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精選)《昆蟲記》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8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昆蟲記》讀後感15篇

《昆蟲記》讀後感1

法布爾在《昆蟲記》裏具體説了12種不一樣昆蟲,他們分別是蝗蟲、天牛、長腹蜂、圓網蛛、蟋蟀、松毛蟲、螢火蟲、螳螂、蟬、寄生蟲、蟈蟈、肉藍蠅。

那我們先來説説蝗蟲吧,蝗蟲的長腿帶有鋒利的鋸齒,它的後腿能夠彈跳的很高,它有個壞毛病,專門喜歡偷吃莊稼,一般來説,它們下卵一次性能夠在20顆到30顆左右。

之後,講一講小天牛吧,天牛小的時候“最可愛”,竟然沒有五官,然後它們靠什麼進食呢?原先,它們只吃木屑生長,每隻天牛能夠生出2個天牛幼蟲。

再結着呢,我們觀察下長腹蜂吧,長腹蜂比較喜歡在暖和的地方悠閒的生存,它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是圓網蛛。

最終,簡單介紹下圓網蛛,它只要是飛的昆蟲都吃,它的家喜歡安在一些雨下不到的地方。

好了,在這我就不把這麼多的昆蟲一一解説了。下頭。説説偉大的法布爾吧!

法布爾,40多歲才有他夢寐以求的實驗室,在近花甲之年的`法布爾還很淒涼地説:“雖然願望實現了,可是實現的也太晚了一些,他和其他的昆蟲家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別人把昆蟲釘在木盒裏或泡在燒酒裏觀察,而他卻把它們放在很乾的瓶子裏養着,其實,法布爾也是一個民主主義者。法布爾一生犯了3個大笑話,這第一嘛,就是他在地上觀看螞蟻搬走一隻死蒼蠅,第二件事,一天夜裏,他提着燈籠,在田野裏看蜈蚣產卵,不知不覺就天已大亮,這第三件事,就是他爬上一顆樹觀察螳螂的活動,最終竟然被別人誤會,把他當做是可惡的小偷了。

讀完《昆蟲記》以後,讓我自我感覺收穫頗豐。因為我對昆蟲的瞭解,已經止步於僅僅對他們的厭惡來的那麼膚淺了。所以,以後,我應當看更多更多這些方面的課外書,來充實自我的精神生活!

《昆蟲記》讀後感2

昆蟲記是著名的法國散文作家,昆蟲學家法布爾著作的,他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記錄了法布爾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詳細觀察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習性等等特徵和特點,從每一篇短文都能夠了解到昆蟲的特點與從中得到一些道理。

第一篇中的'《蟬和螞蟻的寓言》讓我知道蟬不僅從來不乞討,還向飢餓的其它昆蟲貢獻自己的甜井,然而螞蟻的忘恩負義,連幫助過自己的蟬都不放過,通過文章讓我們知道了螞蟻的無賴和蟬的無私。

還有一篇《聖甲蟲的梨形糞球》一文描述了聖甲蟲媽媽把糞球製作成梨形的過程、構造及卵產在黎頸的原理。聖甲蟲媽媽在制糞球的時候,不但考慮到孩子的食物,還想到了乾燥和冷熱的問題。聖甲蟲媽媽不會考慮自己的食物,但對自己孩子的食物特別在意,為了在幼蟲出來的時候食物不會變幹,它便很用心的拍打加工糞球。很多小細節上就可以知道聖甲蟲媽媽很偉大,很聰明,它是一個好媽媽。

很多篇內容我都很喜歡,各種昆蟲就像人類一樣,它們會唱歌,會跳舞,有自己幸福的家庭,有自己的好朋友。為了它們的生活,都很機智聰明。我也很喜歡觀察昆蟲與小動物,但沒有像法布爾作家這麼的細心執着。我會在業餘時間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繼續探索,探索更多的未知。

《昆蟲記》讀後感3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他讓我明白了《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有螳螂,蟋蟀,石蠶,被管蟲等等昆蟲其中螳螂作者説過“螳螂是一種美麗的昆蟲,它像一位身材修長的少女,在烈日的草叢中它儀態端莊,嚴肅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樣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誠心誠意的禱告姿勢。”但也會吃自己的同類這讓我感到很奇怪,又很新奇。看完《昆蟲記》後,我知道了,原來同類之間也有相互殘殺,在螳螂那美麗的外表下竟藏着他打獵時的兇猛。

有一些昆蟲學家,總是會抓來一隻又一隻無辜的蟲子,用來解剖,用蟲子們的`犧牲來成就自己的科學成就,但是法布爾不同,他總是在黃石原中觀察活生生的蟲子,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性,但沒有傷害它們反而會細心照料。就如同法布爾説的一句話“你們探究死亡,我探究生命。”

讀完《昆蟲記》,我的感受很深,我感受到了法布爾對蟲子的喜愛,還讓我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奇妙,其中也藴含着追求真理,探索真相的科學精神,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學習法布爾的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也要像他一樣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事情再難,也要堅持。

《昆蟲記》讀後感5

你聽見了嗎?那樹上的蟬鳴;你看見了嗎?隱於草的蛛絲;你發現了嗎?空中起舞的蝶;你瞭解過嗎?那些微小的生命。

請想象吧:於一個豔陽高照的夏日,身邊拂過陣陣清涼的微風,你坐在大樹下看書,陽光透過樹葉間的孔隙,在書頁間閃爍。有蟬在鳴叫,先是一隻孤單的.獨唱,緊接着是合唱,最後是一場盛大的交響樂。有蝶在眼前飛過,那多彩的翅膀,有紅色、有粉色、有白色交織在一起。往前走幾步,是清澈的溪流,聽見“叮叮咚咚”的水聲了嗎?陽光在波浪上折躍,璀璨生輝。這就是大自然,我們所生活着的大自然,我們所熱愛的大自然。

請走慢一點吧,讓心靈的腳步走慢一點,偶爾也可以停下來,看一看街邊的風景。大自然是優雅而又從容的,人類也只是她的一部分。生命之弦有她所能承受的極限,過於緊繃,必然斷裂,所以請熱愛生命,熱愛你的生活。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愛好吧,音樂也好,繪畫也好,體育也好,併為之努力吧,為自己所愛的事情付出一切,便是生命最偉大的意義。

請熱愛大自然吧,熱愛生活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個動物,盡力保護好他們。人類位於食物鏈的頂端,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一旦環境遭到破壞,人類也必將受到牽連,也必將嚐到自己種下的惡果,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看到了嗎?河流的枯竭,土地的污染,空氣的渾濁,資源的匱乏,大自然已經遍體鱗傷。請熱愛她,熱愛河流,熱愛土地,熱愛空氣,熱愛生命,熱愛我們身邊的一切。

如果不是這本書,我遠不能體會這一切。我明白,後人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遠眺,人類才得以智慧和進步。它是本不朽的傳奇。

《昆蟲記》讀後感6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做《昆蟲記》的書,《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生物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名作。

書中作者把我們引領到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裏。向我們詳細講述了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等等昆蟲的生活習性及特點。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恍如身臨其境一般。通過這本書,我不僅能瞭解到昆蟲世界的真實面目,還能讓我們發現大自然中藴藏着的無窮奧妙。

我就拿書中的第三篇《石蠶》這篇文章來講。裏面的`石蠶它是一種多麼聰明而又勤勞的昆蟲啊!我們人類可不能小看它們哦!這篇文章首先講了石蠶用了“金蟬脱殼”這個辦法從水甲蟲的手中逃了出來,然後它把小鞘丟在河裏後,又重新做了一個。因為鞘是石蠶的住所也是它的防禦工具。它們會隨時預防着水甲蟲的下一輪襲擊。如果沒有鞘,石蠶不僅沒有住所,連它的命都會丟掉。不過讀這篇文章地時候,有一個地方我很好奇,為什麼石蠶能駕駛着它的鞘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呢?

為了能解開我的這個疑惑,我決定做一個實驗。我拿了一個礦泉水瓶子裏面裝滿水放進池塘裏,它會沉到水底。於是我又拿了一個礦泉水瓶裏面裝半瓶水,也把它放進池塘裏,發現它浮起來了。我這個謎總算解開了,原來呀!裝滿水的瓶子比較重,所以水就浮不住它,而裝半瓶水的瓶子較輕,那水自然浮得住它。所以石蠶依靠它的鞘也就擁有了這麼大的本事!

值得一提的是,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習性外,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讓我們懂得生命的可貴。讓我們一起走進昆蟲的世界裏,與它們一起生活一起快樂吧!

《昆蟲記》讀後感7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用一生熱愛鑄就的輝煌。因此,這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自然與生命的宏偉詩篇。他的熱愛不是研究死亡,而是探索生命……

法布爾的一生雖充滿坎坷,卻始終沒有放下心中的熱愛。在他的心目中,那些昆蟲不僅僅是一個個研究對象,更如同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它們有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本領和特長,它們有偉大的母愛,也有自己的本能。

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與往常不同的一面:蟋蟀是昆蟲世界裏擁有安穩居所的優越居民,它們的叫聲不是令人煩躁的噪聲,而是用“小提琴”奏出的樂章,它們的樂觀,使它們懂得世間萬事的虛無縹緲。而螞蟻並不像寓言中那般辛勤,蟬也並不是只知道早晚唱歌的乞丐。相反,蟬並不依靠別人生活,而螞蟻卻佔有蟬的勞動成果。法布爾用他的探索,告訴了我們一個個鮮活的事實。

法布爾的眼中,每一個小蟲,都有如同人類一樣的珍貴品質:蜣螂不是髒兮兮的屎殼郎,而是百折不撓的勇士,不論它們的圓球滾落多少次,它們從不氣餒。蟬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四年,為的只是一個月短暫的日光中的歌唱。舍腰蜂在厚厚的煙霧中,一邊工作一邊唱歌,快樂地從事築巢工作,不辭辛苦。老斑紋蜂用年邁的身體,保護着一個新生的`家,保護着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盡職盡責的警衞。大孔雀蝶在被蠍子刺的第四天才死亡,竟只是為了在臨死前產下卵,卻使得死亡卻步……

熱愛與欣賞,法布爾將黑胡蜂的圓屋頂欣賞為藝術品,他驚歎松毛蟲如同“氣象預報員”般的能力,他稱歎昆蟲們的幾何學……

在《昆蟲記》中,一切生物富有靈性,法布爾用最生動的筆觸,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最有趣的另一個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8

在古代,埃及人認為,蜣螂是一種神聖的動物,而且他們認為小甲蟲是從原球裏出來的。事實上,這個圓球只是它的食物而已,這個圓球並不好吃,它只是把別的地方的垃圾搓起來成了圓球而已。

對於蜣螂來説做一個這樣的圓球可不太容易,需要克服一些困難,但一些貪吃的傢伙仍然做得很大。等到圓球做好後,他們必須把它搬到適當的地方去,他們走得十分艱辛,而且他們走的都是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的地方。不僅如此,他們還要防止那些賊蜣螂來搶他們辛苦的成果,那些蜣螂很狡猾,他們假意幫他們運食物,等到他們不注意時,那些賊蜣螂便會把糞球運走,被偷走糞球的蜣螂就會自認倒黴,不過他們會打起精神再做一個糞球。雖然運食物回家路途十分艱辛,再遇到賊蜣螂搶走它的.食物時,它仍毫不氣餒,重新再來......

看到這,我就想到看過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叫劉輝的人。他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可他克服了歧視,克服了困難,他不僅學會了游泳,還學會了彈鋼琴,雖然他在學鋼琴時,他的十個腳趾無數次被磨破,他也不知多少次從琴凳上摔下來,但他不氣餒,不放棄,終於能彈奏出了優美的旋律,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時,他笑着回答了一句,至少我還有腳。

不管是蜣螂還是劉輝,他們的生命中都有樂觀精神,而且遇到困難時是那樣的百折不撓,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昆蟲記》讀後感9

讀《昆蟲記》比《海底兩萬裏》要耗時很多,這也許是《海底兩萬裏》比它更好理解,故事性也更強一些吧。總之,今天終於把《昆蟲記》讀完了,原來昆蟲世界也是如此有趣,和海底世界一樣令人着迷。我知道了蟬是怎樣脱殼的,螞蟻是以蚜蟲分泌物為食,格朗多克蠍子和納博訥狼蛛誰更勝一籌……

這本書並不像那些標準的科普書,從來沒有東拉西扯:這種昆蟲是什麼門什麼目,但又不在什麼屬什麼種。《昆蟲記》給人的感覺是很平易近人的,雖然是在描寫昆蟲的特點,但卻時常會令人發笑,感覺和作者一起走進了一個詩化的昆蟲世界,去探尋一些詩化的昆蟲的奧祕。就像天牛幼蟲是破壞樹木的罪魁禍首,終日在樹木體內以木屑為食物;螳螂的那對危險而完美的捕獵工具是如何為民除害的;松毛蟲會繞着花盆排着長隊轉圈圈;蟋蟀的住宅有多麼豪華,靠自己雙手奮鬥出來的才是最好的……。讓今人頭痛的科普文變得和戲劇小説一般有趣,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想要走近昆蟲,瞭解昆蟲,讓平凡的昆蟲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所以,在我看來作者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昆蟲學家,它更像是一個擁有特殊素材進行創作的文學家。他以千奇百怪的昆蟲為對象,以它們的生長習性為材料,用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另一個世界的可愛之處。

記得羅丹的一句名言:在我們的世界裏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法布爾發現了屬於自己的美,在自己的眼中留下了永久的快樂的世界,並用文字把這些美這些快樂傳遞給我們每一個人。撥開生活的浮雲,就可以發現那份屬於自己的美。我們曾經不也是這樣嗎?希望大家都可以將美留在自己的眼中留在自己的心中,不一定要和法布爾相同,卻一樣可以讓你感受到無比的快樂。

《昆蟲記》讀後感10

今天我偶然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剛讀完第一個故事,我立刻被書中各種各樣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昆蟲深深吸引了,嘴中不由驚歎:“大自然是多麼奇妙無窮啊”!

在法布爾的筆下,勤勞的蜜蜂,威武的螳螂,唱歌的蟈蟈,兇猛的狼蛛……這些昆蟲彷彿都活了過來。在你面前嬉戲、捕食,讓你身臨其境,留戀忘返。

糞金龜是大自然的清潔工,關於他的故事法布爾費了不少心思,當糞金龜搬運它的圓球時,作者用他那豐富的想象力與出色的觀察力為我們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它用後腿抓緊這個圓球,再用前腿行走,倒退着前進,每次他都選擇走險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簡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他一步一步艱苦的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一不小心,努力便成為泡影。此時一個固執勤勞的形象,躍然紙上,我欽佩不已。

我不禁想到,作者能用筆將昆蟲們的一舉一動記錄的如此詳細,難道不是依靠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觀察嗎?看來《昆蟲記》不僅教會了我眾多的昆蟲知識,還有發現昆蟲的祕密的訣竅---耐心和觀察。當你對昆蟲看久了,再回憶起來昆蟲的樣子,名稱、生活習性都已爛熟於心,水到渠成了。

我又想到,昆蟲記這本名著,是建立在“有昆蟲”這一層面上的,如果人類肆意破壞森林、河流、田地,那麼昆蟲變成了化石,往昔一切不復存在,那還怎麼觀察昆蟲?《昆蟲記》中各式各樣的昆蟲,包括法布爾在內,他們都不想讓這部著作消失吧!

昆蟲記用那奇幻的語言帶我走進昆蟲們的世界,它包含了各式各樣生機勃勃的昆蟲,讓我懂得珍惜自然的可貴;他記述了昆蟲複雜多變的生活習性,使我學到了知識、明白耐心觀察的重要性。讀到它,真是我的幸運。

《昆蟲記》讀後感11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昆蟲記》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分別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至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往下看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的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光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共有三個,這個只有經過仔細的觀察才會發現,但僅僅只有仔細觀察還是不夠的,還要有細緻的描寫,這樣讀者才會懂。

《昆蟲記》是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與精力,仔細的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昆蟲為生活以及繁衍所進行的鬥爭,並將觀察所得詳細確切的記入筆記,最後才編寫成書。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想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用卵留食物免費保鮮。

法布爾被視為昆蟲詩人,在晚年法布爾出版了《昆蟲記》最後幾卷,使他不斷在法國贏得眾多讀者,而且在歐洲各國贏得了聲譽,文學界稱為《昆蟲界的維吉爾》,我歎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有時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閲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閲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會收穫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12

我花了一週的時間終於讀完了《昆蟲記》。它的作者是家喻户曉的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我被它深深的迷住了。

這本書記錄了他在户外觀察昆蟲習性的結果。比如,青竹峯的巢住在潮濕的泥土下;螳螂的天敵是個頭最小的螞蟻;狼蛛在蜘蛛中毒性最大的,人們被它咬後會失去知覺,動物被它咬後就會立即死去等,還有好多我沒聽過名字的昆蟲。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平時如果我走在馬路上,看到了螞蟻搬運東西,一羣小蜜蜂在花上採蜜,蟬兒在樹上鳴叫,最多也就多看幾眼,根本不會細心觀察,然而這樣的小細節法布爾卻觀察的`細緻入微,他寫的每個小故事都是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觀察才慎重的下結論。例如,“見過螳螂的人,都會十分清楚地發現,它的纖細的腰部非常的長。不光是很長,還特別的有力呢。與它的長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長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還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的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齒,一共有三個。總之,螳螂的大腿簡直就是兩排刀口的鋸齒。當螳螂想要把腿摺疊起來的時候,它就可以把兩條腿分別收放在這兩排鋸齒的中間,這樣是很安全的,不至於自己傷到自己。”這是作者描寫的螳螂,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小昆蟲都變得栩栩如生,生動可愛,彷彿變成了孩子們的小夥伴,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

《昆蟲記》讓我開闊了眼界,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努力!

《昆蟲記》讀後感13

在這個歡樂的寒假中,我閲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昆蟲記》。它的作者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只有靠着這種精神,才能取得成功,還讓我知道了法布爾對昆蟲的情有獨鍾。在他的筆下,那些小蟲子都是有靈氣的,它們是紡織家、音樂家、歌唱家、獵手、建築師等。他的敍述既有科學性,又有趣味性,從而激發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所以這本書給我的啟示很大。

今年寒假我去阿公家過年,發現阿婆還有老太太她們都在織毛衣,看着她們一針一針熟練地織着毛衣,我心想:織毛衣沒什麼大不了。於是心裏有些癢癢,也想去學織毛線。自己就去抽屜裏拿了兩根針,還有一團毛線。然後拿着這兩樣東西興致勃勃的去請教阿婆,阿婆耐心地對我説:“俗話説:站有站像,坐有坐像,織毛衣啊就應該有織毛衣的`樣。首先左右手各拿一根針搭在大姆指和食指中間,針要橫着拿;再把右手的根針戳進左手針上兩條毛線的中間;接着拿右手的那一段毛線在右針上繞一圈;最後將右針所繞的那圈往上一挑,這樣一針就織好了。第二針第三針也是這麼的依次往後織。”我謹遵阿婆教我的方法,可是學了老半天,還是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是掉了一針,就是毛線沒挑起來。不一會兒我就失去了耐心,心想算了吧。但我突然想起了前兩天讀的《昆蟲記》,主人公法布爾是靠着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輕言放棄,最終才獲得成功的。我也要向他學習,於是我就提起百倍信心再次拿起了針線。

經過幾十次的失敗,不斷的嘗試,我終於學會織毛線了!感謝你——《昆蟲記》,讓我又學會了一樣本領。以後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昆蟲記》讀後感14

初次拿起《昆蟲記》時,以為它就是那種平凡枯燥的科普書,但我翻開第一頁,就發現《昆蟲記》不僅僅是一篇介紹大自然昆蟲世界無窮神祕的科普書。並且還是一篇優美、充滿詩意的優秀文學作品。讀這本書時,就像在科普書籍和文學佳作中遨遊。如同步入了大自然昆蟲的世界裏。它主要描述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等等自然知識。

金步甲是毛蟲的天敵,所以他就成了花壇、菜地的“園丁”。這個很勇敢的“園丁”。卻有着人們無法瞭解的一點。那就是,在婚配後,雌蟲要吃掉雄蟲。認真觀察的法布爾,觀察到了這一點,向人類詳細的闡述了這一點。原先金步蟲和螳螂一樣,這就是他們的一種婚俗。雄蟲為了滿足雌蟲婚後的`需要,才犧牲自我,在人們觀察不到的那一點,而法布爾卻那敏鋭的眼神,經過反覆的試驗觀察到了。可見法布爾對昆蟲的無比熱愛。

蟬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樹上為樹下乘涼的人高聲歌唱,可人們不喜歡它。法布爾他拋開了一切人們對蟬的開法,開始潛力研究,不久,他發現蟬很勤勞,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讓我懂得看人不能看表面,要像法布爾那樣細心觀察,像蟬一樣勤勞。

昆蟲和人類一樣,有勤勞的人有懶惰的人,有聰明的人有伶俐的人,有老實憨厚的人,昆蟲和人類息息相關,我們人類應當愛護昆蟲,保護綠色家園,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和諧完美,讓人類的生活充滿了樂趣。

《昆蟲記》讀後感15

從不要小看世界上渺小的生物。——題記

什麼是偉大?

可能有的人會認為,偉大就是幹大事業,有大成就,做大奉獻。在那些人眼裏,偉大的事蹟就比如馬雲一手創辦阿里巴巴,鄧小平爺爺的一國兩制,鍾南山院士的逆行精神,籃球巨星科比的影響,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原等古今中外的偉大事例。

我們不得不承認,那些人是偉大的,那你是否有曾想過我們身邊的偉大呢?

夏天的蟬鳴,你最熟悉不過了,蟬從出生到脱殼經歷不少時間,它們要在地下呆上四年。在這四年裏,它們不斷的在地下行走,尋找合適的住處,兩隻前爪不斷的工作,工作,工作。小小的身軀跋涉幾十千米遠,從地下出來是它生命中很大的一個坎兒。為了工作更簡單,他們選擇從乾燥的.土中爬出,為了克服這道難關,它們體內分泌粘液,幫助他們打洞,大費周折後,它們便開始了陸地生活。

這種堅持不偉大嗎?

大孔雀蝶一生的目標很簡單:求偶。每天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它們不遠萬里的飛來與心儀的雌蝶相遇,用兩三個晚上時間使雌蝶為它屈服。但是如果不成功,大孔雀蝶只會選擇長眠不醒,結束一切。大孔雀蝶就是為了代代相傳才生存的,為了節省時間,它們不受誘惑,從不進食。

這種使命感不偉大嗎?

這些偉大發生在渺小之上,卻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平凡亦可偉大,渺小亦可龐大。

而對於我們的偉大呢?那就從不小看所有的生物開始吧!