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精品)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6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紅樓夢》讀後感(精品)

《紅樓夢》讀後感1

《紅樓夢》這是一本古典名著,我們家裏每個人讀了它之後都有感想,一致認為這本書寫盡了人情冷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紅樓夢,意為紅樓一夢,也就是説再榮華富貴,到頭來也是一場空。這個題目意味深長。

紅樓夢主角十二金釵性格各不同,命運不同,都令人深思。先説寶釵,她作為薛府大小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對於薛蟠的橫行霸道,她也曾一再勸阻,她在大觀園裏談笑風生、文采橫溢。在滴翠亭,她聽到兩個丫頭的私房話,為避尷尬,卻推説黛玉在附近,這可以看出她的圓滑和城府。在元春省親時,她作了一首“凝暉鍾瑞”,從這個題目中看到了了一股賢淑端莊之氣。而重立桃花社,填柳絮詞的時候,她的“白玉堂前春解舞,東方卷得均勻”、“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更突出了她的無憂快樂,可柳絮最終要落下,不能一直平步青雲。

十二釵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寶釵,另一個是黛玉。黛玉自小父母雙亡,在大觀園中靠賈母疼愛,多愁、敏感,但又飽讀詩書,才華和寶釵不相上下,只有寶玉和紫鵑是她的知己。她和寶玉的情意被代表着封建勢力的賈母和王夫人扼殺了。賈母是一個老長輩,最疼寶玉,在這種疼愛下,也不顧黛玉了。從黛玉寫的《葬花吟》、《世外仙源》中可以看出她的寂寞、清高、自許。最後,只是寶玉“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該説元迎探惜了。説到這四春,最有感想的便是四個燈謎了。一個元宵節,大家寫燈謎,元春的謎底是鞭炮,迎春的謎底是算盤,探春的謎底是風箏,惜春的謎底是海燈。可鞭炮一響就散,寓示着元春的早亡;算盤紛亂撥弄,寓示着迎春的命運多變;風箏高飛遠走,寓示着探春與親人的.離別;海燈孤寂冷清,更寓示着惜春的“看破三春景不長”。四個才華橫溢的女子,為何最後落得這樣的下場?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寧榮二府漸漸破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了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讀後感2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發着淡淡墨香的《紅樓夢》時,有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想把它徹底看明白。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儘管看過了,但是書中有的描述還是演員不能及的,還是被書中所描述的傳奇故事所吸引。居然描寫的那麼好,其中的一些經典場景當然讓我難忘。如,黛玉葬花、湘雲醉卧、晴雯撕扇、寶釵撲蝶、寶玉捱打等等。

我最喜歡黛玉葬花這個場景了。這個場景不僅把林黛玉的性情描繪得栩栩如生,而且也為讀者刻畫了一個自愛自憐喜愛花的一個林黛玉。林黛玉是很愛惜花的,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裏最乾淨,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對於美與他人有不同的獨特見解,她也寫了葬花吟,以花喻自己,把賈府及整個封建的社會比做污濁,她不甘沉滅,又無力擺脱封建惡勢力。憐花就是憐自己,她看到鮮花的'凋零就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將來。這首葬花吟也是其中最悽美的詩歌之一。

林黛玉在賈府中,雖有寶玉的照顧,賈母的疼愛,但按照當時的禮教觀念,畢竟是外孫,寄人籬下的滋味還是有的,父母雙亡,無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觀,總覺風刀霜劍嚴相逼,自憐之心常在,見落花而感身世,不覺滿目淒涼。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看了很讓人心疼,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他們最後並沒有在一起。但是,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幸福的,他們會彼此記得對方,記住他們悽美動人的故事。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是唯一。

總之,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不僅僅是閲讀上的滿足,也使我進一步瞭解了當時的封建社會,還是比較有收穫的。

《紅樓夢》讀後感3

中國有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而我要説的,正是《紅樓夢》。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他早年家境富裕,經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但俗話説“富不過三代”,雍正六年時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曹雪芹因經歷生活的巨大轉折,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深刻的認知。他憑藉自己的經歷,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了這部偉大作品——紅樓夢。全書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寫,後四十回為高鄂續寫。

魯迅先生、毛澤東主席以及眾多評論家、文學家都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評價,它的藝術價值就不言而喻了。

紅樓夢裏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作者共寫了九百七十五人,有名有姓的七百三十二人,無姓名稱謂的二百四十三人。全書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為明線,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由盛到衰的過程暗線。作者選詞都很謹慎,預示着其未來的結果,如“賈史王薛”,代表着“血亡家史”。

主要人物賈寶玉前世為神瑛侍者,銜着女媧所煉那塊補天的石頭所化的通靈寶玉降生。他説過這樣一句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我見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兒,便覺濁臭逼人。”我覺得這是封建社會所造成的,他見的'那些男人,每個都是阿諛奉承,看的是他家的是勢力,他反而覺得他身邊那些姐姐妹妹們、丫鬟們對他倒是真心。

林黛玉前世是絳珠仙草,因神瑛侍者每天澆灌她,所以發誓要用一生的眼淚來回報灌溉之情。到後來由於賈寶玉失玉導致痴傻,賈家就趁機令他娶了薛寶釵,林黛玉並不知情,以為賈寶玉違背了他們的海誓山盟,在哭泣中把那些代表自己青春、愛情的詩稿全部燒燬。這也是全書最悲情的地方。薛寶釵在與賈寶玉成家不久後,賈寶玉出家,留下她一個人“守活寡”,孤苦終生,也成了這些封建大家族交易的犧牲品。

曹雪芹用他的筆創造了一個可歌可泣的世界,歡迎你們來看這本書。

《紅樓夢》讀後感4

大概七八歲時,愛讀一些淺顯易懂的童話。對於名著,卻沒有一絲一號的興趣。偶然間,翻開了這本《紅樓夢》,才看了幾頁,就愛不釋手了。

那是一本青少年版的,當時還不能完全讀下來所有字,查查字典,連猜帶看的就過去了。雖還讀不懂細緻雋永的文字中博大精深的含義,但還是被那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從此,我開始了文學的征程,頂點是勝利的輝煌。

書中人物可謂是變化多端。痴情不悔的賈寶玉,城府頗深的薛寶釵,心狠手辣的鳳姐,卑躬屈膝的襲人,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奴才丫頭,無一不栩栩如生的映刻在腦海中。而我最愛的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是她對愛情的悽婉歌頌。一曲《葬花吟》,又唱出了她對愛情多少的執着。從最初的進賈府,直到中間元妃省親,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到最後的家道中落。從繁華到衰敗,一次次對寶釵的猜疑佈滿了她一顆敏感而又多疑的心,直到聽到一句“我為姑娘病了”,便大可以去了。寶黛新婚之夜,坐在牀上的卻是寶釵,而瀟湘館的黛玉,卻已魂歸西天。我也入了情,竟嘩嘩落了淚。愛她,她的文采,她的多愁善感,她對愛情的執着,一切她的經歷,都深深印在心中。看完後,竟覺得有絲許慶幸。慶幸黛玉未曾經歷到賈府查封,更慶幸我結識了《紅樓夢》,步入了文學的`殿堂。

處在封建社會,賈府的一切都令人悲歎,令人歌諷。現在我已經不是那個七八歲的,不諳世事的孩子,也讀懂了一些,看透了一些。而看懂了一部分,才知,這本書,可真是高深莫測啊!

直到現在,我才懂得,襲人實則寶釵的小照。而晴雯抱屈亡,更暗示了黛玉的命運。是啊,“西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寫給晴雯的悼詞,卻年年想不到竟成為了對黛玉命運的批判!

從第一次看這本書,直到現在,多多少少也看了好幾遍。但總忘不掉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感覺。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對文學最基本的渴求與吸吮。如干旱的海綿盡情吮吸着知識的甘露。從那時起,從那本《紅樓夢》起,我成長了,不再拘泥於淺顯易懂的童話,踏上了文學之旅。一開始,我如一葉小舟,在黑暗無邊的大海上航行,總感覺光明正要到來,卻又無從尋找。突然出現的漁火點燃了,望向四周城市,正在遠方的天際。而《紅樓夢》便是那漁火,點燃我人生的道路,讓我有了對文字的渴望。人總有那麼一本啟蒙書,如果我有,那便是它了。

一本《紅樓夢》,牽引着我在知識的海洋遨遊。一本書,開啟了成長的大門,受益終生。

《紅樓夢》讀後感5

《紅樓夢》是一本經典名著,講述了發生在賈府這個封建大家庭的故事,主人公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性格叛逆又真誠的賈寶玉。通過講述他兩人的情感,命運多舛的路線,來描寫賈府的由盛轉衰的故事。

《紅樓夢》雖然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卻不止是寫愛情,而是將整個封建社會的風貌一點一滴地滲透到故事中去,通過對一些日常設計的描述,體現了在賈府大觀園中已金陵13釵為主體的眾女子的愛恨情仇,以及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沒落。

想當初,賈府是那樣繁華,有權有勢,但最終都逃不過物極必反的`命運,歷代王府過於強盛的勢必會衰落。從政治上看,是對皇帝專制集權的一種威脅,所以衰落是必然的。在賈寶玉出家做和尚時,賈家得罪了皇家而被抄家,四大家族走向末路。

賈寶玉和林黛玉是兩個叛逆人物,是對循規蹈矩的婚姻的抗爭,同樣也是對社會封建的一種鬥爭。但是無可否定的是,少數人的力量肯定是戰勝不了封建社會的強大背景,最後兩人只能陰陽兩隔。

這本書中其他人物,也個性鮮明,描寫得當,情節起伏,作者作詩,表現出作者的寫作功底極高。本書不是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大事。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兒女情長,事態人情。曹雪芹手法細膩,人生閲歷廣大,對吃飯的講究,每道菜的做法和名稱都娓娓道來。嚴格的規範和禮數,似乎都在寫自己平生的過往,隱在心中的感歎,感覺人生似乎做了一個虛榮的夢,過去的一切就一下子煙消雲散。本書是在寫賈府,但又似乎在寫曹雪芹的真實感受和經歷。

書中人物就寫的像真的模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聰明靈秀的賈寶玉,端莊大方的薛寶釵,精明能幹的王熙鳳,心直口快的史湘雲。林黛玉是個,“心較比千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女孩。無論是離別仇恨,還是草木枯榮,都會讓她悵然淚下,她是一個情感細膩又有同情心的聰明敏感的女子。説話可能有些尖酸刻薄,其實都是她對喪母之悲,又寄人籬下的一種孤單寥落之苦的不甘,賈寶玉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稻草,而今他又娶了薛寶釵,心疾加上身體本就不好,便一命嗚呼西去了。

賈寶玉是通靈寶玉的化身,他不喜詩書,不想考取功名做官,不想混跡於混濁官場,因為他不喜歡封建禮教束縛。

最終賈府敗落,亡的亡,走的走。

《紅樓夢》終究是一場夢,歷史走向不過也是必然趨勢。“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紅樓夢》讀後感6

中國上下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淵遠流長的歷史中發光發亮的名著不計其數,但我認為其中最優秀的作品,當屬於清朝時的《紅樓夢》。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從這些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染着他的讀者,使人感動,叫人沉默。

作者曹雪芹,在我看來他一生是悽慘的。少年時父親被革職,全家北遷,生活貧困。後又流落到北京西郊,家徒四壁,愛子重病,卻因無錢醫治而身亡。在這無奈的一生中,他經歷了人生百態,體會到世態炎涼,所以才能寫出這樣不朽的名著。

説到《紅樓夢》,很多人都認為它是一篇以寶玉、黛玉、寶釵之間的愛情糾葛為主題的悲劇。但在我看來,它其實遠遠沒有那麼簡單。作者通過各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各種複雜的社會背景來寫這個看似和平安寧,實則早已暗潮洶湧的賈府,也成就了很多經典文學人物,比如潑辣有心計的鳳姐,老實懦弱的迎春,天真伶俐的晴雯,以及那位可笑的劉姥姥,但讓我最難以忘懷又沉思良久的女子,莫過於黛玉和寶釵了。

薛寶釵,出身於豪門世家,所以具有濃厚的封建意識以及圓滑處事的為人。她對寶玉有着朦朧的愛情,所以最終他才願意假扮黛玉嫁給寶玉,從而導致林黛玉死亡。當她在遊玩時無意撞見兩個丫頭在密談時,她為了脱身,居然可以把問題全部丟給黛玉,足見她的心計和城府。她勸寶玉去博取功名利祿,學習應酬世務以便飛黃騰達,可是寶玉一向是厭惡那些官場腐敗之人,自然不悦,這其中也可以看出她與寶玉在思想上的分歧,所以她註定了不可能成為保育思想上的共鳴者。但是她的.才幹、能力以及出生都是最適合當寶玉妻子的人,而且賈薛聯姻也可進一步擴大賈家勢力。所以賈府的人為了自身利益,用一記偷樑換柱讓寶釵嫁給了寶玉。

相比薛寶釵,黛玉的家世就略顯清寒了。她出身於書香世家,早期喪母,隨後父親也身亡,寄居在賈府中,所以她有着極強的自尊心。她的性格與寶釵截然不同,她不會刻意討好別人,不懂世故,她孤高自許,多愁善感,當她聽到寶玉要娶寶釵時,氣急攻心,最後身亡。但她和寶玉都是一樣的,都是那個時代的背叛者,有這思想上的共鳴。但由於時代的侷限,以及賈府人的自私,致使他們的愛情以悲劇收場。

在這兩個女子身上也可以看出一個道理,人的性格會決定她一生的結局。寶釵能幹,她成為寶玉的妻子,黛玉清高,成為了寶玉的戀人。如果將角色互換一下,那三個人都不會幸福的。

《紅樓夢》讀後感7

她,驚豔了時光,温柔了歲月,也醉了世人——走進《紅樓夢》一書,我被她深深吸引,她就是林黛玉。

她,“兩彎似蹙非蹙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她,行動如風拂柳,嫻靜如花照水,嬌嬌柔柔,惹人憐愛。從對她寄人籬下的憐憫,到對她出口成章的欽佩;從對她哭哭啼啼的厭煩,到對她病若西子的憐愛;從對她故作清高的憎惡,到對她焚稿斷情的痛惜……林黛玉一生悽慘的命運令我扼腕歎息。

她身上的氣質是常人所不可比擬的,她的文采和才華令人讚歎。對於她來説,詩就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託。讀着她寫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種莫名的傷感便不禁湧上心頭,花落了花不知,人死了人不知,這是怎樣的悲傷啊!一首《葬花吟》道出的也正是她一生淒涼的感情和衝破封建禮教的渴望。

她的一生是坎坷悲慘的。她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與寶哥哥錯過,為了報恩,流盡了眼淚,那個時代的她,也許怨過,也許恨過,命運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錯過,只是過客……我曾埋怨黛玉命運的不公,讓她臨死前都沒能看懂寶玉對她的愛有多深。但是,我又為她慶幸。若是她活得長久一點,看到賈府被抄的人間慘劇,豈不是要把眼淚流乾?以黛玉脆弱敏感的心,如何能承受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以黛玉的'高傲、純潔,她如何面對那樣一個污濁的世界?倒不如“質本潔來還潔去”,做她高傲清高的絳珠仙子,暢遊於“太虛仙境”。

《紅樓夢》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為線索,真實而生動地刻畫了封建社會末世的種種人情世態,揭露和批判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腐朽。透過林黛玉,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紅樓夢》,也更加深入地瞭解了林黛玉當時所處封建社會的黑暗。我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她悲慘的命運而惋惜。然而,正如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覆滅,在那個時代,黛玉註定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終究是黛玉醉了紅樓,亂了浮華。走進《紅樓夢》,邂逅那一抹温情,那一世淒涼……

《紅樓夢》讀後感8

入夏的夜,迎着暖暖的風,靜靜讀着這喧譁之後的寧靜。想寫些什麼度過這漫漫長夜,在落筆的一剎那,發現紙是如此的潔白,純潔得讓我想到她。又一次,我捧起了這千年不朽的鉅著——《紅樓夢》。夢中,我邁着緩慢但不輕盈的步伐,踱在大觀園。

一身素服,一抹淡粧,一條絲帕,僅此而已。亭亭玉立,一個水做的女人。“儂今葬花人痴笑,他年葬花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你默默吟着,伴着淌不完的淚水和淌不完的心事。黛玉,你為何而愁,是寄人離下的無奈使你彷徨麼?你冷眼看着身前的千百人,卻感受不到寶玉在背後看你。

在紅樓,醉一場,夢一場,痛一場。黛玉,你把淚水熬成刻骨銘心的海,最後把自己淹沒。多少次,我為你而痛心,但是我願意讀你,讀懂你。獨自一人,身衣曳地,低迴,在幽靜深長的小路,隨你的,只有過季的花瓣,你的心事,只有塘裏的魚能懂。無數次,你用花鋤掩埋幽怨,心卻一沉再沉,用落葉堆葬你失落的靈魂,杜宇聲斷千里之外。狠下心來,焚燒千篇詩稿,有個人是否淚眼無處。黛玉,我好想告訴你,你是多麼的才華橫溢,可你總是孤獨無助,無奈的淚水時常把我融化。

“都道是金玉良緣,我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一首悽悽慘慘的愛情詩,寫盡了辛酸,寫盡了無奈,這對有情人,或許,註定無法常相廝守;或許,註定無法成為眷屬。紅樓上聲蕭依舊,卻事散繽紛,終歸一杯丘土。我歎,世上海誓山盟的多,天荒地老的少;我哀,天下情緣未了的多,生生世世的少;我吟,紅樓夢裏夢紅樓,千古情結幾時解。

昌盛一時的'賈家,最後化為一片廢墟,只有陣陣歎息。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是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人去樓空,時過境遷,奈何,怎一個“愁”字了得。

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往事回憶心頭,今晨醒來夢已遠,留下滿杯紅樓夢。

紅樓啊紅樓,為何濃粧掩不住你的輕愁;紅樓啊紅樓,你的輕愁是否因為人們將你遺漏。

擁着讓我憂讓我喜的紅樓一夢,我將滿腔熱血與狂躁的情感靜靜流瀉,湧透到每一頁之中,讀她的一夜潔白。

《紅樓夢》讀後感9

有人向你借錢,借不借?借多少?

借錢可謂考驗當代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第一殺手,想和誰絕交,就朝他借錢。因為説好的三天還,三天後不僅錢沒了,可能連人都不見了。當然,也有幫人與危急之中、知恩圖報。《紅樓夢》中就有一個這樣的案例。

劉姥姥因年成不好,沒錢過冬,思索一會,能跟賈府王夫人祖上連過宗,便來到賈府“打秋風”。

負責接待的是代理大管家王熙鳳,鳳姐實際上根本沒聽過有這麼一門親戚,關係又遠且很久沒走動,突然上門來借錢,怎麼辦?在線等,急~

鳳姐笑道:“且請坐下,聽我告訴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論親戚之間,原該不等上門來就該有照應才是。但如今家內雜事太煩,太太漸上了年紀,一時想不到也是有的。況是我近來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這些親戚們。二則外頭看着這裏烈烈轟轟,殊不知大有大的`艱難去處,説與人也未必信罷。今兒你既老遠的來了,又是頭一次見我張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我還沒動呢,你若不嫌少,就暫且先拿了去罷。”

這裏鳳姐先去請教長輩王夫人,搞清楚關係;然後説了很多台詞,一用於寒暄,一解釋為什麼給錢。因為開口之前鳳姐已經確定這錢是要給,但是又不是那麼容易給。

第一層,親戚間本來應該照應,但是關係比較遠親戚,不走動不大知道;第二層,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家裏也有難處。第三層,既然開口來一趟,再難也不能讓你空回去。

二十兩銀子,説多不多、説少不少,《紅樓夢》中二十兩一共出現21次,其中跟賈府有關的有:劉姥姥這次借得二十兩;賈母給寶釵、王熙鳳過生日拿出來二十兩;螃蟹宴一頓花費二十兩左右;賈瑞去世,賈赦、賈政、賈珍贈銀二十兩;趙姨娘兄弟去世賞銀二十兩。

可見二十兩對賈府來説或許是定例,適用於一般性的隨份祭祀。螃蟹宴借劉姥姥之口,説明二十兩夠莊家人過一年的花費。

對於借錢,借不借、借多少都很有講究。數目不多且對於被借者有足夠餘力,可以施與援手,畢竟幫人也是幫己;在借錢行為中,實際上最關鍵的是對於借者,劉姥姥並沒有因為賈府豪門大户,就覺得理所應當,不久就用瓜果蔬菜作為回報,最後更是救鳳姐女兒巧姐於危難之中,正是“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劉姥姥人窮志不短的品行,才是給那種總覺得“你弱你有理,你強你應該”的人狠狠一個耳光。

《紅樓夢》讀後感10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税,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

《紅樓夢》以賈府衰亡為主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為中心,描寫上至朝廷,官場,下到市井、鄉里的人情世故和風尚習慣,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寶玉,金陵十二釵,下至丫頭都是那麼的具有才華,個個都出口成章,讓我刮目相看,更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數黛玉和寶釵了。

黛玉或許是從小體弱多病,又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她的眼淚總是又多、又細、又長。空有了一顆玲瓏心和無人可及的詩情才藝,真是讓我倍感遺憾啊!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就大家閨秀所具備的大氣了,因此也更得長輩們的喜愛了。更是“是非面前繞道走”,連丫頭們都喜歡她。而我又覺得她雖然表面上是風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後,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紅樓夢》裏對每個人都是刻畫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心思,讀了以後真是受益匪淺,更感到世態炎涼,真真假假,到頭來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引人入勝的地方數不勝數,真不愧為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啊!

《紅樓夢》讀後感11

曹雪芹的終身是悲慘劇的,晴雯亦然。晴雯給我最大的感觸便是:她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憑仗理性活着的人。她既不是一件禮品也不是一件東西。她有血有肉,不肯被人區別對待。即便她身份卑微,在貴寓也不過是個下人的身份,但她所做的種種舉動卻在標明,她的心裏並沒有視自己為下人,她的每一次從容不迫都讓人對她越加敬服。

在她的行為中似有一種風骨在的,恰似文人。她的骨子裏淌的是反奴性的血。簡而言之,《紅樓夢》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曹雪芹的心緒,寶黛的百般無奈,榮國府的興衰榮敗,而晴雯這反奴性而招惹的是是非非的悲慘劇形象,正是在暗喻自己在面臨封建實力時也曾有過抵擋,然結局也相同蒼涼,故著晴雯一角聊表餘志。

研討紅學的學者們一向分為兩派並苦苦爭辯,一為“喜晴派”,一為“厭晴派”。當我看到寶玉私見晴雯,晴雯剪去指甲贈與寶玉並説下那一席話後當夜死去的那一段時,一會兒就站在了“喜晴派”中。由於我注意到一

個細節——晴雯剪指甲。一方面,晴雯作為下人,是需求常常做粗活的,所以下人通常是不被答應留指甲的,另一方面,長指甲在古代是被王爺孃娘之類的身份顯赫的人用以誇耀身份尊貴的。

而晴雯作為一個下人,她的指甲則顯示了她的抵擋精力。且“身體髮膚,授之父母”,晴雯的指甲送給了身份顯赫的寶玉,也提醒了她的抵擋精力。無疑,晴雯的終身儘管崎嶇且時間短,然而其“真性情的人”的身份,必定是《紅樓夢》最光芒也最漆黑的'一筆。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部紅樓,每個人都是一段傳奇,或跌宕起伏,或平平淡淡。”我倒覺得:“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晴雯,或温柔,或怪癖,或嫵媚動人,”晴雯,你雖死在書裏卻入了我的夢裏,活在了我的心裏。

有時真的分不清實際與幻景,到底是我入了書裏,仍是晴雯活在了我的夢裏?如果是我入了書,我倒甘願活在書中的國際裏,説着晴雯的故事,流着觀者的淚,不甚歡欣,不甚爽快。

一曲離愁,道不盡兒女情長,原以為韶光未老,不曾想流年最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怎麼辦物是人非事事休,臆想當年,卻只道其時是尋常。絳珠之所以美,由於還有神瑛,他對社會制度的恨,對宦途經濟的恨,對一切女兒的愛,都是絳珠願意為他美的原因,所以把終身的淚都給他,僅僅塵俗的牽絆讓他們失掉裏永久在一起的時機,只要存亡兩相望了。

《紅樓夢》讀後感12

“儂今葬花笑人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孤獨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説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藴涵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與無奈。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林黛玉,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林黛玉,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

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作者善於通過日常生活細節和各種生活事件,多方面刻畫人物性格,全書描寫了不同的階級和階層、不同年齡和性別、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幾百個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史湘雲、尤三姐、晴雯、王熙鳳、薛寶釵等人物無不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小説規模宏大、結構新穎而奇巧、首尾連貫、渾然一體。它是章回小説完美、成熟的標誌。小説的語言優美生動,形象逼真,繪形,能見到人物活動,繪色,能觀着五彩繽紛;繪聲,能聽到高唱低吟,標誌着我國古典文學語言最高成就。作品還表現了作者對烹調、醫藥、詩詞、小説、繪畫、建築、戲曲等各種文化藝術的豐富知識和精到見解。

《紅樓夢》在思想與藝術上的成就是説不盡、寫不完的。要真正體會它的佳處,只有自己翻開書,去一遍又一遍地尋味。《紅樓夢》是一座生活的花城、藝術的萬花筒,只要踏進去,便會發現裏面有觀不盡的絢麗奪目的鮮花。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説沒奇緣,今生偏又遇到他;若説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讀後感13

“頭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葱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薛寶釵能與林黛玉並肩金陵十二釵之首,容貌必是非凡,且品格端方、博覽宏覽。

但是在很多人眼裏寶釵是一位圓滑世故、自私而又冷酷的女子。確實寶釵並不同於黛玉,她生於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這樣的身份背景使她不能像黛玉那樣純真浪漫的生活,使她在少女之時便成長起來。她早已懂得現實,懂得運用一切來保護自己。

她圓滑,在賈母給她過生日問她愛吃什麼東西,愛看什麼戲時。她便按照賈母的喜好回答,並用好話奉承賈母,獲得了她的稱讚。她冷酷,當金釧兒投井自殺後,她安慰王夫人説:金釧不會自殺,如果真是自殺,也不過是個糊塗人,死了也不為可惜,多賞幾兩銀子就是了。這樣的寶釵令人寒心。

但是這樣冷酷的寶釵心中也有着一片美好。當寶釵怕自己打擾寶玉與黛玉,準備返回時,忽見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她便起了興致,往草地來撲。這一情節顯露了寶釵那成熟穩重的內心深處,也存留着那種天真活潑的情趣,這才想起寶釵也不過一個少女,卻生生逼着自己成熟。這樣的寶釵令人心疼。

寶釵處事周到,體貼關心別人,幫助他人。當襲人想昂求湘雲替她做些針線活,寶釵知道後,馬上向她講明史湘雲“在家裏一點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並主動接去了活計。湘雲也曾稱讚寶釵:“這些姐妹們,再沒有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樣一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寶釵的善良即使是對大觀園的'下人,她也能關心他們,體諒他們的難處。這樣的寶釵又引得人們喜愛。

而且寶釵才華橫溢。在惜春畫大觀園時,因地形複雜,大家都束手無策時,她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的關鍵。她還有很好的理家能力,當王熙鳳因流產不能管家時,她受王夫人之託,將大觀園管理的妥妥當當的。這樣的寶釵令人信賴。

我認為薛寶釵是一個才華出眾、學識淵博的女子。她不講究富貴閒粧,衣着簡樸,她品行端正,擁有着獨特的人格魅力。但是她生於那個社會,生於那個時代,難免被那時的封建禮教所束縛,變得理性,變得冷漠,或許她本應是一位天真爛漫的可愛少女,無憂無慮。

《紅樓夢》讀後感14

苦雪烹茶,臨月梳粧。拂去一身喧囂與浮躁,共話一瞬撥走彈指歲月的弦,捲起一角書頁追憶往事,只為覓尋千百年前斬不斷理還亂的緣。

浮世為筆皆成願,離散離別漫舊卷。欲取那天上月贈之香消玉殞於繁華競地的瀟湘美人——林黛玉,透過清淺的紗簾,我端起袖子,目視其容,內心千言萬語化作一句:“悔否?”。書中有言“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這便是林黛玉,黛玉天性清高孤傲,且容顏昳麗。如此生得標緻而清靈的人,應當是與繁世同存百年,但奈何天意弄人,她入了那百家之首的'賈府,最終落得淚盡而逝的下場,可謂悲悽。這般悽苦的結局,黛玉心中是否悲鳴,又是否悔恨?她曾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又親手將落花拾進錦囊,建花冢,用“一抔淨土掩風流”,這樣有着諸多憂愁的女子,我想她該是心有些許悔罷。而隱於《葬花吟》中的“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與“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兩句道出的是她一生淒涼的感情和衝破封建禮教的渴望。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千轉的念想被打落成一片杏花香,充盈了歲月,濯洗震顫的心靈。風吹葉林萬里,彷彿又見那“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的薛寶釵,若説林黛玉的美清如芙蓉,宛若仙子的脱俗傾城,那她的美便是淡如牡丹,驚豔了滿堂搖曳的春風,恰似應證了那句“淡極始知花更豔”。寶釵心無風露清愁,不喜傷春悲秋,她不會望花開花謝滿天悲慼,更不會歎紅消香斷有誰憐,寶釵早已融入封建世俗,但她卻又始終希望掙脱這沉重的枷鎖。所謂的禮教為寶釵覓得“良人”賈寶玉,卻未曾想那竟是她一生悲苦的開端,寶玉出走,她苦守賈府不得始終。這樣的淒涼,早些時候已有徵兆,《柳絮詞》一詞便可見,“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的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柳絮本是無根之物,命運掌握在風雨中,縱使飛上青天,也是一種不可預知的飄零罷了。寶釵就似這柳絮一般,陷於家族命運的挾持下,而那借“風”而上不過是她心底對掙脱命運,爭得自由的渴求。

踩碎所有的月光,踏破隔岸瓊瑤,抬頭看到風起青萍,北風凜然書寫千秋萬載,吹星辰烙印在我心上。恰似朦朧月下綽約人影,《紅樓夢》生來便是書寫匆匆不止又飽含遺憾的相遇,其韻之美悽,何妨古今千百年,顧盼生姿仍瀲灩。

《紅樓夢》讀後感15

文學史上《紅樓夢》的成就達到了“開談不説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的極高評價。的確,《紅樓夢》被稱為我國長篇小説中現實主義的最高峯,它深遠的社會影響不僅在於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於它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

《紅樓夢》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孤身一人來到賈府後,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是一段美好的姻緣,卻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和封建制度的阻礙,讓寶玉娶了薛寶釵,以致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一部《紅樓夢》它是聲聲控訴,封建社會毀滅了多少人。可仔細一想,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他們,結果和命運都是註定的,都是無法改變的。

林黛玉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她來到賈府,無依無靠,在這裏唯一能夠給他温暖的就是賈寶玉的温柔以待,他們彼此喜歡,卻又因為世俗的眼光,封建的迷信,而無法在一起。

《紅樓夢》全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寶玉的新房和黛玉的病房一邊喜,一邊悲;一邊歡笑,一邊哭泣;一邊熱鬧,一邊冷清;一邊管絃絲竹鬧翻天,一邊死氣沉沉。我讀到悲處悲,讀到喜處更悲。我對當時黑暗的封建制度更加痛恨。我一直覺得有段文字很經典:“眼淚是什麼。眼淚就是情,至情,上帝造人的時候造出了人類發達的淚腺,於是變成了晶瑩的`酸苦的或冷或熱的淚珠。誰得到的情多,誰的情多,誰的眼淚就多,誰得到的眼淚越多,就證明誰不是枉世一生。”有情的人生,就是這麼被表達得淋漓盡致……

林黛玉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時似弱柳扶風,她的性格一直都是因為身世所敏感,在我心中她一直都是纖塵不染的仙子。“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或許有人説花謝是自然規律,可誰又懂得林黛玉是把花比作自己,感歎自己會不會像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孤零零地落下,沒人過問。一曲紅樓飽藏了多少人的悲歡情仇,讓多少人留下惋惜的淚水。春風依舊,花落仍在,如果那姑娘還在,是不是也會笑着喝茶?賞花?

寫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我生長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生活在美滿幸福的家庭裏,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放飛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