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通用11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通用11篇)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1

最近看了《教育的奇蹟》一書,這本書裏包含了18個讓人刻骨銘心的教育故事。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為中心,從家長,老師,學校三個方面闡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

在這些故事中,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周弘對聾啞女兒婷婷的教育。下面是其中的一個片段:一天下午,婷婷午覺醒來後想要吃餅乾,她用手指了指餅乾盒,奶奶在把餅乾盒遞給婷婷時,突然停了下來,她大聲對婷婷説:“婷婷要吃餅乾是可以的,但婷婷要説出‘餅乾’兩個字才吃得上。”接着,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對着婷婷喊着“餅乾”兩個字。奶奶的嗓子喊啞了,可婷婷就是沒法開口。餅乾近在咫尺卻吃不到,婷婷委屈得眼淚直流,小臉漲得通紅。奶奶心疼極了,很想把餅乾盒給孫女。看着女兒痛苦的`樣子,周弘也很心疼,但一定要讓女兒開口説話的信念戰勝了他的情感。他堅持要婷婷説出“餅乾”兩個字。祖孫倆就這麼僵持着,40分鐘過去了,婷婷哭得沒有力氣了,終於喊出了兩個含混不清的音:“布單”。奶奶驚喜萬分,急忙把餅乾遞給了婷婷,婷婷眼睛一亮,一連串説了好幾個“布單”。

這一聲“布單”來得這樣艱難,這樣痛苦,雖然它離“餅乾”的正確發音相去甚遠,可這一聲對婷婷來説,意義非同一般。婷婷終於意識到了口語交流的意義,知道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總對着自己張着嘴巴的緣由,原來他們都是在教自己説話。從此,婷婷開始擺脱手語,努力用嘴巴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馬上想到中央八套有個類似的公益廣告,也是爸爸努力的教兒子説話,當其他孩子嘲笑他時,爸爸趕走了那些孩子,緊緊的抱着自己的孩子留下了眼淚。

這兩個故事讓我感到了這兩位父親的偉大,他們偉大在於首先沒有放棄孩子,對孩子充滿信心,其次他們都擁有強大的內心,有足夠的耐心。在對待後進生上,我們老師應該向這兩位家長學習,相信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老師要包容孩子的“不會”,包容孩子的“落後”,每天花上20分鐘,給予他們幫助,相信只要堅持不懈,老師一定會收穫到笑容。

“世無棄人,只有自棄之人,世無完人,應該發現自己”。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2

暑假閒暇之餘,我也會翻翻書籍,品品書的清香。其中崔華芳編著的《教育的奇蹟》這本書,讓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

身處教育第一線,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地穿梭於學校和家庭之間,穿梭於教材和學生之間。催促着學生,追逐着時間,匆匆忙忙地奔向着那些既定的教學目標。總是在期待自己所教的學生個個都能出類拔萃,可又總在每次考試後為那些沒能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孩子而歎息。牛頓、愛迪生、達爾文、愛因斯坦在年幼的時候也曾是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糊塗蟲”“討厭鬼”“愚笨兒”然而成年以後的他們卻成為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個巨人。面對和他們類似的孩子,需要的是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夠透過表面深入內部去尋找、發現那些他們潛在的能量,並將這些能量激發,使之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推動他們不斷地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發現。這些潛在的能量不會那麼輕易地被我們激發,那就需要我們善於分析思考,設計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策略,而這就是教育的智慧——“因材施教”。

翻閲書中,仔細閲讀那些奇蹟的創造者的故事。無論是那些憑藉成功的家庭教育將殘障兒童培養成人的`父母,還是那些書寫學校教育奇蹟的老師們,在他們身上有種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熱愛。他們熱愛自己的孩子,熱愛自己的事業。正是這份濃厚的愛,支撐起他們不懈的信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賞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激勵他們。對教師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提到某某學生是差生。其實,我們不該隨意地給孩子定性為“差孩子”、“壞孩子”,只有把每一個孩子當成“好孩子”、“聰明孩子”、“優秀孩子”、“正常孩子”來對待,他們才可能成為父母期待成為的人。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具有無窮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既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長當年有能力相比,應該多為孩子喝彩,多對孩子進行鼓勵。關鍵是父母和教師如何去挖掘。

人性各異,特點不同,兒童時代尤為明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經在《孟子集註》中注云:“對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意思就是説,善於施教者是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長而進行教育,使才能一般的孩子得到一般的成就,才能較優的孩子取得優秀的成就,沒有不可以教育的孩子。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明白:儘管孩子的能力有高低,都應該根據孩子的才能、興趣、愛好等不同來因材施教。我班的一名小男孩,生性懶惰,缺少教育,學習習慣差。自從我接管以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先是找他談心,旁敲側擊,及時表揚、鼓勵。慢慢的,他和我越來越親近,有事沒事愛主動找我説話。我也以此機會鼓勵他學習,半個學期過後,他從我班的後三名一躍成為中等學生。我們還一起制定一個計劃,朝優生行列邁進。我們堅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創造,奇蹟就會出現。

掩卷沉思,回憶着書中這些創造奇蹟的老師、父母,在他們身上我首先看到了智慧的光芒在閃耀。教育是藝術,學生是璞玉,只知一味地鑿擊敲打,而沒有預先的精心構思設計,是難以有精美的藝術作品誕生的。教育家周弘説:“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雖然不是絕對,但父母老師的教育也會對孩子起着絕對的作用。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在教育的漫漫長路上,我們需要思考、學習的還有很多。當然成功譜寫教育奇蹟的因素還有很多。但我想當我們有了智慧,有了愛,其餘的那些因素也必會不難具備。只要我們悉心去努力,用心去創造,我相信教育的奇蹟也定會屬於教育一線上平凡的你我。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3

《教育的奇蹟》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説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我被書中成功的奇蹟所感動,細想平時的教育生涯。在我們的身邊,總是不乏一些調皮搗蛋、行為散漫、性格怪異的學生。他們的個性、缺點各不相同。由於成長環境不同、家庭的'教養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也不同。許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張白紙,所以我認為是白紙就一定能描繪出美麗的圖畫。我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學會去賞識每一個孩子,要給予孩子關愛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讚美的語言、親切的擁抱。讓他們在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魚兒離開水一樣。我國童話大王鄭淵潔説:“差生是差老師和差家長聯手締造的。”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的責任。

書中一句話很好的概括了這部書中所要傳達的一個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講:“在孩子的培養問題上,首先一定要先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這樣也能讓他們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正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如何讓孩子在上面繪出燦爛的彩虹和美麗的圖畫是我們每個教育者都要考慮的問題,有時間看看這部書吧。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4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海洋,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假期裏,學校要求在假期讀一些有意義的教育書籍,寫寫心得,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遨遊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

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蹟》一書中的教育成功經驗來自教育的門外漢,給我很大的感觸。所有這一切來自一個“愛”字——人世間最普通也偉大的父愛。他們用父愛使教育出現奇蹟得到成功,成為教育家。我們呢?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教師要學會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長,在學習中昇華。

《教育的奇蹟》書中介紹了周弘用母語玩字法教女兒識字,他從來沒有強迫女兒非得把這些字認會。正是這種只管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態使女兒對文字發生了興趣,從此婷婷在書的海洋裏自由地汲取知識如痴如醉。周弘帶着雙耳全聾的女兒走上了一條與命運抗爭的路,一條充滿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條沒有捷徑的路。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所着的《幼兒才能開發》正是這本書改變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兒實現了超越,從一個聾啞孩子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少年女大學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國職業作家奧個茲合着的《兒童世界》一書,書中闡述的觀點讓他深受啟發,他選擇了音樂刺激法。使舟舟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識地讓舟舟欣賞更多的歌舞和交響曲的排練,並對舟舟進行適當的啟發和提示,舟舟認識了很多的樂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這為後來舟舟當上樂隊指揮起到了很大作用。書中還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紹,每個教育成功的'經驗背後都有一條不平坦的路,他們用耐心、愛心、責任心來填平這條不平坦的路,使殘疾人成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書我被書中成功的奇蹟所感動,認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書籍,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這些教師應該有自己明確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是用思想武裝我們的行為,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改變,遠遠不只是個人命運的改變,也將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改變。

二是用思想陶養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學習是人深層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遊。學習是辛苦的,但更是快樂的,是一種用努力釀造的快樂。

有這樣一句話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向《教育的奇蹟》中每個教育成功的人士學習,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每位學生,使他們人人成才,我們必須認真讀書學習增長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教書育人,認真、有責任心地工作,只有這樣才不愧為人民教師。因為學習,我們勝任着我們的工作,我們將學習與工作合為一體,我們實現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5

假期兩個月,以龜行速度讀完了校長推薦書目《教育的奇蹟》。讀完18個教育故事,唯有一個字可以概括我的感受——愛,真真切切的愛打動了我的心。要問我18個故事中哪一個更得我心,那便是海倫·凱勒和沙利文老師之間的故事。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在美國巴拉馬州北部的一個小鎮。海倫在一歲半的時候,因為一場猩紅熱奪取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着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海倫就在這樣黑暗和寂寞的世界中摸索着成長。直到七歲那一年,家裏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因而瞭解失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導下,海倫用手摸觸學會了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閲讀,後來用手沒別人的嘴脣,學會了與人交流。沙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裏奔跑,在地裏埋下種子,爬上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去河邊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了失聰和失明的障礙,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得克里夫學院,成為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著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師》、《我的生活》等十四部作品。

海倫如何從一個又聾又啞又忙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最令人感興趣的人物?海倫自身的努力自是不必説,我們還要看到默默陪伴海倫五十年,給予海倫無私的愛的莎莉文老師。

愛學生,每個老師都會説,也都做,但是為什麼最後的結果卻千差萬別?我想這在於老師所給予學生的那份愛,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如果是,那麼老師和孩子之間的舞蹈便翩然若蝶;如若不是,那便是他疼你槓腳。

有人説:愛一個人要能愛她的有點,更要能包容她的缺點。這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關鍵在於愛人的人有沒有一個大肚量,能容忍哪些缺點和瑕疵。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缺點,只是老師眼裏有的孩子有點多於缺點,而有些孩子則被缺點掩埋,很難找到他的優點,有點多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也多,反之亦然,於是老師開始埋怨學生,抱怨不公。可是有誰會會回頭想想,“為什麼我沒有找到孩子的有點,是這個孩子毫無優點,還是我缺少一雙尋找優點的慧眼?”被缺點掩埋的孩子不可怕,但是沒有一雙發現孩子身上有點的慧眼是極其可怕的,因為他帶給孩子的不是積極,陽光和快樂,而是消極負面的,這一切將跟隨孩子的一生。

假期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Children are the true treasure of countries。 Let's teach them well。”(孩子是國家的財富,我們必須好好培養他們。)這是一位加拿大老師的一句話,當我問起她為何這樣説,她的回答是:愛孩子等同於愛財富。金銀珠寶誰人不愛?為何不能用財富的心理去愛班級中那四是個孩子?

當然,沒有一個老師不愛孩子的,只是我們的.愛在某些時候變味了。早讀鈴聲響了,玲玲踏着鈴聲姍姍來遲,其他同學早已開始了早讀,而你正站在教室外等着,此時的你會怎麼做那?大聲喝斥“教室外站着!”還是現行退讓,放她進教室早讀,可後再輕聲細語地詢問遲到的原因,瞭解到不為人知的原因後,因同情,因關心,或其他因素給她一個撫摸,一句安慰,一個擁抱,讓她真真切切地感受你所給予她的愛和關心。

或許班機中的孩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希望,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可是同樣的孩子對於他們的家長卻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作為教師是何種心態愛你的學生呢?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獵人帶着獵狗去森林中打獵,獵人一槍打中一隻兔子的後退,受傷的兔子開始拼命奔跑,獵狗在獵人的指示下飛奔着去追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不見了,獵狗悻悻而歸,獵人開始罵獵狗:沒用的東西,連只受傷的兔子也追不上。獵狗不服氣:我盡力而為了啊!兔子終於跑回洞中,它的同伴在慶幸的同時也感到很驚訝:那隻獵狗那麼兇,你還受了傷,怎麼還能跑得過它?受傷的兔子説:他是盡力而為,而我是全力以赴。老師啊,你對你的學生們是盡力而為了還是全力以赴了?

其實,在我看來,盡力而為和全力以赴還不足以説明你會愛孩子。一個真正愛孩子的老師是剛柔並濟的。她既能給予孩子母親似的柔情,學生可以從她那裏得到温暖;他又可以給予學生父親般的威嚴,學生可以從她那裏明白何為責任和堅強。

然而,在我們身邊總有那麼一些擁有一隻證明便可將其一切行為合理化的典型。作業不完成,沒關係,他有證明;考試不及格,沒關係,他有證明;言行舉止有偏差,沒關係,他有證明,一隻證明便是他一生的印記。我們作為老師,可曾用悲天憫人的心為他的將來想想?

我還記得,當沙利文小姐驚訝與海倫在就餐非常沒規矩時,立刻制止她那些放肆的行為舉止,就連海倫的父母都對沙利文的做法覺得不可思議。沙利文小姐卻鎮定而堅定地認為:不能因為她看不見,就讓她那麼隨便。正因為眼睛看不見,所以才更要嚴格管教。怎能以她殘疾為理由,來要求周圍的人容忍這種無禮的行為呢?他這時候最需要正確的訓導和無限的關愛,而不是一味的憐憫和遷就。

面對那些還分不清是非對錯,真善美醜的孩子在犯錯時,你是武力解決,血腥鎮壓;是另眼旁觀,聽之任之;還是文火慢燉,精心熬製,最終捧出一盅香氣四溢,色澤誘人的濃湯?相信每個老師心裏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選擇。

説到這裏,我不禁在想:除了對海倫的愛,到底還有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持着沙利文,陪伴海倫度過漫長的50年?大概要歸功於沙利文老師崇高的奉獻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吧!

有首歌唱得好“……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我們都在愛心中孕育生長,再把愛的風帆撒播到我四方……”

各位老師,讓我們奉獻和愛心去澆灌那一個個平凡得生命,成就屬於你我得奇蹟!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6

樸實無華的封面上,《教育的奇蹟(十八個刻骨銘心的教育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這十八個教育故事如何刻骨銘心地進入讀者的內心是我亟待了解的內容,同樣身為教育者的我也很想知道那一個個教育奇蹟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翻閲目錄,知道這十八個故事被分成了四篇,分別是家庭教育的奇蹟;教師的教育奇蹟;自我教育的奇蹟和學校教育的奇蹟。這四種分類對我們這樣從事幼教工作的教師來説,裏面肯定會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如飢似渴地,我扎進了“書海”中……

書中每一個故事都那麼激勵人心,讓人心潮澎湃:我們如何更貼切地對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如何讓自己獲得更多、更高的提升;如何配合學校,共同為學校的各項建設盡力,這一切都有值得借鑑的內容和實例,這真是一本好書啊!而那麼多故事裏,“教師的教育奇蹟”中五個故事更讓我感慨萬千。在裏面,除了“沙利文老師和海倫·凱勒”的故事略有耳聞,其他四個都非常陌生。有幸,我再一次“認識”光明使者“沙利文小姐”,她的“通過生活本身學習”的教育,使海倫“有了學習語言的鑰匙”,開了眼界,生活變得充實、美滿和有價值。聯想到處於3——6歲階段的幼兒,他們許多經驗都來自於親身的`體驗和實踐。《綱要》和《指南》也非常重視幼兒體驗習得的經驗,如果我也像沙利文小姐那樣充分利用好“通過生活本身學習”的教育,我們面對的健康幼兒是不是發展會更出色?我想,有了這樣閲讀的體會,在教育教學中,我的思考會更全面。

在拜讀用“生命鑄就輝煌的孫維剛老師”的故事時,我一次次被故事中的事蹟打動,眼淚一次次從眼眶湧出。孫老師的一生看上去確實平凡,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可他真的創造了一個個的奇蹟。看這些事例時,我總不自覺地問自己:假如那個時候的老師是我,我是否也能做到像孫老師那樣?雖然,我也知道在面對我的那羣小朋友時,我也是充滿真誠與真愛的,但我卻不敢説我能做到像孫老師那樣。我非常認同孫老師的“做學問,先做人。”雖然,在幼兒階段,小朋友們還不需要有很多學業上的擔當,但是,幼兒期的小朋友如果能學會做人,那將影響他們一生的成就。孫老師認為:“作為一箇中學教師面對流俗,我也許是蒼白無力的,我無法左右社會的大氣候,但可以“構建”我工作範圍內的“小氣候”。”是啊,面對剛入園的幼兒,他們就是一張毫無瑕疵的“白紙”,在這“一張張白紙”上,我添上的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還是萬綜複雜的社會流俗?在幼兒期的三年時間裏,我也可以“構建”我工作範圍內的“小氣候”。我不期望這些小朋友們畢業後能夠有多記得我這個最啟蒙的老師,我只期待,我的付出能對他們的成長有利。如果能達到這一點,我就覺得很欣慰了。所以,孫老師的故事看到後面,我的心裏好像被什麼堵住了,就像他的學生和同事們想的那樣,我不希望他這麼早就走,他應該長壽 ,應該讓更多的人愛戴,讓更多的人在孫老師的帶領下,共同創造新的教育奇蹟。

同時,我也非常敬佩富有挑戰及創新精神的劉京海校長和蘇靜老師。可是,最讓我覺得暖心的,還是平凡的母親——李聖珍老師的人性教育。李老師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愛孩子,愛教育,提倡人性的高貴和尊嚴。李老師真懂孩子,真懂孩子的心理,她那一個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故事彷彿很遠,又感覺很近。故事中小主人公身上發生的事情似乎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不管是親見的,還是聽聞的,我們有沒有也如此地愛孩子,如此地理解他們的心理,並給予一定的尊嚴和權利?我愛李老師,喜歡李老師的教育理念,但我現在卻沒有李老師那樣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我唯有的也只是一顆愛孩子的心,如果用這樣一顆心去真切地體會,感受幼兒的內心世界,相信,在幼兒面前,我也能讀懂只屬於他們的“語言”,他們也會對我有充分的信任。

雖説現在的孩子難教,除了那些無法避免的客觀原因外,現在的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比我們那個年代不知多了多少,而且,現在的孩子從胎兒時期就或多或少地有過一些 “早教經歷”。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老師如果無法預知或感受到孩子的心理,我們的教育可能真的做不到“事半功倍”。從莎利文老師到年輕的蘇靜老師,他們的故事各有不同,他們採用的教育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但縱觀前後,有一點他們是共通的,那就是“愛”。有了這份愛,所有的困難都成為了強大的推動力讓老師們去戰勝;被這份愛包圍的人將獲取更多的正能量去面對屬於他們的人生。我願意做這份愛中的一小部分,讓我的孩子們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與尊嚴。我想創造的——是這樣的師愛奇蹟。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7

《教育的奇蹟》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説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的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偉人小時候和我們平常的孩子小時候是那樣的相似,只不過是他們遇到他們人生中的伯樂,讓他們最終成才。

讀完這部書之後,感觸也挺大。 如果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細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許他可能缺乏紀律觀,但是,他卻非常愛好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着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如何去挖掘。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着常識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總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每個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如何讓孩子在上面繪出燦爛的彩虹和美麗的圖畫是我們每個教育者都要考慮的問題。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8

最近讀了《教育的奇蹟》這本書,感想很多。十幾年的教齡,説來也不短,通過閲讀,再結合現在的國小教學經驗,感觸頗多。通過閲讀這本書,才真正感覺到教育的無窮力量,要當一名好教師的職責與不易。本書共錄入18個真實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人刻骨銘心,讓人感動不已。書中不管是家長也好、老師也好、還是學校的領導,他們都相信一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

那麼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們該從中學習什麼呢?書中提到了要“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剛剛工作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至今難忘。

記得一天佈置完作業後,其他學生都飛快地拿起筆開始做了起來,卻見某某同學仍在傻傻的發愣。我不由的怒火中燒,因為這個學生本來基礎就差,再加上學習興趣不濃,所以成績很不理想。我站在講台前厲聲説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業了?”他輕聲回答説:“我不舒服。”“你不要給我找藉口了,不想學就早點回家。”説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視其他學生做得怎麼樣。過了不多久,只聽一個學生叫到“老師,某某吐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把視線轉向那裏,我也趕緊走到他身旁,只見他臉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連忙叫一個學生去弄點水給他漱口,另外叫一個學生打掃嘔吐物。此時我多想對他説聲“對不起,老師錯怪你了。”但卻始終沒有説出口,只簡單的説聲你休息一會,就走開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學生,我會怎樣去做。也許我會走到他身旁,仔細地詢問他哪兒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額頭是否發燙。但我不僅什麼都沒做,而且還粗暴地訓斥了他,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為他是一個後進生。

所有的老師都喜歡成績好、聽話的學生,不喜歡甚至討厭成績差、不聽話的`學生。其實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懷與愛護,他們的心更敏感。很多學生之所以會越來越差跟他在學校老師對他的關心夠不夠,受到老師的漠視有着很大的關係。作為一名老師,只要你能做到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甚至多點關懷後進生,孩子們才會更親近你。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9

帶着對“奇蹟教育”的好奇,閲讀了《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閲讀的過程是一次快樂的歷程,彷彿走進了克拉克學校,一點一滴感受着羅恩老師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和他獨特的教育理念。正如奧普拉所説,羅恩老師是“最了不起的人”。他點燃了孩子們學習的激情,使他們勇於追逐夢想,他與孩子們一起創造了奇蹟。羅恩老師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又多了一些感悟。

一、保持激情,熱愛教育工作

羅恩老師無比狂熱地把他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他的教室當中。他身上有一個美麗的光環,那就是他的教育激情。羅恩老師上課時甚至跳上桌子,他儘可能地為教室注入激情,他的課堂讓我體會到老師保持激情,有助於營造孩子愛上學習的氛圍,孩子們也能更有效的學習。作為老師,我們要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夢想,並且讓他們知道我們相信他們能夠夢想成真。一旦我們發現他們身上的潛力,他們也就會開始發現自己的潛力。這樣就會自如地以我們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並對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學生。孩子們的潛力就在那裏,而我們的職責就是發現潛力,鼓勵潛力,想辦法讓你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有遠大夢想,給他們帶來改變。

二、大膽創新,讓課堂生動起來

閲讀過程中,讓我欣賞的還有羅恩老師巧妙的教學方法。他大膽地突破傳統的教育方法,在本着對孩子成績的負責任的前提下,尋找創造性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愛上學習。羅恩老師想方設法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聽講的積極性、學習的熱情。他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寫成歌曲,獨創rap教學,把音樂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能讓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就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們自己想學習,那麼進步自然就快了,成績自然就提高了。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去教學,這會比枯燥講解更有效果。

三、因材施教,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羅恩老師堅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學好。書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引發了我的思考:羅恩老師曾教過一個學生喬治,是個調皮搗蛋、漫不經心的學生。每次羅恩老師請他朗讀的時候,他都會無所謂地説“我不想讀”。於是放學後,羅恩老師將他留下來,讓喬治和他一起利用詞卡拼出課本里的所有詞語,先了解發音,然後學習詞彙,努力使朗讀流利。最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課堂上喬治沒再拒絕朗讀,而是認真而準確地讀起了那段他熟悉的課文。課後,當他走向羅恩老師説“我們能多學習一些那樣的段落嗎?”。讀到這兒,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動了。在我們的課堂中,不就有幾個這樣拒絕朗讀,不願意回答問題的學生嗎?我們對他們有期望、有目標,但卻缺少了那一份點燃他們學習熱情的執着。羅恩老師的這個故事讓我相信,如過我能穿透孩子們的種種藉口和堅硬的外殼去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每個人身上確實都存在潛力,就能因材施教,着手幫助他們每一個人。正如羅恩老師所説,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比孩子自己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發現他們內心藴含的潛力,堅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學好。

這本書給我了很多的啟示。正如羅恩老師所説:“教書就是製造驚喜,就是製造令孩子難忘的經歷。”我相信,只要我們對工作保持激情並勇於付出,我們的學生也一定會為我們帶來驚喜!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10

初讀這本書,發現這是一本不同以往談教育的書籍,沒有嚴謹嚴肅的理論,沒有一般的邏輯敍述,只是講述一個個事例,而這些事例往往也根植不到我的身邊,比如站在桌子上,比如滑梯,比如請同學到家裏吃飯,比如參加節目,比如帶孩子旅行……,太多太多個例化的東西只能説明是“羅恩式”的教育,效仿不來。只能當小説來看,我知道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

但這樣頗具影響力的名人寫的書應該不僅僅是這樣的吧?於是,我又打開了它,慢慢發覺他的奧祕。他不僅是老師,還是數學老師,還是班主任,還是校長,所以他從學校,老師,家庭,家長,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多角度多方位的去給孩子打造成長環境,不僅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更是點燃孩子的生活的熱情,勇氣,自信。這不正是教育所要起到的作用嗎!

我也深深感到,教育真是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工程,要看到全面,而我們的眼光太狹窄,只看到一個個點。羅恩正是用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碎片化的經歷,才形成了他獨特的教育。

再次讀,是在學校要交流感受的時候。我問自己讀過書後到底學到了什麼?我反思,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奇蹟?羅恩本身是個有激情,熱愛,能堅持的人。有激情,才不覺面對教學工作的枯燥,有熱愛,才會覺學生的可愛,有堅持,才讓教育的想法得以實現並影響深遠。

我呢,激情,熱愛快已消散,只剩下苟延殘喘的堅持。那多的想法,大概還是停留在二十歲上班時的懵懂階段。

再讀,我又去查閲他的《55條班規》,查看《熱血教師》。我在書上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建立了一套原則、理念和價值觀,這就是我們的辦學理念,也是我們對親似大家庭的團隊的總結這寫核心原則就是我們作為教育者、父母、和導師如何教育我們深愛的孩子的關鍵所在”。是啊,回想我們是因為這因為那,而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教育者的高度,失去了教育的熱情,那有怎麼能用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呢?而疫情期間的家訪,更讓我感到,以前是沒有走進學生的心裏。我應該堅持自己的信念,保持應有的激情,全新投入到熟悉的工作中去。

合上書本我好像學到了什麼,又好像腦子裏什麼都沒有。這真是一本讓人看了又看,愛不釋手的書,不管你是家長,教育者,教學的管理者,你都會從中受到啟發。謝謝羅恩!

國小老師《教育奇蹟》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羅恩老師的奇蹟教育》這本書。羅恩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有故事的教育者。

當羅恩老師遊歷美國50個洲,他看到有些課堂上老師們無精打采,學生們昏昏欲睡,授課內容了無生趣,而有些課堂老師激情四溢,學生精力旺盛、積極進取。他説課堂應該是充滿激情的地方,他希望做些什麼來改變這種狀況,於是他建立了克拉克學校。這是一所不一樣的克拉克學校,這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在這裏,讓孩子相信自己,別摧毀他們的夢想;在這裏,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在這裏,要麼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在這裏,愛學生所愛,不管他們愛得多另類。羅恩老師老師的故事對我觸動很大,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他所經歷的一切如果換做是我,我會怎麼做。

保持激情,熱愛教育工作

當你遇見一羣隨時在闖禍的孩子們,你會怎麼做?我會生氣,我會抓狂。羅恩老師説,當你和孩子們一起工作時,特別是和那些會將你逼瘋的孩子一起時,一定要看到這些孩子的潛能,想辦法讓你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有遠大的夢想,無論條件多麼艱苦,挑戰有多大,你必須關照每一個孩子,並看到他們的潛能。當你走進教室,如果看到的是一班違反紀律和學習障礙的孩子,你肯定會變得手忙腳亂,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師、醫生、商界精英,那你就會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有着自我期待的學生。孩子們的潛力就在那裏,而我們的'職責就是發現潛力,挖掘潛力,並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毫不懷疑地堅信他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這個理念,就叫做激情。保持激情,熱愛教育工作。

別“放過”任何一個答不出問題的孩子

當一名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你會怎麼做?我會適當引導,引導過後依然不會,我便請其他小朋友來救場。然而在羅恩老師的課堂上,這種救場絕不會發生。他説:“我們不能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可以從課堂上消失,我們必須看到所有學生,所有人都必須為課堂知識負責,而且當老師提問時,所有人都必須到位。”在剛開學第一週,他就會告訴學生,當同學被叫起來,我們正在等待答案時,不希望看到其他學生揮舞胳膊或搶答。所有人必須安靜地坐着,聆聽他的答案,他還告訴學生們,要是有搶答的衝動,可以釋放為“加油,你行的!”

一份以後的期許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教書就是製造驚喜,就是製造令孩子難忘的經歷。今年8月我來到了泰河學校,在這裏開啟了我的教育之旅,當我得知要當班主任的那一刻,我既忐忑又激動。忐忑的是:第一次當班主任,我能處理好班級的各種突發事件嗎?我能管理好班級嗎?我能讓學生信服我這個班主任嗎?激動的是:我終於能體會到當班主任的感覺了。以前一直羨慕學生跟班主任總是特別親,什麼事都願意分享。我和這幫孩子因為泰河學校而結緣,因為班主任而有了特殊的意義,我與他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我問自己想成為一名怎樣的教師?我的答案是:我想成為一名影響學生讓他們愛上英語的教師;我想成為一名能被學生記住的教師;我更想成為一名因為遇見我而讓孩子覺得幸運的教師。我在努力站穩講台的同時,也在努力踐行自己“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教育理念。用積極的生活態度來面對學生,需要智慧的的專業成長來完善自我,做明亮有光的教師,勇往直前,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