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在人間讀書心得 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9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人間讀書心得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人間讀書心得 15篇

在人間讀書心得 1

所謂的精神病患者,可以被視為在爭奪自我的戰鬥中不準備徹底投降的人。

一直不喜歡看日本作家的書,我覺得幾乎所有的日本書籍都是我不願踏足之處,如果細細來品,可能也是有有趣的不那麼無聊的文字,但問題就在於他連我想拿起他的慾望都沒有,自然也就沒了下文。

就是這樣一個極度不愛日文的我,剛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前三頁就被深深吸引了,準確的來説是被震撼到!被葉藏的性格震撼到!被他的結局震撼到!

世上有很多東西是矛盾的,比如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又比如大庭葉藏的性格——懦弱的驕傲。對於現實,他很大程度上在選擇逃避,這是他的懦弱;關乎自身的他拒絕一切妥協,這是他的驕傲。殊不知,驕傲原是七宗罪之首。他必須得為他所犯下的罪付出代價!生逢亂世有生逢亂世的疼,身處太平年間有身處太平年間的痛,葉藏的'性格究竟是怎麼形成的文章中沒有説,我也無從知曉,彷彿與生俱來的他就是那個害怕人類的“怪物”,為此他也下足了功夫去掩蓋這一缺點,儘自己最大所能的戴上丑角的面具去討好別人,掩蓋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欺人一時可以,一世談何容易!

難以再以謊騙討好別人生活下去的葉藏開始沉湎於藥物,女春,自殺……身體由此日漸消瘦,意志也更加墮落。身邊的人更是對他的這一系列行為感到恐懼,最終他被送進精神病院。最終葉藏死於二十七歲。

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不會如我們所期望的那樣輕輕鬆鬆舒舒服服,我們都在負重前行,沒有誰能很大程度上的好過於誰,別自己難為自己,適當的揭露世界的缺點,適當的包容自己的缺點,別太過極端。極端的驕傲,極端的自卑……終會釀成大禍。

愛我所愛,行我所行,無問西東。

在人間讀書心得 2

不僅是才女,不單是漂亮。 詩中看到了她的浪漫,散文讀到了細膩的思想,寫建築的文章體現了專業和理性。書信則增添了她的真實的立體感,讀她的小説又會聯想到,她筆下的人有幾分她自己呢?

人們都説她是才女,高學歷,美學和室內裝飾專業,還是接受過西方專業舞台美術教育的中國第一人。她身體弱,讀她的文學作品時,彷彿隱約總能過嗅到中藥味道。她像個女蜘蛛俠,和樑思成一行人翻山越嶺,攀巖絕壁,為中國古建驗明正身。她是個慈愛的母親,但又把孩子當成朋友,一邊給女兒畫着可愛的袋鼠,一邊説,不注意看書習慣得了近視,以後怕嫁不出去。

有人為她終身不娶,她也不太隱藏與徐志摩的過去,悼詞和詩裏充滿惋惜,當然大多是對逝去生命的惋惜。她大膽的和丈夫説她同時愛着兩個人,樑思成也是大度的表態,這讓她覺得需要用一生去償還他對她的.愛。這麼豐富的靈魂,怎麼可以簡單的用才女兩個字來定義?那麼多版本的你是人間四月天,單單這本引起了我閲讀的衝動。就是源自那封面的一張照片,在古建築的窗洞邊,林帶着一頂合適的帽子,安靜的握筆記錄着。那種美,也不能簡單的用漂亮,來概括吧。

她挽救了景泰藍藝術,還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這還只是大眾普遍知曉的故事,能總結概括她的詞,也許只有她的本名吧,林徽音,林徽因。

在人間讀書心得 3

關於食物的記憶總是綿長的。

青年時代的頑固味覺記憶,勢必影響人一生的食物選擇。

飲食往往與某種情感掛鈎,而特有的飲食文化,往往是與特定的人羣有聯繫的。

家裏的飯菜,或許代表一個習慣,代表一種熟悉感,也可能代表一種念想;猝不及防的,在某個深夜,肚子咕嚕咕嚕叫的時候,或許你莫名想念那一碗雖然賣相不太好看,但卻有家裏的味道的炒飯。

於是,你心心念念,日日夜夜,回味那個味道,卻苦於千里之外的距離,夠不着那一碗隔夜的炒飯。

在冬天哈着冷氣的夜晚,或許,你會叫上兩三好友或者親愛的他/她,去吃上一頓熱乎乎的火鍋,在你來我往中,那種因距離產生的陌生感,瞬間消失在騰起的熱氣中,直到各自揮手時,帶着一份滿足感踏上歸途;在那些想起他們的日子裏,便會想起那一份熱氣騰騰的火鍋,那不僅僅代表着美食,也代表着你們的過往,代表着那些或嬉戲打鬧,或淚流滿面,或推心置腹的歲月。

美食已經變成了一種符號,變成一種連接;美食也變成了一塊心頭肉,摘除不去。

熟悉的味道磨人心。

陳曉卿的文字裏,有一股鄉愁,從夜裏大街小巷的宵夜攤上,從不斷覓食滿足舌尖上的味蕾的享受,從孜孜不倦地尋找一種熟悉的原來的味道。我們是他文字裏的看客,可是品嚐的何嘗不是自己的一種鄉愁,一種對原有事物的執着和愛呢?

有人説,美食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人文主義,不,更重要的是美食背後的心心念念,《舌尖上的中國》曾經被詬病以大篇幅的人物故事為主線,可是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人間煙火味,這些美食還能完整嗎?

對於美食有執着偏好的人,總是有着異於常人的靈敏鼻子和定位功能——尋覓美食的能力。

W是我認識的一個老友,曾經也很有幸被她拖着深入一些美食店覓食,吃涼麪,葱油餅,小龍蝦等等。你會驚呆,凡是關於吃的,她肯定比你還先知道,你天天從這裏走過,卻不知道這裏還隱藏着一家不起眼的美食小店。不僅僅會找吃的,對於動手做菜,她也是很有心得的。於是我多次戲言,讓我飽飽口福嘛,大不了我負責洗碗。(我不喜歡洗碗,為了吃的,可以折腰)。某次終於嚐到了她的手藝,酒足飯飽之後歪在那裏,盤算着怎麼可以逃過洗碗這件事。

另一個對於美食有追求的,當屬我老爸。不同於其他老一輩吃過苦,對於食物可以將就的`人,他極其嚴格。

做菜的材料必須新鮮,刀工必須老練,什麼樣的菜色搭配什麼樣的廚具,樣樣齊全,不可以將就。比如炒麪的青菜,必須切得非常細,曾經有個鄰居笑着説,你家的菜可以用來穿針了。瘦肉必須沿着紋路斜着切,這樣的口感才會好。小時候,我就是那個他在邊上指揮,我在旁邊切材料的人,有時候我實在切的太慢了,他就看着我説,讓我來吧。其實心裏應該很嫌棄我的刀工,我默默不説話,看着他自己動手。

所以現在,我發現,我對於切菜這件事情,有自己執着的地方。土豆絲必須細,薑絲必須齊整,芥蘭必須薄度足夠等等。

有一年,老爸在醫院,我在學校附近去看他。他説:小妹,來這裏,我們去吃飯吧。

那是一個不大的攤位,在路邊,點了幾個菜之後,他説,喜歡的多吃點。其他菜現在已經忘得差不多,我只記得一個生蠔煎蛋,特別好吃,當時忍不住就吃了兩塊。

走的時候,我還回頭看了看那個地方,我在這裏呆了幾年,怎麼就沒發現這麼個好地方呢?

陳曉卿的文字,很容易讓你陷在回憶裏,回憶着那些美食,似乎每一個句子,你都可以寫出一個屬於自己故事。他的文字,打破了我對於一個糙漢字的固有形象,他幽默,搞笑,一顆十足吃貨的心,滿滿的人間煙火氣息。

他説:最好的美食在家裏,個人飲食偏好,儘管像胎記一樣私密,但至親永遠知道它在哪裏。

在閒暇的時候自己準備一些材料,自己動手,自己琢磨,我想,這大概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吧。

——除了讓我洗碗,其他好商量。

讀《至味在人間》

在人間讀書心得 4

一月,老師給我們發了閲讀枱曆。我迫不及待的把這珍寶放進了書包,心裏有按耐不住的喜悦。一回家就把它放在了書桌上。

接着,我翻開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由著名作家高爾基所做的經典自傳。津津有味的品了起來。這本書十分好看,十分有趣。很具有故事情節,裏面生動地再現了高爾基那時並不富裕的生活。目睹了人性的醜惡。其中調皮搗蛋的阿廖沙(高爾基),善良温柔的祖母,脾氣暴躁的祖父,為了家產弄得雞犬不寧的舅舅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得十分傳神,十分動人。

這本書記述了高爾基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從年幼時的工作到大學生活的風風雨雨,高爾基和所有人都是一樣,有過錯誤。可他端正了自己對待事物的人生態度,他和所有人一樣,身上劃了數不清的傷痕。可是他的勤奮、好學改變的他的命運,使他的缺點變成了優點,變成了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受萬人矚目。他告訴了我們: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不懈,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千萬不要向困難低頭!

在人間讀書心得 5

無意中看到這本書,被書名所吸引,然後又看到是蔡瀾所寫,毫不猶豫的放到書架中,用了3小時看完。

先簡單介紹下作者:

蔡瀾,1941年8月18日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電影監製、美食家、專欄作家、電影節目主持人、商人。

現任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中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特邀蔡瀾作為節目總顧問。

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稱。

本書從好物、好吃、好玩、情義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示之人間如此好玩。

“儘量地學習、儘量地經歷、儘量地旅遊、儘量地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就這麼簡單。”這句話也是我最近的人生信條,不再抱怨工作的繁雜和生活的辛苦,工作日拼命的工作,週末節假日就盡情的陪伴家人、出去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閲讀、學門樂器、吃美食。換一種思維,突然發現海闊天空,生活如此簡單如此美好。

書中提到他在印度的一個山上,有一個天天煮雞給她吃的老太太,他吃雞吃膩了,想吃魚,就問老太太可不可以煮魚給他吃,老太太驚訝的問什麼是魚?想想今天與同事聊天的時候,他説據統計中國有十億人沒有坐過飛機,另外一個同事和我露岀驚訝的表情,説“不可能”。所以我們的認知真的是限制了我們的認知,不出去走一走,真的不瞭解他人的世界是怎樣的,他人是怎麼生活的?

“寫文章不求留世,工作當消遣,有什麼説什麼,東西不好吃就説不好吃,這種講真話的本錢,是我花了數十年儲蓄回來的,現在不用,再也沒有時間用。”這個世界都流行善意的`謊言,特別喜歡他説講真話的這種豁達感,我另外關注一個公眾號主,她分享的生活都非常的真實,所以特別喜歡看她的文章,反正每天是必看的,看看下面的評論區,真的可以樂呵一天了。我真故我在,做一個講真話的人。

“就算我一個人住在深山、寺廟裏面,我都可以有好多享受,我仍然會覺得生活很好玩。”生活幸不幸福真的全取決於心態。

“追悼會一定要在生前舉行。大家在一起開個派對,吃吃喝喝後離開,從此隱姓埋名不涉世事,不見熟人,與死相同。”我覺得這個生前開追悼會的想法真是太好了,生前還能再見一見所牽掛的親朋好友並向他們告別,總比人死了之後再哀悼有意義多了。以前我的想法是不要在醫院裏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現在多了一條:生前把追悼會搞定,儘可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精神飽滿的再見一見心中所掛念的人。

“儲蓄有兩種,一種是精神上,一種是物質上的,前者才是重要的,我覺得錢到足夠時,就不須花太多時間去煩,因為不值得。財富有兩種:一是錢;二是培養興趣,累積人生經驗。”哈哈哈,説得太對了,培養一個興趣,積累人生經驗;在精神上讓自己有足夠多的儲蓄,在餘生才可以盡情的支取使用,過個豐富精彩的人生。

“把生活的質量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高興、快樂,明天又要活得比今天高興、快樂。就此而已。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活下去的真諦。只要有這個信念,大家都會由痛苦和貧困中掙扎出來,一點也不難。”

在人間讀書心得 6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來到學校,走進教室發現每個同學桌子上都有一本新書,封面有四個紅體大字――慈善讀本。週末中午。剛吃完飯隨手拿起來翻了一翻。沒想到這一翻吸引我在那裏坐了好久……翻開愛心序曲第一章――《愛在生命誕生的時刻》。我很喜歡一段話:“你一生下來伴隨着哭聲,因為你非常弱小,不會説話、不會走路、不能自食其力、不能保護自己,所以你感到不安全,感到恐懼……但是你很快不哭了,因為,你從媽媽的體温中、爸爸的驚喜中,所有在場的醫生、護士親人的關懷中,感受到了愛、温柔、無限的期待和包容……”這是我們需要關愛和幫助的時候,有這麼多的人在關愛我們、幫助我們,當我們有了愛心,就有了慈善,就會去關愛別人、幫助別人。愛心是一種循環,是一種‘蝴蝶效應’,最後會生生不息,越來越多……這就是愛心慈善的魅力!

我又翻開了第二單元:愛心圖片。紙張上出示了一張圖片,我看見一團黑色的東西,我心想:這是什麼珍稀動物?可當我的眼睛轉向旁邊的文字時,我震驚了,上面寫着:一個瘦的皮包骨頭的蘇丹小女孩趴在前往食物救濟中心再也走不動了,而就在不遠處,一隻碩大的禿鷹正貪婪地盯着這個奄奄一息的小生命,等待着即將到口的“美餐”。這時,學校的廣播正好放起了《感恩的心》……文章讀完,我發現自己已經淚流滿面……

投身於慈善的不僅是食物救濟中心、紅十字會、台灣慈濟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還有許許多多的慈善家,比如,將580億盡數捐出的比爾?蓋茨。有時慈善也不以財富來衡量,如香港義工黃福榮在20xx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後因搶救孤兒院三名孤兒和一位教師在餘震中不幸犧牲。

這時我想起了我們舉行的義賣活動。每次,同學們一聽見有義賣活動時,馬上就從家裏帶來許許多多的東西,有書籍,有玩具,甚至連從未用過的東西都帶過來了。大家都是為了能資助更多的不能上學的孩子,能獲得和我們一樣的`受教育的權力。當義賣結束時,所有同學都將自己的錢捐給貧困山區。有些同學沒有賣出東西,就把自己的零花錢都拿了出來;有的同學沒有錢,就問老師:“可以把要買的東西捐出去嗎?”

我原本打算少捐點錢當零花錢,但當我看見這些同學的行為時,我又羞愧,又悔恨,馬上把想要留下的錢都捐了出去。

有一首歌唱的很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的,讓我們每人都獻出一點力量,讓愛灑滿人間吧!

在人間讀書心得 7

讀了《人間有晴天》這本書,我的眼眶濕潤了,我完全被主人公的父母對她的愛感動了。

虎娃是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孩子。她的成績在班中名列前茅,而且很會玩遊戲。

虎娃是一個幫助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人,她在家裏幫助父母,還跟外婆一起去摘豆子。讀到這,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我們也是十二歲,我們卻在家裏什麼事都不做,還埋怨父母做的不夠好,如果是我做,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好嗎?我也許會回答:“我又不是大人,何必要做呢?”這個思想使我們就連疊一條被子、鋪一條毯子都不會做,甚至整理自己的書包都要父母完成。

虎娃因為她的外婆死了,又覺得媽媽令她丟臉,內心世界被重創,決定跟姨媽去大城市生活,可臨行前的一場暴風雨改變了她的看法,感受到了媽媽對她的愛,也懂得了欣賞爸爸的特殊的長處,又決定留下來,是一個勇於接受事實的人。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的'小孩,遇見一點點小挫折,就不敢面對,這是懦弱的表現;而有些人,沒有被它們嚇倒,而是勇於接受事實,永不退縮,這就是勇者。

虎娃的父親是一個忠守崗位、勤勞能幹的人。在暴風雨來臨之前,他就把老闆辛辛苦苦培育的茶花安排在室內,還叫虎娃往大路走回家,讓虎娃安全到達。

虎娃的母親是個天真、愛孩子的人。在暴風雨的時候,她不顧生命危險,到狂風中卻尋找自己的孩子,摔了一跤又一跤,摔倒了又馬上站起來。也許是母愛的偉大感動了上蒼,終於找到了虎娃。

這本書給我了無數啟迪,讓我回味無窮。

在人間讀書心得 8

讀名著,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題記

雄鷹忍受一次次從峭崖上摔下的痛苦,才有了飛翔天際的一刻;河石接受一次次海浪的.撞擊,才有了渾然光滑的形體;雨燕接受一次次風雨的打擊,才有了高歌飛翔的本領。

一沙一世界,一歌一天堂。

渴望成功,追逐成功,平凡的我們必須花兩倍甚至數倍的精力,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寂寞,之痛苦,並且咬緊牙關,不半途而廢,認準方向,成功定會向我們走來。

讀了《天使在人間》,使我感受到了一種真摯的感情和博愛的親情,這些都是人間最美的情感。它讓我感動,讓我讀起來好像在充滿愛的天空裏翱翔。

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情感,這種偉大的情感無處不在,它存在於父母、師生、朋友,甚至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間。愛,遍佈於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法國的著名作家雨果也説過這樣的一句話:人間如果沒有愛,太陽也會滅。

愛,如空氣。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但我們看不見,摸不着,只能享受它的温暖。如果沒了它,我們將無法生存,因為愛是生命之源。

愛,是會產生奇蹟的,它經常會使幾乎沒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發生,因為愛可以拯救一切!書中《楓葉女孩》這篇童話的情節讓我十分感動:一位生命垂危的女孩讓她父親替她找一枚落在地上的大楓葉,但是美麗的楓葉全都死光了,只剩下一枚奇醜無比的,它渾身都被蟲子蛀了洞,但它聽了女孩父親的話後被感動了,主動掙脱了枝頭,飄到了女孩父親的手中,當那女孩看到這枚楓葉後,含着幸福、眷戀和愛意慢慢地閉上了雙眸。

愛是一種給予,愛是一種奉獻,愛是一種感恩,愛是一種懷念!播撒愛的種子,收穫愛的果實。讓我們一同去感受愛的真諦吧!

在人間讀書心得 9

婚前,樑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婚後,樑思成曾詼諧地對朋友説:“中國有句俗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對我來説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一天,。樑思成從外地回來,林徽因很沮喪地告訴他:“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樑思成聽了以後非常震驚,一種無法形容的痛苦籠罩了他,經過一夜的思想鬥爭,雖然自己痛苦,但想到另一個男人的長處,他毅然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金嶽霖,我祝你們永遠幸福。”而林徽因,不僅沒有離開他,反而感動萬分地對樑思成説了一句能讓世上所有男人都無法拒絕的話語:你給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我一生來償還!

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麼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説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是個傳奇,是隻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許煙波歲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詩句,可是最後她還是沒有選擇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嶽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汪曾祺寫過一篇《金嶽霖先生》,其中有個這樣的細節,説是林徽因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鄭重其事地邀請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飯店赴宴,眾人大惑不解。開席前,他宣佈説:“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頓使舉座感歎唏噓。

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後,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可當有人拿來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子,喉頭微微動着,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裏。最後還是一言未發,緊緊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許久,才抬起頭,像小孩求情似的對別人説:給我吧!

林的追悼會上,他為她寫的輓聯格外別緻,“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總是用來指豔日,豐盛與富饒。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他還記得當時的情景,他跟人説,追悼會是在賢良寺舉行,那一天,他的淚就沒有停過。他漸漸説着,聲音漸漸低下去,彷彿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後一頁。

有人央求他給林的詩集再版寫一些話。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過很多神色,彷彿一時間想起許多事情。但最終,他仍然搖搖頭,一字一頓地説,我所有的話都應當同她自己説,我不能説。他停一下,又繼續説,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説的話,我不願意説也不願意有這種話。他説完,閉上眼睛,垂下頭,沉默了。

那個時代的人,對於感情十分珍惜愛護,愛一個人大約便是長遠的,一生一世的事情。因此愛得慎重,卻恆久。

他從來沒對她説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説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做這一切。愛她卻不捨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説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而如今多見的,卻是那等付出一絲一毫都要斤斤計較的男子。付出一定要有回報。計算愛情,一如計算基金匯率,賠本生意,誰肯做。若自覺有些許吃虧,一定加倍討要回來。面對這樣可怕的現實,再看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時候那樣動人心魄長遠的愛,真是讓人心灰意冷。

愛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愛你一時一刻並不難。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個人在至老時候還會想起你,那樣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從未忘懷過你。

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歎息地説,她啊……之後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可是已經不必説了,那樣的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裏無意責怪誰,只不過我覺得金嶽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

金嶽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他一輩子都站在離林微因不遠的地方,默默關注她的塵世滄桑,苦苦相隨她的生命悲喜。

在人間讀書心得 10

假日時,老師出了一份回家作業是親子讀報。我和媽媽拿起《人間福報》,看到一篇文章,標題為“不屈天使、鼻尖打字”,吸引了我們想一探究竟,看看這篇文章到底是在寫些什麼。

文章的大意是寫一位有手不能寫、有腿不能行走的腦性麻痺女孩,描述從出生到二十七歲的生命中,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和困苦,如何珍惜幸福的生活,如何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讓更多的人對人生充滿希望、勇往直前、實現夢想。

讀完這篇文章後,讓我和媽媽既感動又震驚。文章中的主角和媽媽都是遼寧人,讓我覺得這個故事彷彿就發生在外婆家附近。我不禁問媽媽:“是不是你們那的人都很勇敢?”媽媽不加思索的説:“不管生在哪裏的人,只要她有一顆力爭上游的心,做任何事情都能永不放棄。那麼,她一定會成功。”聽完媽媽的話,我心中想到的是她是一個身體有缺陷的女孩,都能做到這樣!正常的.我們,有手、有腳,不是更應該感恩、上進嗎?想到媽媽從遙遠的地方嫁到陌生的國度,媽媽一定也是抱持着一顆力爭上游、永不放棄的心,在這裏生活、教育我們。此時,我覺得我也好敬佩我的媽媽。

文章中的女孩和我的媽媽都是我的生活榜樣。我相信她們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我要努力,為自己、為生命揮灑一片亮麗的色彩。

在人間讀書心得 11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

這是作者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的是主人翁阿廖沙.彼什科夫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自幼喪父,隨着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説是家,不如説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這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髒和醜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

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而我所要説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這就是我讀了《童年》的一點感悟吧。

在人間讀書心得 12

我曾經讀過一些詩話詞話,譬如《二十四詩品》、《滄浪詩話》、《苕溪漁隱叢話》、《詩人玉屑》、《圍爐詩話》、《隨園詩話》等,其實中文系讀書時研讀的《文心雕龍》《藝概》等也應該算是詩話理論作品,包括曹丕的《典論—論文》雖然只剩一篇文章,但裏面那幾句諸如“文人相輕,自古而然”,“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仍常常縈繞於腦海中。

讀詩話,看古人評述比較分析詩人們的詩句和詩歌故事,饒是有味。後來,我曾將上百部詩話詞話作品的電子版全部複製到一個電子TXT文件上,為的是便於搜索,但文件容量竟達10兆,每次打開都到等待好久。

但是,讓我喜歡重讀並深深思考琢磨的詩話就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王國維是近古學者中少有的真正中西貫通的大學者,深受叔本華的影響。他引介和重視美學(當時譯為美育)在文藝評論中的價值。而在文學分析特別是詩歌的批評中,他的境界説,影響了中國的文學批評乃至藝術批評。

他在《人間詞話》中説,“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還説,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他雖然對“境界”沒有下完整定義,但是他對“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的分析,對“格調”、“隔”與“不隔”的解讀,對“赤子之心”、對唐宋氣象、南宋北宋詞之品格區別等都有有令人信服的評價。

曾對他説的這段話品味良久:“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讓人對詩歌詩人高下優劣有所思有所悟,讓人能夠理解大詩人何以自稱高格。

感歎靜安先生真懂詩也,真懂文學之哲學也。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研究詩歌和文學者繞不過去的一本書。

王國維的故事很多,包括成為千古之謎的'縱身一躍。

曾經寫過一篇短文《端午節,這樣的節日裏——悼屈子並王靜安先生》,放到這裏作為結尾:

又是端午節。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文人,總要把屈原在腦海裏縈繞一番,然後再放下。讀李國文先生的《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便還會想起一串名字來。不知怎麼,懷屈原卻總讓我想起王國維來。費力地讀王國維的著作,很自然便聯想起了他投湖自盡的那一瞬。那一瞬其實在當時也是蠻費力的,千年一瞬啊!

歷史常常很巧合。

王國維是在1927年6月2日,也就是端午節的前兩天,燃盡一枝紙煙後輕身投入了頤和園的魚藻軒。也許他就是為了提前過去,以便約會屈子同赴端午節罷。

前年我陪家人到頤和園去玩時,還到了魚藻軒那裏看看,那樣淺的水還能令一代宗師為託身之地,我心中暗暗吃驚。

中國傳統文人活到了極致後往往以自沉為終,令人感傷而不解。以屈子為始,至靜安止,傳統文人的悲憤心死似乎整整走了一個輪迴。然而這個輪迴竟揹負着兩千多年的沉重。

我們感慨汨羅江成了屈原怎麼也繞不過的關,於是寧可將自珍如玉的身軀喂那魚蝦。其實,我們誰能體會到他的解脱之樂呢?屈子在《九歌》中就説"與女遊兮九河,衝風起兮水揚波"。那是何等的快意!

但現實卻讓他悲傷而不忍視。那篇《懷沙》的絕命詩令人傷悲而不忍讀。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鬱結紆軫兮,離慜而長鞠。

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

悲哀的屈原,以傷心的自殺來振奮楚人之心,以自殺來刺激國君的覺悟,悲哉屈子,壯哉屈子!

然而那位寫過《屈子文學之精神》,認為"屈子之自贊曰'廉貞',餘謂屈子之性格,此二字盡之矣"的王靜安先生,竟也懷着"廉貞"之氣,留下二十字之片言"質本潔來還潔去"了。遺書上沒有給家人任何交代,也沒有説明任何理由,縱身一跳便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迷。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看此文字,誰不熱淚縱橫。

與王靜安同為清華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先生在《挽王靜安先生》中淚花點點,哭説"贏得大清乾淨水,年年嗚咽説靈均","豈知長慶才人語,竟作靈均息壤詞"……哀慟之情,歎惋之心,無以言表。

梁啟超在在悼詞中説:"許多偉大的人物有時以自殺表現他的勇氣……伯夷、叔齊的志氣,就是王靜安先生的志氣!違心苟活,比自殺還更苦:一死明志,較偷生還更樂"。是的,我贊同樑先生的話,但這樣卻令後人為苟活而鞭痛。屈子離去了,後世傷痛自責了兩千多年,而今靜安先生又令後後人傷口上塗鹽施刀。如今很多文人不忍心再提那些沉重的話題。

宗師長痛,亦已矣。五十載乃一瞬,但留下更長的哀痛給後面的人,使後人在淚水中悲哀前行。

遙念逝者,沒有哀思,只有哀痛。

在人間讀書心得 13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

讀了馬克西姆·高爾基的《在人間》,你才能真正地瞭解19世紀末期沙皇統治俄國時的黑暗和猥褻、齷齪。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國人民,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經過磨練後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在讀這本書的第一遍的時候,我還看不懂,所以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只是覺得有趣罷了。

讀第二遍時,我隱約能感受到阿廖沙的委屈與痛苦,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心路歷程,是一種令人可憐的童年。

讀第三遍時,我開始迷上了這本書。我視乎可以進入阿廖沙的人生路程,去陪他一起走過這條黑暗之路。我甚至可以進入阿廖沙的身體,去他童年的路上走走、看看。去和他一起打工、一起借書、一起抵擋那些惡言惡語。

多讀幾遍,我發現我是多麼地憎恨沙皇,憎恨那個19世紀末期的俄國。同時我十分可憐那些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例如阿廖沙。阿廖沙小小的年紀就要去打工、工作,還時常被人辱罵、暴打,卻一直在堅持着讀書與學習,從來沒有放棄過讀書的信念。

因為身份和家庭的關係,他過早地去各種地方打工,卻在打工的時候想盡辦法借書看。他過早地接觸這些人情世故,過早地接觸一些猥褻、齷齪的事。

高爾基精湛的寫法,常常使我身臨其境,也去想想如果當時我就是阿廖沙,我會怎麼去做?沒有任何一朵玫瑰花,可以永留芳香。唯有書中的智慧永世長存!

多讀讀書吧,讀讀高爾基的《在人間》吧!這種令人驚歎的筆鋒,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模仿的;讀高爾基的《在人間》,給你不一樣的驚人感受;讀高爾基的《在人間》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精神的震撼!

在人間讀書心得 14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説、詩歌、散文集。書名取自其代表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學上著述不多,本書精選其詩歌、小説、散文佳作。其作品自有女性的温婉清麗,但並不為小格局所囿。她並非嬌弱女子,筆下流露出令人驚訝的對民間百態的深諳,實有創作天賦。書中選配相關圖片近200幅,栩栩如生地反映林徽因及其家人、友人的風貌。這位秀外慧中的民國女子,早已化為一代傳奇,於歷史中定格為“人間的四月天”。

看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了林徽因的'魅力。同時,我想起了徐志摩。在近現代文學史上,“林徽因”這三個字似乎因“徐志摩”這三個字而存在,而響亮。我是因為讀徐志摩而認識林徽因,然後再因林徽因而認識樑思成的,相信很大部分讀者也跟我一樣。這樣説來,樑思成的頭上也就籠罩着某種悲劇色彩,讓我產生些許同情。(事實上,作為梁啟超的大公子,樑思成是1949年後中國建築學的奠基人,當代最著名的建築系——清華大學建築系就是由樑思成創辦的。但因為他不搞文學,他的名字少為人知,這跟李四光不如錢鍾書有名是一樣的道理。)

應該説,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之間的是愛情是友情,我無法清楚,但是他們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情深至極,讓人迷惑讓人羨慕讓人可惜。

在人間讀書心得 15

在我讀的書目裏,我最喜歡的就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

讀完了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淚流滿面;讀完了《在人間》這部分,我又為舊俄國的黑暗制度而氣憤;讀完了第三部分《我的大學》,我被主人公在社會大學鍛鍊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裏講主人公阿廖沙小時候父親病故,9歲時跟母親來到外祖父家,親眼看見毒打兒童等令人作嘔的醜事。但是,外祖母卻給他講了許多故事,他被外祖母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11歲時由於外祖父家業破產,無法養育他,他便到社會上打工,獨立生活。他曾經在鞋店、聖像作坊、畫師家和輪船廚房做工,受盡了屈辱。可是,書籍使他找到慰藉,在探索文學的路程中,阿廖沙又一次開始了新的人生。

在16歲那年,阿廖沙獲得了自由。他重新結識了許多朋友,他一直想上大學,可是那時的大學對窮苦學生是關着大門的。終於,有一個“特別大學”——專門收留窮苦學生的學校向阿廖沙敞開了大門,阿廖沙終於開始了新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上,阿廖沙和我比真是差得太遠了,我從小就有父母的`關心、愛護,是“小公主”、“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裏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着。可是我卻總説自己父母如何如何不如別人。在學習上,我時不時嫌學習悶啊,煩啊,一點兒也不主動,對比起來小阿廖沙把學習當朋友,而我卻把學習當成了自己的敵人。

小阿廖沙的生活是艱難的,可是文學給他帶來了希望,他的生活在自己的勤奮努力下逐漸走向光明。我生活如此輕鬆,那麼我就更應該像阿廖沙一樣去好好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將來建設祖國的明天貢獻力量。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一書,像明燈、像豐碑,閃爍心頭;像多彩的陽光,伴我踏向繁花似錦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