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1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是世人對被奉為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菜根譚》的高度評價。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菜根譚》作為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它為我們詮釋了許多的人生道理,我們細細品味,方可發現其獨特之處。

在書中,洪應明先生為我們闡明瞭“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有根處發,“厚培其跟,其味乃厚”。

談及人之慾,大到吞噬宇宙,世間沒幾人甘心滿足於一碟菜根。被後人稱為“亞聖”的顏回過着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裏,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連孔子都誇讚其崇高的品德。“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淡泊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平淡卻幸福的畫面。

現代社會裏,到處充斥着慾望和誘惑,選擇多了,又有幾人能選擇明智。正如我們習慣了各種氣味濃烈的食物,卻不懂得品嚐粗茶淡飯;當我們習慣了各種交通工具,卻浪費了雙腿的有用性;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卻忘了忠言逆耳利於行的真實可貴。太多的習慣讓我們忘卻了太多的美好,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終究會讓我們的人生留下歎息……

看完《菜根譚》,我們受到了啟發,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所矇蔽,對物質的過多欲望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影響我們理想的實現。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學會體會淡泊的美妙之處;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滿足,真正地享受人生。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2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做《菜根譚》的書。這本書很奇特,它不僅有許多古文,還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有一個故事,藉故事來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謂是: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淨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遊衍其中。

這本書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作品,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千古不朽。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到了現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為心理學教材。這本書裏的道理非常深奧,有些竟是我們現在所不能理解的。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一位商人路過一個村莊,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條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經遍體流血。商人勸道:“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後就走了。後來商人又經過那個村子,看到有一個白衣少年正牽馬在路邊等候他。原來少年是那條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個小精靈,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間去遊玩,不料小孩子還以為他是條蚯蚓,就拿來樹枝打着玩。今天,他的哥哥來報答恩公了。

其實我認為真的要做到事事以“行止在我”“進退有方”,還真是相當的困難的!書中有篇《多喜養福,去殺遠禍》中所寫道: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意思就是説:人間幸福不可勉強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礎;人間禍害實在難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頭,就是遠離禍害的法寶。但是要如何平橫和緩減那些壓力呢?我想這恰恰寫出了我的`心聲!幸福從某種角度上來説是可以自產自餘的!

只有通過主觀的努力,通過辛勤勞動,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所要追求的幸福!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3

《菜根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日本影響深遠。因為在中華民國時,日本就有對這本書不斷刊刻的先例。到了20世紀80年代,伴隨經濟的發展,日本企業界人士認為,在企業管理、用人制度、業務銷售、市場開發、員工自律諸多方面,菜根譚都有很大鞭策、警示作用。

當你在苦惱鬱悶事業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着你領略體會書中內容時而消散。

當你隨心所欲放縱自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對事業前途有更清醒的認識,伴隨你走向人生更輝煌的一個台階。

《菜根譚》讓你樂觀豁達,正如有句格言所形容: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雲捲雲舒。

總的説來,《菜根譚》在本質上是一本有關安身立命的書。正如《菜根譚》序文裏頭講的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有一個處於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裏邊居於要職。他經歷了許多人生世象,在不斷的升遷與貶官過程中,得了一場重玻在病難中,回想往事,無論是人生險境,還是人生樂境,世事總是匆匆忙忙,最後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當中,總是隨着外在事情的變化或高興或愁悶,心事總被外物牽拌,不免心神疲勞,所以導致重病一常這説明我們需要有一種達觀甚至有些超脱的思想,常言説計劃總趕不上變化。我們要做好計劃,但當計劃無法在經過努力後實現,我們當然需要反省;同時,還應有一種豁達從容的態度。

讀一本好書,雖不花多少錢,也不花多少時間,但書讀過之後,我們對於人生、事業、家庭會有更多獨到見解,因而生活也更豐富多彩。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4

關於這部書,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你既可以理解為,只要肯吃苦,這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理解為,看過這部《菜根譚》,做任何事情都有所裨益。總之,這本書字字珠璣,講透了中國傳統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方法。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有儒家的智慧;“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有道家的仙風;“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也有佛家的慈悲。而在讀到了這麼多的`道理之後,我們也應該明白,錘鍊自我是一件很苦的事兒,然有可能也是讓人生柳暗花明的轉機。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我充電、加油。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5

《菜根譚》第201篇説:“儉,美德也,過則為鏗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諮性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上文的意思是説:勤儉本是一種美德,但是如果過於節儉就會成為行為鄙下吝嗇的守財奴。謙讓也是一種美德,但是如果過於謙讓,就會給人一種好用心機的感覺。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這樣的。吝嗇者比如葛朗台,吝嗇之態,無人能及。影射出的不是他高尚的品德,而是他鄙下的靈魂,為了錢財失去了妻子女兒乃至他做人的資格。假謙的就更多了,有時自己甚至就不知不覺

也成了個假謙者。過於謙讓者看似謙虛,實則給人一種虛偽的覺,比如有人稱讚我“你真能幹”

“哪裏哪裏”

“不用謙虛”

“真的沒什麼啦”

“……”其實我的.謙讓是想讓別人多稱讚幾句哦!^_^

我覺得在這方面西方人比較直率,當然,這也不是説中國人比外國人虛偽,只是因為在幾千年的傳統中中國人在這個方面已經習慣含蓄,不外漏,所謂的韜晦吧!

隨着社會的發展,中國與世界的融合,我們的思想觀念也開始發生了變化,人們開始有了一種坦誠事實,公平競爭的意識。

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所以為人不要過於吝嗇和諂媚,只要生活上處事妥當,不大手大腳,為人保持不亢不卑,就是最佳的方式。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6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裏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裏面。閲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閲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這段時間,閒時一直在看從女兒那兒拿來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表達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包含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你讀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智慧的`鑰匙幫你打開煩惱的大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明大義的人,這是本難得的、助人一生的好書。

封建社會中人讀此書,可以遠避禍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閒逸。今天,時代的發展很迅速,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非觀、名利觀都有了一些改變,讀此書仍受一些啟迪,如怎樣與人相處,怎樣開導自己,怎樣看待人生百態和自然萬物。天人一體,天人相應這點古今是相同的,我們既要讀書,領會書中要旨,又不能拘泥於書,被書遮掩了耳目,要學用惟時,就像書中所説的: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

涉世無段圓滑機趣,乃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人心虛,義理來居;人心實,物慾莫入。鴻蒙未闢便分了陰陽,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經世有個一分為二的態度,有個瞻前顧後的眼光,有個大肚能容的雅量,有個得失互轉的思想,心樂,便是個福地天堂。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7

讀菜根譚,就像走過了一遭人生似的,讀完頓時覺得世事皆洞明,人生的困頓都變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些年,曾經讀過一遍《菜根譚》,那時年幼很多道理還不明朗,甚至覺得不對,時隔幾年再讀,突然能夠懂得了,也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也明白了這本書真的是智慧的結晶啊。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作,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成書於明代萬曆年間,四百多年來,廣為流傳,歷久不衰,人們對其評價頗高。古人云:“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又謂:“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又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應明一時有感而發,變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化大俗為大雅,化腐朽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餘,點化人世間的.萬事,寫下了幾百年傳世不衰的菜根箴言。

這本書融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爐,菜根譚的這種智慧,使其有別於那些消極避世、空疏玄談的勸解箴言書;又因不同時代、不同國別、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從中嚼出一番滋味來,所以本書能夠流傳於海內外,經久不衰。本書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既保留了原著的精華,又彰顯了菜根譚的現代價值和文化魅力。它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奮發向上的經典讀物。無論是在閲讀中還是合上書本後,我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放鬆下來,開闊心胸,放慢腳步,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享受生活。

我想只要大家隨意翻閲本書,就會被其中精彩絕倫的美妙語言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愛上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只讀一遍是不夠的,就像那句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本書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值得我們反覆咀嚼,值得我們贈送親朋好友的真正的好書。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8

閒來無事,筆者翻翻書,或是在網站上讀讀書,特別是喜歡讀些有關修身立業的書。修身,在專業上增進知識是立業的基礎;而立業又為修身增進專業知識提供可靠的保障。

而《菜根譚》正是一本關於修身立業的書,借這次談讀書心得體會的機會,筆者想説説自己讀過這本書後的一些個人感受。

《菜根譚》的作者是明朝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菜根譚》是一本格言體寫成的集子,關於書名的由來,有人認為語出性定菜根香,有人認為由宋代儒者汪信民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這句話化用出來,另外也還有一種説法,明朝孔兼為《菜根譚》所作的題詞中有這麼一句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這句話大概意思説:這本書以菜根命名,是因為作者在人生清苦歷練中悟出道理來,而且悟出的這道理是作者經歷風波、坎坷的體現。菜根是一種清苦的東西,而菜葉的`苦味卻全由菜根提供、生長出來,可見人生的樂境由苦境出來。

《菜根譚》這本書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還是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謂中庸思想,就是要提倡中正平和、通融豁達的精神。比如其中説道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以。就是要求我們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再比如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隱諷之;今日不悟,候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也是要求我們要有豁達、大度、平和的精神。

《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9

《菜根譚》是明初儒學家洪應明收集編成的一部語錄集。

在我剛上國小時,這本書就被我收入囊中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開始讀這本書。我把它從高高的書架上取下,在書桌前仔細地閲讀了起來,不知不覺中,我已深深地沉浸在此書之中……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禮儀與做人的真理,集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的多種處事哲學於一書,讓人受益匪淺。

《菜根譚》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本人。他可以自知做人之美德:尊師師長、禮讓他人、願賭服輸……雖然這些也是我們現在人耳熟能詳的社會價值觀,但是他可以一項一項地做到,認真嚴苛地要求自己,而我們呢?

在生活中能嚴於律己的人很多,可是能堅持的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所以我們也要多向他學習,即使自己並不聰明,但是我們仍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

不信你看,能做到堅持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有哪些:捨己為人的消防隊員們、勤懇為民的警察叔叔們……他們在鐵的紀律下,養成了任何時候嚴於律己的習慣。雖然我們沒有鐵的紀律的約束,但是隻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我們也能與他們一樣。

在書中,還有一個人受到了我的`敬佩,他就是書中的“匪”。原本他在文中的用處總是劫財攔路,但是在不斷的受教下,他奮發圖強,痛心疾首,一改前非,當了一位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萬物皆是可改變的,只是你是否願意去改變自己。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各種奧義,同時也知曉古人的各種優良品質,令我受益匪淺,我推薦大家也去購買一本《菜根譚》,仔細地閲讀,相信你也一定會愛不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