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七擒孟獲》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七擒孟獲》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七擒孟獲》有感

讀《七擒孟獲》有感1

眾所周知,蜀國的諸葛亮遠征南方,七擒六縱南蠻首領孟獲,蠻方才平。讀了《諸葛亮七擒孟獲》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現在我來大致説一下。

南蠻造反,諸葛亮引兵遠征,第一次活捉孟獲,他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一連六次不服,諸葛亮便放他六次,又渡瀘水,過四大惡泉,經桃花水,迎南蠻野獸,戰藤甲兵,終於,孟獲及弟孟優,妻子宗黨人等,盡皆拜服投降,永不反叛。孟獲感其恩德,乃為諸葛亮立生祠,還呼孔明為慈父,各送珍珠,金寶,藥材,耕牛,戰馬以資軍用。

這個故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於“七擒六縱”。諸葛亮為什麼要放他這麼多次呢?因為這樣才能使南蠻真正的`降服。如果只擒一次就立即班師回國的話,那麼南蠻也不能降服多久,久後必反。而且孔明有這個實力捉他七八次,他自己還説:“擒此人易如反掌,直須降服其心,自然平矣。”可以看出孔明的意圖不是用武力平叛南蠻,而是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降服。

人降,不是真正的投降拜服,心降,才是真正的投降,永不反叛。《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也就描述説明了這一點,“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表面上是跟隨曹操,心裏卻無時無刻念着劉備,這就是曹操沒有真正的降服他。

所以,降其心,才能得其人。

讀《七擒孟獲》有感2

今天,我再次翻開《三國演義》,讀了《諸葛亮七擒孟獲》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叫做孟獲的.人和一些士兵造反,諸葛亮就去抓他們回來。第一次,孟獲和王平大戰,諸葛亮指揮王平假裝戰敗跑到一個山谷,孟獲不知是計,他一到山谷就被抓了。第二次,諸葛亮去劫糧草,孟獲派董荼,但董荼是內應,他不戰而敗,當晚,董荼把孟獲抓獲了。第三次,孟獲讓孟優裏應外合,但孟優被諸葛亮灌醉了,孟獲又被抓了。第四次,孟獲不服氣,就攻打蜀兵,諸葛亮在孟獲的軍隊攻勢減弱的時候出奇兵,孟獲逃到樹林前,諸葛亮已經在那……

孟獲被諸葛亮抓了七次,諸葛亮也放了他七次。我佩服諸葛亮的大度和機智,用智謀和寬容感動了孟獲。孟獲經過這麼多次的爭鬥,終於永遠不再背叛,我覺得孟獲的這種敢於拼搏,最後認清形式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讀《七擒孟獲》有感3

今天,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中華上下五千年》。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坐在了椅子上面,津津有味地看起書來。

我看的第一篇小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叫《七擒孟獲》,故事的主人公是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散居着許多的少數民族,蜀漢對他們的`統治並不鞏固。劉備死後,這些少數民族首領紛紛反叛,諸葛亮決定親自率兵南征。孟獲在當地少數民族很有威望,所以諸葛亮決定生擒孟獲。第一次,孟獲被埋伏的蜀軍生擒了,諸葛亮把他放了回去。第二次又被自己人抓了起來,諸葛亮又把他放了。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前後捉了孟獲七次。最後孟獲被諸葛亮的寬宏大量、足智多謀打動了,心甘情願地投降了。

我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讓孟獲欽佩的五體投地,我一定要向他一樣足智多謀! 我還從書本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像諸葛亮那樣,凡事都要冷靜思考,再做出決定,不能向孟獲那樣蠻橫不講理,不然的話就會造成更大的錯誤。

讀《七擒孟獲》有感4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第二十八章節《七擒孟獲》讀完以後我深深地佩服諸葛亮那種寬容的胸懷、聰明的頭腦。故事主要講諸葛亮在成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但南方蠻王跟雍闓等,起兵謀反。而諸葛亮就第六次放了他。孟獲已經加破兵敗,就只好從鄰國借來三萬騰甲兵攻打諸葛亮。諸葛亮沒動一槍一刀就一場火把騰甲兵燒了精光,然後七次擒住他,這時孟獲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便跪地投降並表示以後再也不謀反。

我覺得故事中得諸葛亮非常聰明,能七次擒孟獲讓孟獲心服口服,並跪地投降。而書中的孟獲非常蠻橫用十萬蠻兵橫衝直撞攻城可太輕敵結果被諸葛亮偷襲。途中逃跑又被攔冰殺個光最後想抓諸葛亮結果中了陷阱又被活捉。我在生活中有時也像孟獲一樣只會用蠻力解決問題。上次,下課了因為唐明軒沒事找事把我説成“蘿蔔絲”,然後用手做成“猜到”在我身上狂切。我怒火中燒,隨手抓起唐明軒的水壺丟了。然後他又擠水放我身上。我抓住他得衣領,就把他壓在地上,掄起鐵一般大小的拳頭使出平生吃奶的勁往他身上瘋打。最後我還是被老是罰了,要是當時我有諸葛亮那樣寬容的胸懷、冷靜思考,就不會對同學大打出手,給老是添麻煩。

我從書本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凡事都要冷靜思考,再做出決定,不能蠻橫不講理,不然的話就會造成更大的錯誤。

讀《七擒孟獲》有感5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裏面精彩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桃園三結義”、“温酒斬華雄”、“三顧茅廬”、“青梅煮酒論英雄”……其中我最喜歡的`,還屬“七擒孟獲”。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慨良多,想要征服他人,就要贏得人心。因為靠蠻力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智慧去解決深層的問題,這是我從“七擒孟獲”中受到的啟發。

“七擒孟獲”中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瀘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軍到達南中時,聽説孟獲在這裏威望很高,所以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孔明共擒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不服氣,説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於是便有了一次次的擒與放。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卻是用植物做成的戰甲,有弱點存在。孔明用火攻戰勝孟獲,孟獲輸得心服口服。諸葛亮不但能力高強,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為深深的感動了孟獲。

“七擒孟獲”的故事傳為千古美談,看了這個故事後,我認為諸葛亮不但智慧過人,而且心胸開闊。面對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其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子做,還為他鬆綁、賜酒、以禮相待,將蜀國佔領的土地退還給他。

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忍字當頭,做事深謀遠慮,那麼,我們前面的道路也許會更平坦一些。

讀《七擒孟獲》有感6

我在讀《中外歷史故事》的“諸葛亮七擒孟獲”中深有感觸。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劉備去世後,要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然而在其中,南中地區發生叛亂。叛亂的首領是孟獲,他在當地很有威望,這給蜀國統一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威脅。於是,丞相諸葛亮要去南中平定叛亂,本來他是可以很輕鬆的平定這次叛亂的,但為了收服當地民心,諸葛亮打算用攻心策略。公元225年3月,蜀軍大舉南征,輕鬆地生擒叛亂首領孟獲,孟獲不服,諸葛亮放了他。但沒過多久,孟獲又被擒住,還是不服,又被諸葛亮放了。就這樣,孟獲被捉了放,放了又捉,前前後後共計七次,最後終於心服諸葛亮,誓不再反。

諸葛亮這一招就是有名的“欲擒故縱”。自古天下最難之事當屬降服人心,而孔明寬宏大量,利用智謀令孟獲心服口服,乃歸功於“智”一字也。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假如你的.親人或朋友對你犯了錯誤,我們有時就該忍一忍,寬容一下別人,不停地拉別人的“小辮子”這是不值得的。想一想,如果在這世界上多一些寬容,會使大家更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到那時候,我們心連心,還有什麼事做不成呢?

這是我的看法。你呢?

讀《七擒孟獲》有感7

縱觀巜三國演義》裏面內容精彩不斷,《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巜空城計》等,但我還是比較喜歡諸葛亮的《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南方蠻王,孟獲經常帶兵侵入諸葛亮的南部邊界,於是諸葛亮就帶兵去討伐孟獲。諸葛亮見孟獲有勇無謀,決定生擒感化他,讓他心服口服投降。諸葛亮七擒又七放孟獲,最後孟獲真心投降蜀國。諸葛亮用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成功感化了孟獲。就連我們的.偉人毛澤東對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都非常推崇。

在古代社會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當今社會仍是這樣。這使我想起最近新型肺炎病毒的事情,病毒剛在中國蔓延時,中國政府號召國人不聚會,少出門,每天量體温,出門要戴口罩的,把病毒悶死在家裏,並且很快控制了病情的蔓延。可歐美諸國對中國政府的觀點指指點點説我們限制人們自由,違法人權,並對中國政府橫加指責。當病毒剛開始在歐美蔓延時,他們的民眾不戴口罩,出門也不戴口罩。當病情大面積蔓延時,他們這才慌了,才想起中國抗疫寶貴的經驗,並要求中國分享抗疫經驗。可我們中國政府不計前嫌大度對他們進行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物資的援助。當其他國家得到援助時,就對中國充滿了感激之心,並表示與中國建立友好互助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同學們出現矛盾時,往往都以誰力氣大,誰朋友多來解決問,如果我們多學習諸葛亮化敵為友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那豈不是更加美哉?

通過《七擒孟獲》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遇到困難要動腦,不能用武力去解決,只有用智取勝,以德服人,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生活中與同學或朋友發生問題衝突時更是要這樣,希望大家以後都能學會用這種方法解決遇到的困難。

讀《七擒孟獲》有感8

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的機智。其中最能表現出諸葛亮機智的一篇文章是《孔明出師七擒孟獲》。

首先,他的機智表現在埋伏計上。有一次,孟獲見諸葛亮揮軍南下,就親自出來應戰。孔明在陣地後埋伏好人馬,叫王平在戰場上假裝戰敗,引得孟獲前來。孟獲不知是計,逞強好勝,一路追趕,正中諸葛亮的埋伏。只聽一聲炮響,鼓聲大震,魏延從山谷後面殺出來,切斷報孟獲的退路,生擒孟獲。這可真是埋伏用兵如神,機智擒拿孟獲。

在這篇擒拿孟獲的`文章中,諸葛亮多次巧用計。除了埋伏計以外,還有誘敵計、將計就計、明守暗攻計、解除猛獸計、識破詐降計、火燒藤甲計。他一次比一次機智,一次比一次智慧。最後讓孟獲心服口服,乖乖地投降了。

啊!諸葛亮真是一名聰明、智慧、用兵如神的將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