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論中國》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5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中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中國》讀後感

《論中國》讀後感1

整本書是以西漢為本位,來探討整個中國。夏商周的作用在於確立中原為核心。春秋戰國則是向外同化與擴展,秦是過渡,漢則是基本上確立了中國為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哲學,同時建立了完整經濟網絡與道路網絡,政治上士大夫通過一套形而上的邏輯讓皇帝相信自己是天選擇的(正當性)並且士大夫會進諫皇帝並制衡皇帝。基層與上層的人才流動與信息流通是由察舉制完成的。可是後來漢朝衰微,在於光武帝不相信這一套形而上學,禁止了類似的儒家構建正當性活動,所以上層士大夫就衰退了。察舉制的失效是由於上層士大夫的衰退導致士大夫只認俸祿為了一己私利,而這樣就使基層無法使儒家精神滲透,儒家功利化。再加上有人叛亂,總領內外政務,士大夫完全失去政治效應。底層士大夫就形成貴族,政治結構平衡奔潰。之後就是老生常談,小皇帝,外戚,宦官,漢覆滅。長期分裂導致中原胡化,大唐直承北周蠻子,這就是中國衰微的開始(我認為作者是這麼想的),因為北周管制粗糙,大唐處理政務效率不高,唐以雙重身份統治整個東亞,促使東亞民族融合。這樣一個秩序本身是穩定的,但是伊斯蘭的興起衝擊吐蕃,就使大批胡人流入內陸,造成衝突,加上融合嚴重地區胡化嚴重,安史之亂之時,便是分裂的前兆,五代十國綜合過後便是宋朝的列國體制。元明破壞了中國的政治傳統——儒家的天命合法性,從此開始淪為專制的.國家,直到1911年。

許以漢本位來解釋歷史,同時引用蠻族入侵説來解釋唐的興盛。但許關於唐的敍述與文中引用的資料,隱喻他對唐的不滿。並認為從此中國歷史開始走下坡路。

《論中國》讀後感2

作者通過採訪許多騰訊骨幹寫出了這本互聯網大亨的書籍。

通過閲讀本書讓我瞭解到騰訊的發展,因為自己也是從那個時候走過來的,所以文中許多內容我都瞭解,自己瞭解的和當事人述説的確實有差距。因為我們是從觀眾的角度去看待,而他們則是實實在在的運動員,他們所感受到的和我們所看到的是不同的視角。

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心酸,我們遇事不能急於表達自己的態度,我們要去用事實説話,國人就是存在這樣的問題。網上流傳什麼,他們就信什麼,這就導致那些喜歡輿論的`操手利用善良的人民羣眾來得到他們的目的。

互聯網存在它的弊端,每天大量的信息湧入我們的生活。其中誰能保證都是真實的,每年出現大量的謠言散播者,雖然事後得到了相應的處罰,可是對當事人照成的損害又有誰來為此買單,難道只是過後安慰不了了之。

本書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馬哥在他的大學對面建立了一座騰訊大廈。我想這是所有年輕人為之激動的時候,我們何嘗沒有幻想自己能有所成就,揚眉吐氣的時候。這就是人的差距,有的人把這變成動力,用行動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有的人則一笑而過,覺得自己離那個夢想很遙遠,放棄了追逐夢想的機會。

你會覺得騰訊是複製王,但是我們互聯網起步的企業那個不是複製別人的。騰訊唯一的特色就是把複製更接地氣,更切合明義。騰訊的歷史性改革就有三次,哪一次不是在摸索着過河,他們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

“小步慢跑,技術迭代”,QQ,微信,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我們要感謝這些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