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原則》讀後感優秀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5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原則》讀後感優秀,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則》讀後感優秀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三部分是有關工作的原則,不過細細讀下來,它們更像是在指導讀者“如何當老闆”。為了説點對廣大人民羣眾普遍有意義的事情,我決定只從中擷取部分具有普適性的關鍵點進行更加深入的體會和解讀。

任何一份工作的日常體驗,都不免涉及或大或小的決策,Ray基於自己公司這些年來走過的道路,提出了運用“可信度加權”方法實現創意擇優,以實現更佳的決策。為什麼會有“頭腦風暴”這個觀念?就在於蒐集不同員工的智慧,舉集體之力辦共同的大事。每個人都有資格並被鼓勵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提供支撐其觀點的理由。如果討論的並不屬於“原則性”的yes/no問題,Ray倡導一種類似數學上的“凸優化”的方式博採眾長,把大家的意見建議融合起來得到最後實現方法,而非從他們中擇取一個“看起來最美”的提案。在有效權衡不同人觀點的可信度同時,保證了讓每個人感受到決策過程的公平和合理性。橋水公司的成長壯大,也離不開這樣的決策形式,它讓員工們養成了求真務實的精神,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公司的各項事務。

根據這個思路,我開始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時常找到正能量的、可以發揮作用的東西,以推動決策過程的良性運轉。我等大多數人都不是精英,但總可以從精英大鱷身上學到些什麼。回想大學三年級讀的《喬布斯傳》(當時很不厚道,我承認就為了蹭逝者熱度),講他在“電梯裏締造的神話”。這位創新天才,也許並不是一個適合合作的好夥伴,他那與才華配套的脾氣卻反而令人歎服。身為精英和“團隊領袖”,他無疑是個工作狂,曾誇張到在坐電梯時隨時和同乘的下屬討論工作細節,甚至在這樣的場合決定開除業績不佳的高管。我們會忘記喬幫主的學歷並不高(事實證明歷史上有低學歷的人也能當上hin偉大的leader,這個不能説太細),只從舉手投足之間明白,有些大神之所以脱穎而出人生開掛,正是出於ta隨時準備好提供新創意、投入新目標的這種精神,或者説,是努力造就了ta超凡的氣質。這種氣質,是遠非一個嚴格割裂工作和生活的人能夠企及的境界。一次和同屆入職的其他同事聊天,有位同事就拋出了這樣的觀點:他認為我們應該敬業,但不代表一天24h精神緊繃,重要的是工作期間100%地投入,暫停手裏工作之前小小地總結一下今天,作為上下班之間的平滑過渡。

Ray同樣在後面的敍述中不止一次提到“二八法則”,也叫“帕累託定律”。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由於有經濟學家指出“20%擁有世界上80%的財富”。事實上,工作中佔據我們80%時間的事或許並不如另外的20%重要,最該寶貝的也是最頂端最重要的20%,它甚至決定着一個人/企業/行業的未來。於是對於每個個體而言,可能最為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而非平台的優勢/專長,作為發展核心競爭力的主要突破點。有的人是天生的雄辯家,有的人精通數學計算,也有的人最享受與客户之間的溝通和研討……總之,諸如此類讓你從無聊的工作中找到快樂和自豪感的事物,或許還佔不到所有技能點的20%,但只要用100%的信心和努力保持這種優勢,就足以讓你或多或少感受到辦事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心情也跟着晴朗了。

説到這裏,你我也許都會問:職場畢竟是現實而殘酷的,容不得太多的“揚長避短”,快樂和痛苦之間也近乎二八開,焦慮成了人們的主旋律。越是忙得團團轉節奏反而越亂,那到底該如何?

有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應《人民日報》邀請,給了我們一些小建議。姑且叫他“佚名”吧,我小時候讀過不少他寫的文章。一是關注更有意義的事情,學會集中注意力在它們身上。二是列一個“最壞的”清單,設想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結果並且學會規避它,萬一躲不開,就去習慣它。三是擁抱變化,畢竟人一旦習慣了穩定和舒適區,就會對時代的挑戰感到難以適從,缺乏抵禦風險的能力。四是慢慢學會“與自己和解”。這一條最難做到,可以説人都有一定的執念和貪慾去追求可能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既然沒有哪條路好走,不如選那條最適合自己的,活好當下,學會接受可能意料之外的結局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