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3.84K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蜀漢先主劉備在永安病勢越來越重。他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囑咐後事。他對諸葛亮説:“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夠把國家治理好。我的孩子阿斗(太子劉禪的小名),您認為可以輔助,就輔助他;如果不行,您就自己來做一國之主吧。”

諸葛亮流着眼淚,哽咽着説:“我怎敢不盡心竭力,報答陛下,一直到死!”

劉備把小兒子劉永叫到身邊,叮囑他説:“我死之後,你們兄弟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尊敬丞相。”

劉備死後,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劉禪即了帝位,歷史上稱為蜀漢後主。

劉禪即位後,朝廷上的事不論大小,都由諸葛亮來決定。諸葛亮兢兢業業,治理國家,想使蜀漢興盛起來。沒料到南中地區(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雲雨、貴州一帶)幾個郡倒先鬧起來了。

益州郡有個豪強雍闓(音kǎi),聽説劉備死去,就殺死了益州太守,發動叛變。他一面投靠東吳,一面又拉攏了南中地區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叫他去聯絡西南一些部族起來反抗蜀漢。

經過雍闓的煽動,牂柯(音zāngkē,在今貴州遵義一帶)太守朱褒、越巂(今四川西昌縣東南,巂音xī)部族酋長高定,也都響應雍闓。這樣一來,蜀漢差不多丟了一半土地,怎麼不叫諸葛亮着急呢?

可是,當時蜀漢剛遭到猇亭大敗和先主死亡,顧不上出兵。諸葛亮一面派人和東吳重新講和,穩住了這一頭;一面獎勵生產,興修水利,積蓄糧食,訓練兵馬。過了兩年,局面穩定了,諸葛亮決定發兵南征。

公元220xx年三月,諸葛亮率領大軍出發。諸葛亮好友馬良的弟弟、參軍馬謖(音sù)送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幾十裏地。

臨別的時候,諸葛亮握住馬謖的手,誠懇地説:“我們相處好幾年了。今天臨別,您有什麼好主意告訴我嗎?”

馬謖説:“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險要,離開都城又遠,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們用大軍把他們征服了,以後還是要鬧事的。我聽説用兵的辦法,主要在於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夠一勞永逸呢。”

馬謖的話,正合諸葛亮的心意。諸葛亮不禁連連點頭説:

“謝謝您的幫助,我一定這樣辦。”

諸葛亮率領蜀軍向南進軍,節節勝利。大軍還在半路上,越巂酋長高定和雍闓已經發生火併。高定的部下殺了雍闓。蜀軍打進越巂,又把高定殺了。

諸葛亮派李恢、馬忠兩員大將分兩路進攻,不到半個月,馬忠又攻破櫩攏消滅了那?的叛軍。四個郡的叛亂很快就平定了。

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南中酋長孟獲收集了雍闓的散兵,繼續反抗蜀兵。諸葛亮一打聽,知道孟獲不但打仗驍勇,而且在南中地區各族羣眾中很有威望。

諸葛亮想起馬謖臨別的話,決心把孟獲爭取過來。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許活捉孟獲,不能傷害他。

好在諸葛亮善於用計謀,蜀軍和孟獲軍隊交鋒的時候,蜀軍故意敗退下來。孟獲仗着他人多,一股勁兒追了過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處逃散,孟獲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獲被押到大營,心裏想,這回一定沒有活路了。沒想到進了大營,諸葛亮立刻叫人給他鬆了綁,好言好語勸説他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説:“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計,怎麼能叫人心服?”

諸葛亮也不勉強他,陪着他一起騎着馬在大營外兜了一圈,看看蜀軍的營壘和陣容。然後又問孟獲:“您看我們的人馬怎麼樣?”

孟獲傲慢地説:“以前我沒弄清楚你們的虛實,所以敗了。今天承蒙您給我看了你們的陣勢,我看也不過如此。像這樣的陣勢,要打贏你們也不難。”

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來,説:“既然這樣,您就回去好好準備一下再打吧!”

孟獲被釋放以後,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進攻蜀軍。但是他本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哪裏是諸葛亮的對手,第二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諸葛亮勸他,見孟獲還是不服,又放了他。

像這樣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

到了孟獲第七次被捉的時候,諸葛亮還要再放。孟獲卻不願意走了。他流着眼淚説:“丞相七擒七縱,待我可説是仁至義盡了。我打心底裏敬服。從今以後,不敢再反了。”

孟獲回去以後,還説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區就重新歸蜀漢控制。

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命令孟獲和各部落的首領照舊管理他們原來的地區。有人對諸葛亮説:“我們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為什麼不派官吏來,反倒仍舊讓這些頭領管呢?”

諸葛亮説:“我們派官吏來,沒有好處,只有不方便。因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糧食接濟不上,叫他們吃什麼。再説,剛剛打過仗,難免死傷了一些人,如果我們留下官吏統治,一定會發生禍患。現在我們不派官吏,既不要留軍隊,又不需要運軍糧。讓各部落自己管理,漢人和各部落相安無事,豈不更好?”

大家聽了諸葛亮這番話,都欽佩他想得周到。

諸葛亮率領大軍回到成都。後主和朝廷大臣都到郊外迎接,大家都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興。

打那以後,諸葛亮一面積蓄財富,一面訓練人馬,一心一意準備大舉北伐。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概括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中有提到,《三國演義》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虛構創造。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東漢以來,南中屬於益州轄區之內,分置益州郡(即建寧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主要人物

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衞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①河南南陽卧龍崗;①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南陽。”

孟獲

中國三國時期南中少數族首領。系三國時期蜀漢益州建寧郡( 今雲南晉寧東 )大姓。生卒年不詳。後官至御史中丞。

蜀先主劉備死的前後,孟獲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漢,並誘煽夷人同叛。據《漢晉春秋》有載:其時蜀南夷帥作叛,諸葛亮來到南中,百戰百捷。聞知有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向為本地的夷、漢所服,於是務要生擒他。後來諸葛亮果然擒孟獲於盤東。

事件地點

黃承宗先生指出,關於”七擒孟獲的地點,據《滇元紀略》稱:“七擒孟獲:一擒於白崖,今趙州定西嶺。一擒於鄧賒豪豬洞,今鄧川州。一擒於佛光寨,今浪穹縣巡檢司東二里。一擒於治渠山。一擒於愛甸,今順寧府地。一擒於怒江邊,今保山縣騰越州之間。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從這些地點的分佈來看,覆蓋是現在雲南省內的廣大地區。從當時交通情況看,是兵卒步行,輜重馬匹馱運。諸葛亮的南征開始於建興三年春,平定完叛亂班師回成都是秋天。從成都出發,到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渡瀘處,已經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剩下的時間,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各點,更談不上還要在七個地點都要打仗。 黃承宗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後來的《三國演義》和劇本加以渲染,使情節尤為離奇,荒誕不經。而實際上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對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運糧。既籠絡了地方首領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銀、丹、漆、耕牛、戰馬。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使他能專事北伐中原,而後方南中境內保持安定。

南征意義

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中,不僅解除了蜀漢的南顧之憂,穩定了後方,而且從南方調撥了不少人力物力,充實了蜀漢的財政力量,從而可以專心於北方,揮兵北向秦中了。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命令孟獲和各部落的首領照舊管理他們原來的地區。有人對諸葛亮説:“我們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為什麼不派官吏來,反倒仍舊讓這些頭領管呢?”

諸葛亮説:“我們派官吏來,沒有好處,只有不方便。因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糧食接濟不上,叫他們吃什麼。再説,剛剛打過仗,難免死傷了一些人,如果我們留下官吏統治,一定會發生禍患。現在我們不派官吏,既不要留軍隊,又不需要運軍糧。讓各部落自己管理,漢人和各部落相安無事,豈不更好?”

大家聽了諸葛亮這番話,都欽佩他想得周到。諸葛亮率領大軍回到成都。後主和朝廷大臣都到郊外迎接,大家都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興。打那以後,諸葛亮一面積蓄財富,一面訓練人馬,一心一意準備大舉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