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散文 > 傷感散文

墒痕

欄目: 傷感散文 / 釋出於: / 人氣:1.76W
墒痕

侄女嫁往前旗一個叫牛三圪旦的村子了,前日我到她家去做了一回客。
雖然我在城裡作了十七年小買賣的經歷早已將此前二十多年務農的情景畫面沖刷成班駁,開口話題鎖定於門點位置進貨渠道,但說起了要到鄉下去眼前便立刻出現了彎曲的鄉間小道,於是就會有牲口拉著車在上邊得得地走,就會有荷鋤持鐮的鄉親在上邊抹著汗走。及至到了那裡看到的是四輪車拉著成車的玉米葵花轟轟地來回跑,看到男男女女騎著摩托車同樣轟轟地來回跑,我仍然在留戀從前那個安靜如詩的畫面,似乎眼前的轟轟聲在敲碎什麼不該敲碎的東西。但是留戀是留不住什麼的,何況,如果鄉親們知道我有如此想法,定會嚴詞:安靜的場面?只有不種地的人才這麼想。削下來的葵花頭掰下來的玉米棒堆在灘里拉不回來,水期在後邊趕著,白明黑夜都忙不完。能顧得安靜嗎?這是收秋,和詩無關!
悠閒的字裡行間,詩人總有空格關注農夫耕種的汗下黃土,而匆忙的株裡行間,農夫卻無空暇去留意詩人寫作的紙上風雲。
所以,我不敢把那個迂腐的想法說出來。
沿革了這麼多年的社會變化,鄉下人變化了許多仍然還是鄉下人。淌水時限只有三天了,侄女婆家的長輩同輩還是來了好幾個陪我吃午飯。啤酒白酒葷菜素菜加上大鍋燉羊肉,一張方桌也是擺得滿滿的。最先落座的是侄女婿的八十多歲的爺爺,他說他就是“牛三圪旦”的牛三,六十年前他一根扁擔擔著前筐的家當和後筐的兒子一步步從河曲走到河套。而現在,這一桌子人全是他的“枝生”。
他的話題只限定在血脈的分流上,而我卻分明看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在颯颯野風中的荒原上揮鎬,而且,一鎬定終身。那幅歷史的定格特寫讓我同時感到了的慘烈,那時候的牛三以人代牛以人代犋,如果說若干年後他終於可以鞭牛扶犁了,那他耕出的墒痕應該首先是自己額頭上的條紋。
我想到,我們大中華的歷史筆墨應該首先潑注在這些人的身上。
然而,歷史的筆墨有時會和我們圈點一些尷尬的幽默,牛三的兒子們(包括當年後筐裡的那個兒子)如今都種著一百多畝地,他的孫子——我的侄女婿竟種著二百三十畝地!我說:你是地主吧?牛三說:他比我當年見過的地主的地還“抗硬”哩。收秋以來僱著十幾個短工,買饅頭騎著摩托車馱著口袋去買,工資一天就發五六百,那時候的地主哪有他氣派!
我看著侄女婿的臉問:真是這樣嗎?
雖然侄女婿年輕的臉很可能就是牛三六十年前的那張臉,但是這臉由於讀了十二年的書便於樸實中多出了些文化的狡詰,他笑著把話岔開了去:姑,吃了飯你到屋後去走一走,那條小路是我家三代人踩出來的,直通甜菜地,地邊還有一棵老柳樹,樹是我爺爺來河套那年栽的。我每天晚上都要去繞一圈才回來睡覺。你一定會喜歡那裡。
我想象著,月亮地裡一位年輕人沿著彎曲的小道走向那棵閱歷了人間滄桑六十年的蕭蕭蒼柳,那樹,它是人文的;而年輕人——一個農民,他也是人文的。

※本文作者:陳慧明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