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項脊軒志讀後感(通用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2W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項脊軒志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脊軒志讀後感(通用7篇)

項脊軒志讀後感 篇1

我今天讀了《項脊軒志》一文,它講了歸有光青年時代的書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

當我看到:汝涕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似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寥寥幾句平淡的話語,對於一個幼年喪母的孩子來説,卻是再温暖不過的慰藉了。如果拿歸有光和我比的話,我可真是太幸福了,我有一對愛我的父母,我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我是“應有盡有”,而歸有光是“一無所有”。我應該珍惜現在我所擁有的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尊重長輩,幫媽媽幹些家務活,不能再讓父母累心於我了,況且,我還要當妹妹的好榜樣呢!

當我看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只語片言幾句話,語氣親切而又詼諧,我能強烈的感覺到祖母對孫子傳達的親切、疼愛的感情。

最後,當我看到: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以亭亭如蓋矣的時候,我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幅畫面:一個人站在一棵可以罩住天的琵琶樹下,吟着詩向樹梢上望去,淚水盛滿了他的明眸,一個女人的圖像似乎又出現在他的眼前……這個人就是歸有光,那女人是他的妻子,而這顆枇杷樹就是歸有光的妻子在她的生命被畫上句號的前一刻種下的。我讀到這裏時都快“淚飛頓作傾盆雨”了!

我希望大家也能看看《項脊軒志》,和歸有光一起走進家人的親情。

項脊軒志讀後感 篇2

餘觀先賢古人之文,如莊子《逍遙遊》之飄逸,《蘭亭序》之感慨,《赤壁賦》之悲愴,皆慕而忘卻,唯明歸有光《項脊軒志》時現腦中。先賢奇文故多,境界高妙如空山新雨者不可勝數,然觸動己心而心有所感者幾無出《項脊軒志》右者。彷如兩人,雖整日形影相接,一人喜文,一人愛武,終不可為知己矣。況人之於人皆不可同論,道不同而不相為謀者亦然多見,各歸其路,不聞不問,形同陌路而後再無多言,無需怨恨而傷其心,相忘江湖矣。《項脊軒志》,明歸有光興之所至而抒寫,其言寥寥不過百餘字,其辭質樸如水,去雕飾,還真情,歸有光為博功名而修項脊軒,至親聞之,皆來探望,噓寒問暖,歸有光有感於心,承親人之關愛,感己身之不爭,是謂痛矣。尤是其妻,雖為媒妁之妻,然興趣相投,耳鬢廝磨,真人生之大幸事也!然好事多磨,美中不足,其妻病而卒,歸有光自是悲痛,多年以後,見庭中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讀至此處,未嘗不心酸歎息,甚而淚下,感人至斯矣!餘至此而明,無情之文總致無情之眼,至情之章終遇至情之歎。

何以提及《項脊軒志》?蓋因近日聞得家中變故,悲而念起。猶記外祖母仙去之時,餘時年尚小,見母親之類皆聲淚俱下,痛不欲絕,受其感染,亦是淚如雨下。其時尚未覺親人離去之痛,如《項脊軒志》歸有光之痛失愛妻者。

今憶外祖母音容,小時最喜外祖母家中小住,往往一住便是數旬,其家遠鬧市,周圍皆蒼翠松柏,更有桔園綿延其外,放眼望去,不見其端。每至盛夏,攜三兩夥伴躥於其間,或捉迷藏,或輕躺草地,伸手便摘到橘子樹上之綠橘,剝其皮而大啖,以至最後牙酸澀,衣衫皆染橘汁清香,臉亦塗之不清,外祖母往往責備兩句,便心疼地為我洗臉,擦藥於我擦傷之處,餘偶然瞥眼看外祖母,皆笑意慈祥,直暖心脾。後稍大,略懂事,即至其家,亦不會如小時那般賴住不走,而外祖母亦如從前那般慈祥,亦不強留。後忽聞外祖母逝去之噩耗,眾人皆悲,家中大作法事。餘猶記外祖母逝去之安詳表情,靜靜躺着,直到入土的時候,母親悲痛不可自持,恨不能親身代外祖母之入棺,餘旁靜觀,亦不知過了許久,唯聽風聲呼嘯,四野寂靜。外祖母過世之後,外公孤身一人,數年後,順時代潮流,擇一老人共度餘生,餘念外婆,終不肯叫她一聲外婆,如此數年。外公家中養雞數只,以作補給,逢年過節,母親便會拿一隻外公家養的雞,每年過年拜年,亦會先至外公家中,看望他老人家。外公身體健朗,經歷風霜數十載,所言亦皆深有感慨,餘等後輩圍坐火盆旁,聽外公閒談家常,路途寒意盡消。後餘遠赴西川天府求學,不得常常回家,唯至春節方能看到外公,外公對我很是喜愛,每於言談之中提及我,餘今想來,甚是愧矣。前段時間,漫長考研之路終告完結,我才收到外公逝去的消息。我呆了幾秒鐘,便問家中是何時的事情,兄長説是十幾天前的事情了,外公死前的一個星期,説了很多話,其中還提到了我,似乎是在對他之一生作最後之總結。餘心感慨,念親恩,憶昔往,忽記歸有光《項脊軒志》,心有共鳴而記之。望外公外婆在天國那邊永得安好,二老永遠健康,尚饗。

項脊軒志讀後感 篇3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整篇文言文中最令人難忘的千古名句。高中讀的時候只是覺得很有韻味,所以喜歡;現在讀着感同身受。

國小二年級的時候,爺爺在院子裏栽了一棵不知名的小樹,沒幾年的時間,它就頑強的長成了一棵能獨當一面的大樹。春天萬物復甦,我們家的大樹也會冒出嫩綠的小芽兒,開出甜蜜的花兒,我們淘氣的三姐弟老愛去招惹前來採蜜的小蜂,每到這時候,爺爺都膽戰心驚地訓斥我們。夏天午休起牀後,我們就迷迷糊糊的搬個小板凳坐在樹蔭裏面,聽着知了充滿活力的長嘯,繼續打盹兒。在秋高氣爽時節,弟弟纏着爺爺在樹上綁上繩子玩兒盪鞦韆。冬天樹上覆蓋一層厚厚的雪的時候,我們姐弟三個就合力使出吃奶勁地搖樹,讓雪落在身上假裝自己是雪人,每次都能逗笑爺爺。

雖然爺爺已經去世了三年,但每次看到院子裏的大樹,就會感覺到爺爺一直在我們身邊,下一瞬間就會搬着小板凳坐在樹下乘涼。最近一次回家,發現那顆承載着爺爺音容笑貌的大樹不見了,奶奶説因為要拓寬路面被強制鋸掉了,那一刻突然清晰地感覺到爺爺離我真的越來越遠了。一個恩施的室友説,她外婆在小時候栽了一棵桂花樹,長得很壯,開的花又香又漂亮,遠遠勝過普通的桂花樹,吸引了很多遊客和專家前來觀賞,當地政府甚至提出了高價購買,外婆拒絕了出售,依然自己悉心照料。去年的`時候,外婆因為重病去世了。今年金秋時節,外婆的美麗桂花樹,再也沒有開花,而且有些枝丫出現了枯萎情況,鄰居説桂花樹估計活不長久了。

我們是相思之人沒有了相思之樹,而室友外婆家的相思之樹沒有了相思之人。

項脊軒志讀後感 篇4

《項脊軒志》主要以項脊軒為中心,着重描寫了與之有關的家庭人事的變遷。表達對家庭興衰變幻的無限感概和對祖母、母親和亡妻的的深切懷念。

每當我讀到“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人鳥相親相和,富有詩情,增添生活之樂。主人公的精神意趣,常與天地自然相往來。項脊軒雖小,其境界又很大。

每當我讀到老嫗敍述母親之事,寥寥數語,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無不盡現紙上。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可謂平淡至極,對一個幼年喪母的人來説,卻是那麼親切、那麼温暖、讓人懷念。再如對祖母的描寫,一見面:“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寥寥幾筆平淡之至,語氣親切而又詼諧,貼切地傳達了祖母對孫子的親切、疼愛之情。

每當我讀到“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讀至此,心中不免羨慕。“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讀至此,替作者“淚飛頓作傾盆雨。“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一句看似尋常的感慨,卻包含了歲月的變遷,人之悲歡,造化之弄人,最終,淡定了,卻也不能忘卻的思念。

讀了《項脊軒志》之後,我感受到作者歷久不忘、親切感人的細節描寫,是人生之樹上最具有光彩的枝葉,是生命長河裏最動人的浪花。等我們細細品味,至誠至真之親情貫穿在悲欣交加的的生命裏,其情醇厚,歷久彌堅;其香幽然,百世流芳。

項脊軒志讀後感 篇5

高中時讀歸有光先生的《項脊軒志》,覺得真是一篇情真意切,悽婉動人的好文章。如今重讀此文,又不免心生慼慼,不勝悽惶,令人“長號不自禁”!

先生初寫此文時大概在19歲左右,正是躊躇滿志,為博取功名、實現平生抱負、光宗耀祖而發憤讀書的時候。儘管身處“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且下雨的時候還“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然而心中的理想平生的抱負讓他苦中有樂:“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一個充滿激情、奮發向上的讀書郎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為之心潮澎湃;儘管讀書的生活是那樣清苦,陪伴他的只有寂寂的庭階和時來啄食的小鳥,但只要有書作伴,即使是半牆的明月,斑駁的桂影,也讓他覺得“珊珊可愛”。家族的敗落離析、祖上的諄諄教導、祖母和母親的殷切期望,更加激起他立志於學、學有所成的決心,所以當憶起祖母當年對他説的“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和“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這些話語時,怎能不令他“長號不自禁”!這長號是奮起的長號,這淚水是堅忍的淚水。在先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眾多讀書人的影子,特別是那種落拓讀書人的影子,而不是那種吊兒郎當掛羊頭賣狗肉紈絝子弟讀書人的影子。

先生補記《項脊軒志》當在二十多年之後。此時的先生已年屆不惑,這樣的年齡,本應該是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的時候。然而,英雄有失路之悲,志士有壯志難酬之苦。這二十多年來,先生命運卻是困蹇不堪。科舉上,慘淡經營,三年一次的會試,一連八次都是落第而歸;四十三歲時,失去了最心愛的長子;時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勞任怨、與己分憂的妻子王氏。先生對妻子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後一部分的補記全是記自己的妻子。回想起與妻子“憑几學書”的歲月,物在人亡,睹物思人,怎能不潸然淚下!“吾妻死,室壞不修”,“卧病無聊”,“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看似平淡的敍述,卻隱含着先生撕心裂肺的痛,尤其是那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實乃悲中之至悲,讀文至此,雖不流涕,誰不流涕!

林黛玉的《葬花吟》詩中有這麼兩句:“獨倚花鋤淚暗灑,灑向空枝見血痕。”《項脊軒志》中的描述看似平實冷靜,實際上卻是歸有光先生面對無花的空枝灑淚而成的文字,此等文字只能一個人在深夜裏靜讀。

項脊軒志讀後感 篇6

《項脊軒志》是明代古文家歸有光的抒情散文。作者以項脊軒為選材組材的中心,從日常生活、家庭瑣事落筆,抒發自己或喜或悲的情感。就行文線索來看,雖然作者説“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但文章的情感則都圍繞“多可悲”拓展開去,重在展現令作者魂牽夢縈的“悲情”。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要抒發的就是前後長達二十年的內心“不得其平的”悲情,多少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在讀者心靈深處引起了共鳴。

一、散文的第一節寫項脊軒修葺前後的變化,由既小又破且暗變行明亮、清靜、雅緻,於是作者或“偃仰嘯歌”,或“冥然兀坐”,內心的喜悦來自對現實的超然。當然這種超然是暫時的,它恰恰反襯了現實之中作者所負的責任的沉重。由喜入悲,我們會看到更濃郁的悲。

由此,作者在第三節中先非常委婉地寫出了父輩叔伯分家另立,籬芭分隔,離心離得,家道敗落。一方面,激勵作者發憤苦讀,以振興家族,光宗耀祖為已任,過早的承擔起了整個家族的責任。另一方面,又使作者覺得祖母和母親給他的親情彌足珍貴,因而這兩種情感糅合在一起都成了悲情的內涵。

母親的早逝,使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與日俱增,而這種思念主要通過“乳二世”的老婆婆的回憶來表現的。除了側面描寫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對祖母的印象是正面描寫。對親情的惦念和強烈的責任感融為一體,加深了更深層次上的悲情。

補記部分,作者表達了對亡妻的思念。通過一棵枇杷樹,更寄託了作者無限的哀思,所謂紙短情長,寓不盡的思念於言外。

二、作者因親人一個一個離去而悲,同時親情成了他完成家人遺囑的動力,同時也增加了他使命感和憂患意識,這也許就是作者寫項脊軒的出發點。作者在本文中要表達的是世事變遷,先人的慈愛面容、諄諄教誨、殷切期戴如在目前,而又這成為自己的一份沉重的責任時時的警策。且隨着歲月的流逝,愈發顯得重大,終身難以忘懷。一片愛心由於責任感而傳承,也傳承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三、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一文中,對親人的深切懷念與家族的自我責任感是相互促動、彼此撞擊的。“悲”既是為親人亡去而悲傷,更是因為承擔了更多的盡孝的責任,悼亡情與責任感的結合,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是更深意義上的悲。自我的悲情與附加着沉重責任感的美好親情的痴戀相結合,使本文成為千古絕唱。

項脊軒志讀後感 篇7

百年老屋,冠以先祖居住地之名,變成了一種精神符號。項脊軒之於歸有光,正如赤壁之於蘇東坡,沅水之於沈從文,波蘭之於肖邦,草原之於契訶夫,是一種心靈寄託。

項脊軒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歸有光的一片記憶,一懷思念。

從當初“塵泥滲漉,雨澤下注”的陋室到“明月半牆,風移影動”的雅居,歸有光向項脊軒傾注了多少心血。交錯雜植的蘭桂竹木,斑駁陳舊的直欄橫檻,滿屋肆溢的書香墨色,婉轉清脆的雀鳥啁啾,無一不顯示出他的高潔品質、高尚情操。在這小軒裏,他讀通了《五經》《三史》,鑽透了經學,於閒暇時練就了以足音辨人的本領。這小軒裏寄託的第一味思念,便是年少讀書時光的清甜。

項脊軒裏,似乎還響着母親輕輕的叩門聲,還留着祖母關門時投來的充滿期冀與慈愛的目光,還殘存着妻子伏案學書抬首發問的嬌憨情態。歸有光以老嫗之口追懷慈母,“餘泣”二字盡抒少年喪母的悲傷;以祖母對他的一次再平凡不過的探訪緬懷祖母,“長號”訴不盡心中大慟;以庭中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哀悼亡妻,雖未發一字哀聲,但此中傷情已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般,令人潸然淚下。“兒寒乎?欲食乎?”“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平平淡淡如同閒話家常的文字,勾勒出的卻是最温暖最樸實的親情。望着昔日妻子手植的枇杷樹,看樹隙中閃爍的流年的光影,物是人非的無奈、物在人亡的滄桑已撲面而來。歸有光在這小軒裏寄託的第二味思念,便是追念至愛之人的苦澀。

舉鄉試後“八上春官不第”的失意在項脊軒裏悄悄沉澱,積聚成了後來得到世人推重的歸有光。在項脊軒裏,歸有光年復一年地奮筆疾書,吟詠長嘯,一次又一次地洗刷掉落榜的恥辱與氣餒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同時他也看開了這些紫陌紅塵中的功名利祿,磨鍊出了一身傲骨。這小軒裏寄託的第三味思念,怕就是五十幾載人生經歷的百味雜陳了。

一丈見方的小小項脊軒裏,承載的是歸有光一生的歲月。雖然晚年的歸有光“歲在外,不長居”,他的心靈卻未曾離開項脊軒一步。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精神家園,它可以是向日葵之於梵高,墨梅之於王冕,也可以是項脊軒之於歸有光,這裏盛放的或許是最平凡的生活片段,卻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珍藏。

平淡之中見真情,成熟之後話思念,這,便是我眼中的《項脊軒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