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伊豆的舞女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1

《伊豆的舞女》講述了一個孤兒出生的青年學生,在伊豆孤身旅途中,邂逅了一位天真純潔的年少舞女。但旅途的短暫與階級的懸殊,都註定了這次邂逅只能是開不了花的偶遇。但正因為這種遺憾,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在當時的日本,藝人是一種非常低賤的職業。茶館的老婆子就以非常輕蔑的口吻描述他們。而藝人們在經過他村時,也是顯得自卑。而這位青年卻恰恰相反,他不僅沒有看不起他們,還熱情地邀請他們吃飯,和他們結伴而行。為了能與他們的距離更近一些,還特意摘下代表學生的學生帽,買了便帽戴。在他們又髒又小又簡陋的屋子裏,他特沒有嫌棄。好像在這位青年看來,階級差別並沒有束縛他的思想,他這種追求平等的精神難能可貴。

反觀我們現今的社會,有些有權有勢的人,就認為自己的身份比其他人高一等。其實不然,在我看來,每個人,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我想,作者川端康成也是這麼認為的吧。

舞女薰子天真無邪且又別具風情。她不但喜愛唱歌跳舞,而且也愛下棋,十分熱衷於詩歌文章。她與青年下棋,聽青年讀書時專注認真的神情還歷歷在目。這與我們對舞女的固有形象有了大大的轉變,也看到了天真、羞澀的舞女形象。然而,舞女純潔天真的性情帶給青年的不止有愛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靈上淨化的洗滌。

其中,讓我既深刻又震撼的場景是:舞女在公共浴場發覺了遠處樓上的青年與哥哥,一陣高興,就赤身裸體地跑到日光下來,踮起腳尖,伸長了身子朝他們打招呼。“我滿心舒暢地笑個不停,頭腦澄清得像刷洗過似的。微笑長時間掛在嘴邊。”作者這樣寫到。是啊,十四歲的舞女,對於二十歲的青年來説,就像是夏日裏的冰淇淋,是美好、涼爽的。

在伊豆的旅途中,舞女和青年從以心交流,互相慰藉,從而使兩顆自卑、灰暗的心變得自信、明亮起來。這也是現今社會所缺乏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與信任。

最後的離別,帶給我們的是遺憾、憂傷。正是因為這種淡淡的憂傷,觸動了我們內心最深處的那朵花,永開不敗,就像舞女的微笑。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2

一個青年學生在旅行的途中偶遇了一羣流浪藝人並與他們結伴同行,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我手中的這本薄薄的《伊豆的舞女》,收錄的是川端康成的幾篇短篇小説,《伊豆的舞女》大概是最負盛名的一篇吧。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孤兒出身的大學預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與一羣流浪藝人結伴而行,並且對其中一位14歲的舞女產生了似戀非戀的愛慕之情。

小説的情節很簡單,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發生了一場美麗的邂逅,就如同秋風輕輕吹起了一片樹葉。主人公和舞女之間有着淡淡的愛慕之情,但故事並沒有像一些愛情故事那樣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純潔天真的性情帶給主人公的不只有愛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淨化的洗滌。小説中所描寫的環境點滴,也在襯托着主人公的心境。重疊的山峯,秋日的木葉,流浪藝人輕敲的鼓點,舞女可愛的裙裾,一切都帶有很濃郁的日本特色。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夠感染人的不只是優美的情節和細緻的語言,文章中給人們所表現的人物或景緻,都有一種真實的美感,淡淡的一點一點浮現在人們的眼前,叫人領悟。

川端先生在小説中佈置了一種悲涼的基調,主人公所見的中風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奪去父母性命的三個孤兒,失去兒子、兒媳的孤苦可憐的老奶奶;受人歧視的流浪藝人中落魄潦倒的榮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產夭折在旅途的榮吉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讓但又無奈還是做了舞女的薰子,迫於社會風習自己也看輕女人的阿媽,離開故里親人隻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等,無不反映出一種悲苦,無奈的情感,這又正與“因孤兒根性而扭曲了性格”、“不堪令人窒息的憂鬱而來伊豆旅行”的主人公的寂寞與孤獨相呼應。這也許與川端先生自己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3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先生的著作之一,以前是知道有這本書的,只是未曾拜讀。近日忽聽得山口百惠所唱的電影主題曲才曉電影早已有存,歌中典雅古樸的韻味,懷舊的叁絃琴,讓我對電影有着莫名的期待。

小説是我在電影后讀的,也許是自己不善於形象思維吧,覺得電影是要比塬着好多了,並進這也是川端康成先生早期的作品,電影的拍攝他也參與了其中,多年的積累和歷練,自然會多出一份歲月的厚重與成熟。

“誰知道那些賣藝的會在哪裏歇腳呢,哪有客人就會到哪兒去,在那兒歇腳。誰叫她們是賣藝的呢,只有四海為家。”

舞女們是一羣走江湖賣藝的女人,在伊豆的相遇只是應為川島——一個高等學校的'學生,離開孤獨的生活一次獨自旅行。小舞女該有十七八歲吧,這樣一個猜想卻是川島學生式懵懂愛戀的開始。小舞女呢?“我眺望着她雪白的身子,它象一棵小桐樹似的,伸長了雙腿,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淨了身心,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嗤嗤笑出聲來。她還是個孩子呢。”只是身份的差異,舞女像候鳥一樣四處瓢潑,川島卻鍾要回東京的。

我是不懂日文的,在讀小説時才明白為什麼榮吉要饒了而行,也只是身份的差異:

“乞丐、巡迴表演的藝人禁止入村!”

身份的差異讓我懷疑,這是怎樣的戀情呢?

川島因薰子的緣故與藝人們相識相知相交,可處處都存在着歧視,她們向路人彎腰致歉,只能住在擁擠的小酒店,每當川島請她們去自己所在的旅館玩時,榮吉的岳母總會一打擾川島學習為由,而其他人也只有默默地離開。唯有的一次卻也要付出不小代價。看着薰子玩的如此的開心,也只有純真的幼稚才會那樣的無憂無慮。當川島讀書給薰子聽時,卻又是該走的時刻了。

薰子還是個孩子,可她卻註定是個舞女,就像她撿起給川島的手杖一般脆弱,在榮吉的孩子九九之日時川島選擇了離開,塬本是要和薰子出去玩的,但仍發生了變故,這是無法改變的,因為她們是四處賣藝的女人。那一晚十四歲的薰子看到自己與川島間不知從何而來深淵般的距離,哭泣的淚水也無法洗淨的黑暗。當駛往東京的號角響起時,那揮動的白色手帕再也聽不到學生帽的唿喊。

可愛的小舞女手提大鼓,還會走在雨過天晴的旅途上嗎?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4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我甚是喜歡,喜歡那既像愛情又不是愛情的朦朧美。當主人公“謝謝”這句話到嘴邊卻沒説出來時,當“她那種疏遠冷淡的神情,使我對她難以開口。她連抬頭看我的力氣都沒有”時,當“我覺得從遠方微微的不斷傳來了鼓聲。眼淚無端的撲簌簌落下來”時。朦朦朧朧,説不清楚,道不明白,或許這不叫愛情吧,或許是高於愛情的友情吧!殊不知那青春的旋律,曾譜出多少讓我們哭笑不得的快樂,也曾譜出多少讓我們快樂不也的憂傷。

受傷的靈魂總是需要風的一絲安慰,相遇或許是某個特定時間裏的巧合罷了,而我卻把你當成了天使,小心翼翼的捧在手裏,生怕你一個生氣就不再給我好運,從此消失。

冷漠的時代啊,我再以感覺不到你的温情,只企盼你的到來,讓我感覺不到絲毫的恐懼。在你的雙翼下,挽着你結實的手,哪怕是狂風暴雨,粗茶淡飯我也覺得是安全的、快樂的。可是“現實”二字成了生活的代名詞,你離我而去,從此,再也感覺的到微雨之街你置身雨中的浪漫情懷了。看着你轉身離去的背影,我把眼淚往肚子裏咽,我只希望你回頭看我一眼,微笑一下,靜靜的離去。

你説你喜歡淋雨,因為舒服;我説我也喜歡淋雨,因為別人看不穿我滿天的心事。本是手挽手走在綠色的傘下,卻想推開對方到雨中尋找各自的世界,尋找初戀的感覺;但你卻不知道,你就是我的世界我的初戀,是我美麗的意外我等待的雨天。因為傘太小了,你的衣服濕了,手是冰冷的,你開始趕我回家,我卻要你換衣服,可咱兩誰也不願意,我只希望你多陪我一會兒,我只希望自己能陪你走一段路,不管是什麼路我都願意去走,或許是世界容不下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吧,或許是傘下的我太過於平凡吧,或許是“現實”吧,你離我而去。不管什麼理由,我沒有半句怨言,只希望我對你有所幫助。

你懷念過昆明三月的櫻花嗎?那個令人陶醉的季節,總是激起人們對美的逝去的傷感和留戀。風一吹,就像雪一樣,美麗極了;那個時候的我對雪特別依戀,曾把自己的心願寫在紙上,題名為“雪的誓言”,然後放在那個有夢的盒子裏。現在盒子裝滿了化粧品,而那張紙上的`字依舊清晰:下輩子我要做一棵樹,守候我的天使,從05年到08年,快三年的時間吧!這個誓言,本來就是童話裏才有的,現實畢竟是現實,可是懂事的你卻跟着我起鬨,承認了自己是我的天使,那一刻,真美!那一刻,感動的流淚!

那個時候的願望總是充滿童話色彩,那時曾為《海的女兒》哭了好幾次。曾對灰姑娘羨慕不也,曾因為拇指姑娘的平凡而想到自己的卑微;也曾得到更多的鼓勵和自信,得到許多快樂。現在,,放下幻想,告別童話,脱下自卑的外衣;手裏更多是關於職場,哲學,資格認證的書,或許生活本該如此。我不覺得累,只希望能聽到你的一句“加油”!被你“管着”是那麼的幸福,那麼的自信,那麼的好勝。朋友,或許是彼此祝福,彼此幫助;朋友,我只求心裏沒有障礙:“當你的朋友向你傾吐胸臆時,你不要怕説出心中的‘否’,也不要怕説出心中的‘可’(《先知》)。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5

聽着那首“櫻花紛飛時”完成了閲讀,怯生生地使人想撫摩下青春的質地。某次不經意地邂逅,那次柔媚地低頭,那次無心地貼近,緋紅的雙頰,不知所措的表情……泛起一陣陣水汽,成了植物生長的養分。

青色的藤蔓纏繞上世間的繁華,瘋狂地肆意擴張,遮蓋住稀薄的陽光。

於是,在這個夜裏,身體鮮明的輪廓被消融在黑色中,像躺在地上的熱氣球,寥落不堪。我們慌亂地尋找明媚的有温度的心房,這時記憶拖着宂長的身體漸漸現身。愈漸明晰了,某人清朗的容顏。

他們的相逢是在秋天,優雅的山巒,翠色的森林,幽靜的低谷……

背過的書包,住宿的旅館,舞女隨身提着的鼓,青春就這樣存在於那些青色的稻田裏,彌散開令人痴迷的氣息。直到多年後,他還是忘不了那個有着灼灼容顏的她。

一個個影象交錯,就像班駁的時光投影。

“伊豆。”他激越地念出這個地名,他記得了,她,一個被淡忘了名字的她。因為曾愛過,也難以忘卻那個與之相連的地方。

他走的時候她是心痛的,眷戀的。在告別的岸邊,為之心動的人,畢竟是遠了。看着他的背影,因追不上那遠去的船,可望而不可及的荒涼在那時的天空裏飄蕩,凝結成一片潮濕的空氣。

只有青春散落在伊豆的時光裏。在青山綠水間永遠迴盪。人生常行寂寥,我們一路留下過或深或淺的`足跡,惟有,彼時的青春,成為了烙印,何其珍貴。

那時的少年,那時的舞女,沒雜質的相視,像是緩慢滲出,寧靜流深的温暖泉水,浸泡着我們愈漸冷卻的心。純淨若水,這青澀的愛,流轉在那些明澈的文字裏。恍惚了時光,沒有任何聲響與要求的愛,卻在心海深處有着一座波平浪穩的薔薇島嶼。而這樣沒功利的純色情感,又被多麼可悲地封存在青春的日記本里了。

所以,還是忍不住奢望有份信仰,能讓我們看到不死的青春。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6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小説的情節很簡單,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發生了一場美麗的邂逅,就如同秋風輕輕吹起了一片樹葉。主人公和舞女之間有着淡淡的愛慕之情,但故事並沒有像一些愛情故事那樣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純潔天真的性情帶給主人公的不只有愛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淨化的洗滌。小説中所描寫的環境點滴,也在襯托着主人公的心境。重疊的山峯,秋日的木葉,流浪藝人輕敲的鼓點,舞女可愛的裙裾,一切都帶有很濃郁的日本特色。

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夠感染人的不只是優美的情節和細緻的語言,文章中給人們所表現的人物或景緻,都有一種真實的美感,淡淡的一點一點浮現在人們的眼前,叫人領悟。

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藝人們對主人公越來越表現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獵奇又不含輕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們是屬於流浪藝人那一種類的人。我這一尋常的好意似乎滲透進他們的心田裏”。於是他無意中聽到了舞女薰子的讚揚:“是個好人啊!”真摯而坦率的讚揚,是舞女純潔情感的流露,同時也使得主人公的心境變得明亮起來。

在與舞女分別後,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當一箇中學生看到他流淚,向他詢問時,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問。“‘不,剛剛和人告別。’我非常坦率地説。讓人家見到自己在流淚,我也滿不在乎。”“我什麼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滿足中靜睡。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涼寂寞中,我能體會到憂傷的心靈已經變得平靜自然。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7

唯美的日本文學,唯美的川瑞康成,唯美的《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川瑞康成早期的一個短篇,那淡紫色的哀愁風格鮮明地瘋狂滋長着。它講述了作者與歌女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整個故事像一本水墨連環畫,輕鬆而凝重,又像一壺清茶雋秀而清新淡雅。

作為學生的“我”,為了派遣窒息的`憂鬱,獨自去伊豆旅行。在旅途中,與一夥巡迴賣藝的人邂逅,她們是舞女薰子,舞女的哥哥、嫂子等。於是,在四天的旅程中“我們”結伴而行,並漸漸建立起了純真的友誼和信任。特別是“我”和舞女之間產生了純潔而朦朧的愛情。旅行結束了,“我”站在返航的船頭,心中無限惆悵……

川瑞康成的藝術感敏鋭細膩,但《伊豆的舞女》卻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似乎他的創作全是憑興致進行的,獨特的藝術構想,感人的美的藝術形象和悲哀的意境,使他的小説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而那純潔舞女也成為他作品中純潔無暇的象徵。

同時,文中那種連貫首尾的傷感悽清和帶有印象主義的唯美意境,總能抓住讀者。如小説的末尾:“我任淚泉湧動……”,使那與舞女別離的無限惆悵和與舞女交往的往事的甜蜜,被作者用感覺上的清泉含蓄曲折地表現出來,生動新穎。

《伊豆的舞女》是一個忘情的故事,邂逅與告別,告別也就是永別,在這整個過程中,什麼都未開始卻已經結束了,整個故事就像一朵蓓蕾,叫人不忍心又不甘心。不忍心看着這兩個年輕人有愛不能表達,有愛不能開放,不甘心眼睜睜地見他們那樣分開,剛剛見面就要永別,這個愛情故事跟日本人心愛的櫻花一樣,蓬勃而短暫,鮮豔的悲壯,也許就因為這樣,深受人喜愛。

《伊豆的舞女》人物塑造的成功也增加了小説的魅力。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舞女的形象,因而在小説中,你可以看見一個活生生的女人,她就是為“我”端茶而羞澀的舞女。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8

一直對和日本有關的事物有着某着牴觸情結。下意識去排斥相關的一切。

去接觸,才發現自己的狹隘,是不瞭解的偏見。

去接觸,才發現其中的一些美好,它們本就存在。

看《非誠勿擾》,我跟朋友説,我可以因為這個片子喜歡上葛優。我還想説,裏面清新淡雅的北海道和人物風情,也讓我窺見了屬於那個隔水相望鄰邦的美麗。

我説自己是一個包容的人。

然而,包容不是説到的,包容是去實踐,去體驗。

包容,不存在任何事先的偏見,它應該是以一種海納百川的開放心態,去了解,去接觸,去挖掘這個世界……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獨到之處。

用一雙嬰兒般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呈現到眼睛裏將是不同凡響的驚人美麗。

用一顆柔軟的心去體悟,落在心坎上的將是無與倫比的美好感覺。

文字,載着所思所感,更是傳遞着人世界最美好的人類情感。可以行走世界之前,先去閲讀世界。記得老克説,當他越是去到世界更多的地方,越是發現人類的最本質的東西和情感都是一樣的。我讀川端康成的小説,便體驗到了那種於人最本質的純真和美好。

一個民族於一個時代,有他獨有的情感標記。川端將它們植入文字。

《雪國》、《古都》為川端帶了諾貝爾獎的榮耀。一種隱忍而美好的人的'情感在川端的筆端緩緩流出。風景和人物,一切都給人淡雅而默然温暖的感覺。

相比這兩篇,我更喜歡《伊豆的舞女》,篇幅更加短小,卻承載了一點也不少的情感。它在我腦海裏呈現出了一幅又一幅美好的圖畫:

在幽谷樹木葱蘢的山林道上,主人公急匆匆行路去追舞女一行,不為什麼,也沒有什麼目的,只是簡單地被吸引罷了。步履匆匆趕上,不好意思倏然放慢速度,只得保持急速超過,直到被招呼才同行。而步於其後的舞女與同伴開始小聲地討論,是心中歡喜的舉動罷了。

那麼清新、自然。

主人公清早坐船要離開舞女一行,在主人公同送行的伴來到船頭,本以為不會來的舞女卻已早早地等候在了碼頭。靜靜地蹲在那裏等着,臉上先一天的濃粧豔抹依然在臉上。到主人公坐上船,那個還是孩子大小的舞女什麼也不肯説,什麼也沒説。無言的分別。船駛離,在船上主人公不顧有旁人在,只是眼淚它來了,他便將它流出來了。故事以分離而告終。

那樣簡單、美好。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9

看了不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讀了不少婉爾纏綿的言情小説,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這篇《伊豆的舞女》,沒有山盟海誓,沒有蜜語甜言,甚至通篇的對話中都未出現一個“愛”字,但兩個少年之間卻都有着一份好感,並默默地愛着對方,這就是《伊豆的舞女》帶給我們的一切,很簡單卻又很動人。

每次看完《伊豆的舞女》,我都會有一份不同的感動,都會被兩個少年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眼神,一句對白所感動,“一篇讀不厭的文章,一個看不厭的故事。”這是我每次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唯一不變的評價。

有時,在我讀完《伊豆的舞女》之後舞女揮動着白色的東西的.畫面總會一次次浮現在眼前。而每當到了這個時候,,我總會有流淚的衝動。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這個離別的鏡頭印象最為深刻。那白色的東西是什麼?是白色的手絹?或是紗巾?算是定情信物,卻有彷彿不是。兩個懵懂的少年,一份懵懂的愛情,兩個人都明白自己愛慕着對方,卻又都不知道對方的心思,於是,為了不讓對方尷尬,雙方都忍着不説……

也許,沉默的愛情才是最純潔,最偉大的愛情罷。

有人可能以為這不過是場沒有結果的、温柔的邂逅,但我堅信川端康成筆下的這位歌女送走的是滾滾紅塵之中最美的愛情。而滾滾紅塵,有多麼累,又有多麼艱辛!是的,世上沒有太多的奇蹟,我不知道作者為歌女創造的那個結局,卻能推測出世人為歌女創造的那個結局。終於,淚還是流下來了。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10

穿上木屐踏青,尋她在伊豆半島。

温泉水霧裊裊,心靈卻不再阻隔。

在世間受苦的人們啊,願你們不再孤單??

——題記

川端康成曾在《伊豆之旅》一書中這樣描寫的伊豆風貌的——“世人説:伊豆是詩人之國。/一位歷史學家説:伊豆是日本歷史的縮影。/我在這裏添上一句:伊豆是南國的雛型。也可以説,伊豆是有山有水的風景畫廊。整個伊豆半島是一個大公園、一個大遊覽勝地。也就是説,伊豆本島處處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恩惠,富有變換無窮的美。”

伊豆半島的確是一副透着日本傳統氣息的“風景畫廊”——緊接着太平洋的天城山雄偉巍峨,茂密的杉林、青翠的竹叢間浸透着清涼的薄霧;無數的溪澗以鮮明的輪廓貫穿其間,星星點點的石楠花之中是古色古香的名剎和熱氣瀰漫的露天温泉浴場;黃昏的城鎮中,木製的一間間温泉旅店在此靜靜的等待。在如此浪漫愜意的地方,為了那一個寂寞旅途裏的邂逅埋下了伏筆;當然還有為早已封閉了心靈,扭曲了人格的主人公的改變做足了鋪墊。 小説的情節很簡單,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發生了一場美麗的邂逅,就如同秋風輕輕吹起了一片樹葉。主人公和舞女之間有着淡淡的'愛慕之情,但故事並沒有像一些愛情故事那樣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純潔天真的性情帶給主人公的不只有愛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淨化的洗滌。川端康成先生向來是否定自我的,常常把自己看作是無意義的存在,併為此而苦惱、憂愁和哀傷。然而就是在這種悲情之中幻化出了一種悲哀美。一旦與舞女邂逅,獲得舞女的好意與信賴,彼此進行一種純粹的感情交流,從孤寂的生活中擺脱出來,他彷彿獲得瞭解救,一瞬間忘卻了自己的非存在的感覺。可以説小説的主人公是懷着自身的悲哀來註釋女主人公舞女阿薰的命運,而舞女對“我”的體貼入微使“我”感到一種“不尋常的好意”,特別是當舞女與同伴議論“我”是個好人的話落進“我”的耳朵裏時,“我”感到自己確確實實的存在。這卻是川端康成先生自己所渴望的和希冀的。

川端先生在小説中佈置了一種悲涼的基調,主人公所見的中風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奪去父母性命的三個孤兒,失去兒子、兒媳的孤苦可憐的老奶奶;受人歧視的流浪藝人中落魄潦倒的榮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產夭折在旅途的榮吉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讓但又無奈還是做了舞女的薰子,迫於社會風習自己也看輕女人的阿媽,離開故里親人隻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等,無不反映出一種悲苦,無奈的情感,這又正與“因孤兒根性而扭曲了性格”、“不堪令人窒息的憂鬱而來伊豆旅行”的主人公的寂寞與孤獨相呼應。這也許與川端先生自己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自幼就雙親相繼逝去,這彷彿一把枷鎖,從他的童年時代起就鎖住了追逐自由和幸福的心靈。然而就是這種在沒有女性的家庭中滋生的對女性的敏感以及在缺少母愛的環境中培養的對女性的泛愛,使川端深鎖的心靈的孤舍,被舞女一句甜甜的讚美打開了,他經年累月的憂傷,在舞女天真爛漫的笑聲中飄散殆盡??我覺得這種轉變正是深深震撼我的地方。 在這種轉變之後,是川端康成對於生活窘困的人們的同情,理解和支持。這又回到了文中川端康成對於旅店老人、流浪藝人、礦工等人的描寫和“我”對他們的態度。

在天城嶺的茶館中,雖然主人公作為一名學生,自己本身並不富裕,但是對於老伴身患中風的老太“我”非常尊敬他們,趕路之時還多給了她些碎錢。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藝人們對主人公越來越表現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獵奇又不含輕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們是屬於流浪藝人那一種類的人。我這一尋常的好意似乎滲透進他們的心田裏”。在

與舞女分別後,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當一箇中學生看到他流淚,向他詢問時,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問。“‘不,剛剛和人告別。’我非常坦率地説。讓人家見到自己在流淚,我也滿不在乎。”“我什麼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滿足中靜睡。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涼寂寞中,我能體會到憂傷的心靈已經變得平靜自然。

總之,《伊豆的舞女》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的社會平等意識,拓展社會的生活面,使作品增添時代和社會的色彩。同時處處可見的日本傳統文化氣息也表現出川端先生是非常熱愛自己本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系列簡潔的情節拼接,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性間的真愛,並讓自己世俗的心靈能在這一旅途中得到淨化。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11

拾起《伊豆的舞女》這本書,櫻花一樣純美的封面就如同它的介紹一般——“世界上最美麗的初戀”。這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合集,前半本是他自傳性的經歷,後半本則寫了許多生活化的故事,其中包括這篇《伊豆的舞女》。

作者在裏面描寫的每個人物好像都是善良的,那山間駐留時遇見的老婦,那南伊豆温泉時碰到的紙商人,那一路陪伴主人公的榮吉、千代子、百代子以及與主人公互吐情愫的'薰子,那在最後臨行時遇見的礦工們和在船上鄰座的準備去東京趕考的少年。當然還有主人公自己。作者在篇幅不多的文章中,有詳有略的敍述了自己在這一短途旅行中遇見的各色人。他們經歷着各自的生活,從事着各自的職業。但總是能看到的共性:他們都是那麼平易近人,古樸的民風伴着温厚的民俗。讓人從始至終心裏都是温暖的。

川端康成的文字影像感極強,筆觸尤為細膩,我有種錯覺是在看紙上的電影,閲讀中腦海裏總是不停浮現出一幀幀的圖畫。最美麗的事物往往充滿着遺憾,少年與舞女這段初戀之所以美麗,也是因為它的透明與破碎。黑暗的隧道,冰冷的雨滴,通往伊豆的出口微微透出了亮光……流淌在這些字裏行間的曖昧,然而愛就在脣邊,卻沒有人能夠説出口,甚至連眼角眉梢的歡欣也要妥善隱藏。少年的愛情,帶着沒來由的恐懼與躊躇,沒有錢,即便舍不下那誠摯的舞女,終究輕言離開了。舞女的愛情,赤誠而純粹,但她只是居無定所的賣藝人,也許就要在生活的逼迫之下失去貞潔,永遠也不敢奢望那個少年的愛。

合上書頁,淡淡的哀愁縈繞心間,沉浸在故事帶來的無力感之中。川端康成的文字如同一杯香茗,讀後脣齒之間留有淡淡的香氣。那美的感覺正像書中的少年所言:“我的頭腦恍如變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來,後來什麼都沒有留下,頓時覺得舒暢了。”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12

一個青年學生在旅行的途中偶遇了一羣流浪藝人並與他們結伴同行,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這裏想談談作者對舞女形象的塑造。

“舞女看見我呆立不動,馬上讓出自己的坐墊,把它翻過來,推到裏一旁。”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的舞女,沒有言語,只是呆立不動的低着頭,但給我的印象卻是美極了。(髮型古雅而又奇特,把那鵝蛋型臉旁襯托得更加玲瓏小巧,十分勻稱,正是美極)。

“是在夏天吧?我回頭問了一句。”“舞女有點慌張地小聲回答:冬天也。。”“舞女臉頰緋紅,非常認真得輕輕點了點頭。”這是第一次與“我”對話,與一個陌生的男人對話,讓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感到慌張,羞澀,進而滿臉緋紅,寫出了一個少女羞怯的心理

“她剛在我的面前跪下來,臉就臊紅了,手不停的顫抖。茶碗雖沒落下,茶卻灑了一地。”這是少女與我近距離的接觸,因羞澀而臉紅,因膽怯而手顫抖,寫出了舞女柔媚而羞澀的表情。也許舞女對我有感覺了,亦如阿媽説的“這孩子有戀情了。”

“我一開始朗讀,她就立即把臉湊過來,幾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認真,眼睛裏顯出了光彩,全神貫注地凝望着我的額頭。”至此,舞女薰子天真柔美的形象,很快的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她笑起來象一朵花”,多天真無邪的舞女啊!單純得讓“我”感動,於是乎瞬間打消了曾經“既然如此,就讓那位舞女到我的房間裏吧。”的邪念。

“我”的離開,使得對“我”有着朦朧戀情的舞女有着幾分失落,一味的'低頭望着運河入海處,一聲不響,對“我”的説話,只顧點頭,沒説一句話,不知道是想留下“我”,還是要跟“我”走,讓讀者回味無窮。

“直到船兒遠去,舞女才開始揮舞她手中白色的東西”,“我”走了,帶走了對舞女的思念。文章最後沒有寫舞女的表情,我想此刻的她定是眼中噙滿淚珠亦或是淚流滿面。“白色”,其實是純潔的象徵,象徵他們的愛情純潔,美麗,如天空中的白雲,如春日的雨點。至此,一個活靈靈的靦腆的舞女形象就展現在讀者眼前。

“我”與舞女的邂逅,猶如春日的天空中兩朵浮雲相遇時,灑落的一場春雨,滋潤着讀者的心田。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13

川端康成的小説《伊豆的舞女》我已經讀了好多遍了,每次讀她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體會。特別是那可愛的,清純的舞女形象總是在眼前,揮之不去,難以忘懷

小説向我們講述了孤兒出身的大學預科班的“我”,獨自一人去伊豆旅行,在途中追隨一羣流浪藝人,與之 結伴而行,與一個只有十四歲的舞女的一場美麗邂逅,兩人間發生的朦朧的似戀非戀的愛情故事。

舞女,只是男人的玩偶,社會地位非常低下。給人的感覺總是輕浮的,嫵媚的,甚或是卑微的,社會對她們有輕蔑之感。(茶館老太婆説:哪有固定的住處喲,哪兒有客人就住在哪兒唄。),然而川端康成筆下的舞女卻是清純的,羞澀的,如三月的一縷春風,夾帶着花的芳香,繚繞在我的心裏,讓我回味無窮。

這裏想談談作者對舞女形象的塑造。

“舞女看見我呆立不動,馬上讓出自己的坐墊,把它翻過來,推到裏一旁。”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的舞女,沒有言語,只是呆立不動的低着頭,但給我的印象卻是美極了。(髮型古雅而又奇特,把那鵝蛋型臉旁襯托得更加玲瓏小巧,十分勻稱,正是美極)。

“是在夏天吧?我回頭問了一句。”“舞女有點慌張地小聲回答:冬也”“舞女臉頰緋紅,非常認真得輕輕點了點頭。”這是第一次與“我”對話,與一個陌生的男人對話,讓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感到慌張,羞澀,進而滿臉緋紅,寫出了一個少女羞怯的心理她剛在我的面前跪下來,臉就臊紅了,手不停的顫抖。茶碗雖沒落下,茶卻灑了一地。”這是少女與我近距離的接觸,因羞澀而臉紅,因膽怯而手顫抖,寫出了舞女柔媚而羞澀的表情。也許舞女對我有感覺了,亦如阿媽説的“這孩子有戀情了。”

“我一開始朗讀,她就立即把臉湊過來,幾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認真,眼睛裏顯出了光彩,全神貫注地凝望着我的額頭。”至此,舞女薰子天真柔美的形象,很快的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她笑起來象一朵花”,多天真無邪的舞女啊!單純得讓“我”感動,於是乎瞬間打消了曾經“既然如此,就讓那位舞女到我的房間裏吧。”的邪念.

“我”的離開,使得對“我”有着朦朧戀情的舞女有着幾分失落,一味的'低頭望着

運河入海處,一聲不響,對“我”的説話,只顧點頭,沒説一句話,不知道是想留下“我”,還是要跟“我”走,讓讀者回味無窮。

“直到船兒遠去,舞女才開始揮舞她手中白色的東西”,“我”走了,帶走了對舞女的思念。文章最後沒有寫舞女的表情,我想此刻的她定是眼中噙滿淚珠亦或是淚流滿面。“白色”,其實是純潔的象徵,象徵他們的愛情純潔,美麗,如天空中的白雲,如春日的雨點。至此,一個活靈靈的靦腆的舞女形象就展現在讀者眼前。

“ 我”與舞女的邂逅,猶如春日的天空中兩朵浮雲相遇時,灑落的一場春雨,滋潤着讀者的心田.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14

比較近又想看日本文學了,於是就在網上找川端康成的小説來看。看回《伊豆的舞女》後,發覺自身仍然喜歡這部作品。《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短短几十頁,卻牽引了多少讀者的心!

作品寫了作為高中生的“我”到伊豆去旅行,途中偶遇到一家流浪的藝人,便結伴而行。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舞女便是這家流浪的藝人中一員。舞女名叫薰子,一個十四歲的藝妓,天真爛漫,純真可愛。她樸真、憨厚而嬌美,歌聲婉轉動聽,舞步輕盈而優美,對男主人公“我”更是表現出一種温馨的情意,使男主人公內心萌發了一縷縷的真情,以至於主人公“我”對她感到驚奇,並漸漸地產生了邪念,進而由迷惑她的肉體美,到感覺她的心靈美。

日本作品感情很是細膩,簡簡單單的幾句,讀來卻韻味無窮,川端康成在這方面運用的如魚得水,不得不讓人佩服。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作品的基調始終處於一種淡淡的憂傷美,飄渺的虛幻美之中。無論是對旅途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主人公和舞女之間的感情的描寫,甚至是生活美、人情美的描寫,都是處於一種經驗之中。小説中所描寫出來的環境,也在襯托着主人公的心境。川端康成的作品,可以感染讀者的不只是優美的情節和美的言語,而且文章中所表現的人物或景物,都有一種真實的美感,淡淡地浮現在讀者眼前,叫人回味。就好像川端康成先生把主人公們的`第一次見面,少男和少女朦朧而惆悵的情懷寫到了,把少年人的情竇初開寫的曖昧、灼熱而煎迫,這種日系美意境的冷抒情,澄澈如水的詩意語言平添了淡淡的回味。主人公“我”對於舞女薰子似戀非戀的朦朧之情,不能夠用成年男子的粗俗情慾來形容,那是一種甜蜜而又煩憂的感覺,既不瞭解該怎樣把握,也不想眼睜睜地讓幸福溜走,於是幸福着,也煩憂着。

準確地説這是一篇忘情的故事。邂逅和告別,而告別也便是永別,這中間是一個情竇初開和自持自省的過程,什麼都木有開始就結束了,就像一個含苞待放的蓓蕾。這個愛情故事就像日本人心愛的櫻花一樣,蓬勃而短暫,鮮豔而悽美,正如文章中所説的一樣,“輪船開出下田的海面,伊豆半島南端漸漸在後方消失,我一直憑倚着欄杆,一心一意地眺望着海面上的大島。我認為跟舞女的離別彷彿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船艙的燈光熄滅了。船上載運的生魚和潮水的氣味愈來愈濃。在黑暗中,少年的體温暖着我,我聽任淚水向下流。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開心。”瞬間相識,瞬間離別,我們瞭解萍聚沒有結局,於是哭過、傷心過,還是要笑着回憶,回憶那短暫的幸福。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15

伊豆的舞女,對我來説是一個像約定的存在。上國中的時候,同學借給我一本言情小説,具體叫什麼名字,甚至什麼內容我都已經記不明瞭。那時候很多家長是不準自己的孩子看這樣的書籍的,當父親和我談及我看了一半放在桌子上的書時,是這麼説的“看一看《伊豆的舞女》吧”

轉眼十數年,不愛閲讀的我終於讀完父親推薦給15歲女兒的書。這時候的我已經被歲月磨得感受不到那種初戀的朦朧了。令我更有感觸的,反而是不那麼被人津津樂道的篇章。《十六歲日記》彌留的老人,《招魂祭一景》墜馬的一剎那,《空房子》的為生計女人,《水晶幻想》幾近變態的丈夫。當然,也有《伊豆的舞女》的卑微。

我曾經和朋友笑道:“我去了那麼多地方,就中國女性地位最高,尤其是我們成都”。我沒有去過日本,也沒了解過他的`歷史,我從來不沉浸在書的悲哀裏,只是一遍遍的感歎着,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可以不卑微,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有一個安定的環境。

這是我堅持閲讀的第五個月,發現了些壞習慣。首先,讀書之前的必要知識是需要了解得,比如作者的生平經歷,作品背景,可笑的是我讀到第三篇了,才發現這是一本短篇小説合集。其次,我發現川端的作品,是需要慢慢讀的,哪怕是小説(之前總有小説可以很快讀完的想法)。很多描寫,慢慢讀也是一種享受,豐富自己的辭藻。

我希望,有一天,我看到美景,可以念出一句詩來,而不是“我靠,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