張。

這時,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馬上進行補充事實,舉一反三2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幾張?3張餅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分幾張?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的遷移知識,得出2/4與3/5。

3、歸納概括

通過以上的動手嘗試探究,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放手讓學生觀察發現分數與除法有什麼關係,得出結論。同時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三)嘗試練習

接著,就是學生進入當堂練習中,設計有層次的、題型多樣的練習,及時的鞏固新知,達到當堂學,當堂清的效果。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只要除數不為0,不論是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也不論能否除盡,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

從總體來看,本節課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興趣比較濃厚,而且學生動手分的情況也比較好,也能大膽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我感受到數學的動手操作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途經。但還存在許多細節問題:

1、在課堂結構安排上有點前鬆後緊。

2、學生展示分的過程時沒有點到位,有點亂,不太突出。

3、總結歸納時沒有充分放手學生,而且比較急匆匆而過。

4、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儘量克服這些困難,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部分內容屬於“數與代數”中這一領域,是在學過分數乘法應用題、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學習分數混合運算奠定基礎。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分數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數乘法、除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認識了倒數,能運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解決問題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懂得學習數學的意義和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用方程正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二、說教法、學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所以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收集資訊、獨立思考、發現關係、提出問題,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允許學生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選擇自己最合適的解決方法,變“教師教”為“引導學”。

三、說教學流程:

基於上述分析,我為本節課設計了以下四個基本環節:

引入新課、收集資訊——比較發現、得出結論——實踐應用、拓展提高——全課小節、達成共識。

(一)引入新課、收集資訊: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法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盧梭說: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課程伊始我先播放一段輕鬆、歡快歌曲。(播放視訊)

在這輕鬆、和諧的氛圍裡,孩子們願意把他們喜歡的課間活動講給我聽?

2、收集資訊、提出問題:

隨即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從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場景引入,獲取基本的數學資訊,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試著解決。

資訊:圖上有(20)人蔘加活動;跳繩的有(6)人;

踢毽子的有(3)人;打籃球的有(4)人;

跑步的有(3)人;踢足球的有(4)人。

問題:跑步的人數是踢球的幾分之幾?

踢毽子的是跳繩的幾分之幾?

(二)比較發現、得出結論:

1、引導發現問題:

教師設疑,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操場上是有20人在活動嗎?學生一定會發現這幅圖只呈現了操場的一部分,顯然答案20人是錯誤的。

請同學猜一猜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沉思片刻後會彙報許多資料。

教師進一步引導:究竟誰的答案是正確的呢?想不想驗證一下?

2、給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條件:

跳繩的小朋友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

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在小組中交流並彙報。

學生在試做的過程中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藉助線段圖用除法計算、數份數的方法、分析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無論是哪種方法,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與鼓勵。

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方法的思維特點,由學習者成為研究者,體驗成功的快樂。再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分析,找出解決問題最簡便的方法。

在比較過程中,學生一定也許會說:前兩種方法書寫少、計算快、用起來順手也很簡便呀!教師不要立即否定,扼殺孩子們的思考意識;也不要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急於往下進行。

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其實我也很欣賞你的方法,誰能把你認為簡便的方法的思路說給我們聽?

通過討論的平臺,讓大家發現用方程解決就是舊知識的綜合運用,屬於順向思維,雖然寫起來麻煩,但思考起來會更加容易。

最終得出結論:用方程解決分數除法的實際問題比較簡便。

4、鞏固練習、深入理解:

為了鞏固這種方法,我把教材中的試一試,設計成兩個板塊:一是口答,二是筆練。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也有助於學生掌握本節的重點。

口答:說出他們的數量關係:

①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4/9

②踢毽子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1/3

③某雙休日共有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

筆練:通過上述數量關係直接列出方程,並解答。

I、操場上打籃球的有4人。

(1)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4/9,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踢毽子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1/3,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II、某雙休日共有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這個月有多少天?

(三)實踐應用,拓展提高。

練習內容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基本練習、對比練習、拓展練習。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們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引入課堂,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資訊,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如:第一題我先播放一段視訊,讓學生弄清什麼是打折,及八折的意思,再進行解答。

後面的兩道題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一、基本練習:解方程:

х/5=73х/4=45х/8=8х=4/72х3=63х/8=1

二、對比練習:

1、操場上有27人蔘加活動,踢足球的人數佔總人數的,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操場上有9人在踢足球,佔參加活動總人數的,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

三、拓展練習:

1、原價是多少元?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商場內物品打折的情況,你知道打折是什麼意思嗎?

通過課前收集生活中的圖片資訊,讓學生弄清八折的意思,再進行解答。

2、李健的身高是150釐米。

(1)李健的身高是媽媽身高的5/16,媽媽的身高是多少釐米?

(2)媽媽的身高是爸爸身高的8/9,爸爸的身高是多少釐米?

3、雞、鵝的孵化期分別是多少天?

鴨的孵化期是28天;

雞的孵化期是鴨的3/4;

鴨的孵化期是鵝的14/15;

(四)全課小節,讓學生談一談在本節課裡的收穫,總結在學習中的不足。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8

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承接了分數的意義等知識,又為今後學習,單位名稱的轉化和分數的大小比較等內容做好知識的鋪墊,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十分重要。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是理解並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知道如何用分數來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生合作中學會傾聽,收集他人的資訊,在師生合作中,大膽創新勇於發現,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轉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而本節的難點是具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它具體表示的意義,也就是通過分數與除法之間各部分關係的教學,實際上要將分數的意義在學生的感性認識上進行一次昇華。本節課我採取利用具體實物,圖形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

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在教學的進行中,充分創設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個性的數學活動,在學習中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實實在在的學好基礎知識,讓每個學生通過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營造民主、和諧、活躍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針對以上的學生情況和教學設想,我設計了這樣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構。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識上學習新知識,讓學生感知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為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鋪路搭橋。

(1)學生獨立完成課前練習,引入新課。

(2)出示例1:把一塊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塊?

(3)當他們發現不能得到整數的商時,引導他們討論應該怎樣表示他的結果。

(4)介紹分數表示除法的商的由來。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二、在目標的遞進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學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時,將數學活動變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遵循學生認知的特點,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創造有現實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數學活動。

(1)出示例3: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塊?

首先,請他們思考,列出算式。

其次,拿出準備好的圓紙片,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最後,展示分法:一種是一個一個分,一種是重疊起來一塊分。

(2)課件展示完整的二種分法,引導總結3塊餅的實際上是一塊餅的,列出完整的算式,並用分數來表示具體的結果。

(3)在教授完例1和例2後,不忙於理論的總結,因為在這裡學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通過1÷3=和3÷4=兩個算式的比較,體會當得不到整數結果的時候,用分數來表示他們的商,發現分數的分子是除法裡的被除數,分母是除法裡得除數,在總結完各部分關係與字母公式後,通過兩項不同的練習進一步瞭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三、掌握知識技能,實現數學思想的深入。

結合本書的重點,難點,這一部分教學的目的要是學生理解並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並能在應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層次的練習中,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建構知識的框架,實現數學思想的逐步深入。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19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分數除以整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分數除法》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的第2節“分數除法”第1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課知識,既是對分數以及除法的認識的深化,又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的根本目的在於為個體的發展服務。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情操的陶冶,身心發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

基於此,我確定了3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層面1是知識目標:學生能理解分數除法的概念及意義,能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層面2是技能目標:通過對分數除法的研究,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表達等方面的能力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層面3是情感目標:學生能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絡的同時,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養成認真好學、樂於交流、勇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並結合新課標以及學生具體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分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的推導過程;關鍵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是教學工作的關鍵環節。因此,我將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1、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國小生年幼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

2、國小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已經完成了整數除法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有關分數的知識。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分數除法”,能讓學生對除法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關於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中採用以情景教學法、觀察發現法為主,以多媒體演示法為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更高效率地學到知識。

關於學法。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通過遷移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獲取知識。

四、是我本次說課最重要的部分——說教學過程。

為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情境匯入、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歸納總結、佈置作業5個階段。具體過程如下:

第1階段:情境匯入。

我將使用多媒體播放“分生日蛋糕”的情境,提出“假設只剩下的生日蛋糕,但需要分給5個人,每個人能分得多少蛋糕?”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數除法的主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國小生來說,在學習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尤為重要。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絡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感興趣。本節課開始由分蛋糕的場景引入,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感到數學並不神祕,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更激起了他們探索新知的慾望。

第2階段:講授新課。

我將使用多媒體展示問題情境:“把一張紙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讓學生自己試著折一折塗一塗。學生利用事先準備好的紙,先把紙平均折成5份,再塗出其中的4份,然後再將這4份平均分成2份,將其中1份塗色,最後看看塗上色的這部分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在學生彙報反饋時,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即分、塗的過程。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維方法。通過思考操作,學生達成共識:裡有4個,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是。接著讓學生列出算式÷2=,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同時理解了分數除法的意義。

學生通過操作,明白是怎樣得到的。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剛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師讓每位學生舉例驗證,通過分一分,塗一塗證明結論。

學生很快發現有些算式是無法用以上結論計算出來的,如÷3,分子4除以3是除不盡的。矛盾的引發,說明“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這樣的計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探究。為了便於全班統一交流,我選取學生舉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進一步研究,如÷3,此時,先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塗一塗,然後再讓他們進行小組交流。

根據學生的小組討論,學生髮現把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得到的算式是÷3=。此時我還引導學生髮現:把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的,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算式是×=。比較兩個算式,學生很快發現它們是相等的。由此,引導學生得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於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這一環節我將盡量放手,給學生廣闊的空間,把學生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位置,從而給學生創造一個觀察思考、自由討論、發現創新的機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精彩而不在枯燥無味。

第3階段:鞏固練習。

為了讓學生深刻認識分數除以整數,我將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教材P32做一做的第1題第1小題和第2題前面3個小題。我將通過抽個別學生上黑板作答,巡視其他學生的草稿本作答的方式,瞭解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加以點撥,以此讓學生充分消化本課內容,並學會學以致用。

第4階段:歸納總結。

我將讓學生自主小結,暢談這節課的收穫,說說學了這節課你又哪些新的收穫?同時,我將對學生的總結加以評價與鼓勵,查漏補缺,使學生對本課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晰而系統的認識。幫助學生梳理自己所學的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發展學生的能力。

第5階段:佈置作業。

作業是課堂的有效延伸。根據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原則,我將對作業進行分層設定,其中必做題為:教材P34練習7的第3—4題;選做題為:教材P34練習7的第11題。

這樣既讓學生及時鞏固本課知識,又為學有餘力的學生留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彌補了課堂缺陷,照顧了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了因材施教。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分為3板塊,黑板的正中央是我本節課的主題《分數除法》,左邊引入情境,中間板塊呈現教學重點與難點;右邊是練習講解。這樣設計直觀大方,很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一目瞭然,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最終達到概括、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

六、教學反思。

總之,本課我努力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實踐活動,創設出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整節課大部分時間學生都在動手實踐:有獨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猜想,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想象。我力求讓學生在儘可能大的活動空間中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對解決實際問題是有用的。

整節課的教學,我和我的孩子們在輕鬆的活動中獲得了發現,在激烈的討論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悅的合作中享受了成功!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專家老師的耐心聆聽!

《分數除法》說課稿 篇2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圓是常見的幾何圖形之一,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在幾何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進一步學習數學以及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本節講的是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係,掌握運用圓心的距離的數量關係或用圓與圓交點個數來確定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係的方法。

(2)瞭解切線、割線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事例,探索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操作,實驗,發現,確認等數學活動,從探索圓與圓的位置關係中,體會運動變化的觀點,量變到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感受數學中的美感

(三)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數量關係揭示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難點:利用圓與圓位置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法學法

教法的設計情境創設設疑啟發引導交流探索創新

學法的設計觀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創新

三、教與學互動設計

1、情境引入

本節課我是這樣匯入的,首先出示四幅圖片。【同學們你們觀察這些圖片,找一找其中的圓有哪些位置關係,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同學們會各抒己見,老師不要過早的下結論,而是讓同學們在下一環節繼續探究。

2、合作探究

在這一環節我讓同學們拿出事先做好的圓,讓他們小組合作探究圓和圓之間到底有幾種位置關係。

老師巡迴指導

3、得出結論

【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刻的理解掌握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係,教師演示課件。學生觀看並總結結論。圓與圓之間有五種位置關係:相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

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係,在這裡我又引導同學們從焦點個數對兩圓位置關係進行分類。

為了讓同學們理解圓心之間的距離在五中位置關係中和兩圓半徑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係我在這裡設計了五種動畫課件,教師演示讓同學們進行歸納。

4、鞏固新知

為了鞏固以上知識,我在這裡設計了三個簡單的練習題,只是簡單的應用五種位置關係中圓心和半徑之間的數量關係。

為了提高同學的能力,只是簡單應用還不夠,於是我又設計了例題。因為例題有難度所以需要師生共同完成。

5、綜合拓展

為了鞏固以上學習的內容我在這裡設計一個練習題,希望同學們能夠獨立完成。

為了提高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在這裡設計了一個環節,爭當小小設計師。這一環節既能提高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提高同學們的能力。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同學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來源於生活,同時課堂變的豐富多彩讓同學們能夠學著樂樂著學。

6、佈置作業

最後一個環節是佈置作業,我的說課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