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4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的老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1

韓愈在《馬説》一文中説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篇在國中學到的古文,也許當時給我的印象不深,但直到今天,再細細品讀此文時,才真的明白千里馬和伯樂不正是學生和老師的關係嗎?!因此,藉着這個機會也談一談最近品讀的這本書《今天怎樣做老師》。

拜讀完王曉春老師的作品《今天怎樣做教師》後,我感觸頗多。一直以來,我其實對自己從事教育工作感到信心不足。究其原因有二:第一,自己不是讀教育學有關專業,而是畢業於理學專業;第二,個人覺得不善於與學生交流,教育方式過於模仿自己曾受到過的教育經歷。帶着這幾種複雜的心情,我度過了教育生涯的這三年時光。顯然,獲得的成功與成就明顯少於在工作當中受到的挫折與失敗。於是我開始專研,或者説去拜讀優秀教育工作者用他們的經驗所編著的書籍。例如:馮恩洪先生的《適合學生的教育》和這本《今天怎樣做教師》。雖然是淺嘗輒止,但讀完之後卻有醍醐灌頂、透徹心扉的充實感和方向感。就拿後者來説吧,我主要也是想説説對教師部分讀來的感想。

以前我們崇尚經驗型教師,也就是大家所公認的教學資歷老、經驗豐富、取得無數成功榮譽和輝煌的老教師。他們在學校是這樣一類羣體——沒有他們管不了的學生、沒有他們解決不了的糾紛、更沒有他們提不高的成績,或許在我心中,他們就是神話、就是殿堂級國寶教師。我曾憧憬自己也有那麼一天。因此,我時時刻刻都不忘在點滴的生活中、工作中和活動中去跟他們學習,模仿他們的教育過程和教學方法。但當經驗拿到手裏時,總感覺用到自己的班級或者是教學過程中,總顯得那麼不合適。這難道是年輕的`教育工作者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歷經和克服的障礙嗎?!答案是否定的!在《今天怎樣做教師》這本書裏,我找到了嚮往以及的鑰匙,希望也能通過它來打開我那封閉已久的心鎖。教師與學生好比是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唯一要區分的是,也許每一匹馬都不可能是以賽跑見稱。有的馬兒機智無比、有的馬兒善於交際、有的馬兒善於管理、甚至有的馬兒領悟高超。這就是我們行行色色的學生羣體,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但又依附於班級管理的。所以,我們就算用以往的經驗去教育不同批次的學生,結果可能會收穫成功也可能出現不同於以往的結果。那麼,現今社會就要求我們不再去模仿經驗型教師的成功,而是要以提升教師自我業務素質為前提,研究教育享受教育。只有在培養的過程,慢慢“自育”才是王道。

王曉春老師在書中提到,年輕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研究、不斷髮現、不斷總結和不斷成長,做一名科研型教師!我們拒絕做情感型教師,因為當我們發現想用氾濫的情感去感動對社會對學校和對家庭早已失去感覺的學生,充其量只能讓學生覺得這樣的教師是集可憐與虛假於一身的“模範好”老師。我們拒絕做教條式教師,每當學生犯錯時我們就採用“三綱五常”、“三令五申”,這必然也只能導致一種結果:就是學生將老師視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而這種結果與我們平時所推崇的以人為本是相互矛盾的,更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説到最後,還是要用心對待我們的學生,將他們看成良駒寶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時真的不忍心錯過眼前的每一匹好馬,所以還是得自己認真研究不同的個案,爭取用真誠之心和科學之道去了解、理解、影響和開導每一名學生。做科研型教師不是讓我們去用體力換取教學質量,而是研究教育過程來提高教學效率;做科研型教師不是讓我們埋頭苦幹充分研究,而是研究教育規律創造更好的生活,並享受教育本身的過程;做科研型教師不是讓我們最終以各種職業病來結束教育生涯,而是儘量讓工作裏面充滿激情、讓生活能受到工作的推動更加美好幸福!搞清楚教育真正需要我們做的事情,平衡工作與生活帶來的辛苦和幸福,這才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改變的觀念。

科研的道路充滿荊棘和危險,教育的使命讓人激動和興奮,我相信王曉春老師一定是懷着這樣的心情默默耕耘在幸福的教育心田中。今天的付出是為了學生明天的成長。讓我們放下身段、拍下浮躁試着多多研究現在身邊的教育問題吧,或許給我們自己一點時間,可以還學生一個更好的明天!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2

《我是這樣做教師的》這本書處處透露出生活的氣息和教育的智慧。同時,這本書也不同於一般的人物傳記或者回憶錄,而是關於他的教育人生的經驗總結和梳理,讀來倍感親切而又不乏智慧,時時都能體會到魏書生老師教書育人的智慧。

一、用平常之心追求卓越

魏書生身兼數職,卻輕鬆自如,用他自己的話説:“我是提倡苦中求樂、忙中求閒、失中求得、鬧中求靜。也不能説我生存的環境不喧囂,但我的內心可以説是比較寧靜的。”幾十年來,魏書生先生倍受世人推崇,他的社會兼職多達近40項,國內外請他作報告的絡繹不絕。他從來沒在成就面前驕傲,也從來沒在任何困難面前退縮。他沒有因權勢、名利而衝昏頭腦,而是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世俗的權勢、榮譽、名利。多麼可貴的平常之心!一顆平常心對於我也很有啟發。我們的工作不能説不忙。而且我發現,儘管社會上對教師多有微詞,但是我們身邊的教師卻沒有失卻做老師的良知,每位老師還是該幹嘛就幹嘛,認真地對待教育教學工作,甚至當學生考得不好的時候,還會引咎自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農村教師補貼沒有能及時到位的時候,老師們也沒因此而放鬆對孩子的要求,繼續盡心盡責。小語調研員張校長上週來我校聽課之後盛讚我們:為了夢想而堅持!夢想就是我們的教育夢,這是在讚揚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是有追求的;堅持就是儘管物質回報不多,依然兢兢業業,努力工作,這就是在讚揚我們老師都有一顆可貴的平常心!如果每個人都能以一種平常之心對待自己的周圍的人,周圍的事,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那麼你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那麼多的不如意。面對失敗,你會變得從容;面對成功,你不會忘乎所以。

二、用淡泊之心追求幸福

現在很多教師感受不到幸福,也許,是自己對教育的期許太多而降低了自己的職業幸福感。魏書生説:“一個教師的幸福,很少源於物質,更多源於精神。無論任何時代,教師都不是一個高收入羣體,充其量不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正因為他熱愛教育,才能淡泊名利,也才能創造出如此巨大的`成績並充分享受幸福感。我們做老師其實是相對純潔,且相當有幸福感的。去年我教的一個學生,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跟着奶奶,那天下着滂沱大雨,沒人送傘。僅因為我盛情邀請他跟着我的汽車回家,並告訴他做人有時不必太過知趣,至今仍對我心存感激。這個孩子現在成績挺好,我看他人格也發展得很好,沒有很多的單親家庭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自卑。我感到很幸福。孩子真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就看你往上寫點兒什麼了。我們教師努力在上面寫着誠信、樂觀、向上等優秀品質,如果能讓孩子成長為那樣的人,不是很有成就感嗎?

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是我的理想,魏書生先生用他自己的智慧、豁達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要不斷的學習教學的藝術,從魏先生身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育人策略,真正地服務於每一個學生!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3

近一個月以來,我閲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在閲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李老師從十個章節來講述他的教育故事,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中,李老師把教育態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融入其中,發人深省。閲讀此書,我收穫了許多,它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

該書第一章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中講到:“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回想自己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一段時間,心中滿是新鮮感,對於上課對於學生都富有激情。但是,一個月過後,我就感到疲憊,高一歷史一星期雖然只有三節課,可是擔任五個班的歷史,一節課的內容要重複講五遍,再加上班級多,課程安排較亂較分散,基本上每天都有課,每個半天都必須到學校上一兩節課,每天都在回家和去學校的路上往返五六次,導致我備課時間嚴重不足,所以我倍感疲憊,我就在這樣的疲憊狀態下過了一個月。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去做一個富有人情味富有愛的老師呢?

在讀到李老師“在平等中培養平等”一節時,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十月份的一次教學經歷。在國慶節補課期間,一個高中同學,現在也是一位老師,回到學校,聽了我的一節課,聽完後,這位教師朋友對我説,講的很亂,沒有條理,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新老師的課堂,難怪有學生會睡覺,我當時還很自然地回答説,他上課經常睡覺的。我知道,這是朋友聽完課後的真實感受,我也很虛心聽取了。這時候,我才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在想,學生上課睡覺,聽課沒勁,原來,跟自己的教學設計,跟自己的教學方法大有關係。我想,當時的我,沒有真正地關心學生,就是沒有做到真正的愛學生,沒有做到在平等中培養平等。都説“教學相長”,我們總是説,當走進教室,看到學生昏昏欲睡,上課沒有激情,對你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學生迴應你時,你會嘮叨,都是學生影響了我,看到學生沒有激情,我也就沒有激情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使學生會想睡覺呢?這時候,我想,老師的原因是主要的。老師上課時,應該多鼓勵學生,設計新穎有趣與教學內容有關係的教學步驟,多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參與進來,體會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想要的課堂。

“在平等中培養平等”,“讓後進生享受成功”,“把更多的關愛給後進生”,是讀完李老師的書之後,給我感受最深的。聽完教師朋友的'評價,我開始有所改變,對於上課愛睡覺的那位郭同學,在後面一次課堂上,我特地關注了他,他上課沒有睡覺,我感覺很欣慰,當時,我就當着全班同學的面鼓勵他,“郭同學這節課有非常大的進步,大家説是嗎?

來,掌聲鼓勵一下”,這時,我從他的表情上看到了暗自的欣喜。就這樣,他後來歷史課,都沒有再打瞌睡,有一次,我還特地找他回答了一個問題,他回答正確了,又來了鼓勵的掌聲。在一次檢查作業當中,我看到他的作業都完成了,我私下跟他説,很不錯哦,他説:“老師,不要表揚我了,我會驕傲的”。在一次期會考試中,他有了很大的進步,那次考試比較難,很多同學都不及格,其實我也沒有想到他能考到及格的,他竟然及格了,我在班上鼓勵他説,“郭同學都考到及格了”,他倒是説了句“低調低調”,引得全班都笑了。在晚自習下班輔導中,他還會私下問我問題,還問我怎麼學習英語,我想,這就是“後進生”的進步。看到他的進步,我感到非常開心,我想,這就是在“平等中培養平等”吧,教師給他多少關心多少愛,他就會用幾分努力來回報你。

李鎮西老師説,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理,也是指學生的心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感染、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回想自己這幾個月的工作,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學生既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老師。在一次課堂上,我讓學生上講台講題目,學生的表現讓我很震驚,有些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講解地非常清楚,甚至超過了老師。在一次課後,一個學生跑過來問我,老師,能不能給我一節課,我專門講一位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我説,當然可以啊。後來,我把一節晚自習的時間“讓”給了他。

在講台上,他準備非常充分,脱稿講了一節課,講的內容是“慈禧太后”,學生們都很感興趣,課後,其他學生還紛紛向他詢問有關慈禧太后的事情。我想,作為老師,永遠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這也不斷激發着我要不斷進步,才能hold住學生,才能不被學生難“倒”。沒課的時候我會經常去聽前輩教師的課,經常和曾校長以及“青藍結隊工程的師傅王婉君老師”交流,同時,他們都非常熱心,為了幫助我成長,也會去聽我的課,給我許多教學的指導意見和建議,我在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作為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我來説,是根本無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與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更貼近學生,更適合我的學生,我今天在課堂上的發揮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駕馭課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靈活,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李鎮西的教育態度、教育理念、教育技巧、教育故事深深地鼓舞着我,激勵着我不斷進步。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每當我在教學中遇到難題時,我都會捧着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來給自己充電,給自己找尋方向和道路,讓自己早日成為“最好的老師”。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4

這學期,當我讀的是《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感受了李鎮西老師的與眾不一樣,從他自我的身邊的故事舉例説起,真實自然,每一節都讓人感動。

愛學生,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們很多老師都是愛學生的,可是為什麼還會不被一些學生喜歡呢?“愛學生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首先就應當要有一顆與孩子一樣的童心”,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許僅有童心才能滋潤童心。當我們擁有一顆童心時,我們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學生,當我們有了童心和愛心之後,自然我們就會很容易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塊來分享歡樂與煩惱,學生就會把你當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對你的愛自然也就會流露出來,因為學生是最單純、最可愛的,他們也是最容易感動的。我們要愛學生,可是不能憑藉自我的感情只愛那些自我認可的學生,我們應當一視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老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和一個微笑就能個一個學生莫大的動力,讓他感受到老師是關心他的,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温暖,作為老師,我們更要注意觀察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賞識他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優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師説得對,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和同學心貼心;因為有愛,才有崇高的靈魂和蓬勃的朝氣。當學生喜歡你的時候,他很自然

的也就會喜歡你的課,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吧。

合上《做最好的老師》體會到: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很難,教育上的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今後,要把自我的愛很自然的貫穿在我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5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師提出的“民主教育”。民主教育首要表現在教育方式方法的民主,也就是教師要對學生講民主,對真理的認識不能硬灌輸,千萬不要讓學生養成一種習慣,即認為教科書、老師的話都是對的,不可違抗的,跟教科書、老師的話不一致的就是謬誤。

如果學生有這樣的習慣,説明我們的教育和教師是不民主的;班級管理要民主,要學會讓學生自治,教給他們選舉班長、組長的方法。新的課程標準比原來有了很大進步,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創新,就要有適合創新精神的土壤和空氣

其次是李老師提出的“在平等中培養平等”。這是一個既普通又真實的故事:課間休息,一女生到辦公室借杯子,李老師指了指角落的書櫃,讓學生自己拿。學生拿了杯子後向老師説聲“謝謝”。而李老師闡述了當自己在教室裏向學生借紅筆時,學生都是爭先恐後地拿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筆伸向我們,有的甚至跑到面前給我們。但我們往深處想,為什麼學生向我們借杯子,我想都沒有想過親自把杯子遞給他或倒好水呢?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文明禮儀教育,要求校園裏師生相逢學生都能熱情地打招呼,面對學生的熱情,我們也應該熱情地回禮,這一點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

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向我,我也跟平時一樣回了禮,只聽這位學生説:“還是這位老師好,哪像有的老師都不迴應。”我想:假如是我們老師先看見學生,或認識的學生,是否應該我們先打招呼呢?基礎教育界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説話”,“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蹲下”,即老師要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要讓我們的學生意識到,同在藍天下,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相等的。

這就是李老師所説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6

最近,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7

因為是老師,平時常常會想:究竟怎樣的老師才是最棒的老師?究竟如何才能做最棒的老師?自己是不是能做一個最棒的老師。看了《做最棒的老師》這本書,所以就特別喜歡,便認真地讀了起來。

一、感受最深刻的兩句話。

看的時候我畫在了書上,寫的時候我記在了本上,現在合起書,我已記在了心裏,今後我還會將它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裏。《做最棒的老師》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就是:“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做最棒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二、什麼是最棒的老師?在這本書裏我找到了答案。

“做最棒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每天都不是最棒,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不斷地向‘最棒的老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所以不如就學李老師這樣想: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比如值日時整潔的教室、節日時温馨的短信、課外活動時矯健的身姿;儘量讓所有學生都在課堂上多學點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益處就好,而不是僅僅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儘量和他們成為朋友,多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

三、最棒的老師的標準是什麼?

“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仔仔細細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高興,學生也快樂。”這是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最棒的`老師的標準之一。仔細品讀我們會發現:在這段話中包括了教育、教學兩方面的內容,在達成教育和教學同時要達到的情感目標是學生快樂,老師也快樂。在教學方面對照我自己,我力求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認認真真批改每一次作業,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力爭把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而富有實效。基本上實現了我高興,學生也快樂的情感目標。

總之,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感悟很深,我明確了教師不但需要有勤懇、奉獻的精神,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善於積累、思考和總結、昇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個用心來教育學生的老師。今後我將向着做棒的老師的方向努力工作!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8

今年暑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李老師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9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活力。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給我最大的啟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師

作為一名老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李老師書的第二章便是“提高老師的素養”。最欣賞裏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老師》、《閲讀和寫作,提高老師素質》、《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

書中這樣説到:僅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僅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老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我,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我的課堂,思考自我的學生。在理解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理解,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老師”,我想其第一步必須是要有思想,僅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僅有有思想的老師才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老師”是應當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老師的心中,成為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老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必須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藴、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資料。書中李老師將自我閲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我,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為藉口,放棄為自我充電。現如今,如火如荼的“書香學校”讀書活動正在展開,我想自我應當以李老師為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閲讀作為自我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就要勤于思考,勤於鑽研,並且養成習慣,從中品嚐思考閲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才會收穫多少果實!

其次還有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自我!做最好的老師!”這是李鎮西老師對自我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從教生涯中這麼做的。“誰都渴望成為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制約,真正成為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只是少數。那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我”,強調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斷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他説:“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那裏,我想到了自我,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一天多讀些書,每一天都有點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須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沒有最好,可是我相信能夠越來越好,做自我心中最好的老師,讓自我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我的小主角,讓台下的觀眾為自我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許多年後,我們不會都成為名家,可是許多年後,我們必須會桃李滿天下的!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10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社會和家庭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用人機制的改革和考核方案暫時的不完善,使教師這份職業的不穩定性增加,增加了教師對自己未來職業的不確定性,由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引發的焦慮、抑鬱、擔心等負性情緒正在悄悄侵襲我們的身心,我們教師成天也就唉聲歎氣地過上了日子,陽光心境正慢慢退出教師的心靈,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影響而大打折扣。何為陽光心境呢?陽光心境是一種持久地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滿意度、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較好適應工作環境變遷的心理狀態。教師是否擁有陽光心境直接影響其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一個學校,如果教師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很難説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由於學生正處在一個人格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除了知識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對如何做人的理性思考,他們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示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當教師的負性情緒帶入課堂時,必將導致教學工作效率下降,師生關係緊張等問題的發生,而問題的出現反過來又加劇教師的負性情緒,久而久之,教師身心疲憊,情緒易激動,各種軀體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乏力、失眠、食慾減退時有發生,有些老師因此而不得不退出講台,有些老師甚至產生過激行為,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將因此而蒙受難以逆轉的損失。

或許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有很多不自在,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的條件讓我們頹廢、悲觀。可是,我要説,人不是萬能的,七情六慾在影響着我們,教師是不應該唉聲歎氣的。我國的教育條件非常非常不均衡,可以説是天壤之別,這點大家都理解。為這等等事,就要歎個氣嗎?我不是説不應該。光歎氣就能改變局面嗎?我認為不能,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我以為,在不能改變局面的情況下,歎氣沒用,那只是白白浪費力氣的!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光光是知識!教不了學生當博士不要緊,教他們當好人意義要大一些!環境不好,我們就給學生描繪什麼是美好的環境吧!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哭着面對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從今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抱怨”這個詞,看到它,就想到消極、推卸、不滿、怨恨,可以説,抱怨不會讓人積極的思維,進取的意。那麼抱怨有何危害呢?對於教師乃至任何職業的人來説,老是抱怨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在這裏借用于丹的闡述來説明一些問題。

于丹説,“什麼是抱怨?也有的人説它是一種宣泄,一種平衡,它能把覺得不如意的事情發泄出來。每個人可能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抱怨是一時的還可以接受,但抱怨有時候是會形成習慣的。關鍵是我們常常會給抱怨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衣。這一切是在我們生活中不自覺發生的,並不完全見得是在你怒火中燒或者煩躁不堪的情況下的調節和宣泄,而是變成了一種生活中大家展示自己的一種方式。這在所謂精英階層反而比較多。

一個有獨立的生活方式的人,一個有自我價值空間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他的快樂和驕傲都是不能由他人去剝奪的,所以他就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調整機制…… ”

看了于丹的評説,看了這本書的一些觀點,我們就會釋然,所以就不會抱怨,就不會找各種藉口來訴説自己的不滿。所以,就會變不利為有利,變不通為皆通。

自古亂世出英雄,是因為英雄能夠化不利為有利,有創造性地實施自己的計劃,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就是這樣的英雄,做了那麼多年的牢,卻依舊樂觀、依舊向上,每一天都微笑着待人做事。因此他才會成為英雄,沒聽説過哪個每天抱怨不離口的人會成為英雄。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幹活,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往往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麼的美好,活着真好;厭了,找家人説説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總之,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管他是阿Q還是阿門,只要變,就變好,不把自己往壞處變。讓自己更陽光、快樂、美好。

做不抱怨的教師,做不抱怨的人,做不抱怨的工作,過不抱怨的生活。

《做不抱怨的教師》這本書就好像一個心理學家在為我看病,讓我回想過去走過的路程,平時在生活中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埋怨父母給的太少了;別人有的我什麼都沒有,內心充滿了那麼多的不滿。可是 “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想想也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一味的抱怨呢?其實,愛抱怨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懦弱的表現,如果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就會勇敢地正視周圍的困境,全力以赴去解決困難,哪裏還會無休止的抱怨呢?

以前,我總在抱怨,抱怨教師工作的艱辛,抱怨身體不適,抱怨生活的壓力等等,一切的不順心的`事都會放在心上,掛在嘴邊,為了什麼,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過後,發現這些不但不能改變我的處境,而且還傳染着周圍的人,也影響了別人的情緒。看了這本書後,讓我知道,教師的身份和職責決定了我們勢必要承載更多的壓力,既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何不在認清事實的前提下,放棄抱怨呢?西方國家有句諺語:“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是啊,與其抱怨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不如正視自己的不足。當我們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時,應當理性地判斷:我究竟為什麼比別人差?分析原因以後,要堅信自己有能力,也有機會取得同樣的成就。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我們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比一般人還要多,如果沒有與之對抗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麼在面對諸多問題時,只會束手無策。只有自己滿懷信心且百折不撓、越挫越勇,遊刃有餘地解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待同事和他人,就像一位哲人説過:“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虛心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接受別人的批評,讓自己獲得成長。

當我開始在心裏關注這件事後,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注意我的言語,説話前經常會考慮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沒有在抱怨,儘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原來有這麼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的接納自己、確定自我的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漸漸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變我的生活。我也感覺自己輕鬆多了,也多了自信,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多閃光的地方。

在工作當中,我借用高爾基的一句話:“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我會學會保持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懷着快樂的心情,我相信,不管是什麼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困難,我都會快樂的面對,而且我相信我會在工作中收穫更多的樂趣。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我們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麼也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11

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後,有這樣的一段話讓我感觸特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人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户,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李鎮西老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寢室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説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

總之,我們應該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12

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深有感觸的,書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每個字都洋溢着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説的那樣,你不要指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不過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樣懂事嗎?你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鎮西老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李老師在第四章總結出: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有時,我們老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説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有一段時間,因為經常有學生不帶信息技術書,我就很惱火,常發脾氣,結果效果卻不好,並且我已經明顯感到學生有牴觸情緒了,那怎麼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好像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評就什麼也沒有了?如何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感興趣?作為上副課的老師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思考給我的衝擊力很大,長期以來我總是因為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評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同時發揮班幹部的作用,協助我一起解決問題。我努力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

總之,“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希望所有的老師象李鎮西老師學習,學習他那種對學生的態度,學習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他那種對自己永不滿意的學習態度。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13

今年寒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xx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xx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過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認清形勢,與時俱進,樹一代良師典範,誓為人民教育事業甘灑熱血,奮鬥終生。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14

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一個老師的幸福?從教的路越走越遠,似乎離答案也越來越遠了。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怎樣的自省,才能在漫長的職業生涯裏,仍舊初心殷殷,遇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的幸福……

從教二十多年,夜深人靜時曾多次問過自己:做教師,你幸福嗎?我一度很迷茫。網絡上有兩幅貓頭鷹的漫畫,精準地描繪了老師的日常工作狀態:開學初,頭戴博士帽,光鮮亮麗;學期末,蓬頭垢面,怒目圓睜。第一眼看到它這番對比,真是叫人忍俊不禁,但是哈哈一樂之後,心裏酸澀不已。其實我們都是這樣的老師,魚在水中,冷暖自知,這樣的老師幸福嗎?

讀陶繼新老師的《做幸福的教師》一書,似乎朦朧中找到一絲光亮。陶老師説,作為教師,一定要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的境界。見此一語,頓覺心中無限清明,陶老師對教師之幸福的定義,恰恰映射出我自己疲於奔命的生命狀態。那麼怎樣扭轉自己身心俱疲的狀態,實現如此境界呢,陶老師如是説:“任何不良情緒,都是生命成長的障礙物,搬除之,生命方能暢通無阻。”細想想,踏入校門,我有太多的不良情緒,繼而傳遞給學生。不良情緒對誰都是負能量,對學生何嘗不是。掩卷沉思,我想到班裏的一個小男孩,杜杜。

杜杜是一個十歲男孩,極聰明,也淘極。課堂上任憑老師講得“入情入境”“慷慨激昂”,他只顧自在任意可以下筆的地方,描繪他最喜歡的機器人、機器貓。屢教不改,可謂“不治之頑疾”。對他,我翻着花樣的教育,最後都是就算氣炸了肺也只能無奈收場。在我心裏,他就是一塊鹽鹼地,怎麼努力都顆粒無收。

他對繪畫的熱愛那是如痴如醉。有天連續兩節作文課,他還是老一套,無視我一再提醒。他畫了整整兩節課,最後交給我的只有一行字:“老師,我實在是不會寫,或者是沒什麼可寫。”我哭笑不得。

好吧,改變自己!陶老師説:“任何不良情緒,都是生命成長的障礙物,搬除之,生命方能暢通無阻。”他對批評教育已經形成免疫,太嚴厲了他還會跟你急眼。想想算了吧,首先讓自己情緒好起來,和和氣氣地跟他聊了起來。

“那麼愛畫畫兒?”“嗯,我一不畫畫手就癢癢,心裏就難受。”他這樣説,神情自然誠懇,沒有絲毫做作與偽裝。而我,雖為人師,卻一面對孩子的這一癖好深表理解,一面為不能説服他而在內心裏感覺狼狽不堪。圍繞着繪畫,他從幼兒園,一直聊到現在。猛然我靈機一動,既然如此,就從繪畫入手好了。於是引導他從這一角度寫這篇作文。果然,他還是真有個聰明腦殼,僅用了三十分鐘就寫了三頁。且不説內容是否精彩,只看篇幅就叫我驚訝不已了。好像哦,我找到了一個老師的幸福!

後來,我也認真地欣賞了這孩子的畫,還真是不錯。用同學們的.話説:杜杜在咱們班是畫機器人的頂級高手。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不假,這孩子在這方面不是無師自通嗎?教育家陳鶴琴説過:“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之,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之,是不大容易的。”多虧那天我沒有讓壞情緒主宰,如果一味強制不允許他畫,説不定扼殺了一位未來的實力派畫家。我想到了那個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孩子,從不同的視角,我們看到的將會是不同的風景。這其中就包含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的幸福。

不要讓孩子在某事上有被否定感,而要讓他體會到成就感和榮譽感。好情緒中,事情才會往良性循環的方向走,壞情緒只能讓事情陷入惡性循環。陶老師還説,幸福的教師應該是:説話不死板,做事靈活機動,活得有趣味,走到哪裏,就把歡笑和快樂帶到哪裏。那麼,我願意做一個這樣的老師,我願意在未來的日子裏,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一個老師未來的幸福。

在成為一個教育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教育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成為一個擁有的人。但願我們都是最幸福老師,我們收到的,不僅是鮮花,更是——別人的感念

《做的老師》讀書心得15

寒假中我再次翻看了《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書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字裏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情感是那麼的自然,洋溢着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

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深刻體會到了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其中李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從不喜歡到要“做最好的老師”的情感變化,以及自身不斷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着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着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於“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地説,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着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

説到師生之間的感情我深有感受。它對於老師工作的開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讀陡嶺坡國小的兩年時間,我負責校車接送工作,記得第一次出去帶他們,學生看到我就像看到其他陌生人一樣,無動於衷,直到我説:坐校車的同學站隊!才有孩子開始向我走來。第二天仍然沒有多大改善,這讓我有一些受挫,怎麼從他們的眼睛裏看不到親近感?接下來的日子裏我主動找他們聊天,努力和他們打成一片。幾天之後,他們再見到我能自覺站隊了,而且站隊前還能看到他們互相提醒,看到我之後一個個露出興奮的表情。他們這時的表現也讓我從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們的老師,他們是我的學生。學生之間也變得熟悉起來,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且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配合也變得默契了很多,我想這就是在這段時間裏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所產生的效果。

李鎮西老師的書裏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説,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台,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自己不僅是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着,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會一直朝着心中的夢想迎風起航,雖然一路免不了風風雨雨,但我一定會堅持不懈,向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