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合集]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後感[合集]

《昆蟲記》讀後感 篇1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創作的一本描寫昆蟲的礦世佳作。這個暑假,我初次接觸其書,便被書中這個現實、美妙的昆蟲世界所吸引。

法布爾幼年生活在一個村莊中,從小他便對在空中飛舞,在地上爬行的幼小生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熱愛真理,更熱愛生命,這促使他們探尋那個奇妙的昆蟲世界打下了基礎,再加上他對昆蟲的'滿心好奇,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才構成了這本佳作的誕生,因此它才如此被人讚揚,流傳千古。

巴金曾經以“用人性觀察蟲性”來讚揚這本書,的確如此。作為一本科普書,本應該枯燥無味的內容在法布爾的筆下變得生動形象,富有“人情味”。書中對昆蟲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與死亡的描寫無不滲透着對人文的關懷。例如:“我通常都看見它們在筱懸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無論在飲水或行動時它們從未停止過歌唱。”此處為法布爾對蟬的描寫,將它們比作成人,用人的感性卻領略它的生活與習性,從而使蟬的鳴叫更形象,具有意義,這必定也是一種真諦吧!

同時,法布爾對昆蟲的觀察是富有童趣的,他像一個孩子,帶着滿心的好奇去看昆蟲的世界,還抱有一種嚴謹,求真的態度。相比之下,那些同樣描寫昆蟲的科普書籍就顯得遜色了不少,難怪法布爾本人曾説過:“別人是將昆蟲解剖進行研究,我是在昆蟲活蹦亂跳時進行研究,別人是在探究死亡,而我是在探究生命!”

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樣的“思”,美術家一樣的“看”,文學家一樣的“感受”,在這本書中,他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學家,一個昆蟲學家,而是一個科學詩人。他讓我明白了昆蟲世界的與人社會一般複雜,也用人性觀察蟲性,更用蟲性展現人性的醜惡,讓我深有體會。

《昆蟲記》讀後感 篇2

相信大家都有討厭的蟲子吧!我曾經見到過兩種我最討厭的蟲子,一種是長腿蜘蛛,看起來很小,但是腿又細又長,看起來有點可怕;另一種就是“火車蟲”,走動的時候腳像翅膀一樣,看起來像一條履帶,看一眼我全身都會起雞皮疙瘩。

雖然我對蟲子很反感,但是看到書中的法布爾不僅敢下手抓蟲子,還敢把蟲子裝進口袋裏。要是我,估計以後這件衣服都不敢穿了,直接扔掉。就算蟲子沒毒,那也夠噁心的,畢竟是蟲子;要是有毒,那就更不可能抓了,畢竟誰會給自己找麻煩呢?這就可以説明法布爾對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很有膽量,手法也很嫻熟,勇氣可嘉。

再就是他對昆蟲的研究很深。在很多人看來,正常人誰研究昆蟲啊!但是看到隨便在網上一查就有某些生物的資料,這説明還是有人研究的。要研究昆蟲是很困難的。我不是生物學家,不可能也不會一整天都“監視”昆蟲,自然也無法體味到感受。那毫無疑問,肯定不好受。

但是法布爾做到了。他可以很長時間連續地觀察昆蟲的.變化,而且他也不嫌棄什麼,只要是昆蟲,他就會拿來研究。而且,他觀察時一般都會很深入,以此來保證結果是正確的。

比如黃蜂那一篇文章,為什麼會描述地如此詳細?那肯定是因為他在黃蜂的巢中對黃蜂的各種行為習慣都做了詳細的記錄。除此之外,還有黃蜂的生殖以及禦敵方面的記錄。比如黃蜂寶寶該怎麼取食?獵物該怎麼處理?你能想到的上面都有,你沒想到的上面也有,書上的知識很豐富。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東西是人類所不知道的,我們要像法布爾一樣,不畏懼困難,獻身於科學研究!

《昆蟲記》讀後感 篇3

今天我和媽媽去了圖書館,在一個角落的書櫃找到了一本書,名為《昆蟲記》。回到家後我和媽媽出於好奇,在網上大致瞭解了一下這本書。《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讓·亨利·法布爾畢生的著作。法布爾的《昆蟲記》有十卷,直到1910年才出齊。由我國作家周作人第一次翻譯引入中國。

一開始我看到這本書,以為是以一個小昆蟲為第一視角的故事,類似於歷險記那樣展開描寫的,但當我打開第一頁時,我才知道這是一本以作者為第一視角,觀察動物生活習性的`記錄筆記。但你其實仔細一看,你會發現,他雖不是冒險故事,卻勝似冒險故事。作者筆下的小昆蟲是那麼的栩栩如生,一個比一個有趣、可愛、生動的小昆蟲躍然紙上,多種擬人描寫手法讓“小蟲子們”活靈活現。看着看着,書中的樹木、小草、星空就在眼前,彷彿還能聞到那種獨屬於大自然的味道……

作者的寫作感情色彩很平淡,清如水,通俗易懂,有時還會幽默一下,我和家人分享時,都聽的捧腹大笑。裏面的故事奇特,充滿了奧妙,昆蟲們一個個的登場,讓我對書的熱愛只增不減。情節曲折新奇,如果可以把裏面的昆蟲全部換成人,我敢説,絕不比科幻大片遜色!

看着昆蟲像人一樣的生活,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例如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禪是怎樣脱殼的等等……是作者認真記錄昆蟲的每一天每一夜將我帶進了這個出不去的科學“怪圈”。

同時作者也告訴我,科學不僅僅有機械電子,還有很多很多人們意想不到的東西。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就可以看到很多不曾發現的有趣的東西,它讓我對枯燥的生活又充滿了熱愛。這次活動讓我再次深刻領悟了讀書是多麼的重要!

《昆蟲記》讀後感 篇4

你聽見了嗎?那樹上的蟬鳴;你看見了嗎?隱於草的蛛絲;你發現了嗎?空中起舞的蝶;你瞭解過嗎?那些微小的生命。

請想象吧:於一個豔陽高照的夏日,身邊拂過陣陣清涼的微風,你坐在大樹下看書,陽光透過樹葉間的孔隙,在書頁間閃爍。有蟬在鳴叫,先是一隻孤單的獨唱,緊接着是合唱,最後是一場盛大的交響樂。有蝶在眼前飛過,那多彩的翅膀,有紅色、有粉色、有白色交織在一起。往前走幾步,是清澈的溪流,聽見“叮叮咚咚”的水聲了嗎?陽光在波浪上折躍,璀璨生輝。這就是大自然,我們所生活着的大自然,我們所熱愛的大自然。

請走慢一點吧,讓心靈的腳步走慢一點,偶爾也可以停下來,看一看街邊的風景。大自然是優雅而又從容的,人類也只是她的一部分。生命之弦有她所能承受的極限,過於緊繃,必然斷裂,所以請熱愛生命,熱愛你的生活。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愛好吧,音樂也好,繪畫也好,體育也好,併為之努力吧,為自己所愛的事情付出一切,便是生命最偉大的意義。

請熱愛大自然吧,熱愛生活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個動物,盡力保護好他們。人類位於食物鏈的頂端,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一旦環境遭到破壞,人類也必將受到牽連,也必將嚐到自己種下的`惡果,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看到了嗎?河流的枯竭,土地的污染,空氣的渾濁,資源的匱乏,大自然已經遍體鱗傷。請熱愛她,熱愛河流,熱愛土地,熱愛空氣,熱愛生命,熱愛我們身邊的一切。

如果不是這本書,我遠不能體會這一切。我明白,後人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遠眺,人類才得以智慧和進步。它是本不朽的傳奇。

《昆蟲記》讀後感 篇5

寒假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主編是肖復興,原著是法國作家法布爾。這本書解釋了,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積累好詞、好句、好段,瞭解作品的主要內容和主題。這本書的作者仔細地描寫了昆蟲世界。

其中,最喜歡讀高手狼蛛那一章。狼蛛的腹部長着黑色的絨毛和褐色的條紋,腹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相間的斑紋,狼蛛最喜歡住在百里香的乾燥沙地上。狼蛛的居所大約有一尺深,一寸寬,是它們用毒牙挖成的,剛剛挖的時候是筆直的,以後才漸漸地打彎,洞的邊緣有一堵矮牆,是用稻草或者是一些小石子築成的,看上去有些簡陋,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是它的居所呢!

作者用土蜂來引狼蛛出洞,土蜂出來的時候已經死了。我覺得狼蛛就像一個兇殘的屠夫,一捉到食物就將其活活地殺死,當場吃掉。狼蛛的毒素是一種多麼厲害的暗器啊!狼蛛的毒牙不僅能結束昆蟲的性命,對稍大一點的小動物來説也是危險可怕的。小狼蛛捉蒼蠅的`時候動作也是十分敏捷的。蒼蠅常常在兩寸長的草葉上,小狼一跳起來就吃掉了蒼蠅。

《昆蟲記》是一本可以觸動淘氣孩子心靈的一本書。這裏有許許多多狼蛛一樣的小昆蟲。之前我認為螢火蟲是一種非常可愛的昆蟲,但是我看了《昆蟲記》這本書之後,我發現了螢火蟲居然是一種食肉昆蟲。

從這本書裏我還了解了很多很多課外知識,增長了很多見識,認識了昆蟲世界,豐富了我的知識寶庫。

《昆蟲記》讀後感 篇6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僅僅翻開了《昆蟲記》的第一頁,我就被這本有趣的書迷住了。接下來的幾天,我就窩在家看這本令我興趣盎然的書,從中我知道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聽説過的東西:蟬是怎樣脱殼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蟋蟀是怎樣建造巢穴的。這些奇妙的事情讓我不禁浮想聯翩,我彷彿看見了自由自在嬉戲的小魚,看到了蹦來蹦去的蚱蜢,聽見了蟬的鳴叫,聽到了百靈婉轉的歌聲??

這本書還讓我交了許多“朋友”,有勤勞的蜜蜂,有揮舞着雙刀的螳螂,有愛唱歌的.蟬,還有温順的貓,團結一心的螞蟻,恐怖嚇人的蜘蛛??這是一部講述可愛的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作者法布爾只用了簡簡單單的文字,就幽默的向我們介紹了許許多多新奇的昆蟲,讓人無比新奇,無比讚歎法布爾的文筆之妙。

看着看着,蟲子們都翩然登場,多麼有趣的故事啊!我從不知道昆蟲的世界裏也有弱肉強食,也有勞動,也有天敵。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讓我對昆蟲的瞭解更上了一層。法布爾的昆蟲記沒有不真實感,因為這些原本就是真實的事。沒有空虛感,因為那些文字,那些描寫寫得非常詳細,不時讓我感覺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從來沒有被我重視過的昆蟲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融入了我的心靈,走進了我的生活。我敬佩法布爾,敬佩他對科學的嚴謹,敬佩他觀察

的細緻,敬佩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昆蟲的精神。

我們要向法布爾學習,學習他的堅持不懈。我們要向法布爾看齊,爭取做到對事物嚴謹的態度。

《昆蟲記》為我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為我們開啟了通往昆蟲世界的大路,讓我們一起走向那神奇的昆蟲世界吧!

《昆蟲記》讀後感 篇7

打開書架,一本本的名著整齊的排列。老師要求我們在暑假期間閲讀《昆蟲記》這本充滿着法布爾精神的書。我認為,我受益匪淺。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科學家只會擺弄着顯微鏡,注視着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着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後,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僅是傑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爾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歎:哦,原來如此,真是沒想到啊!

《昆蟲記》一書,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在書中,我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裏,瞭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看到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幫忙的甲蟲往往不懷好意。更多的時候,它是打着幫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營生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原來甲蟲也是非常的狡猾;讀四年苦工,才能換來幾十天重見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蟬的生命意義;天氣越來越冷了,迷宮蜘蛛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將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盡而死,這句話,又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滿足感和一位母親應盡的全部責任。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大自然中盡情探索奧祕;這種精神讓我們在天地間盡情領略精神!而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 篇8

在暑假裏不經意的翻開一本《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法布爾寫的。裏面描寫了很多很多栩栩如生的昆蟲。我以前很討厭昆蟲這類東西,因為我覺得他們很噁心,但自從我看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就對昆蟲產生了興趣,經常蹲在路邊看螞蟻。

《昆蟲記》這本書的用筆優美,寫了很多很多小蟲子的活動經過。而法布爾觀察的特別仔細,比如説“領頭的松毛蟲不斷吐出絲來,很細。其他隨行的松毛蟲也分別吐出絲來。”這句話就描寫的很仔細,讓人易懂。

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松毛蟲這個地方了。他講的是松毛蟲的'卵被裝在一個小小的筒子裏面,這個筒子是用白色的絲做的,帶了一點點淡黃色,中間還有一層紅色的絲,Verybeautiful。上面還覆蓋了很多很多的小鱗片,就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有一次法布爾把他們放到了花盆上面,然後他們就一直繞圈圈,繞圈圈繞了半天,還是沒有碰到,後來一些冒充走累了就跑到了花盆裏的土上面。後來終於有一對松毛蟲,慢慢的往下爬了。最後這些松毛蟲終於脱離了這個噩夢。我覺得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當然《昆蟲記》裏

還記錄了其它很多有趣的昆蟲,比如織網大師蜘蛛,建築大師蟋蟀,釀蜜大師蜜蜂等等。他們都讓我着迷。

讀了這麼一部好書,又學到了這麼多的知識。這個寒假真是沒有虛度光陰啊!

《昆蟲記》讀後感 篇9

在古代,埃及人認為,蜣螂是一種神聖的動物,而且他們認為小甲蟲是從原球裏出來的。事實上,這個圓球只是它的食物而已,這個圓球並不好吃,它只是把別的地方的垃圾搓起來成了圓球而已。

對於蜣螂來説做一個這樣的圓球可不太容易,需要克服一些困難,但一些貪吃的傢伙仍然做得很大。等到圓球做好後,他們必須把它搬到適當的地方去,他們走得十分艱辛,而且他們走的都是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的`地方。不僅如此,他們還要防止那些賊蜣螂來搶他們辛苦的成果,那些蜣螂很狡猾,他們假意幫他們運食物,等到他們不注意時,那些賊蜣螂便會把糞球運走,被偷走糞球的蜣螂就會自認倒黴,不過他們會打起精神再做一個糞球。雖然運食物回家路途十分艱辛,再遇到賊蜣螂搶走它的食物時,它仍毫不氣餒,重新再來......

看到這,我就想到看過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叫劉輝的人。他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可他克服了歧視,克服了困難,他不僅學會了游泳,還學會了彈鋼琴,雖然他在學鋼琴時,他的十個腳趾無數次被磨破,他也不知多少次從琴凳上摔下來,但他不氣餒,不放棄,終於能彈奏出了優美的旋律,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時,他笑着回答了一句,至少我還有腳。

不管是蜣螂還是劉輝,他們的生命中都有樂觀精神,而且遇到困難時是那樣的百折不撓,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昆蟲記》讀後感 篇10

風光旖旎,草木萋萋,自然之中生意盎然,數不盡昆蟲嶄露頭角。荒石園中,生活着一位學者,與之相伴的,還有各式的昆蟲。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將各式的昆蟲盡數記入《昆蟲記》中。這本他瀝盡心血的史詩之作,記載了多種昆蟲的生活,真實而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它們的本能:習性、繁衍和死亡。

在這裏,昆蟲都富有非凡的智慧,崇高的思想,高超的技藝,它們為了食物果腹可弱肉強食,為了閒情雅志可怡然自得,為了家庭美滿可奇招盡出。

蟹蛛是一位偉大且無私的母親。母蛛把卵產進安樂窩後,不吃不喝,日夜堅守。當它感到袋子裏的小生命已然醒轉卻因擊不穿卵壁徒勞騷動時,它便會拖着無力的身軀,用全身氣力,在袋壁上打開一個洞。隨即,它安詳逝去。

蟹蛛母愛無疆,堅定偉大的`信念使其日夜照料卵中之子,得以孵化,以命換其安樂,令人心生敬意。

蟋蟀是一位聞名海外歌唱家。它從不訴苦,從不悲觀。身攜一把奇妙小提琴,它喜愛非常。它兩手一揮,忘情地演奏出一首首交響曲,琴聲悠遠纏綿,令人心曠神怡,空明自在。

它不似其它昆蟲,隨遇而安。它會在廣袤的草地上精心挑選屬於自己的住址,以供長久居住。擇好地形後,它自力更生,用勤勞的雙手一點一點地挖掘肥沃的土壤,自制一道舒適的住所。

它閒雲野鶴,樂觀豁達,且又追求心適,生活精緻,令人心生愛憐。

生活之中,民蟲常伴我們左右。其之品性,足以令我們學習反思。蟹蛛母親的愛細緻入微,我們應當感念她的恩德。蟋蟀達觀的品質深入人心,我們應當好生習之。

自然之奇,昆蟲之繁,令人心歎。關愛生命,求真求實,熱愛自然。

《昆蟲記》讀後感 篇1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叫《昆蟲記》的書。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所寫的,書如其名,它是一本關於昆蟲的書。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蟬和螞蟻》,一首很有趣的小詩歌組成了這一章節。它描寫了蟬兒們為了解渴,在天熱的時候用尖嘴戳進細嫩多汁的樹皮,鑽一口井來吮吸樹汁。可好景不長,每次都會有螞蟻、蒼蠅、大胡蜂、金龜子來井邊搶樹汁喝。最過分的是螞蟻,不僅僅是搶樹汁喝,還一心要把蟬兒們從自己鑽的井裏趕走!每次蟬兒們都不得不提防着它們。

《蟬的歌唱》是我喜歡的.第二個章節。在法布爾家附近可以找到5種蟬,它們的鳴聲不同,但他們的發聲方法卻是相同的。喜歡這個章節的原因是因為我很訝異同一種類的蟬鳴聲竟然不同!然而其他動物,比如貓,所有不同種類的貓叫聲卻都是相同的。

在《昆蟲記》裏我最感興趣的一段話是:紅螞蟻不會哺育兒女,也不善於尋找食物,它們偷別人的孩子來服務自己。遭到紅螞蟻劫掠的是其他種類的螞蟻鄰居,紅螞蟻把它們的蛹偷回來,蛹孵化後,就成了陌生人家中幹活賣力的傭人了。這些描寫讓我感覺到紅螞蟻真是一種貪婪的螞蟻,第一次聽説會有動物偷別人的孩子來為自己服務,這些都使我感到非常新奇!

通過《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法布爾是個很細心的人。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昆蟲的知識,今年暑假我收穫了很多!

《昆蟲記》讀後感 篇12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創作的一本描寫昆蟲的礦世佳作。這個暑假,我初次接觸其書,便被書中這個現實、美妙的昆蟲世界所吸引。

法布爾年輕時住在一個村莊裏,他從小就對年輕的生活感興趣,在空中飛翔,在地上爬行。 他對真理和生命的熱愛促使他們為探索奇妙的昆蟲世界奠定了基礎,他對昆蟲的好奇心,與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幅傑作的誕生。 因此,它被如此讚揚,流傳千古。

巴金曾經讚揚這本書“用人性觀察昆蟲性行為” ,他做到了。作為一本科普讀物,本應枯燥乏味的內容在法佈雷的作品中變得栩栩如生、“人性化”。對昆蟲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生殖和死亡的描寫都充滿了對人性的關懷。例如: “我經常看到它們排成一排,站在筱原的樹枝上... ... 它們喝水或移動的時候,總是不停地唱歌”這裏是法布爾對蟬的描述,把它們比作成年蟬,利用人類的感知力來了解它們的生活和習性,讓蟬的聲音更形象,更有意義,這一定是它的真實含義!

同時,昆蟲的法布爾觀察是充滿童趣,他就像一個孩子,充滿了好奇,看看昆蟲世界,但也有一個健康的.嚴謹,求實的態度。相比之下,那些相同的昆蟲的科普介紹的書籍是少了很多,難怪法布爾曾説過:“他們是昆蟲解剖學研究,我在昆蟲跳進行的研究,其他人都在探索死亡,而我是探索生命! “

法布爾擁有中國哲學家一樣的“思”,美術家一樣的“看”,文學家一樣的“感受”,在這本書中,他不再是作為一個企業單純的生物經濟學家,一個研究昆蟲學家,而是通過一個國家科學主義詩人。他讓我明白了昆蟲世界的與人進行社會發展一般比較複雜,也用人性管理觀察蟲性,更用蟲性展現自己人性的醜惡,讓我深有體會。

《昆蟲記》讀後感 篇13

在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中,我們的“遠親”,昆蟲,每天從我們身旁來來往往,但卻很少有人去觀察、研究他們。

然而有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他們,這個人就是法布爾。不但如此,他還創作了的鉅作《昆蟲記》,這部鉅作被譽為“昆蟲的史詩”,而法布爾也被達爾文贊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在《昆蟲記》這部鉅作中,作者沒用到華麗的辭藻和熱烈的激情,但那種樸素的筆墨恰恰成就了一部嚴肅且優美的散文。整部書的故事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而自然,幽默的敍述,更是惹人捧腹大笑。個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紅螞蟻、蟹蛛、石蟬、孔雀蛾。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多麼奇異、有趣啊!在作者的筆下,天牛像個小氣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的餵食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

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生活景象,包含了關於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着人文的關懷。從這些詳實的描述中,我細細品讀,終於對法布爾一生的樂趣有所體會,他盡在探索世界生命的真正面目,字裏行間充滿着睿智的哲思。他探索着自然界藴含的.科學真理,他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是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的思考,美術家的觀察,文學家的敍述向我打開了通向昆蟲世界的大門,也是科學的大門!

《昆蟲記》讀後感 篇14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文學家法布爾。這本書向我們主要介紹了7種昆蟲。

《昆蟲記》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佳作。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為我們介紹了昆蟲世界的各種趣聞逸事,是一部集知識、趣味、文學、哲理於一體的散文集。這本書精選了有關紅螞蟻、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種較為在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讓我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學習了科普知識。

小時候,每到夏天,我都會在外婆家住上一陣子。跟着大我三歲的表哥,我們幾乎翻遍了院內院外的每一個角落。大有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情趣。捉過螢火蟲,掏過螞蟻洞,撅過蟬的幼蟲,甚至還養過數不清的蟈蟈。跟昆蟲沒少打過交道。殊不知,在閲讀了《昆蟲記》後,我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從不知觀察蟲子,與蟲子打交道還有如此高深的學問。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這許許多多關於昆蟲的知識,竟使我有種第一次進入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的幻覺,我彷彿成了“蟲盲”。

法布爾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昆蟲記》讀書筆記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