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8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1

濃烈的過年氣息隨着爆竹聲聲而來臨,千家萬户都沉浸在祥和的年味中,到處可以看到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羣。閒暇之餘,我靜靜學習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在閲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寬容中有嚴謹,嚴謹中有幽默,幽默中有沉穩,沉穩中有激情。激情是火,可以點燃學生的求知慾望;激情是露,可以滋潤學生乾渴的心田;激情如風,可以吹皺學生平靜的心湖;激情如雷,可以振醒學生懵懂的迷夢。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書中李老師這樣告訴我們: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雖然教師在教育中富有愛心早已不是什麼新潮觀點。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乎到夏丐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羅素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發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但我還是被李老師對學生那份深深地愛折服了。

李老師的愛,不僅僅是對優秀學生的愛,而且包括難教兒童的愛;李老師的愛,不僅僅是對自己所直接教的學生的愛,還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級的,甚至是外校的學生的愛;李老師的愛,不僅僅是剛踏上工作崗位初為人師時的片刻的激情,而是貫穿着他的以前,現在,甚至是將來的教育事業,愛心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前提和保證。

李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是呀,我們在年復一年的工作中,有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有沒有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呢?很多時候,是在和別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結果是渾渾噩噩度日,喪失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情趣與活力,更談不上去超越自我,並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堅持不懈地寫下那麼多手記、札記,為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麼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可能是他的這本手記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説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樸實的話,藴涵着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2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一口氣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畢,感觸頗豐。因為李校長的很多觀點我都很贊同,讀他的書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樸實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內心在交流,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是的,從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

翻開序言,裏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話,忍不住摘抄下來留作自勉:“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有個同學上課總是不太專心,後來有一次稍微表現得較好時,我立即表揚了他,還請他當小老師,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從此他大變樣了。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西老師説:“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從某種意義上説,《做最好的老師》就是李鎮西老師“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實記錄,是他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的全程實錄。全書洋洋40餘萬字,分為10章:愛是永遠的理念;提高教師的素養;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誤區;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以學生為主體;鍛造卓越人格——“優生的培養;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學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學。每一章、每一篇都是作者“自己和自己比”的實踐反思和不懈追求。比如第二章“提高教師的素養”,從“做有思想的教師”、“閲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到“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從“學習陶行知偉大的師愛精神”、“追隨蘇霍姆林斯基”,到“青年班主任怎樣提高科研修養”;從“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應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到“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無不讓我們感受到李鎮西老師每天“自己和自己比”的成長軌跡:踏踏實實上好每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樸實的話,藴涵着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3

踏上工作崗位九年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學生時代,我是一個勤奮而努力的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我依然是雄心壯志,想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想着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可是由於缺少豐富的工作管理經驗,常常會有棘手的突發事件讓我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好的老師?一直在尋覓答案。

最近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裏不禁問自己,在九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羣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且帶有“強制性”,

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這點我深有體會。

工作以來我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不講衞生,不按時完成作業??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4

假期裏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德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羣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工作以來我都是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上課遲到,不講衞生,上課講話,路隊不好……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5

近期閲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作者的教育表述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裏,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

李老師在序言中的一段話讓我頗有感觸:“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説,“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實話實説,讀書時我從未有過當老師的想法,現在卻站在了三尺講台,參加工作的最初幾年我是想過離開學校的,但最終還是留下了。因為一直認為自己不適合做老師,所以,最初幾年的工作做得很失敗,是領導眼中的“後進生”,遇到過很多挫折,產生過很多煩惱。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與其悲悲慼慼地當老師,倒不如高高興興地當能讓自己更從容。由於起點低,那些明星教師和骨幹教師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目前的我是無法企及的,我只想與曾經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現在的我,儘可能做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暫時遭遇挫折乃至不幸,到最後也必將贏得人生的快樂!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6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7

“最好是相對的,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雖然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就是李鎮西老師心中最好的定義,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指做“更好”的老師,的確,“沒有最好,沒有更好。”

和李鎮西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們的學識,他們的人格,他們的能力,我想我永遠只有仰慕,但是看了李鎮西老師對“最好”的理解,讓我感受到我們每個老師都可以做“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用今天自己和昨天自己相比是不是在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就像李鎮西老師所説的“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只要我們每天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就可以不斷的像最好的老師靠攏。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個年頭,我也堅持當了10年的班主任,“當老師累,當班主任更累。”除了自己的教學工作以外,每天還會有讓人頭痛的事情,讓人頭痛的學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訴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書,還要充當“警察”“保姆”等角色,雖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來其實很甜,學生畢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錯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樣乖巧呢,可是,真當學生們犯錯時,我也曾很氣憤,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學生們甚至把我氣哭,那一刻心裏總想着他們快點畢業,趕緊把他們送走,甚至有時不想再當這個班主任了。

李鎮西老師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你越是和學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穫;而你越有感情收穫,你就越想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環’。”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記得我的第一屆學生臨走的那一剎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蕩然無存,我滿腦子的竟是捨不得,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他們已經畢業了,這樣的感情是相互的,學生們臨近畢業最留念的也是他們平時有些“懼怕”甚至有點“怨恨”的班主任。每逢節假日,我都會收到來自第一屆大部分學生的新年祝福短信,那一刻,我體會到“我擁有了幾十顆童心,這是何等優厚的精神財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無限的樂趣,而這樣的樂趣讓我們擁有了優厚的精神財富和事業的滿足感。我們不能期望每個孩子都很聽話,每個孩子成績都很優異,否則還需要我們老師幹嘛。每個孩子都會有缺點的,每個孩子有都會有能力上的缺陷,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我們的任務是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能力,用愛去感動他們。

既然選擇了當班主任,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願意選擇後者。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8

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感受頗深,這本書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其中有的觀點已深入人心,比如:“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教育呼喚民主、科學、個性”。每一個教育者都想成為一個最好的教師,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成功而且優秀的教師呢?這就需要從教學實踐中一點一滴地去積累、領悟。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者,必須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上儘可能挖掘並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分組,展開小組競爭,增強班級活力”。我們都知道,小組是班級學生羣體的基本單位。小組建設得好,整個班集體自然會呈現出良好的'班風,從而更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之前我對於小組分組也很是頭疼,分組之後並沒有顯示出來想要的效果。讀了這本書,我把原因總結為四點:第一不夠重視小組,總以為小組這種傳統形式在新時期教育工作中難以發揮出更多的教育效益。第二是分組不科學,以前班上的小組多是以成績好壞來搭配或以方位座次來組合,而且班級內各種小組太多(衞生小組、學習小組、興趣小組等),這在客觀上也阻礙了小組積極作用的發揮。第三是小組之間缺乏積極地競爭,每個小組很少把自己放在全班的位置中進行建設,久而久之,小組缺乏生氣,便成了一種形式而已,最多不過是一個清潔單位或作業收交單位,失去了分組最初的意義。第四是雖然往往每期都在搞先進小組評比,但是由於缺乏評比的客觀標準,大多都是憑印象評比,使小組失去了內在的動力,同時也是造成學生不主動參與課堂的主要原因。

為了有效發揮小組建設在班級教育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引導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在分組時要實施的做法有:

1、分組合理。

2、競賽全面。

3、規則統一。

4、嚴格監督。

5、客觀評比。

在這樣的小組中,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內在的凝聚力,為了使自己的小組在競賽中取勝,會真正強化每個學生的“小組意識”。他們會自己制定一定的取勝措施,讓每一個學生都為自己的小組爭光而努力,從而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上。

同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學進去,講出來”對於優生來説,有一定的優勢,他們可以用智慧的大腦去研究、創新。但是每個班級都有所謂的“後進生”,這些學生不善於動腦筋,不善於回答問題,我們如何讓這些“後進生”迅速的轉變,適應新的教育理念,從而也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呢?

首先我們要讓“後進生”享受成功。“後進生”一般和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教育方法不當、家長行為不正、多次嘗試的失敗等都有可能將一個好學生推向無盡的深淵。所以在對待後進生一定要注意感情的傾斜,教師對他們要付出最真誠的愛,給予他們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做人的尊嚴。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只有當學生自己有強烈的上進願望和信心時,他的進步才會出現並得以持久,在課堂上才會出現他們積極地身影。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引導集體輿論,比起教師單槍匹馬的操心,學生集體的健康輿論更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特別是在小組合作中,更顯示出集體輿論的重要,如果規定某一個問題由“後進生”來回答,小組的其他成員肯定會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時會積極地幫助他來完成這個任務。即使這個“後進生”不想回答,也會意識到要為小組爭光,樹立起不能給小組拖後腿的責任意識,那麼他也會真正的去思考這個問題,從而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總之,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讓我明白了要積極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將因材施教貫徹始終,從而讓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9

我經常思索“做什麼樣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師呢”?為了解開這個懷疑,我翻閲了很多書籍,直到近期讀了李鎮西教師撰寫的《做最好的教師》,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書中説到“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你或許不是最漂亮的,但你可以是最得意的;你或許不是最聰慧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或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或許不會最順當,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也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戰勝自己,做到自己的最好。

那麼,如何做一名好教師呢?答案很簡潔。首先,要擁有一顆關愛幼兒的心。一個受幼兒愛戴的教師,肯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關愛幼兒就要走進幼兒的世界,與幼兒做朋友,讓我們俯下身去張開雙臂給幼兒一個愛的抱抱,給與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關注他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走進幼兒的.心裏,與幼兒心與心的溝通、溝通。

固然,僅僅擁有愛心是不夠的,優秀的教師還要擁有急躁和責任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對任何事物的理解力量和承受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教師反反覆覆、不厭其煩的去引導。例如,我們培育幼兒見到教師要問好、不隨地丟垃圾、上課發言要舉手、要幫忙其他小朋友等,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對幼兒來説是一個反覆訓練、積存並形成思維慣性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養成需要教師反反覆覆的急躁引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樹立劇烈的責任心。當每一位家長放心的將幼兒交到我們手上,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生活的照看上,我們都需要對幼兒的人身安全、衣食飽暖、甚至是每天的心情負責。幼兒教育是一項特別細膩又極其瑣碎的工作,假如在工作中馬虎大意,就有可能危及幼兒的人身安康。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關懷他們的所思所想,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排解苦惱、如何識別危急,讓幼兒在一個愉悦的環境中安康、歡樂、安全的成長。

總之,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教師那樣,用我們的愛心、急躁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盼望的種子,以一顆才智之心,仁愛之心,包涵之心去擁抱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名幼兒心中優秀的好教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10

《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最吸引我,讓我看得最入迷的是《走出教育誤區》這一章,讀着任安妮、王紅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緊,這一件件“小事”讓我明白,教育無“小事”,所謂的“小事”,只是站在我們成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特別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年齡更小,心靈更脆弱,對老師也更信任、更有依賴感。在他們的心中,老師更是神聖無比的,不允許有絲毫玷污的。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

李老師對“優生”的培養和對“後進生”的思想改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讓“優生”更優和引導“後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11

看了李鎮西教師的《做最好的教師》,其實是深有感受的,書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每個字都洋溢着李鎮西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喜愛。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生氣,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究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説的那樣,你不要希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但是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樣懂事嗎你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行能的。李鎮西教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假如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究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稚嫩,還會做錯許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李教師在第四章總結出: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寶。有時,我們教師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肯定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由於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心情,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説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心情,緣由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根據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就應允許他犯錯,由於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有一段時間,由於常常有學生不帶信息技術書,我就很惱火,常發脾氣,結果效果卻不好,並且我已經明顯感到學生有牴觸心情了,那怎樣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似乎教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判就什麼也沒有了如何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感興趣作為上副課的教師如何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思索給我的衝擊力很大,長期以來我總是由於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判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似乎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發覺學生的優點,確定學生,信任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同時發揮班幹部的作用,幫助我一齊解決問題。我努力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

總之,“沒有最好的教師,只有更好的教師”,期望全部的教師象李鎮西教師學習,學習他那種對學生的態度,學習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他那種對自己永不滿足的學習態度。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12

很榮幸拜讀了高金英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一書,讓我受益匪淺,《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本書總共分為六章,種好師者的心田,用生命影響生命,這樣教學最有效,左手教育學,右手心理學,抓住教育的契機,不做名師做明師這六個方面展開敍述,書中呈現了一件件用愛心堆徹的感人事蹟,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真實事例,讓我頗有感觸。

書中有這麼一段精闢的言論: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的確,我們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就好比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一個人。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同學、老師、家長及社會的認同。

“教育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這是美國學者艾瑪遜的名言,也許有人不以為然,或許不夠重視,“瞭解學生”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條重要的“教育祕訣”。教師瞭解、尊重愛護自己的學生,又會促使學生自尊心的樹立。實踐證明,自尊心是推動人們不斷上進的一種動力。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將會促使他們努力地、創造性地學習,力爭先進,不甘落後,會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遵守紀律,積極完成集體交給的各項任務。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

閲讀了高金英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讓我瞭解了最好的教育就在我們教師的教育信仰裏,就在我們教師的師愛裏。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13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師提出的“民主教育”。民主教育首要表現在教育方式方法的民主,也就是教師要對學生講民主,對真理的認識不能硬灌輸,千萬不要讓學生養成一種習慣,即認為教科書、老師的話都是對的,不可違抗的,跟教科書、老師的話不一致的就是謬誤。

如果學生有這樣的習慣,説明我們的教育和教師是不民主的;班級管理要民主,要學會讓學生自治,教給他們選舉班長、組長的方法。新的課程標準比原來有了很大進步,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創新,就要有適合創新精神的土壤和空氣

其次是李老師提出的“在平等中培養平等”。這是一個既普通又真實的故事:課間休息,一女生到辦公室借杯子,李老師指了指角落的書櫃,讓學生自己拿。學生拿了杯子後向老師説聲“謝謝”。而李老師闡述了當自己在教室裏向學生借紅筆時,學生都是爭先恐後地拿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筆伸向我們,有的甚至跑到面前給我們。但我們往深處想,為什麼學生向我們借杯子,我想都沒有想過親自把杯子遞給他或倒好水呢?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文明禮儀教育,要求校園裏師生相逢學生都能熱情地打招呼,面對學生的熱情,我們也應該熱情地回禮,這一點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

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向我,我也跟平時一樣回了禮,只聽這位學生説:“還是這位老師好,哪像有的老師都不迴應。”我想:假如是我們老師先看見學生,或認識的學生,是否應該我們先打招呼呢?基礎教育界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説話”,“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蹲下”,即老師要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要讓我們的學生意識到,同在藍天下,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相等的。

這就是李老師所説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篇14

面對後進生,李老師似乎更加偏愛。當學校安排李老師擔任“六年一貫制實驗班”(即優生班)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時,他卻給學校領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將分班考試中最後幾十名的學生編成一個班,也由他擔任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實驗。在李老師看來,轉化後進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只有讓每一個後進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這才是真正的“名師”!因此,李老師在後進生身上傾注了更多的關愛,選取特別典型的孩子,每天觀察他們的變化,每晚堅持寫教育手記,體驗教育過程的艱辛和快樂,從而積累教育經驗,為日後研究轉化“後進生”的規律提供素材。在這些教育手記中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和萬同的故事》,當發現萬同偷了同學的隨身聽,李老師不露聲色,騙他説暫時支走了公安局的人,自己想當一回福爾摩斯親自破案,從而擊潰了萬同的心理防線,坦白承認了自己的過錯,事發後李老師千方百計保護萬同的自尊心;當看到萬同課堂上實在聽不進去卻調皮搗亂,李老師對他深深地同情,認為聽不懂課而又必須坐在教室裏,而且還不許做其他事,這是多麼痛苦的事!於是李老師別出心裁,竟然破例讓萬同上課時可以抄寫《烈火金剛》,讓他在練字的同時識字認字,腦子裏多裝些抗日英雄的形象;當發現萬同與“同病相憐”的女生早戀時,李老師推心置腹,給他講自己中學時代的經歷,讓他懂得什麼叫責任心,後來在萬同的請求下,親自幫他回絕了女生的“情書”;當李老師用“報喜單”的辦法不斷激勵萬同取得的點滴進步,萬同的自信心、上進心越來越強,主動為班級、為學校增添榮譽,成了光榮的國旗下講演者……

誰不希望班上多些好學生,輕輕鬆鬆取得各項驕人的成績?誰又希望自己班上有成羣結隊的後進生,整天跟在他們後面處理那些瑣碎的煩心事?因此我們閒談時常常羨慕別人班上優生多差生少,可事實上畢業後想起國小老師卻更多的是那些曾經讓你操碎了心的後進生,這又是為什麼?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們往往只注重“優生”的分數,“一好遮百醜”,無意中誇大了他們的優點,卻忽視了他們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等;而那些學生時代的.後進生,因為常常生活在別人歧視的目光中,所以只要你老師對他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好,他就會“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了。李老師的教育理念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因材施教”的含義,作為教育者,我們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儘可能挖掘並發展每個學生的潛力,儘可能讓每個學生在各方面都獲得理想的發展,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可以説,成長記錄,見證了生命前進的足跡,為生命敞開了一片天。做教育的有心人,必將實現師生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