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時間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時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間讀後感15篇

時間讀後感1

這裏我們需要關注的兩個概念是時間的合理分配和時間的管理。時間的合理分配是一種統籌安排,把時間投入到最重要的目標上。而時間的管理則是運用具體方法日復一日的有效利用時間做事情。時間的合理分配和管理可以理解為戰略、戰術,二者需要緊密結合,忽視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會成功。

時間的戰略性分配,首先需要你能看到全局。知道自己目前什麼狀況,未來想達到什麼狀況。這首先需要自己記錄一週的時間使用情況,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目前如何使用時間。這種記錄不僅包括工作時間也包括私人時間,我想工作和私事在時間管理角度會有很大的互動影響性。當了解自己過去如何使用時間,確定自己目標後,這就需要你制定時間並不斷改進。

進行時間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鎖定時間。鎖定時間需要你列出一個待辦事情清單,然後對清單進行分類,寫入日程表。需要注意的是,你要正確評估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時間。需要你誠實的分析完成這個事情的步驟,預估時間。然後還要注意預留一些時間,千萬不要對事情的預估時間過短。我想一方面是會有新的事情出現,另外一方面一旦完成不了內心會有種挫敗感。

有個辦法可以讓你儘量少做低優先等級的`事物,那就是把任務授權給他人。良好的授權一方面會讓他人得到鍛鍊機會提升能力,同時也會增加自己的可利用時間。

即使我們學習了以上的思想和方法,時間管理也可能失敗,這取決於我們能否克服一些障礙。比如,我們是否有一個混亂吵鬧的工作環境、工作空間、是否有拖延習慣、會議是否低效等等。

時間讀後感2

“明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老師、父母都説時間不等人,要我們去追趕時間,和時間賽跑。但是我卻有了新的收穫,因為無意中的翻閲,讓我改變了那些世俗觀念,原來“時間是等人的”。

初聽此話時,我是一臉的茫然:為什麼要説時間也會放慢腳步?因為我們從小就接受了這樣的教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些詩句無一例外地強調了時間的冷酷與殘忍,易讓人們產生畏懼之心,害怕因為時間的悄然流逝,而浪費了青春年華;害怕因為自己稍不留神,就讓時間搶在前面。所以每個人都在夜以繼日地奔波着,不停地向前跑。可通過閲讀,讓我知道了:時間其實是等人的,它不僅等你,也等我,還等全世界的生靈,不信請看:

古代老式的漏斗,裏面的細沙就如同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隨着時間的腳步,從滑梯上飛旋而下,但用心一看,卻發現時間在控制着自己,因為他在等那些活潑的生命。學校裏的老式掛鐘,鐘擺就像你的腳步一樣,和你同進退。家中的電子錶,“滴答滴答”,即使你在沉睡,也會在夢中發現時光老人在向你招手,因為他在等你。可能有人會説,既然時間在等我們,我們何必要這麼用功去學習?再説,時間也不是咄咄逼人的怪獸,不需要如此浪費青春。不如多玩玩,享受享受生活。可是我覺得我們應該看得更遠一點。都説時間就是生命,我們在校期間,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做學生太累”,可又常聽到“這道題我終於做對了”的喜極而呼。原來時間是等人的,它等待的是人的真情地付出,在愛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人和時間相爭,受傷的往往是人。有時,時間彷彿是無情的,比如你人生中的一場重要考試,可因為你的疏忽,而錯過了考試時間,導致追悔莫及,因而心聲怨恨,怪時間過得太快,太無情,沒有等自己。其實,它之所以無情,是因為你自作自受,沒有抓住機遇。時間曾經有情過,因為它等過你,可是即使在最後一秒飛逝時,你卻依然沒有能抓住它的'尾巴。真正無情的不是時間,而是你的態度。有些少年總喜歡多愁善感,空歎光陰易逝,韶年不再,而不是把握現在。其實,人和時間是融合一體的,因為你的成長見證了時間的存在。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願意,總還是會有的”。無論曾經受過幾許委屈,幾許誤解,時光老人依然默默地、執著地伴你走過生命中的每一個春秋,正可謂“道是無情卻有情”!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枱燈下的故事迭起。手捧書本,品味書香。多少春和景明之日,多少淫雨霏霏之夜,潛心靜讀,一任思緒飛揚…

時間讀後感3

有位名人這樣説:“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我清楚,有人問我,我想給他解釋,卻茫然不解了。”有一羣科學家,就是衝着空間和時間的神祕,不斷地奮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金,我想他的著名更是因為他是個身殘志堅的睿智者。

霍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盧伽雷氏症病,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到後來他得了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剝奪了他説話的功能。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一蹶不振,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卻用驚世駭俗、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膽提出了目前最偉大的宇宙學説,解開了許多宇宙之謎。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萬物的形成,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最初形態-成長-發展-衰亡的過程和輪迴;就像草,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各種小草。它們在冬天會枯萎、發黃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們又能見到翠綠的草原,正是應驗了一句古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試想這不也是一種死亡後的重生嗎?

在地球上,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個太陽系中,地球也只不過是千萬星球中的一顆;而在宇宙中,太陽系是不是隻是渺小的一個,我們人類的位置又是在哪裏呢?

迴歸到地球上的萬物,不管是人還是植物,都會有終結而被取代的一天。因為宇宙是不規律的,正因為宇宙的不規律才有現在的太陽系、現在的地球以及現在的人類和現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遼闊蒼穹,我們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塵,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溝通的塵土。而世界上亦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對待自己的還是他們的錯誤,我們能做的是隻是以一顆微塵謙卑的心,給予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不規律的宇宙之中,我們需要互相理解!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着深遠的影響。然而他的貢獻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來的,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身體的不幸讓霍金體會到了地獄般的煎熬,然而他卻以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締造了人類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讀後感4

儘管人類已經發展到了信息和航天時代,可是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水平,時間和空間到底存在不存在,時間和空間到底是什麼,一千多年來,人們一直苦苦追問。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困惑是現代科學探索迷茫與混亂的主要原因。時間和空間問題是擋在科學理論發展道路上的兩座高山,不逾越這兩座高山科學就無法向前發展。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人們將一年分割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國還將四季細分割為24個節氣;人們將一天分割為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午夜、黎明,中國還將一天細分為多個時辰。

霍金先生是如何看待“時間”這個觀念的呢?文中説過“直到本世紀初,人們還相信絕對時間。也就是説,每一事件可由一個稱為“時間”的數以唯一的方式來標記,所有好的鐘在測量兩個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上都是一致的。然而,對於任何正在運動的觀察者光速總是一樣的這一發現,導致了相對論;而在相對論中,人們必須拋棄存在一個唯一的絕對時間的觀念。代之以每個觀察者攜帶的鐘所記錄的他自己的時間測量——不同觀察者攜帶的鐘不必要讀數一樣。這樣,對於進行測量的觀察者而言,時間變成一個更主觀的概念。”

遠古人類有了簡單的思維活動後,從白天黑夜的交替,月亮圓缺的交替,季節冷熱的交替,逐步產生了日,四季,年的認識,這些都是個體對時長的感覺與認識,還沒有上升到時間的概念。

牛頓對時間感覺是正確的,但是,牛頓認為"時間是客觀存在的東西,無疑是錯誤的。宇宙並不存在時間這種東西,時間是人為的產物。

下面我們再來聊聊空間。通過閲讀,我明白了,我們這個世界是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很相似。打個比方,一隻螞蟻要從紙的這頭到紙的.那頭,不能往前也不能向後。假設紙無限大,那麼螞蟻就永遠到不了地點了。那麼如果説螞蟻將紙用口水破出一個洞來,是不是就可以瞬間到達他要去的地點呢?對的!這也就是四維,五維甚至十維、二十六維的奇蹟!

有人堅信只要科學家們夠努力,是有五六維空間的;有人説,我們最多也就只是能夠接近五六維空間,但並不能真正找到;還有人認為,什麼五六維空間啊?根本沒有這回事兒!雖然也有人贊同二三點,但是更多的人、更多的科學家都還是贊同第一點的。

今天,我深深地和大家一起了解了時間與空間,其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瞭解相關聯的一些科學知識。例如:相對論......霍金先生在坐在輪椅上時還能完成如此偉大的著作,有如此頑強的毅力,怎能令人不佩服?

時間讀後感5

時間仿似一條線,沒有起點,亦無終點。作者言簡意賅的講述了四點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條例清晰,淺顯易懂。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時間管理有着非常模糊的認識。家中肆無忌憚的躺着,無所顧忌的玩耍,忽略時間,忽略家人,只是沉浸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裏。然而隨着疫情的加重,無法出門,失去自由,只能坐在小小家中,每天機械的做着反覆單一的事情。最七年級直期待的待在家現已經變成了一個小籠子牢牢鎖住了我,可越是在家越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時間。然而看這本書之後,才發覺自己真的浪費了很多時間。生活中的我常常抱怨自己的計劃沒有時間來執行,自己的效率低下,達不到自己的目標。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別人的進步突飛猛進,很多人常常着急自己的現狀卻不知如何改變,只是一味蠻幹,不懂得規劃自己的時間,看不到珍貴的時間價值。

然而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性,他們都會認識自己的時間並且很好的計劃自己的時間。的確,時間管理是在有目標的人身上才能體現出成效的,因為它約束了我們的計劃行程,確保我們的每分每秒都在做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事情。明確的人生目標會使精力全部集中到最重要的任務上,所以目標其實是至關重要的。想能夠更好的.利用時間,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目標方向。

第二點,合理規劃,做事情要直達目的。無論時間多麼的緊張,多麼的抽不開身,都應該設法抽出自己的時間做一個規劃。儘量能夠在每天的上午做一個規劃,下午做一個總結。

第三點,對事情的重要性要有一個區分。分清主次對我而言應該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生活的確是非常複雜,有很多繁瑣的事情,也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因此應該給最重要的事留下充足的時間和最多的精力。

第四點,主動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對於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都應該自動自發的去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每一件事情做的很好。如果一味的拖延,等到來不及的時候再做,我們只能倉促的完成它,而不可能出色的完成。

有人説時間是世界的霸主,唯有時間是買不來的,然而很多人在小時候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夢想,直到現在他們已經現實化,每天只為眼前的事所糾結,並且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得過且過,以至於時間匆匆,我們生活在一個與時間賽跑的時代,必須懂得惜時,畢竟一寸光陰一寸金,大學這幾年正是踏下心來認真學習一番技能的時候,或許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忙於工作,忙於應酬,忙於人際關係,回到家卸下面具,只剩了一身的疲憊,那個時候再想學習恐怕就已經晚了。因此,我們要抓緊當下,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奮力一搏。郭沫若説: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把握一分一秒才不會辜負付出辛勤汗水的自己。

時間讀後感6

閲讀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時間管理,指出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所在。作者引述自己從事的職業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訴我們: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啟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然而留心成功者説的話,幾乎所有的成功者,在講述自己成功經歷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地誇大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價,誇大曾經面臨、戰勝的困境,誇大自己最終成功的難度。這不是他們故意的,因為他們也是人,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樣都有不同程度的虛榮心需要獲得滿足。他們現在的成功是確定的,那麼,這成功的榮耀就取決於其難度有多高,即,起點條件越差,現在的成功將顯得難度越高。只有難度越高,才能獲得越多的掌聲,被認可的程度才越強烈,才會被人們更加五體投地地佩服。成功者很多,但是,你身邊真正的成功者卻很少;成功背後的東西很難看清楚,所謂成功的.真實性也很難判斷,而成功者們又會有意無意地美化和包裝他們的經驗,而這一切,都在干擾你的判斷。

書中抨擊氾濫的成功學,這是現在社會上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名目眾多的名人傳記,成功多少法則等暢銷書總能聚焦眾人目光。很多人信奉成功學中金科玉律,把自己的靈魂交給所謂成功人士,希望追隨他們的腳步達到他人想要的,像成功人士那樣的地位,財富。而人的記憶或感覺,往往不是客觀事實的反映,而是經過過濾,扭曲,重組等描述的。所以成功人士講述的大道理是 “無語病”,“放之海內外皆適用”。

這本書的名字我覺得如果叫“開啟心智之旅”似乎更好,心智好的人才能把時間當作朋友。平時上班工作非常繁忙,總覺得在單位事情雜事多得做不完,一會一個檢查、一會一個評估、一會電教要修理。看了本書後才發現,原來問題不在時間上,而是在自己。如同書中説的:“管理”的焦點根本就不應該是時間,而是我們自己。

“心智指的是一個人各項思維能力的綜合。在社會中,一個人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進化成人。”原來自己這麼些年來一直缺乏的是真正的思考能力。如果心智不高,就算非常努力的學習和工作,能力提高會非常慢,或者到一定時候後會出現平台期。所以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就是要不斷提升心智。“事實上,沒有什麼要比發現、培養、呵護、調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我相信這個社會上80%的人是不明白心智這個詞的,他們一輩子也不會認識到。而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會擁有很強的心智。

時間讀後感7

我利用假期簡讀了這本《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的一種感覺:

全書共十二章,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的知識,讓我們似乎是局外人的人洞悉了字宙的奧祕,包括:我們的字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字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跟我們講述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通過閲讀,讓我覺得自身的渺小,宇宙的奇妙,人類的生命力……“在一個無限的宇宙,每一個點都可以認為是中心,因為在它的每一邊都有無限顆恆星。”每一句話都值得我深思,本以為自己眼前的生活就是全世界,其實我們只是萬物中渺小的一微粒而已。看清自己的所在,看清自己的本心,看清自己的未來,這才是這本書真正給我的啟發。霍金的思想讓我感歎科學的無窮力量,讓我們能夠打開思維,放眼觀望一切。我們看到的字宙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存在。空間和時間不僅去影響而且被髮生在宇宙中的每件事所影響。也影響着我們自身的今後一切。所以通過了解黑洞、瞭解奇點、瞭解我們的星系不是唯一的星系。

通過閲讀、通過學習,普及天體物理的知識,讓我對宇宙的神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驚訝於多少次的必然與偶然、才有了太陽系,オ有了地球、才有了孕育人類生命都可場所。霍金教授的思想與智慧令我敬佩,讓我深深感受到那耀眼的光芒。

時間讀後感8

時間是會流逝的,這是我們一開始對時間的初始概念,我們通常認為時間是均勻流逝,獨立統一,有序流向;作者卡洛創作的《時間的秩序》,讓我們打破了對時間的傳統認識,帶領我們探索時間的真相,啟發對時間的思考,近乎哲學的角度,這本書我拜讀了兩遍,有好幾處還是覺得困惑難懂,只能淺顯的寫一下自己對本書的理解。

一、變化和視角

作者首先提出了時間的坍塌,把我們對傳統時間的`認識徹底打碎,時間是變化的產物,時間失去了統一性、方向性、獨立性、連續性以及當下,時間是一個多結構和多層次的集合。

其次作者提出了世界並不由物質構成,而由事件構成。作者給出了一個反問句,反問我們是什麼?我們是過程、事件、複合物,並且受限於時空。所以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取決於我們自身看待世界的視角,第一,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去感知世界並作出反饋。第二,我們可以從父母、朋友、同事、老師等其他人中眼中看到自己,通過情感交流去建立聯繫,並從他們那邊得到反饋,形成自我的觀念,我們正是這些觀念的映象。第三,我們感知的觀念和映象是在時間中發生與延續的事物。在我們的大腦中,時間中的延續被壓縮為對一段時間的感知;時間處於當下,以記憶與預期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是我們與世界相互作用的形式;時間不會為誰停留,我們只是存在於時間的無數個節點。

二、想要前進只能低熵

作者提出推動世界的不是能量,而是熵。時間是什麼,其實就是熵增的結果,因為宇宙的形成就是一個逐漸無序的過程,所以世界要正常運轉需要的是低熵,同樣我們人類要前進也需要低熵,就如太陽是最豐富的低熵源,產生光合作用讓動植物健康成長,我們人類也需要低熵來創造智慧和力量來維持美好的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工作。

在人類世界甚至整個宇宙裏,低熵轉為高熵是無法逆轉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有不斷地抵抗熵增,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裏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就是薛定諤説過人活着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所以我們只能不斷清空、不斷吸取正能量,不斷超越自己才能去對抗熵增。

想要做到熵減,首先要理清思緒,清空干擾,每天整理出三件最重要的工作,其餘都是干擾項;其次要靈變開放,一直注入新鮮事物,不要停留在過去,每階段都要給自己新目標;最後要多學習多閲讀,就像手機時代一樣,不斷推陳出新,越做越智能,我們也一樣,如果沒有進化,只能面臨淘汰。

看完時間的秩序,也讓我更加深刻的明白只有管理好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改掉懶散和不規律的習慣,努力做到自律,才能實現熵減,才能不脱離正常軌道,掌握好自己的人生。

時間讀後感9

尋找時間的人》構思巧妙,筆觸細膩,語言清新,風格活潑,想象飄逸,又有愛爾蘭傳統音樂,想象天馬行空,帶給我們一段匪夷所思的歷險。兩個世界,一個永恆的時間世界,一個拼命追趕時間的現實世界。書中包含人性、親情、成長的思考,敍事語言極富感染力,故事富含趣味和哲理,讓人彷彿身臨其境,作者太會講故事了,把一場旅程娓娓道來,能夠抓住讀者的心,適時留下謎團,又適時揭開。故事奇幻,邏輯暢順,構思巧妙,前後呼應。

感受較深的是利迪的奇幻之旅,還有利迪一家的親情,肯瓦拉鎮傳統的音樂以及人們對音樂的熱愛之情。熱愛音樂的民族幸福感都不會太差,這個小鎮着實令人神往。

讀着小説,耳畔一直迴響着王錚亮在《時間都去哪兒了》,這首歌唱出了親情的温暖,人性的美好,喚起了對親情最温暖的`回憶。“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這種心情,是父母的寫照,過不了多久,也會成為我的寫照。隨着時間偷偷泄露,也許有一天,我也會老去,對着孩子們聊當年的故事,而自己“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時間以這種方式讓我們明白了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親情、愛情、友情。正是這些温情暖意,讓我們擁有了奔跑在歲月裏的無限動力,讓我們在迷茫、彷徨之際,仍然能在心靈深處記住回家的路,找回初心,找到重新走下去的意義。這也許就是時間存在的意義,也是時間賦予我們的存在的意義,我們不是一個人,我們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我們也為了所愛的人而存在。

也許只有經歷了生離死別的人才能明白時間的寶貴,明白有涯之生的寶貴。如果時間是永恆的,那人的一生何其的枯燥。如果人的一生只停留在某個瞬間,如果一眼就可以望到未來,那成長還有何意義?

為什麼會有百慕大三角?為什麼會有人消失?這本書會給你另一種新奇的解釋。時間之膜將世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長生不老的永恆世界,另一個是經歷着衰老死亡,承受着有涯之生的世界。兩個不同的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時間之膜隨意穿梭在任何一個世界中,但在穿梭的那一刻,一個意味着永恆,一個卻意味着死亡。為何有人不願留在永恆之地,有人不願留在垂死之地?

誰不渴望永恆?古之帝王,今之百姓,誰不害怕死亡?但也許比起永恆,我們更希望生命更有價值。生命通過血緣的方式傳遞,以繁殖的形式得到永生。出生就意味着死亡,我們赤條條地來為何還要赤條條地回去?這不公平!生命因忙碌而充實,因奮鬥而有意義,因感動而不悔;我們哭着來,感受生命裏的點點滴滴,做到不悔,世界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變得多姿多彩,所以我們笑着走。把有限的生命活出永恆的姿態,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時間讀後感10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由此可見,時間是可貴的。如果你浪費了光陰,那一寸光陰就是永遠永遠也無法再回來了。即使你是用一堆黃金、一座金山,也是無法將時間補回。時間,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如果你錯過了光陰,那剩下的,只有遺憾。

在暑假的期間裏,我閲讀了林清玄的文章——《和時間賽跑》。文章的內容是:在作者讀國小時,他的外祖母去世了,他十分憂傷。父親對作者説了實話:“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在爸爸的啟發下,在太陽落山、鳥兒飛走之中,作者明白了時間的重要性,開始與時間賽跑。最後再後來二十年的時間裏,作者因此受益無窮。

合上書本,靜靜思考。作者的`那句:“假如你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深深的刻印在了我的心裏。是的,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不多不少,人人平等。可是,如果你將時間花在玩電腦、看電視上的話,那你就會被時間遠遠地甩在後面。如果你將時間花在學習讀書上的話,那你就會成功,一生受益無窮。

浪費時間的話,等着你的就是失敗!記得我讀國小時,天天只顧着玩遊戲,對讀書學習毫無興趣。每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業,我都是草草了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寫了就行,都不管對與錯。寫完了就像一隻小老鼠一樣,馬上鑽進遊戲堆裏,不見了人影。為此,父母老師也不止一次的苦口婆心的勸我要好好學習,珍惜光陰。可我就是聽不進去,只顧着玩。最後,我得到了我應有的懲罰:期末只考了七十分。當時我一陣悔意湧心頭,後悔莫及。後來在下一個學期裏,我發奮圖強,珍惜光陰,將成績追了上去。那一次,我深深的體會到光陰的可貴,發誓一定要珍惜光陰,成為棟樑之才。

不管父母有多少錢,都要自己養成珍惜光陰的好習慣,不能指望父母。記住: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時間讀後感11

暑假時,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能夠説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為主,那麼我認為它不可能這麼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祕,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經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温度十分高。在隨後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温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於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並釋放出很多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之後,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構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經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構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十分大,物體的逃逸速度十分快,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麼這樣的空間能夠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麼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十分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後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能夠放射出正反粒子,並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温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生強烈的爆炸,並在宇宙中消亡。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僅獨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識,我還讀到了一種敢於同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眾所周知,霍金出這本書時已是全身癱瘓,能夠活動的僅是3隻手指。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憑着那充滿智慧與知識的大腦,毅然對宇宙發出思索,對真理髮出挑戰。最終他成功了,出版了這傲然屹立於科學文獻之林的偉大著作。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華還有待於我更深一步的閲讀,更深一步的探索。最終我引用牛頓的一句話來結尾:“我不明白世人怎樣看待我。我只覺得自我好像是在海邊玩水的小孩,偶爾是到美麗的貝殼,就高興不已。但應對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時間讀後感12

“滴答,滴答……”你是否覺得,自己的時間太少了,但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在盯着窗外發愣時,當你在做事心不在焉時,當你在做任何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時······時間,就從你的腳底下,就從你的手上,跑掉了。

任何人都想要更多的時間,但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諺語,大家一定都聽説過,它把一點時間和一點金子最對比,一點金子買不來一點時間,我敢説,就算是一堆鑽石也買不來一秒鐘的時間!

今天,我讀了《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深受感觸,作者林清玄的感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我知道,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可以比原來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勁,可以跑快好幾步。這幾步雖然很小很小,用途卻很大很大。林清玄在國小的時候,外祖母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因此,在悲傷中浪費了許多時間,最後父親告訴他“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回不來了”,林清玄理解了這句話的意義,珍惜時間,努力做快每一件事,走在了別人前面,最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曾聽説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快要死了,這時,死神來找他,他懇求死神再給他一分鐘,再讓他好好看看美好的世界,死神冷酷地拒絕了,嚴厲地説:“你在世上活了這麼多年,難道還看不夠這個世界嗎?”説完拿起一張長長的'單子,讀起了那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佔用大部分時間的事情,本來應該是死神把那個人的靈魂帶走的,但那個人自己提早死了——他後悔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有打算,這樣才能過有意義的每一分鐘,不然,後悔也來不及了。世上什麼藥都有,就沒有後悔藥啊!

來吧,讓我們與時間賽跑,過好有意義的每一分鐘!

時間讀後感13

很早以前看《小説月報》,對方方這個名字有印象,在書店看到》水在時間之下》這本書時,純粹是受書名的吸引才買的,看完。我知道,我能記住方方這個作家了。

看這本書基本上是拿起來就放不下,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用了兩天時間就看完了,第一天晚上看到兩點多,第二天接着看。基本上是一口氣看完的。

迎春説她看着好多地方都忍不住落淚,為水滴所受的苦。而我,讀這個故事時卻幾乎沒有淚,更多的是困惑:水滴的心裏就不能少一點恨麼?她為什麼不用寬容來面對很多事情呢?

在我的心裏,覺得一個人去恨另外一個人時,這恨首先灼傷的是自己,所以,現在我還沒有長久持續強烈的恨過誰。而且,我也有意識的讓自己別去恨,而是儘量去寬容。我不喜歡恨這種情緒和心態。

帶着困惑和迎春交流,迎春説,水滴怎麼能不恨啊,你看她從小過的什麼生活?再看水家怎麼對待她的?再看她經歷的那麼多事情,她怎麼能不恨啊?其實她最後也有寬恕,所以,她資助水文的孩子上學,她帶着水武這個傻哥哥靠賣茶葉蛋度日。

我想,真的,水滴從小沒有人給她心裏注入愛,更多的是歧視,冷漠和厭恨。雖然有養父,有菊媽,有餘嘯天,有萬江亭,有陳仁厚給過她温暖和愛,可是生活和命運給她更多的是仇恨,打擊和拋棄,所以她心裏那種仇恨越來越多,越來越深。

所以,不能道學的説:水滴,你不應該充滿仇恨,而應該是去寬恕。

所以,對於那些經歷豐富的'人別羨慕,他們的心苦不是他人所能體味的。

方方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非常準確的説出了我的感受:我們更多是通過書本和文字來認知世界,而水滴卻是通過她的血肉生命。唉,都説平淡地過一生沒有意思,可是讓你複雜地過一生,你試試看?扛住人生的複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慶幸自己生活簡單。經歷簡單,這是一種幸福。

我喜歡書中的菊媽,雖然她是故事裏一個小角色,可我喜歡她心裏那份不忍,因為她的不忍,水滴才有活得機會。這份不忍就是最質樸的善。

水,在我心裏一直是以柔為力量的,可是水滴,讓我看到了水的尖鋭和猛烈。在我欣賞滴水穿石的韌性時也佩服水滴用狂浪反擊命運的勇敢和絕然。她是一滴尖鋭的水滴,埋在時間之下。

唉,我覺得自己説的這些話真是蒼白又無力。

時間讀後感14

通過對於宇宙狀態、規律的探索,解答很多心中的疑惑。與此同時,也增加新的疑問,比如:宇宙的多樣性意味着什麼?作為物質的人,看似無序的反應和多樣性裏面,有沒有可以從物理方面找到的解釋?人的思維,如何從物理(或者化學)的規律去解釋?等等。因為這些疑問,有了看一看純物理理論方面書的想法,《時間簡史》作為這方面比較不錯的科普讀物,被列入了閲讀名單。

和認識、經歷、思維方面的變化有關,現在看這樣一本比較理論的書,發現了很多樂趣,也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啟發。一方面,明確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概念和定義,受益匪淺;另一方面,通過不同的概念,去聯繫很多實際遇到的事物,找到很多共有的規律,或者至少增加了理解的能力,這個方面的思維變化,對於眼界的提升,難以言表。

總結了一些收穫,不一定全是《時間簡史》裏面,也混合一些其他關於宇宙的認識,整體看看,有些是成品,更多應該是半成品:

宇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義是無限可能性的集合體。

因此,變化(或者運動),是宇宙的根本特徵。所以靜止,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是與時間結合之後在一個時間點(或者時間段)上的相對產物。

宇宙的範圍實在過於廣闊,微觀和宏觀的差異無以概括(不同的時空範圍,有完全不同的運動規律),那麼,真正根本的宇宙定律,它就是不存在的(這個不存在是對於人來説的,也就是對於人的硬件大腦來説,人現有的腦細胞數量無法運算和破解這些問題,作為人,是存在上限的,這個上限,可能離宇宙這個級別,很遠)。

因此,對於人來説(人的多樣性相對於宇宙,應該是渺小和簡單的),探索宇宙的根本,應該放在自身上,放在自身探索和認識的態度上:開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態度。這也許是人,唯一能做的。對於人類所有的'認識,一定在一個前提或者範圍內的,超出這個前提或者範圍,認識將失效。

人,是宇宙多樣性的一個體現,可能只是宇宙多樣性中的一粒塵埃,所以,在另一個‘眼界’上(物理時空範疇),一定可以找到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原因,和人的思維和行為的規律。

宇宙的力量,除了用‘神’,實在難以用其他語言來表達。不過這個‘神’,也是分級的,如果以星球為界,往宏觀(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等等)或者微觀(細胞、分子、原子、電子、中微子、夸克等等),都是升級的過程。人在一些層面(星球?),已經很接近‘神’了。

人、事物和力量,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從人的角度去看(或者説是人的侷限)的時候,開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態度是關鍵。有了這樣的態度,才能平和麪對,面對人、事物和力量,面對未知和不能掌控,面對規律。

也許,人的存在價值,就是去接近和感受‘神’的存在吧。

時間讀後感15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和時間賽跑》。看見書的名字,我感到很迷惑,心中有無數個小問號。我本來想問一問讀過這本書的媽媽,可又想自己去“探索”書中的奧祕。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封面很奇怪,上面畫的是一個小女孩,她好像從一個世界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一樣看完了封面,我打開了書本,仔細地閲讀了起來。這本書講的是:在印第安納州克里夫頓邊疆村,住着傑茜和她的家人。當白喉病爆發時,村裏的孩子們被慢慢地傳染了。而這個村莊時時刻刻被另一個世界的人監視着,就像生活在一個玻璃罩中。傑茜的媽媽希望傑茜出去尋找新聞媒體的幫助,告訴人們真相,讓外界的人們來救一救他們。傑茜這時候才知道他們這個村子還保留在1840年的生活狀態,而外面的世界已經是1996年了。傑茜逃出村子後,遇到了很多她認為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電話、汽車、馬桶、超市、洗衣機……這些東西都是她從來沒有見過的,更不用説使用了。傑茜利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將真相告訴了新聞媒體,使村子裏的孩子們得到了幫助。我明白了:傑茜和時間賽跑,就是和死神在賽跑。‘

我從傑茜的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功,不但要有堅定的信念,而且還要不懈地努力!這本書寫得很好,希望大家都看一看。

三年級的時候,我學習了一篇課文,題目是《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小時候因為外祖母的去世而常常憂傷。後來在爸爸的啟發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他明白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並從此和時間賽跑,從而贏得了許多時間,做了大量的工作,並獲得了成功。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受啟發。作者的話——“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刻在了我的心中。由此,我想起來一位著名作家的名言:“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讓時間留給他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給他們的是一頭白髮,兩手空空”。他在告訴我們:勤奮就是和時間賽跑,勤奮就是成功的'基石。事實也正是這樣的。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爭分奪秒,勤奮工作學習的人,都是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不珍惜時間,就會遠離成功,浪費生命。就像我每個假期一樣,天天玩耍卻不做作業,總想着還有明天。知道要開學了,我才手忙腳亂的趕作業。因為時間不夠,字跡潦草,錯誤也很多,收到了老師嚴厲的批評。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少年時代是學習和積累的最佳時期,我一定要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和時間賽跑,勤奮學習,為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