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通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通用1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自從讀了這本書,我時常忍不住的去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做什麼呢,可能第一天,跟海倫凱勒一樣,我想看看身邊那些愛我關心我的人,去看看我的好朋友們,我的老師們,甚至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把他們每個人可愛的笑臉印在我的腦海裏,可一天怎麼夠呢,在我還沒有記住他們的時候,那不通人情的夕陽就馬不停蹄的趕過來了。第二天,我也會早早起牀,去看看這個世界,去看從黑夜到黎明,看冉冉升起的太陽,看天空的藍,看草原的遼闊,看沙漠,森林,大海……可一天的時間,大概只夠在火車上欣賞沿途的風景。馬上就到第三天了,我想好好談場戀愛,去感受愛情中的甜蜜、苦澀、緊張、忐忑。可我沮喪的`想到,23年的時間,我都沒遇見那個Mr。right,何況一天呢。三天的時間是這麼短暫,這五彩斑斕的世界我還沒有看完,就又要陷入黑暗了。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三天的時間我根本什麼都做不了。

可海倫凱勒卻在長久長久的黑暗中創造了奇蹟,三天的光明對她來説只是一個實現不了的美好願望,可她卻給了我們這些身在光明中的人們希望,讓我們知道,何其幸運。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早上起來,陽光滿滿地落在你的手上,就像在接受一份來自大自然的禮物,你聞得到花香,聽得見鳥叫蟲鳴,看得見星辰大海和這紛繁的人間,一切都值得好好珍惜、好好感受,應該珍惜的東西,像江水一樣在你身邊流淌,一去不復返。跟她相比,跟許多許多人相比,我們活的如此幸福,又有什麼理由去抱怨這世界不夠善良,又有什麼資格不去好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呢,就像海倫凱勒所説的,也許最好的生活方式便是將每一天當做自己的末日。試想,如果將餘生的每一天當做自己的最後一天來珍惜,生命的長度也許不會改變,但是厚度會無限寬廣起來。

去愛吧,用盡力氣,去感受吧,用真誠的心。熱愛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熱愛一切的不完美,熱愛清晨的霧氣,樹林的鳥叫,熱愛葉落花開,陽光照在湖面泛起刺眼的光。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見,聆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細嗅每一朵花綻放的芬芳,像海子希望的那樣,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去新華書店買到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一回到家我就認真仔細地閲讀起來,我被海倫那種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堅定執着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她用自我的實際行動創造了一段傳奇。

這本書是海倫.凱勒(1880——1968)的自傳。講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海倫十九個月時,一場大病使她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從此便永遠生活在黑暗無聲的世界中。隨着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期望表達自我的思想感情,被無力表達的痛苦不停地折磨着,最終她只能靠發脾氣來排泄積累已久的'孤獨感和恐懼感。因而她變得古怪、粗暴、無禮、任性、不愛與人親近。

莎莉文教師的到來,使情景發生了轉變。莎莉文教師用愛去感化她,並教她認字、閲讀。教師因材施教,讓海倫逐漸意識到每個字的意思。海倫茅塞頓開之後,學習慾望便一發不可收拾。海倫開始迫不及待地學習,像一塊海棉似的不斷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望,使她在常人難以想像的單調與枯燥中,學會了英、德、法、拉丁、希臘五種語言,閲讀了多部文學名著和一些哲學書籍,吸取那些偉人的思想。她把學習比做攀山,跌倒了再爬上去。得到一點提高,就有了一份歡樂,漸漸看到更廣闊美麗的世界。

海倫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是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雖然她也會焦燥、憤懣,但她總能及時調節自我的心態和情緒,自信滿滿地繼續往前走。她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梅特克林夫人以往説過:“海倫.凱勒是一個讓我們自豪與羞愧的名字,她也應當得到永世流傳,對我們的生命給予必要的提醒。”的確,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一切苦難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遠難以遺忘的生命之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寫出了盲聾者對光明的無限渴望。哪怕僅有三天,她也必須會加信珍惜,在短短三天中做出許多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過了三天就看不到這個世界了,那會發生什麼?我應當怎樣支配它,利用它,看書?做作業?找朋友?玩耍?學本領……天哪!我真得不敢想,並有一種慚愧的心態。我每一天都擁有温暖的陽光,看到美麗的世界,有那麼多的教師、親人,朋友的關心陪伴,和海倫的生活比起來,我是多麼幸福啊!可我們還是不能很好的擁有每一天,有時還浪費時間,抱怨學習的繁忙,比起海倫那不簡單的人生,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們應當向海倫學習,不埋怨,不放棄,珍惜每一秒,才對得起明亮的眼睛和一切完美的東西。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話,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一本好書。海倫是個又盲又聾又啞的殘疾人,但她那永不屈服的心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很喜歡這本書,也喜歡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生下來的時候,身體還很健康,尤其是眼睛和鼻子的嗅覺!可是在次年的二月海倫卻突然生病,高燒不退。醫生們診斷的結果,是急性的胃充血和腦充血,他們宣佈無法挽救了,只能看着海倫自生自滅。但是在一個清晨,海倫的高燒卻奇蹟般的好了。但是這場高燒卻讓海倫的視力和聽力慢慢下降,結果一天早晨,海倫醒來後才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殘疾人。從此,海倫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黑暗與冷清。直到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小姐來了之後,她幫助海倫重新點燃了自己心中的`燭火。莎莉文小姐以前在帕金斯盲人學院讀過書,後來一位醫生把她的眼睛基本上治好了(看東西還有點模糊)。後來莎莉文小姐在盲人學校畢業後,安那諾斯校長就讓莎莉文小姐去海倫家做家庭教師,於是莎莉文小姐就來到海倫家,可是,海倫的脾氣實在是太倔強了,所以先要幫助海倫改掉這個愛亂髮脾氣的壞毛病,做到有禮貌。再教海倫認字。莎莉文老師教海倫認字的方法跟做遊戲差不多!她先給海倫一樣東西,然後把這個東西的名字拼寫在海倫的手心上,然後讓海倫自己再把那個東西的名字拼寫在老師的手心上,直到把那個詞或字弄懂為止。當那些字詞認得差不多了之後,就要開始(學會把那些學到的詞語變成凸出來的盲文造句。

美國著名的小説家馬克·吐温説:“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海倫·凱勒也是奇人,但是看了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了,因為海倫跟其他人一樣都是殘疾人,但是當她經過莎莉文小姐的幫助與鼓勵下,海倫在聽不見,看不見和不能説話的困難下,創作了14本自己的著作!這是一般的殘疾人做不到的!所以才被稱作奇人。

我覺得海倫通過努力得來的那些令她滿意的回報都靠的是那顆絕不屈服的心,才獲得成功的。這一點我要向海倫學習,因為我遇到困難,總會逃避,以至於有很多事情我都會半途而廢。凱勒小姐還提醒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的眼睛,善用自己的耳朵,善用、保護、珍惜自己身上的每一個器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第一次買到這本白色封面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對它不屑一顧:一個盲人,聾子寫的書有什麼好看的,我才懶地看它呢!但在媽媽一再地逼迫下,我只好無奈地拿起書看了起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一看就被迷住了。這本書講的是盲童海倫·凱勒在老師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以及指導下從一個無知孩童變成了一個盲人女作家的事。海倫從小就無法無天慣了,來自從小就眼前一片的黑暗使她的脾氣十分不好,但她卻考進了甚至是正常人也不一定考得進的哈佛,並能順利畢業,寫下了14部對後人來説十分重要的著作。是什麼能使她擁有這麼高的成就呢??是磨難,是從小就要面對的一片黑暗以及一片寂靜,是自己無法與人交流,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情、思想的痛苦與寂寞。雖然説她的老師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也很重要,但這一切來源於什麼?來源於磨難。如果沒有磨難,如果海倫的人生一帆風順,那麼海倫也許會無所事事,默默無聞,哪會有現在的成就呢?磨難的力量是巨大的,也只有磨難才能激發人們的潛能,使人們爆發出更大的力量,去戰勝困難,獲得更大的回報。

音樂課考試要重考,數學考試沒考進90分,作文落選了,同學們的流言蜚語等種種的一連串的打擊讓我整天都神經緊繃,一刻不停地紮在各種事情裏。高強度的作業量讓我的身心都很疲憊,我覺得我現在就好像是一艘在汪洋大海里的漂浮不定的小船,隨時都有翻掉的可能。在累了一天後,我癱倒在椅子上,緩解一天下來的`疲勞。在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後,不僅僅是我的身體,*-我的思想也早已不堪重負,我覺得再過那麼一星期,我可能就要徹底崩潰了。我一邊大聲地抱怨着,一邊習慣性地從書包裏拿作業做。這個在平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動作,卻讓我感到很疑惑:“我為什麼要做作業呢?”在問出了這麼傻的問題後,我感到很好笑:“不就是這幾天已經做慣了作業嗎?”我突然想起了海倫·凱勒,她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就,除了老師以及自己的努力外,還有什麼重要的因素呢?對,是磨難。我突然醒悟了:磨難是生活送給我們的禮物,只有珍惜磨難,不被磨難所嚇倒,戰勝了磨難,才能獲得更多,學到更多。自從做了那麼多的作業後,我已經徹底改掉了做作業拖拉的習慣,我這才明白: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對,小小的作業算得了什麼,我要戰勝它!”我在心中暗暗給自己鼓勁。從此以後,我不再為作業太多而感到煩惱了,雖然勞累依舊,但我仍覺得很快樂,很充實。

人生,也許並不漫長,而磨難,則是人生中必須要攀上的一座又一座的高峯,也正是因為如此,它們也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磨難的力量是巨大的,也只有磨難,才能使你憤然向前。珍惜磨難,讓磨難鍛鍊你,使你更上一層樓。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苦難是人生最後的試金石,往往希望就躲藏在絕望的背後,讓我們鼓滿信心的風帆駛向成功彼岸,擁有不朽的人生和精彩的生命!

在我們這一代,也許童年都是金色的,也許我們在回憶起自己絢麗而又快樂的童年時會情不自禁地發笑,也許在我們的童年之中留下的都是美好。可是海倫.凱勒的童年呢?她的童年卻是在觸摸的感知中度過,是在灰暗和恐懼中度過的。

海倫是不幸的,出生僅十九個月就被病魔奪去了聲音和光明,使原本健康的她永遠與黑暗、寂寞為伴,這個無聲無影的世界曾經帶給她無盡的彷徨與無助。但是幼小的她並沒有向殘酷的.現實低頭,她沒有放棄,依然保持着對生命的熱愛,也正是這從天而降的不幸厄運和永不屈服的抗爭精神成就了海倫.凱勒---一個不朽的人生,一個精彩的生命!

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啞的人,她是通過觸摸來感知聲音,後來又是通過觸覺來感受文字。牽引着她一步步跨過那些數不勝數的難關的就是對生活的毅力和對生命的希望。

人生是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有急流,有險灘,總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而面對挫折和失敗,海倫是在逆境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績,這主要靠她的毅力,人生的轉折點往往就在堅持與放棄之間抉擇的一瞬間,而海倫選擇了堅持。

“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世界上最精緻的瓷器都要經過多次熊熊烈火的鍛造。那些一帆風順的人,是不可能品嚐出苦難的艱辛,更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命運往往總在最艱苦的逆境之後出現轉機。不到最後,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成功根本沒有祕訣,如果有的話,就只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要放棄時候,想起第一個祕訣,照着去做。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海倫就是靠着這兩個祕訣,從一個殘疾人變成成功者!當我們也面對失敗時,請記住一個信念:失敗只不過是一次暫時的沒有成功,只要不服輸,失敗不會是永遠的定局,只要穿過這隻紙老虎,成功就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海倫.凱勒憑藉着自己那頑強的毅力,鑄就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每一個人的人生詞典上難免會常常出現“失敗”一詞,但是翻過了這一頁便是成功。

苦難是人生最後的試金石,往往希望就躲藏在絕望的背後,讓我們鼓滿信心的風帆駛向成功彼岸,擁有不朽的人生和精彩的生命!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閉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思緒萬千,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書中作者那堅強樂觀的心態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所深深震撼,對海倫·凱勒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由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所著,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寫出了她在聾啞瞎的情況下,通過自身努力奮鬥而最終實現了不平凡的一生。在海倫·凱勒只有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可怕的疾病奪取了她的視覺、聽覺,也讓她失去了説話的能力。在當時,她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起來,她開始變得痛苦、絕望、暴躁。這時候,莎莉文老師來到了海倫·凱勒的身邊。作為良師益友的莎莉文老師教會了她世界上每個事物都有名稱,激發了她濃烈的求知慾,她開始跟着莎莉文老師如飢食渴的學習......終於,她考上了哈佛大學,學會了多國語言。最後海倫·凱勒成為了十九世紀全球著名的演説家、教育家。

海倫·凱勒的不幸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體會的。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説,突然從光明陷入黑暗,那是多麼的絕望和害怕;口不能言、耳不能聽,無法表達自己,無法瞭解外界,那是多麼的無助和煎熬。可她卻意志堅強的生存下來,樂觀積極的面對現實。我們都擁有着海倫·凱勒所沒有的正常視覺和聽覺,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她那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堅強樂觀的心態。想想自己有時候在作業中遇到一點難題就不認真思考,直接問老師或者放棄;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或挫折就繞道而行,跟海倫·凱勒一對比,我就感到萬分愧疚。今後我一定要向海倫·凱勒學習,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積極樂觀的生活。

海倫·凱勒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沒有的。她就像一隻蟬,看不見聽不到,卻努力學習、成長,只為有一天能在太陽下“大聲歌唱”。她為了學習“water”這個單詞,上百遍的'演練摸索,終於知道並能説出這個單詞。她身體裏發出的生命強音比世間任何一種歌聲都更動聽迷人。在今後的人生中,我要學習她這種持之以恆、專注學習的精神,努力奮鬥拼搏,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海倫·凱勒説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去看人的善良、温厚。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第三天,我要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一天。”對正常人來説,三天能做的事寥寥無幾,但對海倫·凱勒來説,這三天就像三十年,就是一個人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明白了很多道理。從現在開始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珍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堅持不斷學習的勁頭,刻苦專研,向人生的理想努力奮鬥。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座特別的燈塔,它就是夢想的光芒,為你指路,引航。正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鑄造了我的夢想之塔。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殘疾兒童——海倫,天生就是一個聾啞盲人。但她從未放棄過自己,哪怕只剩一絲絲希望,也要拼命地做最後的“垂死掙扎”。通過海倫一步一步的努力,到最後,她的身體不僅恢復了正常,並如願以償地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

“成功的道路上沒有捷徑,那些崎嶇不平的山路必須得走。”是啊!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海倫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怕苦不怕累地奮鬥着。

“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自己去攀登高聳的最高山峯,沒有任何人能代替我們去做這些事情!”這是海倫從自己人生中悟出的道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使我進步,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奮鬥;它使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那麼,要是海倫當時選擇了放棄,那會怎麼樣呢?有些人説:“要是海倫選擇了放棄,也許就不用受那麼多苦……”有的人又説:“如果海倫選擇了放棄,也許直到現在也不認識字,也並不知道世界上有那麼多神奇的事物……”海倫失去了視力與聽力,這是一個多麼殘酷的現實啊!如果換做是我,可能早就放棄了任何選擇,聽天由命。但海倫沒有,她不畏苦難,爭取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做着最好的自己。海倫,她是一個堅貞不屈、遇難不會輕易放棄的人。她擁有一顆強烈的心,就像一株剛萌芽的小草,都需要經過無限困難。但是,我相信,海倫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就如海倫,她的夢想是重新成為一個正常人,並考上“哈佛大學”。而她,勤奮、努力,經過自己的奮鬥,最終如願以償,並重新擁有了聽力與語言能力。

我的夢想是考上全球頂尖的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在那裏,有最頂尖的鋼琴大師,也有最厲害的鋼琴學者。想要如願以償地考上,得下不少功夫,也一定會遇到不少挫折。每次練琴,在我想要偷懶時,海倫努力學習的形象總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在我想逃避困難,矇混過關時,就會想起海倫是如何考上“哈佛大學”的……要是沒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沒有海倫,也許我早就放棄了鋼琴,根本沒有這個夢想。

夢想好像離我很近,又好像離我很遠,但我的夢想之塔將會引領我走向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落日的夕陽,波濤的大海,鮮豔的花朵……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可是對於一個失明的人來説,看不見這一切,只有黑暗的世界,那又是怎麼樣呢?孩子們歡樂的歌聲,鳥兒婉轉的歌聲,美妙的音樂,就像一片金黃色的音樂田野,可是,對於一個失聰的人來説,只有無聲的世界,那又是怎麼樣呢?當我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的時候,對於一個失語的人來,那又是怎麼樣呢?

這三樣對每個人來講,都是最重要的,只要拾取其中一樣便讓生活從此灰暗。但是,如果同時失去三樣,那你會怎麼樣?無法想象的痛苦與悲傷,誰又能容忍呢?那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7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幾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祕,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

海倫凱勒説:“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温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首先,我希望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龐,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為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我將不僅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我能夠將它珍藏在我的記憶中,而且還要研究她的容貌,發現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動跡象,她正是以此來完成教育我的艱鉅任務的。我希望從她的眼睛裏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的堅強性格,並且看到她那經常向我流露的、對於全人類的同情。有視覺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到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兒能像紐約一樣找得到人們那麼多的活動和那麼多的狀況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

而我們已經擁有了無數的光明,海倫凱勒只僅僅渴望三天光明,我們應該善用我們的眼睛,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珍惜我們的時間,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讓我們的生命獲得更加精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懷着對是美國盲女作家、教育家海倫的敬仰,我一口氣讀完了她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被她那身殘志堅的頑強毅力震撼了!

“殘忍的命運擋住了入口,我會不甘願地質問命運為何這樣專橫地宣判,因為我的心尚未馴服,仍是狂熱的……”她的這句名言一直在耳邊縈繞。

回想海倫。凱勒的成長曆程,我忽然想到用冰心奶奶説過的一句話“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轉自”來形容海倫真是太恰當不過了。海倫一歲半時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説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凱勒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教育下,她憑藉頑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説話,並掌握了五種語言文字,留下了多種文學作品等巨大貢獻,成為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物。正如馬克吐温評價:“十九世紀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可見海倫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她沒有向命運屈服。

也許我們並不瞭解,也不很熟悉海倫。凱勒,但我們現實生活中也不乏有許多這樣的人。

20xx年北京殘奧會上,運動員們用他們殘缺的身體創造着奇蹟;當分子要干擾聖火的傳遞,從金晶手中搶走火炬時,她以柔弱之軀擋住殘暴;還有那個春晚上的快樂的盲人——楊光。8個月就雙目失明的`他,多年來用音樂詮釋他心中的世界,他以樂觀的方式尋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繪美好的生活。

可見,人不怕身殘,就怕志不堅。

現在有多少少年不珍惜他們的學習生活,逃學,曠課,沉迷於網絡遊戲,打架,鬥毆……他們用有着健全的身體,但是精神卻缺失了,每天都在“抑鬱”啊“抑鬱”。他們缺乏了頑強的毅力,正是這樣他們才會一事無成。

海倫。凱勒告訴我們:“要是人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有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是啊,我們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卻沒有頑強的毅力,做一件事情總是喜歡就去做,不喜歡就放棄,甚至半途而廢。又總是想明天再去幹吧。和海倫。凱勒這些身殘志堅的人一比,我們不感到慚愧嗎!

放下書本,掩卷深思:是的,想想這些身殘志不殘的生活強者,他們的苦,他們的淚,他們的奮鬥,他們的追求,他們的成功,我們這些身體健全的人,還有什麼資格説“抑鬱”呢?我們的確應該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珍惜每分每秒,並要學習他們的那種頑強毅力。

請讓我們記住海倫。凱勒的忠告“失明的我想給所有看得見的人一個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就要失去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本書給我很大的心靈震撼。這種震撼的力量不僅僅是因為海倫·凱勒的驚人事蹟,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我們大多數人沒有看到的東西,即使我們的視力都很正常。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我的心充滿了人和物的`形象,我的眼睛絕不輕易放過一件小事,它爭取密切關注它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但有些則是極其悽慘,令人傷感。對於後者,我決不閉上我的雙眼,因為它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們面前閉上了眼睛,就等於關閉了心房,關閉了思想。”

看,這是一段多麼真誠的自白!同時,這也點出了當代青年的一種不足——不敢直面現實。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有不幸。如何面對這些不幸,成為我們生活哲學裏面一個極其重要的課程。海倫·凱勒是不幸的,她幾乎從出生開始就比別人遭受了更多的磨難。但這種不幸僅僅表現在生理上。從心理上説,她是一個強者。我們很多人都有着比她更好的身體條件,但,我們有誰能夠達到她的高度呢?拋開其盲聾人的身份不説,僅僅是學術上的成就,我們有多少人能夠與之相提並論呢?

翻開歷史畫冊,我發現,在身體殘疾的情況下仍有高成就的不僅僅只有海倫·凱勒,還有很多人與她一樣,身殘志堅。如古希臘盲詩人荷馬,中國漢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現代物理學的鉅子霍金......

有太多的奇蹟在我們的世界存在,以致我無法一一列舉。也許有人會説,因為他們都是天才,所以才會有這樣大的成就。但是,天才的定義是什麼呢?聰明的頭腦?如果是的話,我想問,聰明的頭腦可以彌補身體的缺陷嗎?可以抵抗生活的壓力嗎?答案顯然是不能。但是,我知道有一種東西可以使他們與不幸對抗,那就是強大的意志力,即直面現實的勇氣。

從以上的每一個例子都可以看出,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具有直面身體缺陷,直面生活不幸的勇氣。正是這種勇氣,支持他們成就一番事業。

生活中的不幸有很多,假如我每次面對它們,都閉上自己的眼睛,禁錮自己的心房,無疑會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沒有人會想成為一名失敗者,我同樣也不例外。所以,我應該要學習海倫·凱勒的這一種精神,時刻睜大自己的眼睛,去面對生活,無論是陽光明媚還是烏雲密佈,都應該用笑容去面對。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早上,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書是一位又聾又啞的女孩——海倫.凱勒寫的自傳。你肯定會很奇怪:一個殘疾人怎麼寫書呀?其實,這位作者是用打字機打出原稿的。

在這本書的開頭的前言中,作者親筆寫到:寫自傳回憶出生到現在的生命歷程,真令我覺得惶恐不安。,一道帷幕籠罩住了我的童年,要把它揭開的卻令我疑慮重重。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並不像我們一樣快樂。

下面,作者又這麼寫道:更何況,童年已經久遠,至於那些是事實,那些只是幻想,我自己也分不清了。可以看出因為作者沒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因此他產生了幻想,湊成了一個幻想的美好童年,以此來安慰自己。

後面作者還寫道:只不過在殘存的記憶中,有些事情的發生,仍然不是鮮明的在我的腦海中閃現,雖然只是片段的、零碎的,但對我的人生,卻都有或多或少地影響。

由於,前言寫的讓人有一種想看下去的慾望,所以我急急地想開始在這本書中的旅程。

從第一章中,我知道了作者曾經也有過十九個月的光明與聲音。但是後來在作者一歲時患上了急性胃充血以及腦充血,以至作者高燒不退。雖然醫生宣佈無法挽救了,但是在一個清晨作者的病突然奇蹟般的好了。儘管作者的病好了,但是這場病卻使作者永遠失去了聽覺與視覺。

當我看見作者雖然失明、失聰,但卻奇蹟般的考上了大學這段時,我一方面佩服作者,一方面感覺到她所受到的困難,另一方面被她的`勇敢所折服。

在第十六章中,我更是“我們常常能看到,那些生活在或曾經生活在死亡陰影中的人們對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賦予了一種醇美香甜之感。”與“我常想,如果每一個人在他的初識階段患過幾天聾盲症,這將是一種幸福。”還有“黑暗會使人更珍惜視覺,啞默會教導人更喜慕聲音。”這三句話更是使我為之折服。

在第十六章中,作者還寫道:如果,由於某種奇蹟,我可以看到三天光明,緊跟着回到黑暗中去,那麼我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三天。中我知道了作者是多麼渴望光明呀!

在文章的最後,我知道陪伴了作者一生的老師——安妮.莎莉文與1986年10月19日與世長辭。安妮.莎莉文沒有白費心血,她用她一生的心血培養了21世紀的不朽奇葩——海倫.凱勒。

到這裏,整本書就結束了。但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卻是無限的遐想與堅定的信念。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提到海倫凱勒和她的那本不朽名著——《加入給我三天光明》,也許很多同學都不陌生,許多的報刊、書籍中都有對海倫凱勒及她的這本書的介紹。

當我認真的讀完這本書以後,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受益匪淺。

現在,有許多同學都覺得英語難學,的確,我們缺乏必要的英語環境,很難自熱而然的學習英語,可是,同學們想過沒有,海倫凱勒從小就聽不見,但是她一共學會了多少門語言呢?有五門之多,它們是——英語、德國、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更難能可貴的是,海倫凱勒在根本看不見的情況下,靠用直的和彎的鋁絲做的幾何圖形的辦法,學會了幾何,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又一感受是,我的眼睛比以前更明亮了,我的耳朵比以前更靈敏了。海倫凱勒在書中敦敦教誨我們,不要對我們周圍的世界熟視無睹,要睜大眼睛,集中精神去發現、去聆聽我們這個世界的美,要勇敢的去探索我們周圍的一切。所以,我現在特別喜歡看世界的日新月異、特別喜歡聽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海倫凱勒曾經這樣説過:“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當做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快樂。”誰説海倫凱勒看不見?聽不見?明眼人對自己擁有的這一切卻有些淡漠,那點綴五彩繽紛和千姿百態的大千世界在他們他們看來是多麼的平庸。也許人就是這樣,擁有了的東西不知道欣賞,沒有的東西又一味的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視力這種天賦不過增添一點方便罷了,並沒有賦予他們生活更多的意義,因此,他們便會虛度時光,甚至還會抱怨老天給他們的`東西太少,或沒有出眾的長相,或沒有顯赫的權位,可是海倫凱勒呢?老天把她的色彩和聲音都奪去了,她只能靠觸覺去感受這一切,她的苦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到?我們不妨做個親身體驗,把眼睛蒙着,耳朵堵着過一天,你會有什麼感受,或許你一天也堅持不下來,那是無比的痛苦和彷徨,只要你充當一天海倫凱勒,你便會知道看清他們面前一閃而過的東西,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樂趣,從而喚醒人們那麻木,呆滯的心靈。海倫凱勒所看到的,聽到的,也許比我們這些正常人要看到和聽到的多。

看過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以後,你們是否想過: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呢?試想在三天以後,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想到這裏,你是否為自己感到慶幸,你是否還是畏懼英語?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有一對靈敏的耳朵,是不是很幸福呢?美好的世界就呈現在我們面前,還猶豫什麼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

馬克吐温以前説過:“十九世紀有兩高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堅信大夥兒對海倫凱勒並不生疏,沒有錯,她便是《倘若幫我三天光明》的創作者。近期,讀了了這本書,在其中的內容令我深有感觸。

這部撰寫的是海倫凱勒的真實經歷。海倫凱勒,她原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但是在她19個月的情況下,一場可怕的疾病來臨在了小小海倫凱勒的身上,造成 她雙目失明、耳朵失聰、失語症。原本活潑開朗的小凱勒不見了,替代而成的是狂躁、驕縱、孤單的她。直至她七歲的那一年,海倫凱勒的生活貼近絕地的情況下,莎莉文老師走入了她的生活,莎莉文老師正確引導她,教育她。海倫凱勒逐漸擺脱了心裏的黑喑,伸開了內心的雙眼,此後開始了她終究非凡的生活。

從書裏,我明白,假如會有三天光明,海倫凱勒只為用那三天做普普通通的事兒:第一天,親眼看見一直激勵她的人;第二天,在黎明曙光站起,去看看夜晚變為白天的迷人驚喜;第三天,到為生活而奔波的大家常常去的地區,去感受她們的.開心、憂愁、打動與善解人意。

讀到這兒,我不由自主想到到我們自己。大家有着許多的盆友,大家有比克山更強的機會與生活,更關鍵的是大家有着光明。殊不知,大家卻經常埋怨生活。為什麼要學習的道上總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何父母的分配不符合我情意?為何……生活中總會有過多的埋怨、太少的行動、太少的一往無前的信心。想到到小克山,我確實覺得愧疚。

還記得一次我寫作業的情況下,有道在線題確實解不出來。一番冥思苦想後,我覺得道為何永不放棄呢?為什麼要學習數學課那麼艱辛?我一股腦地把本子h扔到一邊,想也不想地大喊:“我不想,我不會寫了!”父親聽見了,連忙來仔細教我,我卻也是驕縱地生氣:“我聽不懂!”過後,我心總算寧靜了出來。細細地一想,在生活中,在我們做一些事兒,仍未獲得成功的情況下,較易一想着着捨棄,仍未想過怎樣沉着冷靜堅持不懈,才可以讓難題出現轉折。

不但是應對難題,應對挑戰也是一樣。還曾還記得在一次賽事中,我滿懷信心,結果卻仍未得到 成績。我一回家了立刻又越來越怒氣衝衝的,想着:為啥又沒得獎,我那麼勤奮!取得成功必須一個人戒驕、戒躁,而不成功也是必須一個人思考、堅持不懈。我該好好地也怎樣才可以得獎,自身應當在哪幾個方面開展自身提升 。《詩經》曾言:“溯回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尋覓的道上一直痛楚的,只有歷經一番“孜孜以求”,才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啊,大家太好運了,不象海倫凱勒一樣雙目失明、耳朵失聰!好運的大家好好珍惜如今的生活吧,確信不折不撓,定會一往無前!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4

什麼是人生?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了我這一切。

書的作者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凱勒。她用頑強與自信拼搏了一生,譜寫出了一曲海倫憧憬於生活的頌歌!

海倫和我們一樣,出生在一個美滿的大家庭裏,沉浸在童年生活裏的海倫是多麼幸福啊,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她一歲半的時候,病魔纏上了她,使她這個可愛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殘疾人。她看不見、聽不着、説不出,眼前一片漆黑、耳邊一片靜寂,恐懼感臨上心頭……

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那綴滿繁花的枝條在風中微微顫動,幾乎垂到長滿青草的綠地上。那些美麗的花兒,只要輕輕一碰,彷彿就會紛紛掉落。世上何曾有如此絕妙的美景!而這一切,海倫卻什麼也看不見!

海倫的啟蒙老師,安妮·莎莉文的到來就此改變了她的一生。莎莉文老師教海倫識字、脣讀,慢慢的,海倫會説一些十分簡單的話了,雖然很簡單,但這都來自於海倫和莎莉文老師不屑的努力。儘管海倫是殘疾人,但就憑着她對知識的渴望與憧憬,讓她在最短的時間裏學習了數學、自然、地理、英國史、英國文學、拉丁文、拉丁文作文、德文、德語、法語等,而她學的都是那麼一絲不苟、認認真真。

文章的結果幾乎令我尖叫了起來,因為她考上了哈佛大學。

我不像海倫一樣是殘疾人,我不會經歷像海倫那樣的生活與考驗。那麼,我人生的.道路應該是怎樣的呢?我的理想、目標應如何樹立呢?面對着海倫不屈不饒的一生,我又該怎樣面對往後的生活呢?面對着一連串的問號,我陷入了沉思。在以前的日子裏,我浪費了許多時間,做事磨磨蹭蹭地,浪費掉的時間都可以看一本一萬多頁的故事書了,如果可以把浪費掉的時間利用上,我可以學習多少新的知識呀!如果可以,我願意彌補我以前的過錯,並在往後的日子裏,像海倫一樣為人生而奮鬥;為生活而挑戰困難;為了我自己而更加珍惜我自己,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使者!

當我讀完整本書的最後一個字時,不知為什麼,我由衷地歎了一口氣,可能是我在為海倫悲慘的生命而感到感慨,也可能是我在為她驚人的毅力所征服。她的一生沒有白費,她用一生的時間重新塑造了屬於自己的繽紛童年與人生!

“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的在於為社會為人類貢獻一點力量——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本關於挫折與成長,勵志的書。這本自傳體小説,描述了從海倫凱勒出生開始,到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在這明快的筆調背後,隱藏着她那艱辛坎坷的一生。

在小海倫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魔奪走了她的視覺和聽覺,讓她還未能更多地去探索世界,觀察世界……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悲傷、憤怒等一些負能量在小海倫身上也隨之不斷地出現。但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十分優秀的教師——安妮.莎莉文,她就像是小海倫生活中的指明燈,把她從黑暗的生活中拉出來,讓她感受到了生活繽紛的色彩!從簡單的手語到能夠獨立閲讀,再到用口與他人交流,海倫付出了比常人多千萬倍的努力,以驚人的`毅力和對生活堅持樂觀進取的態度,在莎莉文教師的幫忙下,她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四年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

這本書,對我而言影響甚大。時光倒流,回到第一次在體育課上跑800米的情景。我驚訝地站在那兒愣了好久,這是怎樣的數字啊?!操場上一齊奔跑着的同學們一圈,兩圈……有些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我也快不行了!我無奈地低頭看着被猛烈的太陽“烤”着的塑膠操場,或許是我的錯覺吧,操場隱約冒着熱氣,像個蒸籠,空氣中瀰漫着塑膠那令人噁心的味道……真的跑不動了!我心裏默默唸叨着,兩腿已經發軟,速度漸漸慢下來,兩腳都要打算放棄了!可是,腦海裏卻出現了海倫凱勒——這位令人敬畏的身殘志堅的盲聾女作家,而我擁有健全的四肢與感官,我的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既然如此,我還能抱怨什麼呢?咬緊牙關,拖着疲憊的身軀,最終跑完了800米。雖疲憊不堪,但我做到了!

應對困難,堅持和堅持樂觀,那就是一種正能量!給我們信心和勇氣,它是一輪暖陽,照亮黑暗的心房;它是一盞明燈,幫人們在無盡長夜指明方向;它是一顆蜜糖,讓人們即使處在浸滿苦水的周圍也能堅持歡樂開朗。海倫凱勒雖看不見,聽不見,沒有透過“心靈的窗户”看世界,但她卻直接用心靈與世界接觸,用心“看”世界,仔細留意身邊每一處事物,使自我堅持敏鋭,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這本好書帶給我的是滿滿的正能量,也有無盡的深思。所以,讓我們一齊學會樂觀,學會堅強,學會在生活和學習中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