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小說

紅樓夢的讀後感5篇

欄目: 國學小說 / 釋出於: / 人氣:1.4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紅樓夢的讀後感5篇

紅樓夢的讀後感 篇1

我讀過的書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紅樓夢》。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中國十八世紀中期出現的一部古典小說,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個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貴族公子賈寶玉、嫻靜穩重的王寶釵等,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精彩奇妙的大舞臺。

我最喜歡薛寶釵,因為它不僅美若天仙,也不會和林黛玉一樣小心眼。書中最熱鬧的是《元春歸省大觀園》。元春因賢孝才德,被晉封為賢德妃,賈府上下歡天喜地,把大觀園裝扮得五彩繽紛,十分奢華。大家還在一起寫詩。最悽慘的就是《黛玉焚稿斷痴情》。黛玉因得知寶玉娶了寶釵,氣的吐血,最後又因想不開,而氣絕身亡。當寶玉知道自己娶的不是林黛玉,又得知黛玉已死,哭得死去活來。最有風趣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說的是從鄉下來的劉姥姥到賈府做客,因不懂規矩,把眾人逗得哈哈大笑的熱鬧場面。

德國大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青少年朋友閱讀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學大師對話。他們創作的名著,縱觀古今,橫跨中外,成為我們全人類共同的寶貴的財富。

紅樓夢的讀後感 篇2

《紅樓夢》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所著,後曹雪芹因病去世,第一百零一到一百二十回便由高鶚完成,原名《石頭記》。

剛開始,我根本看不懂,但是後來,我漸漸明白了各個人物做每件事情時的心理和作者的用意。看完整本書後,不禁為世事的變幻莫測所感嘆。一個家族的興亡盛衰,往往就在那麼一瞬間被決定。王熙鳳,一個陰險狡詐的笑面虎,看到她處心積慮的設局時,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打幾個冷顫。讀這本書時,總是瞧不起賈寶玉,我感覺他軟弱無能,像個女孩子一樣;而林黛玉,整天只會苦相思,沒辦法,誰讓她體弱多病呢?但是兩人的面容卻是姣好的,“一個美玉無瑕,一個閬苑奇葩”就是形容他們兩個人。

讀完這本書後,我並沒有什麼大的感觸,因為我們是二十一世紀,不再是以前那個萬惡的封建舊社會了。但我認為,古代不等於現代,超越古人是我們的職責,怎麼能讓我們的老祖先在天上看到自己的子孫千百年來還沒有一點進步呢?

紅樓夢的讀後感 篇3

說不盡紅樓夢,道不盡紅樓夢。讀完了紅樓夢有無盡的回味,它是中國小說難以征服的頂峰是當之無愧的。不僅因為它較高的思想價值,還在於它非凡的藝術成就,它的博大意蘊和深刻內含。書中精彩跌宕的故事情節,細緻刻畫的四百多個人物無一不吸引著我。

賈寶玉。書中的核心人物,聰明伶俐,在眾多子弟中出類拔萃。他看似“富貴閒人”但終究無法自己做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和黛玉相知相愛,卻被迫被騙的娶了寶釵。最終家破人亡做了僧人。頑石化作了靈石,被放在了女媧補天之處。

林黛玉詩才高潮,弱質嫋娜,喜散不喜聚,喜靜不喜動。在富貴家族裡寄人籬下,多愁善感,只有寶玉最知她心思,兩人卻又常常慪氣鬥嘴。可惜最後兩人還是被迫分開,黛玉積鬱成疾,泣血而死,只留下一縷香魂,一段傳奇。

聽說世界上研究紅樓夢的學者不計其數,只為探索挖掘這文學瑰寶,這個暑假,我揭開了這繁華一夢的一角,相信每一次閱讀都會讓我更靠近一點紅樓夢。

紅樓夢的讀後感 篇4

《紅樓夢》這部名著是著名文學大師曹雪芹寫的,其中的故事可以說是讓人感到纏綿悱惻。

賈寶玉本是一個達官貴族家的一個大少爺,倍受賈母疼愛,無人敢管他,成了家裡的“混世魔王”自從林黛玉來了之後,性格才有所收斂,又經襲人巧勸,才不喜愛花粉,有些喜歡讀書。

古時的親友,在顯赫一時的榮、寧二家之中已沒有多少存在的了,這讓我們看到了古代達官貴族所生活的環境和窮苦人民生活的一個縮影,從書中可以瞭解到窮人與富人、跌落和高升、善良和罪惡等當時人們生活的各個側面。

作者曹雪芹以滿腔的悲憤和火熱的`情感為讀者塑造了兩個極其豪奢的大家庭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各種人們。他們那富麗堂皇的生活和疾惡的心靈、窮困潦倒的生活和勤懇的勞動,都得到了所愛的因果報應,並且給予了我們了啟示。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麼樣做到不衰敗?……看了這本書,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

請趕快開啟這本書來尋找你要的知識寶庫吧!

紅樓夢的讀後感 篇5

那《紅樓夢》上落定的塵埃,屬於一個王朝,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統治集團——賈史王薛,封建正統,爭名奪利,媚上欺下。為賈寶玉發一聲感嘆,空氣急轉,將那塵埃掀起,翻轉組合成另一種風景,鬼斧神工、天地都運一般,是叛逆,卻是進步。

除去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的面龐,最是那叛逆思想,“草莽”、“不孝”的背後是對封建王朝仕宦道路的厭惡——厭惡它的黑暗,厭惡它的爭名角利,還有那徇情枉法、貪贓暴虐的私慾,被逼參加科舉考試,中了舉人,卻仍出家做了和尚,就是最好的證明。賈寶玉有句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寶玉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我想這所謂的“男人”便是那仕宦之奴吧!但見了女兒便清爽。“女兒”、“清爽”遠在何方?

在沒有貪婪、敗壞的自由天真的大觀園內,賈寶玉又抨擊“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尊重、憐惜,大觀園-女兒國。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