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物種起源》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49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種起源》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物種起源》讀後感

《物種起源》讀後感 篇1

達爾文得出了上帝是生命起源的結論,這是發自內心的信仰,還是一個不得已的結論,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常聽説諸如"相信上帝是不科學的"或"科學已經否定了上帝"之類的話,但這些話本身不一定就是科學的,至少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商酌的。正如達爾文一樣,我們會思索、探討最初的起源的問題,但如果不承認有上帝的話,將會遇到一個很大的難題,人們往往會不得不以很不科學的方法來解決。

就拿宇宙和生命的存在為例,如果不相信上帝的創造,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宇宙萬物是永恆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沒有所謂的創造及起源一説;另一種選擇就是宇宙萬物是自己來的,也就是説是自己創造了自己。

我們先分析一下第一種選擇,宇宙是永恆的説法,與其説這是一種可靠的理論,還不如説是一個人不願意相信上帝的藉口,因為它是與現有的最新科學證據背道而馳的。現今的科學不但是在研究宇宙的開始,還在探討宇宙的終結。另外,根據我們的日常觀察,宇宙的組成部分,如地球和太陽等等,都是有壽命的,這些有限的東西累加起來,整麼又可以成為永恆呢?所以這種説法與我們的理性也是相矛盾的。當然,宇宙是如此的浩大,有許多東西我們並不十分清楚,但至少從我們現有的知識和證據來看,宇宙萬物不是永恆的。一個本着科學態度的人,應該承認這一點。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宇宙自己創造了自己的説法。根據我們的日常觀察,大凡有功用的東西,小到一雙筷子,大到一台超級電腦,都一定有其設計,是被創造的,它們不可能自己創造了自己。我們看到一台機器,儘管我們不一定知道是誰造的,但一定會想到是被造的'。如果有人認為它不是被創造的,我們一定會説此人不理性。但一個單細胞就比任何的機器的運作複雜且精密的多,整個宇宙的運行和其上的規律更是不可同光年而語。有誰會相信隨便堆起來的字符可以成為經典名著呢?又有誰會相信自己手頭上的工作會自己做成呢?連這些小事都不可以,我們又憑什麼認定宇宙一定沒有創造者呢?這是一個符合理性的結論嗎?

在解釋萬物及生命起源的時候,所有的理論都是要靠信心來接受的,也既是説,都是信仰。要接受不相信上帝的信仰,應該是需要更大的信心,需要克服更大的障礙,因為這些信仰裏實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這也許是為什麼許多現代科學的奠基人,諸如牛頓、伽利略、麥實維爾、法拉第、愛因斯坦、愛迪生、及達爾文等等,都相信上帝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不相信上帝的自由,但要用科學和理性來作為根據可能是有點説不過去。

《物種起源》讀後感 篇2

作為一本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生物學經典著作,《物種起源》的出現無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今天當我重温這部史詩般的名著時,是懷着一股崇高的敬意品味其中的原理思想的。

而作為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能用畢生精力研究生物學,而後又提出科學證據,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劃時代的著作,已經很好地詮釋了一位科學家該有的奉獻精神。而面對物種不變性學説已經成為社會正統理論時,達爾文又勇於堅持自己的立場,提出自己認為對的真理,突破種種束縛,更是令人稱道。

通讀《物種起源》,我發現,該書用極其豐富的資料,令人信服地證明生物界是在不斷變化的`,它有自己發生和發展的歷史,現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的特殊創造物,而是“若干少數生物的直系後代”,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並且有規律可循。它們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髮展、進化。這種發展和進化,不是什麼力量干預的結果,而是自然界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他用物種變異的普遍性,推翻了物種的觀點,有力地戳穿了千百年來流傳的“上帝創造萬物”的謊言。它在整個生物學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革命。

我想,《物種起源》的出版,離不開達爾文對真理始終不渝的堅持,這種堅持永遠值得我們崇敬。

相信自己並不是輕易做到的,人們總是在生活中受到太多的誘惑與歷練。當社會上的大部分人都在做同一件事,聽信同一種言論,很難有人不對逆反的自己產生懷疑。同樣,堅信真理也不是輕易實現的,尤其是當你所信仰的真理被多數人甚至全社會視為悖論的時候。相信自己還是跟隨他人?堅持真理還是求得我想此時,我們需要一種勇氣,需要一種力量,需要一份執著。就如達爾文當初的選擇。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雖然只是就某種情況而言,然而少數人之所以有掌握真理的機會是因為他們的身上有一種阻止他們邁向他人的腳步的信念與力量。

我們不一定要做少數人,但要做相信自己,堅持真理的人。也許,我們應當問問自己是否有在黑板上堅定寫下“捍衞真理”這四個字的勇氣……

如今,而以我們的感悟,在達爾文那期待中的未來,也許他的成就達不到畫出宇宙生命的整個循環,但他的貢獻在於指出了其中的一段圓弧。正如紐約時報的評論:“旨在闡釋自然的學説登場時總如同華貴的蜃景,其中大部分的教義猶如玫瑰色的霞光給那些做着晨課的學者頭上鍍上了一縷金色。但等到了約定的時間,自會有那完美的思想適時地出世,將未知地淵中的寶藏鋪陳羅列,用科學的明光給這個時代蓋上璽印。”

我想,只要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還在,捍衞真理的旗幟就會永遠常在。

《物種起源》讀後感 篇3

我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知道他是英國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説。

《物種起源》是它的代表作,它在《物種起源》中所體現的認真精神同樣值得欽佩。他的那種不敷衍,充分體現了達爾文對科學認真、嚴謹的態度。這本書概括地總結了他對自然界觀察所得的基本事實、思想、結論和推論。達爾文進化的動力則是:自然規律、食物得失、繁衍的能力、新種持續產生、不適者淘汰。而最大的原因是食物來源和繁衍能力。

達爾文自己把《物種起源》稱為“一部長篇爭辯”,它論證了兩個問題: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當時絕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因此進化論從此取代了神創論,並且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的主導思想,即"自然選擇"。它有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徵,變模糊為清晰,化複雜為簡單,並且在舊有的知識上添加了很多新的東西。

達爾文是一切世紀的博物學中最偉大的革命者。雖然達爾文在完成《物種起源》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這並沒有影響他要完成該書的決心。我想正是因為這些困難,才使得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該書中運用了大量資料。並最終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髮展變化的.,且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説。

《物種起源》是世界生物進化很有價值的作品之一,,是一部深切關注生物土地家園的,以靈魂迴應靈魂之書《物種起源》具有很多的重大意義:這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它標誌着19世紀絕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影響歷史進程的經典著作。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過廣泛影響的鉅著,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其中也不乏一些偉人對它的高度評價。馬克思就認為《物種起源》可以用來當作歷史上的階級鬥爭的自然科學根據。李卜克內西則認為它是成為劃分科學史前後兩個"世界"的界限。而英國植物學家華生則認為達爾文是本世紀的、甚至是一切世紀的博物學中最偉大的革命者。我想也許華生的評價有點極端,因為在未來的世界誰也無法預知,但這已經充分説明了達爾文對人類社會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當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中不僅僅是生物進化論值得我們學習,其中還有更多的觀點,如自然選擇學説,遺傳變異,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適者生存,這都非常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總之,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對我是受益匪淺,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

《物種起源》讀後感 篇4

我對達爾文的印象,最初只限於他那一把給人感覺亂蓬蓬的鬍子,好像西方的偉人都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鬍子。

為了更進一步接近這個偉大人物,我不辭勞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介紹幾乎千篇一律:“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這樣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所以我只好另闢蹊徑,看我能不能從別的途徑擺脱我只有關於他鬍子的淺薄認知。

我翻開了《物種起源》,從其緒論開始我對達爾文的瞭解。

“五年的工作,我曾專心思索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曾不間段地專心於同一事物的研究”,“我的健康很壞”……這樣的語句在文中隨處可見,達爾文拖着病重的身軀,專心致力於自然生物的研究,作各種觀察和實驗,找無數聯繫和特性,把自己的一生都傾注在了他所追求的科學事業上。

“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只有對於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的事實和論點加以充分地敍述和比較,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個科學家最要擁有的就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達爾文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他為此深感遺憾和歉疚,這不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才具有的品質嗎?達爾文雖然深信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是相對合理的,但他依然為沒有提供強有力的事實論據而感到慚愧。

正是這種從事科學的執著精神讓我這個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現代人汗顏。

《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標誌着進化論的正式確立。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如此偉大的成就我在緒論中沒有看出絲毫端倪,達爾文用的語言平實,精準,沒有任何誇耀,對於舊派荒謬的學説也並沒有表現出輕蔑或嘲諷。

“我相信‘自然選擇’是物種變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這是達爾文在平心靜氣但又斬釘截鐵地闡述自己的偉大觀點;“每一物種都是被獨立創造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達爾文在冷靜地批駁延續了幾千年的錯誤看法;“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這是自省的達爾文;“我抱歉的是,由於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對於那些慷慨幫助我的自然學者一一表示感謝”,這是謙遜的達爾文……

僅僅是緒論,就讓我認識了一個平凡而又嚴謹,內斂而又堅毅的達爾文。合上書,晃動在我眼前的達爾文的鬍子也彷彿閃出熠熠的光輝來。

《物種起源》讀後感 篇5

隨着科學與哲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世界及人的主體性,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題。

例如生命的起源究竟是什麼?人及世界上各物種在進化中是否具有自主性和選擇性?如果有,它同客觀決定的力量之間又是什麼關係?這樣的問題誰也解釋不清楚

但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達爾文相信所有的物種都是由簡單的生命單位演變而來,但最初的生命是怎麼來的呢?一個不常被人提及的事實是達爾文認為它們是被創造的。在閲讀當中,我發現這樣一個結論,大概意思就是,他在經過類比以後得出結論,所有在地球上的有機生物都是起源於一個共同的原始生命,而這個原始生命則是“被吹了一口氣”而來的。這與聖經裏創世記裏講到人是因上帝吹了一口氣而得到生命的`寫法有點相似。達爾文主義的理論是邏輯推理。也就是説自然的選擇與進化只是通過推理的論據來表達,是一種邏輯上的順延。事實上,生物改變並不一定是按這種推理進行的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論是科學的假設。達爾文證明自己理論的證據是缺乏説服力的,只能解釋一些不尋常的現象。他卻由這些特例推廣到普遍進化,因而只能是特殊基礎上的假設。的確,達爾文的理論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如果生物真是由一個物種向另一種物種進化而來,那麼必定存在物種間的過渡類型。可是為什麼我們所發現的化石中卻幾乎找不到這樣的證據?如果生物的進化真的是長時間的逐漸變化,那麼從單細胞又如何產生出複雜多樣的動物門類呢?從同一個祖先那裏又如何進化出多種不同基因組合的物種呢?為什麼大約6億年前的寒武紀,幾乎所有動物的“門”同時在地層中出現呢?

理論的最終思想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種推理只能用在動物界,然而達爾文卻把這種理論強加給人類社會……他忽視了人和動物的智力在空間上的差距……人類的大腦思維是三維的,而動物的思維是二維的,從動物要想過渡到人類,首先智力要過渡到三維,但是二維的事物是不能過度到三維事物的,就像二維空間幾何圖形要變成三維立體圖形一樣,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達爾文和當時的科學家卻忽略了這個致命的關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被資本主義理論的推崇者由生物學轉移到人文學、社會學,把人類和諧互助精神退化為生物界的弱肉強食,你死我活的叢林生存原則。正如馬克思所説,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每一個銅板都滲透着鮮血。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所謂的科學假説,經不起邏輯推敲和科學論證,早已被有理智的人們所唾棄。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轉移至今還有其市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毫無人性可言,多少適者生存於被掠者的血汗之上,多少不適者死於適者的傾軋之下啊!

《物種起源》讀後感 篇6

我對達爾文的印象,最初只限於他那一把給人感覺亂蓬蓬的鬍子,好像西方的偉人都有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鬍子。

為了更進一步接近這個偉大人物,我不辭勞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介紹幾乎千篇一律:“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這樣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所以我只好另闢蹊徑,看我能不能從別的途徑擺脱我只有關於他鬍子的淺薄認知。

我翻開了《物種起源》,從其緒論開始我對達爾文的瞭解。

“五年的工作,我曾專心思索這個問題”,“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曾不間段地專心於同一事物的研究”,“我的健康很壞”。這樣的語句在文中隨處可見,達爾文拖着病重的身軀,專心致力於自然生物的研究,作各種觀察和實驗,找無數聯繫和特性,把自己的一生都傾注在了他所追求的科學事業上。

“我並沒有輕率地下結論”,“我雖然時常注意,只信賴良好的證據,但是無疑錯誤還是會混入的”,“只有對於一個問題的兩方面的事實和論點加以充分地敍述和比較,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個科學家最要擁有的就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達爾文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依據,他為此深感遺憾和歉疚,這不正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才具有的品質嗎?達爾文雖然深信自己的觀點是科學的,是相對合理的,但他依然為沒有提供強有力的事實論據而感到慚愧。

正是這種從事科學的執著精神讓我這個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現代人汗顏。

《物種起源》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標誌着進化論的正式確立。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如此偉大的成就我在緒論中沒有看出絲毫端倪,達爾文用的.語言平實,精準,沒有任何誇耀,對於舊派荒謬的學説也並沒有表現出輕蔑或嘲諷。

“我相信‘自然選擇’是物種變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這是達爾文在平心靜氣但又斬釘截鐵地闡述自己的偉大觀點;“每一物種都是被獨立創造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達爾文在冷靜地批駁延續了幾千年的錯誤看法;“然而這樣的結論,即使很有根據,也還是不充分的”,這是自省的達爾文;“我抱歉的是,由於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對於那些慷慨幫助我的自然學者,表示感謝”,這是謙遜的達爾文。

僅僅是緒論,就讓我認識了一個平凡而又嚴謹,內斂而又堅毅的達爾文。合上書,晃動在我眼前的達爾文的鬍子也彷彿閃出熠熠的光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