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説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5W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説課稿模板集錦八篇

説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課改實驗人教板第三冊第七單元“環保”專題中的一課。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在課文的最後“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可以知道我同樣也是愛鳥的。本課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課後的“我會讀”是一個詞語積累的練習。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主動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説句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第二課時是學習課文。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説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教法、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指導。

教學過程:

一、媒體導課,激發興趣。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採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多媒體設計為:出示課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紹,然後出現父親的圖片,由小朋友介紹他的父親一生都喜歡樹林,喜歡愛唱歌的鳥。這時,出現課題《父親和鳥》。由師提問,這一課到底講了父親和鳥的什麼事呢?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自讀課文,感悟體驗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自由讀、同桌讀、找夥伴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

反饋學生讀的情況時,指導學生感悟出父親“喃喃地説”該怎麼讀,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説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可通過教師的範讀來引導。

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反饋學情時讓學生給課件配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師提問:朗讀了課文,你覺得父親對鳥怎樣?從哪裏看出?通過討論深入體會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2、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本課所在的第五組課文都是圍繞“生命”這一專題展開的,所選的4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愛生命。二是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

4、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的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就成為這課的教學重點。作者用細膩的眼光通過盲女的細小動作揭示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道理,怎樣讓學生理解這一意味深長的哲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因此,我採用利用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悟和課外文本拓展來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

二、説教法

本課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

三、説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採用勾畫、批註、交流、朗讀、體會等方法來學習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通過品味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原則。

四、説教學準備

課件包括《千手觀音》的舞蹈片段、課文及相關圖片、製作的網頁。

五、説教學過程

1、設置情境,導入課文。

我讓學生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片斷,並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這是什麼節目嗎?看了後有什麼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只停留在對節目的讚美,我適時提醒學生這是一羣殘疾人表演的,從而引入課文:“一羣殘疾人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真是一個奇蹟。有個盲女孩也創造了一個奇蹟,讓我們跟隨着她一起去觸摸春天吧!”隨即板書課題。

〔古代教育家朱熹説:“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

播放大家熟悉的舞蹈節目《千手觀音》,生動、鮮活的情境極富感染力,能夠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

2、品析語言,探究體悟。

首先提出問題:“安靜創造了哪些奇蹟?”板書:“創造奇蹟“。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一找,並在書旁標註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和同位討論,接着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用課件出示語句,幫助理解。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句子,如 :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我提出問題:“為什麼你認為這是個奇蹟?”學生可能會回答:“因為她是一個盲女孩,卻能在花叢中走的很流暢。適時指導學生書寫“暢”字,進行寫字訓練。引導學生抓住“流暢”一詞,讓學生感受一個盲童能夠流暢的在花叢中穿梭説明她對生活的熱愛,同時指導學生讀出這種熱愛之情。

句子二:“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用課件出示另一句子“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讓學生比較朗讀,説説哪句更好,在比較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感受安靜創造的奇蹟,同時讀出作者驚訝。

句子三:“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我先讓學生體會“神奇的靈性”指的是什麼。接着我説:“現在大家都是安靜,請閉上眼睛,伸出雙手,邊聽老師的朗讀邊想象做動作,説一説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一環節的安排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安靜當時的感受,使學生與安靜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瞭解到正是因為安靜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才是她抓住了這美好的瞬間。

句子四:“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我問學生:安靜為什麼把蝴蝶放了?那可是一個給她多姿多彩的世界的生靈啊!讓學生體會到安靜熱愛春天、熱愛生命。接着我抓住“張望”一詞,讓學生體會安靜張望什麼,用什麼張望?從而更好地理解安靜的內心世界。

〔這個版塊的設計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老師要根據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導,所以具有較大的開放性。

對於教師來説教學把握的難度也相對大些,因為學生交流的答案不是按照教師預設的進行,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巧妙地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3、總結收穫,昇華情感。

我用課件出示閲讀鏈接的內容,讓學生細細品味,懂得“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在視覺,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接着出示語句“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讓學生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交流後,我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的照片,隨機旁白:“盲童安靜用自己的心靈來感受美好的春天,一羣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眾,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本環節教師通過多媒體畫面的運用、音樂的渲染和課外人物的介紹,為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薰陶,從而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殘疾人也不例外。當最後出示引領全文的這句話時,使學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難點。〕

4、積累語言,課外延伸。

① 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② 出示自己製作的網頁,建議學生組成興趣小組,收集資料,在信息老師的幫助下,製作一個”熱愛生命”的專題網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建議學生製作網頁,正是基於這一指導精神。〕

六、説板書

17.觸摸春天

安靜——創造奇蹟——熱愛生活

〔板書的設計突出教學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ang、eng、ing、ong》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複習四中第二篇課文,本課有5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後鼻韻母ang、eng、eng、ong和整體認讀音節,配有圖畫和表明圖意的音節。第二部分是聲母和後鼻韻母的拼音練習,包括兩拼與三拼的音節。第三部分是音節詞語tàiyáng的書寫格式。第四部分是一篇由四個句子組成的短文,講國小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用計算機畫面。隨短文認六個生字。短文沒有配圖,讓學生藉助音節練習閲讀,體會學好拼音的成功感受。第五部分是一首兒歌,配有彩虹圖,隨兒歌認三個生字。

教學重點

後鼻韻母的發音、聲母和後鼻韻母組成音節的拼讀及認字。

教學難點

ang、ing的發音和三拼音節的拼讀。

教具準備

教學圖片、拼音卡片、小黑板。

課時安排

本課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後鼻韻母ang、eng、ing、ong的音、形,並能正確書寫和學習聲母與後鼻韻母的發音。第二課時認讀9個生字,會正確朗讀韻文和兒歌。

一、説教學目標

1、學會後鼻韻母ang 、eng、ing、ong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聲母與ang、eng、ing、ong的拼音,正確書寫音節。

3、認識9個生字,正確朗讀短文、兒歌。

二、説教法

教材安排意境優美的情景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習拼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利於發展兒童的語言,有利於增強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這課時,我以讀為主,先教學生會讀,按着指導正音,然後放開讓他們學習的手段來完成本課。

三、説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準備引導學生運用“學讀—練習讀—自由讀”等方法學會後鼻韻母ang、eng、ing、ong,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拼音的樂趣。

四、説教學程序(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回顧上一課學習的5個前鼻韻母。(學生回答,教師隨着出示卡片)學生開火車認讀前鼻韻母an、en、in、un、ün。

(二)學習新課

1、教學ang

(1)出示教學圖片,問:圖上畫的是什麼?

(2)學生猜説,“羊”的'韻母是什麼?

(3)出示卡片áng,告訴學生:áng的第一聲就是ang的音。

(4)教師示範發音,(學生認真聽),邊示範邊講解,讀 ang時,先發ɑ的音,然後張大嘴巴,發鼻音——ng,就是ang的音。

(5)學生小組合作練習發音,教師巡視指導正音,落實重點。

(6)分析後鼻韻母ang的字形。讓學生説説與前鼻韻母an的異同。

(8)教師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書寫要領。

2、教學eng

四人小組合作,按以下步驟教學生學習eng,讀準eng的音,落實重點。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1)師生共同探究“枱燈”的“燈”是由哪兩個音拼出來的。

(2)學生髮現eng與“燈”的韻母發音有聯繫。

(3)學生練習eng的發音。(指導學生先發e的音,緊接着發ng的音。)

(4)學生練習eng的四聲。

(5)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書寫。

2、學習ing和ong的音。

①教師範讀,指導發音要領,落實重點。

②學生看圖後練習讀(yīng)和鍾(zhōng)後教師進行提問:鷹(yīng)和鍾(zhōng)韻母是誰?

③根據後鼻韻母發音的方法,猜猜ing、ong各自發哪個字母的音。

④學生自己練習發音,同桌互相練習。

⑤檢查自練情況,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⑥小組比賽讀ing、ong的四聲。

⑦指導學生書寫在四線格。

(三)鞏固練習

師講:我們認識了四個後鼻韻母,現在我們來做個遊戲。激發學生興趣。

1、做“送信”遊戲:教師將四張後鼻韻母卡分別給四個同學上台當小老師帶領全班讀。

2、聽音組合:將單韻母a、o、e、i和尾音ng發給學生,師發音,學生做組合遊戲。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4個後鼻韻母都有些什麼特點?(學生説),下節課我們再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ing和後鼻韻母與聲母相拼。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作為本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由秦王朝的學習轉到漢朝的學習的過渡課,屬於概括性的篇章,向學生梳理了漢朝興衰的基本脈絡。西漢的漢武帝時期,不僅是西漢強盛的一個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期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的內容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過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那麼根據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我的教學三維目標制定為如下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瞭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並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基本史實。

2. 學會一分為二地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3.通過談話法實現師生互動;藉助表格歸納法記憶基本史實;利用歷史短劇將學習難點簡單化。

4. 體會統一、安定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維護統一的歷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這些目標,則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確立依據:首先,這個重點的設置符合課標要求;其次,本課主要是從政治角度講述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史實較多。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的範圍縮小在西漢的興盛,而漢武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則成就了這一興盛,所以,將漢武帝的大一統作為教學重點是比較恰當的。

2、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確立依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促成大一統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對這一內容的闡述較為簡單,不利於學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認識,因而這一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至於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會在後面的説教學過程中具體説明。

二、説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七年級學生

優勢: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較活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會比較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

不足:剛剛接觸歷史不久,還沒有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所以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

根據學生的學情,我運用了下列的教法、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談話法和講解法,對於重點內容將採用表格歸納法、由學生表演歷史短劇的方式,加上多媒體的輔助,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歷史思維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新課(3分鐘)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大一統”這個名詞,所以我會在進入新課的學習之前向學生解釋清楚“大一統”這個名詞的概念,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明確學習方向。然後我會用語言過渡到新課的學習:那麼,漢朝是如何實現大一統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尋找答案。

這樣的導入簡單直接,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並且帶着疑問有目的地展開新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34分鐘)

1.文景之治(10分鐘)

這一子目的內容比較簡單,首先我會讓學生閲讀教材,歸納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漢初的社會環境。然後利用這樣一個表格,與學生一同完成對第一子目的學習。這個表格是秦王朝和漢初文景時期統治政策的對比。我將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並利用本課教材內容完成這一表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複習鞏固前兩課的內容,還可以在對比中加深對文景之治的認識。另外,表格內容條理清晰,有助於學生記憶。

在完成這個表格歸納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後,我會讓學生試着用一句話定義“文景之治”,讓學生提高歸納概括能力的同時對“文景之治”形成明確的概念。

接着我會用這樣一句話過渡到第二子目的學習:漢初文景時期休養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為西漢進入強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為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提供了客觀條件。

2.漢武帝的大一統(17分鐘)

這一子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首先我會讓學生閲讀小字部分,回答這一個問題:漢武帝完成大一統的主觀因素是什麼?——漢武帝年輕有為,善於用人。

然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3分鐘分別討論總結出漢武帝在政治思想兩大方面所採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至於經濟方面的措施,將在後面一課獨立單獨學習,這一點我會向學生説明。在小組討論總結出答案後,我會給出我的答案。然後對學生較難理解的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進行進一步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後給出答案,可以讓學生在已經思考總結過的前提下發現自己認識的不足之處,加深理解。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討論得出的答案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點撥。

那麼,對於推恩令的講解我將用這樣一幅圖表,直觀清晰,方便學生理解認識。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內容,我會讓學生表演課前準備好的歷史短劇,即由四個學生分別扮演漢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別説明自己的主張,由漢武帝選擇採用,扮演漢武帝的學生要説明為什麼這麼選擇。

然後我會進行小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為法定的封建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中的實踐活動課《節約用水》。

一、課前分析

1、教材分析

《節約用水》一課是結合前面學過的量的計量、統計等知識設計的。旨在通過測量等操作活動,一方面讓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另一方面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科學地認識日常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問題,讓學生通過學習積累節約用水的方法,加強環保意識。

2、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能夠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經驗中對水資源的缺乏與保護也有簡單的瞭解。但從孟州的環境來講,學生沒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對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匱乏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學生並沒有比較系統地瞭解和理性的認識,因而在本節課中,關鍵要引起學生對缺水問題的關注,讓學生通過學習,自覺樹立節水意識,倡導節約用水,感染身邊人節約用水。

二、我的思考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大致確定為:

1、以小見大,通過一個小小的漏水的水龍頭用數據折射出浪費的大問題,培養學生用數據説話的意識和能力。

2、通過聯繫孟州水資源現狀將學生置身其中,引導學生自主展開對孟州水資源現狀的研究,並在交流對話中增強孩子們的節水意識。

3、藉助多媒體將孟州的工業、農業、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用水情況整合進課堂與孟州淡水資源進行對比,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水資源的匱乏,從而讓學生自覺樹立節水意識。

1、説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思路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使學生經歷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過程與方法

通過一個小小的漏水的水龍頭,用數據反映出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用數據説話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節約用水的現實性和迫切性,從小培養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自覺採用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我將用數據反映出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用數據説話”的'意識和能力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將綜合運用知識分析數據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2、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調查周圍浪費水的情況,收集節水措施 教師準備:課件、自制水龍頭和量杯(每組一個)、水 3、説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將以活動為中心,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主要採取合作探究、討論交流、課堂展練等形式,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教法與學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落實思考:

(一)圖片欣賞,引發感受

1、在此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欣賞一組圖片,讓學生領略水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由此告訴學生水是生命之源,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水的滋養。

2、人們常用為藍色的星球來形容地球,那是因為地球表面71%都是水,這麼多水為什麼還要節約用水呢?此問題一出,立即引發學生興趣,課前資料準備充分的孩子躍躍欲試,急於告訴大家:“地球表面的這麼多水中僅有2.6%的淡水,可供飲用的淡水少之甚少僅佔1%”聽了這個介紹你有什麼想法?通過談感受初次讓學生感知水的可貴。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中浪費水的情況進行考察的興趣。 (二)、交流探究,震撼心靈

1、水資源如此珍貴,我們的周圍有浪費水的情況嗎?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談現象,談感受,在生生交流中,學生自覺樹立節水意識。

2、做漏水試驗,記錄1分鐘滴水量是多少毫升,填寫實驗表。

水龍頭1分鐘滴水量

組別 滴水量(ml)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平均滴水量 3

通過實驗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並引發思考“每個水龍頭漏水的速度不同,用什麼數來代表這些水龍頭漏水的平均水平呢?”這一問題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統計知識選擇恰當的統計量進行統計。

3、對整理的數據進行分析

(1)計算1小時,1天,1年的漏水量

時間 滴水量 1分 1小時 1天 1年 漏水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多。這樣的對比可以加深學生對節約用水必要性的認識。

(2)根據分析的數據,繼續利用平均數進行推斷:我們學校有幾個水龍頭漏水?根據這個比例計算全國大約30萬學校使用自來水,全年大約要浪費多少噸水?(1立方米約重1噸)按照孟州水價2.5元/噸,一共多付多少水費?如果每人每年用30噸水,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年?全孟州約37萬人,這些水可供全孟州人用多長時間?通過聯繫孟州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3)數據分析:通過收集資料瞭解到孟州水資源總量約為1.90億m3(1m3的水約重1t),孟州市約有37萬居民,如果按每人每年用水30噸計算,這些水大約可供人們用多少年?(孟州水資源污染網絡報道鏈接和缺水圖片介紹,如果不能做到環保、節約孟州也會出現這種狀況)通過分析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和震撼人心的圖片叩擊着孩子們的心靈,再次體現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三)結合現狀,反省整改

1、數據帶給我們的震撼尚在眼前,節約用水勢在必行。結合周圍的浪費現象進行討論,探討有效的節水措施。讓學生自覺樹立節水意識,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水資源。

2、介紹節水措施 (四)拓展延伸,總結建議

1、國家對水資源的重視

(1)介紹世界水日:

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我國紀念20xx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文明”。

(2)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單位和個人有節約用水的義務。

2、課已終意未盡通過談感想談收穫,增強孩子們的節水意識。

3、以“節約用水”為專題,製作一份手抄報。加強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數學活動在育人方面的功能

四、説板書

節約用水

我的板書簡單明瞭,以小見大,用數據折射浪費的大問題。一滴水雖然微不足道,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不容小視。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讓節水成為一種習慣。

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最大的麥穗》是一篇説理性的文章。文章通過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着重讀好蘇格拉底説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

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記本課生字,理解相關詞語;

3、聯繫實際説説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4、領悟“必須善於抓住眼前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説教法學法:

《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是是運用聯想,借事説理。所以教學時應抓住事件或言行中那些值得思考、發人深省的句子,指導學生朗讀感悟。

文章最後一段話,要讓學生明白“眼前的一穗”指什麼?“最大”的“追求”又指什麼?為什麼拿在手中的才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時採用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舉例來正反印證。

對於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採用分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含義。

課文最後一小節要求背誦,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學生主要是採用讀書感悟、小組合作討論、舉例説明的方法學習課文。

説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簡介蘇格拉底其人其事,揭示課題,質疑激趣。

二、初讀課文

默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

指名分段朗讀,檢查自學效果,正音,理解課文脈絡。

四、精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思考、交流:

蘇格拉底與弟子們説話用什麼樣的語氣?你認為可以用什麼詞來表示?為什麼?

2、指名分節讀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

畫出描寫弟子們摘麥穗時動作、神態的句子。

探究、交流:

從“看看”、“用心地挑挑揀揀”中體會到什麼?從“埋頭”、“低着頭”中體會到什麼?從“搖了搖頭”、“又……搖”、“摘了……扔掉”中,你又體會到什麼?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因何不願過早地“定奪”,不下決心摘一穗在手呢?

重點品讀,感悟蘇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話。

3、全班齊讀第三段(第7自然段)。

劃分層次,分析各層次間的關係,抓關鍵詞理解文章中心句。

五、總結全文

六、佈置作業

注:本課教學安排兩課時進行。

我的感悟:

語文課上,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為對學生而言,整體感知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主要靠讀,培養語感主要靠讀,情感薰陶主要靠讀,積累語言更要靠讀。學生唯有在讀書中才能學會讀書,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主追求“‘讀’佔鰲頭”而努力!

本課的教學步驟比較簡約,但始終把握三個原則:

1、親歷實踐。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等個人因素,都會影響乃至制約他對文本的理解並打上鮮明的印記。

2、放飛個性。閲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因為“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閲讀也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語文所帶給他們的快樂!把課堂變成對話的平台,學生就能開掘潛能、催發真情、激盪憧憬;把課堂變成對話的平台,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個性飛揚、創意無限!

説課稿 篇7

一、設計思路:

現實生活中,很多物體都以一定的形態呈現在小朋友的面前,彎和直就是富有變化的形態,比如:小朋友的中餐香蕉、笑臉上彎彎的眉毛、媽媽用過的毛線團、卷卷的頭髮;桌子、黑板、凳子和門窗的邊緣處處都是直的形態。這些都告訴小朋友,彎和直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看似簡單的直接形態,對小朋友來説,還不能去感知和探索到彎和直在生活裏真正的影響,讓他們在彎和直的世界裏發掘和體驗,用他們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創造有片彎彎直直的天地。在設計和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他們的想象,讓幼兒進入自己佈置的彎直樂園。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彎路和直路各有各的用處。通過故事將幼兒的思維引入主題,在大腦裏建立起彎路和直路的形態意識。

2、初步瞭解彎繞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引入彎路和直路的抽象概念和直觀形態的對比以後,讓幼兒在分清彎路和直路各有各的用處的基礎上,瞭解彎路和直路皆有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

三、活動重點:

幼兒語言故事理解能力強,在聽故事過後能很快地理解故事內容。本活動和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分清彎路和直路所在位置,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修路?進而將彎路和直路聯繫在一起,想到彎路和直路連在一起的立交橋能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

四、活動難點:

彎路和直路的聯繫和用處,城市立交橋是由彎路和直路連成的,是城市交通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整個過程的語言教育部分主要從幼兒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彎路和直路,以及見過的立交橋的直觀形態去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和探索彎路和直路的聯繫和用處。

五、活動準備:

在黑板上畫出的盤山公路;在黑板上畫出的城市裏橫豎交錯的道路;立交橋的圖片;兩種不同顏色的綵帶若干;小車一輛;中間畫出一條道路的紙板一塊;空場地一塊;主題“彎彎的路,直直的路”的故事磁帶。

六、活動過程:

1、引入故事主題——彎彎的路,直直的路

實施方案:

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命名為彎彎組和直直組,並做一些身體上區別彎和直的動作,用以明顯的區別彎與直的概念。

問幼兒:“你們每天上幼兒園走過的路,有彎的,有直的,你們覺得彎路好,還是直路好啊?

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各自講述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我們來聽一個彎路和直路的故事,好嗎?

設計理念: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在孩子有直觀印象思考的同時,還要讓孩子有講述自己切身感受的機會,幼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在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的去表達他們的思想和耐心地傾聽,尊重幼兒的思想。

2、直觀感受——彎路和直路的用處

實施方案:

聽完故事以後,問幼兒:是喜歡彎路,還是喜歡直路,為什麼?

拿出小車在畫有道路的紙板上走一走,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小車在豎直紙板的道路上走,會像做滑梯一樣滑下來)

在黑板上比較彎彎的山路和城市裏直直的路有什麼不同?聯繫故事內容,讓幼兒弄明白彎路和直路的用處。(城市裏直路好,山裏彎路好)

設計理念:幼兒在思考的基礎上能有直觀的感受。讓幼兒的思想和現實達到一致。

3、深化主題——立交橋的好處

實施方案:

看立交橋圖片:有彎路,有直路。讓幼兒聯繫生活中看見過的立交橋。引出問題:城市為什麼要有立交橋?

幼兒表達自己在社會中經過立交橋的感受總結出立交橋的好處。(便捷交通)

設計理念:通過社會裏的實際情況,用立交橋的.作用來強化彎路和直路的用處。除了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還能貼近幼兒生活,提高幼兒的社會能力。

4、實踐主題——造立交橋

實施方案:

彎彎組和直直組小朋友一起動手用綵帶修路,平的地方修直路,到了路口,修繞上繞下的立交橋。

小朋友在自己修的路上行走,親身體驗修路成功的樂趣和彎路、直路的用處。

設計理念: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不是想出來的和説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這一活動過程旨在讓幼兒親身體驗和感受做事的樂趣,這也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中幼兒喜歡動手這一心理特點。

5、主題延伸——我家到幼兒園

實施方案:

讓幼兒感知和記錄“家到幼兒園”所經過的道路中有那些是彎路,那些是直路?(請家長幫忙和輔助)

看一些立交橋的圖片,瞭解更多的立交橋知識。

親自去看看我們身邊的立交橋。

設計理念:活動結束了,但幼兒的思緒和情感並沒有結束,在社會中有很多機會讓幼兒去親身體驗真實的立交橋,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

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小到個人,大到社會發展的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對於殘疾人這個特殊的羣體來説,生理的殘疾帶來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靈創傷,自強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義。

一、説教材特點

《自強不息》是全日制聾校八年級實驗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冊第二十課的內容,主要講了肢殘人洪仿毅在身體高度殘疾,累受生活磨難的情況下,頑強不屈,自立自強,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業績的事蹟。

本課的主要編寫意圖是對學生進行自強不息的教育,使學生懂得,殘疾人雖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淪,勇於拼搏,一樣可以成為生活的強者,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信念,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於聾校一直使用較為陳舊的人教版原編聾校實驗教材,不僅教材編寫理念落後,編寫的結構生硬,而且內容貧乏,缺乏立體感。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大膽地挖掘、取捨,進行師本開發,以期在老教材的舊瓶中裝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師的師本開發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捨棄。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時宜的教學內容;

2、添加。即添加新的時代環境下有益教學的內容;

3、改造。即對原來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和變化。

二、説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聾生在年齡上達到了國中學生的階段,已經具有了較好的認知能力,但認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較突出,情感、思維發展已較為豐富,但受認知侷限影響,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維的發展也較為緩慢。而且,由於學生的殘疾狀況各不相同,殘疾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較之健全學生要更大、更復雜。

三、説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聾校思品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並結合前面的教材和學生的學情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知道“自強不息”字面和豐富的內在涵義。

2、懂得殘疾人只要自強不息,一樣可以成為生活的強者。

(二)情感目標:

1、欣賞、敬佩有自強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學習殘疾人典型事蹟,做自強不息的人。

(三)行為目標:

做到從身邊小事做起,身殘志堅,奮發向上。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激發學生信念,引導學生立志學習殘疾人典型事蹟,做自強不息的人。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強不息的豐富涵義並積極應對生活中的順境和逆境。

八年級政治説課稿範文二:《我知我家》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説課的框題是《我知我家》。我打算從六個方面進行説課,它們分別是:説教學資源、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難點、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這六個方面。

第一:説教學資源首先是對於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級上冊思想政治第一單元第一課的第一個框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善於與父母溝通交往,在學生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更是他們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説,本框題的學習為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對於學情的分析,八年級的孩子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於在家庭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因此我個人認為通過對《我知我家》這一框題的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情感上的瞭解,還有更深一層次,那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對於家庭對於父母的責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愛自己的'家。

第二:説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瞭解家庭關係、家庭關係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類型;瞭解家庭的相關功能;瞭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能力目標增強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係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揚自己良好的家風和傳統的能力;三情感目標讓學生加深對於家庭的熱愛、對於父母的熱愛。

第三:説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對於“家”的理解;對於家庭關係的確立的認識;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的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不可選擇的”並明確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説教學方法1:情景導入法:通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的活動的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説學法根據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我所設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這三種學法。希望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的學習轉變主動探索,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整個學習過程的節奏。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應試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我要着重突出講解的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第六:説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5-6分鐘)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約5-6分鐘的新課導入。首先我會為學生播放歌曲《大中國》,同時,在屏幕上顯示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各種照片,先通過歌曲與圖片為學生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而通過歌曲和圖片的展示,我意圖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在家裏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親人,彼此之間有親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除了這個大家之外還有自己的小家,家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間就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與幹相互牽連。接着我會設計小一個活動,讓每個學生繪製自己的親情樹,讓學生從自己的家人開始瞭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