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暗店街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63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暗店街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暗店街讀後感

暗店街讀後感1

雖然《暗店街》的故事、結構、文字都讓人倍感悽楚,彷彿生命毫無意義可言,既空虛渺小又不留痕跡,但小説最後終究是為生命留下一點繼續的理由,只不過這理由卻也無比無奈。《暗店街》最初以一個結束開始,最後則以一個開始結束。當主角一片片地撿拾起生命的碎片,他的往日記憶裏,也開始有些比較清楚的片段逐漸浮現,雖然遠遠夠不上完整,但終究是帶領着他走到那個讓他決定遺忘過去的岔口上。

那是一段哀傷的往事,當他站在此刻、努力尋找自己的真實身份時,站在另一頭的自己卻努力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那是二戰期間德軍佔領下的法國,主角身為一個外國人,時時恐懼着被逮捕、被送進集中營。雖然他早已經換上假名、持着一份偽造的護照,卻還是擔心害怕。於是他試圖帶着愛人一起跨越邊境、逃離法國,結果卻遭人欺騙。他與愛人被遺棄在白雪覆蓋的荒山中,雖然他最終僥倖活了下來,但正值芳華年歲的`愛人就此音訊全無、生死不明。

如今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再尋回這些往事記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生命中那些曾經重要的事情已經不再重要,那些曾經摯愛的人們也已經一一逝去,徒留下殘缺與可悲的記憶。這樣的人生、這樣的記憶,當初是決然放棄的,如今又有什麼理由再拾起?然而,主角最終還是決定繼續自己的旅程,邁向那個自己更早前住過、名為“暗店街”的地方。因為,雖然生命如此渺小、如此無足輕重,雖然這些往事回憶註定要隨風消散,但如果沒有這些經歷過的往事和它們留下的回憶,主角這個人,就什麼也不是。

李安導演曾經説過,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座斷臂山。其實,每個人心裏又何嘗不是都有一條暗店街。那裏或許堆放的只是一些陳舊無用的破爛,或許只剩下滯重嗆鼻的濃厚塵埃,這樣的暗店街只是你我生命中的一個往日碎片,但沒有了它,我們的生命便一無所有,我們就什麼都不是。走過的道路、留下的腳印,儘管短暫、甚至不堪,但卻是生命之所以是生命、你之所以是你、我之所以是我,的唯一理由,是你我心中不可拋卻的暗店街。

暗店街讀後感2

“黃昏時分,一個小女孩跟隨她的母親從海灘上回家。她以為還想再玩,就莫名其妙的哭了起來。她離去了。她已經拐過街角,而我們的生命不也正是象孩子的這種憂傷一樣,會很快地在暮色中消失嗎?”

你也在讀《暗店街》。

“我們的生命不也正是象這孩子的這種憂傷一樣,會很快在暮色中消失嗎?”。

就是這句話,在你文字裏看見的時候,覺得非常的熟悉。摸索到隔壁房間門後的書架上(搬過來,就一直沒裝燈),藉着打火機的一點亮,翻開《暗店街》的最後一頁,果然是書尾的最後一句話。

《暗店街》,一個網友跑遍無錫全城的書店,才從一個小店的角落裏找到,手上這本書,淘自師大外的舊書店,僅僅十一萬六千字,卻是一讀再讀。

莫迪亞諾的風格和村上有異曲同工之處,纖細、淡雅,如下午時候投射在西牆上淡灰色的樹影,搖曳令人目眩,消逝無聲無形《暗店街》,真的是一本心境老時、蒼涼時,在極至的'寂寞裏展頁徐讀的書。

喜歡手上這本舊書封面的顏色,淡的紫色。

我們因何而憂傷?

因為生命的無常變化,因為想要把握的抓在手裏的美好總是輕易的被斷送,被掠奪,而始作俑者或許正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明白的時候,一切已經再也回不來。

在暗夜街裏,處處充斥着這樣的情緒,每一個人,每一個場所和時空,無論怎麼切換和割裂,總是孤單的。所有的人正象孩子手中的氣球,被流光逐漸的充滿,逐漸的膨脹,孩子抓不住手中的氣球,於是它們飄散開去,融進茫茫的暮色。

他窮盡自己的後半生,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只是為了尋找來時的方向,在已逝的時光裏捕獲線索和片段,拼湊被遺忘的自己。當一切逐漸瞭然於胸,他發現自己置身於暗店街上,在黃昏裏,除了手上捏着的破舊用來記錄線索和通訊方式的筆記本、除了顰眉而泣的舊時女子的照片,一切已經消逝。

天漸漸的暗下來,黑暗從窗子裏摸進房間然後慢慢滲透到房子裏邊去,我沒有開燈,彷彿置身在暗店街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認識我或者記得我,我點着一支煙。

暗店街讀後感3

《暗店街》又譯《尋我記》。作家莫迪亞諾以居伊·羅朗失去了前半生記憶這樣荒誕的情節奠定了自我泯滅的悲愴基調,用在茫茫人海中搜索出的零星線索拼湊出尋找自我的艱難旅程。

泰戈爾曾用温柔的筆觸寫下自己尋找自我的心路歷程:旅人要敲遍每一扇陌生的門,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園,要周遊外面的世界,才能到達內心最深的殿堂。然而,對於居伊一個無根無源的流浪者,找回自我何其困難。

居伊詢問了那麼多相關或不相關的人,踏遍線索指向的城市,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他存在的證據只是個別人逐漸模糊的印象,許多關於他身份的記憶隨着故人的離去而消失。人的存在變得越來越不真實,讀者逐漸體會到:我們都是海灘人,海灘上的腳印只能保留幾秒。

當謎底即將揭曉,只要居伊找到一位住在大洋洲帕提皮島上的故友,一切都能水落石出。然而世事哪能隨人願,這位故友帆船觸礁,帆船擱淺在島邊的珊瑚礁中而人卻已不見。故事的最終,莫迪阿諾借居伊之口説出:我們的`一生,不是跟小孩子因為不能多玩一會而哭泣的傷心一樣,倏忽間在暝色中消失嗎?

作家描繪出的人生圖景給予人們掩卷沉思的餘韻。雖然不像普羅米修斯的神話具有的堅韌色彩,但居伊的尋找沒有就此終結,他還將奔向羅馬,到他前半生的住所暗店街2號偵破他人生的謎團。雖然感慨人生的悲涼虛幻,但旨在啟示人們謹慎選擇生活方式,避免不自覺地淪入海灘人的命運。由此來看《暗店街》不失為一個警世寓言。

猶太人中流傳着一個充滿智慧的諺語:踏遍記憶中的城市,我只是一粒塵埃,世界為我而造。也許對於世界來説個人只是永恆空間中的一聲歎息,微不可聞。但是歷史的多少巧合才能創造出我們,生命的鏈條經過多少努力才推倒我們這塊骨牌。人體精密的結構,繁複的奧祕,都是為了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上;血的潮汐,胸膛中的鼓動是我們面對任何偉大的勇氣;堅韌的心靈,強健的手腳賜予我們能力去實現所想。正如紀伯倫所説的:我們眼見若干世界誕生、完美、消亡,而我們仍在華年,熱切的希望充滿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