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當孔子遇上阿凡達_1200字

欄目: 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1.16W

一個是遠古的聖人,一個是未來的英雄;一個披著歷史的古樸塵埃,一個帶著魔幻的閃亮冠冕;前者是東方的孔夫子,後者是潘多拉的阿凡達。這不是偶然的相遇,而是一場必然的文化博弈。

當孔子遇上阿凡達_1200字

好萊塢大片《阿凡達》與中國歷史劇《孔子》幾乎同時登上中國熒屏,不但開始了一場爭奪票房的“拉鋸戰”,而且拉開了東西方文化對決的序幕。偌大的舞臺上,一邊是眾人追捧的阿凡達,高唱著英雄的凱歌;一邊是落寞淒涼的孔夫子,低吟著衰亡的暮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對決中,孔子失敗了,而將他擊敗的,不是別人,是中國人自己。所以,這不僅僅是孔子的悲劇,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影院中的熱鬧非凡與冷清難耐,票房的蒸蒸日上與停滯不前……這樣的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放肆的流言蜚語和狂妄的評論鋪天蓋地席捲而來——“過時的文化”、“無聊的說教”、“腐朽的思想”……甚至80後作家韓寒在部落格中大放厥詞:“無論從拍攝意義、商業利潤、藝術追求、歷史記錄……的任何一個角度,都沒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電影。”響應者竟趨之若鶩。在傳統文化日益淡化的今天,難道它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麼?“孔子厄於陳蔡”、“子嬰結纓而死”難道不能稍稍觸及心底那一點柔軟的部分?為什麼要用鄙夷的眼光看待傳統?為什麼要把千年的文明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隻腳?彷彿看到凶神惡煞的中國人將手中的刺刀狠狠地砍向傳統文化,轟然倒地的,不只是一道堅固的文化壁壘,而是中國的脊樑。

一部優秀的影片,不只是《阿凡達》中自由的飛翔、懸空的山峰、奇花異草、珍禽猛獸,它應該傳承一種精神。難道作為中國兩千年傳統文化代言人的孔夫子的魅力敵不過一個來自虛幻世界虛無的阿凡達嗎?當然,其中有電影製作水平的懸殊,恐怕更多的是現代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從中作祟吧!《阿凡達》熱播的影院裡,觀眾目不轉睛地盯著中文字幕,耳朵裡充塞這聽不懂的英文,他們肆無忌憚的或哭或笑。我木然地看著這一切,這使我想起魯迅描述過的看客嘴臉——“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著。”在這場東西方文化的較量中,中國人心甘情願做了俘虜。

20xx年初,有關部門決定將張家界的“南天一柱”更名為“哈里路亞”(《阿凡達》劇中的一座山名)。我苦笑,在好萊塢大片面前,中國自然遺產也折腰了嗎?“南天一柱“骨髓裡已浸透了東方文化色彩,再套上一身詭異的“洋裝”,豈不滑稽?“哈里路亞”季風過後,恐怕它自己也忘了當初為什麼要起這樣一個洋氣十足的名字。當子孫後代問起時,難道要說沾了一部美國大片的光?這豈不是對中國文化的褻瀆?

社會要進步,民族要發展,必須與國際接軌。我不反對舶來文化,但厚重不是沉重,多元不是冗雜,流光溢彩不意味著濃妝豔抹……任何時候,民族文化都是我們精神的根基,失去了根的維繫,我們只是飄蕩的浮萍,紛飛的柳絮,永遠找不到生存的附著點。有人說,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無情地摧殘自己的文化,我不敢苟同,卻又不得不承認。當我想到夾著洋腔洋調的中國話,想到爆滿的肯德基店與冷清的中國茶樓,想到熱播的好萊塢大片與銷聲匿跡的傳統戲劇……我的心一陣絞痛,四面八方洶湧的浪潮湮滅了我們的文化領地,如何在肆虐的波浪中抓住文化的根基?

毫無疑問,在社會發展程序中,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孔子”與千千萬萬個“阿凡達”邂逅,不管他來自地球還是潘多拉,不管他屬於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希望他們的相遇能碰撞出絢爛的文明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