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史部 >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起昭陽赤奮若,盡閼逢攝提格,凡二年

欄目: 資治通鑑 / 釋出於: / 人氣:1.05W
《資治通鑑》樑紀十二 起昭陽赤奮若,盡閼逢攝提格,凡二年
◎樑紀十二(起昭陽赤奮若,盡閼逢攝提格,凡二年)

  ○高祖武皇帝十二

  中大通五年癸丑,公元五三三年

  春,正月,辛卯,上祀南郊,大赦。

  魏竇泰奄至爾朱兆庭,軍人因宴休惰,忽見泰軍,驚走;追破之於赤〈谷共〉嶺,眾並降散。兆逃於窮山,命左右西河張亮及蒼頭陳山提斬己首以降,皆不忍;兆乃殺所乘白馬,自縊於樹。歡親臨,厚葬之。慕容紹宗攜爾朱榮妻子及兆餘眾詣歡降,歡以義故,待之甚厚。兆之在秀容,左右皆密通款於歡,唯張亮無啟疏。歡嘉之,以為丞相府參軍。

  魏罷諸行臺。

  辛亥,上祀明堂。

  丁巳,魏主追尊其父為武穆帝,太妃馮氏為武穆後,母李氏為皇太妃。

  營州刺史曹鳳、東荊州刺史雷能勝等舉城降魏。

  魏侍中斛斯椿聞喬寧、張子期之死,內不自安,與南陽王寶炬、武衛將軍元毗、王思政密勸魏主圖丞相歡。毗,遵之玄孫也。舍人元士弼又言歡受詔不敬,帝由是不悅。椿勸帝置閣內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數,自直閣已下,員別數百,皆選四方驍勇者充之。帝數出遊幸,椿自部勒,別為行陳,由是朝政、軍謀,帝專與椿決之。帝以關中大行臺賀拔嶽擁重兵,密與相結,又出侍中賀拔勝為都督三荊等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欲倚勝兄弟以敵歡,歡益不悅。

  侍中、司空高乾之在信都也,遭父喪,不暇終服。及孝武帝即位,表請解職行喪,詔聽解侍中,司空如故。乾雖求退,不謂遽見許。既去內侍,朝政多不關預,居常怏怏。帝既貳於歡,冀乾為己用,嘗於華林園宴罷,獨留乾,謂之曰:"司空奕世忠良,今日復建殊效,相與雖則君臣,義同兄弟,宜共立盟約,以敦情契。"殷勤逼之。乾對曰:"臣以身許國,何敢有貳!"時事出倉猝,且不謂帝有異圖,遂不固辭,亦不以啟歡。及帝置部曲,乾乃私謂所親曰:"主上不親勳賢,而招叢集小,數遣元士弼、王思政往來關西與賀拔嶽計議,又出賀拔勝為荊州,外示疏忌,實欲樹黨,令其兄弟相近,冀據有西方。禍難將作,必及於我。"乃密啟歡。歡召乾詣幷州,面論時事,乾因勸歡受魏禪。歡以袖掩其口曰:"勿妄言!今令司空復為侍中,門下之事一以相委。"歡屢啟請,帝不許。乾知變難將起,密啟歡求為徐州;二月,辛酉,以乾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以咸陽王坦為司空。

  癸未,上幸同泰寺,講《般若經》,七日而罷,會者數萬人。

  魏正光以前,阿至羅常附於魏。及中原多事,阿至羅亦叛,丞相歡招撫之,阿至羅復降,凡十萬戶。三月,辛卯,詔復以歡為大行臺,使隨宜裁處。歡與之粟帛,議者以為徒費無益,歡不從;及經略河西,大收其用。

  高乾將之徐州,魏主聞其漏洩機事,乃詔丞相歡曰:"乾邕與朕私有盟約,今乃反覆兩端。"歡聞其與帝盟,亦惡之,即取乾前後數啟論時事者遣使封上。帝召乾,對歡使責之,乾曰:"陛下自立異圖,乃謂臣為反覆,人主加罪,其可辭乎!"遂賜死。帝又密敕東徐州刺史潘紹業殺其弟敖曹,敖曹先聞乾死,伏壯士於路,執紹業,得敕書於袍領,遂將十餘騎奔晉陽。歡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敖曹兄仲密為光州刺史,帝敕青州斷其歸路,仲密亦間行奔晉陽。仲密名慎,以字行。

  魏太師魯郡王肅卒。

  丙辰,南平元襄王偉卒。

  丁巳,魏以趙郡王諶為太尉,南陽王寶炬為太保。

  魏爾朱兆之入洛也,焚太常樂庫,鐘磬俱盡。節閔帝詔錄尚書事長孫稚、太常卿祖瑩等更造之,至是始成,命曰大成樂。

  魏青州民耿翔聚眾寇掠三齊,膠州刺史裴粲,專事高談,不為防禦;夏,四月,翔掩襲州城。左右白賊至,粲曰:"豈有此理!"左右又言已入州門,粲乃徐曰:"耿王來,可引之聽事,自餘部眾,且付城民。"翔斬之,送首來降。

  五月,魏東徐州民王早等殺刺史崔癢,以下邳來降。

  六月,壬申,魏以驃騎大將軍樊子鵠為青、膠大使,督濟州刺史蔡俊等討耿翔。秋,七月,魏師至青州,翔棄城來奔,詔以為兗州刺史。

  壬辰,魏以廣陵王欣為大司馬,趙郡王諶為太師。庚戌,以前司徒賀拔允為太尉。

  初,賀拔嶽遣行臺郎馮景詣晉陽,丞相歡聞嶽使至,甚喜,曰:"賀拔公詎憶吾邪!"與景歃血,約與嶽為兄弟。景還,言於嶽曰:"歡奸詐有餘,不可信也。"府司馬宇文泰自請使晉陽以觀歡之為人,歡奇其狀貌,曰:"此兒視瞻非常。"將留之,泰固求覆命;歡既遣而悔之,發驛急追,至關,不及而返。泰至長安,謂嶽曰:"高歡所以未篡者,正憚公兄弟耳;侯莫陳悅之徒,非所忌也。公但潛為之備,圖歡不難。今費也頭控弦之騎不下一萬,夏州刺史斛拔彌俄突勝兵三千餘人,靈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紇豆陵伊利等各擁部眾,未有所屬。公若移軍近隴,抗其要害,震之以威,懷之以惠,可收其士馬以資吾軍。西輯氐、羌,北撫沙塞,還軍長安,匡輔魏室,此桓、文之功也。"嶽大悅,復遣泰詣洛陽請事,密陳其狀。魏主喜,加泰武衛將軍,使還報。八月,帝以嶽為都督雍、華等二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又割心前血,遣使者齎以賜之。嶽遂引兵西屯平涼,以牧馬為名。斛拔彌俄突、紇豆陵伊利及費也頭万俟受洛幹、鐵勒斛律沙門等皆附於嶽,唯曹泥附於歡。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同會平涼,受嶽節度。嶽以夏州被邊重要,欲求良刺史以鎮之,眾舉宇文泰,嶽曰:"宇文左丞,吾左右手,何可廢也!"沉吟累日,卒表用之。

  九月,癸酉,魏丞相歡表讓王爵,不許;請分封邑十萬戶頒授勳義,從之。

  冬,十月,庚申,以尚書右僕射何敬容為左僕射,吏部尚書謝舉為右僕射。

  十一月,癸巳,魏以殷州刺史中山邸珍為徐州大都督、東道行臺、僕射,以討下邳。

  十二月,丁巳,魏主狩於嵩高;己巳,幸溫湯;丁丑,還宮。

  魏荊州刺史賀拔勝寇雍州,拔下迮戍,扇動諸蠻;雍州刺史廬陵王續遣軍擊之,屢為所敗,漢南震駭。勝又遣軍攻馮翊、安定、沔陽、酇城,皆拔之。續遣電威將軍柳仲禮屯谷城以拒之,勝攻之,不克,乃還。於是沔北蕩為丘墟矣。仲禮,慶遠之孫也。魏丞相歡患賀拔嶽、侯莫陳悅之強,右丞翟嵩曰:"嵩能間之,使其自相屠滅。"歡遣之。歡又使長史侯景招撫紇豆陵伊利,伊利不從。

  中大通六年甲寅,公元五三四年

  春,正月,壬辰,魏丞相歡擊伊利於河西,擒之,遷其部落於河東。魏主讓之曰:"伊利不侵不叛,為國純臣。王忽伐之,詎有一介行人先請之乎!"

  魏東梁州民夷作亂,二月,詔以行東雍州事豐陽泉企討平之。企世為商、洛豪族,魏世祖以其曾祖景言為本縣令,封丹水侯,使其子孫襲之。

  壬戌,魏大赦。

  癸亥,上耕藉田。大赦。

  魏永寧浮圖災,觀者皆哭,聲振城闕。

  魏賀拔嶽將討曹泥,使都督武川趙貴至夏州與宇文泰謀之,泰曰:"曹泥孤城阻遠,未足為憂。侯莫陳悅貪而無信,宜先圖之。"嶽不聽,召悅會於高平,與共討泥。悅既得翟嵩之言,乃謀取嶽。嶽數與悅宴語,長史武川雷紹諫,不聽。嶽使悅前行,至河曲,悅誘嶽入營坐,論軍事。悅陽稱腹痛而起,其婿元洪景拔刀斬嶽。嶽左右皆散走,悅遣人諭之雲:"我別受旨,止取一人,諸君勿怖。"眾以為然,皆不敢動。而悅心猶豫,不即撫納,乃還入隴,屯水洛城。嶽眾散還平涼,趙貴詣悅請嶽屍葬之,悅許之。嶽既死,悅軍中皆相賀,行臺朗中薛憕私謂所親曰:"悅才略素寡,輒害良將,吾屬今為人虜矣,何賀之有!"憕,真度之從孫也。

  嶽眾未有所屬,諸將以都督武川寇洛年最長,推使總諸軍;洛素無威略,不能齊眾,乃自請避位。趙貴曰:"宇文夏州英略冠世,遠近歸心,賞罰嚴明,士卒用命。若迎而奉之,大事濟矣。"諸將或欲南召賀拔勝,或欲東告魏朝,猶豫未決。都督盛樂杜朔周曰:"遠水不救近火,今日之事,非宇文夏州無能濟者,趙將軍議是也。朔周請輕騎告哀,且迎之。"眾乃使朔周馳至夏州召泰。

  泰與將佐賓客共議去留,前太中大夫潁川韓褒曰:"此天授也,又何疑乎!侯莫陳悅,井中蛙耳,使君往,必擒之。"眾以為:"悅在水洛,去平涼不遠,若已有賀拔公之眾,則圖之實難,願且留以觀變。"泰曰:"悅既害元帥,自應乘勢直據平涼,而退屯水洛,吾知其無能為也。夫難得易失者,時也。若不早赴,眾心將離。"

  夏州首望都督彌姐元進陰謀應悅,泰知之,與帳下都督高平蔡祐謀執之,祐曰:"元進會當反噬,不如殺之。"泰曰:"汝有大決。"乃召元進等入計事,泰曰:"隴賊逆亂,當與諸人戮力討之,諸人似有不同者,何也?"祐即被甲持刀直入,瞋目謂諸將曰:"朝謀夕異,何以為人!今日必斷奸人首!"舉坐皆叩頭曰:"願有所擇。"祐乃叱元進,斬之,並誅其黨,因與諸將同盟討悅。泰謂祐曰:"吾今以爾為子,爾其以我為父乎?"

  泰與帳下輕騎馳赴平涼,令杜朔周帥眾先據彈箏峽。時民間惶懼,逃散者多,軍士爭欲掠之,朔周曰:"宇文公方伐罪弔民,奈何助賊為虐乎!"撫而遣之,遠近悅附;泰聞而嘉之。朔周本姓赫連,曾祖庫多汗避難改焉。泰命復其舊姓,名之曰達。

  丞相歡使侯景招撫嶽眾,泰至安定,遇之,謂曰:"賀拔公雖死,宇文泰尚存,卿何為者!"景失色曰:"我猶箭耳,唯人所射。"遂還。泰至平涼,哭嶽甚慟,將士皆悲喜。

  歡復使侯景與散騎常侍代郡張華原、義寧太守太安王基勞泰,泰不受,欲劫留之,曰:"留則共享富貴,不然,命在今日。"華原曰:"明公欲脅使者以死亡,此非華原所懼也。"泰乃遣之。基還,言"泰雄傑,請及其未定擊滅之。"歡曰:"卿不見賀拔、侯莫陳乎!吾當以計拱手取之。"

  魏主聞嶽死,遣武衛將軍元毗慰勞嶽軍,召還洛陽,並召侯莫陳悅。毗至平涼,軍中已奉宇文泰為主;悅既附丞相歡,不肯應召。泰因元毗上表稱:"臣嶽忽罹非命,都督寇洛等令臣權掌軍事。奉詔召嶽軍入京,今高歡之眾已至河東,侯莫陳悅猶在水洛,士卒多是西人,顧戀鄉邑,若逼令赴闕,悅躡其後,歡邀其前,恐敗國殄民,所損更甚。乞少賜停緩,徐事誘導,漸就東引。"魏主乃以泰為大都督,即統嶽軍。

  初,嶽以東雍州刺史李虎為左廂大都督,嶽死,虎奔荊州,說賀拔勝使收嶽眾,勝不從。虎聞宇文泰代嶽統眾,乃自荊州還赴之。至閿鄉,為丞相歡別將所獲,送洛陽。魏主方謀取關中,得虎甚喜,拜衛將軍,厚賜之,使就泰。虎,歆之玄孫也。

  泰與悅書,責以"賀拔公有大功於朝廷。君名微行薄,賀拔公薦君為隴右行臺。又高氏專權,君與賀拔公同受密旨,屢結盟約;而君黨附國賊,共危宗廟,口血未乾,匕首已發。今吾與君皆受詔還闕,今日進退,唯君是視:君若下隴東邁,吾亦自北道同歸;若首鼠兩端,吾則指日相見!"

  魏主問泰以安秦、隴之策,泰表言:"宜召悅授以內官,或處以瓜、涼一藩;不然,終為後患。"

  原州刺史史歸,素為賀拔嶽所親任,河曲之變,反為悅守。悅遣其黨王伯和、成次安將兵二千助歸鎮原州,泰遣都督侯莫陳崇帥輕騎一千襲之。崇乘夜將十騎直抵城下,餘眾皆伏於近路;歸見騎少,不裝置。崇即入,據城門,高平令隴西李賢及弟遠穆在城中,為崇內應。於是中外鼓譟,伏兵悉起,遂擒歸及次安、伯和等歸於平涼。泰表崇行原州事。三月,泰引兵擊悅,至原州,眾軍畢集。

  夏,四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魏南秦州刺史隴西李弼說侯莫陳悅曰:"賀拔公無罪而公害之,又不撫納其眾,今奉宇文夏州以來,聲言為主報仇,此其勢不可敵也,宜解兵謝之!不然,必及禍。"悅不從。

  宇文泰引兵上隴,留兄子導為都督,鎮原州。泰軍令嚴肅,秋毫無犯,百姓大悅。軍出木狹關,雪深二尺,泰倍道兼行,出其不意。悅聞之,退保略陽,留萬人守水洛。泰至,水洛即降。泰遣輕騎數百趣略陽,悅退保上邽,召李弼與之拒泰。弼知悅必敗,陰遣使詣泰,請為內應。悅棄州城,南保山險,弼謂所部曰:"侯莫陳公欲還秦州,汝輩何不裝束!"弼妻,悅之姨也,眾咸信之,爭趣上邽。弼先據城門以安集之,遂舉城降泰,泰即以弼為秦州刺史。其夜,悅出軍將戰,軍自驚潰。悅性猜忌,既敗,不聽左右近己,與其二弟並子及謀殺嶽者七八人棄軍迸走。數日之中,槃桓往來,不知所趣。左右勸向靈州依曹泥,悅從之。自乘騾,令左右皆步從,欲自山中趣靈州。宇文泰使原州都督賀拔穎追之,悅望見追騎,縊死於野。

  泰入上邽,引薛憕為記室參軍。收悅府庫,財物山積,泰秋毫不取,皆以賞士卒;左右竊一銀甕以歸,泰知而罪之,即剖賜將士。

  悅黨豳州刺史孫定兒據州不下,有眾數萬,泰遣都督中山劉亮襲之。定兒以大軍遠,不為備;亮先豎一纛於近城高嶺,自將二十騎馳入城。定兒方置酒,眾猝見亮至,駭愕,不知所為,亮麾兵斬定兒,遙指城外纛,命二騎曰:"出召大軍!"城中皆懾服,莫敢動。

  先是,故氐王楊紹先乘魏亂逃歸武興,複稱王。涼州刺史李叔仁為其民所執,氐、羌、吐谷渾所在蜂起,自南岐至瓜、鄯,跨州據郡者不可勝數。宇文泰令李弼鎮原州,夏州刺史拔也惡蠔鎮南秦州,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鎮渭州,衛將軍趙貴行秦州事,徵豳、涇、東秦、岐四州之粟以給軍。楊紹先懼,稱藩,送妻子為質。

  夏州長史於謹言於泰曰:"明公據關中險固之地,將士驍勇,土地膏腴。今天子在洛,迫於群凶,若陳明公之懇誠,算時事之利害,請都關右,挾天子以令諸侯,奉王命以討暴亂,此桓、文之業,千載一時也!"泰善之。丞相歡聞泰定秦、隴,遣使甘言厚禮以結之,泰不受,封其書,使都督濟北張軌獻於魏主。斛斯椿問軌曰:"高歡逆謀,行路皆知之。人情所恃,唯在西方,未知宇文何如賀拔!"軌曰:"宇文公文足經國,武能定亂。"椿曰:"誠如君言,真可恃也。"

  魏主命泰發二千騎鎮東雍州,助為勢援,仍命泰稍引軍而東。泰以大都督武川樑御為雍州刺史,使將步騎五千前行。先是,丞相歡遣其都督太安韓軌將兵一萬據蒲阪以救侯莫陳悅,凝州刺史賈顯度以舟迎之。樑御見顯度,說使從泰,顯度即出迎御,御入據長安。魏主以泰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都督、略陽縣公,承製封拜。泰乃以寇洛為涇州刺史,李弼為秦州刺史,前略陽太守張獻為南岐州刺史。南岐州刺史盧待伯不受代,泰遣輕騎襲而擒之。

  侍中封隆之言於丞相歡曰:"斛斯椿等今在京師,必構禍亂。"隆之與僕射孫騰爭尚魏主妹平原公主,公主歸隆之,騰洩其言於椿,椿以白帝。隆之懼,逃還鄉裡,歡召隆之詣晉陽。會騰帶仗入省,擅殺御史,懼罪,亦逃就歡。領軍婁昭辭疾歸晉陽。帝以斛斯椿兼領軍,改置都督及河南、關西諸刺史。華山王鷙在徐州,歡使大都督邸珍奪其管鑰。建州刺史韓賢,濟州刺史蔡俊,皆歡黨也。帝省建州以去賢,使御史舉俊罪,以汝陽王叔昭代之。歡上言:"俊勳重,不可解奪;汝陽懿德,當受大藩;臣弟永寶,猥任定州,宜避賢路。"帝不聽。五月,丙子,魏主增置勳府庶子,廂別六百人;又增騎官,廂別二百人。

  魏主欲伐晉陽,辛卯,下詔戒嚴,雲欲自將伐樑。發河南諸州兵,大閱於洛陽,南臨洛水,北際邙山,帝戎服與斛斯椿臨觀之。六月,丁巳,魏主密詔丞相歡,稱"宇文黑獺、賀拔勝頗有異志,故假稱南伐,潛為之備;王亦宜共為形援。讀訖燔之。"歡表以為"荊、雍將有逆謀,臣今潛勒兵馬三萬,自河東渡,又遣恆州刺史庫狄乾等將兵四萬自來違津渡,領軍將軍婁昭等將兵五萬以討荊州,冀州刺史尉景等將山東兵五萬、突騎五萬以討江左,皆勒所部,伏聽處分。"帝知歡覺其變,乃出歡表,令群臣議之,欲止歡軍。歡亦集幷州僚佐共議,還以表聞,仍雲:"臣為嬖佞所間,陛下一旦賜疑。臣若敢負陛下,使身受天殃,子孫殄絕。陛下若垂信赤心,使干戈不動,佞臣一二人願斟量廢出。"

  丁卯,帝使大都督源子恭守陽胡,汝陽王暹守石濟,又以儀同三司賈顯智為濟州刺史,帥豫州刺史斛斯元壽東趣濟州。元壽,椿之弟也。蔡俊不受代,帝愈怒,辛未,帝復錄洛中文武議意以答歡,且使舍人溫子升為敕賜歡曰:"朕不勞尺刃,坐為天子,所謂生我者父母,貴我者高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近慮宇文為亂,賀拔應之,故戒嚴,欲與王俱為聲援。今觀其所為,更無異跡。東南不賓,為日已久,今天下戶口減半,未宜窮兵極武。朕既闇昧,不知佞人為誰。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王忽對昂言兄枉死,人之耳目何易可輕!如聞庫狄幹語王雲:'本欲取懦弱者為主,無事立此長君,使其不可駕御。今但作十五日行,自可廢之,更立餘者。'如此議論,自是王間勳人,豈出佞臣之口!去歲封隆之叛,今年孫騰逃去,不罪不送,誰不怪王!王若事君盡誠,何不斬送二首!王雖啟雲'西去',而四道俱進,或欲南度洛陽,或欲東臨江左,言之者猶應自怪,聞之者寧能不疑!王若晏然居北,在此雖有百萬之眾,終無圖彼之心;王若舉旗南指,縱無匹馬隻輪,猶欲奮空拳而爭死。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無知,或謂實可。若為他人所圖,則彰朕之惡;假令還為王殺,幽辱齏粉,了無遺恨!本望君臣一體,若合符契,不圖今日分疏至此!"

  中軍將軍王思政言於魏主曰:"高歡之心,昭然可知。洛陽非用武之地,宇文泰乃心王室,今往就之,還復舊京,何慮不克?"帝深然之,遣散騎侍郎河東柳慶見泰於高平,共論時事。泰請奉迎輿駕,慶覆命。帝復私謂慶曰:"朕欲向荊州,何如?"慶曰:"關中形勝,宇文泰才略可依。荊州地非要害,南迫樑寇,臣愚,未見其可。"帝又問閣內都督宇文顯和,顯和亦勸帝西幸。時帝廣徵州郡兵,東郡太守河東裴俠帥所部詣洛陽,王思政問曰:"今權臣擅命,王室日卑,奈何?"俠曰:"宇文泰為三軍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謂己操戈矛,寧肯授人以柄!雖欲投之,恐無異避湯入火也。"思政曰:"然則如何而可?"俠曰:"圖歡有立至之憂,西巡有將來之慮。且至關右,徐思其宜耳。"思政然之,乃進俠於帝,授左中郎將。

  初,丞相歡以為洛陽久經喪亂,欲遷都於鄴,帝曰:"高祖定鼎河、洛,為萬世之基;王既功存社稷,宜遵太和舊事。"歡乃止。至是復謀遷都,遣三千騎鎮建興,益河東及濟州兵,擁諸州和糴粟,悉運入鄴城。帝又敕歡曰:"王若厭伏人情,杜絕物議,唯有歸河東之兵,罷建興之戍,送相州之粟,追濟州之軍。使蔡俊受代,邸珍出徐,止戈散馬,各事家業,脫須糧廩,別遣轉輸。則讒人結舌,疑悔不生,王高枕太原,朕垂拱京洛矣。王若馬首南向,問鼎輕重,朕雖不武,為社稷宗廟之計,欲止不能。決在於王,非朕能定,為山止簣,相為惜之。"歡上表極言宇文泰、斛斯椿罪惡。

  帝以廣寧太守廣寧任祥兼尚書左僕射,加開府儀同三司,祥棄官走,度河,據郡待歡。帝乃敕文武官北來者任其去留,遂下制書數歡咎惡,召賀拔勝赴行在所。勝以問太保掾范陽盧柔,柔曰:"高歡悖逆,公席捲赴都,與決勝負,死生以之,上策也;北阻魯陽,南並舊楚,東連兗、豫,西引關中,帶甲百萬,觀釁而動,中策也;舉三荊之地,庇身於樑,功名皆去,下策也。"勝笑而不應。

  帝以宇文泰兼尚書僕射,為關西大行臺,許妻以馮翊長公主,謂泰帳內都督秦郡楊薦曰:"卿歸語行臺,遣騎迎我。"以薦為直閣將軍。泰以前秦州刺史駱超為大都督,將輕騎一千赴洛,又遣薦與長史宇文測出關候接。

  丞相歡召其弟定州刺史琛使守晉陽,命長史崔暹佐之。暹,挺之族孫也。歡勒兵南出,告其眾曰:"孤以爾朱擅命,建大義於海內,奉戴主上,誠貫幽明;橫為斛斯椿讒構,以忠為逆,今者南邁,誅椿而已。"以高敖曹為前鋒。宇文泰亦移檄州郡,數歡罪惡,自將大軍發高平,前軍屯弘農。賀拔勝軍於汝水。

  秋,七月,己丑,魏主親勒兵十餘萬屯河橋,以斛斯椿為前驅,陳於邙山之北。椿請帥精騎二千夜度河掩其勞弊,帝始然之。黃門侍郎楊寬說帝曰:"高歡以臣伐君,何所不至!今假兵於人,恐生它變。椿若度河,萬一有功,是滅一高歡,生一高歡矣。"帝遂敕椿停行,椿嘆曰:"頃熒惑入南鬥,今上信左右間構,不用吾計,豈天道乎!"宇文泰聞之,謂左右曰:"高歡數日行八九百里,此兵家所忌,當乘便擊之。而主上以萬乘之重,不能度河決戰,方緣津據守。且長河萬里,捍禦為難。若一處得度,大事去矣。"即以大都督趙貴為別道行臺,自蒲阪濟,趣幷州,遣大都督李賢將精騎一千赴洛陽。

  帝使斛斯椿與行臺長孫稚、大都督潁川王斌之鎮虎牢,行臺長孫子彥鎮陝,賈顯智、斛斯元壽鎮滑臺。斌之,鑑之弟;子彥,稚之子也。歡使相州刺史竇泰趣滑臺,建州刺史韓賢趣石濟。竇泰與顯智遇於長壽津,顯智陰約降於歡,引軍退。軍司元玄覺之,馳還,請益師,帝遣大都督侯鰤紹赴之,戰於滑臺東,顯智以軍降,紹戰死。北中郎將田怙為歡內應,歡潛軍至野王,帝知之,斬怙。歡至河北十餘裡,再遣使口申誠款;帝不報。丙午,歡引軍度河。

  魏主問計於群臣,或欲奔樑,或雲南依賀拔勝,或雲西就關中,或雲守洛口死戰,計未決。元斌之與斛斯椿爭權,棄椿還,紿帝雲:"高歡兵已至!"丁未,帝遣使召椿還,遂帥南陽王寶炬、清河王亶、廣陽王湛以五千騎宿於瀍西,南陽王別舍沙門惠臻負璽持千牛刀以從。眾知帝將西出,其夜,亡者過半,亶、湛亦逃歸。湛,深之子也。武衛將軍雲中獨孤信單騎追帝,帝嘆曰:"將軍辭父母、捐妻子而來,'世亂識忠臣',豈虛言也!"戊申,帝西奔長安,李賢遇帝於崤中。己酉,歡入洛陽,舍於永寧寺,遣領軍婁昭等追帝,請帝東還。長孫子彥不能守陝,棄城走。高敖曹帥勁騎追帝至陝西,不及。帝鞭馬長鶩,糗漿乏絕,三二日間,從官唯飲澗水。至湖城,有王思村民以麥飯壺漿獻帝,帝悅,復一村十年。至稠桑,潼關大都督毛鴻賓迎獻酒食,從官始解飢渴。

  八月,甲寅,丞相歡集百官謂曰:"為臣奉主,匡救危亂,若處不諫爭,出不陪從,緩則耽寵爭榮,急則委之逃竄,臣節安在!"眾莫能對,兼尚書左僕射辛雄曰:"主上與近習圖事,雄等不得預聞。及乘輿西幸,若即追隨,恐跡同佞黨;留待大王,又以不從蒙責,雄等進退無所逃罪。"歡曰:"卿等備位大臣,當以身報國。群佞用事,卿等嘗有一言諫爭乎!使國家之事一朝至此,罪欲何歸!"乃收雄及開府儀同三司叱列延慶、兼吏部尚書崔孝芬、都官尚書劉廞、兼度支尚書天水楊機、散騎常侍元士弼,皆殺之。孝芬子司徒從事中朗猷間行入關,魏主使以本官奏門下事。歡推司徒清河王亶為大司馬,承製決事,居尚書省。

  宇文泰使趙貴、樑御帥甲騎二千奉迎,帝循河西行,謂御曰:"此水東流,而朕西上。若得復見洛陽,親詣陵廟,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泰備儀衛迎帝,謁見於東陽驛,免冠流涕曰:"臣不能式遏寇虐,使乘輿播遷,臣之罪也。"帝曰:"公之忠節,著於遐邇。朕以不德,負乘致寇,今日相見,深用厚顏。方以社稷委公,公其勉之!"將士皆呼萬歲。遂入長安,以雍州廨舍為宮,大赦。以泰為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軍國之政,鹹取決焉。別置二尚書,分掌機事,以行臺尚毛遐、周惠達為之。時軍國草創,二人積糧儲,治器械,簡士馬,魏朝賴之。泰尚馮翊長公主,拜駙馬都尉。

  先是,熒惑入南鬥,去而復還,留止六旬。上以諺雲"熒惑入南鬥,天子下殿走",乃跣而下殿以禳之;及聞魏主西奔,慚曰:"虜亦應天象邪!"

  己未,武興王楊紹先為秦、南秦二州刺史。

  辛酉,魏丞相歡自追迎魏主。戊辰,清河王亶下制大赦。歡至弘農,九月,癸巳,使行臺僕射元子思帥侍官迎帝;己酉,攻潼關,克之,擒毛鴻賓,進屯華陰長城,龍門都督薛崇禮以城降歡。

  賀拔勝使長史元穎行荊州事,守南陽,自帥所部西赴關中。至淅陽,聞歡已屯華陰,欲還,行臺左丞崔謙曰:"今帝室顛覆,主上蒙塵,公宜倍道兼行,朝於行在,然後與宇文行臺同心戮力,唱舉大義,天下孰不望風響應!今舍此而退,恐人人解體,一失事機,後悔何及!"勝不能用,遂還。

  歡退屯河東,使行臺尚書長史薛瑜守潼關,大都督庫狄溫守封陵,築城於蒲津西岸,以薛紹宗為華州刺史,使守之,以高敖曹行豫州事。

  歡自發晉陽,至是凡四十啟,魏主皆不報。歡乃東還,遣行臺侯景等引兵向荊州,荊州民鄧誕等執元穎以應景。賀拔勝至,景逆擊之,勝兵敗,帥數百騎來奔。

  魏主之在洛陽也,密遣閤內都督河南趙剛召東荊州刺史馮景昭帥兵入援,兵未及發,魏主西入關。景昭集府中文武議所從,司馬馮道和請據州待北方處分。剛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久之,更無言者。剛抽刀投地曰:"公若欲為忠臣,請斬道和;如欲從賊,可速見殺!"景昭感悟,即帥眾赴關中。侯景引兵逼穰城,東荊州民楊祖歡等起兵應之,以其眾邀景昭於路,景昭戰敗,剛沒蠻中。

  冬,十月,丞相歡至洛陽,又遣僧道榮奉表於孝武帝曰:"陛下若遠賜一制,許還京洛,臣當帥勒文武,式清宮禁。若返正無日,則七廟不可無主,萬國須有所歸,臣寧負陛下,不負社稷。"帝亦不答。歡乃集百官耆老,議所立。時清河王亶出入已稱警蹕,歡醜之,乃託以"孝昌以來,昭穆失序,永安以孝文為伯考,永熙遷孝明於夾室,業喪祚短,職此之由。"遂立清河王世子善見為帝,謂亶曰:"欲立王,不如立王之子。"亶不自安,輕騎南走,歡追還之。丙寅,孝靜帝即位於城東北,時年十一。大赦,改元天平。

  魏宇文泰進軍攻潼關,斬薛瑜,虜其卒七千人,還長安,進位大丞相。東魏行臺薛修義等度河據楊氏壁;魏司空參軍河東薛端糾帥村民擊卻東魏兵,復取楊氏,丞相泰遣南汾州刺史蘇景恕鎮之。

  丁卯,以信武將軍元慶和為鎮北將軍,帥眾伐東魏。

  初,魏孝武帝既與丞相歡有隙,齊州刺史侯淵、兗州刺史樊子鵠、青州刺史東萊王貴平陰相連結,以觀時變;淵亦遣使通於歡所。及孝武帝入關,清河王亶承製,以汝陽王暹為齊州刺史。暹至城西,淵不時納。城民劉桃符等潛引暹入城,淵帥騎出走,妻子部曲悉為暹所虜。行及廣裡,會承製以淵行青州事。歡遺淵書曰:"卿勿以部曲單少,憚於東行,齊人澆薄,唯利是從,齊州尚能迎汝陽王,青州豈不能開門待卿也!"淵乃復東,暹歸其妻子部曲。貴平亦不受代,淵襲高陽郡,克之。置累重於城中,自帥輕騎遊掠於外。貴平使其世子帥眾攻高陽,淵夜趣東陽,見州民饋糧者,紿之曰:"臺軍已至,殺戮殆盡。我,世子之人也,脫走還城,汝何為復往!"聞者皆棄糧走。比曉,復謂行人曰:"臺軍昨夜已至高陽,我是前鋒,今至此,不知侯公竟在何所!"城民恟懼,遂執貴平出降。戊辰,淵斬貴平,傳首洛陽。

  庚午,東魏以趙郡王諶為大司馬,咸陽王坦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高敖曹為司空。坦,樹之弟也。

  丞相歡以洛陽西逼西魏,南近樑境,乃議遷鄴,書下三日即行。丙子,東魏主發洛陽,四十萬戶狼狽就道。收百官馬,尚書丞郎已上非陪從者,盡令乘驢。歡留後部分,事畢,還晉陽。改司州為洛州,以尚書令元弼為洛州刺史,鎮洛陽。以行臺尚書司馬子如為尚書左僕射,與右僕射高隆之、侍中高嶽、孫騰留鄴,共知朝政。詔以遷民貲產未立,出粟一百三十萬石以賑之。

  十一月,兗州刺史樊子鵠據瑕丘以拒東魏,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帥眾就之。

  庚寅,東魏主至鄴,居北城相州之廨,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是時,六坊之眾從孝武帝西行者不及萬人,餘皆北徙,並給常廩,春秋賜帛以供衣服,乃於常調之外,隨豐稔之處,折絹糴粟以供國用。

  十二月,魏丞相泰遣儀同李虎、李弼、趙貴擊曹泥於靈州。

  閏月,元慶和克瀨鄉而據之。

  魏孝武帝閨門無禮,從妹不嫁者三人,皆封公主。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寶炬之同產也,從帝入關,丞相泰使元氏諸王取明月殺之。帝不悅,或時彎弓,或時椎案,由是復與泰有隙。癸巳,帝飲酒,遇鴆而殂。泰與群臣議所立,多舉廣平王贊。贊,孝武之兄子也。侍中濮陽王順,於別室垂涕謂泰曰:"高歡逼逐先帝,立幼主以專權,明公宜反其所為。廣平衝幼,不如立長君而奉之。"泰乃奉太宰南陽王寶炬而立之。順,素之玄孫也。殯孝武帝於草堂佛寺。諫議大夫宋球慟哭嘔血,漿粒不入口者數日,泰以其名儒,不之罪也。

  魏賀拔勝之在荊州也,表武衛將軍獨孤信為大都督。東魏既取荊州,魏以信為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臺、大都督、荊州刺史以招懷之。

  蠻酋樊五能攻破淅陽郡以應魏,東魏西荊州刺史辛纂欲討之,行臺郎中李廣諫曰:"淅陽四面無民,唯一城之地,山路深險,表裡群蠻。今少遣兵,則不能制賊;多遣,則根本虛弱。脫不如意,大挫威名,人情一去,州城難保。"纂曰:"豈可縱賊不討!"廣曰:"今所憂在心腹,何暇治疥癬!聞臺軍不久應至,公但約勒屬城,使完壘撫民以待之。雖失淅陽,不足惜也。"纂不從,遣兵攻之,兵敗,諸將因亡不返。

  城民密召獨孤信。信至武陶,東魏遣恆農太守田八能帥群蠻拒信於淅陽,又遣都督張齊民以步騎三千出信之後。信謂其眾曰:"今士卒不滿千人,首尾受敵,若還擊齊民,則土民謂我退走,必爭來邀我;不如進擊八能,破之,齊民自潰矣。"遂擊破八能,乘勝襲穰城;辛纂勒兵出戰,大敗,還趣城。門未及闔,信令都督武川楊忠為前驅,忠叱門者曰:"大軍已至,城中有應,爾等求生,何不避走!"門者皆散。忠帥眾入城,斬纂以徇,城中懾服。信分兵定三荊。居半歲,東魏高敖曹、侯景將兵奄至城下,信兵少不敵,與楊忠皆來奔。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樑紀十二(起昭陽赤奮若,盡閼逢攝提格,凡二年)

  ○高祖武皇帝十二

  中大通五年癸丑,公元五三三年

  春,正月,辛卯,上祀南郊,大赦。

  魏竇泰奄至爾朱兆庭,軍人因宴休惰,忽見泰軍,驚走;追破之於赤〈谷共〉嶺,眾並降散。兆逃於窮山,命左右西河張亮及蒼頭陳山提斬己首以降,皆不忍;兆乃殺所乘白馬,自縊於樹。歡親臨,厚葬之。慕容紹宗攜爾朱榮妻子及兆餘眾詣歡降,歡以義故,待之甚厚。兆之在秀容,左右皆密通款於歡,唯張亮無啟疏。歡嘉之,以為丞相府參軍。

  魏罷諸行臺。

  辛亥,上祀明堂。

  丁巳,魏主追尊其父為武穆帝,太妃馮氏為武穆後,母李氏為皇太妃。

  營州刺史曹鳳、東荊州刺史雷能勝等舉城降魏。

  魏侍中斛斯椿聞喬寧、張子期之死,內不自安,與南陽王寶炬、武衛將軍元毗、王思政密勸魏主圖丞相歡。毗,遵之玄孫也。舍人元士弼又言歡受詔不敬,帝由是不悅。椿勸帝置閣內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數,自直閣已下,員別數百,皆選四方驍勇者充之。帝數出遊幸,椿自部勒,別為行陳,由是朝政、軍謀,帝專與椿決之。帝以關中大行臺賀拔嶽擁重兵,密與相結,又出侍中賀拔勝為都督三荊等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欲倚勝兄弟以敵歡,歡益不悅。

  侍中、司空高乾之在信都也,遭父喪,不暇終服。及孝武帝即位,表請解職行喪,詔聽解侍中,司空如故。乾雖求退,不謂遽見許。既去內侍,朝政多不關預,居常怏怏。帝既貳於歡,冀乾為己用,嘗於華林園宴罷,獨留乾,謂之曰:"司空奕世忠良,今日復建殊效,相與雖則君臣,義同兄弟,宜共立盟約,以敦情契。"殷勤逼之。乾對曰:"臣以身許國,何敢有貳!"時事出倉猝,且不謂帝有異圖,遂不固辭,亦不以啟歡。及帝置部曲,乾乃私謂所親曰:"主上不親勳賢,而招叢集小,數遣元士弼、王思政往來關西與賀拔嶽計議,又出賀拔勝為荊州,外示疏忌,實欲樹黨,令其兄弟相近,冀據有西方。禍難將作,必及於我。"乃密啟歡。歡召乾詣幷州,面論時事,乾因勸歡受魏禪。歡以袖掩其口曰:"勿妄言!今令司空復為侍中,門下之事一以相委。"歡屢啟請,帝不許。乾知變難將起,密啟歡求為徐州;二月,辛酉,以乾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以咸陽王坦為司空。

  癸未,上幸同泰寺,講《般若經》,七日而罷,會者數萬人。

  魏正光以前,阿至羅常附於魏。及中原多事,阿至羅亦叛,丞相歡招撫之,阿至羅復降,凡十萬戶。三月,辛卯,詔復以歡為大行臺,使隨宜裁處。歡與之粟帛,議者以為徒費無益,歡不從;及經略河西,大收其用。

  高乾將之徐州,魏主聞其漏洩機事,乃詔丞相歡曰:"乾邕與朕私有盟約,今乃反覆兩端。"歡聞其與帝盟,亦惡之,即取乾前後數啟論時事者遣使封上。帝召乾,對歡使責之,乾曰:"陛下自立異圖,乃謂臣為反覆,人主加罪,其可辭乎!"遂賜死。帝又密敕東徐州刺史潘紹業殺其弟敖曹,敖曹先聞乾死,伏壯士於路,執紹業,得敕書於袍領,遂將十餘騎奔晉陽。歡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敖曹兄仲密為光州刺史,帝敕青州斷其歸路,仲密亦間行奔晉陽。仲密名慎,以字行。

  魏太師魯郡王肅卒。

  丙辰,南平元襄王偉卒。

  丁巳,魏以趙郡王諶為太尉,南陽王寶炬為太保。

  魏爾朱兆之入洛也,焚太常樂庫,鐘磬俱盡。節閔帝詔錄尚書事長孫稚、太常卿祖瑩等更造之,至是始成,命曰大成樂。

  魏青州民耿翔聚眾寇掠三齊,膠州刺史裴粲,專事高談,不為防禦;夏,四月,翔掩襲州城。左右白賊至,粲曰:"豈有此理!"左右又言已入州門,粲乃徐曰:"耿王來,可引之聽事,自餘部眾,且付城民。"翔斬之,送首來降。

  五月,魏東徐州民王早等殺刺史崔癢,以下邳來降。

  六月,壬申,魏以驃騎大將軍樊子鵠為青、膠大使,督濟州刺史蔡俊等討耿翔。秋,七月,魏師至青州,翔棄城來奔,詔以為兗州刺史。
推薦內容
《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八 起閼逢困敦七月,盡旃蒙赤奮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資治通鑑》後晉紀四 起玄默攝提格,盡閼逢執徐正月,凡二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四 起昭陽單閼七月,盡閼逢執徐十月,凡一年有奇 《資治通鑑》秦紀三 起昭陽大荒落,盡閼逢敦牂,凡二年 《資治通鑑》晉紀七 起昭陽大淵獻,盡閼逢困敦,凡二年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七 起旃蒙赤奮若正月,盡強圉單閼十二月,凡三年 資治通鑑的第二十八卷 《續資治通鑑》元紀二十一 起旃蒙赤奮若九月,盡強圉單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奮鬥的十二大理由 《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九 起昭陽作噩正月,盡閼逢閹茂十二月,凡二年 阜陽市第二十二中學年度工作計劃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五十七 起閼逢困敦四月,盡柔兆攝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六 起上章閹茂八月,盡昭陽赤奮若,凡三年有奇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二十六 起昭陽大淵獻正月,盡閼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左傳·昭公·昭公二十二年》原文及翻譯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 起閼逢困敦四月,盡柔兆攝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資治通鑑》漢紀十七 起閼逢攝提格,盡屠維協洽,凡六年 《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二 起屠維赤奮若,盡著雍閹茂,凡十年 《續資治通鑑》元紀二十 起閼逢困敦正月,盡旃蒙赤奮若八月,凡一年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