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3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用近四個月時間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兒》,很幽默。勾心鬥角,權力的鬥爭,極其細微的小事,足以致命,甚至滿門。每一次文官的對決都是一場精彩的演出,成敗只在一瞬之間,細微的動作足以扭轉整個戰局。反觀武將對壘似乎略為遜色,沒有腥風血雨之感,僅限於拳頭的較量,卻那無力,心靈的`對決才是真正強者對壘。每朝每代正與惡兩方此起彼伏,沒有永遠的勝利,而勝敗就在一瞬之間,一言一行充滿殺機,為了權力的爭奪,誅殺良臣,排除異己,抄其滿門彷彿一切就在一言一行當中,為了權利誅殺功臣,一切都是假的。戰爭就好一點,勝生敗死,戰略戰術繫於一人之手,即使兵力在強大,明三大營全軍覆沒就是在好的例子。皇帝移位便是一場戰爭,對心靈認知的改變。

文章中的史實改變了我對常規歷史的看法,一切看似平淡無奇,卻暗藏殺機,動與不動皆處死地。到頭來殺與被殺只是別人的棋子,死的那樣不明不白,無緣無故,有的到頭來只是一撮黃土。顧全大局,從別人思想出發,按其套路出牌,揣摩對手後招與意圖,出奇制勝,自己的想法必讓被別人所猜。不論遼東鐵騎、戚家軍還是後來的關寧鐵騎,儘管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終究滅亡,明朝就此完了。在沒有成功之前儘量裝孫子,一朝成功,斬草除根,成就霸業。

文章最後徐霞客思想與我 不謀而合,一個成功的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度過一生,他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自己心中信仰。別人看法沒有改變他,他對朝代沒有貢獻,僅一本遊記,卻被作者用於結語,在我看來他的出現加強了自己的看法,自己過好就行,在乎別人幹嘛,我將按照自己方式方法來,這就是讀罷此書最大的收穫,不謀而合之心無意語言表。

朝始朝末,二佰七拾年,完了,就這樣,這就是歷史,很簡單,它就在那,誰看都可以。以史為鑑。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進了門,我發現人多的比我想像得要多得多?不過它最愛吃的還是胡蘿蔔。但是最興奮的是,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我國北京舉行,我國的金牌總數也位居榜手,但是在2008年也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汶川大地震,死了上萬餘人,我們的救援官兵也因為救援羣眾而犧牲了很多,但還是那一句話,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悲傷“讓我再救一個,我還能救一個”。

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鑑的東西是:每個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個人最最堅強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讓我們心的力量變得強大。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沒有被痛苦失敗擊倒,而是化悲痛為力量,成功的將自己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而陳友諒失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先進的武器,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把生命中的磨難視作寶貴的財富,正是它們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堅強了我們的心靈。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着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面對困難和失敗,我們要勇於調整心態,讓自己的內心更堅強,永不言棄,一路走來,你會發現收穫很多。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最近在讀史書,《明朝的那些事兒》曾在網絡紅紅火火,這兩天在看朱元璋卷。作者的寫法,其實我並不是很感冒,閲讀的感覺像是雞肋。對人物只能有個骨架,並不豐滿。為了惡補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所以也就讀了下去。

讀罷,感觸良多,結合最近讀的《曾國潘》,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朱重八——朱元璋,幼年放牛,少年做和尚,後時勢造英雄當上了皇帝!最記得朱元璋的名言——要麼不做,做了就做絕!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稱帝后的朱元璋把建明的功臣一一剃了頭,名將——劉基、李善長、藍玉等一一都在他的.屠刀下喪命;胡惟庸案牽連上萬人,一一殺盡;空印案牽連上三萬官員,一律殺無赦;官不論多少一律殺無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真正在明朝,當官成了高危職業。官員們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門口舉行儀式,抱抱妻兒,交待後事,然後訣別而去,散朝的時候,家人在門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會慶祝一番——今天又多活了一回!恐怖!悲哀!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完備的法律——《大明律》及《大誥》,《大誥》屬判例法。為普及法律知識,朱元璋確實花了一番心思,規定如果犯罪之人,如果家中有《大誥》此書,則罪輕一等,如果則罪重一等,如此家中人人放一本,以防身。為防官員,他設立錦衣衞。錦衣衞有特殊的權力,只效忠於朱元璋一人,逮捕人不受任何阻攔,重權在握,大臣家中一旦出現錦衣衞,就意味着一去不復返!

朱元璋為穩固帝業,肅清了周邊的一切威脅,濫殺了無數無辜,也可以説濫殺了無數社會的精英。社會底層的農民也許是最遠離官場是非,分得了田地,因此認真耕作起來,因此漸漸農業出現了繁榮之景!

記得羅傑斯給女兒的箴言:多學習歷史,因為歷史會重演!朱元璋從一個寒門子弟成就霸業,最後把一路成就他霸業的功臣一一剷除,這樣的歷史在中國真的一再重演!人性,可怕可怕!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兩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壹)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在這兩本書裏最喜歡的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壹)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堅苦卓絕的開國過程。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於他的果敢和謀斷,更在於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社會局勢的清醒認識。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pk陳友諒,誰堪問鼎天下?戰太平、太湖大決戰。卧榻之側埋惡虎,剷除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乘勝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也許,我們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這麼一句話:什麼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的人説,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本的理想,但是我想説,正因為現實太殘酷,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為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在支撐着我們一路走下去。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會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會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會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去年我完整地讀了一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它也是我一人度過晚上閒暇、度過炎熱夏季的樂事。兩個多月從電腦上讀完了電子版。其實之前就知道這書,好像火了一陣。我是無聊中打開了它,就無所謂地從頭看看,結果一看就迷進去了……

1、對明朝

可以説,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明朝的整體印象。以前覺得明朝也就是一個平庸的封建王朝,明清處於封建社會的末尾階段嘛!讀後卻發現明朝是一個強大、輝煌的朝代。邊疆遼闊,北境基本安寧。名人輩出,劉基等開國將才乃至鄭和,戚繼光,李時珍,徐霞客,王守仁,袁崇煥等。再則,科技先進,軍事技術發達,火器的運用廣泛,海軍威猛,戰術戰法有優勢。

現在的長城,北京城建築、南京城牆、西安城牆等基本都是明朝的文物。我們還有什麼説的。感覺它比清朝要強盛。

2、對民主

如果作者敍事屬實,則明朝社會比較民主。官員可以上折揭發任何不法官員,也可以直指皇帝的缺點。平民上書可以被皇帝看到(官員帶印赴京省時,普通百姓上書朱元璋)。重犯審訊有一套程序,一審,再審,會審等,司法嚴肅可略見。

3、對書及作者

這本書風趣幽默,語言表述個性有特色,特別是熟悉網絡語言的80後一代肯定是喜而讀之。其火爆、暢銷與此有很大關係。可以説有的`精彩片段,我讀過一次就記住了。文中摻進了作者的一些觀點,看法,覺得很有見地。

有兩點與別人觀點不謀而合——作者是個怪才,天生就是為説明史而生,也是個天才,多少專家教授在研究明史,講明史,但沒有誰比過他----當年明月。我個人認為,與百家講壇相比,他簡直就是民間原創説史的“易中天”。崇禎時期的爭取、掙扎、艱難,那是由於明國已氣數已盡,誰也救不了。

感謝作者,讓我們高興地回到了大明王朝,瞭解它的政治、文化、制度、地理、科舉、生活、人物等等。我們重新瞭解了一個明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讀了明朝那些事1~120頁,我懂了許多事,也知道了很多道理。朱元璋為什麼能從乞丐變成皇帝?陳友諒為什麼會失敗?兩種對待士兵的方法,兩種不同的性格決定了兩種不同的命運。

陳友諒心狠手辣,只要是他認為對他有一點威脅的人,統統斬掉。陳友諒從參加了起義,腦海裏就沒有了“信義”這兩個字。為了走到最後,他殺了很多人。

倪文俊賞識他,提拔了他,對陳友諒有知遇之恩,陳友諒殺了他;

趙普勝是個老實人,對陳友諒很尊重,把陳友諒看作兄弟看待,陳友諒殺了他;

徐壽輝把權力讓給了陳友諒,徐壽輝只想活下去,陳友諒殺了他。

陳友諒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心黑手狠才能獲取勝利,在你弱小的時候沒有人會可憐你。陳友諒為了權勢和地位,不稀罕什麼名聲。手中的權利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陳友諒背叛了很多人,他們不信任陳友諒,隨時可能背叛陳友諒,但陳友諒認為擁有最強的力量,就能控制一切!

可朱元璋不那麼認為,朱元璋的時候行為都和陳友諒相反。朱元璋對所有的士兵都很好,(除了貪污的)所以士兵們沒有一個人背叛他。

當朱元璋和陳友諒打仗時,兩個人都成了賭徒,籌碼是無數人的生命,賭來的,是無盡的土地,無盡的金錢。

成王!

敗寇!

在這場戰爭中,沒有正義與邪惡的區分。勝利的人擁有一切,失敗的熱失去一切;這場戰爭沒有規則,沒有裁判,這些在勝負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對決戰的雙方的'來言,勝利就是神!

我看到這,覺得陳友諒有點愚蠢,你不斷的欺壓,只會讓人討厭,反抗。終於有一天,你的士兵們會像野獸一樣羣起反抗!你壓住的,只是士兵們一時的恐懼,害怕。但久而久之士兵們就不會害怕了,反而會羣起而攻。你難道不怕嗎?哎,果然是性格和行為方式決定成敗。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7

最初讀《明朝那些事兒》是在表姐夫的家裏上網時,無意中在天涯論壇看到。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天天追着看連載。後來,當年明月又轉移到新浪博客上連載,我也跟着轉移到新浪。不但自己看,也大量推薦給書友,凡是看過都説好。

一次,我和辦公室一女同事聊天時談到了這本書。她聽完介紹後問:“真有你説得這麼好看嗎?”我忙説:“真的好看,不信我明天拿來給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次日,當我把第一集遞給她。她面露難色道:“這麼厚呀!我平時最多翻翻《知音》《讀者》,好多年都沒正兒八經看過書了,不曉得看不看得進去喔?”

我説:“沒關係,你先試試蠻。如果覺得不好看,明天還給我就行了。”

結果第二天一上班,她興沖沖的就跑來告訴我:那本書太好看了,她昨晚上吃完飯就一直坐在牀上看,把肚子都笑痛了。後來,她老公實在看不下去了,便一把把書給搶了。還罵她:“啥子書這麼好看喲!你看得這麼蝦,我也來看下。”她説:“正好,我早就想解手了。我先上個廁所,你先慢慢看。”

等她上完廁所回來,發現她老公也坐在牀頭,正看得笑嘻了。結果,夫妻倆乾脆就一起看,硬是把一本書全部看完了才關燈睡覺。

説完,她急着催我:“快把第二集借給我看看。”《明朝那些事兒》一共七冊(後來又出版過九冊版),最大的`特點是作者用風趣幽默的筆法來講述正史,因此讓人慾罷不能,笑不絕口。其實,當年明月的年齡和我差不多,但他肚子裏的書卻讀得比我多得多。而且他對社會、對人性、對歷史的認識也比我深刻得多。

他這套書,我前前後後共讀了七遍。第一遍讓人笑,第二遍讓人哭,第三遍、第四遍……第七遍則讓人沉思、反省。誠可謂:受益匪淺!受益匪淺!。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見記者採訪當年明月。記者問:哪本書對你影響最大?他慢吞吞地説:我小時候在親戚家的書櫃裏看過一套林漢達、曹餘章的《上下五千年》,從此就喜歡上了歷史……(大意)

我一聽,頓時就樂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滾滾長江依舊在,淘盡英雄......

作者以通俗易通的文字娓娓闡述了三百年間明朝的人事更替、歷史興衰。讓人閲之不倦卻又惋惜不已。然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它的殘酷之處在於:無論你哀嚎、悲傷、痛苦、流淚、落寞、追悔,他都無法改變。它不是觀點,也不是議題,它是事實,既成事實。

很多時候,我們站在十字路口猶豫不決,如何抉擇是個重要的課題。作為一個政治家,需要步步為營,一不小心便萬劫不復。因此只有在正確認識自己和敵人的前提下審時度勢,排除身邊的靡靡雜音,站在問題的制高點才能作出相對正確的.決斷。尤其是建文帝更是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當然其父親朱標早逝,沒有給他打好相應的政治基礎;另爺爺朱元璋在為他掃清障礙的時候也得罪了一批武勛集團中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為一個皇帝,一個政治家,更是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便激進削藩導致藩王謀反發動叛亂。靖難之役,建文帝很多次都可以取得勝利卻因為沒有充分認識自己和對手導致屢屢抉擇失誤,比如偏信文臣任用李景隆,活捉反賊朱棣(等於給朱棣賜了一道免死金牌)。一錯再錯,註定失敗。所以當朱棣兵臨城下,建文帝“自焚”於宮殿內。

雖然朱棣篡位稱帝,名不正言不順但到底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向勞模父親朱元璋看齊,兢兢業業,創造了“萬國來朝”的永樂盛世。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

合上書本,三百年間浮浮沉沉大明朝的歷史依然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

後人讀前人史記是一個經驗、教訓、明鑑、秉承、沉澱過去和導向未來的過程。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教我們融會貫通、以史為鑑、懲前毖後.......站在先哲的大思想大智慧上辯證的看待問題,便會豁然開朗。

洞悉世事胸襟闊,閲盡人情眼界寬。

芸芸眾生百相,皆滄海一粟耳。無論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將歸於塵土,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裏。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糞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9

馬皇后,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她救朱元璋於危難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餓死的情況下,冒着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她雖然是一個女子,卻頗有膽量。陳友諒進攻龍灣時,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飾財務勞軍。並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物。

即使在大富大貴後,她也保持了簡樸的作風。不驕不傲,並告訴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痛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願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更難得可貴的是,她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惡行。

朱元璋要殺朱正文,她勸告朱元璋,朱正文是你的侄子,立有大功,請你不要殺他;朱元璋要殺李文忠,她勸告朱元璋,李文忠是你外甥你是你的養子,留他一命吧;朱元璋要殺宋濂,她跪下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師。老百姓尚且尊師,何況帝王家呢?

她就是這樣用她的慈愛去關懷每一個她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把他們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來了。她比朱元璋更知道人命的可貴。

她重病後自知很難醫好,拒絕醫生為她醫治。朱元璋問她原因,她的回答是在感人心魄:“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讓醫生為我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相對於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

這是一個始終用自己的愛心關懷她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她還是這樣做的。她在病牀上留下給朱元璋的遺言:“願陛下有始有終,子孫各個賢能,百姓安居樂業,江山萬年不朽。”

馬皇后這個平凡的女子在困難的歲月裏,她沒有嫌棄出身貧賤的朱元璋,而是跟隨着他為他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無論環境多麼險惡情況多麼複雜,她始終遵守了自己當年的承諾:

“無論貴賤,生死永不相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

對明朝的印象來自於小時候看的《穿越時空的愛戀》,最好奇的是朱允文的去向,看這段歷史時最停不下來,可惜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全書前一半靠君王撐起來,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從一窮二白打天下,到發動靖難奪取帝位,最後休養生息國泰民安。其後,各類奇葩皇帝上場,但主角成了內閣、宦官、文臣、後宮多方輪流登場,雖有王守仁、張居正多個能人把控局面,終抵不住亂臣賊子一步步擾亂朝綱,斷送大明江山。

明朝的言官,雖在中後期已形成不問對錯,只求一參的尿性,多位忠臣良將慘遭毒害。但一開始的'出場,我是大為欣賞。不畏強權,只求無愧於心,在是非對錯面前,立得住腳。這樣一個本該推動社會進步的羣體,最後演變成了為利益驅動,為個人發展所需的無恥之輩,歸根結底來自於人內心的私慾。想到最近看獵場時,鄭秋冬對金錢觀的回答。

鄭秋冬:“其實我的金錢觀很簡單,我認為金錢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馬克思創立的貨幣理論開創了人類對貨幣認識的新階段。”

考官:“金錢帶來的弊端比比皆是,你怎麼説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呢?”

鄭秋冬:“所有的弊端都不是錢造成的,而是追逐它的人制造的。”

旁聽:“用卑鄙的手段得來的錢也能帶來解放和自由,不是嗎?”

鄭秋冬:“那是人在玷污着錢的名聲,而不是錢的罪過。”

錯誤的不是言官羣體本身,而是追逐名利的人玷污了言官的名聲。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權的確立,首先在於聽話的大臣;內閣權利的確立,首先在於思想趨於一致的大臣羣體。關於這點,因最近生活中遇到,所以書中每看到權利的變更便深有感觸。

辮子戲看多了,對明朝反而知之甚少,以這本書來了解明朝,對人物的看法不偏不倚,正合我意。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1

合上書本,我還沉浸在書中《明朝那些事兒》的內容中,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從國小起,我就非常喜歡歷史,經常看一些歷史故事和有關歷史方面的書籍。但是國小沒有歷史這一門課,等到國中終於有這門課了。不過,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同學都像我一樣喜歡歷史,總是有同學説:歷史枯燥無味是老古董,我總是想反駁他們,可總是沒有充足的理由,因為大部分史書都是很無聊、枯燥的。但是暑假的一個偶然的機會,終於讓我找到可以反駁那些認為歷史無聊的人的理由了。

暑假裏我迷上了一本書,叫做《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用足夠有趣的筆法還原了600年前的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繼續講述了至明末的276年的歷史。

這本書裏的語言,生動有趣和別的史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每個人物作者都用了獨特的描寫手法,使我們看了意猶味盡。不像某史書對人物的介紹只有寥寥幾十個字,此書僅以文字的`魅力就能讓無數人沉溺其中,使千萬人趨之若鶩。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些精彩的片段。

《明朝那些事兒》第二本後面介紹了明朝經歷了“仁宣之治”後開始進入了動盪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毀於一旦,“仁宣之治”的資本全部賠光。每看到這裏,我都為明朝的損失而痛心,軍隊全軍覆滅,都城空虛,人心惶惶,投降逃跑言論甚囂塵上,甚至連皇帝都被抓走了。不過關鍵時刻著名的忠臣于謙力挽狂瀾取得了勝利。于謙這種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個片斷告訴我們:英雄是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者,也復原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爭。

歷史本身很精彩,因為它能使我們瞭解幾百甚至幾千年前的人的生活,能讓我們總結出前人的經驗,教訓,能使我們學到許多做人為官的道理。中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大國,瞭解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做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2

王守仁的一生,可謂十分精彩,他不僅創立了心學,武藝也十分高強。總的來説是齊名於孔、孟、朱聖賢。

王守仁12歲已經相士點撥,立志要做一個聖賢。他父親卻十分不贊成,他參悟聖人之道,開始格竹。連格了好幾天,最終只獲得了感冒。探索了兵家,理學,辭章,道家,佛家,希望有所收穫,可是年過30,仍一事無成。更有趣的是他去參悟佛家時還把一位資歷很深的老禪師勸回了家。後來他一直在尋找理。終於,他被貶到只有龍能住的地方——龍場,在一個幽靜的夜晚,他找到了理,理便在心中,天理即是人慾。他便躋身於聖賢。後來他在孤身一人的情況下,尋找盟友,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並且不求功名利祿,還教了許多弟子,名滿天下。

在王守仁的頓悟中,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他的心學是十分奧妙的,幫助了他解決了許多很難解決的'問題,並且平定了叛亂,使人民的生活變的幸福,在生死一線時,化險為夷,讓人心服口服。

王守仁的箭法十分好,有一次朝中太監想羞辱他,讓他在練兵時射箭。他連發三箭,都命中紅心,迎來陣陣掌聲,那太監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從這件事可見,一個人沒有真正的本領是不行的,想要化險為夷,不僅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有真正的實力。

王守仁在平定叛亂中,心繫人民,冒着生命危險,不求任何功名利祿,正因為他有這種精神,才感動了朝中太監,與他並肩作戰,平定了叛軍,讓人民過上了好生活。

王守仁足智多謀,善用兵法,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巧妙的打退了寧王朱宸濠的叛軍,我認為他可以當一名合格的軍師。他在妖孽橫行的宮廷裏可以來去自如,説明他隨機應變,頭腦靈活。

生於亂世,有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朱厚照,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卻還能心繫人民,不求功名利祿,平叛亂,使人民的生活少遭受着災難,並且還創立了心學,這才是真正的聖賢!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3

歷史離我們太遠。歷史書籍太多。有一句話説:“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説起”,就多少表現了人們面對悠久的歷史和浩瀚書籍時往往會出現迷茫。如今,我也有幸讀完一本史書,當年明月著“白話正説明朝大歷史”——《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在這本書中,朱元璋靠着他的毅力和實力,從一個貧困潦倒的農民成為一個至高無上,擁有無限權力的皇帝。然而,他成功的起點,就是從參加起義軍開始。

朱元璋參加起義軍之後,由於他的上司郭子興怕他搶了自己的位置,對朱元璋越來越不信任,郭子興找了個藉口把朱元璋關在了牢房裏,不給他飯吃。幸好是朱元璋的妻子(後來的馬皇后)每天給她送飯吃,朱元璋才沒有餓死。最後郭子興考慮再三,覺得還是不要殺他為好,於是就把它放了出來。朱元璋也感覺到自己在這裏呆不下去了,於是便假裝申請帶兵出征。然後攻打併佔領了郭子興的老家——定遠,後來他所管轄的領域逐漸擴大,又消除了他人生道路上的兩大障礙,陳友諒和張士誠。朱元璋又打敗了自己的死對頭——元,並統一了中原,成為了皇帝。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朱元璋佩服的真是五體投地。從一個受苦受難的農民,到了一個皇帝,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當他成為皇帝以後,他還時刻為他的後代着想。消除了以後有可能危害後代的人,希望自己的後代能當好皇帝。

書中的朱元璋是一個有毅力,為後代着想的一個好皇帝。在生活當中,我們也應該做一個有毅力之人,時刻為他人着想,不欺壓比自己弱小的人,要同情弱者,並且要善於幫助他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4

在這個暑假,我抽空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朱元璋。

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我徹底明白了“時勢造英雄”是真理!朱元璋雖有過人之處,但總體上不算是“奇人”,和歷史上許多君主相比,他並不出眾,與其説他有王者風範,倒不如説他很有運氣。像在鄱陽湖一戰中,就在朱元璋命懸一線的時候老天吹來了一陣東風,朱元璋趁着大風趕忙放火箭,火勢也順着大風立即蔓延開來,這場火毀了陳友諒好多戰艦,也成了朱元璋贏取這場勝利的關鍵。不僅如此,老天還讓他遇見了這麼多實力戰將,而朱元璋本身就很愛惜人才。那些戰將遇見了他,可以説是錦上添花。你知道嗎?其實朱元璋小時候生活在一個生活條件極差的家庭中,他的人生一波三折。曾經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磨難,失去戰友的'信任。他有着超出常人的精力與智慧和準確的判斷能力。( )

我對朱元璋的認識起源於他推翻元朝,創立自己帝國的那時候開始。由於他是貧困出生從小就受到官員的辱罵。所以身為皇帝的他簡直恨透了那些官員。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些去收税的官員,所以可想而知,他去“復仇”了。如果用一句話來作為他的座右銘:要麼不做,做了就要做絕。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像在胡惟庸事件中,單單他一個人做錯了壞事,就把3萬多人給牽扯了進去。可見這做的是有多麼的絕情啊!

我想朱元璋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也有不可取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堅韌的毅力,不被困難所嚇倒,為民着想的精神。當機立斷,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

這套書讓我愛上了歷史類圖書,筆法幽默,情節生動而且都切合真正歷史。各代皇帝各有特點。而讓我誤會最深的是明成祖朱棣,以前看歷史書總以為他篡位逼建文帝下落不明,現在看來其中的誤會太深了。

完全看下來,朱棣沒有錯,他只是想自保,前期他有野心但沒有幹任何出格的事,他的皇位能奪來,靠得是他自己的一切才能,而他也確確實實開創了一代大明盛世,當時的明朝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朱棣功不可沒。得知朱棣死了,真的好傷心好難過,就像一步一步陪他把江山給打下來,讓鄭和下西洋讓世界各國知道當時最強的`中國實力……他一生馳騁沙場,能力才華應有盡有,他堅強的意志最讓我佩服。遷都時克服一切苦難,眼光獨到狠辣。佩服佩服,“朱棣不是一個好人,但他是一個好皇帝”。

朱祁鎮最讓我唏噓,這坎坷的皇帝-俘虜-囚犯-皇帝的經歷,可謂天堂與地獄的輪迴吧。其實被俘後他真的只是想回家,只是想跟苦守等候,整日哭泣以致眼盲的皇后或者説妻子在一起。哪怕他想要保住一顆用以乘涼的大樹都做不到,哪怕一代皇帝被囚禁,宮門半步踏不出去,哪怕整日吃不飽,哪怕堂堂皇帝皇后親自動手紡織去換米糧,但他不怨不恨,因為他跟妻子在一起。

為什麼要一步又一步的去逼迫他,想他們死??因為權力親兄弟可以反目成仇,為了妻子,他也只能把皇位奪回來。他有錯,他錯打一仗,錯殺一人,而這兩個錯誤也差點毀了整個明朝。但是他也沒有錯,他奪位篡位都是當朝者的欺人太甚,而且這皇位本就屬於他,本就是他的。他只是把暫代出去的東西拿回來,無可厚非,權力往往最不可靠,往往最讓人迷失自我,沒得到之前不想要不代表得到之後還會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