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家》讀書心得精選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03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家》讀書心得精選15篇

《家》讀書心得1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作為《激流》三部曲之一,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

《家》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高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鬱致死,瑞珏的悲慘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並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本書向我們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終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在的思想是開放的,並不侷限於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為開放,變傳統為創新,變專制為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新,沒有民主;但現在有了,還有了網際網路,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瞭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著。我們可以向《家》裡面的“覺民”、“覺慧”學習,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為借鑑,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鬥。巴金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著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著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而今天我們的家,家裡面我們成為了中心,父母長輩為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為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徵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並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應該滿足,應該回報他們。看了《家》以後,我們為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並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為我們的付出呢?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飢餓……儘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美好的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的黑暗,而先進的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為新時代的青年點亮了前行的明燈。太陽普照大地,總有黑暗的角落:社會再文明,總有迂腐的潛伏。倘若處在陰暗迂腐的現實之中,那麼時代的新青年就應該繼承和發展那永不退色的五四精神,用他的光芒驅散現實的黑暗。

《家》讀書心得2

《黑熊舞蹈家》是作家沈石溪寫的一本動物故事集。收錄了六隻熊和兩隻獅子的故事。其中"母熊大白掌"描寫了主人公"我"與獵戶亢浪隆在捕獵母熊大白掌的過程中,親眼目睹母熊大白掌為了救小熊仔不惜粉身碎骨的氣概,作者對母熊大白掌在生死存亡關頭的細緻描寫讓人深受震撼,使人深刻反省獵殺動物的這種用生命作殺害的殘忍事件。

《黑熊舞蹈家》中通過寫兩隻性格才能都不一樣的'黑熊,在人類社會權威的影響下,而發生的命運轉折,折射人性缺點的問題。特別是圓球在"真阿寶"和"假阿寶"兩種身份間轉換的困難,可以讓讀者對動物和人類的深入思考。

"美女與雄獅"有趣地描繪了動物野性被馴化的過程,並警示我們,力量和馴化力的矛盾的存在,一種反馴化力的'破壞力一旦破土而出,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

多麼溫暖的故事啊,我現在才知道動物也是和我們人類有一樣的感情,一樣的思想,這本書告訴我們每一個生靈都是神奇完美的,就像特意創造出來的。無論是什麼樣動物,都是人類在地球上的良師益友,讓我們要好好的保護動物們吧!

大家平時一定被欺騙過吧,說不定自己也欺騙過別人。但是你們知道被欺騙得後果嗎?

阿寶是陽光大馬戲團的一隻熊。它可不是普通的一隻熊,它是一隻有藝術細胞的舞蹈熊,它會跳探戈,會華爾茲,會……它也是陽光大馬戲團的明星熊,經常會出去表演。在馬戲團中,還有一隻熊,叫做圓球,圓球只是個配角。

一天某國的元首夫人來陽光大馬戲團參觀,點名要求最出名的阿寶陪她跳一曲華爾茲,因為元首夫人年輕時是個舞迷。阿寶正好表演完了一場,情緒有些不佳,於是高導演便讓圓球來代替阿寶。元首夫人跟圓球跳完一曲後感覺很不錯,便大大的鼓勵了陽光大馬戲團。就這樣,圓球陰差陽錯的代替了阿寶。不幸的是,在那天,圓球和元首夫人跳舞的照片被拍了下來。很多人慕名而來,觀看“阿寶”(圓球)的表演。

阿寶被落在了籠子裡而“阿寶”則在外面接受萬眾矚目。阿寶在籠子裡愈發的孤單了,它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它終於瞭解到它被欺騙了,於是它絕食了,最後死亡。

看,這就是被欺騙的後果。欺騙,終究不是什麼好事。

《家》讀書心得3

《橋下一家人》這本書的故事描述了貧窮與貧窮之間的愛與溫暖。

故事中的主人公阿曼德是一個流浪漢,他是“受不了孩子”的人,因為他“怕孩子們會偷走他善良的心”,“怕一個家會拴住他的自由”。然而,當他在橋地下遇到三個孩子和他們的媽媽凱爾西特夫人組成的一家後,他的思想逐漸發生了變化。凱爾西特夫人對一家人的看重給了貧窮中的孩子很大的信心。

在故事的結尾說到,阿曼德的心已全被孩子們“偷”去了,他的自由也被這家人拴住了。這家人願意認這個與他們不沾親故的.老人。

阿曼德作為他們的爺爺,而阿曼德也願意當他們的爺爺,最後還為他們去找工作,阿曼德找到的工作能為他們提供住所。這樣,阿曼德是一個有家的人了,他有工作了,他不再是流浪漢了。

讀了這本書,我發現愛的力量是無窮的,任何東西都打不敗它。

《家》讀書心得4

夏日的午後,陽光暖軟,從窗縫和門縫後悄悄溜進來,在地上、牆上留下影跡,一排排,整整齊齊,像琴鍵一樣。我左手託著下巴,另一隻手輕輕翻動《千家詩》的書頁。

還記得那個酒入愁腸,七分化為月光,餘下三分化為劍氣的李白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是他在讚美楊貴妃的傾世姿容。“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是他流放夜郎時依舊孤傲清高的性情。“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是他背井離鄉,想大醉一場,忘卻對故鄉的思念,豪情萬丈。“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是他送別朋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鄰家傳來一首《長安憶》,清麗傷感的音調讓我恍若夢迴大唐,好像看見李白衣袖飄飛間留下一片康橋彩雲。李白的詩詞或華麗,或浪漫,或豪放,都令我回味無窮。

讓我最欣賞的是孫逖的《宿雲門寺閣》。“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畫壁餘鴻雁,紗窗宿鬥牛。更疑天路近,夢與白雲遊。”雲門山下,縷縷佛香繚繞著寺閣,繁花如煙似夢,飄渺夢幻,那裡幽靜美麗得如同世外桃源。紅日漸漸西沉,晚霞把天空渲染得流光溢彩。寺閣懸起燈盞,四周的山峰高大險峻,像一道道屏障。寺閣的布幔又被捲起,與五湖的秋色相對。壁畫褪去了往昔華麗鮮亮的顏色,只剩下了南飛的鴻雁。不光是詩人,我也懷疑天路是否已近在眼前,與白雲同遊天界。這樣的美景,怎能不讓人陶醉?

猶記當時年少,窗外傳來朗朗讀詩聲,未脫去童稚的.調兒撥動了我的心絃。那來自遙遠時空的淡淡情思,如同一位手執書卷的美人,驚鴻一瞥,天地頓時失去了應有的顏色。

漸漸長大,不再滿足於搖頭晃腦地讀詩、背詩,便拿著毛筆學學那些儒雅的詩人,抄詩、品詩,有時也會幼稚地寫寫根本就不成調的小詩。每當筆尖輕輕掠過紙上,墨汁流淌,形成字跡,心裡就會產生一種極大的滿足感,彷彿一筆一生蓮,筆筆蓮花開。

有時看著一首首詩詞,心裡也會做做夢。遠離俗世的喧囂紛擾、燈紅酒綠,在青山隱隱、綠水悠悠的地方駕一葉扁舟,獨自一人遨遊天下,尋一尋謫仙人李白,討一壺陳年佳釀,繡口是否也能如他一般吐就盛世雲煙與繁榮;見一見陶淵明,體驗一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隱居生活。

不得不承認,詩詞就像一杯香茗,氤氳著久久不散的醇香;不得不感慨,人生路漫漫,若能詩詞常駐,詩情永駐,也算幸事!

陽光輕笑,從指尖,從書頁上跳躍。詩詞傳唱千家,古典魂韻流傳千古。我願在這慵懶的午後,捧一卷清雅的《千家詩》,偷享清歡樂浮生, “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家》讀書心得5

書桌上的它,分外顯眼,那是我情有獨鍾的《千家詩》。就在這本書裡,我第一次覺得,詩歌是那樣的美好。

我輕翻書頁,步入了那個詩歌的年代。

矮矮的平房,成蔭的柳樹,樹下乘涼的,會是陶淵明嗎?一襲白衣,一壺老酒,那月下獨酌的,是李太白的身影嗎?早朝之上,慷慨激昂主張變法的,是王安石嗎?被貶後,獨坐小舟,借酒消愁的,會是蘇東坡嗎?竹林裡,獨自撫琴的,是王維嗎?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遠遠地瞧見,木門前徘徊的,一定是崔戶那落寞的背影;“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春日午後遊走於花叢中的,不必說,定是程顥在欣賞風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在錢塘湖邊品味春光,白香山,也是在那樣一個初春的日子,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吧;“天街月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千年前的.唐宮,會有人知道那個宮女的心酸嗎;“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趙詩秀就在那仲夏的夜晚,靜靜地等待友人的到來;“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唐朝的春節,也是像如今一般熱鬧非凡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瞭,大街上,也是冷冷清清……

我就這樣在那詩歌的年代彳亍著,突然想起詩歌,對今日的我們,也是那樣的重要。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你準備浪費糧食的時候,就想想這句吧!農民種田,是多麼不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就是那辛勤的勞動人民,自己默默地工作,換來我們的幸福;“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不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們嗎,孜孜不倦地教導著莘莘學子。

原來,詩歌,離我們那麼遠,卻又那麼近,詩歌見證了數千年的中國,無論是苦難,是輝煌,是滄桑,是淡泊,是熱鬧,詩歌的魅力,永遠是那樣的安靜。

生一爐薪火,泡一杯綠茶,讀一首詩歌,日子,就這麼靜了下來。

《家》讀書心得6

記得初次接觸巴金老先生寫的《家》,是在國中。那天晚自習回家,躺床上無聊,就開啟收音機,正好聽到音訊裡在讀《家》裡的一個片段。

當時第一個感覺,描述的是一個大家庭裡的故事。已過去六年了已不記得那一段是講什麼了,只記得好像是過年,公館裡的氣氛。事後,又聽老師講課涉及到一些些。這就為我以後讀這本書的興趣打下了基礎。

第一印象書中人物刻畫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其間的描寫真實得讓我覺得身臨其境。於是泡書店時,就讓我毫不猶豫地買下它。

我讀書耐心不足,所以看書時,走馬觀花般讀完。在這期間,我的心充滿了悲憤與憐憫。讀完之後,心情依舊沉重,氣憤那個社會,那個家庭。同時,我又慶幸,這樣的社會已成為歷史。我們是幸福的,生活在一個嶄新的時代。

給我最沉的心情,就是其中包含血淚的女子命運。溫順馴良的梅表姐與覺新,因為雙方母親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被兒戲般拆散。終究沒能和真心相愛的覺新一起。後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在痛苦折磨中悲哀寂寞地離去。

覺新的'妻子瑞鈺,在陳姨太之流鬧“血光之災”的邪說中哀命,這個善良貞靜的女子,在難產的呻吟最後,都沒能見上自己的丈夫一面。這是多麼悲傷。

這些青年女性的不辛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都只能流著淚形容憔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家》讀書心得7

和覺新相比,覺慧是那麼的幸運。他沒有作為長子長孫的壓力,他相對擁有更多的自由,他不需要去和其他各房的人周旋,他不需要因為弟弟的錯失而被爺爺教訓。他即使與這個家庭的正面衝突,卻依舊有一個大哥為他做緩衝區。

雖然於一個生活家庭,可是身份的不一樣,造就了覺慧和覺新儼然完全不一樣的個性。覺新是一個作揖主義者,覺慧則心裡藏著一個叛徒鬼。覺新是一味懦弱的忍讓,而覺慧有一股子的熱情和夢想。

他汲取著《新青年》等雜誌裡面的知識,他看到興奮的時候,能放肆快意地讀出來: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我把幸福爭過來!

覺慧是那麼充滿活力,與整個暮氣沉沉的家族那麼格格不入。他理解了五四的新思想,他看透這個家族吃人的本質,他想要成為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他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可是他不明白該怎樣實現,他還太幼稚了:

他和一群學生在督軍府門口站了大半夜想為受傷學生討個說法,最終在趙科長軟硬兼施之下妥協。“這不是因為大家相信那個科長的話,只是因為大家明白縱然在那裡站一夜也不會有一點好處。況且天氣是這樣冷,又在下雨,誰都不願意站在那裡空等,白白地耗費精力。大家都在想:‘回去,明天再想對付的辦法。’”一夜的苦等什麼也沒得到,年輕人的銳氣被一點點困難慢慢消磨之後很輕易地向現實低頭了。

他不知怎樣幫忙可憐的小孩,只是給了他一些錢。寂靜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邊大聲說:“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能夠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能夠使那個孩子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偽善的人道主義者!”他不明白怎樣辯駁,頹然倒在床上,接連地自語道:“我吃醉了,吃醉了。”

他恨這個家庭,可是他報復的方式卻有點可笑了。他又找出舊的《新青年》、《新潮》一類的雜誌來讀。他讀到《對於舊家庭的感想》一篇文章,心裡十分痛快,好像他已經報了仇了。當他看到這個家庭的死氣和沉悶時,他憤憤地說:“等著罷,總有一天……”究竟總有一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他自我也不大明白。

覺慧憑著一個單純的信仰,踏著大步向一個簡單的目標走去:我要做我自我的主人!不得不說,覺慧的一些行為有著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感你不讓我做我偏做。之後,覺慧像是找到了自我精神的寄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齊辦報紙,他很投入地去做。

可是,鳴鳳的死,是覺慧永遠抹不去的痛,也使他第一次這麼深切的感受到舊家庭的黑暗。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在她最完美的時節,躺在了那冰冷的水中。

提及鳴鳳,我會恨覺慧。他給了鳴鳳一個這麼美麗的夢,可是當考驗來到的時候,他竟然如此猶豫不決,如此畏畏縮縮。如果當時他能勇敢一點,那麼這個年輕的生命可能會延續下來。這次的事情使覺慧想逃出家的思想開始萌芽。

加之梅的死,珏的'死,讓覺慧覺得在留在這個地方,他只能成為一個犧牲品。“以前我的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以前我還沒有膽量,並且以前我們家裡還有幾個我所愛的人!此刻就只剩下敵人了。”

可是此時的覺慧依舊不夠成熟,他甚至沒有研究旅費,並相信有朋友在,他的一切問題都會沒問題的。“錢!錢不成問題,家裡不給我錢,我會向別人借。我必須要走。我有好多朋友,他們會幫忙我!”

“不顧忌,不害怕,不妥協”,這九個字在那種環境裡卻意外地收到了效果,它們幫忙覺慧得到了他所不曾得著的東西解放(其實這只是初步的解放)。覺慧也正是靠了這九個字才能夠逃出那個在崩潰中的舊家庭,去找尋自我的新天地。

帶著令人欽佩的勇氣,覺慧走了。他眼前是連線不斷的綠水,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流去,它會把他載到一個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裡新的一切正在生長。那過去的十八年的生活被他狠狠拋在了腦後。

巴金說:“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期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裡面我們是悶得透可是氣來了。”

《家》讀書心得8

千家詩》和《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學生啟蒙讀本,流傳很廣,影響深遠。作為國學經典和文學藝術瑰寶值得當代青少年細細品嚐。

捧著這本薄薄的《千家詩》,傳來一股久遠的氣息。這本書的年齡是我的兩倍,裝幀從右向左,文字是豎體,泛黃的書頁上留下了時光的印記。

書中收錄了唐宋兩代的七言和五言的絕句和律詩,有的借景抒情,有的託物言志;有的感嘆懷才不遇,有的表達思鄉惜別之情。由於是啟蒙讀物,大多內容淺顯,語言優美。描景的以描寫春天景物居多,其中寫早春景色最多。“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多妙!遊絲般的春雨滋潤萬物,新草初長,遠看綠成一片,近看卻發現只有稀疏的綠色夾雜在其中,抒發了作者歡喜之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不愧為詩仙,儘管眼前不得志,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乘風破浪,建功立業,到達理想的`彼岸。“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作者杜甫將柳絮桃花比作人,用“癲狂”“輕薄”來形容,後來桃花柳絮也就成了一般勢利小人的代名詞。

當時居住在成都草堂的杜甫,憂國憂民,懷才不遇,此詩寄託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深刻不滿,和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作者長期不得志,到了暮春時節,偶然登山覓春,與山中僧人閒話,不知不覺在紛擾塵世中得到半日清閒。意境悠遠,渾然天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樸素直白的語言,意義惜別之情溢於言表,令人動容。

只是這些優美的詩句,只有中國人才能得到它的精髓。第一,古詩聯絡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融合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其次,古詩很講究平仄,韻律,對仗工整,讀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律美,有些詩本身就被用來彈唱,如樂府詩。古詩也很講究用字,古代有“一字師”的典故。如“僧敲月下門”的“敲”,“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都十分傳神。若不懂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古漢語,是無法理解的。若將古詩翻譯成外文,則只能讓讀者知其大意,卻味同嚼蠟,無法領會古詩本身的魅力了。

古詩確是中國獨有的藝術瑰寶,我們應將它不斷地傳承、發揚。

《家》讀書心得9

帶著同情與傷感看完《何以為家》這部催人淚下的影片,在深切同情因戰亂而流亡失所的災民們苦難生活的同時,也對仁愛和平的生活有了更深摯的熱愛。

《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年僅12歲的小男孩恩贊一家,因敘利亞戰爭而逃亡到黎巴嫩後悽慘的生活境況。因為沒有身份證明,父母只能做一些雜工維持生計,孩子們也要在街頭叫賣賺些小錢。因生活困窘,一家七八口人擠住在小小的出租屋裡。即使這樣,出租屋的租金依然是個難題,父母無奈,只好把恩讚的妹妹——一個年僅11歲的小女孩賣給別人。

恩贊知道後試圖帶著妹妹逃離這個家,後來沒有成功,並遭到父母的呵斥,打罵,最後妹妹被賣給了別人做妻子。恩贊為此離家出走,到處尋找,希望有人僱傭他,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絕後遇到了同為難民身份的單親母親泰格雷斯,善良的泰格雷斯收留了恩贊,白天自己去工作,把兩歲的兒子交給恩贊照料。

因泰格雷斯是非法入境,需要一張假身份證件,但是黑市上的假身份證她買不起,只好到處湊錢,在湊錢過程中被警方拘留並關進了監獄,恩贊帶著這個年僅兩歲的孩子想盡一切辦法維持生計,度過了一段極端艱苦的日子,最後實在沒辦法就把這個孩子賣掉了。恩贊回到了原來的家,希望找到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出國逃離這個暗無天日,過著像蟑螂老鼠一樣卑賤的生活!

才知道原來自己一家人都沒有身份證明,同時得知妹妹因懷孕意外出血過量未能及時搶救而死。他憤怒地拿著一把刀衝出家門,把買妹妹的男子捅了一刀,結果被關進了監獄。他控訴了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生了他,卻沒有盡養育的'責任,他們連最基本的生存問題都得不到解決!並藉此向所有難民呼籲,吶喊“希望你們不要再生孩子了!”

嘈雜破舊擁擠的居住環境,以恩贊一家為代表的街頭巷尾四處流浪蓬頭垢面飢餓的眼神,以及沒有合法身份,只能靠打黑工維持生計地位卑微的難民。戰爭!罪惡的戰爭讓無數無辜的平民流離失所!讓無數個家庭陷入水深火熱!

仁愛,和平,穩定,發展,繁榮!1988年75位諾貝爾獲得者在法國巴黎發表聯合宣言: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回到兩千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湯恩比博士也曾說過:“21世紀拯救人類的,只有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

要和平不要戰爭!《何以為家》只是戰後難民苦難生活的縮影,為了讓更多的家庭不再重演歷史的悲劇,我們呼籲和平!只有仁愛,才能化解人類的矛盾紛爭,只有仁愛,才能讓社會穩定發展,只有仁愛,才能讓民族繁榮昌盛!

《家》讀書心得10

昨天把《家》又看了一遍,之前看總是沒有甚麼感覺,可能年齡的關係,現在再看覺得體會比之前深很多了。書中的幾個人物總是顯現在眼前,讓自己去思考。

覺新覺新這個一物是老舍先生著力塑造的一個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個人物形象。昨天把《家》又看了一遍,之前看總是沒有甚麼感覺,可能年齡的關係,現在再看覺得體會比之前深很多了。

書中的幾個人物總是顯現在眼前,讓自己去思考。覺新覺新這個一物是老舍先生著力塑造的一個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個人物形象。從他的身上,我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總是想把所有的事情做,總覺得要對得起所有的人,結果呢?費盡心思,最後甚麼事也沒有做好,對不起所有的人。梅表姐也好,瑞珏也好,家庭也好,都不是他想要的。我想這個多是我們這些70後人的一個縮影吧,一直都是在為他人活著,而不是為自己活著。覺慧一個青春叛逆的代表,他是一個有思想,有目標,有理想的,他能夠為自己活著,去尋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又能有多少呢?這樣的人看起來很簡單,實在做起來很難,就像在覺民的婚事上,把敢把覺民藏匿起來;在捉鬼的'事上,他勇於和陳姨太鬥爭;在學生運動的事上也於頂撞家族的最高人物高老太爺。實在真得很敬佩這樣的人,敢作敢為。

但是轉念想想,覺慧是否是有點自私,一個有著真愛的,是會去體會親人朋友的感受,而不會只為自己,走自己的路而去讓他人說。我們都很羨慕覺慧,很看不起做揖主義的覺新,但生活中我們更多做的都是覺新。老舍先生的筆真是好,幾十年前寫的東西,今天看來還是那樣的親切,讓人久久回味。

《家》讀書心得11

《橋下一家人》(美)納塔莉。薩維奇。卡爾森著。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作品。

在巴黎生活著一個上了年紀的流浪漢,他的名字叫阿曼德。橫跨塞納河的大橋底下便是他的棲身之所。一天傍晚,當他返回住處時,發現自己的地盤兒居然被三個陌生的小孩子和一隻小狗給佔了。他既吃驚又生氣,要把他們趕走。後來,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他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甚至替他們白天在洗衣房工作的媽媽照顧他們,而這三個孩子也早已把他當作自己親愛的爺爺了。阿曼德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覺,與此同時,他也深知孩子們最渴望、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真正的家。為了實現孩子們的願望,阿曼德決心振作起來,不再以乞討為生。他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謀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將與孩子們的媽媽一起支撐起一個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家。

故事中用這個不完整,拼湊起來的特殊家庭,揭示愛的責任,我一口氣把他讀完了非常感人。

《家》讀書心得12

在暑假裡學校佈置了閱讀高寬課程系列叢書並寫心得的學習任務,我選擇了《我是兒童藝術家》這本書,書中主要闡述了藝術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價值,它是兒童經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促進作用:藝術能夠豐富幼兒的生活,藝術創作給孩子們提供了表達自身想法與情感、展示個人體驗的機會,可以讓孩子們感到滿足,並獲得樂趣,藝術可以幫助幼兒提升自身認知、語言、想象力、創造力、思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老師命題作畫,並且配合了優美的範畫。其實這也限制了兒童的.創造力。本書中通過大量的教育例項和圖片,豐富了我的藝術教育經驗,對於我理解和學習藝術教育幫助很大。教師應為幼兒創設環境,提供給幼兒充足的機會去探索藝術材料,創作藝術作品,並學會欣賞他人的藝術作品。支援孩子創造性的藝術表現,作為教師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進行藝術教育教學活動前,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也要給予孩子時間,讓幼兒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意圖,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和進取心。教師除了要進行常規的藝術教學活動之外,還要仔細觀察幼兒是怎樣進行藝術活動、與同伴互動、獨立解決問題等方面,從而正面引導,讓孩子主動、積極、大膽地表現自我。

其次教師應鼓勵幼兒去欣賞、探索與創造藝術,從而加深孩子對環境的理解,豐富生活,獲得快樂,展現自我。教師應為幼兒提供操作的機會,不給予孩子強制性的活動目標與內容要求,鼓勵幼兒探索新材料,運用各種方法組合材料、進行創作。幼兒可以在課堂或遊戲時間裡去操作美工材料,可以在自身的發展水平上探索材料和工具,可以不被約束或強迫製作一些作品,從而更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出更多、更新穎的藝術作品。當然,教師應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在活動室裡佈置一些藝術作品,將藝術活動融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發揮自然環境的教育作用,結合家長資源與社群資源,進一步增加幼兒的藝術體驗,以便孩子開拓視野,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

最後支援孩子的藝術創作和藝術鑑賞,教師要從學習環境、一日生活、與兒童的互動這幾方面下功夫,教師自身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教育能力,理解孩子藝術能力的發展,為孩子創造支援性的藝術環境。在活動室裡創設專門的美工區,提供豐富、充足、開放性的操作材料,並保證材料的安全與衛生,給予幼兒充足的活動時間,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多傾聽孩子的想法,並將藝術活動融於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把孩子的藝術作品進行展示,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與鼓勵。

教師更要重視孩子在進行藝術表現時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作品,鼓勵孩子去享受藝術,讓孩子們都能成為“兒童藝術家”。

《家》讀書心得13

在假期中我可讀了不少好書呢!其中之一便是大文豪巴金先生的大作《家》。《家》在我心目中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地位,因為它深刻地揭露了一個所謂“吃人的舊社會”,展現出了它的萬般醜惡。例如書中一個個女子悲慘的命運,被舊社會大家族勢力壓迫著的一對對男女,高家表面上和諧實則勾心鬥角的內況……其內容之深刻足以發人深省,到底是什麼力量造成了這個黑暗的社會呢?答案是:封建禮制!我們不得不承認儒家固然有精華,但過度的'禮教便成了糟粕,《家》中有一段傳神的描寫:“‘書中盡是一些‘君命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命子死,子不死不孝’一類的東西”這就是一個例子!

論語》中一些句子被過分地歪曲後就成了一頭吃人的巨獸,吞噬了不知多少鮮活的生命和靈魂呀!《家》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只有抵抗不公平的命運才能得到幸福,正因為不屈服於命運,覺民和琴才能結婚,覺慧才能逃離迂腐墮落的家族長輩對他的控制。一句話總結:新社會真是好,舊社會真可怕!

《家》讀書心得14

讀完巴金的《家》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好比在嚴冬裡往身上澆了一盆熱水,好比在炎夏中赤腳逛街,心中一直有股勁頭在不停的上升。

書中形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人物,同時也是兄弟的覺新和覺慧,他們雖然出生在同一家庭,但是兩人的思想完全不同。覺新的“作輯主義”和“不反抗主義”使我義憤填膺;覺慧的初生牛犢不怕虎,追求自己的理想,使人感到一點欣慰。因為懦弱,因為封建禮教的傳統舊思想,斷送了覺新這個有為的,年輕的生命。覺新雖然有過嚮往“五四運動新潮”的影響,但是在封建家庭的“孝”道的感染下,在全家的封建思想的帶動中,他放棄了,他不敢說“不”字。當父親決定用抓鬮的方法決定婚姻時,他默認了;當家人要讓瑞鈺到城外生孩子是,他更默認了。當他意識到家庭的,正想追求自己的理想時,梅卻在憂鬱中死去。不久,覺慧又離家出走,這不僅沒使他放飛夢想,卻讓他在失敗的家庭中更加討好每一個人,更加小心翼翼。因為他在懦弱中更加懦弱。相反,覺慧這個封建禮教叛徒,這個膽大妄為的青年卻在不平中走向光明的大上海。離開了這個關著他18年的.恐怕的籠子。正因為有了覺慧,才使這個生氣沉沉的大家庭中帶來了一絲朝氣,一股清風。“無論如何,我不,跟他們一樣,我要走自己的路,甚至於踏著他們的屍首,我也要向前去。”這是覺慧對封建禮教,對就制度發出的一聲警告;“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這句話證明了覺慧追求自己理想,是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雖然他沒有和鳴鳳結合,雖然他努力的想把腐朽的家庭變朝氣,但是他失敗了,而他在失敗中選擇了離開和放棄,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許多人在譴責與猶豫中一直沒有正確的選擇。可你要知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堅持自己正確的理想,不要管別人是如何指責,相信自己,向勝利之門衝啊!

《家》讀書心得15

暑假裡我認真讀了《在教育家的智慧裡呼吸》一書,啟發感動頗多。這本書告訴我們:教育是以人的發展和培養為目的,必須以人化的方式進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是一種基於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學,教育活動(包括教學)是一種發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實踐。也就是說,教育離不開人,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

尊重的需要:引導學生前提是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尊重學生,這種尊重不僅要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還要體現在日常的教學過程,做錯了事,不要首先批評他,應該循循善誘給他講道理,要把他們當成一個生命的主體來看待,這樣的話你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生當成朋友,尊重他,教育他,發展他。由是觀之,尊重學生是教育他們的前提和基礎。尊重學生也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碼應該具備的一個基本素質。也是新課程所追尋的基本理念。

認可的需要: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我們現在正接受初等教育的'國小生、中學生更需要家長、老師、朋友給予讚許和認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優化他們正在成長的心理素質,從而實現他們人格的完善和健全。因為他們認為家長、老師或者朋友對他們的認可是對他們自身努力的一種最好肯定。他們幼小純潔的心靈才會得到最大的滿足。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起碼要求。

求知的需要:學生的主業當然是增長知識與才幹,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傳道授惑是他們的主要責任,但對於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師來說,未必能在知識的傳授方面給予多大幫助,但在獲取知識的態度和方法方面,卻能夠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學生錄求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完成學習期間的求知任務。

以人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發展規律,注重個性多樣化,關注人性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本義,這個暑假無數教育家引領著我重溫和迴歸教育的本義,讓我們一起《在教育家的智慧裡呼吸》,一起實踐以人為本的人性教育,一起為了快樂自由的理想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