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精品】融合_800字

欄目: 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2.38W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有與無的融合,完美與殘缺的融合,行與神的融合,融之萬物,生之蒼穹。自古以來,“有容乃大”的思想與精神變根深於我們民族的性靈之中。詞賦融以曲調才得以傳唱,文明取以百家之長才得以傳承,就連國家也是如此,滿族人雖征服中原卻依託於華夏文明才得以發展。由是說,融合是一種必然。

【精品】融合_800字

是的,一切新事物的衍生是一種創造,更是一種融合。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子曰:克己復禮,無從周。他結合周之禮樂與今之社會創立了儒學;佛教傳入中國,卻也因中華文化與心理而改變。這種交融,非但沒有破壞其本初的理想,使之上升到新的高度。

然而,我們不禁要想,融合的結果一定是好的嗎?我一度很喜歡道家“陰陽魚”的圖案,陰與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交而生,合璧為圖。我以為這是一種態度,是在嘈雜中悠然徐步的灑脫。但不盡然。“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兩千餘年前屈原的凜然依舊擲地有聲。他不願苟活於世間與渾沌為友,與汙濁交融,堅守著內心的一片澄明,那份乾淨的神聖的理想怎又容他與世間相融?“世溷濁而莫餘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他在精神上的探求與追問令其愁苦而終窮。的確,倘若他容得下漫漫黑夜那他也只能化為細小的塵埃。他寧願選作星辰,當世遮蔽了他的光輝卻得以在後世與詩人對國家的熱愛赤子之心交融,華麗地更生出新的璀璨。

如此看來,屈原的選擇雖不像道家那樣在精神上留有退路卻勢在必行是更為長遠的一種力量。人既如此,國家何不是如此?民族何不是如此?近來越來越多地提及我們正在被“西化”。人類發展中對文明做出選擇是不可避免的,但現在的堅守如何不是對未來的交融?趨之若鶩地湧向國外,美其名曰獲得更好的技術與生活,卻只留下空寂的心靈。又有誰來重塑我們的精神家園?誰來將這份文化傳承?我常在想,發展科技,崇尚科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我們獲得更為安逸而幸福的生活,是為了生活質量的提升,但我們真的幸福嗎?如果窮盡物質的極致,心靈的神殿終會崩塌,但如果佐以文化,佐以一種仁德平和的態度,馳騁於無垠的精神之洋中,物為所用卻不為物所動豈不是何時何地都能收穫一種安然的快樂

看來,融合也需要一份選擇,一份堅守。

自此,我們已明白融合的意義,是的,就像這樣-------順天致性,吐故納新......

Tags:_800 精品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