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必備]《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22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讀後感1000字範文一

泰戈爾曾説:“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説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裏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鉅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後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夏先生説:“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閲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的中國小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説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1000字範文二

每到星期天,熱愛看書的我經常會去書店看書。這天,我又來到書店看書。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裏,一本書映入了我的眼簾……

這是一本用桃紅色書皮包裝的一本書,封面上方寫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愛的教育”,它的背景是一副感人的畫:一個生病的'母親無力地坐在牀上,她的兒子正在喂她吃藥,母親的臉上露出了甜甜地笑容。雖然藥很苦,但母親的心裏肯定比吃了蜜糖還要甜。我略讀了一兩篇文章,很感動人,便買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説關於愛的故事。主人公是安利柯,他是一個優秀文明的小男孩。我還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孩子,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勤奮的斯代地,可愛的波列科西……他們給了安利柯最深厚的友情。當然,還有疼愛他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了安利柯最無私的愛。書中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有《窮人》、《小石匠》、《感恩》等等。其中,《窮人》這篇文章深受我的喜愛。父親對安利柯的一段話更是讓我深受啟發,他説:“當你受到不幸的時候,別人幫助你,可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應該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去幫助別人,你願意看到和你一樣活潑可愛的小孩為了温飽努力掙扎嗎?那是一件多麼寒心的事呀!”是呀,在我遇到困難時,心裏有煩腦時,我總能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或許是父母,或許是老師,或許是同學,或許是素不相識的路人……有了他們的幫助,成長的路上,我才能擁有七彩的陽光和金色的夢想。可是,在享受幸福的同時,我卻很少想到為他人做些什麼。從電視上,報紙上,我知道在我國的一些貧困山區,還有很多孩子每天只吃一頓飯,他們上學要走很遠很遠,課外書對他們來説更是一種奢侈品……讀了父親的話,我想: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呢?我們班有個同學叫廖開俊,他是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他的爸爸媽媽到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很想他們,學習成績退步了,我是不是可以試着走近他,用温暖的話語去鼓勵他呢?我在心裏給自己打下了很多的小問號。

愛,是無私的。人人都可以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或許我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許正是這一點點光芒,就能給他人帶來温暖和信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這是我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所感受到的。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讓更多的人點亮心靈之燈,把無私的愛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愛的教育》讀後感2

耐心等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教師讀書筆記讀後感。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後進了,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日積月累形成的,哪麼化雪過程當然也需要一個時間。

對學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對他們有信心。知識的積累,思想意識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好學生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需要樹立信心。有的教師面對學生總是唉聲歎氣,卻不知自己已經放棄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構成的。轉化差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對差生沒有了信心,失去了興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説,這無疑是致命的錯誤。對學生沒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於失敗,因此,耐心需要樹立信心,需要堅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責任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陽光下最純潔、最偉大的、最光榮的職業,這是世人對我們的尊重,同時也是給我們的一種壓力和責任。倘若一個教師的工作不負責任,對學生沒有負責任,也就很難做到耐心細緻的教育工作。

《愛的教育》讀後感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讀後感《教師讀書筆記讀後感》。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天性純良,觀察敏鋭,是個樂觀進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長與書中所描寫的真誠寬厚的人際之間的愛是息息相關的。《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敍,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中還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寫了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有《帕都亞的小愛國者》、《倫巴底的小哨兵》、《撒地尼呀亞島的小鼓手》、《愛國》、《意大利》等等。《倫巴底的小哨兵》是一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流浪的小男孩給一支騎兵小隊當哨兵,為了看清楚敵軍的情況,他不顧危險,勇敢地爬上樹梢,最後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宣揚了普通的人對祖國的熱愛之心,從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忠誠,感受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愛國》是一篇爸爸寫給恩里科文章,爸爸在恩里科聽了一個愛國故事以後,用這個故事的內容教育、啟發恩里科。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恩里科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國情意。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我在四年前得到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閲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這段話令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暑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來自:作文大全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讓我們讀了猶如在愛的懷抱中舒適地躺着。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它生活在每一個角落。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為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例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而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面對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因為“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裏,當那些小人兒圍着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麪包屑和污漬,頭髮凌亂,......”,“從幼兒園裏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臉對我説:‘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湧動着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三)讓我們體會同理心的可貴。

有人會比那些瞭解無家可歸之苦的人,更願意打從心底去幫助無家可歸者,只有曾受難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其中的痛。挫敗帶給我們的,是非常可貴的憐憫心。

(四)教導我們普遍的真理:生命本來就不公平。

人們總是太早離開人世;彼此相愛的夫妻總是因爭執而分離;大企業集團總是併吞小公司,讓無辜的職員飽嘗失業之苦;學校活動時總是由其他人出風頭。我們小時候總是天真地以為生命應該是無憂無慮,正義總能贏得勝利——唯有讓我們早一點認清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才能享受較輕鬆的人生。

希望我們同學能夠正確對待逆境,能夠在逆境中不斷崛起。請記住:絕望只能讓你更加絕望,它與事無補,而希望卻常常讓你柳暗花明,讓你走向成功。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泰戈爾説:“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着風暴卻無不為動,愛就是充實的生命,正如灌滿了酒的酒杯”

夏丐尊説:“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題記

紅色給人以熱情温暖的感覺,藍色給人以憂鬱悲傷的感覺,綠色給人以清新涼快的感覺,而《愛的教育》這一本書給人一種説不出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彩色。《愛的教育》原名為《心》,全文以日記體的形式展開,是意大利的亞米切斯於1886年發表的。通過發生在安利柯身上及其身邊的故事,反映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理方式。

夏丐尊先生曾説過:“我在四年前時的次數的中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閲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濕潤。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鞭十餘載的教師,平時為人父為人師的態度,讀了這本書,好像醜女見到了美女,自己難堪起來。”

《愛的教育》的文采不是十分的華麗,語言也不是十分的優美,故事情節也不是十分的生動曲奇,初讀起來有些乏味,但仔細琢磨,它堪比任何一部《教育學》或《教育概論》。雖然沒有任何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偽説教,卻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從而體現出最根本的東西——愛。

父母與子女之愛。當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嘗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子做起來,一動不動瞪圓眼睛??”我的淚奪眶而出!是對母親的愛,支撐這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母子相見,皇天不負有心人!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與被愛,她要活着!

對同學之愛。奈力是個既瘦小又駝背的男孩,在學校經常收到一些人的取笑,卡羅內毅然挺身,出手相助。奈力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裏,摸索着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時,是對他保護自己兒子的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

對弱者之愛。當安利柯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時,那些小人兒圍着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麪包屑和污漬,頭髮凌亂??”,小孩子像小鳥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孩子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

對不幸者之愛。潑來可西是鐵匠的兒子,身體瘦弱,眼光悲哀而温順,十分膽小,但十分用工。他的父親總是無緣無故的虐待他,但他從來不承認是父親打的他。同學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後來在一次比賽中,潑來可西得了第一名,父親知道自己錯啦,失聲痛哭,從此父子和好!

對學習之愛。柯萊蒂一邊忙着扛木材,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複習功課,學着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這是多麼難得的愛學習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

對軍隊之愛。在打仗時,一個少年為了幫助指揮官傳送紙條給遠方陣地的`士

官,不惜冒着生命危險而勇敢直前。雖然腳被搶射中,但還忍痛咬牙繼續前進,因想着如果放棄的話,戰死的人會更多,少年秉持着意志力,總算完成使命。指揮官脱下帽子向他行禮時,少年驚叫:“不要這樣。”而指揮官説道:“我不過是小小的指揮官,但你卻是英雄啊!”

對祖國之愛。有一個貧窮的意大利青年,從小被賣給戲班,受盡虐待。戲班到西班牙後,他趁機逃了。在意大利領事的幫助下,他登上了回國的船隻,與各國達官貴人同坐二等艙。乘客瞭解他的遭遇後,紛紛給他些零錢,正當他慶幸有錢填飽肚子時,他聽到給錢的人在侮辱他的祖國。於是,少年憤怒地扔回錢,大聲喊道:“我不要説我們國家壞話的人的東西!”

不僅有這些愛,此外還有同學之愛,師生之愛,對勞動之愛,對大自然之愛,對人民的愛??平凡的人物反映不平凡的思想品質,因而讓我們感動。

“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小到同學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血液,骨髓,幫助希望工程??讀《愛的教育》,我走進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的學習,怎樣的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讀後感5

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愛的教育》,這高尚、純潔、美好的典範讀本,不禁深深慚愧了——我居然到今天才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從前,因為它以國小生活為內容,用語又那麼淺顯平實,我一直把它視作兒童讀物而不屑一讀。今天我才知道,這本書帶給大人的情感激盪與精神享受遠甚於孩子。

感動之餘,我一直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愛?什麼是教育?這兩個人類進步的重要的推動力,從孔子和蘇格拉底時代就被反覆提倡和奉為圭臬的,我們——21世紀的人類,又有怎樣的理解和實踐?我們真的懂愛嗎?我們真的瞭解教育意味着什麼嗎?也許,這本書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積極的理想的答案,感謝亞米契斯,他用一個國小生的稚嫩情懷,建起了曾鼓舞許多代人的精神豐碑。

《愛的教育》教育我們去愛。書裏呈現了各種各樣的愛,但最讓人激動和難忘的是對神聖祖國的赤子之愛。恩裏克的老師與父母,即使在生活的最瑣碎最點滴的事情上,他們對意大利祖國的深情也如此呼之欲出,毫不做作。比如,一個異地的孩子插班到恩裏克的學校,為了要班裏的同學與他和睦相處,這位可敬的老師説了這樣一些話:“要讓他知道一個意大利的孩子,無論在意大利的哪一所學校裏,都有自己的兄弟。”“要是有人傷害他,就愧對我們的三色國旗。”恩裏克的父親,常常在給兒子的信中滿懷深情地談論起“為什麼愛意大利”這樣的話題,“當你長期旅行從遠方歸來時,一天早晨,站在甲板上遠眺地平線上出現的祖國青山的輪廓的時候,你的心中會突然充滿了激情,從心裏迸發出一聲呼喚……”。那是一篇多麼飽滿動人的愛國主義宣言啊!不是因篇幅所限的話,我真願意整段整段地摘抄在這裏。正是有這樣的言傳身教,才有恩裏克國慶日的日記:“如果有一天我必須為你奉獻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我將毫不猶豫,仰天呼喚你神聖的名字,並在你神聖的旗幟上獻上最後一吻,慨然死去。”如果一個民族是這樣教育孩子的,那麼那裏的每個國民就會從血液裏煥發

出愛國的熱情,這個民族就沒有理由不強大。我們中國也是如此偉大與悠久,而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卻常常流於形式。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很少在日常生活裏滲透給孩子這樣的情操。現在很多家長都熱衷於送孩子出國唸書,我希望他們臨行的諄諄叮囑中能有這樣的一句:無論到了何處,無論那兒多好,都要讓你的所學為祖國效力。

書中描寫的其他形式的愛也是如此打動人心: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流露在每章每篇裏,如對那位賣菜的母親的同情,那次紳士與賣炭人的擁抱,那個賣柴家庭的勞作,那些辛苦一天仍來上夜校的工人。這些字裏行間對勞動者的熱愛與尊敬深深感染了讀者。另外,對家人與老師的眷戀與感恩,對英雄的無限愛戴與崇敬,朋友之間的默契與深情,對盲人、聾啞人、殘疾人的同情與關愛,甚至對普通的鄰人與路人的温情……都是如此動人。愛是全書的主題,人性的光輝普照大地。這真是一部愛的教科書,如此真誠地告訴我們要愛什麼,怎麼去愛,如何把高尚的'愛貫徹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也許我們的教育裏忽視的正是這一部分,而過多地關注知識的累積。

《愛的教育》也告訴我們,教育是一種愛,教育只有憑着愛才能實現它的使命。書中出現了很多辛勤的教師的形象。恩裏克的班主任,是個外表嚴肅而情感豐富的好老師,他昏暗簡陋的房間裏掛着的是歷年學生的照片。病重時,他以“我的一生在他們中間度過”而寬慰。父親的老師,退休時那麼悲傷,覺得不能教書就像生命結束了。他留了所教過的每個學生的一份作業,整理編號,在餘下的生命裏常常翻閲着,一張張回憶起成百成千的孩子的臉。那個因病去世的女老師,像母親一樣愛孩子,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還和學生在一起。這就是教育的偉大實踐者。我想起了第二實小鐫刻在牆的那句校訓: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是啊,沒有一項工作比教育更需要掏心掏肺了。教育真的是一項嘔心瀝血的偉大事業,因為除了技能與知識,教育是如此消耗人的情感。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老師的敬意還遠遠不夠。聽着——“熱愛你的老師吧,他們是像你一樣成長的億萬兒童心靈的智慧支付,他們得到微薄的報酬,卻在為培養未來一代的優秀國民而辛勤勞動着。”“將來等我長大了,如果我們能見面,我要滿懷敬意地去親吻他那蒼蒼的白髮。”

合上這本書,望了望窗外,已經有些許春意了。我又翻到了《春天》那一章。我特別喜歡恩裏克和媽媽的那段對話:

“今天我真高興啊!是什麼讓我今天上午這麼高興呢?”

“這是因為美好的春季

來臨了,再加上你有一個純潔的內心的緣故。”

讓我們這樣來教育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吧,讓我們這樣來愛這可愛的世界,以求有一天我們都能擁有一顆配得上春天的心靈。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主人公——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的方式,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錄了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9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泰戈爾曾説:“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這是一本小書,又是一部鉅著。是亞米契斯的著作。它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愛,怎樣辨認是非。 它描述的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所發生的故事。它是以日記形式表現出來的。在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裏,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 在看《愛的教育》時,常常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掃煙窗的人”、“負傷的勞動者”、“感謝”、“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索。愛,是什麼?愛,如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

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還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樸實的愛、深厚的愛。、

從愛的教育中,我覺得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許多人是無法感受到的。我體會了:愛,原來就在身邊縈繞!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説操勞奔波,單是購買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拿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擁有的深深的愛。我也體會到: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愛是沒有盡頭的,就像生活,如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從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一直走下去,甚至投入全身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我還體會到: “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愛無止境!“愛是什麼"是永遠不會有明確的答案!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認為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

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的教育》主要是讓你明白:人類只有三種情感是強烈而單純的: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珍視,對人類苦難的悲憫。它會教你如何做一個人道主義的未來的好公民,它會將愛心融入平凡的勞動和學習,它讓你學會體貼父母,同情弱小,樂於助人……

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7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蕩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愛的教育》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裏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為什麼愛的教育被評為愛的魔法書的原因。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可能不同而已。當自己所擁有的要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貴,讓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它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我們往往會忽略周圍的,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愛,加以體會,你則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應該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為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猶如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儘管幸福那麼短暫。

《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願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然而這個意大利國小生給了我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使人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讓人覺得很温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這就是人間最珍貴的愛。就如親子之愛,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無法感覺到。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所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就連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對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這多可悲呀!有句話是這麼説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堅信有人愛我們。”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愛我、幫助我的人,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不是嗎?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

從別的歲月裏飄進我生命中的雲朵,不在落下雨滴,也不再颳起風雪,只把那融入大自然的愛的色彩,揮灑於我蔚藍的天空。四季的風吹動着歲月的風鈴,奏響迷人的戀曲,如流星般劃過天際,彷彿一首純真的情詩、一支幽婉的小夜曲,盪漾在我心頭。我感激上帝,謝謝他將我變成人類,這樣我才有機會,體驗愛的生活。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這是最能體現愛的價值,雖然有點長,但可以簡短只去一部分。

《愛的教育》讀後感8

假期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於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説,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體的方式來寫的,從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天開始記起,一隻寫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學年結束為止,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氛圍裏,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於紙上!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裏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整本書都是圍繞“愛”這個字來描述。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俠的行為》這兩個故事。

《賣炭者與紳士》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裏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薰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受頗深: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到的影響是深遠的,家長的行為是最能夠作為榜樣,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平常小事中留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他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麼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一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互動。

記得有一次,為了鼓勵學生好好書寫,我就對孩子們説:本週只要同學們認真寫字,等到週五的時候老師就發糖果給大家吃,孩子們聽到我這樣説很是高興,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很多同學都認真書寫,期待週五那天我發給他們的糖果,可是由於各種原因,週五的時候我竟然忘記了去準備糖果,於是孩子們滿懷期待的眼神裏瞬間就充滿了失望,我看到孩子們這樣失望的表情,我的內心瞬間就覺得很慚愧,覺得答應了它們就該做到。於是在第二個周的週一我準備好了事先説好的糖果,先向孩子們道了歉,然後把準備好的糖果發到了孩子們手裏,孩子們很高興的原諒了我。愛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偽的。但只要我們專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的地方。

《義俠的行為》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好朋友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卡隆,讓肇事者站起來。卡隆向老師講述了事情的起因後,老師不僅沒給克洛西處罰,而是把那些調皮的孩子批評了一頓。文章表現了卡隆關心他人的高尚精神,以及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優良品質,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為人處事方式。同樣,我也和書中的老師一樣,在平時工作中用愛和包容來感染和引導每一個學生。

我們班有4個單親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父親去世,母親另嫁,由於她特殊的家庭環境,所以別的孩子就經常欺負她,我看到這裏,就在班上跟孩子們講了很多道理,慢慢的孩子們也不欺負她了,甚至於經常去關心愛護她,她也由原來的孤僻,不合羣慢慢的變得和孩子們在一塊玩耍的開朗孩子了。

還有一個是母親改嫁,父親外出打工,平時是爺爺奶奶帶着她,有一天我到教室去上課,她就在哭,我就問周圍的孩子原因,其他孩子都説不知什麼原因,於是我走過去撫摸着她的頭,問她為什麼哭,她淚眼婆娑的跟我説:老師,我奶奶對我太嚴格了,不僅要求我做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求我做很多老師沒要求我做的作業,我的手都寫疼了。看着孩子委屈的表情,我內心也充滿了心疼與不捨,於是我跟她説:孩子,奶奶這樣要求你,是為了你的將來考慮,她希望你將來長大有出息,所以奶奶才會那麼嚴格的要求你,奶奶帶着你不容易,你要理解你的奶奶,好嗎?經過我的開導,她才慢慢的抬起頭來看着我點了點頭。後來的日子裏,孩子再也沒有埋怨過奶奶,還變成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還有一個孩子從小就有身體缺陷,加上母親改嫁,父親有精神疾病,全靠七十多歲的爺爺來撫養,所以這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越發變得自閉了。平時她從來不跟任何人説話,及時我交了她一年了,説的話也沒超過二十句,我覺得很心痛,於是我就鼓勵我們班的孩子一有機會就帶着她説話,帶着她玩,有困難的時候就儘量去幫助她,在大家的影響下,她也不是那麼自閉了,還會主動去找其他孩子交流了。

我覺得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僅僅上課,或者做思想教育,還要真正懂得學生們的心理,要了解他們在想什麼,理解他們的喜好和行為。我們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啟蒙人,我們教育中的一點一滴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只有不斷地與孩子溝通和反思,審視自己的行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確立新的目標,使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讀了《愛的教育》後,只有教師把學生既當成自己的親人去愛,又當成自己的朋友去交流,這樣孩子們才能在愛的感染下健康茁壯的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9

笛卡爾曾經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還有一句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所以我認為,在一個人的成長中,離不開好書的閲讀,但在關鍵的時候,還需要有高人為我們指點迷津,這兩者好比鳥兒的兩隻翅膀。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了這兩隻翅膀,他就會在幸福的天空飛得更高、更遠。《愛的教育》裏面的主人公安利柯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小男孩。他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可以自由自在地讀自己喜歡的書,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通情達理的父親和善良的母親,最重要的是後來他遇到了睿智而偉大的舅父,他教會他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人生哲理。

安利柯是幸運的,我也是幸運的。我有幸通過上網讀到《愛的教育》這本書,更有幸在這本書的續集裏認識了舅父這位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從他的身上,我學到很多,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日行三善”的做法。

“日行三善”,最初是作為一種贈物,在父母雙亡後,由本村牧師唐。愛培里斯德送給舅父的。那天早上,牧師告訴舅父:每朝起來,請先自誓一日中須行三件好事,晚上睡時請自省今日預定要做的三件好事曾否實行。這樣行去,你的一生沒有一日浪費。剛開始得到這份“贈物”時,舅父很不以為然,認為還不如給他一、二枚銀幣的好。但第二日,當他獨自坐在海邊的巖石上時,竟情不自禁地把牧師的話回想起來,坐在那兒沉思了一會兒。結果就是從那時起,他決心依守牧師的教言,每日搜求足以使自己身心與知識完善的三件事。

五十多年來,他一直不忘唐。愛培里斯德的教訓,每日在努力着:

第一,增進自己的健康;

第二,把心弄好;

第三,修養思想。

這樣直到垂老的日子還照樣行着。那麼,這“日行三善”的經歷到底給舅父帶來了什麼呢?他是這樣説的:“我讀過很多哲學書,但我感受到,最好的哲學就是每日想努力把自己完善的時候在心裏所發見的東西。”他還説:“這最好的哲學這樣教示我:人要身體、感情、思想三者平均協調才好。如果其中有一者不完善,就不能成為幸福善良賢明的人。”正因為“日行三善”的“贈物”給他的一生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所以舅父決定把這種做法傳給他的外甥安利柯,要他養成每日行三件好事的習慣。

為此,他專門給安利柯制定了一月份一個月的善行計劃。比如一月一日的三件事是:

一、自省自己身體的缺點。

二、自省自己品性的缺點。

三、自省自己頭腦的缺點。

一月三十一日的善行計劃是: 今日是一月的末日了,自問自答地來考查一月間的成績吧。

一、為強健自己的身體起見,本月做了些什麼事?

二、為修養自己的精神起見,本月做了些什麼事?

三、為培養自己的知識起見,本月做了些什麼事?

縱觀舅父的“日行三善”,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多做實事,少説空話;多做有益於自己身體、思想、情感的好事,每天積累自己的健康、德行和知識,使自己生活得健康、充實和快樂。由此我想到了古人曾經説過的兩句話:“吾日三省吾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又想到了陶行知的“每天四問”:

第一問: “自己的健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我還想到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説過的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所有這些,都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目標且腳踏實地的人,認認真真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人生之路。

聯繫自己的實際,我發現,其實我已經在無意中踐行着舅父的“日行三善”。比如,我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早上我堅持跑操了;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上網觀看了魏書生關於“教育與人生”的講座視頻;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幫婆婆幹活了……雖然我做的不夠完善,堅持得也不夠好,但通過自己斷斷續續、有意無意的親歷行為,我還是感受到了這種做法給我帶來的好處。它讓我的生活充實了,少了一些無聊空虛;它讓我更自信、快樂了,讓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會到了自己的進步以及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所以我決心將“日行三善”進行到底,真正有意識地用它來指點人生,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我的生活更健康、更充實、更快樂,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踐行“日行三善”,讓我們的生活從此變得充實快樂起來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愛的教育》是用日記的形式寫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年僅12歲的小男孩,他仔細觀察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用心去愛、去看、去感受身邊的一切。

男孩的愛國情誼已經開始在心裏萌發,準備往更大的空間成長了。小男孩不許別人侮辱自己的國家,他不接受侮辱自己國家人的金錢,即使他很貧窮,很需要這筆錢,他毫不猶豫地把銀幣和銅板都扔出去了。如果我們人人都為國家着想,顧全大局,那國家就不愁不會強大富有。少年的品德、思想是很重要的,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所以,少年的品德是關乎國家的命運的。每個少年都應該立志學習成績優秀、遵紀守法的好少年,那國家的將來會少一些罪人和囚犯。

心動不如行動,其實做好少年很簡單,只要儘自己的能力學好習就可以。學生的職責和義務就是學習,等將來長大後報效國家。

一個人,在小時候不重視心理、品德教育,只重視學習教育,也是不行的,要兩頭兼顧才行。如果只注重成績,那這個人道德敗壞,他學的知識越多,那他對社會危害就越大。

做一個好少年説簡單也簡單,説難也難,天使和惡魔分別只在一念之間,即使做一個好少年很難,如果不試試看怎麼知道你做不到呢?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我的一個“朋友”,其中我最喜歡《一個貧苦的愛國少年》這一篇。

讀書可以滋潤我們的心田,陶冶情操,開拓我們的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寫作水平。有時候迷茫的人,讀一本書後就找到了人生的道路。書籍就是這麼神奇,難怪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呢!

通過讀《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有一天,女兒拿着一本書在自己房間裏認真地看,我過去瞧了一眼她在看什麼書,她説向同學借了一本《愛的教育》回來看,於是我趁自己閒暇時偶偶翻了翻。

其中一篇寫《我的母親》讓我從中領悟到一些道理。因恩利科不尊重父母親,而受到父親的批評,父親從生活的點滴入手歷數了母愛的偉大。並讓他牢記:人世間最神聖愛莫過於母子之情了。因恩利科生病,他母親整夜整夜地守在他的牀前,屏息靜聽他的呼吸。母親以為馬上就要失去自己的兒子而怕得渾身發抖,因過度悲傷而痛哭流涕。為減輕孩子一小時的痛苦,寧可犧牲一年的歡樂。為了自己的孩子,她可以沿街乞討,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

尊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如今的孩子尊重父母的越來越少了。現在家庭中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在父母親的眼裏都視如掌上明珠,從小嬌生慣養,養成了自私、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孩子的要求你做父母的就一定得滿足他,否則就是對他不公平。

就像書裏所説,孩子對母愛已經習以為常了,而忽視了它的存在,進而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們接受了母愛,卻從不會説一聲謝謝,不懂得感激,不懂得尊重,我們就扔掉了道義,拋棄了親情,沒有了以心換心的.真誠,人性也黯然失色了。等到父母都離開人世了,再想彌補已經來不及了,會成為終生的憾事。

如今自己身為父母,有時也覺得自己還是做得不夠好。希望得到孩子的理解與尊重。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説的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

前幾天給孩子買了《愛的教育》這本課外閲讀書,清明假期我自己也看了一看。雖然是適合兒童讀的書,我覺得看着也有一些收穫,下面我也來説説我的一些感受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這一個題目對我來説不確切,或者説不敢當。因為我沒有完全看完這本書,只看了一小部分,但是我覺得這不妨礙我對這本書的評價。

首先,這本書一定是一本好書,這是我對《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最初評估。裝訂精美,價格也不貴,是這本書的第一優點;開始幾頁介紹了本書的閲讀方式説明和作者簡介以及書名翻譯的來源,這樣閲讀之前人們會有一個大體定位這是本書的第二個優點;第三個優點是目錄和封面都用彩頁,裏面還有配圖,很適合兒童閲讀。

再下來,這本書是以一個意大利三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日記的形式來寫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手法,語言平實,敍事生動,很容易被少年兒童接受。書中描寫的高尚整治的卡羅納、真誠熱情的克萊蒂、刻苦頑強的波列科西、品學兼優的德羅西、不幸的納利、虛榮的敖提妮、壞孩子弗蘭迪……等等,孩子們閲讀時很容易聯繫到自己周圍同學,這樣對孩子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還有,《愛的教育》裏面寫的主要是愛的故事,包括同學之間的友愛;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情之愛(有父愛、有母愛也有孩子對母親和父親的愛);老師與學生間的愛;每月故事裏兒童和士兵對國家的熱愛。每一個愛的故事都是用一件事來表達,這些故事就是生活中的平常事,讓孩子們和我們讀起來很自然。

最後,重申一下《愛的教育》是一本好書。我會堅持看完它,我相信收穫會更多!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意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的教育》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侷限、甚至可以説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着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裏,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於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採取逃避和迂迴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了,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後,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

該小説是充滿着童年情趣的,用通俗簡短的語言講述着一個個的小故事。如《高尚的行為》中的卡羅內同情弱小的克羅西,主動承擔責任,他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正如日記中所寫:“今天發生的事情,讓我們真正瞭解卡羅內的為人”《全班第一名》的德羅西是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我有點嫉妒他,但他不僅成績好,而且很熱情有紳士風度,我更加佩服他了。這些故事寫出了同學之間的純潔的愛,是充滿着童年的樂趣的,一件小事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會被無限擴大化,孩子的矛盾複雜心態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我的母親》《熱愛祖國》等寫出了父親深沉的愛。老師“每月的故事”更是一個個有意味的故事。《帕多瓦的愛國青年》《倫巴第的小哨兵》《佛羅倫薩小抄寫員》《撒丁島的小鼓手》《爸爸的護士》等等,這些故事是老師先讓孩子抄寫然後在課堂朗讀的,在孩子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國小生是一個樂於接受新事物和觀念的階段,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中,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勇氣,什麼是孝心,什麼是愛國等。

在《我們的老師》中,作者通過描寫老師的表情和語言,勾勒出一個慈祥、親切而又不失威嚴的好老師,當他看到同學扮鬼臉時,他並沒有責怪,而是説了一句“以後不要這樣了!”最後那個學生請求老師的原諒,這一個小小的故事體現了老師用真心感化學生,而不是簡單的批評。最感人的老師是思里科父親的老師,一個八十四的老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每年留出每個學生的作業保存起來,作為他永久的回憶,他是令我們肅然起敬的。當然,小説還寫了《學校裏的女教師》,她們温和、樂於助人、為人善良《病中的老師》生活拮据,重病中卻想着孩子們,如小説中:“我在發高燒。我病得快死了,記住,要用心學算術,多做練習,開始做不出,休息一下繼續做,還不行?再休息一下,再從頭開始。要慢慢來、向前走,不要着急,頭腦發熱。……”寫出了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形象,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真實寫照。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私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一切。有句話説得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接受了父母的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把握着孩子發展的方向。在《愛的教育》中,無論是來自底層的父母,還是有錢有勢的紳士,他們大都是以正面的積極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當今社會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而是嚴格要求孩子們,引導他們與人為善,和睦相處。小説中引人注口的是老師給我們的“每月故事”,許多故事是講述愛國小英雄的事蹟的,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像《帕多瓦的愛國少年》開始所説“不,我絕不是‘懦弱的士兵’!但如果老師每天都能給我們講一個像今天早晨講過的故事,可能我會情願上學呢!”老師的故事顯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倫巴第的小哨兵》為祖國捐軀而令人敬佩,《撒丁島的小鼓手》為執行任務而丟了一條腿,激起了孩子們無限的愛國熱情。

該小説不僅寫出了人間的多種真愛,也用許多故事告訴了讀者一些道理。正如許多小標題一樣,告訴讀者不要有虛榮心和嫉妒心,要懷有感思之心,做任何事情要有勇氣,有膽量,有毅力。《愛的教育》在寫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時,逐漸上升為對社會、祖國的愛。

作者以一個兒童的視角來敍述故事,通過對兒童視角的準確把握,對兒童世界、成人世界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機“童年永遠是一種心理距離,永遠是一種心理切入,永遠是一種心理覓尋”,在某種程度上,守望童年成為作家們的審關理想,而兒童視角的敍述則是表達他們這一審美理想的最好載體。在小説中讀者看到的是一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所做所想,除了這個孩子的天真的活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讀者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表達,他的感情傾向是隱藏在文宇背後的,這種表達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和説服力。這種在當代敍事學中稱為“內聚焦型”視角的採用,一改傳統敍事中無所不知的敍述者的位置,通過兒童的感官去看去聽。兒童視角的敍述是一種樂於為兒童接受的表達形式,這種兒童文學作品有利於激發兒童讀者的聯想,想象他們是故事的主人公,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閲讀熱情和審美能力。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於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説。作品描寫了發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靈來觀察周圍的世界,描寫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書中的每一件事、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主人公十二歲的安利柯極富有同情心,喜歡幫助他人,是一個有上進心、不可多得的少年。他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他看到的多數是別人的優點。這本書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告訴人們:真正的教育都要建立在真摯的情感和愛的基礎上。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細膩的文筆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情感。《愛的教育》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賣炭人、父親的老師、“我”的老師、鐵匠的兒子、盲童等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首先,《愛的教育》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每個人的生命中。就如父母的愛,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記下每天發生的事是他們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刻。想到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不想讓父母看見,怕父母指責自己有許多想法,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最簡單的東西、事情最能體現親人之間的情感,可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我作為班主任,深感對學生的教育中,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是教育行為的方向。 愛像人生旅途中的鮮花,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幸福,於是,就想繼續不停地走下去,投入滿腔的熱情,不在乎旅途有多久。我們要告訴學生:“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老師對學生的鼓勵教導,父母對孩子關愛照顧,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為他人捐獻骨髓,獻血,捐助希望工程……愛的身影無處不在。

其次,《愛的教育》裏的每章每節,都把各種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

《愛的教育》這本書,訴説了大量的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這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也使愛在一次次碰撞中昇華。雖然,每個孩子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都能體會到經歷過的那些愛。愛之所以偉大,還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看完這本書之後,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 例如,書中有一篇《高尚的行為》,內容是這樣的:作者上課室時,看見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髮的克洛西,他是一隻胳膊殘疾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為生。有些同學捉弄他,還有人學他一隻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臉色蒼白,用求饒的眼光望着他們。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見他這樣,越起勁了,弗蘭諦還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見了便鬨堂大笑起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蘭諦擲過去,但是弗蘭諦閃在一邊,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堂的老師的身上。大家見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這是誰幹的?”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再問,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乾的,但老師説不是他。過了一會兒,老師説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來,哭着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教師便叫那四個頑皮的學生站起來,教育他們要尊重同學和同學的家人,不嘲笑殘疾孩子,這是一個優秀民族應有的表現。然後他走到卡隆面前,讚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卡隆還求老師饒恕那些頑皮的孩子。這個故事中,教師及時處理了這個不良事件,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和民族自尊心,學會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就是一個很好的愛的教育的例子。

想想如今我們的教育中,仍有體罰孩子的行為。許多家長對老師説:“他(她)要是不好好學習,你就狠狠教訓他(她)。”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打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 我們身為教師就更應該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們,孩子的天性決定他們會在成長道路上犯很多錯誤,還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我們應該多包容孩子們無心犯的錯,耐心的幫助糾正他們的錯誤,這樣才會真正對他們的成長有益。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牢記的。

《愛的教育》的確是為人父母,為人師長,一生必讀的經典作品。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愛的力量,真是很偉大!讀讀這本書吧。它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確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它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這本小説曾在漫長的歲月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

而最初吸引我閲讀這本兒童名著的,是它的書名。它使我思考:愛與教育究竟有着怎樣的關係。帶着這個問題,我與一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使我震撼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思鄉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 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敍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 ,不説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 當我們在閲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麼,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在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書中從頭至尾都透露着一個“愛”字,這不正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所需要的嗎?教師作為師生關係的主導者,需要“有意”地發現、尋找、創設“有情”情境,運用超乎於父母兄弟的愛、富有更多理性的愛,去感染和培養學生的心靈,發展他們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教育學生的情感魅力,是關心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

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不記得 從什麼時候起,我看書願意從前言看起,因為在前言裏,往往凝聚着作者或者譯者的心血;從前言裏,往往能夠了解與著作相關的重要信息。

當我把剛買到的〈愛的教育〉捧在手裏時,我老老實實地從最前一頁看起。讀到“這本譯著則是首次從意大利文直接翻譯的全本,遵從了原文的目錄和段落”時,我異常興奮,因為市面上名著的命運是非常悽慘的,形形色色的版本讓人真偽難辯。而這本由“樑海濤、蔡雪萍”夫婦從意文直譯的〈愛的教育〉,保持的原味應該是最濃的。我暗自慶幸,我拿到了我能夠讀到的最好的版本。

開始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知道,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對我的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儘管我早已經知道,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把本書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必備教材;儘管世界名著的光環早已經戴在它的頭上,但我始終沒有走進書裏去。

讀開頭的幾篇時,我不以為意,甚至為記住書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煩躁,語言似乎也那麼平淡,沒覺得有什麼感人或者吸引人之處。

可“名著”的頭銜卻引領着我一路讀下去,這一讀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時間,我飯不做,家不收拾,連兒子都推給他爸,就沉浸在這愛的世界裏,多少次淚流滿面!

柯萊蒂一邊忙着扛木柴,招呼顧客,一邊見縫插針地複習功課,學着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又是那麼開朗樂觀。當他“替母親在背後墊好枕頭,整理好被子”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為一個勤勞能幹、樂觀好學、體貼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動!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柯萊蒂所做的一切,現在哪個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級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們相差有多大啊!

當奈利的母親在校長辦公室裏激動地抱着卡羅內的雙肩,“摸索”着要找禮物送給卡羅內的時候,淚水又濡濕了我的雙眼。我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我能夠體會得到一個母親對自己那駝背、瘦小的兒子在學校生活的擔心憂慮,和對保護兒子的卡羅內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為母親的淚。

儘管曾經讀過無數遍〈佛羅倫薩小文書〉,然而在書中再讀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對子之情,許多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這子對父的深情——願意為父勞累,寧願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聲張,仍然深深地愛着父親的感情,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哪一個能夠忍受委屈?別説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錯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評!

〈六千里尋母記〉中,當隨着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小馬克歷盡磨難,飽償艱辛,來到梅基內斯工程師的家;當那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憐的母親聽到一個“好消息”,“騰地一下坐起來,移動不動瞪圓眼睛......”,當馬克“衣衫破舊,滿身灰塵站在門口......”時,我的淚奪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來!是對母親的愛,支撐着13歲的小馬克孤身一人,長途跋涉,歷盡坎坷;是對母親的愛,給了小馬克巨大的精神動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現在的我也做不到馬克所做的一切)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挽救了思鄉心切、正在死亡邊緣的母親!因為兒子的愛,使得剛剛還拒絕手術的母親,要馬上做手術,為了愛和被愛,她要活着!

即使現在,當我回憶着這些故事的時候,當我寫着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是濕的!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

當然,讀書的時候,也有笑聲。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裏,當那些小人兒圍着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麪包屑和污漬,頭髮凌亂,......”,“從幼兒園裏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臉對我説:‘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湧動着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

(三)讓我們體會同理心的可貴。

有人會比那些瞭解無家可歸之苦的人,更願意打從心底去幫助無家可歸者,只有曾受難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其中的痛。挫敗帶給我們的,是非常可貴的憐憫心。

(四)教導我們普遍的真理:生命本來就不公平。

人們總是太早離開人世;彼此相愛的夫妻總是因爭執而分離;大企業集團總是併吞小公司,讓無辜的職員飽嘗失業之苦;學校活動時總是由其他人出風頭。我們小時候總是天真地以為生命應該是無憂無慮,正義總能贏得勝利——唯有讓我們早一點認清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才能享受較輕鬆的人生。

希望我們同學能夠正確對待逆境,能夠在逆境中不斷崛起。請記住:絕望只能讓你更加絕望,它與事無補,而希望卻常常讓你柳暗花明,讓你走向成功。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這是一部寫給國小生的兒童小説,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這樣的寫法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易被孩子們接受。相信孩子用心讀完這部書後一定會更愛她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更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他們更會變得比以前善良,勇敢,會更愛自己的國家。不再取笑其他同學,不會再和同學鬧矛盾。

這部小説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主人公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的感人的小故事,如在家裏、學校、班級乃至社會生活。像勇敢寬宏大量的卡隆,勤奮能幹善良的克洛西,他們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雖然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就是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老師,同學、朋友的真摯之情是發自內心的自然流露而毫無做作。但同時也塑造了一些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琵斯,不知廉恥的勿蘭諦。這樣的人在文中與那些善良正直的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孩子做了一次反面教材。使孩子們在真善美與假惡醜的辨識中慢慢長大、成人,從而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更好的讀透這本書,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1.研讀安利柯的的日記部分

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他的校內外生活,以日記的形式呈現,能夠讓整本書顯得更真實,更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字裏行間洋溢着兒童的純真與情趣。他可以使孩子瞭解到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敢於承擔責任和義務的正直的人。

2.研讀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

他的爸爸、媽媽、姐姐非常注意對安利柯的教育,特別是他的父親,每當安利柯犯錯時總會及時的以家長的身份給予嚴厲的批評和糾正。書中出現的這些書信,可以自成一個教育系列。如在《我的母親》中,針對安利柯對媽媽説了很失禮的話一事,父親以書信的形式指出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的錯誤之處,文中説:“安利柯!你當你弟弟的先生來的時候,對於母親,説了非常失禮的話了!像那樣的事不要有第二次啊!我聽見你那話,心裏苦的好像針刺!……啊,安利柯!須知道親子之愛,是人間所有感情中最神聖的東西,破壞這感情的人,實是世上最最不幸的人……我原是愛着你,你在我原是最重要的珍寶,可是,你對於母親如果不孝,我寧願還是沒有你好。不要再走近我!不要來抱我!我現在沒有心來還抱你”。在<<小石匠>>中規勸自己的自己的兒子要愛“小石匠”。“安利柯啊!你去撲椅子的時候,我為什麼阻止你的,你知道嗎?這因為在朋友面前如果撲了,那無異於罵他説:你為什麼把這弄髒了?他並不是有意弄污,並且他衣服上所沾的東西,是從他父親工作時沾來的,不管他是油石灰、漆或是塵埃,絕不髒。勞動不會生出髒東西來,見了勞動着的人,絕不應該説髒啊……一則:他是你的同學;二則:他是個勞動者的兒子。”多麼偉大的父親。還有<<少年筆耕>>又或<<小小抄寫員>>敍利亞那種吃苦耐勞、執著、懂事、默默幫父親分擔的`精神不由讓所有人肅然起敬。在一月份老師讀完了每月例話《少年鼓手》後,父親馬上給兒子寫了一封<<愛國>>足見父親是多麼用心良苦。<<我的父親>>、<<母親的末後一頁>>母親寫給兒子的信。

3.研讀老師的每月例話

每個故事都在教育孩子如何去愛周圍的人,如何去愛自己的祖國,每一篇都感人至深。《少年愛國者》中十一歲的少年在一貧如洗、飢腸轆轆中聽到三個旅客中傷、攻擊自己的祖國“土匪”“騙子”等,的把剛得到捐贈的幾個銅幣、銀幣狠狠的投擲向了他們。《少年偵探》中為了偵探敵情爬上樹梢犧牲的孩子。《少年鼓手》中為送情報失去一隻腳的孩子。<<爸爸的看護者>>少年西西洛因為照顧錯父親,為了讓病人能感受到親人的愛,將錯就錯始終照顧直至病人安詳的離開,使孩子在無形中受到了不僅僅要愛自己的親人,也要愛朋友、他人,感人肺腑。<<六千里尋母>>中十三歲少年瑪爾可,為了尋找為養活全家人而出國打工的母親,勇敢的一個人踏上了征程,期間輾轉多地,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母親、喚回了母親求生的慾念,母子深情感天動地。

4.把握主人公安利柯的人物形象。

他出身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過着優越的生活。但他有着大多數孩子的優良品質:勤奮、善良、勇敢、有愛心等。從10月入學,到第二年7月結束,安利柯和他的同學整整呆了一學年。他珍惜同窗情誼,用善意的目光仔細觀察同學們的優缺點,並真誠的記錄下來。由於父親調動工作,安利柯不得不隨父母離開了這座小城。臨走前,父親特意帶兒子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國小老師,給他又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感人至深。

5.整體瞭解、把握書中人物。

如:正直勇敢、樂於助人的卡隆;勤奮學習、刻苦讀書的克徠帝;成績優秀、富有同情心的代洛西;知恩圖報的卡洛斐;不自卑、喜歡讀書的斯帶地;相貌平平、異常用功的潑來可西。

當然也有遊手好閒、仗勢欺人的勿蘭諦;嫉妒和虛榮心都強的華梯尼;盛氣凌人的諾琵斯等。

這部書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