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集合】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集合】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假期裏,我積極響應學校發起的“書香寒假”活動,認真閲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知曉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淺。

讓我記憶最深的是書中有這樣一節:二年級的學生羅貝蒂為了保護同學不被馬車撞到,自己來不及躲開而被馬車壓碎了腳骨,之後只能靠枴杖走路,他這種為保護別人而奮不顧身的偉大精神深深感動了我。這讓我想到報紙上的一則報道: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倒在人行道上,20分鐘裏竟然沒有一個路人上前攙扶,等到急救車趕到時,老人已經去世。同樣是值得幫助的人,但卻遇到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果,這些行人的冷漠與羅貝蒂相比真是差之千里。

讀過《愛的`教育》,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 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同學之間無法摧毀的友誼,什麼是師生之間無微不至的關懷,什麼是父母家人永無止境的愛!我相信,如果具有了這些品質,知道什麼是真善美,就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美好的人,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心去關心和幫助他人,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幸福和諧!

愛的教育讀後感2

今日,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很受感動和啟發,這是我讀過的最感人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者亞米契斯的作品。這本書以一位國小生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不良狀態和各種階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一樣的態度,不一樣的情感和不一樣的看法。如:教師、賣炭人、石匠、鐵匠他們都很平凡,但都有精彩的.人生!渺小中見偉大,平凡中見真情。書中還有形形色色的國小生,有好學生,有壞學生,他們有的有顆虛榮的心,有的有顆感恩的心,有的甚有一顆報仇的心。他們的感情豐富多彩,讓人難以琢磨。

讀後,一陣陣的強烈感情湧上心頭。深深地感受到我們人類是多麼需要互相幫忙、關心和理解對方啊!要做到這些首先必須有一顆完美的心靈。就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完美的人間!”

每一天往返與學校,一些標語時刻感動着我。2008年汶川大地震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世界救援機構都出動了救援人員,還表示了真摯的問候。人人都用愛心來幫忙災民重建家園。

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追求和平那戰爭、犯罪等不良行為將永遠不復存在,那該多麼完美啊!

我期望每個人都來讀一讀這本書,讓《愛——》隨處可見,伴隨着秋風飄向世間每一個角落!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才真正知道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才會享受愛。書中人與人之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我感動不已!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四年級男孩兒安利柯以日記的方式,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的7月份,記錄了他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記錄了他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所累計的愛,他一天感受一點,一天反思一點,每天都在愛的世界裏成長。

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清掃煙筒的小孩,把清掃煙筒賺來的三十個銅幣丟了,他無法回家,於是路過的同學都用自己的錢幣來幫助他,沒有帶錢的同學就把自己的鮮花贈送給他,我覺得這一段是最感人的,這讓我感到了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一切高尚品質的人。在《愛的教育》這本感人的書中,處處都是這種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讀了這本書,我終於深刻體會到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應該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別人,我們自己遇到困難時總想獲得別人的幫助,而我們平時遇到有困難的'人時也應該盡力而為地去幫助他,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有時雖然是微小的,但它是無私的,珍貴的,非凡的。

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世界將會永遠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4

一個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高尚品質的人。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中,處處都有這種人。

小主人公恩利科是一個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生活條件相對來説比較優裕,家庭環境輕鬆、快樂、和諧。父親是位工程師,父母都是樂於助人的人,常常教導恩利科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人,也常常以身作則。恩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及姐姐共享的日記,裏面記載了恩利科平時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父母及姐姐所寫的勸誡啟發信,老師在課堂上説宣讀的每月故事等。

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日記是《我們的老師》。這篇日記裏寫了老師很親切、很温柔,不管學生做錯了什麼,都會原諒他,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作者描寫的形象、生動,把他們之間發生的事寫了出來,其中我知道了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像空氣,這就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

讀《愛的教育》就是在愛的海洋裏暢遊,讓我們把書中的愛添加到我們的生活中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這本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之間的愛對祖國之間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我覺得安利柯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我發現,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順利成長,它裏面有悲傷的、高興的、催人淚下的、發人生省的。但是讓我最難忘的還是那篇《災難》主要説:上學的路上,一位一年級的國小生在過馬路的途中摔倒了,這時,一輛車駛過來正好被佩羅蒂看到,他跑過去救起了國小生,然而,他的雙腿被車壓傷。他為了救人不惜自己受傷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的敬佩嗎?

是愛,使我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愛,給予我們內心的温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在今後的日子裏,讓我們共同沐浴在愛的海洋!

愛的教育讀後感6

“你非成一個有價值的人物不可,要想成為有價值的人物,拿着教科書是無用的。”

我反覆讀着這句話,想着國外的教育與我們是有多麼的不同。像英國,那裏的男生是禁止哭的,因為他們認為哭不是男子漢該做的事。再比如,安利柯舅父説的這句話,非常有意義:“一個人想成為成功的人,並非從小拿着教科書去死記硬背。而是去觀察大自然,它們也會教給你許多東西。”再去想,有些人為什麼看電視也能懂得許多知識?因為他們看的是科教片,記錄片。而中國的教育,大人總是讓小孩對着教科書照搬照抄,死記硬背。再給他們報一些補習班。其實,最好的老師是大自然。再去看,中國的小孩對於平板、手機、電視的依賴遠遠超過國外,連一歲的小孩一離開手機也會大哭大鬧。中國的小孩一開電視,看的'是什麼?你們可能想像不到,連六七歲的小孩也看那些青春偶像劇、愛情片……更別説十幾歲的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最主要的是大人沒有起好榜樣作用。小孩在兩三歲時最喜歡學大人。可能,我們的小朋友,是從這時候變壞的。

總之一句話,外國比我們更看重思想教育。我想愛的教育就告訴了我們這些。

愛的教育讀後感7

這本書原名為《一名意大利國小生的日記》,作者挨。德。亞米鍥斯是根據自己兒子的日記改編的。通過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之口,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的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的不同態度,不同情感和不同的處置方法。

書中每個人物皆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感情聯繫在一起,組成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面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裏,久久不能抹去。

這本書是通過對生活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而這種關心,理解,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孔子曰:仁者愛心。可見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雖然這本書文字並不多,但是裏面卻藴含了無比深厚與沉重。它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鐵匠父子,老石匠父子,賣菜婦女,賣柴人,賣炭人父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員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一陣陣強烈的感情。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敬重和終身不忘,對同學們的關心,對窮苦人的同情,對殘疾人的幫助和尊重,對祖國的熱愛,對英雄的敬仰,要做一個勇敢,正直,不圖回報,善良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8

在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國小生的日記,其中還有他的家人給他的'信。所有內容都告訴我們,要心中充滿愛,做一個有禮貌、懂禮儀、講文明、懂得感恩的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心懷感激,報以微笑,當他也遇到困難時,真誠地去幫助他。

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感謝父母,是他們養育了我們,為我們遮擋一切風雨,保護着稚嫩的我們,是我們健康成長。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我們有一點點不舒服,他們都會關心地問,深怕我們有任何閃失。父母,使我們第一個要感謝的人。

我們還應該感謝老師。老師每天為我們辛勤的教書,講解知識,卻無怨無悔;老師每天在一方講台上,默默耕耘,卻不求回報。老師為了我們,耗盡心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如果沒有老師,就沒有我們滿分的成績;如果沒有老師,我們就不會懂得這麼多知識。老師那麼平凡,卻又那麼偉大。我們也要感謝老師。

……

身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去感謝的人,感恩別人並不難,別人勞累時,給他一張椅子;別人傷心時,好心地安慰他;別人摔倒時,主動去扶起……我們要知恩圖報,而不是忘恩負義,心中充滿愛,懂得感恩,世界就會更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9

一個三年級國小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裏的記事,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期間穿插着老師每個月給學生講述的一則則美好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國小生的世界活潑的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表現了人性的善良和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由於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讓我感到平凡中的崇高,讀完全書後,我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息。作為一個把自己的文學故事同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家,作者亞米契斯並沒有注重到,意大利在一八0七年實現了民族的統一後,人民大眾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改善,建立文明現代的民主社會的理想還有待於實現。不過,他認為,藉助學校教育,藉助博愛諒解的精神,可以進行變革。他非凡重視學校教育,因為學校擔負着培養社會新一代成員的使命,這也正是亞米契斯對《愛的教育》傾注了巨大心血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淵源。《愛的'教育》映照出亞米契斯對社會現實和人際關係的省視,反映了他思想、道德的取向。我認為《愛的教育》佈滿了博愛的精神,把社會主義思想和博愛熔為一爐,以謀求社會成員的情感和社會平等。這種像一根紅線貫穿亞米契斯的作品的完美主義精神、博愛精神流光溢彩、意藴深遠,使這本書超越了時空,獲得普遍、永恆的價值,成為一部讓人受益匪淺的不可多得的作品,這是我的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這本書是一個國小生的日記,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的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書中每個人物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情感連繫在一起,組成了人生一幅幅生動的畫卷。

這本書使人感受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而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人類最根本的東西——愛! 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具備一顆美好的愛心。雖然這本書薄薄的,文字也不多,但卻其中內藴深厚又沉重。作者用樸素平淡的語言,竟然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鐵匠、老石匠、買菜婦女、賣炭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愛國少年、倫巴底的小偵查員、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老師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裏激起了一陣陣強烈的感情。這本書有父母的愛、尊重老師終生不忘的愛、同學的愛、周圍人的愛、對窮苦的同情、對殘疾人的`愛。對英雄的敬佩、對祖國的愛……書中形形色色的國小生形象,有學習好的、有學習差的,但他們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種閃光點被周圍人們的挖掘、發現和培育,他們即使不能成為國家棟梁,也會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好公民。

《愛的教育》裏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深深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讓我一生受用,這是課本學不到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我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情、鄉國之戀……令我不由得被感動。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無不訴説着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昇華。

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愛”的一些思索。愛,是什麼?愛,如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被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我想,“愛是什麼”並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同學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還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樸實的愛,深厚的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裏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我覺得安利柯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我發現,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順利成長,讀後感《愛的教育讀後感400字》。 它裏面有悲傷的、高興的、催人淚下的、發人生省的。但是讓我最難忘的還是那篇《災難》主要説:上學的路上,一位一年級的國小生在過馬路的.途中摔倒了,這時,一輛車駛過來正好被佩羅蒂看到,他跑過去救起了國小生,然而,他的雙腿被車壓傷。他為了救人不惜自己受傷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的敬佩嗎?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要用一顆善良的、真誠的、寬容的心去愛兄妹、愛家長、愛師生、愛祖國!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寒假裏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內容是以一個四年級孩子的口吻和眼光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故事裏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勤奮好學的斯代地、舍已救人的羅伯特、勤勞刻苦的可萊諦、有着堅韌性格的耐利、還有孝順的朱利奧和波列科西等等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的眼前。在這些故事裏我看到了積極、樂觀、光明和愛。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印象比較深的很多,其中有一篇是《玩具火車》,它講的.是卡隆和波列科西到安利柯家玩,波列科西很喜歡安利柯的小火車,那是安利柯的父親送給安利柯的禮物,但是他看到波列科西那麼喜歡他的小火車,他最終決定了把小火車送給了波列科西。這是一個小故事,但是讓小朋友能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給別人卻並不那麼容易,明理就沒有這樣的習慣,現在的都只有一個孩子,在一般情況下孩子要的都會給,但是卻極少讓孩子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孩子就沒有這樣的習慣,反倒是他不想吃了,不想要了就會遞給我,最近跟他説“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目前還沒看到效果,不過習慣的養成是個長期的過程,要改掉這個習慣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

我想讓他多看這本《愛的教育》,希望他能從這些小朋友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並且能學習別人的優點,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本書通過一個國小生記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國小生的所見所聞。這本書用樸素平淡的語言,描述了一些不平凡的人物: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父親的老師.少年鼓手~~~~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倫巴底的小偵察員這篇日記裏的一個小少年,軍人讓他去看一看四周有沒有敵人,他為了完成軍人交給他的任務,不怕困難和犧牲,機智勇敢的完成了交給他的任務,並且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當我讀完這則日記的.時候難過的流下了眼淚。

還有一篇讓我感動萬分的是《萬里尋母記》這則日記裏説有一位年僅十三歲的意大利小朋友馬爾可去遙遠的地方尋找他母親的故事,為了尋找母親不怕路途的遙遠,每天睡在草堆上,每天還忍受的飢餓只能吃一點點麪包,還忍受的腳伕對他的種種折磨,鞋底都磨穿了打起了血泡。他終於經過了千分萬苦找到了自己的母親。

通過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幸福生活,讓我們互相幫助.團結有愛,互相關心,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讓世界永遠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記的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小故事。“愛”是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人們追求愛,也期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我們要完全擁有它,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間最完美的愛。這本書裏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讀《愛的教育》,我走進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我覺得安利柯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我發此刻他生活的周圍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能夠順利成長。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這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皮斯的愛。諾皮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皮斯的父親明白後,非要諾皮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皮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皮斯道歉。從那裏能夠明白,諾皮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薰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

我看完這本書體會到同學之間的關愛和照顧,我也從中明白教師對同學的關愛和教導。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教師們,他們對我很好,就像安利柯的班導師一樣慈祥、温柔、用心的在教導我們,關心我們!讀這些故事真是讓自我受益匪淺,我想我們也應當以身作則,在學校、家庭中學習這種關愛他人,用自我的愛來薰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