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6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5篇)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

紅樓夢,千古奇書!

看了紅樓夢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我看見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愛一個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嫻靜如水的顰顰。

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

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

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我最喜歡的要數那句: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

《紅樓夢》好一場黃粱大夢!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2

讀過《紅樓夢》的人無不驚歎曹雪芹先生對人物性格的傳神刻畫。黛玉的敏感、離愁;寶釵的温柔、賢惠;湘雲的憨厚、可愛……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氣質,不同來源於性格,來源於不同人的修養,對外物的看法或者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本月閲讀了由美國醫學博士斯泰拉·切斯與亞歷山大·托馬斯共同撰寫,譚碧雲翻譯的《氣質論》一書。本書帶領讀者從概念,包括氣質的定義及其擴展這項定義的研究入手,逐步深入到對氣質及其對於各類相關實踐與特殊羣體影響的具體探索之中。本書提出了九種氣質類別、三大氣質集羣、擬合優度等理論和概念,為許多方面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如兒童精神病學,心理治療,親子教育,學校教育,職業指導,兒科醫療護理等其他一些內容。可以説這是一本具有理論支撐的好書,它的專業性與實踐性是無可厚非的,推薦給父母和老師閲讀。但同時對於一些專業詞彙的理解與領域的認知還是讓人非常吃力的,在此我也只能談一談粗淺的認識。

個人比較喜歡第一部分,概念的產生和研究方法讓心理學變得更加客觀,結果的應用則讓他變得更加睿智和寬容。在閲讀各式各樣的調查報告中我們不難發現:個體差異看起來在出生時就已存在,這些差異會受到後天個人經歷的影響,但卻不是由後天的因素決定。這裏需要我們明白“天性或教養”兩個概念,一種認為出生即存在差異,而另一面即與17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的“白板説”不謀而合。其實沒有絕對的定論,畢竟研究的數據總是狹隘而並不全面的,只能説在成長過程中有先天存在的差異,也有後天個人經歷等因素引起的差異,無論哪種,都需要我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去做出及時的指引。

但是在閲讀書中有這樣一則案例震撼了我:案例中的母親因為精通心理學知識,所以在她的心理勾畫了一個所謂正常孩子應該有的模板,她在潛意識認為好動、喜歡爭辯的孩子才是正常的,所以她覺得非常苦惱,為自己安靜、不擅表達的孩子而苦惱,她努力想釋放兒子所謂被壓抑的攻擊性,事實上卻打擊了他保持自己行為的信心,好在這一切在幾次心理諮詢面談之後有了改觀,她開始欣賞這個安靜而上進的.孩子,她也不將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了。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確實認可,很多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我們很直觀的感受到一個母親的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一直所説的原生家庭對於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的影響。但在切斯的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即便面對父母的嚴重失職,也有積極健康成長的孩子。相反在關係健康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也會出現許多兒童心理問題。在閲讀中,我深感心理學知識的重要性,它不是我們為了應對考試而去記憶的條條框框、理論知識,而應該是我們在面對一個個活生生個體時,可以透過行為的現象而能獲悉背後存在的問題,當然,現在的教育中也存在一個瘋狂的現象:

一個孩子只是一些行為異於常人,都會被某種心理學理論定義為病態,而且將這種病態怪罪到父母身上。結果孩子們並沒有得到適當的幫助,父母也受到愧疚感的折磨。比如案例中艾倫對自己的行為要求是近乎追求完美,雖然父母在諮詢前一度處於深深的自責狀態,但其實她的原生家庭並沒有過多的責任,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孩子固有的一些個人特質,這些孩子因無法接受成年人對他們的期望,從而產生過度的壓力和自我懷疑,最終導致問題行為的產生。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更應該慎重,不要輕易的為一個孩子的行為貼上心理問題的標籤,也不要急於將問題規則上父母、家庭,更應該做的是對問題本身進行由淺而深的探究,聯繫孩子在成長曆程中的經歷來對問題作出及時的指引。

在本書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擬合優度”,即當一個有機體的能力、動機與行為風格和外在環境要求與期望一致時,結果就是達到擬合優度。這個概念的界定讓我想到了“慾望與現實”的一種專業表述。比如案例中的格勞麗亞,父母總是在一些問題上妥協,從而來尋求“世界和平”的局面,但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父母也決不妥協,但其實這的問題指引是有偏差的,好比説在嬰兒時期的時候只要保障孩子最基礎的需求,即營養、清潔、健康,只需簡單順應孩子的氣質個性,但隨着孩子的成長,她的需求又會出現不一樣,所以作為父母在擬合度差的時候經常發生權力爭鬥,這是毫無益處的,只有符合擬合優度的日常安排,才能起到真正的良心作用。這種安排不僅恢復了父母的權威,孩子的氣質個性也重新獲得尊重,教會了她適合其成長階段的社交經驗,而且使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以及孩子的成長步入了積極的軌道。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更深知擬合優度這個概念可以使我們設計通過父母指引的方式來對孩子的問題進行預防、早期干預和治療的方法。

當然,父母指引的案例有成功也有失敗,因為每個人是獨一無二的,同理他內在的性格與外在的氣質也是獨一無二的,並不存在氣質有無好壞之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現,也不可強求和誰的一樣。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3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感受:

甄士隱前日對雨村有“誑駕”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節,士隱家宴畢,另具一席於書房,步行到雨村住處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謝前罪,二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聽了,也不推辭。由此可見兩家關係融洽,士隱也很會做人。待人接物,顯微見着。

喝酒間,雨村提出了盤纏之事,士隱:“何不早言……”,雨村吟誦詩詞,博得士隱賞識,趁士隱歡心之時提錢的事,容易成功。送禮的人,也等到別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點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錢,不管黃道黑道之日,天沒亮就出發了。

【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説榮國府

感受

嬌杏在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結局。她是書中第一位女性的結局,體現了作者對女性良好的祝願。丫鬟命運兩濟,後面的女主人兒卻是一個兩個空餘恨。雨村娶了嬌杏,還送了不少禮物給甄家,此時的賈雨村,尚知報恩。

雨村初入官場,恃才侮上,被上司尋個空隙,參他一本,這是官場常見的現象。雨村因此被革,為他日後重入官場時“隨鄉入俗”,亂判葫蘆案鋪墊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讀書人,骨子裏都有一個自視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後憤然離職,採勸不合作”的態度,有人在挫折中改變初衷,淪為虛情假意,爾虞我詐。每一種遊戲,都有它的遊戲規則,明白自己改變不了遊戲規則,便只好改變自己了。“雨村被參後,心中雖十分慚恨,卻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這種心態是常人難以做得到的,可見是大奸!

【第三回 】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黛玉與父親灑淚拜別時,其父如海所言感人。

雨村入榮國府,投的是宗侄名帖,做法不錯!得到賈政優待,入情入理,並得到賈政力舉終於謀了職位,出而復入,書裏寫得輕巧,其實中間頗費了一番心機的。

“黛玉常聽母親説過,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雖然母女間無話不説,但是黛玉母親又如何體會到自家與別家不同呢?這倒奇了。可見,黛玉的.性格其實受其母影響。記得現代育兒學裏説到,一個人的性格,在五、六歲以前就基本定型的。

黛玉來到賈府時不過六、七歲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多説一句,多行一步”,哪裏還象個“無親母教養、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黛玉真是絕頂聰明。

對賈府姑娘的描寫:迎春“觀之可親”——性情温順,探春“見之忘俗”——氣宇不凡。

黛玉“年貌雖小,舉止言談不俗,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什麼叫“自然的風流態度”?黛玉稱自己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從不間斷,這也奇了。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4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裏錯以錯勸哥哥”裏,寶玉捱打躺在牀上動彈不得又怕黛玉跟着擔心,於是派晴雯送了兩條半新的帕子過去,黛玉收到帕子後,明白了寶玉的用心良苦大受感動,當即動情寫下了題帕三絕,其一正是——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更向誰。

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那得不傷悲。

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字卻道出了黛玉心裏藏了多年的祕密,道出了黛玉一生還淚的本質使命,更道出了從古至今無數如這般才子佳人的共同心聲。

稍加註意,我們會發現從這次“題帕”事件後,黛玉和寶玉之間也再沒像先前那樣吵架慪氣。黛玉和寶玉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耳鬢廝磨,雖然是郎情妾意,卻從來沒有真正表過心跡,這也是黛玉第一次直面自己這份早已深種心底的愛情。當愛情已不知不覺地深種心底,面對“金玉良緣”之説,情郎也無力改變長輩的安排,而自己卻是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敏感多愁如顰兒又怎能不暗灑閒拋淚空垂?美麗的愛情才剛剛發芽就註定要破滅,這當中又有多少的無可奈何。於是,林妹妹帶着她無限的憂愁終於淚盡人亡,留下一個寶玉也終於實了他的願出家做和尚去了,只永遠地留給世間一個落寞背影,一段填補不了的`遺憾。

不禁想起唐婉和陸游,那對把臂同遊情深意重的可憐夫妻。他們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拜堂成親結為夫妻,相約要攜手白頭到老。可是變化來得那麼突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曾經的歡樂和誓言統統成了往事,而一場夫妻留下的卻只是一紙休書,一對釵頭鳳留下的也只是“錯錯錯”“莫莫莫”的無聲歎息。離開後,固然思念,固然不捨,卻不能不擦乾眼淚放下過去重新開始,只因為,他們還要生活。後來,他又娶了,她又嫁了,可他們的愛情被千古傳誦萬人瞻仰。

面對失敗的感情,我們有權利悲傷,我們也可以選擇放下重新開始。

人生哪得不傷悲,或喜或悲,卻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5

珠淚滾滾衝跨了紅樓,雕樑畫棟堆滿了石頭,昔日的富貴温柔埋進了荒野冢。幸虧木石前盟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説,設想寶、黛一旦結合接踵而來的男耕女織、柴米油鹽的家庭生活對出彈得破的寶哥哥和林妹妹而言,不啻於另一場嶄新的噩夢,至於金玉良緣則不過是張有名無實的過期銀票。

貌合神離、行屍走肉般的夫妻生活,不是陷入了另一種苦難方式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煙般的風花雪月一去不復返了。理想和現實的雙重毀滅、精神和肉體都無法取得勝利。戀愛變成病根,女人成了婆姨,男人成了女婿,大觀園內一羣貴族男女成了世人歎為觀止的情愛玩偶。

然而,現代人並不見得會比古人輕鬆到那裏去,相反,他們保存精神之愛的難度更大,阻力不僅來自社會,更主要來自人心本身,它藴藏的愚蠢和激情似乎仍然大有潛力。斬斷了舊問題,繁雜的新問題又在湧現,時代的問號就像一隻此起彼伏的九頭怪。

人類是萬物之靈長,但有時結解決一個難題,卻要耗費數千年之久。從《紅樓夢》一書到當代文學,這近三百年的`時間也許離集體解疑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還差很遠,人們仍在迷茫,情感的艱難狀態仍然是一個懸念。

《紅樓夢》是那個時代一位具有最高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人所能寫出的最好的文學鉅著。我們在磋歎惋惜的同時又不得不承認,我們這個仍在發光的思想,正在離我們這個時代漸行漸遠,早從書中不可彌補的疑難斷層開始,它已經在做這種反向運動。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6

雪芹先生的筆下,出了一部震驚世界的作品——《紅樓夢》。其中,這關係非常複雜。書中講的是賈府的昌盛到衰敗,它是一部充滿悲歡離合的故事書。又奇又俗的賈寶玉

賈寶玉本是補天的'靈石,後來做了神瑛侍者,又投胎到了賈家。他是一個又奇又俗的人,可是對於林黛玉,看得非常重要。 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賈敏的女兒。她從小就冰雪聰明,才華橫溢,可又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在眾姐妹眼裏,她是最聰明的,最富有詩意氣質的,她曾作有三首菊花詩而奪魁。在讀者眼裏她任性,她多疑,她敏感,她小心眼,其實她並不是這樣一個人。她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的父母去世了,而寄居在親戚家,你有沒有想過她“寄人籬下”的感覺。如果你的父母出差了,讓你在親戚家過夜,你還能享受在家的温暖與快樂嗎?而她從小就寄居在榮國府,必須得看人的眼色行事,做錯一點,就會打她,罵她,所以,她必需得任性,得多疑,得敏感,得小心眼,否則,她不可能在榮國府繼續生活下去。

書中曾説道:“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我看來,她們都是水做的。而她們全部有錯,可是錯有錯在哪呢?是大觀園的壓抑,是家族的鬥爭,還是那個時代必然的悲劇呢?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7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説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有人把莎士比亞比作高山,我認為曹雪芹是一個大海。山再高,終有人可以登上它的頂峯,而大海,要想探究她的深底,卻非常之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寫這部書時,用了“諧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賈家四姐妹命名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諧“原應歎息”的音;在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豔同杯”的酒,這酒名是“萬豔同悲”的諧音,這樣的手法幾乎貫穿了全書。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説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藴涵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紅樓夢》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巨大的,這首先體現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靈魂的.深處,描寫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這一大羣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道瑰麗的藝術畫廊。在這一人物羣中,不僅有大家閨秀,豪門公子如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

《紅樓夢》中除了眾多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還有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他沒有明説,但通過這成百的眾多人物的神志,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的惟妙惟肖,一個龐大的繁榮的貴族大家庭,到後來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我們不難看出封建資本家的腐敗無能以及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長久,文中描述瞭如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叛逆者”的形象,他們的愛情沒有結果,甚至可以説悽慘,但他們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頑固勢力作鬥爭的新主派代表,我們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淚,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別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們也知道賈寶玉“潦倒不通世務,愚須怕讀文章,行為偏僻乖張,哪管世人誹謗”紈絝子弟的形象,他們鮮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絲亮光,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8

《紅樓夢》一部經典之作,彰顯了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魅力;映襯着中國古典藝術殿堂的光輝;洋溢了傳統文化的古色古香。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裏,才華洋溢的林黛玉,偏僻乖張的賈寶玉,潑辣能幹的王熙鳳,乖巧伶俐的薛寶釵……個個栩栩如生。牽引我進入《紅樓夢》中藴含的文學內涵。

曹雪芹筆觸下的《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繁榮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而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黛玉那種多愁善感、高傲任性、追求自由的性格卻是對封建社會束搏人性的有力回擊!

自黛玉初到榮國府,寶黛之間就似曾相識。原是因為黛玉是絳珠草修成的女體,下凡向寶玉報甘露之恩。但黛玉卻是一個多愁善感、自憐、自卑的人,使兩人之間時時有隔閡。黛玉的這種自憐、自尊的性格在黛玉葬花時就袒露了出來:“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在葬花時下意識想到了自己會像這凋落的花一樣孤獨衰落,無法釋然,便潸然淚下。世俗之人無法理解黛玉的思緒,在她自憐而又多愁善感的心裏卻有着強大的自尊心,在詩社中不甘為末,脱穎而

出也映襯了黛玉的才華橫溢。

寶黛至死不讓步對自由的尋求。我們為之掛心,為之氣憤,“一旦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麼在寶玉的'婚慶鼓鑼聲中離去了人間。攜帶她的那份甜蜜走了。固然最終她變成了那一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雖説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出的社會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歎,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讀者在

閲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

倚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的散發出幽香,或喜或悲,孕育着狂熱的內涵,傳承着經典的文明,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9

寒假裏,我讀完了《紅樓夢》,我認為紅樓夢這本書就像一曲紅樓悲歌,讀完這本書的人也能理解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句話的含義。

剛剛讀完紅樓夢的我,心情難過到極點。黛玉的那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也一直迴盪在耳邊。紅樓女兒的悲慘下場令我感到歎息不已,而寧榮二府從“金滿箱”“銀滿箱”到“陋室空堂”的驚天鉅變更讓我沉思不已。

想當初,寧榮二府繁華至極,不説別的,單是一座大觀園,就極盡奢華,正如劉姥姥説的比畫中畫得還要美,可最後呢?大觀園卻變成了哀草枯楊。而曾經居住在裏面的那些美好的人們呢?也是死的死,走的走,一片淒涼。

是什麼導致的`這樣呢?是無止的貪婪和慾望,是因為對金錢權勢的追求,是因為妄想不勞而獲,是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若不是這些大觀園應該還是一個“世外桃源”吧?

想想大觀園裏那些可愛的女孩,才情絕豔的黛玉,沉穩乖巧的寶釵,温柔善良的迎春,志氣清高的探春,孤僻冷然的惜春,寬宏豁達的湘雲……每一個都冰雪聰明。像寶玉説的:這些女兒是用水做的。可到頭來,黛玉淚盡而亡,寶釵獨守空房,迎春受虐致死,探春遠嫁他鄉,惜春遁入空門,湘雲不知所歸……這其中的辛酸和悲哀,有誰能懂?又有誰能理解?

合上書,我已不能將《紅樓夢》看成一部普通的小説了,它更像是一部厚重歷史,寫滿了悲歡離合。都説《紅樓夢》所展現的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的悲劇。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0

《紅樓夢》中有許許多多的夢幻,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僅在第一回中就有諸多體現。如開篇《石頭記》的來由,竟是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剩下一塊頑石未用,頑石自經煅煉通靈之後,哀歎自己無材不堪入選,見一道一僧後下凡,才有了之後下世歷劫的故事。百家筆記網這樣一個看似無理的玄幻故事,細細想來也有一番道理。那塊頑石明明可以身擔補天重任,以護天下太平;明明與其他補天石並無二致,卻時運不濟,最後不過落個“棄在此山青埂峯”下的下場。

而根據前文作者自雲“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可以想象這塊頑石身上有作者的縮影——懷才不遇空悲歎。

再看另一方面,為何這樣的補天石卻要被稱作“頑石”呢?為何不是“美玉”呢?從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慚愧,自謙,質樸,不慕名利。但這塊“頑石”“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於是,便解釋了作者為何能寫出這樣瑣碎細膩,“實非別書之可比”的.千古流傳之作了。

故《紅樓夢》中的玄幻,看似荒唐無理,實則引人深思。每個玄幻故事背後的意義都深邃而含蓄,藴藉而華美,細細品味後令人回味無窮。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1

天氣回暖,舍友拿出了她泛黃的舊本,據説是祖傳的一本《紅樓夢》。燃起了我的興趣。當天下午就去圖書館借了兩本書,上下兩冊。其實以前也是讀過的,只是用電子書看“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等,循環播放着葬花吟。苔米之前看的紅樓,超級喜歡晴雯。我呢,就在啃一本無障礙的三國。偶然看人説了一句,不深讀幾遍名著,難得其中深味。

看了之後會有種沉鬱之感。因為“一面説,一面便挨近身來,悄悄道:‘我想寶姐姐送你的燕窩……’”一句,立馬查了一下,翻出了“寶釵聯合丫鬟等暗害黛玉的陰謀論”,分析得頭頭是道。

“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説話,倒有些識見。’,寶釵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閒言中,套問他年紀、家鄉等語,留神窺察其言語志量,深可敬愛。”

並不在意,是出現次數最多的,不在意金釧之死,乃至後來人都聞“寶二奶奶是個冷人”

知世故,洞人心,任是無情也動人,任是動人也無情。不過還是找了很多例子,讓我愈發喜歡寶釵。

“話説寶釵分明聽見林黛玉刻薄他,因記掛着母親哥哥,並不回頭,一徑去了。”

“寶釵久察其不軌之心,每每隨機應變,暗以言語彈壓其志。金桂知其不可侵犯,便欲尋隙,苦得無隙可乘,倒只好曲意俯就。”

“自此後,遂改了‘秋’字。寶釵亦不在意。”

“那寶釵任人誹謗,並不介意。只窺察寶玉心病,暗下鍼砭。”

她的涵養,大度,體察人情,寬容隨和,還有“寶釵撲蝶”一段,也不乏靈氣。這樣的性格,沉穩大氣。

而黛玉呢,出場自帶仙氣,附着悽美。是傷春悲秋的黛玉,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哪裏才能求得一片淨土?是完美主義、理想主義者。周汝昌這樣説:“他喝的那茶、吃的那酒,是千紅一哭,萬豔同悲。他在環境裏看到的那個冊子,沒有一個好命的。你在這樣一個偉大的主題思想深度之下,去分別到底是林黛玉好?還是薛寶釵好?”

他卻提出了別開生面的角度,就是關於燕窩的“陰謀論”,他説是打着傘——“碧傘紅燈”,那個詩情畫意。油漆傘是綠的,提的燈是紅的,在小雨中渡過沁芳橋。翠月堤那邊,蘅蕪苑那邊,也有丫鬟婆子來了,也打着傘,送燕窩來了。“我説句冒昧的話,這才是《紅樓夢》的精華。”讀《紅樓夢》中詩意的`情節是一種享受。“早飯後,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從頭細看。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樹上桃花吹下一大斗來,落得滿身滿書滿地皆是花片。寶玉要鬥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着那花瓣,來到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芳心閘去了。”

“鵝黃箋上寫着‘木樨清露’,那一個寫着‘玫瑰清露’。”

“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的如銀光雪浪。”

“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只見窗外竹影映入紗窗,滿屋內陰陰翠潤,幾簟生涼。”

“將一更時分,真是風清月朗,銀河微隱。”

“忽見寶琴披着鳧靨裘,站在山坡背後遙等;身後一個丫鬟,抱着一瓶紅梅。”

《紅樓夢》,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悲劇意識,一種很深的對於人生意義的探求。人倫和人情的變化,價值的失落,陋室空堂,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林黛玉天生喜散不喜聚,他想得也有個道理。

他説:“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

那寶玉的情性只願常聚,生怕一時散了。感時傷世,彷彿於廣袤天地中觀看浮生萬象,繁華與落寞兼而有之。不同的閲歷、年齡讀書都有不同的感受。知識淺薄、難推其意也無妨。細細從頭看一遍就好。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2

秋風秋意吹起落葉片片,這樣的時節最適合看紅樓夢了,一瓶王熙鳳的油嘴滑舌,直率毒辣,體驗林黛玉的少女純真誘惑視頻為賈寶玉的不目光明和自由不羈。

生而有幸能一品中國名著紅樓夢裏的愛恨之巔,縱觀林黛玉初進賈府時,處處小心翼翼,也處處惹人憐愛,被質問及學業時答四書的她發現園中的姐妹皆不曾深讀過學,在陌生的地方無依無靠,無讀書無知己,他只能隱去光輝做一個寄人籬下的小姐。

然而賈寶玉是一個厭惡官場的男孩,同樣闖入了林黛玉的世界裏,從此也闖入了林黛玉的心裏,因為她們有共同的賞讀的書,共同喜歡的詩句,詩人共同在桃花林下吟誦詩句,不管世間道俗禮儀,他們超越了世間固化的觀念,那也是因為如此,所以便一眼可望見他們的愛情故事,不能善始善終,終歸是被固化的傳統文化觀念給拆散了。

襲人曾勸賈寶玉説,放着奶奶的賈寶釵不理不要搭理不搭理的林黛玉姑娘自己尋找不快樂嗎?的確在温柔賢淑的賈寶釵面前,林黛玉不僅顯得不夠大方,而且還有些刻薄無理取鬧,但正是林黛玉如此敢愛敢恨才令賈寶玉迎難而上,也令我由衷的佩服,這位女子,在世俗禮儀當前的那個時代,許多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的去做,然而林黛玉卻做到了超脱的境界,這樣的女子怎麼能不讓別人心生憐愛呢?

但是賈寶玉對林黛玉的痴情更是令人驚歎,在聽到林黛玉丫頭,紫雀謊稱林黛玉妹妹要離開賈府時,賈寶玉便發了一次狂,直到的確確認林黛玉不會離開後才漸漸緩了過來,賈寶玉究竟是對林黛玉有多歡喜呢,一生做了兩次狂,兩次都是為了林黛玉而狂,寶玉的喜與悲都來自林黛玉,林黛玉的悲與喜也都是來自賈寶玉。

兩個敢於挑戰世俗與世俗追求不同的兩個人卻不能夠走在一起,這樣的悲劇是觀眾所不喜歡也不願意接受的,但在追求名利以利益為上,近親相結親上加親的時代,這樣的愛情是註定的悲劇,但他們有追求的.精神卻是永存的,從他們的語言文字從他們的吟詩作對,從他們的詩情畫意中皆可體現出的淋漓盡致。

紅樓夢教會我的是人生道路上直面自我的道理,更是勇於追求探索自我的精神,幸好在最好的年華里,看到過了,品嚐過了紅樓夢的愛恨痴情。在為人處事上,我們不能過多的學習王熙鳳,但是也要懂得變通,善於見風使舵。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3

展讀《紅樓夢》,不免想起沈從文那一句“美,不免讓人心痛。”感傷於紅樓痴情兒女,千紅一哭,萬豔同悲。而此中的幾回笑,也成了記憶中難以抹去的永恆。

最曲意逢迎的笑

“哎呀!我來遲了,未曾遠迎!”瞧這口氣,好大的架子。這賈府之中,還有何人敢如此放肆?一句“丹脣未啟笑先問”,活脱脱一個“鳳辣子”的形象躍然紙上。好一個鳳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笑得極有“魅力”,這曲意逢迎的笑讓老祖宗與黛玉相擁而泣。鳳姐又在一旁以笑止淚,這戲演足了。難怪賈府那麼多男人都萬不及一個鳳姐。她與賈府中各層大小人物交往,威喜兼施,以笑辦事,手段卻又潑辣幹練,遊刃有餘。評之“最曲意逢迎的笑”,當之無愧。

最豪爽的笑

君不見“琉璃世界白雪紅梅”,這史湘雲揾酒割鹿肉,邊吃邊笑,甚是豪爽。屋外白雪紛飛,紅梅爭豔,多美麗鮮豔的景緻!這湘雲也實為女中豪傑,進屋後,紅棉襖一脱,着一身紅衫裙,端起酒來一飲而下,一邊割着鹿肉,一邊笑着與寶玉划拳,黛玉在一旁嗔其沒一點淑女樣子,湘雲卻大笑回駁“你懂什麼?也難怪,你身子虛,吃不了鹿肉,像我這樣大腕喝酒,大塊吃肉才盡興!”好個湘雲,行動處事毫無淑女,步步小心之態,而是豪邁大氣,如大丈夫般,天真可愛,這笑極具感染力,評之“最豪爽的笑,”一笑解千愁。

最難釋懷的笑此書中最讓我難以忘卻的,不是黛玉的哭,而是她悽美的笑,她在臨死前焚稿斷痴情的最無奈,最心疼的笑,笑中帶淚,那是最後的掙扎嗎?是迴光返照?黛玉如痴傻般囈語“寶玉你好······”説罷,口吐鮮血,呆呆笑着,淚盡而亡,這笑中隱含了多少的.痛!黛玉的笑,讓我為之泣淚,也終於明白了魯迅先生説的“悲劇是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紅樓夢》從開篇至結尾,字字血淚,勝過杜鵑啼血,鮫人泣珠,實乃徹頭徹尾大悲之劇!多少煙花墜落無痕!紅樓兒女正如這燦爛煙火,了無痕跡。從這永恆不朽的笑中悟出人生之悲,感謝《紅樓夢》,讓我悟出悲痛而更加珍惜人生!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4

讀《紅樓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也是這些感動我們的人物,我們耳熟能詳的賈寶玉,林黛玉,薜寶釵,王熙鳳乃至劉姥姥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讀《紅樓夢》,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讓我產生不同的感覺,一種新的東西也在這些人物中散發出來!

《紅樓夢》中描述了這樣一個人"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寶釵,黛玉之類"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這個人就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憑藉自己的美麗榮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寶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與她的孃家的家世不相稱,她的家裏老父弱弟,無錢無勢,而賈府卻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並不像鳳姐"蓮二奶奶"的位置那麼可靠,她的花容月貌雖然為她增色,讓她榮登寶座,但卻不能保證她不受歧視,然而秦可卿到了賈府後獲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視,反而成為賈母的重孫媳中"第一得意之人"這是由於她生的"裊娜纖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僅"秉花容",而且"會行事兒"這點就印證了在賈府這個大家庭也即一個社會的環境中會行事,會看眼色是一個多大能耐,此時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寶釵,為什麼後來會有這樣的愛情悲劇,在會芳園中賞梅,寶玉想睡中午覺,賈母就讓小廝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動接過這一差使,為的是博取賈母的歡心,在寧府寶玉會秦鍾,二人到裏間小炕上腸敍,秦氏忙進來叮囑寶玉道:"寶叔,你侄兒年小,倘或言語不低頭,你千萬看着我,不要理他。"為的是怕秦鍾説錯話使寶玉掃興,秦氏病重,賈府還動了一大羣大夫,"三四個人一日輪流着倒,有四五遍來看脈",秦氏甘冒着涼添病的危險,一日換四五遍衣裳,坐起來見大夫,為的是怕萬一禮數不周,落人非議,……、

如此這麼多,不難看出,秦可卿不細心和要強,但她的這種細心和要強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開罪人,不落人褒貶,從而能博得人們的好感。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15

《紅樓夢》這本名著很感人,別看我年紀小,才讀了一遍一至十回,我還真懂得了不少,也時常掉眼淚。《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賈寶玉有一個表妹叫林黛玉,她很愛哭,但很有才華,做詩、畫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一起玩耍,兩小無猜。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樣樣精通的小女孩,愛好很廣泛,讀書、畫畫,彈琵琶、辦小報……。呵呵,好像跟林黛玉有些相似,我也很愛哭,而且,哭起來沒完沒了。不過,這些應該改正,現代的孩子要堅強些,不要那麼多愁善感。我覺得,林黛玉在我心裏是《紅樓夢》裏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歎!

再有就是,妙玉,晴雯之類了。妙玉雖以“檻外人”自稱,然而青春芳齡的她,卻難做到出家人應有的置身紅塵外,無情無慾清淨無為。寶玉過生日,她會送上粉紅信箋,上面寫着“檻外人妙玉恭肅遙祝芳辰”,寶玉則是經岫煙授意回帖“檻內人寶玉薰沐謹拜”,這一“外”一“內”,看似調侃,朦朧中也藴涵着幾許情意。可惜寶玉對妙玉即便有情也是敬重之情居多,偶有世俗之情一閃而過他也會當作是一種罪過,惟恐褻瀆了聖潔高貴的俏麗女尼。這便是妙玉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