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浣溪沙的作文4篇

欄目: 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2.83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浣溪沙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浣溪沙的作文4篇

浣溪沙的作文1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題記

又是這個季節,又是這個時間,又是這個地點,依舊是在這個亭臺,手握一杯新酒,做出了一首新詞。

這天氣還是這樣啊,渲染的紅色鋪滿了天空,似乎在宣告自己的擁有權。熟悉的樂曲,不一樣的歌詞,在詩人緩緩地吟唱中,如蝴蝶般飄然飛出。飄到了穿著輕紗的山間,勾起了詩人的回憶。去年,好像也是這樣,前年好像也是這樣,而今天,又是這樣。一個一個的日子,好像在重演一般,鋪滿了,整個記憶。

那明媚的陽光灑在了湖面上,又在悄然無息間劃過了天際,只餘下那天邊無所事事的晚霞。抬望天,這夕陽走了,什麼時候才會再回來?是不是一切美好的時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像這夕陽一樣遁入天際,消失得無影無蹤?容顏變了,聲音變了,人事變了,那些荏苒的時光呢?它們會變嗎?

目光灑在了湖邊的花草上,輕輕地,再吟唱起那首熟悉的歌謠,風從草間溜過,帶走了一路的芬香。一朵花謝了,又一朵花謝了……它們還會重新回到枝頭嗎?再次,散著香,再次,綻開笑顏?四季輪迴,花開,花謝,這一切,都沒有人可以阻止,沒有人,可以讓歲月的'腳步,歇下一時半刻。

那隻似曾相識的燕子又徘徊在了屋簷下,它是在找尋舊時的窩麼?可惜,物是人非,那是舊時的物品早已隨著我們的長大消逝在了時光的亂流中。燕子,還是這樣啊,可我,在歲月的消逝中又老了一圈。

都消逝了,都消逝了!只留下我一人,獨自做著新詞,獨自喝著酒。

站起身,循著香味走到了小園香徑上,再次吟唱起那首熟悉的曲子,新做的詞,模模糊糊,在香中飄然起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在不老的時光中嘆息罷了。

浣溪沙的作文2

元豐元年(1078),徐州的大路上,匆匆行走著一位官員,他姓蘇名軾,剛到這裡作知州不久,就發生了春旱,他焦急萬分,後來多方祈禱終於下了雨,現在他必須到城東石潭謝神去!

他一邊趕路,突然耳中聽到了簌簌的聲音,原來是開過的棗花輕柔地落在他寬大的官服衣襟上,這使他突然驚覺已是初夏了,春旱終於解除了呢,一笑,放慢了心情和腳步,這才聽到耳畔傳來吱吱呀呀的紡車聲,他懷著好奇側耳傾聽,卻又無法分辨聲音的來處,因為在這個繁忙的收蠶季節裡,繅絲聲已在村南村北此起彼伏響成一片了。

眼中繁忙的農村景象使他的心情閒適輕鬆起來,這真實的感官體驗激發了他作為地方官員的愉悅。繼續趕路,看見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柳蔭下,面前擺著一堆黃瓜,雖然衣裳貧寒但剛被女人細細漿洗過。此時行人並不多,賣主也並沒有大聲叫賣,而只是斜依著柳樹,看著賣瓜人自得的神情,他不由感受到了天氣的'熾熱,突然生起想到樹下避暑的念頭來。大概中午喝了點小酒,也許應該在這午風輕暑里美美地小憩一會兒吧!二十里的路程此刻卻顯得是那樣漫長,無法午睡也罷了,偏偏日頭正晒,微醺的他漸漸感到睏意彌生。口中越來越感乾渴難耐,越走越乏,再無心緒去感嘆農家樂,他的需求變得實際而迫切起來:一盞清茶,哪怕一碗井水也好!

那麼就向附近的人家討口茶來喝吧。他似乎並沒有多少知州的架子,誠然,在跌宕變幻的仕途裡,他一直正是這樣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可是郊外的人家稀少,走了好一會才遇到一隅茅屋。他把解渴解乏的希望寄託在了這野外的茅屋上,於是抱著希望上前敲門,心情卻是忐忑的正值農忙時節,不知主人是否在家呢?終於有老嫗來應門了,他用謙和的語氣請求著,當然接著便喝到了百姓雙手為他捧上的一碗清涼的井水,睏倦、渴望頃刻間變成了喜悅與滿足,他精神為之一振。接著,這個熱愛百姓、為民謝雨的知州在受到了村民熱情的款待之後,終於又重振精神上路了。

浣溪沙的作文3

話說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時,肚子裡滿是怨氣,剛開始時雖然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裡狂言醒可怕”那樣惴惴不安的詩句,後來生活安頓下來之後,他撥開眼前的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的心扉。

陽春三月,細雨綿綿。如此大好時光,蘇軾當然要痛快地享受一番啦!他打著傘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嫩草的氣息。不知不覺來到了蘄水縣城外的清泉寺。這座寺廟佇立在蘭溪邊上,溪水向西邊流去。蘇軾欣欣然地感慨一聲:“啊!多新鮮的空氣啊!多美妙的景色啊!”開始了自己的休閒遊。

蘭溪猶如一條細長的綢帶般慵懶地握臥躺在山腳下,清澈見底的溪水還能隱隱約約看見溪底的悠閒的鯉魚歡快地遊動著,彷彿在慶祝著春天的來臨。那水與天空的顏色融為一體,映襯著溪邊靜謐秀美的山山水水。溪邊點綴著一抹水淋淋的綠色,蘭草羞澀地探出頭,猶如嬌羞怯弱的女子。新芽上的露珠,隨著微風的挑逗,左右傾斜著,生怕一不留神就滾落到溼漉漉的泥地上。這蘭草綠得悠然自得,綠得輕鬆自在,綠得不摻一丁點兒雜質。

春雨,像斷了線的珍珠,拋散在不遠處蒼勁挺拔的松林上,使松林彷彿是一片盪漾著青色大海,包圍著神祕氣息,好奇心驅使蘇軾走進了這座松林。他漫步在潔淨無泥的沙石小路上。黃昏漸漸來臨,天色猶如乏了油的燈漸漸暗下去。側耳聆聽林間的'布穀鳥在綿綿細雨中歡快地鳴叫著,猶如是一曲美妙的旋律。雨飄飄灑灑地落下,就像戀人們的喁喁情話,輕微得無法聽清;又像頑皮的小女孩,小心翼翼,躡手躡腳地躲在壘石後面,想去偷聽什麼,然後發出一聲曼妙的嘆息,就又退去了。

蘇軾捋了捋下巴的白鬚,樂呵著:“誰說人生不會再回到年少時光呢?你看看,那門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必以白髮之身愁唱黃雞之曲。”

浣溪沙的作文4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車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蘇軾

本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上片寫景下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所寫的景,並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聲響,在世人意識的螢幕上,折射出的一組連續不斷的景象。現在,不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意識活動,來體驗一下這首詞的構思過程。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長途跋涉,加之曲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絲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入耳際,並好像有什麼東西到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接著那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車的響聲。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定,原來是一位披著牛一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

下節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此的補充。在結構上這句又是倒敘句,它說明前三會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睏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眠猛漲中聽來的片段,並非是視覺構成的統一的畫面。

“日高人渴”兩句,果然寫的是由於口渴耳機遇到農民家的覓水的情景,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徵。看來蘇軾似乎沒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農民差不多,讀這樣的詞彙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時農民生活的氣息,這首詞語牽手有所不同,它主要寫當時作者路途中的感受,其重點並不在於要反映農村的貧困面貌。由於災後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