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蓮花開落》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4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蓮花開落》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蓮花開落》讀後感

《蓮花開落》讀後感1

今天上課,學習的是《桃花心木》,作者是一名散文家,他就是林清玄,這篇《桃花心木》就是的作品哦,還有呢,如《蓮花開落》、《冷月鍾笛》……超讚!

《桃花心木》主要講了老家的一片空地用來種桃花心木苗,後來有一位先生培育,最後長成了堅強、高大的而不再嬌嫩的桃花心木。課後老師還給我們讀了另一篇他的作品,那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使我受益匪淺,在一座萬丈高的懸崖上,不知什麼時候開出了一朵百合,它很小,只是一粒種子,而他的內心卻有遠大的理想:“我要開花,證明自己的價值,經過努力,終於有了一點成就,開出了花苞,它很開心,又在洋洋得意,過不久,我就開花了。

但附近的雜草們可不這樣認為,還不停的嘲笑它:“放棄吧,雜草永遠是雜草,不可能開花了,就算開了花,在這荒山野嶺,誰也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哈哈哈哈!”儘管別人怎樣嘲笑它,它的內心只有一個使命:“我要開花,證明我不是雜草,我是一朵美麗的百合花,聖潔的花朵代表光明、代表希望。”於是,它每天都努力吸收天地精華,這才開出了第一瓣花朵,雜草們不敢嘲笑它,這是信念給它的力量,讓它在成長的道路上風雨無阻。許久,這朵嬌嫩的百合開花了,花香瀰漫在山谷及草地,它的種子也在各自的.地區努力開花,但它們永不忘第一朵百合的教誨:“我們是花,而花的使命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我很佩服這朵百合花的勇氣,它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最後終於開出聖潔的花朵,我也要學習它,在人生的道路上風雨無阻!

《蓮花開落》讀後感2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一面,只是你要肯努力,肯為成功付出代價,才能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這是我讀了《心田上的百合花》後最深刻的感悟。

《心田上的百合花》主要講了一株小百合在野草、鳥雀、蜜蜂等動植物的鄙夷下,努力地為開出美麗的花朵而奮鬥;並不斷結籽、開花,幾十年後,使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以及周圍都開滿了百合花。人們不遠萬里來到這兒欣賞它們,但無論人們如何讚美,所有的百合都謹記這樣一句話:“我們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的確,只有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就比如現在的著名歌星周杰倫,他原本是一個餐廳的服務生,後來轉過很多行當,終被吳宗憲相中,到吳宗憲的公司擔任編曲人。可是,沒有哪一個歌星願意唱周杰倫寫的歌,吳宗憲不想浪費人才,便給周杰倫出了一道難題:十天,創造五十首歌曲,然後選十首歌,自己唱,自己出專輯。於是,周杰倫徹夜不眠,奮筆疾書,終於沒有辜負吳宗憲的期望,並且一舉成名,在歌壇的地位也達到了一日千里的程度。本是一個無名小卒的周杰倫,用他那股奮發向上的力量,使他用“默默開花”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有人説,我們並不能像那些名人那樣“用花來證明自己”,但是我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也可以用專屬你“自己的花”來證明,自己並不比別人差。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認真聽好每一堂課,認真完成每一次的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回家後及時地預習下堂課的內容,温習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只有這樣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交出一份令自己、令父母、令老師滿意的答卷。只有“以花來證明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價值。

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不顧別人的冷嘲熱諷,執着地開出了美麗的花朵,用花證明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價值。這樣的心理,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蓮花開落》讀後感3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還記得林清玄向我們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裏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華燈萬盞,“從遠處看,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際無邊?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着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林先生筆下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着生意的`信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温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着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那是一種歡愉後的平靜,無奈後的超脱,放逐後的回首,宣泄後的釋然。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裏,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温“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