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7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4篇)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1

讀完《心平氣和教一年級》感觸很多,啟發也很多。我從心理特別害怕一年級,因為這一年是老師和學生最艱難的一年,班主任總是忙亂的、嘈雜的、緊張的,嗓子總是嘶啞的,甚至説不出話。它很難和“心平氣和”這四個字劃上等號。於是我懷着一分好奇,帶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師和她的孩子們,感受着屬於一年級的“心平氣和”。 這是一本原生態的教育隨筆,書中沒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論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則則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記,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教學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諦,其中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1、 秩序從安靜訓練開始。

一年級剛入學的.常規教育很重要,當我面對一年級孩子的時候,希望他們急速地成長起來,恨不得今天上學明天就學會了怎樣學習。但是開學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薛老師只強調“安靜”一條,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時間長了,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適應了國小的生活。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家長和老師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製造噪音。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儘量柔和地和孩子説話。

2、 適當且平和的懲戒。

看雲非常重視懲戒的方式與分寸,年幼的孩子們也準確地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老師罰我們就是喜歡我們。要不然的話,我們就會學壞,成為壞孩子。”下面是看雲與家長的談話:“已經處理過了,你不要聽見孩子們的報告跟着虛張聲勢。沒什麼的,該讓你知道的事情我會告訴你,像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即時懲戒過的,你最好裝作不知道。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視的感覺,是很讓孩子沮喪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3、抓好閲讀教育

聽低年級孩子們讀書,往往覺得他們拖調子如唱歌,每屆孩子都是如此,薛老師頑固:孩子們不達要求就不放鬆,教師一遍遍的領,讓孩子們感受語言中的音樂節奏。薛老師的頑固讓我感動,也讓我下定決心,今年的孩子們要抓一個新模式出來。

讀薛老師的文章,不僅能從中讀到我們國小老師真實的日常生活,更能得到許許多多的教育智慧,而且讓我們在工作中真正的受用。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2

人生如茶,靜心以對。只有守住內心的淡定與寧靜,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旅程中欣賞到最美麗的風景。

無意中看到《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就被它的題目所吸引,一年級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規矩,是如此的活潑好動,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這需要一種怎樣的境界呀?於是下定決心要看完這本書,看過之後發現自己缺乏的東西太多,要學的東西更多。

今年我又重新教回了一年級,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我的“管理”絕招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視、大喊制勝。這樣一來,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級課堂常規極好。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時,卻越發地覺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温柔,日日暴躁起來了,並且訓斥的次數多了,就沒有效果了。

作者薛老師在文章中提到“老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安靜,老師首先得做到“靜”,“講課聲音儘量小,學生讀書要求用心但輕聲”,“反覆表揚完成任務之後安靜看書的孩子,有意識的反覆強調,讓他們懂得靜是好的”。要求“看黑板的時候,她先目光閃電般地掃射每一個角落,發現分心的,寧可疾步走過去,告訴他看黑板,也不大聲呵斥。”她十分排斥大聲斥責孩子,排斥嚴厲地批評。

為了實現安靜教學,薛老師做了各種有益的'嘗試。薛老師説:“優美的音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孩子的心靈導向寧靜優雅,同時,也使他們對音樂有了鑑賞能力。”因此,她每天讓一年級的孩子聽音樂,靜靜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讓很鬧的孩子終於能坐得住,能靜下來,對儘快適應國小生活大有幫助。

反觀自己上課,害怕學生聽不到,總是用最大音量不斷重複,有時候還用上小蜜蜂,期望用高分貝的聲音來蓋住學生吵鬧的聲音,殊不知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老師的聲音要大,是為了蓋主學生的吵鬧聲,在老師高分貝的刺激下,學生變得更加躁動,吵鬧的聲音也更加響亮,老師只好再一次用更加響亮的聲音來上課。在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中,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實踐中,我們的孩子離“安靜”越來越遠,他們的心態離“心平氣和”也越來越遠,取而代之的則是“躁動和不安”。

我們在教學中也要像薛老師那樣,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時間長了,孩子們自然會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適應了國小的生活。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3

作為一名新老師,面對孩子常常感到手足無措,更何況是面對xx名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無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可是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心態和角色並不能立刻進入現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剛出現各種小狀況,比如上着課的時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鬧,再比如上課的時候突然有小朋友説尿褲子了……

每一天的上課就好比打仗一樣,常常讓人覺得不能如魚似水的遨遊在課堂的海洋中。然而當我看到薛瑞萍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以後,我發現這些問題都是催使我們成長的教育機智的體現,孩子們的問題層出不窮,做老師的應該要調整心態,心平氣和的面對這些孩子們。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以每載的隨筆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薛老師帶一年級時的點點滴滴。全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記述她與一年級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第二部分是請跟我來,收錄的是薛老師給孩子家長的'信。第三部分是平和輻射,收錄了她在現實教育教學中的借鑑意義。第四部分是聆聽大師,這一部分可謂是一針見血,點破了她“心平氣和”支撐的理論來源:對蘇霍姆林斯基等大師的理論潛心揣摩和領悟——“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對待孩子。讓我們慢慢來吧。我們原本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愛孩子的——不是嗎?方式過急的時候,只能讓孩子懼怕學習。還可能鑄成一生難以追悔的大錯。”

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

首先要每天讀書。

薛老師是一個極其愛書的人,她的博覽來源於閲讀。在她看來,閲讀,原本就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飯一樣屬於必然的事情。她認為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家長如此,教師更要如此。薛老師説的好:一切的閲讀都是讀自己。語文原可以無師自通,語文學習的根本在於多讀書,讀好書。

其次上課聲音要小而柔和。

以往講課時常常忍不住會提高自己的嗓音,總以為那樣做孩子們會聽話些;常常忍不住厲聲喊叫,總以為那樣做孩子們才不敢“胡鬧”。可是,錯了。看來,從現在開始我真的需要“修煉”了,要心態平和,聲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斷地反省、思考。在這本教育教學隨筆中,經常看到她懺悔錄式的自我控訴,通過強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氣和。

最後要及時跟家長交流、溝通。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4

印象中,帶過4個一年級了,這其中,有三個擔任班主任。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時候了,這些剛踏入校門的小東西們,活力無限,但什麼規矩又不懂,這邊一會兒哭了,那邊一會兒要去尿尿,早晨不會讀書需要老師領着讀……沒半個月就差點累趴了,還好,那些沒有經驗的日子,幸虧有年輕旺盛的經歷。看薛瑞萍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彷彿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過去,這細碎繁瑣的日子,唯有親身經歷過並且擔任過班主任的老師才會有深刻體會。這些小小的能人兒,個個像秋天飽漲的豆粒,一不注意就到處亂蹦亂跳開了,除了其他老師在上課,否則簡直是分分鐘都不敢讓他們離開視線。

薛老師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聲音要小而柔和,“我的靜和柔是會傳染的,安靜總會從一些孩子到達另一些孩子”,這種柔和安靜狀態的美好,直到今年我才有所體會。當我心平氣和,柔和而安靜的時候,學生們感受到了,並且這種柔和和安靜傳遍了整個教室,只有心安靜柔和了,才能體會和感受到彼此之間的愛吧,那節課,我和學生之間產生了一種心連着心的愉悦。下課了,我離開教室的時候,温佳諾跑到我身邊對我説“老師,你好温柔啊!”望着她仰望着我的天真小臉,一種神聖從心底升起,多麼可愛而又容易滿足的小天使啊!我真的應該再改變一下自己的脾氣,每天這樣温柔地對待他們。

孩子一天比一天長大,一天一個模樣,多想把他們的每一天都記錄下來,可是,如薛老師所説,“機械的瑣碎的重複的——最艱苦的,恰是最沒有寫頭的”每每想要記錄,但每每又感覺瑣碎和機械重複,終是放任了自己的懶惰,任由時間大把大把從眼前溜走,任由那些平常但對孩子成長來説又不平常的.日子滑過,一去不復返。敬佩薛老師,能夠在這繁重而瑣碎的日子裏,堅守記錄,堅守着平凡而又偉大的日子,堅守着自己的初心。

“對於我而言,讀書是一種內在需要也是為了保持一種上升的有活力的狀態。”薛老師的這句話,彷彿一直存在我心裏一樣,幫我説出來了。可是,生活這樣多姿多彩到處都能吸引我的眼睛,書也讀一點,但總是時而走神和分心,常常有的感覺便是“昨天沒有看書,心裏空落落的”。我想,在今後的日子裏,要向薛老師學習,每天都要讀書,和教書,安安靜靜,心無旁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