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林徽因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6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徽因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徽因傳》讀後感

《林徽因傳》讀後感1

高中時着迷林先生,[玫瑰]那時候腦海中的林先生侷限於才情,讀完《林徽因傳》,林先生的形象更加清晰――富有才情,理性堅強、細膩敏感。

喜歡林先生與朋友在北總布衚衕的日子,交流談心,自然愜意。敬佩林先生在李莊艱苦時期依舊堅持閲讀習慣,與樑共創《中國建築史》。

早有聽過林先生與徐和金之間有着説不清的關係,也帶着好奇的心(我敬重的`林先生是否真有幾段奇緣……)讀《林徽因傳》。讀完後,唏噓一口氣,愛情和友情面前,我看到的林先生是理性的,又覺得林先生是幸福的,與樑相伴數十年,與徐和金保持摯友關係。

在山西之行,面對一些惡劣環境和體力透支的情況,傳記中描述了林先生起伏變幻的情緒。在李莊時,林先生也會抱怨自己病重的身體和惡劣環境。一個人一生並不全是輝煌與成就,《林徽因傳》描述的並不全是林先生正能量和輝煌的一面,這才是完整的。

當然,就從這一本小小的傳記就瞭解了林先生,遠遠不夠。

這本書可以叫《林徽因與樑思成傳》?許多地方描述樑比傳記主人還多幾分呢。[微笑]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林徽因傳》讀後感2

讀這本書之前林徽因的認知是位被三個男人愛着的女詩人,讀後非也。

出身名門,妾之女,自小領會大家庭的人情世故,處理大人間的紛爭,照顧弟妹。16歲隨父留學歐美,父親教育觀超前,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正是這次放眼看世界,她找到了自己一生真正的志趣所在,這份志趣在她美貌如花外鍍了層厚厚的金,這份志趣是她一生的靈魂,長期奮鬥的夢想。

她的圈子裏有文學家 政治學家 物理學家 文學家 詩人 清華北大教授等,這樣的圈子決定了成為風雅高貴的精英。即使戰亂 ,即使肺病纏身,即使帶着兩個孩子 老母親 ,她依然沒向生活低頭,經歷長達八年的流亡生涯。即使夫妻二人一貧如洗重病纏身,但他們依然拒絕了美國“高薪厚祿” 因為一顆愛國的心。今才知她是中國國徽 天安門廣場英雄紀念碑設計者,一位非常有責任感的.建築學家。

她雖才華樣貌出眾但是平凡生養,有一份事業加持,無須驚濤駭浪,只求現世安穩。兩個子女都畢業於北京大學,都從事着自己最喜愛的的事業。

經歷了繁華與優渥,也經歷了貧困與疾病;收穫了親情 友情 愛情,獲得了圓滿的婚姻。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誰不愛?

《林徽因傳》讀後感3

好久沒有一口氣看完一本傳記:之前一直膚淺地以為徽因是一位花瓶式的浪漫詩人,所以腦海裏也只有她的那人間四月天以及和徐的糾葛纏綿,書裏作者多少帶着頌揚的基調,多少也美化了徽因,到現在我也不否認我眼裏的徽因其實是林樑的結合,但是徽因身邊都是當時的才子,都是那時代文學界的代表,加上早年遊歷歐洲,婚後不辭勞苦隨着樑考察古蹟,也足以證明徽因不同尋常女子!經歷了戰亂,徽因也由原來的詩意浪漫變成了滄桑,然而不變的還是心中對藝術對美的追求,就這樣,對徽因的敬畏之情也油然而生!

一開始我還感歎徽因生不逢時,但是仔細思考,也許正是這個歷史,正是這種際遇造就了徽因;一開始我也感歎徽因命運多舛,但是就像某人説的,這也許是對徽因最好的'結局,沒有親眼看着文革摧毀她的靈魂……

歷史終歸是歷史,也許誰也沒發再知道真相,誰也沒法百分百客觀描述太複雜的人以及歷史,他們就像塵埃消失了,但是他們都給我們留了一份神祕和美好!

什麼是悲劇,悲劇就説將美好的東西摧毀了……

無論作者神話徽因的成份有多少,至少我心裏除了記住她的人間四月天,還記得她作為女性是怎樣地擴展自己的視野,堅定自己的追求,以及對愛,對美的執着!

《林徽因傳》讀後感4

幸運得到了一本《《林徽因傳》,仔細閲讀後,驚歎世間竟有這位奇女子,集美麗、才華、驕傲、事業於一身。

林徽因,這位出身名門,在中國文學史和建築史的才女,是一個站在塔尖的才女,是一個用一生追逐自由、雙腳一向在行走的女人。她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活了五十一歲。然而她的生命是燦爛的奪目的。她不僅僅留下了超多優美的詩、散文和小説,作為建築學家,對保護中國的古建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的美麗和才華有目共睹,眾人稱羨。

我喜歡的林徽因,不做作,不矯情,儘管出身名門望族,但她卻待人落落大方,從不擺架子。她不追求浮華,也沒有走捷徑,而是腳踏實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則以她的才學和美貌,她完全能夠過另一種生活。八年抗戰她一向在顛沛流離中度過,貧困與疾病始終困繞着她,她卻樂觀的生活。她為研究和弘揚中國的`古建築傾盡了心血,以至於五十一歲便因肺病離開人世。

世上有一種美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縱然已被時光覆蓋,當你再一次翻開它的時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爍爍光華,讓後人為之讚歎。而林徽因就是這樣的人,她就是擁有美麗光華的人。

《林徽因傳》讀後感5

網絡上多見的關於林徽因的評價極其兩級分化,可是這樣一個人怎麼能用極是或是極非來判定。書裏可能又不少美化的成分,可林徽因的才情不假,為建築研究做出的貢獻不假,主要的.人生經歷不假,實在是不枉此生。

前半段的人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由的追求理想,有着豐富的閲歷,讓人羨慕得很。讀這部分的時候,有個很詩意的瞬間。

坐巴黎地鐵在上學的路上讀書,沒有手機信號,最適合看書。文筆優美很有味道,情緒輕易就被拉回到100年前,那是個最讓我着迷的時代,整個人陷進去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笛聲,吹奏的並不熟練但也還是悠揚婉轉,和我彼時的心緒極為相稱。我抬頭一看,吹奏者竟是一位黑人大叔,實在是有趣又矛盾的碰撞。對巴黎又多了一點喜歡。

可是隨着站在的到來,社會的變革,生活開始受到一波接一波的衝擊,之後的內容看得我幾度落淚。為祖國的遭遇落淚,為他們突變的艱辛生活落淚,更為生活再難還要堅持理想的模樣落淚。

最後疾病帶走了她,在遭遇更多不幸之前,也算是一種幸運吧。

《林徽因傳》讀後感6

幸運得到了一本《《林徽因傳》,仔細閲讀後,驚歎世間竟有這位奇女子,集美麗、才華、驕傲、事業於一身。

林徽因,這位出身名門,在中國文學史和建築史的才女,是一個站在塔尖的才女,是一個用一生追逐自由、雙腳一直在行走的女人。她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活了五十一歲。然而她的生命是燦爛的奪目的。她不僅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散文和小説,作為建築學家,對保護中國的古建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的美麗和才華有目共睹,眾人稱羨。

我喜歡的林徽因,不做作,不矯情,儘管出身名門望族,但她卻待人落落大方,從不擺架子。她不追求浮華,也沒有走捷徑,而是腳踏實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則以她的才學和美貌,她完全可以過另一種生活。八年抗戰她一直在顛沛流離中度過,貧困與疾病始終困繞着她,她卻樂觀的生活。她為研究和弘揚中國的古建築傾盡了心血,以至於五十一歲便因肺病離開人世。

世上有一種美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縱然已被時光覆蓋,當你再一次翻開它的時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爍爍光華,讓後人為之讚歎。而林徽因就是這樣的人,她就是擁有美麗光華的人。

《林徽因傳》讀後感7

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白蓮一樣的女子,純淨而美好。不僅在詩詞文學上大顯身手,更在建築學領域舞弄風騷,卓有成就。林徽因,一代風華的絕世佳人,才華橫溢傾倒眾生;讓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三大才子痴迷鍾愛一生。就是這個走在人間四月天的女子,讓眾男子“渴望仰慕愛”,讓眾女子“羨慕嫉妒恨”。作者結合其生平和寫過的句子展現一代才女多情動人的人生傳奇。在這寒冷的夜裏,我坐在這裏聽着音樂,感受着一本書,或者不妨説這本書所講述的`女子,帶給我的温暖。“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樣的詩句讓我温暖、感動。我不知人世間多久還會有這樣一個女子,她美麗、靈動、温婉,有着遺世而獨立的氣質。她詩歌、散文、戲劇均造詣非凡,她是中國現代建築學獨一無二的女建築學家。她才華橫溢又一生淡泊。

世上有一種美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縱然已被時光覆蓋,當你再一次翻開它的時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爍爍光華,讓後人為之讚歎,而林徽因就是這樣的人,她就是擁有着這樣美麗光華的人。

《林徽因傳》讀後感8

讀完這本書已經有好幾天的時間,一直想寫些什麼。林徽因真是一位傳奇的女性,她的人生活的非常精彩,書中有一些內容對我觸動很深:

一,非常欣賞她對熱愛專業的執着,從小受過中西方的連續,接觸很多人,每次看她的言論都有種暢快淋漓的感覺,這是眾多知識的積累,再融會貫通的結果;

二,書中聚集了很多在當代非常有影響力的名人,這要擱在現在,都是大明星價格的`。特別嚮往他們一起下午茶的時間,暢聊各種事實,或就某個觀點,甚至謀篇文章加以討論,我認為這才是一種有意義聊天。(想想我們朋友間的聚會,好多是以吐槽為主題的,是有點兒浪費時間和精力哈);

三,書中對樑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有一定筆墨的描寫,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幾封梁啟超給樑思成和林徽因的書信,我想這才是一個父親對子女盡心盡力的教導與指引。

四,林徽因在十六七歲的時候遇到徐志摩,我想她對他是一種崇拜,一種可以一起談天説地的朋友。當然徐志摩是浪漫的,林徽因可以在她那個年紀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沒有答應當時徐志摩的追求,這種智慧讓人欽佩;

五,最後來説一下林徽因和樑思成的婚姻,我想説的是能有這樣的伴侶過完一生,這是最大的幸福,沒有絲毫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