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欄目: 說課稿 / 釋出於: / 人氣:2.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活動背景:

這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用擬人、誇張的手法,將黑夜、太陽和各種顏色都賦予了生命,以輕鬆、明快的筆調描述了太陽被黑夜矇住眼睛來找,各種顏色來躲的捉迷藏遊戲的全過程。散文詩短小精悍,結構簡單,意境優美,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又不乏大膽、奇特的想象,能將孩子帶進一個無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發孩子欣賞和學協的熱情,很適合中班的孩子欣賞、學習。中班的孩子開始留心周圍美的事物,對自然界的變化充滿了好奇和幻想,但往往無法用好的詞句進行表達。《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根據以上分析,我指定如下目標:

1.在欣賞散文詩的基礎上,理解散文詩內容。

2.初步感知擬人的表現手法,感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

3.能結合已有經驗,創編散文詩內容。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豐富的玩“捉迷藏”遊戲的經驗。

物質準備:散文詩多媒體課件,紅、黃、綠、藍、白顏色標記每人一個,草叢、菊花、天空等場景。

三、教學法:

本活動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展示動畫,其聲、形、色直接作用於幼兒的感官,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散文詩,感受其意境。

四、活動程式:

本活動我主要安排四個環節展開,第一環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第二環節: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第三環節:遊戲情境,嘗試朗誦。四、創編詩歌,拓展延伸。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孩子,機智靈活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提升語言,在與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以朋友等身份走進孩子,以親切交流,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積極思維,大膽想象,踴躍發言。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第一環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活動開始,組織幼兒回憶遊戲“捉迷藏”的玩法,並和幼兒玩一玩這個遊戲,以遊戲匯入,不僅能讓孩子體驗遊戲的快樂,更直接地喚醒孩子的遊戲經驗,為理解散文詩的遊戲情節奠定基礎。

第二步:捉迷藏真好玩,太陽也想來玩這個遊戲,他會和誰玩呢?怎麼玩呢?這裡幼兒的回答可能是希奇百怪的,教師給與幼兒充分思考、大膽想象的空間,鼓勵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最後以:讓我們來聽一段好聽的話,聽聽太陽到底和誰捉迷藏,怎麼玩?進入下一環節。

第二環節: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內容。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部分,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欣賞散文詩。

教師結合動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老師的直接朗誦,其豐富的表情,合適的體態,貼切的語言能深深吸引孩子,有助於幼兒理解和感受散文詩。

第二步:初步理解散文詩。

教師提問:你聽到這段好聽的話裡都有些誰?這裡估計幼兒能順利說出太陽、顏色這兩個形象,如果一時說不到黑夜也沒有關係,可以在下面的問題中解決。接著,教師呼應第一環節幼兒關於遊戲的猜測,以釋然的神情,好奇的口吻:原來太陽是要和顏色們玩捉迷藏的的遊戲呢,那他們是怎麼玩的呢?這個問題比較的寬泛,幼兒通過第一遍傾聽肯定沒法將這個問題說清楚,但是沒有關係,我主要是反饋一下幼兒傾聽散文詩的程度,估計幼兒能結合聽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語言來說出一些零碎的片段,這是教師是一個微笑的傾聽者,支援、鼓勵、吸引幼兒大膽交流自己聽到的內容,讓幼兒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教師機智地抓住孩子的回答,幫助孩子理清太陽來找,顏色來躲的遊戲關係。最後,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聽的很認真,在這段好聽的`話裡都說了些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聽。

第三步:再次欣賞

第2次欣賞了,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邊放錄音邊欣賞畫面,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的手段感知效果最佳,通過多媒體直接作用於幼兒的眼、耳等大大增加幼兒的感官刺激,加深對散文詩的理解,同時,老師專注的傾聽態度在無形中給幼兒傾聽起到了示範作用。

第四步:加深理解,感受散文詩的意境。

第2遍欣賞後,教室提問:在這段好聽的話裡,你最喜歡什麼地方?這又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這裡有3個要點:

(1)如果前面關於“黑夜”的問題沒有解決,那麼教師有必要引導幼兒再說說散文詩中捉迷藏的玩法,理清楚是黑夜矇住了太陽眼睛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延伸提問:太陽被矇住眼睛是什麼時候?睜開眼睛又是什麼時候?通過看動畫演示,用自己的手把眼睛遮一遮等方式引導幼兒感知黑夜與白天的奇妙變化,同時感受散文詩的趣味性。

(2)幫助幼兒理解“靜悄悄”的躲,在交流喜歡的地方是幼兒肯定會說到顏色的“躲”,太陽的“找”,那這裡就可以創設一個黑夜的情境,教師作太陽幼兒作顏色來形成一個師幼互動,通過遊戲體驗,切實感受靜悄悄的意思。遊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說說散文詩裡的句子

(3)關於顏色們躲的地方。幼兒說到這裡時,教師提問:顏色躲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幫助幼兒理解顏色們都躲在跟自身顏色相同的東西里,這裡理解沒有難度,重點可以放在用詩歌裡句子說一說,通過圖片提示,幫助幼兒按散文詩裡的順序說一說,最後教師小結:這段話可真好聽,把太陽、黑夜、顏色說成是可愛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遊戲,還告訴我們白天和黑夜的區別,真奇妙呀!以教師淺顯、精練的總結、提升,幫助幼兒感知擬人的文學手法。

第三環節:遊戲情境,嘗試朗誦。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這一環節教師就創設遊戲的情境,讓每位孩子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標記,集體玩一玩這個遊戲,邊玩邊嘗試用散文裡的句子說一說,並根據幼兒興趣可以交換顏色卡組織幼兒2-3次遊戲。每次遊戲後教師都要對幼兒在朗誦方面做出有針對性的,逐步提高的要求,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玩玩、說說中感受詩歌意境。

第四環節:創編詩歌,拓展延伸。

綠色除了躲在草叢裡還會躲在哪裡?黃色除了躲在菊花裡還可以躲在哪裡?那我們去戶外找一找,看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們都找出來!帶領幼兒到更自由、開闊環境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看看、說說、創編詩歌。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借生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最後一個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一隻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並將布熊送給媽媽。語言雖然淺顯,但是體現了母女之間濃濃的愛!

【說學情】

我們班有57名學生,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熱情、活潑、開朗、愛說愛笑,在家裡是聽話的好孩子,對父母充滿著依賴和感激。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溺愛讓孩子們顯然不知道什麼是體貼,什麼是關心?我希望通過本堂課的教學,能夠喚起孩子心底的感動,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懂得去體貼他人。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兩個偏旁“方”、“飠”。

⑵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⑶ 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的原因。

2、方法與過程:

⑴ 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⑵ 培養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能提出不明白的問題並學會討論解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文,能夠喚起孩子心底的感動,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懂得去體貼他人。

【教學理念】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

1、角色轉變:教學中,我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

2、讀中悟情: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一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將非常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但在讀中,並不是一味地告訴他們該怎樣朗讀,而是給學生創設情景,分角色朗讀課文,讓他們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

【教學程式】

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程式如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看老師寫個字。板書:借

師:認識嗎?

生:認識,借。

師:你向別人或別人向你借過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向同學借過筆、本、書,也借過別人畫筆橡皮,讓孩子自由說借東西的經歷。

師:好的,看來好多小朋友都有過借東西的經歷。但你們借過這個嗎?

師:你們借過嗎?

生:沒有。

師:可真夠奇怪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8課借──

生:借生日。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讓孩子觀看課件,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然後放手讓孩子看拼音讀課文,勾畫生字,讀準生字,讀通課文。接著我和同學們一起玩氣球對對碰的遊戲,鞏固生字,瞭解詞語意思,增加學生的詞彙量,讓孩子在快樂中認讀生字和詞語。

然後我用課件演示4個要會寫生字的筆順,直觀形象,並設計了這樣的一道題,讓孩子在語言環境中感受4個生字的意思。

三、讀中感悟,悟中言情

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而要一年級國小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有一定困難,因此,我有效的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課文中的人物對話飽含這母女之間的真情實感,我在教學時抓住了母女之間的對話,分角色朗讀課文是孩子最喜歡的。因此,我創設情景配樂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孩子在讀的時候,體會小云的疑惑納悶,引導學生想一想:小云的媽媽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嗎?體會媽媽並不是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想著別人。在第二次對話中,抓住小云的話,讓學生思考:小云為什麼把生日借給媽媽?讓孩子感受到在媽媽的影響下,小云懂得關心媽媽,體現小云的天真可愛。然後,我繼續創設情境,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媽媽聽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給她,會對小云說什麼呢?

在重點句子的品讀中讓孩子感悟到母女之間的真情,我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精心照顧我們、關心我們、愛護著我們;所以,我們也應該向課文中的小云一樣,多關心自己的媽媽,愛自己的媽媽。板書:愛

給全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讓我們一起祝他們生日快樂,全班同學唱生日快樂歌。

欣賞古詩《遊子吟》

四、探究學習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不知道趕快問問吧。可要用心記住啊!

2、父母生日時,親手做一份小禮物(一幅畫、一件紙工等)送給父親或母親,並說一句祝福的話。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認識數字8是寧教版中班數學活動裡的一個內容,這個內容是在學習7以內的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幼兒掌握添上一個和去掉一個等量不變的關係,知道數字8的形成過程,感知數字8的實際意義,理解數字與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且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了手口一致的點數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而制定相應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欣賞春天來了的情境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2、認知目標:認識數字8,感知數字8表示的實際意義

二、說學情

本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善於思考,敢於表現、對周圍的新事物充滿好奇。在認識了7以內的數字後,對抽象的數概念有了一定的認知、理解,動手能力較以前大有進步。根據《綱要》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現有的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實物,又要拓展幼兒的經驗,拓寬幼兒的視野。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怎樣使幼兒將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絡起來,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幼兒“學”和教師“教”的主要方向,只有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我們才能在教學中合理設計教法和學法,使教師有目的地引導“重點”,從而突破幼兒學習的“難點”。本著這樣的觀念,我設計本次活動重點為:通過觀察發現7個添上一個是8,知道數字8的實際意義。難點是通過多種感官練習,鞏固對數的理解。

四、說活動準備:

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活動準備是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這裡的準備及包括教學物品的準備,同時也包括幼兒數學知識技能的準備。

教具:“春天來了”的圖片(池塘邊有發芽的柳樹、綠草地、天空中有小鳥)磁性青蛙教具8個,1、2、3、4、5、6、7、8的數字卡片各一張。

學具:

(1)每名幼兒胸前貼有不同的數字卡片一張;

(2)每桌一個塑料筐,內裝軟體積木若干;

(3)室內設定畫有數字的兩個圈

五、說設計過程

對數學活動的要求《綱要》明確表明“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活動的重要和有趣……”我設計了3個主要的教學程式,首先結合季節特徵,引導幼兒運用目測數群和點數的方法複習7以內的數與量之間的匹配關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邊學青蛙的叫聲邊有動感的出示磁性青蛙教具,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啟發幼兒手口一致點數小青蛙的數量,並能說出總數以及表示方法。引導幼兒觀察數量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應採取何種辦法?說出7個添上1個是8個,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幼兒掌握了數字8的形成過程後,重點讓幼兒感知數字8的實際意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比如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以及室內的陳設、著裝)多方面啟發引導,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結束部分採用遊戲法:

(1)按數取物:(重點是鞏固8的形成)教師出示不同的數字,幼兒取出相應的實物;

(2)跑圈:幼兒記住自己戴的胸牌數字,隨教師轉大圓圈,音樂停,幼兒到與自己胸牌數相應的圈內,教師檢查結果。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框題指出什麼是集體主義原則,根本內容是分析集體主義為什麼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無論在社會生活的那個方面(政治的,經濟的,其他的)我們都應當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這是人民思考與實踐的熱點問題,解決不好,社會生活就會混亂。所以該課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德育意義。只有理解好本框題,才能理解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從而回到一般意義上去學習怎樣堅持集體主義。也就是說,圍繞“集體主義原則”,本框題要完成的是關於“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內容的學習。

(二)教育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方面:

理解:①理解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

②說明集體主義為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

運用:用正確的價值標準,對我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價值觀進行比較,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2、能力方面:

①通過對各種價值觀的比較,進一步提高能力;

②通過學習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進一步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3、覺悟方面:

能提高在實際生活中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取向的主要意義的認識。

(三)教學內容分析

1.內容要點:

本節課時討論了三個問題,即:目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多種價值觀;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包括“集體主義的內容、產生”和“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原因”);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應當主義的問題。

2.重點分析:

本節課的重點是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原因。原因是:這個問題本來就是本框題的論述中心,自應屬於重點。同時它又是當前人們思考與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在多種價值觀存在的情況下,究竟應堅持什麼樣的價值取向才是正確的,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解決不好,社會生活就會混亂。要幫助青少年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應當重視的內容。

3.難點分析:

本節課的難點是:個人與集體的利益的關係問題。這裡的困難,主要不是理論上的,而是思想覺悟方面的。闡述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統一,思想障礙較少。而要提出 “為了集體利益放棄個人利益,必要是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來保衛集體利益”,學生內心的思想疑點就多起來了。要從思想教育意義上來看待這個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採用比較發使學生明確日常社會生活中有多種價值觀,並瞭解其正確與錯誤。通過語言描述、小黑板展示、音樂渲染和錄音播放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學習,接受教育。學生通過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弄懂蘊含其中的內涵,明白其中的道理,形成情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一系列的人物事例情景,使學生在情感上、覺悟上理解、接受,樹立並集體主義價值取向。

(二)學習方法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採用探究式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首先提出本節課的探究目標,然後學生自讀教材,閱讀時要求學生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勾劃出來,並寫批註。然後回答老師在小黑板上所展示的問題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趣匯入小黑板展示(黑體字部分)——多種價值觀的表現:

A、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集體主義價值觀(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應提倡和奉行(是正確的價值觀)

B、有錢能使鬼推磨。——拜金主義價值觀——應反對 (錯誤的價值觀)

C、人生若朝露,行樂須及歡。——享樂主義價值觀——應反對 (錯誤的價值觀)

D、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個人主義價值觀——應反對 (錯誤的價值觀)

由學生們討論分析各種價值觀,最後老師總評指明(紅體字部分)並總結出: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2、教師分析並引導學生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①分析目前社會生活中存在多種價值觀的原因;

②引導學生學習: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首先,閱讀課文,然後全體朗讀集體主義的內容,並思考回答三個問題(黑體字部分):

A、“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中的“集體”是不是就是指“集體主義”中的集體? “集體主義”中的“集體”包括集體、國家、社會。

B、集體主義的三點內容的共同點是什麼?都反映的是集體、國家和個人利益的關係

C、這三點分別從哪些角度反映集體、國家、和個人利益的關係?

第一點是先後問題,即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第二點是結合問題,在保證集體、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把個人利益和國家、集體利益結合起來,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

第三點是主從問題、或者叫輕重問題,即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教師引導學生髮言分析,然後進行總結(藍體字部分) 其次,學習原因。三個方面的原因理論性教強,主要是學生閱讀課文,老師藉助圖示,通過理論分析、例析使學生明白道理(圖示見教案);再次,由學生閱讀回答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應注意的三個問題,老師加以分析。

3、讓學生收集有關98抗洪的資料,在課堂上舉例討論,從情感上和覺悟上理解並接受: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二者必居其一時,集體主義價值觀要求人們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4、小結全文,指出重難點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時、分、秒第二節:一分能幹什麼。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對時、分、秒已經建立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而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分的認識也有了初步的經驗積累,可是對一分的時間觀念缺乏整體性的認識,所以建立一分的時間觀念是本節課的重要任務。同時學好本節課也是為今後繼續學習“年、月、日”和“12時、24時計時法”做好前期的鋪墊準備。

教學目標:《新課標》告訴我們:現代數學教育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以“單一傳授知識”為目的了,而是更加關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的多樣化;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良好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這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建立一分的時間概念;自主探究出一分=60秒;初步嘗試估計經歷時間的長短

2、 通過觀察、互動、交流、記錄等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收集學會學習的方法。

3、 培養學生自主生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同時體會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美妙。

為了能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還緊緊地抓住了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分與秒的關係

難點:體驗一分的長短

教法與學法:

由於這節課的服務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較小,好動、好奇心強。但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很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色彩豐富的課件吸引學生注意力,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們以一種興奮的狀態,通過合作交流發現分與秒的關係,這樣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又激發了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動積極性。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式設計了六個環節:

一、 情感鋪墊 激情匯入

由於考慮到現場的教學物件與我們平時的教學物件不同,所以在設計時考慮了好久,在情境的創設上用自己寫的一首深情的小詩匯入。這首小詩不是為了煽情,而是想真心的獻給在座的各位和本次大會,上課時由李芯蕊老師帶給大家。這樣設計的目的除了可以給大家美好的情感調動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美好的過程正好是一分鐘。從而匯入本節的課題,教師板書:一分能幹什麼,為學習新知創設了很好的情境。

二、 自主參與 探索新知

這個環節我們的任務是要學生自主生成教學重點,所以我們利用大量的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動一動方式觀察大螢幕上鐘面的分針、秒針的走動情況。說一說當秒針走動一圈分針的位置發生了哪些變化?再說一說當分針走動一小格秒針的位置又是如何變化的?教師板書 “1分 秒” 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1分和秒之間的關係,同時多媒體提供分針和秒針的動畫圖,學生們可通過數一數的方式找到分和秒之間的關係,找到:其實秒針走動一圈和分針走動一小格所經歷的時間是一樣長,從而生成本課的重點。得出結論的同學都上黑板寫出 “1分=60秒”。

這樣的設計的目的是結合了學生已經擁有的知識儲備,運用多媒體的直觀展示,讓學生們達到“跳一跳夠得到”的教學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是觀察員,最後的結論是學生們自己探究出來的。對於這樣的結論他們自然是願意接受的,既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抽象出公式。這樣精心的設計可以說是思維的一種深化訓練又是教給孩子如何學習的過程。

三、 感受一分能幹什麼

剛剛生成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和體會。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必須讓學生自己感受一分的長短。這是個開放性問題要拋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室內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活動並用心活動的次數,教師把握時間一分後喊停。在反饋時讓學生們自己說一分的時間你都做了什麼,做了多少次?這樣即可以直接感受一分的長短又可以讓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除了學生彙報的內容之外,教師利用多媒體補充一些一分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讓學生感知這麼不起眼的一分居然能做這麼多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情感。

四、 估計一分的長短

這是第三環節的的昇華部分,如果說第三環節站在了正面的角度思維,那麼可以說這部分的`是相反的角度來體驗一分的長短。同樣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事情活動,這次是自己估計到一分種後停下來,教師巡視記錄。在反饋時教師找估計比較準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用什麼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基於兩點考慮:第一個是讓學生會從生活中找到一些規律;第二是還有學生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彙報的同學可以為他們提供思路,以點帶面。通過這樣的設計來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發展”的理念。

五、鞏固新知 解決問題

練習為了重難點服務的。這一部分設計了大量有梯度的習題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六、 學生談收穫和體會

可以說到了這個環節已經接近了尾聲,但我認為如果處理得好可以形成本課的高潮,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引導學生在一分的時間裡談談感受、體會、感悟。學生就會想我說多少可以大約是一分。這樣的設計有兩點目的:一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生活中提高數學應用的能力;第二也是為了讓教師能夠及時的瞭解的學生們掌握新知的水平和思維動向,能更好的駕御今後的學習活動。

評價昇華

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及時的總結、鼓勵和表揚。讓師生以一種朋友似的的關係、交談的方式共同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的狀態是最積極的,教學效果也將是最佳的。同時提出思考性的問題:通過同學們的談話我知道你們懂得了珍惜時間,那麼在生活中應該怎樣的遵守時間、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呢?每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一份惜時方案。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下節課“作息時間表”打下伏筆。

在最後的一分裡,老師提議和同學們一起靜下來聽一分的音樂。即可以慢慢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又可以在動聽的音樂中感受“滴答滴答”的時間流逝的腳步聲。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最後我想用北師大的周玉仁教授的一段話來結束我今天的說課:

凡是學生能夠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替代

凡是學生能夠自己思索出來的決不暗示

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給一些活動的空間,多給一些表現的機會,多給一些體驗成功的快樂!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變化圖形組合的方法表現動物新圖象的外部特徵。

2、在想象創造各種圖象中體驗有體貌地招呼同伴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背景圖、可操作的長頸鹿

幼兒作畫工具、五角星

活動過程

設計思路

一、猜一猜匯入活動:

(邊在紙的中央

畫一個大的橢圓,在紙的一角畫一個小的橢圓,邊介紹)在草地中央住著一個大蛋,在草地角落住著一個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從前門接一根電話線打電話給小蛋說:“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從後門接一根電話線給大蛋說:“大蛋,你你好!”原來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猜它是什麼動物?

(幼兒猜猜它是什麼動物。)

一、 討論演示:

1、長頸鹿的頭上還缺什麼?(教師按幼兒的提示逐一添畫眼睛、耳朵、鼻子等)啟發幼兒討論長頸鹿的脖子上有什麼,有幾條怎麼樣的腿及怎麼樣的尾巴(脖子後面有棕毛、有四條細細長長的腿、細細的尾巴)

2、(逐一演示長頸鹿動態,引導想象)

一天,長頸鹿在草地上散步,它一轉身,抬頭看見了小鳥,就看著小鳥輕輕地說:“小鳥,你早!”小鳥開心的怎麼了呢?(幼:小鳥就快樂地唱起了歌。。。。。)

它又遇見了大樹,就對大樹輕輕地說:“大樹,你早!”大樹怎麼了?長頸鹿一低頭碰見了小花,就對小花說什麼?小花會怎麼表示?

3、森林裡的朋友們都知道來了一個會打招呼的長頸鹿,都想和它做朋友。想想還有哪些朋友想和有禮貌的長頸鹿做朋友?

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會打招呼的長頸鹿好嗎?快把大蛋和小蛋變出來,一起去找更多的好朋友。

二、 幼兒創作:

森林裡有個大蛋它旁邊有個小蛋,它們在打電話,變、變、變出一個長頸鹿。(教師採取模仿幼兒創編圖象的方法進行續編,進一步引導想象)

四、貼上星星:

“這裡有這麼多有禮貌的長頸鹿,我要好好地獎勵你們。我把星星送給你們打扮長頸鹿的皮毛。”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小星星放在活動室周圍,幼兒去取星星進行貼上。(走路輕、不爭搶。)

環節一:

設計大蛋與小蛋打招呼的情景介紹長頸鹿的基本結構,使枯燥的演示變的有趣,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分,讓幼兒充滿想象的情景。從中也滲透了禮貌教育。

第二環節:

1、給幼兒運用自己的能力進行補充完善的機會。

,中班藝術活動——長頸鹿打招呼(教案及說課稿)

2、從演示中幼兒感受長頸鹿的動態表現及禮貌教育。

3、問題的層層推進,給了幼兒更多的想象空間。

第三環節:

採取模仿幼兒創編圖象的方法進行續編,進一步引導想象,給幼兒

哦中班藝術活動——長頸鹿打招呼(教案及說課稿)更大的自己創造圖象的空間。

第四環節:

進一步引導幼兒體驗學習禮貌行為的快樂。

幼兒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就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應把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應儘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但是,離開了知識技能作中介,幼兒的思想感情就不可能有大膽的表現,獨特的創造,就象任何人不可能運用他所不熟悉的語言去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一樣,所以,我們一直就在研究探討怎樣處理技能與創造的關係。其實這兩者是不矛盾也不對立的`,今天我的這個活動就是一堂技能與創造想結合的美術活動。

示範體現創造性。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來介紹長頸鹿的基本結構,使原來枯燥的演示變成有趣的畫謎,那

幼兒帶進了充滿想象的情景,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分。我在畫完大蛋和小蛋後說:“仔細看一看,是什麼動物。”幼兒就從有長脖子的動物中去找,一下子就發現了長頸鹿,產生了參與畫長頸鹿的願望。在補充長頸鹿的特徵時也是如此,問幼兒長頸鹿還漏了什麼,把幼兒推到臺前,給了幼兒充分表現的機會,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幼兒只要可能知道的都讓幼兒自己來表達表現)在第二環節中以故事情景的形式。讓幼兒通過觀察,老師的提問,“大蛋和小蛋的位置有什麼變化呀?”讓幼兒自己發現長頸鹿的動態,通過簡單的演示與提問,讓幼兒自己發現長頸鹿的不同動態,而不是教師生硬地教幼兒畫什麼動態的長頸鹿。在這一環節中,也是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定的,幼兒能力強的可畫不同動態的長頸鹿。

在啟發幼兒想象有禮貌的長頸鹿還會和誰打招呼?以此創造出豐富的畫面。這一創造性環節是建立在幼兒原有的知識技能水平上的,是對原有知識技能的再現。

當然,我們的幼兒美術教育並不是單純的教給幼兒繪畫的技能,而是努力體現美術的中介作用。通過美術活動使幼兒的心靈和畫面一樣美麗和豐富。所以本次 活動還滲透了語言的創造性及社會領域中的禮貌教育。讓幼兒在想象創造各種圖象中體驗有禮貌地招呼同伴的快樂,使無價的感情力量融合到各種教育領域中來。我們認為這樣的教育才是有價值的。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能給我們團隊這樣一次展示的機會,作為一名《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師,我深知它的重要性也非常樂於去研究它。下面我就來進行說課,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指正。

我 們團隊研究的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的第一個主題《讓爺爺奶奶高興》的第二課時,這一單元是圍繞人與人的關係展開的,這堂課涉 及的是學生和老年人之間的關係。旨在讓學生走近他們,去了解他們,從而達到尊重他們,並願意為他們做一些事情的目的。發展的邏輯是從尊重,關愛自己身邊的 人開始,推及社會。瞭解社會是個大家庭,社會關愛著每一個人,同時,社會的事情也需要大家來做。這堂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瞭解了爺爺奶奶的過去以及為家庭所 做的貢獻的基礎上的。已經完成了“走近”這一環節,如何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的去理解老人,尊敬老人,從而達到“孝”和“順”從而推及社會則是這節課我們 要解決的。但是要想解決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記得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條訊息:一位老師在學生中間做了一項小調查,你們的爺爺奶奶喜歡吃什麼?孩子們紛紛回答到:“喜歡吃香蕉,喜歡吃蘋果等。這時,一位小男孩站起來大聲說:“我爺爺奶奶喜歡吃剩飯……”

聽了這則資訊,我想各位老師的心情都和我一樣,笑過之後,感到一絲悲哀,為孩子,也為他們的爺爺奶奶。尊敬老人是一個講了千秋萬代的老話題,在今天的社會, 獨生子女成了家裡的掌上明珠,有些國小生在家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錦衣玉食生活,被百般疼愛。他們把老人對他們的好當做是“理所當然”或是對於 老人給他的疼愛“熟視無睹”,如何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的.去理解老人,尊敬老人,從而達到“孝”和“順”則成了這節課的關鍵。我們團隊便把目光定位到了 “教學資源”上,為此我們確定的主題是“拓展課堂教學資源,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有著豐富的課程資源,教材中的資源、生活中的資源、學生本身的資源、網路上的資源等等,那麼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使得資源有效的發揮,來幫助我們以及學生達到這樣預設的目標呢?

我 們團隊進行了多次教研,在大家的共同商議下,使得課堂資源的拓展,課堂情況的預設,學習內容的重組,學生情感的體驗,常見問題的解決等諸多隨時生成性問題 得以解決。作為國小生應該學會尊重,關愛自己身邊的人,瞭解老年人在生活上的困難。體會他們的心理需求,真實的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尊重,這體現了關注學生髮 展的設計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道用一些力所能及的辦法向老人敬孝心,能夠清楚,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2、瞭解尊老敬老的政策和設施,感受社會是個大家庭,社會關愛著每一個人,同時,社會的事情也需要大家來做。

3、對老年人產生敬意,理解,尊重老年人的特殊習慣,理解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通過教者有意識的引出問題,進行師生間的交流,觀看錄影,製做孝心卡等方法,突出能夠清楚、真實地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尊重和向老人敬孝心的重點。突破如何理解、尊重老年人的特殊習慣和情感需要這一難點。

我們團隊一致認為應該重點抓住一個“情”字。讓學生情有所出,情有所表,情有所歸,從而引起情感共鳴。

一、鋪情,創設情感。

爺爺奶奶為他們所作的付出是說不完道不盡的,融洽的交流氛圍,和諧的交流空間,為孩子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觸動了他們的神經,充分地利用了學生自身的資源讓他們在回憶中感受著老人濃濃的情,使得老人對他們的關懷歷歷在目,從而引發孩子們情感上的共鳴。

二、悟情,理解情感。

我 們團隊一致認為應該注重突出本學科的學習特點:“用眼睛去觀察,開動大腦去思考,敞開心靈去感受”所以在本課設計上我們特別注重師生間的交流,有意識地引 出一些生活中的一些話題,通過各種矛盾的產生,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中猜出長輩們的內心願望和需求,體會到被老人們所關愛的幸福和感動。這體現了全新的教育 理念,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三、激情,情感導行。

針 對教材的實際情況及我們對課堂上資源的拓展,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貼近了孩子的生活,激發了孩子們的情感,“夜深人靜了,對著一 大桌冰涼的飯菜,對著早已沒有節目的電視機,爺爺奶奶此時此刻最需要什麼呢?將孩子們漸漸帶入老人的內心世界,通過換位思考,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老人的 情感需要。達到情到深處更明理的效果。為學生的導行作好了鋪墊。

四、抒情,情行交融。

受之於內,發之於外,通過小小的孝心卡,讓孩子們的心和老人們貼的更近,達到表達他們內心最真實願望的目的。最初我們設計的是在歌聲中結束本課,但經過多次討論後,最後我們確定的文案是將詩歌進行人稱的轉換,通過孩子們動情的朗誦,使情感得到昇華。

我們團隊力爭做到:利用現有的資源條件,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中心,以迴歸生活,迴歸社會為目的,在課堂教學豐富的活動中教孩子們學會交流情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分享快樂和感恩。下面就有請勝利國小的譚老師為我們做這節課的展示。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讓貓頭鷹好好睡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三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本課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童話故事。主要介紹了貓頭鷹的生活習性,告訴孩子們貓頭鷹是捉田鼠的能手,是人類的好朋友,同時懂得在生活中要相互關心的道理。全篇課文內容生動有趣,淺顯易懂。文中對話較多,小黃鶯極富個性的語言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容易激起兒童的共鳴,因此是兒童朗讀的好材料。根據新課標和教材實際,我將《讓貓頭鷹好好睡覺》的教學目標定位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體會不同語氣的表達效果。

2、展開想象,把課文演一演,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生中懂得關心他人,互相理解的道理。

課文主要是以對話為主,讓學生多讀,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小黃鶯的心理變化。因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故事所講的道理,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採用現代教學手段,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配合板書與課件,最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全文共分六個自然段,以小黃鶯與老黃鶯的對話為主,主寫了小黃鶯的心理變化的過程。本文主線清晰,故事生動,很適合感情朗讀。因此,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了老黃鶯和小黃鶯的對話這條主線,以分角色朗讀為主,通過“朗讀——理解——朗讀”這種教學手段教學本課。

三、說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理解——朗讀”的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小黃鶯前後的心理變化,懂得其中的道理。

1、課文的第二到六自然段的對話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

(1)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的特點,通過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文字,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字。可提出問題:“為什麼小百靈、小山雀跟著小黃鶯唱歌會讓老黃鶯著急?”“貓頭鷹阿姨被吵醒後有什麼影響?”先找到問題的答案,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深入瞭解老黃鶯,小黃鶯,貓頭鷹的個性特點和生活習性。為下個環節,分角色朗讀打下基礎。這一程式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當同學們都明白了小動物的歌聲雖然很好聽,可是會把晚上捉田鼠,白天睡覺的貓頭鷹阿姨吵醒後,我就指導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先分別勾畫出老黃鶯和小黃鶯的說話內容,想想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再在小組裡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能使學生在寬鬆活躍的課堂氛圍下主動積極的學習。

(3)分男女生讀小黃鶯和老黃鶯之間的對話,檢查學生的分組學習的情況。講解朗讀時應把握的感情。通過講解讓學生更加了解小黃鶯的鮮明個性,而小黃鶯極富個性的語言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容易激起兒童的共鳴。

(4)通過教師講解,再分為小組,交流自己的掌握情況,把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同時也能虛心向別人請教。在這個環節上,我覺得教師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5)抓住對話中的詞語,和描寫語氣的句式,深入瞭解小黃鶯的心理變化,聽錄音範讀,進行表情朗讀和角色表演。

我認為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這篇課文語言流暢,對話很有趣,貼近兒童生活,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角色,將學生從旁觀者推向了與文字對話的位置,成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進學生走進教材,積極進行角色體驗,隨後,將體驗所得通過表情朗讀顯現出來或進行角色表演。在感悟、體會、表演中得到語言的.薰陶,情感的昇華。

(6)主課文內容的小結。通過看圖提問:“你喜歡誰?為什麼?”加深學生對小黃鶯,貓頭鷹的個性和生活習性的瞭解。在這一環節,應尊重學生的多元感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7)教師質疑:學完全文,你對題目中的“好好”一詞是怎樣理解的。這一環節是明確我們學完這課應該懂得的道理,老黃鶯十分關心人類的朋友———————貓頭鷹。小黃鶯活潑,直率,懂道理,貓頭鷹為保護我們的莊稼作出了貢獻。因此我們也應該關心愛護小動物。這一環節,是告訴同學們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態才會平衡,才會建立綠色的家園。這也是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科技環保。

2、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議一議。聯絡生活實際,交流生活中相互關心或保護動物的事例,學了這篇課文,懂得了這樣的道理,結合實際想想自己在這些方面做得怎麼樣?

3、課堂總結,讓學生交流這節課有什麼收穫?自由暢談。通過這一環節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學過的知識,懂得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

四、說教學程式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這就要求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多元對話中,培養他們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運用能力,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計劃兩個課時授完此課,本課是第二課時,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1、談話匯入課題。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上課時,我利用板書:“貓頭鷹”、“睡覺”質疑,提問:“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時學生會回答:“貓頭鷹的是白天睡覺,還是保護莊稼的能手。”……那你們還想知道什麼,為什麼小百靈,小山雀跟著小黃鶯唱歌會讓老黃鶯著急?它們唱歌對貓頭鷹有什麼影響?小黃鶯開始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後來又有什麼變化呢?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去讀。長此以往,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他們的思維會隨之活躍,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2、自讀自悟。通過生動形象的課件,激起孩子們走進文字的閱讀期待。體會小黃鶯的歌唱得很動聽,樹林裡也很熱鬧,小夥伴們特別的天真、活潑。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小黃鶯的活潑,並要求學生找出描寫小黃鶯很高興的話。抓住一xxxxxx就xxxxxx這個句式,練習說話。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充分地朗讀,感悟到文章語言的清新、活潑、生動,在此基礎上進行遷移、內化。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積累了語言。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齊讀第一自然段。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字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彙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文字獲取知識的過程。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文章結構的簡縮,既體現文章的重點內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總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