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集合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的教育讀後感(集合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繽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愛是什麼?愛是尊重;愛是寬容;愛是信任。

——題記

無意中,我翻開了《愛的教育》這本素質教育的經典之作,終於明白了它為何如此受重視和歡迎的原因了。從他的身上,我體會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情感——愛。這是一本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小男生在校內、校外的所見所聞,並寫成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每個小故事都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真可謂“小故事大道理”。讓我們在閲讀時就好像在愛的海洋中遨遊。從書中,你可以體會到濃濃的師生、父子、朋友之情。在書裏,它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僅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讀它,我真正體會到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記人之長,忘人之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的內涵。

生活中,我們要有一顆包容之心和包容之舉。如:瓦梯尼因嫉妒班長代洛西作文拿第一,就用一張寫着‘我不豔羨那個因為老師偏心而得一等獎的傢伙’的紙條準備嘲弄他,沒有想到卻是自食其果,被他人所嘲笑。結果,代洛西卻將那張紙條給撕碎,甚至時候還幫助瓦梯尼扣揹包釦子,最後,代洛西的大度、寬容讓瓦梯尼羞愧,無地自容……

生活中,我們要有一顆愛人之心。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語言。愛有強大的令人無法想象的力量。愛能消融一切隔膜,拉近彼此的距離;愛能滋潤天地外物,讓一切迸發蓬勃生機;愛能容納執拗的敵視,使人變得更加融洽;愛能瓦解尖鋭的矛盾,讓世界更加博愛。克洛西的媽媽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都不會讓克洛西輟學,都要堅持讓他繼續上學,那是母愛的表現;朱利亞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幫助父親抄寫公文而使自己的學習受到影響,甚至在親人不理解的情況下都沒有放棄,那是孝心的.體現;正是波萊科西那深深的孝心感化了父親;正是代洛西對克洛西及他父親的關愛,讓他父親所感動,恢復了自信……

正是因為作品處處體現真情,處處體現了“大愛”,讓他成為了歷久彌新、風靡世界的名著之一。讀了它,我感受到了它那無法抗拒的魅力,流下了動情的淚水——那是因真情而感到的淚水。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愛的教育》不僅是一部教化學生,要求學生要學會勤勞、正義、感恩、善良、愛心等美好的品質;也是一部教師和父母看的讀物——這本書充滿了童心,讓為人師者或者為人父母者知道如何對待孩子,如何引領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夏丏尊先生翻譯的這本《愛的教育》不僅包括了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也包括孟德格查的《續愛的教育》,闡述了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要逐步進行自然教育,讓孩子在自然世界裏成長。

在《愛的教育》這本書中,安利柯由三年級升上了四年級的這一年裏對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和認識的人的記載。在這本四年級國小生的日記裏,表現了小孩子之間的真誠與善良,表現了下層勞動者子弟的'堅強、樂觀與勤奮;還洋溢了濃濃的師長之愛和父母之愛。

《愛的教育》塑造了很多善良可愛的形象,他們正是我們處在那個年齡段的佼佼者,是所有國小生學習的榜樣。正直的卡隆是我最喜歡的孩子,他懲罰了欺侮駝背的耐利的壞孩子,充當了耐利的保護人;他為無意中把墨水瓶扔向先生的克洛西支持公道,甚至頂罪,他樂於助人,善良又正直,是所有小朋友喜歡的對象。而優秀的帶洛西雖然是一位富商的兒子,但是從來不把自己的紳士地位當做一回事——他勤奮、聰明、好學,而且富有正義感,年年拿一等賞,是那種明明可以考背景,卻偏偏要靠實力的人,是所有孩子羨慕的對象。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來自下層勞動者的兒子:專營買賣的“商人”卡洛佩、賣菜人家的孩子克洛西、鐵匠的兒子潑來可西、柴店的兒子克萊蒂等等,他們儘管貧苦,但是都是些善良、勤勞、有着金子般美好心靈的好孩子。

在展現童真美好惡同時,作者也不忘表現人性之中最常見的醜惡:嫉妒、虛榮、恃強凌弱。總愛穿漂亮衣服的華梯尼竟然向一個盲少年炫耀自己的計時器;而勿蘭諦簡直承包了這本書中所有的壞角色:欺負弱小的同學、不尊重先生、令母親傷透了心,是壞少年的典範,是反面教材,是人人唾棄的對象。

而《續愛的教育》則是上國中後的安利柯在養病期間,與舅父相處所領悟的人生哲理。舅父一直強調要有健康的身體、堅強的意志,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段時期的教育都是通過自然景物表現出來的,結合舅父大段大段的説教,讀之使人醍醐灌頂。

不管是《愛的教育》,還是《續愛的教育》,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它們不僅是孩子打開心靈之窗的鑰匙,也是啟迪教師、父母的航標。作者:黃麗嫦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像氛圍,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怙恃的愛,不説勞累奔忙,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伸開雙臂才氣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怙恃仍然陪在身邊,早晨不忘囑咐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瞭解到天下怙恃都有一顆深愛後代的心。安利柯有本與怙恃共同讀寫的日誌,而如今許多門生的日誌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工具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許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要是説愛是一次旅遊,大概有人會有貳言。但愛正是沒有止境的,高興的旅遊。就像生存,要是把生存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失掉飄逸而幹極重繁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存必將使人痛楚厭倦。反之,把生存看成旅遊,一同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工具的感悟,學習而充分起來。於是,就想連續走下去,乃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存的愛。讀《愛的教誨》,我走入安利柯的生存,我走入安利柯的生存,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存,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羅着對於生存的尋求。

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分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羽觴。《愛的'教誨》是一本小説,又是一部鉅著,原名《心》。是意大利亞米契斯的作品。它讓我明顯確白地明確了什麼是愛。這本書採用日誌的形式,報告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載了他一年之內涵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瀰漫着對祖國、怙恃、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氣力。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説盡力頌揚的地方。小説記載了尊長們對孩子的教誨和開闢,附在日誌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連結一顆勇於進取而仁慈真誠的心。

在看《愛的教誨》時,我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偉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

愛的教育讀後感5

去年暑假,我買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可是由於我的懶惰,一直沒細讀,它就置身於書架的一個角落裏,今年,我偶然發現並閲讀了這本書。

我早就聽説過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原先我以為是本小説,於是想要將它看個究竟。

這本書居然與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它並不像一些小説,講明瞭事理卻一點也不生動。讓人沒辦法再往下看,而它卻是以日記的形式來説明道理,引人入勝。這本書的主角是安利柯,他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他的朋友都是一些品德很好的人,比如説卡隆,因為班上有一個駝背的孩子,一個叫弗蘭迪的孩子與一些壞孩子欺負他,卡隆便出手相救,以他的拳頭保護了他,並且痛打了弗蘭迪,弗蘭迪居然惡人先告狀,但當老師質問是誰打的弗蘭迪時,卡隆卻一點也不膽怯,毫不猶豫地站了起來,説明了真相,老師非但沒有懲罰卡隆,還批評了弗蘭迪,這説明了好心有好報,正義終將得到褒獎的道理。還有“小泥瓦匠”,因為他的爸爸是個瓦匠,所以安利柯他們就給他起了這麼個外號,他家的經濟條件很差,他每次來到安利柯家時,都會依舊披着他爸爸留給他的`大衣,弄得安利柯家滿是塵土,但是安利柯卻毫不歧視他,而是將它當作親人一樣對待,記得有一次,“小泥瓦匠”來到安利柯家裏,十分喜歡安利柯家裏的玩具小火車,安利柯見了便立刻將小火車送給他。“小泥瓦匠”的欣喜若狂讓安利柯也開心極了,他們的友誼也加深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歧視那些貧苦或者殘疾的人,因為人的尊嚴都是平等的,人世間,多一點同情和幫助,就會多一點快樂和幸福。

有一次,考試的成績下來了,班上的好學生代洛西依然是滿分,因此一位叫做瓦梯尼的孩子十分嫉妒他,因此處處都挖苦他,但是代洛西卻對他很好,最終使他羞愧難當,代洛西的寬容和瓦梯尼的狹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妒忌只會讓人心胸狹隘,遮蔽人的眼睛,自私自利,有百害而無一利。

《愛的教育》這本書裏每個故事都藴含着一個道理,激勵着我不斷前進,當我做了錯事時,我就想起了我應該做一個品德優秀的孩子,因此我便就此罷手並且承認錯誤,《愛的教育》這本書就像是一位天使,每次我做好事都會鼓勵我,每次我做了壞事都來規勸我,所以《愛的教育》是本很好的書。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的教育》讀後感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

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王芯燁

愛的教育讀後感7

暑假裏,我閲讀了老師推薦的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

翻開書,最吸引我的不是它裏面的句子有多優美,有多感人,而是這本書的寫作方式。他以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地國小生的口吻,以日記的形式來記敍身邊所發生的事以及周圍的人對主人公安利柯的影響。《愛的教育》給我印象最特別的是,這本“日記”並不止是主人公安利柯自己寫的生活歷程,還包括了它的爸爸、媽媽還有他的姐姐一起“創作”的。

這是一個多麼和諧的家庭,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裏成長的孩子,能不健康成長嗎?而我也擁有和他一樣的讓我時刻感到温暖的家。可是我卻沒能夠倍加珍惜它,從安利柯與父母分享自己日記裏的每份心情中,我懂得了親情是需要呵護的。

安利柯的日記中,還有“每月故事” ,這是他的老師每月只講一次的描寫少年美好,高尚行為的故事,還讓他們把它記下來。有巴杜拉的愛國少年、倫巴底的小哨兵、佛羅倫撒的.少年抄寫者……所有的這些,都讓我激動,讓我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中,安利柯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她有“小愛”就有“大愛”,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災區人民……

讀了《愛的教育》,我知道: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我作為一名國小生,雖然我知道我們幼小的心靈還沒有成熟,許多事情都不懂,但我們能感受到我們周邊的愛!

當你,我,他都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讀《愛的教育》,我知道成長原來也是一筆財富。我走入充滿“愛”的生活,學會了怎樣生活,怎樣去愛。在讀書中,我感動着,我發現着,我終於知曉——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讀後感8

《愛的教育》的男主角安利柯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四年級國小生。他有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並帶着極大的熱情去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心靈和思想的營養品。在文章中,安利柯的家庭環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私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一切。有句話説得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接受了父母的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把握着孩子發展的方向。在《愛的教育》中,無論是來自底層的父母,還是有錢有勢的紳士,他們大都是以正面的積極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當今社會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而是嚴格要求孩子們,引導他們與人為善,和睦相處。

在十月“貧困的母子”中,安利柯和母親從報紙上看到一批需要幫助的人的名單,選擇了其中一位婦人送些東西。而這位婦人就是安利柯同學克洛西的母親。安利柯的母親説道:“不要出聲!如果他發覺自己的母親接受同學家的施捨,多麼難為情啊!你快先回家去吧!”而當克洛西發現安利柯後,安利柯的.母親推了他一把,讓他主動和克洛西打招呼。母親的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這樣的舉動對安利柯的成長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讓安利柯在生活中學習到關愛他人、心存善良。這樣的言傳身教還有很多,如十二月《訪問受傷老人》,父親帶着安利柯探望受傷的鄰居老人;四月“父親的老師”中,父親對老教師的感恩之情、之舉讓安利柯真切地看在眼裏;五月“畸形兒”中母親的書面交談:“安利柯!你知道我為什麼不讓你進去嗎?因為把你這樣健康的小孩帶進去,對那些不幸的採集小孩來説,是多麼殘忍的事啊!……”

書中,每一個月父親或母親都會給安利柯一篇寄語,話題多樣,有親情的交流、有對安利柯存在問題的諄諄教導、有關鍵事件的告知,書面交流的方式顯得更為正式和隆重。

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就在這樣一個個看似日常卻寓意深刻的故事中潛移默化的詮釋,不僅讓看書的兒童受到啟發和教育,身為家長的成人更應該有所悟。

愛的教育讀後感9

我含着淚水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了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一學年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人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的神聖的愛,無不流溢於紙上,動人心魄。其中的“每月故事”成了教育和鼓勵孩子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讀完了這本書,我同時也聯想到了爸爸媽媽平時對我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每天都要讓我做一兩張試卷來提高我的學習成績。當時我很不願意做這些試卷。我覺得別人在玩兒而我卻在家做這些試卷,這不公平,所以我就沒有認真地做這些試卷。一天夜裏,我被雷聲驚醒,忽然我聽見“嘩嘩”的紙響,我跑出屋。我愣住了,淚水一下子就湧了出來。媽媽在給我改試卷。媽媽加班很晚才回來,沒有睡覺,而是給我改試卷。我再也忍不住了,跑到媽媽身邊説:“媽媽,您別改了,睡覺吧!”媽媽卻笑着説:“沒事兒,給你把試卷改出來,讓你把錯題改過來,同時也讓你知道哪些題容易出錯。這樣對你的學習有好處的。”聽了媽媽的這一番話,我的心裏在跟媽媽説:“媽媽,您對我的一片摯愛之心我已牢牢的記在心裏了,請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您對我的一片好心。!”

一天,媽媽又為我做了一桌子的.好吃的。我拿起筷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魚肉、牛肉、雞肉我看都不看就放進嘴裏。突然我發現媽媽只是小口小口的吃青菜,不吃肉。我很奇怪,便問媽媽:“媽媽,您怎麼不吃肉呀?”媽媽回答説:“這肉太膩了,我不喜歡吃你吃吧。”媽媽的話我並沒有多想,就在我吃完正要出去的時候,我發現媽媽用筷子夾起一塊我挑剩下的肉放入碗裏。頓時,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的其中的奧妙:原來媽媽不是不喜歡吃肉而是不捨得吃,把肉留給我吃呀!媽媽對我太好了,媽媽給了我無私的愛!

四年級上學期,就要期末考試了我很緊張生怕自己考不好老師會批評我,媽媽會批評我……無數的壓力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壓着我的心。那幾天我每天都複習的很晚才睡覺,只要一有空就拿起書本讀呀背呀。考試的前一天是把爸爸過我準備這個準備那個,還對我説:“爸爸相信你,你一定會考好的,自信的去考吧!”我自信的考完那次期末考試,果然,我的努力換來了沉甸甸的果實,我想如果沒有爸爸的鼓勵我能考好嗎?爸爸媽媽給了我無私的愛,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們。

此時我最想説的一句話是:“爸爸!媽媽!我愛您們!”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有一種教育叫愛,有一種啟蒙叫情,有一種人間大愛可以是素不相識。——題記

回顧每一瞬間,回憶每一細節,無不是用愛傾注成書。整本書,亞米契斯沒有用華麗的詞藻,而在用樸實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人間大愛。

有一種教育叫愛。在學校,有人一直在默默的關心着我們,他在教室裏穿梭,在講台上徘徊,在門外停留。那雙炙熱的雙眼落在我們身上,目光帶着關切,語氣伴着温柔,臉上有着燦爛的笑容。在多少次的夜裏,他們工作;在多少次的訓斥後,他們未眠。為我們付出一切的他們——老師!在經過作者愛之語的澆灌,我懂得了感恩。是啊!“它們是億萬兒童美好心靈的精神之父。”他們為我們所付出的可以與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相媲美了。老師與我們並無血緣關係,但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心與老師的心早已緊緊靠在了一起。老師為我們的快樂而快樂,我們為老師的悲傷而悲傷。“要以發自內心的尊敬去稱呼‘老師’這兩字”因為他們給予了我們最珍貴的愛的教育。

有一種啟蒙叫情。自從呱呱落地那一刻,自從牙牙學語那一秒,我們這一生最親最親的父母就從未離開過我們身旁。他們有些粗糙的手在我們稚嫩的皮膚上輕輕撫摸着,帶着喜悦的顫抖。為我們,父母含辛茹苦,嘔盡心血,手把手叫我們寫字,一句又一句教我們讀書。為我們,父母黑髮中摻雜着白髮,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明顯。他們的句句啟蒙為我們的人生在開闢新的道路。也許,現在我們還會面對父母的嘮叨發牢騷,但若有一天失去了他們,我們一定會為此前的嚴重話語深感悔過。珍惜所有,因為我們彼此愛着對方,因為失去過後才會懂得此前應珍惜。

有一種人間大愛可以是素不相識。《萬里尋母記》中馬爾可這位年僅13歲的少年為尋母踏上萬裏征程。一位13歲少年,在異國他鄉,屢次一腳踩進鬼門關,但一次又一次被素昧平生的好心人救助。他們並不熟識,但他們願意伸出自己的手把這位同胞從死亡邊緣拉回。他們是上帝派來的天使,給予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孩子幫助。用花香鼓勵,用微風祝福。“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我想,在這樣一個和諧美好的地方,“是謂大同”!

在人間,這個有着七情六慾的地方,“愛”是如此一樣細膩,難以捉摸的東西。它可以感化一切,使罪人新生,讓浪子回頭。世間,愛分很多種,她是最偉大的東西。繼承愛,傳承愛,是每個人的責任。願愛滿人間。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了《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愛,那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愛是多麼偉大,你們瞭解嗎?翻開一本厚厚的書,那就是《愛的教育——中國孩子》,你就會明白愛的真諦。

冰心奶奶曾經説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是呀,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金錢,地位,名譽,都無法與之相比。人們不能失去它,也離不開它。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存在,這個世界就會有愛,即使某一刻,它幽光如豆,也始終會被執着的人傳遞下去,從開始到未來,永不磨滅!

真愛,我們擁有一樣的心跳;感動,讓我們享受永恆的瞬間; 温暖,是我們永遠簡單的快樂;成長,我們痛並快樂着;友愛,我們一起閃亮的日子;理解,是天使的翅膀;溝通,我們久經的彩虹;自然,此中有真意;感悟,我們心靈的追問……這書中一切的一切,平凡中見愛,愛得深入、深刻,令人感動。有一滴淚珠,那是百感交集的淚,小作者們的淚,也是我的淚。那一篇篇,雖然沒有精練的句子,連篇的成語,甚至説一篇平平無奇的文章,但是,當你細細閲讀時,那一個個平凡的詞句串連在一起,令人感動,這平凡卻多情的文字像一顆顆珍珠多次撞擊了我的心,那撞出的一串串淚珠多次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的腦海裏出現了一片景象,一個個小朋友捧着一顆鮮紅的愛心,獻給自己最愛的他。愛像一個魔法師,它走到哪兒哪兒就有快樂,就有希望。世界上的笑容離不開它,悲傷也離不開它,就是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我們帶來温暖。

愛,就是這麼讓人感動,常常讓人琢磨不到內心為何如此。我們應該將“愛”看成是一個自然的,高尚的',美好的字眼。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愛是那麼遙遠,可是,那片刻的幸福卻讓我感覺到了愛的存在。可能三言兩語表達不出我對愛的理解,但是我深信,愛是春天清新的空氣,是夏天清爽的涼風,是秋天温暖的絲巾,是冬天裏暖洋洋的陽光。我愛,愛,愛,愛,……愛這美好可愛的世界!

有一個夢比山還高,有一顆心比海更闊,有一雙手比水更柔,有一串針腳比沙還細,有一份叮囑比生命還長,有一個故事比歲月還久……

這就是愛,愛在人間,讓我們盡情沐浴在愛的陽光之中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本身對於戰爭就有那麼一點興趣的我,在暑假裏對於那個飽受後人批評的戰爭狂人--阿道夫希特勒作了一些粗略的研究。

在很多人的腦子裏有着根深蒂固的一個認識,那就是希特勒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是因為他才讓整個世界陷入戰爭的泥潭。這當然沒有錯,的確,二戰是希特勒一手挑起的,這並沒有錯。但是,沒有人願意陷入任何一場武裝衝突。希特勒也好,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等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進行戰鬥。然後,又有許多人會説,可希特勒他是個瘋子,他就是那麼做了。沒錯,我承認他也的`確是個瘋子。但這一切,並不能完全怪罪他,因為他的生活中卻了一樣東西,他缺少愛。所以,他會屠殺猶太人;所以,他會毫無人性,讀後感《《愛的教育》讀後感-希特勒希望成為是一名畫家》。因為,他缺少愛。

和我們一樣,希特勒有着自己的理想,他想當一名畫家。可惜,生不逢時,他經歷了一戰,那時的他是一名純正的軍人,軍人只有服從。可是,當一戰結束,種種不公平的條約使得德國人民的生活並不好。當美國人在大西洋的那一端造冰箱的時候,德國人還在為温飽而努力奮鬥着。因為,他沒有感受到這個世界應有的愛,他看到的只是為了利益而想着不斷壓榨戰敗國的那些列強。因為,他們的勝利者。他們不會來同情、關心、幫助失敗者。就像這個社會不會有人去幫助弱者一樣。然後,希特勒瘋了。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他成立了對世界歷史進程具有重要轉折點的政黨。積極擴軍備戰,想着實現德意志利益最大化。因為,他缺少愛。在他心中,要想讓德意志真正獲得發展,不是靠別人的幫助,而是實現自己的稱霸。希特勒有罪,而且是罪無可赦,可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名畫家。他希望自己是在山水之間手提畫筆,而不是在國會大廈的陽台上高舉手臂行納粹禮。

缺少愛,世界依然會陷入混亂。人類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愛。倘若有一天,當一個國家,一個種族,一個世界不知愛為何物是,恐怕人人都會是希特勒。

我們不會怪自己,因為我們原來只想成為一名畫家。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作品,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細細品讀之後,我受益良多,它是一部以日記體敍述的兒童小説,作者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珂的眼光為主題,敍述着發生在他身邊的故事,講述身邊的美與醜,同學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愛國之愛等…..

《愛的教育》告訴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對祖國,對家鄉,對同胞,對弱者,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都要給予愛和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動情,每一段字裏行間都洋溢着兒童們的純真與情趣。

《愛的教育》的精彩之處和在於,每一篇小故事都有一個或幾個主人公,把每個故事拆出去也並不影響它的完整性,這尤其是照顧了讀者,特別是我們學生的閲讀心理和特點,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某個道理,使書中的人物更形象,性格特點更易於展現,其中讓我印象深刻地是有一篇“可愛的老師”的日記,作者細心地勾勒出每位老師的形象,“性格柔和”的`“修女”老師對孩子們“發大聲和動怒是絕對沒有的”,但孩子們對老師的訓誡還是肅然起敬,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 王老師,還有另一位老師,則截然不同,她“用教鞭擊桌用拍手來使他們鎮靜”,但並沒有給孩子們帶來恐懼,反而讓孩子們依附着她的快樂,一幅幅畫面,表明了孩子們對老師真摯的感情,更證明了老師對孩子們的關心和崇高的,無微不至的,這位老師倒像極了我的陳老師,還有一篇“家長”的日記讓我印象深刻,它敍述着“學生的父母”他們是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的一羣特殊的人,他們容貌不同,職業各異,但卻都有着一顆“為孩子着想”之心,他們默默地接送孩子,關心着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把對自己孩子的愛,遷移到孩子的同學和夥伴身上,他們因為同為父母,而變成“平等的友人”讀着這樣的描寫,記敍“學生的父母”的日記,我的心也會隨温暖起來,會被其中濃濃的親情所感動,作為學生,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理解,領會天下父母心,把感動和感恩扛在自己的肩上。

同學們,讀了這本《愛的教育》我們懂得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成績知商雖然重要,但品德更重要,這本書可以説是素質教育的最佳讀本,它可以讓我們明確地感受到什麼是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是我們不應該去做的,如此,我們才能更健康,更完善地體會出素質教育的魅力。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的教育》是一部令全世界億萬讀者感動的偉大作品,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用多年的心血創作的結晶。讀完後給我的第一個感觸,那就是愛。

《愛的教育》採用了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語言,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強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

這本書的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描寫的都是平平凡凡的人物,但他卻流露出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讓人感動不已。例外每一月的故事中“倫巴第的哨兵”。文中寫了在1859年,法意聯軍為了拯救倫巴第,與奧地利發生戰爭。一個十二歲左右的男孩正在削木棒,原來這個小男孩是孤兒,他留在這兒是想保衞祖國。士官命令士兵注意前方的'動靜,可房子太低,什麼也看不到,土官看到前面有一棵大樹,這個小男孩是這裏眼力最好的,所以土官請小男孩看前方有什麼動靜。當土官問男孩要多少錢時,小男孩卻搖搖頭説:“不,我一分也不要,要知道,我是倫巴第的人!”看到這裏,我想:“他是一個多麼愛國的人啊!要是我,我便會漫天要價的。”小男孩爬到樹上,把遠方的情景説給土官聽,萬萬沒想到,小男孩被敵人發現,一顆子彈從小男孩的心臟穿過,他猛鬆開手,像石頭一樣落在地上。已經沒有希望了,小男孩已經離開了人間。

這個小男孩真是偉大啊!他那種捨身為國的精神真讓我肅然起敬,然而,男孩靜靜地躺在鮮花叢中,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知道,為了自己的祖國犧牲生命是值得的。他的愛國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常會忽略自己身邊的愛,如兒子給爸爸倒茶、老師隊學生的循循關懷,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等等,這些都被別人看做理所當然,所以才不去認真品味,如果你加以品味,我相信你會覺得世界是多美好的呀!

有的時候,我們會遇上失敗和挫折,就經常怨天尤人,覺得世界上自己最孤獨,沒有人愛他、關心他。其實,只要我們靜一靜、想一想,就會覺得身邊有很多人是非常關心和支持自己,你頓時會覺得自己最幸福的人。

教育之所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我們一起乘着“愛”的小船,去探索愛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