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史部 > 

戰國策

  • 《戰國策》卷十九·趙策二
    發表於:2016-07-23
    一蘇秦從燕之趙始章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說趙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賢大王之行義,皆願奉教陳忠於前之日久矣。雖然,奉陽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賓客,遊談之士無敢盡忠於...
  • 《戰國策》卷二十七·韓策二
    發表於:2016-09-29
    一楚圍雍氏五月章楚圍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於秦,冠蓋相望也,秦師不下殽。韓又令尚靳使秦,謂秦王曰:“韓之於秦也,居為隱蔽,出為雁行。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殽。臣聞之,脣揭者其齒寒,願大王之熟...
  • 《戰國策》卷十二·齊策五
    發表於:2016-07-23
    一蘇秦說齊閔王章蘇秦說齊閔王曰:“臣聞用兵而喜先天下者憂,約結而喜主怨者孤。夫後起者藉也,而遠怨者時也。是以聖人從事,必藉於權而務興於時。夫權藉者萬物之率也,而時勢者百事之長也。故...
  • 《戰國策》卷二十六·韓策一
    發表於:2016-09-29
    韓:其先祖姬姓,其後裔事晉,封於韓原,從封姓韓氏。晉景公(前599年—前581年)時,韓厥為六卿之一,即韓獻子,世為晉卿。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始命韓景侯虔為諸侯。其疆域有今山西省的東南部和河...
  • 《戰國策》歷代戰國策序跋
    發表於:2016-09-29
    劉向戰國策序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戰國策》書,中書餘卷,錯亂相糅莒。又有國別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國別者,略以時次之,分別不以序者以相補,除復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誤脫為半...
  • 《戰國策》卷十·齊策三
    發表於:2016-07-23
    一楚王死章楚王死,太子在齊質。蘇秦謂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東國。”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蘇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謂其新王曰...
  • 《戰國策》卷二十八·韓策三
    發表於:2016-09-29
    一或謂韓公仲章或謂韓公仲曰:“夫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今公國,其利害之相似,正如孿子之相似也。得以其道為之,則主尊而身安;不得其道,則主卑而身危。今秦...
  • 《戰國策》卷三十·燕策二
    發表於:2016-09-29
    一秦召燕王章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蘇代約燕王曰:“楚得枳二國亡,齊得宋而國亡,齊、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則有功者,秦之深讎也。秦取天下,非行義也,暴也。“秦之行暴於天下,正告楚曰:‘蜀...
  • 《戰國策》卷十八·趙策一
    發表於:2016-07-23
    趙:嬴姓,其先造父為周穆王養馬,後賜父以趙城(今山西省趙城縣西南),由此為趙氏。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趙夙,其孫趙衰事普獻公之子晉公子重耳。趙衰隨重耳逃亡十九年,重...
  • 《戰國策》卷十四·楚策一
    發表於:2016-07-23
    楚:亦稱荊,羋姓國。周成王(前1063年—前1027年)封文王、武王以來功臣後裔,熊繹被封為子爵,這是楚受封之始,都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東),熊繹的祖先就是歸附周文王、隨周武王伐紂的苗人酋長。西周時...
  • 《戰國策》卷三十二·宋衛策
    發表於:2016-09-29
    宋:微子啟(微,國號;子,爵號。;在避漢景帝諱,又稱微子開)姓子名啟,是殷代帝乙的長子,紂的庶兄。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代殷後,封國於宋。其疆域有今河南省東南部和今山東省...
  • 《戰國策》卷七·秦策五
    發表於:2016-07-23
    一謂秦王曰章謂秦王曰:“臣竊惑王之輕齊易楚而卑畜韓也。臣聞:王,兵勝而不驕,伯,主約而不忿。勝而不驕,故能服世;約而不忿,故能從鄰。今王廣德魏、趙而輕失齊,驕也;戰勝宜陽,不恤楚交,忿也。驕忿非...
  • 《戰國策》卷二·西周策
    發表於:2016-07-16
    一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章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又與韓、魏攻秦,而藉兵乞食於西周。韓慶為西周謂薛公曰:“君齊為韓、魏攻楚,九年而取宛、葉以北,以強韓、魏。今又攻秦益之。韓、魏南無楚憂...
  •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
    發表於:2016-07-23
    一薛公為魏謂魏冉章薛公為魏謂魏冉曰:“文聞秦王欲以呂禮收齊,以濟天下,君必輕矣。齊、秦相聚,以臨三晉,禮必並相之,是君收齊以重呂禮也。齊免於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勸秦王令弊邑卒攻...
  • 《戰國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發表於:2016-09-29
    一獻書秦王章(闕文)獻書秦王曰:“(昔)[臣]竊聞大王之謀出事於樑,謀恐不出於計矣,願大王之熟計之也。樑者,山東之要也。有虵於此,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樑王,天下之中...
  • 《戰國策》卷三·秦策一
    發表於:2016-07-23
    秦:相傳伯翳為舜養鳥獸,因有功,賜姓嬴。至周孝王時,封為附庸,而邑秦(今甘肅省天水縣即故秦城),號曰“秦嬴”。傳至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時,因討西戎(古代西方的少數民族)有功,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
  • 《戰國策》卷十五·楚策二
    發表於:2016-07-23
    一魏相翟強死章魏相翟強死。為甘茂謂楚王曰:“魏之幾相者,公子勁也。勁也相魏,魏、秦之交必善。秦、魏之交完,則楚輕矣。故王不如與齊約,相甘茂於魏。齊王好高人以名,今其七行人,請魏之相,齊必...
  • 《戰國策》卷八·齊策一
    發表於:2016-07-23
    齊:媯姓,侯爵,春秋時齊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公子完奔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索隱》:“以‘陳’、‘田,二字聲相近,遂以為田氏。”世世相齊.周安王十四年(齊康公十七年,前388年)齊相田和遷康公於...
  • 《戰國策》卷六·秦策四
    發表於:2016-07-23
    一秦取楚漢中章秦取楚漢中,再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至鄧,楚王引歸。後三國謀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說薛公:“可發使告楚曰:‘今三國之兵且去楚,楚能應而公攻秦,雖藍田豈難得哉!況...
  • 《戰國策》卷十一·齊策四
    發表於:2016-07-23
    一齊人有馮諼者章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
  • 《戰國策》卷二十·趙策三
    發表於:2016-07-23
    一趙惠文王三十年章趙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單問趙爽曰:“吾非不說將軍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獨將軍之用眾。用眾者,使民不得耕作,糧食挽賃不可給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單之所為也。單聞之...
  • 《戰國策》卷四·秦策二
    發表於:2016-07-23
    一齊助楚攻秦章齊阻力楚攻秦,取曲沃。其後,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懽,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並幣,臣請試之。”張儀南見楚王曰:“弊邑之王...
  • 《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策
    發表於:2016-09-29
    中山:春秋時鮮虞國,為白狄之別種,戰國時稱中山。其疆域有今河北省西部高邑、寧晉、元氏、趙縣、石家莊、靈壽、平山、行唐、曲陽、唐縣、定縣一帶(據楊寬《戰國史》)。初都顧(今河北省定縣),後...
  • 《戰國策》卷三十一·燕策三
    發表於:2016-09-29
    一齊韓魏共攻燕章齊、韓、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請救於楚。楚王使景陽將而救之。暮舍,使左右司馬各營壁地,已,植表。景陽怒,曰:“所營者,水皆至滅表。此焉可以舍!”乃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營者...
  • 《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
    發表於:2016-07-23
    魏:姬姓,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傳至畢萬事晉獻公(前676年—前651年),晉獻公十六年(前661年)以魏封畢萬,為大夫,世為晉卿。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文侯四十四年,前403年)始命魏桓子之子魏文侯斯為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