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精品】《傅雷家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16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某些所做所為,身為孩子的我們不懂,覺得很困惑。

《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在背後對我們的愛。

傅雷是一個典型的好爸爸的例子。他博學,睿智。是孩子們的好老師,好父親。

有一次處“倘若你情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這句話完全是商量的語氣。但在那個年代下,封建迷信思想還是很嚴重。可見有學問的人就是不一樣,思想都比較先進。這樣的父親,是當時每個孩子都渴望的。

在那時,父親就像是一座高聳的山,只可遠望,不可攀爬。每個孩子都對自己的父親敬而遠之,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父親,會被打。

其實,挺羨慕傅聰,傅敏有這樣的父母。温柔,體貼,善解人意。能理解他們,而且表達這麼明確。家人之間本不需要猜忌。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親人。

在我們的眼中,父母可能不像這樣。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就如傅雷夫婦對他們孩子們的愛。可能沒這麼坦誠,可能沒這麼直白,可能沒這麼顯而易見。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能發現他們對我們的愛。

有時,我們可能會怨他們這麼囉嗦,可能會怨他們這麼落後,可能會怨他們這麼不理解我們等。但是,反過來想一想,我們理解過他們嗎?比他們先進到哪裏去?囉嗦難道不好嗎?

我們只看到了他們不好的一面,但有去感受他們的另一面嗎?

我們讀過書,看過故事。難道你沒有看過其中某些主旨是“每件事物都有兩面性”嗎?所以,當你怨他們的時候,有去想過為什麼這樣嗎?

有些人會覺得,這很正常啊!誰沒看過自己父母不爽的。我可以告訴你,是有,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有。但,我也要告訴你,不爽歸不爽,但千萬不要埋怨他們,不要恨他們,哪怕他們怎麼對待你,哪怕他們是錯的。可以討厭,可以不理解,但不要恨。他們畢竟是你的父母,就算不是親生的,他們也養了你,讓你受教育了。這是要感恩的。

父母愛你。但有時候過分的'愛,會變質。一種變成溺愛,寵你寵出新高度;另一種則是要求,不斷的要求,使你成為完美。

溺愛,我們都知道。溺愛會使人自視極高。

要求,有兩種可能。

一是使你成為完美的人,活得瀟灑,但內心卻容易妒忌。二是放棄自己,嚴重會衍生出其他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在要求的過程中,你完成不了,而自己又沒自信,但又不能讓他們失望,於是慢慢的自己變了。有一天,受不了的話,你原來的那個人格就會死亡。取之而代的是你分裂出來的人格。

所以,愛,也是門技術活,需要技巧,需要情商,需要觀察與理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華燈初上,臨窗的小桌,一點孤光微微的顫動着,筆墨在紙上淺淺暈開,紙筆的中年人一筆一畫,落筆時分外認真:“親愛的聰……”縈繞在堅毅的眉眼間,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温情……

風翻過一頁紙張,才把我從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來,摩挲着手中仍留有餘温的《傅雷家書》,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彷彿又落在耳邊:“親愛的聰,近來……”無盡思念。

初識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語間,楊絳説他“對別人都温和有禮,唯獨對自己的兒子十分嚴厲”。樓適夷歎他“對傅聰過度嚴厲”,於是腦海裏便樹立了一個傳統大家長式父親,怎麼會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觸了《傅雷家書》,那些滾燙真摯的言語間,哪見得一點冷酷的影子!再往裏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讓人心生豔羨。拋開一切,傅雷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只不過不同的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開篇便是沉重的懺悔,一個“聰”更是將其互相間的距離拉得很近。有人説過,沒有人是生來會當父母的,他們也是通過一步步的學習和摸索走來的,其中很大的影響來自父母,傅雷的身後有個嚴厲的母親,這對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響。傅雷又將這段童年“陰影”經歷傳給了傅聰。傅雷教子,兼有言傳和身教,傅聰、傅敏兄弟在童年時是一對“小頑童”。傅雷脾氣暴躁,也曾因為孩子調皮而動手,但在這封家信中,他卻向傅聰表達出自己的心跡:“跟着……與熱愛呢?”多麼動聽的內心剖白!

傅雷對傅聰的愛表露在一封封的書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筆墨間,全是拳拳愛子之情,對傅聰生活上的一點一滴的叮囑細緻無比,比如在一次書信中他提到了傅聰在儀容上的壞習慣,含蓄地表達了不贊同,令人動容的是,他沒有命令服從,而是在建議。這平等的語氣,也透露出父子之間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這裏,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一個對我和妹妹要求十分嚴格的人,特別是在青春期,我們之間的關係十分僵化,有時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説抱歉,便選擇了用信紙記錄,有些話我覺得放在紙上比説來更好,父親看到後也會默契的回信給我。內容肯定沒有傅雷先生的家書內涵之深,也沒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覺得這一張筆墨中,一紙情是相同的,都是獨屬於父親深沉而又樸素的愛。

近百年前的燈下,中年人落下最後一個字,封好信,目光裏是無盡的思念與愛,燈光搖曳間,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後的燈下,我又重翻開厚重的家書,細細品讀,這一張筆墨一紙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一本好的書講究一個“真”字,家書則更是如此。傅雷兩個孩子的成就,便是讓這本家書擔起了這個“真”字。

《傅雷家書》在國際間的聲譽很高,所依靠的不僅僅是傅雷在磨難中歷練出的深厚筆法,更打動人心的是家書中每一個字都凝結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苦心孤詣。家書中的父親形象不是一個板着臉的霸道形象,他的話語更 像是一個兄弟一個朋友平等的問候叮嚀。只有在表現出對孩子的思念時,幾絲無力才使人記起,這已經是一位兩鬢斑白的老父親。

《傅雷家書》被譽為“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更像是一本成年人,尤其是父親所不得不研讀的名著。傅雷對孩子獨特的教育方式,他那感人的平等對話。成為幾代父親的楷模。他不是憑着父親 的權威讓孩子明白他的苦心,更不是試圖讓孩子成為一個百毒不侵的鋼鐵。傅雷教導出的孩子是真正“人”。一個大寫的有血有肉的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這是傅雷在家書中對傅聰説 的話。我的天啊,他真是深深的感染了我。我無法想象一個身在異國的孩子看到這樣一句話,會感動到何種地步。或許還要有幾滴眼淚來表現自己的心情吧。

被生活磨礪出的滄桑和行萬里路表現出的滄桑。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因為建立在生活方面的成熟,多為瑣事煩惱,一點小事就會心煩意亂。而路走得多了,人也會見得多,性格也會變得從 容淡定,做到“泰山崩於前而心不跳”。這就是二者的差距。

其實與其説傅雷成就了傅聰,倒不如説父愛,創造了一個傑出的藝術家和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之父。有人説父愛像一座大山,雄偉有力。可傅雷的愛,卻如潺潺清泉,緩緩流入人心,滋潤那片心靈的土地,這正如魯迅先生 所言“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那飽含着殷殷父愛的諄諄教導,那穿透靈魂的人生和藝術體驗,如源頭活水注入兒子的內心,拓寬了傅聰有限的人生閲歷,加深了對藝術的體味和把握。沒有愛,就沒有堅強的男 人傅聰;沒有愛,就沒有藝術家傅聰。

中學課本,節選了傅雷與傅聰的藝術對話,傅雷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你的脈搏與莫扎特一樣,你真正理解了莫扎特”。“脈搏一樣”。多麼恰當形象的比喻。脈搏一樣,這是對音樂何等的理解。沒有幾十年的文學經 歷,是無論如何説不出這種話的。這是對孩子最高的讚譽。按照常理父親的角色應該是“糟糕透了”。可傅雷另闢捷徑一人分飾兩角。在角色轉換方面如魚得水。孩子也爭氣,這父子兩可真是羨煞旁人。

也許再過十幾年,我們這一代人也會為人父為人母。我們之中有幾人能打到傅雷的境界,我們無從知曉,但能夠與子與女產生共鳴,脈搏一致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快樂,這也就足夠了。這也就是我從《傅雷家書》中學到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透過紙張看到了一幅幅傅雷和付聰日常交流的場景,並且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殷切的期望,儘管他有時候的嚴格要求可能會令孩子覺得不近人情,但絕對是令孩子一生受益的做法。

其中,傅雷的一些教育觀點是做父母的可以借鑑的。例如:

1.把人格教育看做主要,把知識與經驗技術的傳授看做次要。

2.把藝術教育只當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3.培養一門藝術方面的學問,需要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為基礎。

以上三點,明顯的在重視人才專長培養的同時,更重視全面教育。

傅雷認為培養專長要以全面的教育為基礎,這和現在我們所説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一致,也被現代人廣泛的接受和認可。

結合現在社會的教育形態來説,付雷為付聰提供的是完全式的精英教育:學琴從名師、高起點的家庭教育、開闊眼界的.悉心指導和交流、全面的素質教育。對於年幼時期的付聰來説,這看起來很難,要求很高,但因為傅雷家庭環境和往來交流的學術氛圍令付聰在不經意間就能耳濡目染到,所以付聰出色就顯得順理成章。

單單依靠父輩的指導和培養,並不足以成就人。付聰本人的努力,也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付聰之所以能在遇到挫折的情況下還能在音樂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以下幾方面的自身因素是分不開的:

1.學習的態度嚴謹而專注。

2.教學時間外自己肯下苦功。

3.具備獨立思考和注重邏輯的好習慣。

4.有廣闊的音樂視野。

5.有音樂方面的天份。

6.家庭環境和藝術氛圍的潛移默化。

付聰的成功,和前5點他個人的態度、努力程度、得天獨厚的條件分不開,但同樣換做任何一個別的家庭,也不會為付聰提供那麼好的藝術環境和藝術氛圍。天時、地利、人和,真是缺一不可。

在傅雷給付聰的書信中,這些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所體現,並且起到了非常重要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付雷對付聰的嚴格要求也在往來的書信中,不斷的重複,例如:"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不能聽信一面之言"(要兼聽)、"先看書自學樂理知識,待到學校開課就不擔心聽不懂了"(笨鳥先飛,人後多下苦功)……

這些往來的書信中,不僅包含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殷切希望,還傳遞了父親的人生哲學,也包羅了父親總結的實用經驗。這些哲學和經驗,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即便是現在遇到事情拿來借鑑,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和實用性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愛如q》,母親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個q,“我”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並且覺得十分丟臉,待到長大以後, “我”仍舊是母親的牽掛,到了最後“我”才明白,“我”其實就像是q字母裏頭的那條小小的尾巴,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那頭。其實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愛,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做的不是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優秀,不能自我、自覺的學習。其實最最放不下心、最最為我們驕傲、最最心疼我們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其實,不只是母愛如q,父愛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書》當中的那位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年少,就隻身到國外留學,面對着語言和學業以及禮儀,為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着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xx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這麼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説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裏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説,“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儘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裏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為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你認為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嚴厲並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懵懂而艱辛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經歷,而且必須成功的渡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麼請你仔細地,帶着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閲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特殊的書,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數書籍一樣,《傅雷家書》收錄的是一位父親對於教育子女的語言,總的來説,就是一封封的信構建自己對於子女的諄諄教誨,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傅雷家書》中傅雷沒有用華麗的語言來傳達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的總告。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真誠的心來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心靈的交流。每一位父親對於教育自己的子女都會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對於兒子在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傅雷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看出了傅雷與兒子之間的友好關係。

《傅雷家書》縱使寫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話,卻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不僅在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方面幫助孩子答疑解惑,也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可謂良心用苦。世上有千千萬萬的處於困惑迷茫的孩子,卻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開明豁朗的父親,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滾打中自己領悟。幸運的`是,每個人都有選擇閲讀的權利,也給一些比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傅雷先生對孩子的愛表達得急切深刻,愛之極深,卻又能放之飛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每個孩子都是一百,有一百的天真,一百的熱情,一百的探索,卻經常被偷走了九十九,對中國父母堅守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情況,傅雷先生沒有一置可否,而是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麼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

現今社會,網絡時代,比起以前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遙遠。一個屋檐的家人見面也不交談,人們之間多了許多的冷漠與陌生,而家書已經成為了一個遙遠的過去。在這個暑假裏,漫漫時間,我閲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當初選這本書是因為偶爾看到它的內容簡介,書信來往間的問與答,父親對孩子滿滿的關愛,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以及孩子與父母之間濃濃的親情充滿在這一封封家書裏。這些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應該需要的。

孩子處於叛逆的時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溝通,那麼孩子可能會誤入歧途,成為社會的對抗者。傅雷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受益匪淺,而最重要的是告訴我交流溝通的重要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微風拂曉的時候,陽光正好,坐在窗邊,讀了那《傅雷家書》,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所忽略的。

“這封長信寫了五六個鍾”,“跌跤後,腿力尚未恢復……替你翻譯,都是忍着腰痠背痛來做的。”

父親身體上出了問題,依舊要顧及兒子的鋼琴學業,技巧訓練,心態變化,情感問題等等,甚至連細微的事情也一一上心。為兒子忙前顧後,工作繁忙之餘還要擠出時間為兒子抄寫翻譯,到底來,父親到底只是是希望兒子的學習生涯是能夠順順利利學成歸來。母親在做完家務之餘,分擔着父親的工作也常常對待兒子總是噓寒問暖。父親自己常在深更半夜,夜深人靜之際,強忍着腰痠,頂着背痛,撐着疲勞,默默地在空白的信紙上寫下一字一句,成段成篇,小心翼翼地疊好,整齊,帶着殷切的希望裝進薄薄的信封,等待着兒子的回信,只為兒子一切安好……信寄出去後,連回信日期也預估好了,收不到回信,父親會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提早收到了信,高興得像個得到糖果的小孩子。

試問自己,如果生活在以前,我會花五六個鍾,頂着疲憊去給父親寫上一封信嗎?我想我肯定是難以做到。我或許可能只會抽出十來二十分鐘去問一聲是否安好,但是我相信我的父親也一定,必定會像文中的`父親一樣,當我需要時一聲不吭,幫我打理好一切。一次,我讓爸爸幫我打印一份照片資料,轉頭就跑出去玩了,回來玩累了也就忘了。誰想為了讓我看得更加清晰,把照片的文字逐字逐字打印出來,他本來就不太熟電腦,到我手裏的時候,我驚喜地問,弄了多久,他擺擺手説沒多久。後來,媽媽告訴我説你爸爸打字就打老半天,打印機太久沒用忘記了,就在那敲敲打打,弄到凌晨才搞好……

社會上,有許多的人,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忽略了這份樸素而深沉的愛。甚至會誤解扭曲這份愛,嫌棄他們囉嗦多事,跟不上時代潮流,不理解年輕人的生活,總是指手畫腳的。

我看過《時文選萃》裏一篇洛陽晚報的文章。女兒上高中了,開始離家寄宿了,少了女兒平日裏的吵嚷,少了女兒的嫌棄,父母應該高興,可卻是裝了滿懷了落寂。週末沒到,父親叫妻子買多點好菜,妻子説早就備好了,就等女兒回來了。

也許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子女如何,始終將心底十分的愛,無聲的付出去了。父母之愛,難以報答,但我們更應該盡己所能,多體諒,多陪伴。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説:“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説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在與傅聰意見不合激烈爭吵後,他在信中這樣説道:“ 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傅雷卻能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讀懂那背後深沉的愛。

他們作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與愛戴之後不會去想擁有的,因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們並不完美,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條,他們很少讀書,他們不會要我提高藝術修養,他們與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個我。但他們愛我,那些我厭煩的嘮叨,管束,斥責,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無論何時都有所歸;他們給了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不必經歷他們經歷的那些痛楚;他們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入每一個孩子般長大。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下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訴他們你愛他們,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弗蘭西斯。培根曾説:"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 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一封封家書躍然紙上,彷彿聽到了他們之間在對話,似乎我是一個躲在角落裏側身傾聽的第三者。這些內容真的極大地滿足了我的內心想要父母管束,教育的渴望,也填補了我對知識家庭教育的另一種認識。

我出生在一個缺乏書香氣息的家庭,也以放養的方式成長着。從沒有什麼所謂的家書,知識的灌溉,修養的培養之類的存在。回顧過往,好像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經歷,在摸索,在成長。父母只是盡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幫助我,更多的還是要我自己去塑造,去培養,去提升。

之後,我發現,閲讀是一個很好的.路徑,我能從書本中找到有價值的思想,挖掘到深刻的哲理,體味到他人的人生,從而確立我自己的思想立場。

如果我沒有讀《傅雷家書》我就錯過了一幕幕父母與子的對話。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贅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説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乙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從這些充滿愛意的文字裏,我看到了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操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自己的孩子。談藝術,談做人,談修養,談人生,他用自己的經歷為孩子指引着道路。

他説:"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就是人生的起起落落。

真的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這大概就是讀好書的價值所在。

昨天,翔仔跟我説,真的很羨慕你們這些能靜下來讀書的人。我想説,你也可以的!我能做到,是因為我深知我的閲歷不足,知識不夠,思想不深刻,所有我不得不去汲取知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傅雷,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一生成就斐然。在這本書裏,我深刻地體會到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與期望,以及他內心深處的愛國之情。

《傅雷家書》在國際上的聲譽也很高,它的獨特在於: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字裏行間,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情感真摯、質樸,令人動容。每一個字都凝聚了父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最深沉的愛。在這裏,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板着臉的父親而是一位慈父與摯友。父子二人促膝談心,談笑風生,彷彿就像一對無所不談的朋友,感情熱烈而真摯。只有在勾起對兒子的思念時,幾絲無力感才令人想起,這已是一位兩鬢斑白的父親。

另一方面,《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書。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事無鉅細。父親一直都在處處關心着自己的孩子。在藝術上,傅雷現身説法,給予孩子藝術上的指導和誠懇的建議。告誡孩子獲大獎不驕傲,遇困境不氣餒。做人要謙遜,做事要踏實嚴謹,一步一個腳印。在兒子消沉苦悶之際,父親鼓勵兒子振作起來,學會面對生活的高潮與低潮,樂觀面對人生。他把深刻的人生感悟告訴孩子,在點點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真誠的人,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出於一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提醒兒子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始終忠於國家,勿忘國家的榮辱。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對如何進行勞逸結合的問題,給兒子做了正確、有益的指導。告誡孩子切莫為了金錢而身心勞累,希望兒子能保持身心平衡,高瞻遠矚。他還以朋友的.姿態現身説法,幫助兒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穩妥處理事業與愛情兩者之間的關係。另外,他告誡兒子在國外不要不拘小節,要做一個禮儀得體的人。父親始終站在兒子的角度看問題,循循善誘,給予正確的引導。諸如此類,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我認為這本書對於我們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學藝術的若是細細品味傅雷對於藝術的評論與建議,就能從中獲益;為人父母的可以學習傅雷教導兒女的成功經驗;作為兒女,我們也能從中更深切地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無私的奉獻和關愛,使我們學會感激父母,從而互相理解,互相體諒。這本書給予天下父母子女以強烈的感染和啟迪。當然,最主要還在於,這本書對人們的道德、思想、藝術、文化修養等啟迪深遠,是使我們提高自身修養的一本珍貴的寶典。《傅雷家書》讓我們懂得:一個人或是一個社會,若只有物質方面的追求,是不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更加值得追求與重視。傅雷的精神,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寶貴財富。

傅雷的家書,沒有修飾,沒有矯情,像一股清泉,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及文藝評論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這是一部最好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作為父親的傅雷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兒子的教育中,那麼傅雷是如何教育兒子的呢?

首先,他認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這些家書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在信中,他常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為了兒子,他以身垂範、孜孜不倦,現實中又有誰能完全做到呢?俗話説“上樑不正下樑歪”,現在有多少家庭的父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剛嚐到點甜頭,就高興的得意忘形了?自己對待長輩,不分輕重,時不時還會惡語傷人;教育子女一遇到點小困難,便畏首畏尾,總想着去逃避,不願擔負為父的責任……是時候該靜下心來想想了,所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其次,深深觸動到我心靈的是,他對兒子那份濃濃的愛意。頗深印象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里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之間的小故事。”誠然,每個人都有展開翅膀,飛出巢穴的那一刻。父母們是多想看着我們茁壯成長,卻又多想不願我們離他們而去啊。他們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撫養成人,為的還不是望子成龍,希望我們能有點出息?恩情深似海,這份愛,水不能溺,火不能滅。來日的一言一行,定不能忘了他們的教誨,也決不能辜負了這分情,更要爭做棟樑之才。

在閲讀中我也感悟着自己那份父子情,父母每日的辛勤勞作,就是一面鏡子,照耀着我也要勤奮努力。我開始理解父母平日裏的那份嘮叨,是這些所謂的閒言碎語教會了我許多東西,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的,如今想來都是受益匪淺的。

讀《傅雷家書》,我想既會成長父母,更會激勵我們青年,讓我們更深刻領悟親情的含義,做人的追求。強烈推薦,你也來讀一讀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讀罷《傅雷家書》,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讓人覺得是在褻瀆這部經典之作。我學識淺薄,沒有什麼深刻地見解,所以,在這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相信所有讀過《傅雷家書》的讀者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先生的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根據自己少的可憐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有人説《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但我並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我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閲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麼規範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閲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麼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着理性的靈光!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以上便是我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我時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父母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嗎?為什麼他們總是那麼善變,上一秒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就波濤洶湧,是不是他們對我們的愛很淡很淡呢?只要我們犯了錯誤,愛就會立馬消失破碎……這些困擾我好久的問題,在我讀完《傅雷家書》這本書後都解決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它永恆地存在。傅雷對他的兒子傅聰有着深深的愛,但當傅聰年幼時,父親對他卻是非常嚴苛,近乎不近人情。當傅聰長大離開後,傅雷深切地感受到對兒子深深的牽掛,他將這份愛化為一封封家書,藏在對兒子每一句的諄諄教導中。他時刻關注兒子的成長,用愛去鼓勵他前行。當他發現兒子的錯誤時,也會明確地指出,並耐心地教導他;在兒子遇到困難時,他更會努力地去幫助他,比如傅雷對兒子在藝術上的點撥:“《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像琵琶的聲音極切;而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幾句,等於一個長的e;‘銀瓶……水漿迸’兩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聲勢雄壯……”在這一段中,我看出了他對兒子的深愛,其實傅雷對音樂的研究並不是那麼深刻,可是他以其淵博豐富的知識,睿智的見解對兒子予以了點撥,他能看穿詩韻和琴的聯繫,體現了他在文藝上的深厚造詣,也告訴兒子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形式彼此都是相通的。

對傅雷的夫人,傅聰的母親,我也有着極高的敬意。在傅雷對兒子極其嚴苛的時候,她在精神上也備受折磨,但她卻一直努力調和着父子之間的關係,而在傅聰不回信時,她焦慮萬分,無一不體現了她對兒子深深的愛。她也許不如傅雷那樣擁有淵博的知識,能夠給兒子獨到的見解,但她卻是一個平凡又偉大的母親,她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兒子,對兒子永遠抱有希望,永遠以自己的兒子為榮。

愛是什麼?愛是一抹春風,輕輕拂過你的臉龐,圍繞陪伴在你身邊,而你也許並不知道,你的涼爽舒適正是因為清風的相伴,你的幸福安逸是有人在默默守護;愛是一把雨傘,雖然你不是每時每刻需要它,但當你真正需要幫助時,它就在那裏,隨時準備好為你遮風擋雨;愛是一本書,它教會你很多很多,在你迷茫時為你指明道路,在你驕傲自滿時教會你謙虛做人。

傅雷用一封封的家書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愛,而我們的父母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表達對我們的愛。正因為父母的愛,我們才少走很多彎路,正因為父母的愛,我們才砥礪前行,正因為父母的愛,才成就了今天和未來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