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小說

《聊齋志異》讀後感(合集15篇)

欄目: 國學小說 / 釋出於: / 人氣:2.45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聊齋志異》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聊齋志異》讀後感(合集15篇)

《聊齋志異》讀後感1

想到“鬼”,我們就一定都會想到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在我們的想象當中,“鬼”都是無惡不作的反面角色,但《聊齋志異》這本書,所描寫的鬼都是善良仁義的好鬼。

《聊齋志異》中寫面目醜惡,官官相護;寫科舉考試,那些應舉者鸚鵡學舌,考官則有眼無珠;寫花花公子,貪色酗酒,誣以人命……但寫到的小謝、花姑子、小翠、青娥……這些鬼卻都是善良仁義、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化身。

看完《聊齋志異》,我深深地感嘆道:“鬼居然比人好呀!”

《聊齋志異》讀後感2

如果你喜歡聽鬼故事或講鬼故事,那麼《聊齋志異》就是你忠實的好夥伴!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初文學家蒲松齡,“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之意,“異”之奇異故事,《聊齋志異》的內容十分廣泛,以狐,魔,花,妖,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

在《聊齋志異》中,我感受到了人間處處有真情,不管是魔是妖,他們都有好的一面,看似每篇講的都是鬼,狐,仙,怪,其實都是人,情,世,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聊齋志異》中還體現出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

希望大家可以閱讀《聊齋志異》,能發現書中隱藏的奧祕!

《聊齋志異》讀後感3

在當今社會,漫畫書、電視電腦充滿了我們的身心。有誰還看古代名著呢?但是,這些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反而還為生活增添了無數美麗明珠。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聊齋志異》,這本書作者蒲松齡。

妖魔鬼怪、鬼神傳奇、狐仙道士,在古代封建社會流傳的很廣。這本書中,諷刺了一些人,也讚揚了一 些人,寫出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與政治昏暗。這本書的故事有《 綠衣》、《郭生》等等代表作。

《聊齋志異》是歷史上一顆美麗的明珠,古人的想象力豐富,也用心良苦。這一本書就是歷史長河中一顆美麗星星。

《聊齋志異》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這本書,這本書是由清朝作家蒲松齡寫的,這本書裡有許多故事,如:羅剎海市,畫皮,酒友,聶小倩等許多故事。

這本書裡的故事之所以人盡皆知,是因為它包含著永不泯滅的人性;一段歷史之所以千古流傳,是因為其蘊含著不朽的精神傳奇;一部文學作品之所以享譽世界,是因為它時時奏響著真與美的旋律。當它們彙集到一起時,就搭建起了世間最大的神聖的文學殿堂,暢遊其間。

這裡面還有許多,其中許多縣官都被有錢的人賄賂過,平白無故的誣陷好人。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真想做一個能懲罰全天下的的大官。

《聊齋志異》讀後感5

我是讀過《聊齋志異》這本書,你呢?

我認為這本書雖拿鬼為主題但是老少皆宜,因為裡面雖有鬼但是鬼不是亂殺人而是為了某件事才出現不然他們不輕易出現。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鬼也是有人性的不然她不會亂殺人。這句話是對怕鬼的人說的因為鬼是有冤才能變成鬼的你只要不做虧心事就不怕鬼敲門。

我讀了這個故事是從這以後我的膽子就大了,不象以前膽子小的像個老鼠一樣,幹什麼事都要大人陪,就算是大人陪了我還是害怕。可現在一點也不怕了。

我建議膽小的朋友讀讀這本書。

《聊齋志異》讀後感6

昨天,我看了《聊齋志異》這本書,書中講的都是發生在人、鬼、神之間的故事,當然,有的也很恐怖。這裡面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畫皮》,講的是:一個書生喜歡上了一個女人,而那個女人卻是披著一張人皮的女鬼,書生肉眼凡胎,分辨不出妖魔鬼怪,又不聽道士的規勸,一意孤行和那女鬼交往,後來,那個女鬼把書生的心給吃了,多虧道士做法及時出手,把女鬼收服救活了書生。看完這個故事,我有點害怕,大白天自己在家,還覺得瘮人。

讀了這本書,我發現了兩件事:一是《聊齋志異》裡如果有你不懂的詞,旁邊就會有註釋,這樣可以讓我學到不少新詞;二是我發現這本書像寓言一樣,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悟出一個道理,比如,《嶗山道士》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有些人學習只學到點皮毛,卻以為掌握了精髓,真是可笑!《螳螂捕蟬》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只要摸清了敵人的短處,抓住要害,發揮自己的長處,就能夠以弱勝強!

我喜歡《聊齋志異》,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

《聊齋志異》讀後感7

本學期,學校也給我們購買了適宜我們看的一些連環畫讀本,讓我們利用每週三的午讀時間和下午第三節課的時間閱讀,我特別高興。有了讀書的時間,我高興極了,除了讀學校購買的連環車,我還讓爸爸給我買了《水滸傳》連環畫,以前我看過《水滸傳》的電視連續劇。再拿起這本書,感覺書比電視劇精彩多了,作者描寫的每一個場景都是淋漓盡致的。書中最令我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寫兩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在那場比武中,作者沒有寫他們兩個人的盔甲武器,也沒有寫他們雙方打鬥的場面,就只是他們兩人的馬,作者就寫得活靈活現,這一節我津津有味地讀了好幾遍。《水滸傳》這本書真的讓我愛不釋手。也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好的讀書時間。

《聊齋志異》讀後感8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話的形式寫的,人可以變成老虎,人死了可以復生,人和鬼魂可以相愛,花妖和狐女也可親可愛,突出了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揚善除惡的中心思想,讀後感《聊齋志異讀後感100字》。同時,我也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其實,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與環境不一樣,慢慢品質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我們應當不斷自省、淨化,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聊齋志異》讀後感9

今天,我來到圖書館,隨手拿了一本《聊齋志異》,這題目很吸引我的眼球,便坐下來如飢似渴地讀著。

這是一本著名的國小成長經典閱讀,裡面每個故事都是為了自己親人去求一些不知好歹的妖怪,而這些妖怪偏要折磨一下他們,才告訴他們救人的辦法,而有的人卻貪圖錢財,最後死在別人的手上。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個窮書生裝成一個秀才,去騙一個道士,這天,他吞吞吐吐地對道士說:“我想求你幫我變些錢。”道士一聽,笑眯眯地說:“好啊!”他把長袖一揮,錢便像雨一樣掉了下來,一直沒過了他的眼睛,直到把他的砸死。這時,道士才臉色一變,生氣地說:“我本以為你是個君子,沒想到你是一個小人。”

這本書能讓我們充分領悟到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最後,我送大家一句話:讀書,給人以光彩,給你以樂趣,給人以才幹。

《聊齋志異》讀後感10

在同學們心中,《聊齋志異》只是普通的妖、魔、鬼、怪的故事。再大人們心中,卻是別的故事;然而在我心中,《聊齋志異》卻別具著一番風味!

《聊齋志異》集歷代靈異、志怪小說之大成,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別具一格,其玄奇、獨特的鬼怪傳說,歷來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經典話題,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在這個亦真亦幻的神祕世界,鬼、狐、仙、怪,折射著人、情、世、態……

作者在字行間無不飽含著對人生、社會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所展現的美好情感、真實人性和現實生活令人難以忘懷。

《聊齋志異》讀後感11

今天,我又看完了一本書——《聊齋志異》,在這本書中,他主要講了人與妖、狐、鬼、怪,使我們看的時候,對這些故事發生了興趣,讓我們看了還想看,這就是——《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第三章——嶗山道士,他寫了從前有一個王生,他四處遊玩,忽然看見一座道觀,就想進去拜師學藝,進去之後,道士對王生說:“我看你肯定堅持不了,還是回去吧!”王生聽後卻說:“我堅持的了。”於是,就留了下來。有一天,道觀裡來了幾個人,那天道士將圓紙片變成月亮,筷子變成嫦娥,王生看見之後,就非常想學,過了一段日子,王生見道士未曾教他法術,就打算回家,在回家前,道士教了他穿牆術,並告誡他:“不能濫用法術。”回到家後,他給妻子表演了一下,可是結果,王生他被牆擋住了,他非常後悔。

這就是《聊齋志異》裡的一個故事,他告訴我一個道理——人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這樣才能成功。

《聊齋志異》讀後感12

在漂書樂活動間,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書,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聊齋志異》。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是:聊齋之畫皮。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天一個書生家著火了,他的妻子還困在裡面,他不但不救她,而且還要火越燒越大,最後把她給燒死了。過了幾天,書生又娶了一個妻子。

死了的妻子變成鬼以後就來報仇,就把自己的鬼魂附在了書生的畫像上,纏著他不放。一天,這個書生來到了一座山上,看到了一位道士在畫畫,畫中的一隻鳥展開翅膀飛走了,道士發現這個書生身上有一股妖氣,於是道士就給書生畫了三道符,書生回到了家就給了他的第二個妻子一道符和他自己一道符,還有一道符就掛在門外。然後他想起了一首詩:“牆角數支梅,凌寒獨自開。謠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這才知道她是鬼……

這篇故事真是太離奇了,我讀時感到既緊張又刺激,希望大家有空去讀一讀,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聊齋志異》讀後感13

這學期,在開學典禮大會上,學校給每個班級都發了中國古典文學連環畫,我們班發的是發的《聊齋志異》。這本書我沒看過,但我特別喜歡看過電視劇。這次看的連環畫以後,我知道了《聊齋志異》揭露的是古代科舉制度的弊端,批判了古代的科舉制度。我讀了《考弊司》《葉生》《王子安》等。在《王子安》一書中,作者寫了王子安因對功名利祿的渴望而失去理智,自以為中了進士翰林,大擺進士翰林的架子,鬧出了許多悲劇性的笑話。《考弊司》則寫了陰間考試的事情,凡考生初次去到那個地方,都要先割一塊脾肉孝敬司主,而賄賂豐富者可以不用割肉了。可是他在堂上懸掛的楹聯卻是“孝悌忠信”“禮儀廉恥”,讀後感《古典文學讀後感《聊齋志異》《西遊記》《水滸傳》》。這正是對人間黑暗的考場和寡廉鮮恥的考官的無情揭露和辛辣諷刺。作品通過對知識分子變態心理的描寫,告訴人們古代科舉制度是怎樣侵蝕人們的靈魂的。當然我不知道現在和考試製度又是怎樣的。

《聊齋志異》讀後感14

前兩天,媽媽在開元超市給我買了一本《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反應的社會面非常廣,提出了社會各個方面的問題。當時清政府進行專制統治,製造文字獄來限制人們的行為和思想,贓官汙吏和惡霸豪紳互相勾結。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明白清朝統治時期的社會風貌。

《聊齋志異》中塑造了許多溫柔善良、機智聰慧、忠於愛情、敢於反抗的女性形象,通過這些人物形象,體現的青年男女要求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婚姻的願望,表現出強烈的反抗精神。

大家看過嗎?如果沒有看一定要看,雖然講得有一些是鬼,但是一點也不可怕!

《聊齋志異》讀後感15

今天,我閒得發慌,看起了清代作家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志異》。

書中那些花妖狐媚,幽冥世界的故事。讀起來耐人尋味,有曲折而巧妙地反映了社會現實生活中的矛盾,鬥爭。使我深深的陶醉於其中,突發遐想。

我想:為什麼蒲松齡會出這樣的一個書名呢?這個問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一天,我看了書中的“前言”,才得以其解。原來“聊齋”就是他書齋的名字,而“志”就是記的意思,“異”指的就是千奇百怪的事物。

蒲松齡寫的故事,表面看上去只是狐鬼精怪的事情,但故事裡卻包含著一層層意思。他的故事有些反對封建社會,官場的腐敗,爾虞我詐;有些是讚美誠實守信,孝敬長輩,吃苦耐勞等優秀品質;有些也是弘揚底層人民反抗統治者的鬥爭精神。

這些故事,讓我入迷了。我不禁大聲朗誦,吸取其中精髓。俗話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