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素年錦時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03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素年錦時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素年錦時讀後感

素年錦時讀後感1

我想我是喜歡安妮的,但有的時候我回主動地拒絕。因為安妮總是給我大片大片措手不及的空洞以及內心流離失所的荒蕪。然而空洞確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可是很多時候我需要一些敏鋭細小的疼痛,讓我低空呼嘯而來的麻木。

四維曾説安妮像是一朵水中的藍色鳶尾,有着破碎的激情和精緻的美麗,可是易碎且易逝。安妮的`文字總能抽離人們身邊的氧氣,然後直到別人窒息。

這些天來,一直在讀安妮的《素年錦時》,在她陰鬱冷豔的文字又一次給我帶來了傷口和小疼痛後,我學會安靜。十八年來,我真正意識到我應該做個安靜的人。沉靜、篤定、孤獨、優雅、堅定;女童、父親、女子、男子、寫作。她亦多次寫到夢境。這些短句,這些斷章,源自時間深處,抑或盡頭,帶有某種自足的迷戀、神祕,但不乏深刻,頑強保持着清醒、獨立。像是她的囈語,無需迴應,無關對錯。

纖細筆觸,有着她讚賞的自控、優雅,生出一種質樸躍動的力量。看似客觀、近如真理,不容置疑,字裏行間卻無不是縝密的主觀心緒,應是她對生命的一次次回眸完成的確認。懷着愛與痛楚、歡愉,抽身回望,她看到今生、前世。那聲音悠遠清涼,那畫面悽美寥廓,彷彿荒涼仙境中兀自靜默的樹,她或許就是她心中的那位“植物女子”。

面對那些形式或緊密或疏稀句子,常常只能是無語。“每個人的生活,需要一種可以得到內心支撐的形式”,作者、讀者皆通過文字的重量完成對內心的確認或糾正,殊途同歸,獲得片刻的喘息與寧靜。

落筆有大朵大朵的梔子,言及盛放,又重彩凋謝。——依然是令人心怵神傷的女性氣質。在一些文字下劃下一條條灰線,這也是我的確認嗎?

素年,錦時,確是印在紙上的灰燼。我們終憶起它的舊日模樣,我們終識得它的舊日模樣。它曾熊熊燃燒,爆裂如蓮花開放。——大聲,再大聲。

等待末世,接受宿命。

素年錦時讀後感2

有很多人説,人生這條大道啊,最美好的時光是在十七歲。而我認為,走過漫漫人生路,最重要的時刻,是在國小這六年的時光。這段曼妙的時光,足以讓我像《素年錦時》的作者一樣,回憶終生。

《素年錦時》這本文學經典,總能讓我點着希望的小燈籠,去探索未知而奇妙的人生。坐在木桌旁,看見窗外樓下賣糖葫蘆的小商鋪,幾個小小的,大約五六歲的身影拽着父母的'衣袖,凍得通紅的小手指着小攤。我吞了口口水,好像看見了四五年前的自己。心中倒想像他們一樣,任性玩耍,卻怎麼也不好意思説出口。看着窗外的他們,我領悟了為什麼作者要説“錦時”,因為它像華美的錦緞,讓人過目不忘,像動聽的琴絃,讓人忍不住去聆聽。

我們的老師總是一臉羨慕地看着我們:“你們可要珍惜童年,別等失去了再去後悔…”。我回到家,翻出小叮噹的竹蜻蜓,宮崎駿的龍貓巴士,喜羊羊的小鈴鐺,灰姑娘的水晶鞋…,我一個一個地回憶着,看見那繽紛的童話世界,看見那頭髮剪得特別短的“假小子”向我揮手:“別等失去再後悔……”我突然明白了“素年”。在別人眼中,幼稚而無趣的童年,在與老年人眼中,如鑽石般珍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老師的座右銘,我剛開始認為這是大道理,無用無趣,直到我讀了《素年錦時》。時間如流水,你越想留住它,它越會悄悄地溜走。

記得,書中有一頁描寫了作者翻相冊的時候淚落如珠,我也翻開了記載着小小的我的相冊,看見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小臉,笑顏如花,明明讓人看了滿心歡喜,為何我心中隱隱有些失落?晚上,我在夢中乘上了龍貓巴士,調整了時間大鐘,要再次回到那天真可愛的童年,就在我調整好的那一刻,我,醒了,從奇幻的夢中醒了,哎,童年再也回不去了……

《素年錦時》,小小的我與大大的我。流水的時光與美好的人生,我的人生路還很長,祭奠一下逝去的童年是為了更好的出發,希望今天的自己,更要珍惜時光,加油吧,許多,向未來出發!

素年錦時讀後感3

這是如此清瘦、如此靈動的一本書。若是配上一幅寫意墨梅,後提一首小令,一定最合宜不過。

月白打底、素色碎花的封面、繁體刻字的書名《素年錦時》。一派賞心悦目的淡雅簡潔。

當心神在書頁中穿梭,彷彿正側耳聆聽一個細膩如玉的女子向你低聲誦唱。你瞧,她寫小院,小院便清寂無聲;她寫衚衕,衚衕便温存如玉;她寫山谷,山谷便深幽奇峻;她寫繁花,繁花也寧靜可人她的筆下是那樣一個水墨畫般的'世界,丟下喧鬧凡俗,處處透出獨特的安寧。明明是在記憶,卻偏偏好似緘默不語。原本靜如古井,卻又似有明月在心。

書的扉頁引了一首小詩: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呵呵,我想,應該沒有比這更合適的配詩了,這書本身便似山谷中的深林,遠聞琴聲繞樑,回首月光清明,恍如一個落入凡間的桃源。可又比起桃源更為美滿,還又多了幾分獨醉與蒼涼。

在我的感受中,作者是一個獨特的人,她比普通女子多了一分堅強與肅穆。她所寫出的文字自然而獨特,就像一叢瀑布,美好是隱約的,不知是刻意還是她的天性使然。

粗布裙、海棠花、手工刺繡、白色耳機、紅色布鞋、黑色長髮、一本佛經、一盞清茶、一隻黑貓都是些書中時常出現的事物,拼湊成這位女子的全部生活一種古樸而淡雅的生活,如一卷長律。

我很愛她寫的梵高,有一種油畫的味道,在那向日葵花田邊,繁星與夜空、希望與絕望並存着,讓人慾罷不能、欲説還休。

他們無法參與到他的荒涼裏面他的被時間審判的才華,是他的天性/廣渺夜空中,光都已暗淡,只有逝去的星辰還在閃耀

於是,我知道,這位女子也有一顆熱烈的心。

《素年錦時》這真是一個萬分合襯的名字,精巧如詩、淡雅如畫、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